第一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供给
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供给
望江现有中小学144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6所,民办普通高中3所,民办职业高中2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4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特教学校1所,小学113所。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望江教育全面“换挡”,进入调结构、提质量的转型期、关键期,我们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优化教育供给。
一、主要做法
(一)调结构
一是优化普高资源。望江现有9所普通高中,其中公办高中6所,民办高中3所,高中教育资源供过于求。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学校利用“过剩”资源举办义务教育,通过多元办学、特色办学,走艺体办学模式,探索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优化高中教育结构,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二是协调普职发展。我县现有高中学生19205人,其中普高16928人,职高2277人,职普比1:7.43,普职发展极不协调。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基础能力、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培育特色专业,引导学校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学籍互转的普职融通模式,实现普通高中、职业学校、高校三者之间左右互通、上下衔接,为每一个学生架设成长的“立交桥”,近两年对口招163人达二本线,分组抽签录取;非省示范实行捆绑招生,打破计划指标,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平衡生源,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中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三是转变管理方式。打破传统型的管理方式,实现县教育局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重点在综合运用法规、标准、规划、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尤其突出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监督管理方面。依法办学,依法组织好教代会、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建立由教师代表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积极探索学校理事会制度,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我们聘请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体的教育行风监督员19人,引入社会参与评价机制,把政府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自我评价及专家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聘请学区责任督学12人,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三)补短板
一是重点配置学前教育资源。2011年以来,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发展,累计投资4056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38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第一期、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67所,其中公办园35所、民办园32所,在编幼师75人。引导、支持民办园健康发展。制定《望江县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望江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规范办园、二是促进后勤和安全保障全面强化。我县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伙房)建设项目80个,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近两年财政安排食堂工人工资600万元,食堂供餐学校比例由2011年的6.71%提高到现在的100%。投资540万元,为全县学校补充、更换安保设备,保障校园安全。
二、问题及对策建议
1.普通高中资源过剩。望江现有9所普通高中,其中公办高中6所,民办高中3所,就目前我们这样一个60多万人口的县份来说,供过于求。因此有的高中很难办下去,办学经费捉襟见肘,若是企业,早就“破产”。有的学校想歪点子,出怪招,有的学校等一等、看一看,避过风头曲线救国搞“借读”,有的学校目无招生纪律直接违规招收线下生,拍拍胸脯空头许诺给学籍,特别是民办学校,唯蝇头小利是图,影响的是望江教育整体质量,影响的是望江人民对教育的信心,影响的是望江教育发展大局。
对策建议:调整普通高中教育结构势在必行,否则,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大局。普通高中资源“过剩”是相对的、暂时的,有的学校可以利用“过剩”资源举办义务教育,有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元办学、特色办学,走艺体办学模式,探索民办学校退出机制,优化高中教育结构。
2.普职发展不协调。据统计,我县现有高中学生19205人,其中普高16928人,职高2277人,职普比1:7.43,与国家、省市要求相去甚远,普职发展极不协调。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县高中教育的“短板”,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
出问题。
对策建议: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偏远学校教师补充配备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一要加速改革进程;二要加强政策指导;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
4.普通高中竞争环境不优。当前望江高中招生制度不利于学校公平竞争,缺乏提升质量动力,为学校、社会所诟病。
对策建议:全面启动省示范高中联合招生和非省示范高中捆绑招生,积极探索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一律打破志愿界线,全部按生源成绩“S”型平行分配,分组抽签录取;非省示范实行捆绑招生,打破计划指标,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上平衡生源,激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利于高中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一要加大监管跟踪力度;二要加强学籍管理;三要营造招生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示范高中公平竞争机制,促进望江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
5.传统教育管理过细过死。现行的教育管理,基本上还是传统型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看、听、考核等方式,看、听凭的是经验,考核画“√”或打分,凭的是印象,主观性、随意性非常大,管理效益低,甚至起反作用。
对策建议:一要简政放权;二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三要改革评价方式;四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
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
第二篇: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关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事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全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初步预测
和思考。
一、现状及预测
1、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现状及预测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12所,其中小学560所,初中38所,高中4所,幼儿园9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287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7786人,初中在校生25012人,高中在校生5426人,职中在校生1389人,幼儿园人数2633人。根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对现有0-5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情况预测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处在高峰期,到2010年后,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
