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南溪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学焦
建设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推进南溪“三化”联动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南溪的率先崛起既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家,更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劳动者。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南溪职中),现有学生5436人,教职工248人,拥有“物流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数控”、“电子”、“计算机运用”、“轿车维修”等6个较成熟专业体系,数控专业成功创建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较为完善的学生实习实作场地,职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9.8%。我县先后荣获“四川省发展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宜宾市职业教育先进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农民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虽然通过近年来全县人民的攻坚破难,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我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途径。我县确立“科教兴县、重农稳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把南溪建设成为宜宾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县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中级技能人才更为缺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抓起,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作用,从而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提高社会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家庭多一个就业者、多一份劳动收入,社会就多一份团结、多一份和谐。因此,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推进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县职业教育资源远远低于普通高中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日俱增,为职教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自加压力,锁定职教发展目标。抓住省政府计划三年投入100个亿用于全省职教攻坚,省、市出台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决定,南溪职中被确定为宜宾市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骨干学校等政策和自身发展机遇,加大职教攻坚力度,自加压力,高位确定职教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职普招生比达到5.5:4.5;建好1个机械实训基地,组建1个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70%以上的专业教师达“双师型”要求;将南溪职中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万人。
(二)市场运作,破解要素制约瓶颈。超常谋划,以工业化的理念,城市化的经营,市场化的办法,突破制约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瓶颈,推动南溪职教跨步发展。一是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拓展职教资源。借鉴罗龙工业集中区、滨江三期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做法,突破用传统理念办教育的观念,将南溪职中推向市场化运作的主战场,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土地运转、资产置换、资本运行等方式,在县城以西征地200亩,投资上亿元迁建南溪职中,加快南溪职中迁建步伐,带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以集团发展为方向,改革办学体制。切实遵循职业教育自身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把职教攻坚同南溪产业培育、区域发展、城市扩张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通过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鼓励更多民间资金参与职业教育发展,通过“股份合作”、“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方式,组建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参与的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理念,打破地区、部门和学校类别界限,积极发展多领域、宽网络、广覆盖、立体化的大职教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二)突出特色,打造南溪职教品牌。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把打造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作为职教攻坚的重要抓手,让南溪职教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和聚光效应,从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以打造名师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校长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市场理念和专业化能力为重点,培育一支思维活跃、善于干事创业的教育管理团队。同时,创新教师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专项奖励制度,着力打造一批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以创建国示为载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市上下达建设“宜宾市数控中心实训基地”的要求,充分调动学校、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以南溪特色经济和产业布局为纽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齐全、示范与辐射作用并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基地。三是以顺应市场为导向,打造精品专业。根据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结构、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在办好文秘、服装、计算机、汽修等专业的基础上,彰显自身特色,重点打造数控、电子技术等精品专业,带动全县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四是以质量取胜为根本,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企业职工文化培训、技能培训、定单培训以及产业链延伸定向加工等方面校企深度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厂,形成“前校后厂、产教结合”的办学实体。按照“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技能、一年定岗实习”的办法,完善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制度,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技能、高成就、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南溪职中学生品牌。
(三)搭建平台,推动职教良性发展。从南溪实际出发,找准支撑点,与南溪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战略深度结合,让职教攻坚在为南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实现良性循环。一是与推动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立足我县精细化工、食品、医药、机械设备、轻纺、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搭建职业教育与“工业强县”的平台。依托实训基地培养技术工人,通过职业教育,使县内企业工人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工业强县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保障;依托职教集团促进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内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支柱产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二是与推动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立足滨江园林城市建设,以新城活商,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的需要,搭建职业教育与“扩新型城镇化”的平台。将南溪职中整体搬迁至西城新区,打造万人职业学校,以人气带动商机,繁荣城市。