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按照县委的安排,近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我县职业教育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也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现将调查与思考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通过调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矗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服装包装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农村有40多万劳动力,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只能容纳15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的约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学生3600人;高中毕业生7000人,升入大专院校5000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800人;转业兵200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7600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够到职教中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只有26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职普比例为1:20,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体布局上,全县只有一所职教中心,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在办学条件上,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机床、缝纫机等实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短缺,难以满足办学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极不相称,迫切要求我们迅速改变这一状况,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今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20年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错失的机遇期”。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今后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盛市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把我县职业教育办好。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外地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近一段时间,县里派出职业教育调研组赴山东、天津、湖南、浙江四省市,重点考察学习了县、区一级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四省市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如:山东平度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即“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天津天钢技校的基本模式是“打造品牌,出口拉动”,以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立足根本,开辟通畅的学生就业出口。湖南安化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就业和创业并重”,依托当地产业资源设专业,实行“订单”培训保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在本乡本土创业。浙江宁波鄞州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校企挂钩,联合办学”,在与高校、企业协作的基础上,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打造职教平台,实现双赢。这些地方,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学校数量大体相当,职普在校学生比例已接近6:4,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旺。四省市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找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也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
3、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目前我国技工、技师仅占工人总量的3.5%,而在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例如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操作人员、编程
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机操作人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在医疗服务领域,对护理人员特别是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日益旺盛;现代服务业也需要大量通信、金融、保险、物流、批发、采购、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矗
4、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家庭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县11所普通高中已经满负荷运转,这为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留有足够的空间。相对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又有着特殊的优势,有相当数量的需求群体。在收费上,职业教育的收费明显低于普通高中,更适合那些低收入家庭子女求学的需要。在学制上,职业教育的学制更加灵活,周转期短,就业率高,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在新生录取条件上,职业教育招生的范围更广,条件也不是很严格,这有利于文化课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继续求学。职业教育的特殊优势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有政策,上级有部署,外地有经验,市场有需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生存、就业和创业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构筑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打造出农民新的“致富链”,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以此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工作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岗位职业资格培训为重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创新,构建辐射全县的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为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工作目标:2005年,将****高级中学和****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合并,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实行一校二牌:即“****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00人;创办2所****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招生200人;在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业教育预科班,招生1050人;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30所农村普通初中、390所村级小学创办劳动力输出基地。2006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500人;****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在校生达到500人;全县普通初中预科班招生达到1800人。2007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4所,在校生达到700人;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招生达到2100人。
3、基本模式:
办学理念市场化。坚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必须姓‘职’,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抓好品牌专业的建设;二是转变职业教育就业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就业观,搜集、分析、预测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抓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转变职业教育服务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培养‘落地式’、‘永久牌’的实用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向外地甚至国外输送人才,同样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服务观,面向外埠人才市场,根据本地创业需求,抓好劳务输出培训和创业思想建设。
办学体制多元化。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实现师资、基地、信息等资源共享,构建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以行业(部门)办学为支撑,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和办学体制。
政府办学。主要集中力量办好****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和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
行业办学。调动各行业(部门)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各自优势。农机、卫生、农业、劳动、人事和科技等部门要继续办好农机校、卫校、农广校和其它培训机构,承担各自的培训任务。其它行业(部门),只要有条件也要开办与本行业(部门)相关的职业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班。
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兴办职业学校,吸引社会资金注入职业教育,提倡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
职教格局层次化。一是遵循“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原则,构建全县职业教育主体框架: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为龙头,辐射和带动****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劳动力输出培训基地,形成职业教育四层梯次推进格局。二是采劝上联和外合”的办法,开辟和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上联”,在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同时,与****机械工业学校、****艺术学校、****公关学校、****物业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联合办学,进一步拓宽学生出口;“外合”,与山东平度职教、天津天钢技校、浙江宁波鄞州区职教、湖南安化职教等外地职业学校合作,搭建教育教学信息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办学形式多样化。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应呈现多样性。一是高职教育。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举办,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大专毕业证,并安排就业。二是中职教育。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举办,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中专毕业证,毕业生可以免试升入**职业技术学院攻读大专课程或安排就业。三是短期培训。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举办,以“订单”培训为主,灵活设置学制(1—2年学制),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中专毕业证或结业证,安排就业;由****职业成人教育中