2、现有教职工现状及变化2003-2004学全县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单位总教职工人数为4331人,其中小学部分2377人,初中1453人,高中356人,职中为72人,幼儿园73人。按照目前国家的编制标准,到2010年全县基础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较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学前教育700人;小学教育1102人;初中教育1260人;高中教育1040人;职中教育142人。高中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大幅上升。
二、思考与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合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未来5─10年学生总数下降趋势和国家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要求考虑,中小学布局应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轴点,以寄宿制为特征,进行合理调整,压缩学校所数,扩大学校规模。小学应由现在的560所调整至200所以内;初中学校应由现在的38所调整到30所以内;现高中布局基本合理应予以保持。
2、教育投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投资效益。现在教育建设资金很少,投入应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有些村级学校服务人口不多,投入一、二十万元建校,再过五、六年学校就会因生源问题而改变用途,造成有限教育经费的浪费。因此,建议所有投资建设均要求进行投资效益论证。建设投入应集中投向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及调整后保留的学校,避免投资浪费。
3、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大块来思考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学前教育应着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班,政府不再投资新开办幼儿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社区、镇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现有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收费与成本的变化情况,采取差额预算或核定基数定补的办法,逐步提高受教育者分摊教育成本的比例,从而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加。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公用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高中教育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一是大力提高高中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吸纳社会贤士能人参与管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和完善学校的后勤服务功能。二是引资招商开办民办高中。未来10-20年高中生源状况有开办民办高中的空间,可以在大河南或青泥、草坪、党家坝一线开办一所规模在2000名学生左右的民办高中。同时适当控制现有政府举办高中学校的发展规模,既可抑制高中教师增长过快的势头,又可以给民办高中留存充足的生源。三是改革现有政府举办高中教育的财政预算办法。基本思路是按照受教育者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核减预算基数,根据各高中学校收费和教育成本的变化情况,由政府采取差额预算,核基定补或自收自支等财政预算手段予以调节,尽量减轻县本级财政对高中教育的投入负担。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走向自我负担、自我发展的轨道。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对当地教育发展作出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规划,而规划的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和预测到生源的变化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课程开设改革的要求。(作者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1]
在百度搜索: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篇: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关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事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全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初步预测和思考。
一、现状及预测
1、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现状及预测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12所,其中小学560所,初中38所,高中4所,幼儿园9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287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7786人,初中在校生25012人,高中在校生5426人,职中在校生1389人,幼儿园人数2633人。
根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对现有0-5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情况预测到2012年全县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处在高峰期,到2012年后,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
2、现有教职工现状及变化
2003-2004学全县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单位总教职工人数为4331人,其中小学部分2377人,初中1453人,高中356人,职中为72人,幼儿园73人。按照目前国家的编制标准,到2012年全县基础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较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学前教育700人;小学教育1102人;初中教育1260人;高中教育1040人;职中教育142人。高中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大幅上升。
二、思考与建议
按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合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未来5─10年学生总数下降趋势和国家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要求考虑,中小学布局应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轴点,以寄宿制为特征,进行合理调整,压缩学校所数,扩大学校规模。小学应由现在的560所调整至200所以内;初中学校应由现在的38所调整到30所以内;现高中布局基本合理应予以保持。
2、教育投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投资效益。现在教育建设资金很少,投入应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有些村级学校服务人口不多,投入一、二十万元建校,再过五、六年学校就会因生源问题而改变用途,造成有限教育经费的浪费。因此,建议所有投资建设均要求进行投资效益论证。建设投入应集中投向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及调整后保留的学校,避免投资浪费。
3、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大块来思考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学前教育应着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班,政府不再投资新开办幼儿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社区、镇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现有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收费与成本的变化情况,采取差额预算或核定基数定补的办法,逐步提高受教育者分摊教育成本的比例,从而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加。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公用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高中教育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一是大力提高高中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政府应制定相