三是与推动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立足西南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需要,搭建职业教育与“重农稳县”的平台。加强榨菜、大豆等无公害蔬菜种植,白鹅养殖、水果栽培等特色农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适应南溪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新型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切实搞好定单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由自发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健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健全“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一是健全责任考核机制。成立职教攻坚领导组,建立完善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制定职教攻坚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职教攻坚目标责任制,把职教攻坚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设立职教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大对职教攻坚的财政投入力度,保证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财政性经费、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同时,拓展思路、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积极争取中、省、市的支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举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多渠道推动职教发展。三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认真落实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履行职责,在土地支持、财政扶持、规费优惠、人事引进、税费征收、体制改革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为职教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第二篇:加快南溪四川白鹅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南溪“四川白鹅”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南溪县政府副县长潘伯根
南溪养鹅历史悠久,其“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品种,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极具规模化开发潜力。要始终坚持“牧业富民兴县强财政”发展战略,确立发展“四川白鹅”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位置,培育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努力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
一、南溪县“四川白鹅”产业现况
(一)畜牧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南溪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4%,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50元左右,规模养殖户养殖量占全县养殖总量的35%以上。全县发展四川白鹅种鹅8万只,其中养殖种鹅1000只以上的10户,500只以上51户,200只以上的151户,100只以上300户;出栏商品鹅360万只,年出栏商品肉鹅的养殖户5000只以上的31户,400只以上的78户,2000只以上的129户,1000只以上的270户。
(二)保种选育体系完善。南溪县建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资源场——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承担着四川白鹅的保种和选育任务目前,四川白鹅资源场规模达到1200只,建立了一级扩繁场10个,二级扩繁场30个。县内有先进的箱体式孵化机200台,容蛋量达500万枚,形成了由原种场提供种苗→扩繁场提供种蛋→孵化厂生产商品鹅苗的良种繁育体系格局。
(三)产业开发有效推进。为了推进南溪“四川白鹅”产业化进程,南溪县在2001年3月成立了南溪县富民白鹅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四川白鹅”的产业化开发,兼从事其他畜禽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其产品注册商标为“蜀源”牌。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1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熟练工和杂工130多人,日宰杀量达4000只白鹅以上,产品远销上海、福建、新疆等地。
(四)发展专合助农增收。南溪县注重在推进“四川白鹅”产业中以公司为龙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03年12月成立了南溪县四川白鹅养殖协会。
协会现有团体会员35个,个人会员70个。以协会为纽带,将公司、协会、养殖场、养殖户、孵化场、市场等相关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加强了行业间的互助和沟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以公司为龙头,保护价回收商品鹅和种蛋,切实保护广大农户的经济利益。
二、目前“四川白鹅”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化生产存在制约因素。一是“四川白鹅”繁殖多集中在夏初秋末,不能常年提供鹅苗,此项自身特性为大规模的进行周年化养殖带来困难。二是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畜产品加工能力差,缺乏品牌竞争力,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推动乏力。三是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大多数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生产方式落后,畜禽养殖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农户散养为主导,规模养殖比重低,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二)新的疫病控制难度加大。白鹅、羽绒交易的活跃,代之而来的是疫病的传播速度相应加快。2005年初禽流感疫情的爆发,使许多养鹅户谈病色变。新的疫病危害性大,且具有潜伏期,一旦遇到应邀反应,立即暴发,具有毁灭性。全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
(三)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滞后。一是少数示范户对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掌握不到位,致使仔鹅的成活率低;二是大多数养殖户仍然采取自然放牧的方式,不讲求科学饲养和营养平衡,圈舒简陋,环境卫生条件差,导致种鹅生产能力低;三是由于示范户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意识不强,许多先进适用技术与养殖环节时常脱节;四是新技术示范短缺,既影响了大院作用的发挥,也限制了“四川白鹅”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四川白鹅”优势特色畜牧业的对策
当前,国际市场鹅产品供不应求,国内鹅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四川白鹅”原产地的南溪县,只有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强力推进,才能加快白鹅发展,致富养殖农户,带动白鹅经济腾飞。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1、规划要坚持高标准、科学化。按照全县“十一五”总体规划要求,围绕“四川白鹅”品牌、产品和产业经济的发展,从建立白鹅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商品鹅饲养体系、鹅产品深加工体系、鹅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指导性强的“十一五”白鹅经济发展规划,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实现种草8万亩,出栏白鹅700万只,发展种鹅15万只。实现白鹅产值3.3亿元以上,培养2-3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规模加工企业,防疫专业技术人员200名。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
2、规划要坚持分类指导、长短结合。规划既要有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和主养区、非主养区发展要求,又要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措施提出明确界定,做到分步实施、分类操作。将基础条件较好的南溪镇、江南镇等13个乡镇作为“四川白鹅”主养区,重点发展,重点推进。指导养鹅户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肉鹅)生产操作技术规程进行四川白鹅无公害养殖,建设无公害肉鹅生产基地。
3、规划要坚持连续性、严肃性。规划一经形成,要严格依照规划实施,不因领导变动和政策调整而适时改变。县政府各部门要主动作为、超前谋划,按照规划要求,结合部门职责,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协调和配合。