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果树栽培、花卉专业。教学模式为3+2或者3+1。在合隆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区位优势明显,企业相对集中,用工需求量大,职业教育发展氛围浓厚。在高家店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辐射范围广,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学校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热情高。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副校长1人,全面负责**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工作。
2005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2所,共招收新生200人(每校100人);2006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共招收新生300人,在校生共达500人;2007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要达到4所,共招生新生400人,在校生共达700人。
3、创办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依托全县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教预科班,实行2.5+0.5的模式,主要开设计算机、劳动法规、礼仪等通识课程。职教预科班学生在初三上学期注册建档,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注册生,可免试升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2005年,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学生总数要达到1050人;2006年达到1800人;2007年达到2100人。
4、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做为劳务输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动、农业等部门举办劳务输出培训提供可利用的师资、培训场所和设施等。2004年12月前,完成全县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劳务输出培训场所的建设工作;2005年2月底前,协调省市教育、财政部门,力争在全县的乡镇中心中学和70%的村级小学安装远程教育设施,实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网上资源共享。
5、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重视德育工作。树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观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健康心理素质。拓宽德育的途径,针对专业细化德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资格合格为目标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能接受高层次教育,又能面向市场就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是抓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坚决纠正以往“优秀学生升学、中等学生就业、差生回家搞创业”的不正确认识,牢固树立“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的观念。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途径,借鉴青岛职教以“创业调查——创业设计与答辩——创业实践”为主要环节的创业教育模式,主动挂靠企业,把课堂搬到社会,将学生带到社会,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想创业、会创业。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组织、政策、制度等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1、思想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县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电视台要开辟职业教育专栏,各乡、村要召开职业教育动员会,宣传到户,动员到人。各学校也要通过专题讲座、家庭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2、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财政、计划、人事、劳动、科技、招商、农业、农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县教育局要成立职业成人教育办公室,把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富于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全县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3、政策保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财政要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50元/生)足额到位,确保全县职业教育正常运转。**市每年发给我县职业教育券30万元,按规定县里应1:1配套,主要用来吸引初中学生参加职教预科班和资助升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读书。受教育者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费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费收入全部用于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4、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职业教育招生责任制度。全县农村普通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教育输送新生的任务,初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评估奖惩制度。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农村普通初中校长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年度评估。对完不成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批评,直至组织调整;对创造性完成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按照县委的安排,近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我县职业教育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也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现将调查与思考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通过调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服装包装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农村有40多万劳动力,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只能容纳15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的约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学生3600人;高中毕业生7000人,升入大专院校5000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800人;转业兵200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7600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够到职教中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只有26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职普比例为1:20,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体布局上,全县只有一所职教中心,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在办学条件上,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机床、缝纫机等实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短缺,难以满足办学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极不相称,迫切要求我们迅速改变这一状况,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今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20年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错失的机遇期”。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今后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市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把我县职业教育办好。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外地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近一段时间,县里派出职业教育调研组赴山东、天津、湖南、浙江四省市,重点考察学习了县、区一级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四省市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如:山东平度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即“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天津天钢技校的基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按照县委的安排,近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我县职业教育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也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现将调查与思考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通过调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服装包装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农村有40多万劳动力,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只能容纳15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的约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学生3600人;高中毕业生7000人,升入大专院校5000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800人;转业兵200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7600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够到职教中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只有26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职普比例为1:20,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体布局上,全县只有一所职教中心,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在办学条件上,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机床、缝纫机等实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短缺,难以满足办学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务总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有政策,上级有部署,外地有经验,市场有需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生存、就业和创业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构筑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打造出农民新的“致富链”,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以此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发展、大发展,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工作思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宗旨,以岗位职业资格培训为重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的创新,构建辐射全县的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为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工作目标:2005年,将****高级中学和****职业*教育中心合并,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实行一校二牌:即“****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00人;创办2所****职业*教育中心分校,招生200人;在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业教育预科班,招生1050人;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30所农村普通初中、390所村级小学创办劳动力输出基地。