第四篇:教育论文: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关于##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事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全县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提出初步预测和思考。
一、现状及预测
1、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现状及预测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12所,其中小学560所,初中38所,高中4所,幼儿园9所,职中1所。在校学生8287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7786人,初中在校生25012人,高中在校生5426人,职中在校生1389人,幼儿园人数2633人。根据目前人口出生率及对现有0-5周岁儿童的摸底调查情况预测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处在高峰期,到2010年后,中小学各年级人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
2、现有教职工现状及变化2003-2004学全县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单位总教职工人数为4331人,其中小学部分2377人,初中1453人,高中356人,职中为72人,幼儿园73人。按照目前国家的编制标准,到2010年全县基础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较现在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学前教育700人;小学教育1102人;初中教育1260人;高中教育1040人;职中教育142人。高中教育单位教职工人数需求大幅上升。
二、思考与建议按照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有关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1、合理调整中小学学校布局。学校布局不合理,有限的教育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未来5─10年学生总数下降趋势和国家对课程设置改革的要求考虑,中小学布局应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轴点,以寄宿制为特征,进行合理调整,压缩学校所数,扩大学校规模。小学应由现在的560所调整至200所以内;初中学校应由现在的38所调整到30所以内;现高中布局基本合理应予以保持。
2、教育投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投资效益。现在教育建设资金很少,投入应考虑投资效益问题,有些村级学校服务人口不多,投入一、二十万元建校,再过五、六年学校就会因生源问题而改变用途,造成有限教育经费的浪费。因此,建议所有投资建设均要求进行投资效益论证。建设投入应集中投向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及调整后保留的学校,避免投资浪费。
3、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按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大块来思考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学前教育应着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学前班,政府不再投资新开办幼儿园。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社区、镇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现有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可根据收费与成本的变化情况,采取差额预算或核定基数定补的办法,逐步提高受教育者分摊教育成本的比例,从而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增加。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公用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高中教育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一是大力提高高中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吸纳社会贤士能人参与管理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和完善学校的后勤服务功能。二是引资招商开办民办高中。未来10-20年高中生源状况有开办民办高中的空间,可以在大河南或青泥、草坪、党家坝一线开办一所规模在2000名学生左右的民办高中。同时适当控制现有政府举办高中学校的发展规模,既可抑制高中教师增长过快的势头,又可以给民办高中留存充足的生源。三是改革现有政府举办高中教育的财政预算办法。基本思路是按照受教育者分摊的教育成本比例,核减预算基数,根据各高中学校收费和教育成本的变化情况,由政府采取差额预算,核基定补或自收自支等财政预算手段予以调节,尽量减轻县本级财政对高中教育的投入负担。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逐步走向自我负担、自我发展的轨道。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对当地教育发展作出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规划,而规划的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和预测到生源的变化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课程开设改革的要求。(作者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
[1]
第五篇: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程海贵
今天我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教育质量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与各位领导和同仁探讨与切磋。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1、抓各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的常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的。每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了教育教学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根据具体的工作实际情况我们每学期制定如下工作计划:《教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新课改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体卫艺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的常规环节,保证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每当学期开学,我们都组织干部、教师召开教育教学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目标。
A、抓备课。明确备课的具体要求,提倡全方位备课。尤其是要求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有创新、板书规范,反思跟上。
B、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龙头环节。
一是严格教学纪律。学校对教师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严格而有序的,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决禁止挤占和私自调课,以保证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们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特别是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逐步转变观念,做到教师等学生上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二是实施新课程以来,中心小学明确提出: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
C、抓反馈。如何检验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在批改和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工作。业务检查时重点查作业的适量与适度性,开放性,成绩检测的密度和质量。
二、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新形势下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了校本学习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研理念。