(二)结合实际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在种草养鹅、疫病防治、鹅体研发、羽绒制品加工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县发改、财政、畜牧等部门要拼盘资金、捆绑使用,对养殖大户和散养农户予以补贴。支持龙头加工企业自建养鹅基地,或开展“订单收购”、“订单认养”等模式,支持、鼓励白鹅养殖。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和产品研发力度。县农办、畜牧等部门要组成专门的技术推广队伍,采取示范引导、分片培训等手段,把养殖技术交给养殖大户和农户,大力推广人工育鹅技术,提高养鹅技术水平。成立“四川白鹅”系列产品研发中心,组建白鹅产业行业协会,在鹅绒深度加工、鹅体系列开发等方面尽快突破,形成新产品,增加白鹅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率。三是加大品牌优势的彰显力度。在切实保护好“四川白鹅”品牌的同时,以工业理念发展白鹅产业,充分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四川白鹅”品牌和产品在全国乃至国外的知名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白鹅、研发白鹅,带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
(三)强化白鹅经济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充实县白鹅产业发展领导组,明确领导职责和工作重点,实行目标考核,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调整充实县白鹅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人员和力量,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组织,制订规划,狠抓各项任务落实。重点乡镇要确定分管副职专抓,成立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强化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在工作指导上,把白鹅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建立县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制度,对口指导协调。建立白鹅发展跟踪服务机制,作为县畜牧局和有关部门重要职责之一,定期考核,量化评比,为白鹅经济发展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
第三篇: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江安县政府 副县长李德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将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江安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全县目前有江安县第一职业中学校和江安县职业学校2所职业教育学校,共有学生1687名,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设施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县初中毕业生7200名,普高招生2950名,县内职高招生912名,普高与职高学生比例7.6:2.4。从总体上看,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薄弱,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现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普高与职高比例严重失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需要齐抓并举。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宽松,社会劳动就业的价值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尊重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风尚尚未形成,重学历轻技能、轻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还未根本清除。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市缺乏全国性的品牌职业教育学校,江安地处云贵川三省之边,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之交,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江安及周边地区年毕业的初中、高中学生数以万计,具有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强县的优越条件。三是以宜宾、泸州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强势崛起,以四川省百亿企业工程——宜宾天原江安化工新区、四川省重点工业园区——中国江安阳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
工”三大优势工业产业循环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为江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岗位需求。四是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已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
三、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发展。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发展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江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3年努力,将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2010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达到6000名,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全县普职两教全面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三)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尊重技术、尊重技工的社会风尚。进一步解放思想,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和亲民惠民工作的重点,在全县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工业强县,抓投资环境,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发展意识。大力倡导形成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让广大学生、家长认识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教育走向成功。要在教育系统形成学习、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风尚,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形成正确的教育导向。
(四)着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继续加大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市场需求、依托区域产业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设置专业,大力培养、引进专业教师,配齐配好设施设备,加快实训实作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大职高办学规模,力争到2009年职高在校生达到3000名以上,建设成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江安县职教中心,带动全县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加快江安第一职业中学校(江南职校)建设,依托与其联合办学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重庆江南职业学校办学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解决教学设施、教学用地、教学用房等制约因素,确保从2008年起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名以上,在“宜宾市外派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争创成为“四川省外派劳务基地”。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积极争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全县新建1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
导教师。
(五)突出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
职业教育要为江安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以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六)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一批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各职业教育学校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依托宜宾天原一、二期工程建设,依托阳春工业园区的产业配套发展,依托双赢化工、鸿源化工、华夏酒业等企业的规模扩张,依托即将建设的宜宾纸业、升化集团等企业新上项目,依托宜宾及沿海大中城市各类企业,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可以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八)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学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九)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各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有责任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各企业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各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十一)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合理确定职业学校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严格落实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资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确保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完成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