2006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500人;****职业*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在校生达到500人;全县普通初中预科班招生达到1800人。2007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业*教育中心分校达到4所,在校生达到700人;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招生达到2100人。
3、基本模式:
办学理念市场化。坚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必须姓‘职’,学生必须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抓好品牌专业的建设;二是转变职业教育就业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职业教育就业观,搜集、分析、预测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抓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转变职业教育服务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培养‘落地式’、‘永久牌’的实用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向外地甚至国外输送人才,同样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服务观,面向外埠人才市场,根据本地创业需求,抓好劳务输出培训和创业思想建设。
办学体制多元化。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实现师资、基地、信息等资源共享,构建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以行业(部门)办学为支撑,以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和办学体制。
政府办学。主要集中力量办好****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职业*教育中心分校和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
行业办学。调动各行业(部门)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各自优势。农机、卫生、农业、劳动、人事和科技等部门要继续办好农机校、卫校、农广校和其它培训机构,承担各自的培训任务。其它行业(部门),只要有条件也要开办与本行业(部门)相关的职业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班。
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兴办职业学校,吸引社会资金注入职业教育,提倡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办学。
职教格局层次化。一是遵循“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原则,构建全县职业教育主体框架:以****职业技术到2500人;2007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1400人,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大专班学制二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一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职教中专班学制三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二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短期培训班学制1—2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或****职业*教育中心分校学习,将根据人才市场需要,灵活改变学制。招生工作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就业服务部开辟市场跑“订单”;二是全县普通高中和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输送新生的任务。2005年——2007年招生计划情况见下表:
年
度
招
生
数
毕业生数(或输送到学院本部实训人数)
在校生数
2004年
578人
478人
1000人
2005年
1200人
[注1]
高职班:300人
中职班:500人
短训班:400人
200人
[注2]
2000人
2006年
1700人
高职班:300人
中职班:500人
短训班:900人
1200人
高职班:300人
中职班:500人
短训班:400人
2500人
2007年
2200人
高职班:300人
中职班:500人
短训班:1400人
1700人
高职班:300人
中职班:500人
短训班:900人
3000人
[
注1]目前已经签订培训“定单”550人。
[注2]
2005年职教中心改为三年学制,没有对口升学毕业生。
就业服务: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设就业服务部。就业服务部设主任1人,编制3~5人,并聘请劳动就业部门、对外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中熟悉人才市场的人员担任顾问。主要负责与县内外人才市场建立广泛联系,开次教育,又能面向市场就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三是抓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坚决纠正以往“优秀学生升学、中等学生就业、差生回家搞创业”的不正确认识,牢固树立“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的观念。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途径,借鉴青岛职教以“创业调查——创业设计与答辩——创业实践”为主要环节的创业教育模式,主动挂靠企业,把课堂搬到社会,将学生带到社会,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想创业、会创业。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组织、政策、制度等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1、思想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县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电视台要开辟职业教育专栏,各乡、村要召开职业教育动员会,宣传到户,动员到人。各学校也要通过专题讲座、家庭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2、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财政、计划、人事、劳动、科技、招商、农业、农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县教育局要成立职业*教育办公室,把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富于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全县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3、政策保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财政要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50元/生)足额到位,确保全县职业教育正常运转。**市每年发给我县职业教育券30万元,按规定县里应1:1配套,主要用来吸引初中学生参加职教预科班和资助升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读书。受教育者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费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费收入全部用于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4、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职业教育招生责任制度。全县农村普通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教育输送新生的任务,初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评估奖惩制度。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农村普通初中校长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评估。对完不成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批评,直至组织调整;对创造性完成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按照县委的安排,近一段时间,我们围绕我县职业教育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也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现将调查与思考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通过调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和动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1、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据预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出现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从我县实际看,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人才短缺的严重制约,特别是今后随着我县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矿产建材、服装包装工业体系的逐步形成,必将出现相关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立足现实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可以肯定地说,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因此,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从职业教育抓起,从培养人才入手,特别是从培养门类齐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我县农村有40多万劳动力,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只能容纳15万左右的劳动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实和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靠技能打工的不足10%,其中近70%的外出打工人员在打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使我县的劳务输出形成了靠体能打工的多,靠技能打工的少,临时性打工的多,常年性打工的少,招工报名应聘的多,录用合格的少的“三多、三少”局面。