第一,为了让全体教师转变、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及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培训学习外,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市、区师校有关领导和教研员来我校讲座,结合培训教师都撰写了心得体会。还经常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我们先后派18名教师到沈阳、丹东、大连、葫芦岛等地学习,外出学习归来后,把收获通过不同形式在全镇推广,达到了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目的。
第二,逐步使干部教师养成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的学习习惯。要求教师都要做好学习笔记,写好教学随笔。中心小学先后六次组织了对《课标》和《优化教学设计》的问卷。第三,为了让全体教师更深入地掌握课改精神,在重点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和《课标》之外,又对课改教师提出了硬性任务,要求做到“六个一”。即每月写一份心得体会,每月上一节校内研究课,每学期写一篇优秀课例,讲一节全校观摩课,做一个优秀课件,写一份经验总结。
2、两年多来,我校重点开展了以下区域性校本教研活动,探讨了以赛促研的教研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09年下学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我校的阅读教学,出现了问题,很多阅读教学基本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3——5年级语文教师汇讲活动。这次活动,我们要求各村小校长、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加,每位任课教师,都上一节阅读课,并且提供教学设计,参加活动人员,为每位执课教师打分,最后全镇选出3名优胜者(张文涛、周化侠、毛富国),为全镇教师上公开课,这三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广大干部、教师的认可和好评,特别是毛富国老师的课,深受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走出了自己语文课的路子。通过这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任课教师的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提高了我镇阅读教学的质量。
2009年以来我校新上岗的教师有12人,为了实现“一年会教书,二年教好书,尽快成骨干”的工作目标。让新教师尽快进入工作角色,2010年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新岗教师大练兵活动,这次活动12名教师全员参加,进行互相听课,互相评课,谈体会和感受,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让他们与中青年教师结对子,制定业务提高计划,实施跟踪培训,使之共同提高。
2010年下学期,重点开展了课堂教学模式大比武活动,这是我校“以赛促训”,校本教研的活动的新起点,这次活动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①9月——10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各校自行搞校本教研活动,并推出2节课参加中心小学组织教学模式大比武活动。
②11月上旬到现在中心小学分三片组织开展这项活动。要求每片的校长、主任和班主任全员参加,同时写出评课稿和体会。最后评选出朱永英、毛富国、赵志琴三名典型教师为全镇上观摩课,以此把推进课堂模式改革推向高潮。
这次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校教师重视,学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教师参与积极性高。二是受到了干部教师的欢迎,大家一致表示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活动的平台,大家相互学习,人与人交流,校与校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又发现了一部分典型教师,如烧锅小学的朱永英是英语骨干教师,又是语文典型教师。
2010年9月份,我们还开展了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活动。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层层开展竞赛活动,各村小通过问卷、班会说课、现场答辩评选出一名班主任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心小学评选出召都巴小学杜林、张彩霞,宋杖子小学的赵志琴三名班主任参加区教育局和区师校组织的班主任大赛活动,这三名教师分别取得了不同项目的个人一、二等奖,中心小学取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杜林老师代表龙城区参加了朝阳市举办的班
主任大赛,荣获一等奖,为我区赢得了荣誉。杜林、张彩霞、张瑞珍老师分别代表我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典型教师基本功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今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我校又开展了品德与社会、科学区域校本教研活动。
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品德与社会、科学课堂教学与教学质量出现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家重视不够;二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三是各种检测力度不够。针对这一情况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这一区域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任课教师的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各种局面。
上述一系列的区域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校本教研的作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典型教师作用,还发现了很多新的学科典型教师。为校本教研的长足发展,铺平了道路。
3、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因材施教,要求各科教师每个学期都制定学困生转化计划,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构建形式多样的成绩检测平台。
一是平时要求教师注重一节一得、一课一得,不断增加成绩检测的力度和密度。要求教师进行成绩检测后马上批改、评讲、分析。中心小学每次业务检查时都把此项工作当作重点。
二是要求各校各科教师互相出检测试题,本校交流、校与校之间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是每个学期都至少进行两次由中心小学人员出题、监考、评卷的有关学科成绩抽测活动,以便掌握教学成绩的真实情况,督促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加强对提高教学质量的研讨管理。
要求各校定期召开提高教学质量的研讨会。尤其是加大提高了六年级教学质量研讨的力度。几年来,由中心小学统一组织的研讨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要求各校每次期中期末成绩检测后,任课教师和学校都要做出详实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进行跟踪管理与指导,要求校领导与其结对子,定期提高。
由于我们措施得力,几年来,我中心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上学期教育局五年级期末质量抽测中,我校取得语文第一、数学第二、英语第三,综合成绩第二的好成绩。
课程改革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工作,但是目前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和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大家共同探讨:
1、由于教育教学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导致教师编制太紧,现有的师资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多数村小学基本上是一个班主任承担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工作量大,加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之间,往往偏重于教学质量。
2、经费短缺。课程改革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硬件建设、环境建设、现代化信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行的经费体制
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
3、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距离,教学水平存在差距,“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陈醋”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向兄弟单位学习,在改革中建功立业。
召都巴镇中心小学
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