第四篇:加快屏山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加快屏山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屏山县政府副县长 刘 焰
今年是我市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启动年,也是屏山移民强力推进、经济强势崛起的突破年。在加快经济发展、助推移民迁建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资源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结合点,其培养涉及各个层面的实用技术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持,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就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更好的服务地发经济,笔者进行了一些思索,现笔呈如下,以供参考。
一、屏山县情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屏山县地处川南盆周山区,幅员面积15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县情突出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传统的农业县。属盆周山区,山地面积占93.4%,全县有耕地15677公顷,林地72000公顷,农业人口25.76万。二是贫困山区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农民收入低,是宜宾市唯一国家贫困县。三是移民大县。电站淹没屏山实物占四川库区总量的90%以上,县城和六个乡镇集镇整体迁建,涉及移民5.6万人。
要从根本上加快屏山扶贫开发进程,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充分利用屏山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促进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必需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从事第一产业的技术水平,具备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能力。同时,广大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急需重新学习掌握新的就业技能以应对环境的改变,迁建促进城镇化进程,扩大了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市场需求,提高广大移民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用能致富”,这也是屏山当前移民工作的重点内容。所以说,屏山县情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二、屏山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人们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再加上目前社会普遍心理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是落榜生教育,职业学校条件不好,只有分数极低、连升普通高中都无望的学生才会考虑就读,就读职业学校成了多数学生及家长的无奈选择。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知晓度还不高,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还未得到重视,成人职教的生源也有限。生源数量和质量无法保证,大大影响了职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从而又导致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不信任,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二)基础建设亟需加强。自2003年库区停建令实施以来,我县职教发展就陷入停滞,目前只有一所占地面积18.2亩的农村职业中学。该校不仅承担全县职业高中教育任务,还需完成所在乡镇的“普九”教育工作,全校仅有7个职中班,2008年职高在校生仅450人。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基本标准》中农村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50亩、建筑面积不少1万㎡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不配套,实验实训条件简陋、专业设备设施陈旧、仪器少,已完全不能满足现有教育教学需求。
(三)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受经费投入、移民迁建等因素影响,以及现有职教硬软件设施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符合市场要求。就以富荣职中为例,仅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文秘”、“机电”、“服装缝制”四个专业,22名专任教师中只有5名专业教师,符合地方需要、应合市场需要的教育机制还未形成,教育质量急需提升。
(四)校企联系不够紧密。一些企业和单位用人用工只注重人力,不注重职业技能,不但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激励机制,而且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生源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按《职业教育法》规定,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不仅伤害了职校师生的感情,更使其缺乏实践经验,极不利于今后的就业。
三、对策及措施
(一)强化宣传力度,抓住两个生源重点,扩大职教招生规模。要抓住初中应届毕业生这个生源重点,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家对中职生实行助学金资助等优惠政策,让广大家长认清就读职业学校的实惠,要突出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方面的“短、平、快”的优势,广泛争取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就读职业学校。同时,要抓住农村富裕劳动力这个生源重点,在农村大力宣传技能培训着力于提高务农、务工人员的素质,能有效培养脱贫致富能力,要大力宣传这方面的典型,使农民工自觉主动地参加相应的种养殖技术、实用技能的学习培训。
(二)要抓住移民迁建机遇,整合全县资源,扩大职教办学规模。根据宜宾市三年职教攻坚计划的部署,以及我县移民迁建的实际需要,已拟在新县城规划建设1所占地100亩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大抓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同时,整合全县职业中学、农广校、成人培训中心等各类人、财、物资源,推进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健全以专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向村组延伸辐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形成全县一盘棋的规范管理机制。
(三)要立足屏山实际,服务地方建设,扩大职教社会效益。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我县是农业大县的基本县情,多开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种养殖课程,尤其要依托我县的特色优势农产业,如“茶、椪柑、生猪”等,开设特色专业班,精心打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职教品牌。要结合我县移民迁建的实际,在移民人群中开展好各类“短、平、快”技能培训,使其能尽快从原有生产方式中转移出来,实现产业移民,真正达到“搬的出、稳的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要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技能素养,改变依靠卖体力、以牺牲身体为代价的低层次就业现状,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
(四)要迎合社会需求,转变办学理念,增强职教工作活力。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取向,多开设市场需求旺、企业急需的专业,对培训内容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最大限度达到“供求”一致。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在校培训、进厂入村到生产一线培训等固定或流动授课的方式;培训时间要灵活,根据工种特点可分“长、中、短”几大类,实行长线培训与短线培训相结合,以满足各类受训人员所需。在办学方式上,要积极探寻职校与企业、重点产业区域联合办学模式,增强互动加强了解,提高部门、行业、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增强职教工作活力。