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3、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在我县,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很快,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全县每年初中毕业生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7000人,没有升入高中的约3000多人,初中段流失的学生3600人;高中毕业生7000人,升入大专院校5000人,没有升入大专院校且放弃回读的800人;转业兵200人,这样,每年新增流入社会的青年约计7600人。这些青年都应该接受职业教育,但目前只有10%左右的青年能够到职教中心学习。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流入社会后,致富无技术,就业无门路。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只有26个教学班,1028名学生,职普比例为1:20,与国家要求的1:1相比差距很大;在整体布局上,全县只有一所职教中心,没有形成职业教育网络和体系;在办学条件上,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机床、缝纫机等实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在师资力量上,专业教师短缺,难以满足办学的需要;在自身功能上,职教中心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极不相称,迫切要求我们迅速改变这一状况,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诸多的有利条件。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必须把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部署、来落实”。今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后20年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错失的机遇期”。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制订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今后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市政府也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要把我县职业教育办好。这些都足以表明,我县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外地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近一段时间,县里派出职业教育调研组赴山东、天津、湖南、浙江四省市,重点考察学习了县、区一级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四省市的职业教育各具特色,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如:山东平度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即“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天津天钢技校的基本模式是“打造品牌,出口拉动”,以品牌专业作为学校立足根本,开辟通畅的学生就业出口。湖南安化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就业和创业并重”,依托当地产业资源设专业,实行“订单”培训保就业,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在本乡本土创业。浙江宁波鄞州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校企挂钩,联合办学”,在与高校、企业协作的基础上,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打造职教平台,实现双赢。这些地方,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学校数量大体相当,职普在校学生比例已接近6:4,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旺。四省市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找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也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经验。
3、国内外人才市场对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目前我国技工、技师仅占工人总量的3.5%,而在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例如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机操作人员;
等级鉴定的,颁发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专业设置品牌化。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和对市场用工取向的预测,结合联合办学的学院(学校)开设的专业,职教大专班(高职)重点打造电子计算机、电工电子和外语类三个品牌专业;职教中专班(中职)重点打造农学类生物工程专业、电子计算机专业、机械加工类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服装专业五个品牌专业。这些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当前,发展我县的职业教育,要在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主体框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强化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组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通过与***教育局、***职业技术学院洽谈,拟将****高级中学(原****师范学校)转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并将县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并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学校原隶属关系不变,教师工资拨付渠道和标准不变。****高级中学校址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本部,县职教中心校址除容纳少量职教中专班和短期培训班学生外,主要做为****分院实习、实训基地。****分院实行双重领导,***市教育局负责行政领导,****县人民政府负责业务领导。自2005年起,****高级中学停止招收普高新生。两校合并后,组成一套新班子,设院长1人,政教、业务、后勤副院长6人。学校设高职部、中职部、短训部、学生部、实训部、后勤部、就业服务部、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招生计划:2005年,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400人,在校生达到2000人;2006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900人,在校生达到2500人;2007年,招收高职班学生300人,中职班学生500人,短训班学生1400人,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大专班学制二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一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职教中专班学制三年,学生在****分院学习二年后,到**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和学习有关专业课一年。短期培训班学制1—2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或****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学习,将根据人才市场需要,灵活改变学制。招生工作分两条线进行,一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就业服务部开辟市场跑“订单”;二是全县普通高中和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输送新生的任务。2005年——2007年招生计划情况见下表:招生数毕业生数(或输送到学院本部实训人数)在校生数2004年578人478人1000人2005年1200人[注1]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400人200人[注2]2000人2006年17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900人12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400人2500人2007年22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1400人1700人高职班:300人中职班:500人短训班:900人3000人[注1]目前已经签订培训“定单”550人。[注2]2005年职教中心改为三年学制,没有对口升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职业技术学院****分院设就业服务部。就业服务部设主任1人,编制3~5人,并聘请劳动就业部门、对外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中熟悉人才市场的人员担任顾问。主要负责与县内外人才市场建立广泛联系,开辟网上就业渠道,搜集、预测、分析域内外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组织人才供需交流,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办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依据。实训基地: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服装厂、汽车维修厂、电器开关厂、机械加工厂、畜禽饲养场等作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师资队伍:通过现有教师培训、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和临时性聘请师资等途径,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
2、创办****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为做到职业学校布局合理、便于区域拉动,拟依托合隆初中和高家店初中分别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学校性质为普职合一,原普教性质不变。根据当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市场用工情况选择适应对路的主导型专业。依托合隆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服装专业,依托高家店初中创办的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开设果树栽培、花卉专业。教学模式为3+2或者3+1。在合隆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区位优势明显,企业相对集中,用工需求量大,职业教育发展氛围浓厚。在高家店镇创办**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的有利条件是辐射范围广,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学校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热情高。每所学校配备专职副校长1人,全面负责**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工作。2005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2所,共招收新生200人(每校100人);2006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达到3所,共招收新生300人,在校生共达500人;2007年,**市****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分校要达到4所,共招生新生400人,在校生共达700人。
3、创办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依托全县30所农村普通初中创办职教预科班,实行2.5+0.5的模式,主要开设计算机、劳动法规、礼仪等通识课程。职教预科班学生在初三上学期注册建档,做为**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的注册生,可免试升入**职业技术学院****分院。2005年,全县普通初中职教预科班学生总数要达到1050人;2006年达到1800人;2007年达到2100人。
4、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和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做为劳务输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劳
动、农业等部门举办劳务输出培训提供可利用的师资、培训场所和设施等。2004年12月前,完成全县乡镇中心中学、村级小学劳务输出培训场所的建设工作;2005年2月底前,协调省市教育、财政部门,力争在全县的乡镇中心中学和70%的村级小学安装远程教育设施,实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网上资源共享。