第五篇: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提高认识,确立职业教育战略地位
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和政府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地位。
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谋划我县职业教育。目标和任务是: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职业学校要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县职技校要积极创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创建技师学院,跻身国家重点建设的1000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行列。xx职中要立足农村,探索创办服务“三农”的农字类专业,努力打造成为xx省最优秀的特色农村职业学校。xx职中要立足校情,做大做强轴承专业,成为加快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特色产业集群化的基地。
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建立由县发改、经贸、教体、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和行业、企业等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统筹协调全县职业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搞好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财政部门要根据省市相关规定保证职业教育经费的足额到位;劳动保障部门要在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内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人事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涉及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
二、完善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方式转变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方式,又是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要主动转变办学机制,推进校企紧密合作,为企业提供思想品德优秀、职业意识强烈,且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并逐步探索以地方经济为本的学校课程设置,满足地方企业用工的需要。企业要创造条件为职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施,让学生有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一致的管理经验以及一定的顶岗实习收入的机会和渠道。
探索合作新方式。各职业学校要经常主动与企业、行业联系、协作,开展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通过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等有效途径,开展对企业职工的培训。企业、行业要有机整合各类教育、实习实训资源,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开展职工培训。
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职业学校要根据xx产业经济的特点,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发展数控技术应用、机电管理、轴承加工、旅游餐饮服务等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力争到XX年,再创建1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市级示范专业。
服务为本,拓宽培训渠道。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要在职业学校设立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培训基地,以解决企业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各职业学校要以灵活的办学机制加强与外省市的合作,吸纳外省市应、历届职校毕业生到xx接受培训,缓解企业用工数量不足的现状。
创造条件,实现与高等院校紧密对接。要积极扩大学历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高等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合作,借势发展。各职业学校要结合实际,选择具有优势专业和良好合作前景的高校合作。要完善目前实行的“3+2”、“2+3”、“五年一贯制”和“成人函授”等模式,选择更加灵活的方法,实现与高等院校的高效衔接。要围绕创建职业学院,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着力提升 办学层次。
三、多管齐下,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教师教育要注重内涵发展。我县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倾心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配齐配足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急需的紧缺性专业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师德水平和执教能力。县教体局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赴对口高职院校轮训、下企业挂职实践,派专业教师去国内外进修。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等途径,提高在职教师的适应能力,造就一批“双师型”骨干专业教师,有效推动专业建设。
完善职业学校特殊人才引进办法。根据职业学校专业师资的特殊要求,继续允许公开招聘职业教育紧缺专业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按规定批准后职业学校可面向企事业单位聘用编外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并由政府实行编外人员经费补助;按规定批准后职业学校可招聘部分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前五名或省级前二名的职业院校学生、辅导教师担任学校编外实习指导教师,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经县编委同意,可特招或定向招考为编内正式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四、加大投入,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提高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总体投入 水平,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要按规定落实。根据国家规定足额落实各项助学奖学行动,全面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继续对职业教育学生实施分类资助,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对象、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对象以及残疾学生,在校期间减免学费和代管费并享受爱心营养餐的标准给予资助,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在校期间按照政策规定标准给予资助;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政府奖学金政策,受奖学生数控制在在校生总数的5%,奖学金标准按省定标准执行。对上级财政支持的建设和培训项目,应由地方财政配套的,按规定比例落实相应项目配套资金。从XX年起,每年补助每生200元的实习耗材费用;每年安排100万元左右财政性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专业技能竞赛奖励。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根据国家规定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和落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职业学校的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办学。
五、加强调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政策,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有利于职教发展的招生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引导,促进初中毕业生普职教合理分流,全面推进普职教协调发展。
创新思路,实现招生有效延伸。借xx经济发展的优势,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要努力走出xx。要通过学生学习培训后在xx就业形势看好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县域外甚至省外学生到xx职业学校就学,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
严格劳动准入制度,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要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职业教育。有关部门要制订奖励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倡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表彰和奖励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坚持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