5、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重视德育工作。树立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素质的观念,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健康心理素质。拓宽德育的途径,针对专业细化德育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岗位职业资格合格为目标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能接受高层次教育,又能面向市场就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三是抓好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坚决纠正以往“优秀学生升学、中等学生就业、差生回家搞创业”的不正确认识,牢固树立“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的观念。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途径,借鉴青岛职教以“创业调查——创业设计与答辩——创业实践”为主要环节的创业教育模式,主动挂靠企业,把课堂搬到社会,将学生带到社会,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想创业、会创业。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为确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思想、组织、政策、制度等四个方面提供保障。
1、思想保障。县委、县政府要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县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电视台要开辟职业教育专栏,各乡、村要召开职业教育动员会,宣传到户,动员到人。各学校也要通过专题讲座、家庭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思想保障。
2、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财政、计划、人事、劳动、科技、招商、农业、农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县教育局要成立职业成人教育办公室,把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富于开拓精神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负责全县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3、政策保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县财政要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50元/生)足额到位,确保全县职业教育正常运转。**市每年发给我县职业教育券30万元,按规定县里应1:1配套,主要用来吸引初中学生参加职教预科班和资助升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读书。受教育者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费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费收入全部用于学校的运行和发展。
4、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主管教育的领导牵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职业教育招生责任制度。全县农村普通初中要承担起为职业教育输送新生的任务,初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在百度搜索: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第4页)
第五篇: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江安县政府 副县长李德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必须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将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江安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全县目前有江安县第一职业中学校和江安县职业学校2所职业教育学校,共有学生1687名,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设施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县初中毕业生7200名,普高招生2950名,县内职高招生912名,普高与职高学生比例7.6:2.4。从总体上看,全县职业教育发展薄弱,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现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普高与职高比例严重失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需要齐抓并举。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宽松,社会劳动就业的价值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尊重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风尚尚未形成,重学历轻技能、轻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还未根本清除。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全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全市缺乏全国性的品牌职业教育学校,江安地处云贵川三省之边,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之交,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江安及周边地区年毕业的初中、高中学生数以万计,具有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强县的优越条件。三是以宜宾、泸州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强势崛起,以四川省百亿企业工程——宜宾天原江安化工新区、四川省重点工业园区——中国江安阳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
工”三大优势工业产业循环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为江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岗位需求。四是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已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
三、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职业教育发展。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发展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江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3年努力,将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2010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达到6000名,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全县普职两教全面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三)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和尊重技术、尊重技工的社会风尚。进一步解放思想,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和亲民惠民工作的重点,在全县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工业强县,抓投资环境,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发展意识。大力倡导形成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让广大学生、家长认识职业教育、了解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并通过职业教育走向成功。要在教育系统形成学习、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风尚,对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形成正确的教育导向。
(四)着力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继续加大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市场需求、依托区域产业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设置专业,大力培养、引进专业教师,配齐配好设施设备,加快实训实作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大职高办学规模,力争到2009年职高在校生达到3000名以上,建设成为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江安县职教中心,带动全县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加快江安第一职业中学校(江南职校)建设,依托与其联合办学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重庆江南职业学校办学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尽快解决教学设施、教学用地、教学用房等制约因素,确保从2008年起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名以上,在“宜宾市外派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争创成为“四川省外派劳务基地”。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积极争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全县新建1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
导教师。
(五)突出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
职业教育要为江安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以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竹类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六)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一批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七)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各职业教育学校要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依托宜宾天原一、二期工程建设,依托阳春工业园区的产业配套发展,依托双赢化工、鸿源化工、华夏酒业等企业的规模扩张,依托即将建设的宜宾纸业、升化集团等企业新上项目,依托宜宾及沿海大中城市各类企业,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可以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八)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学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九)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
各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有责任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各企业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各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十一)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合理确定职业学校的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严格落实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资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确保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完成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