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2 17:5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第一篇: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珙县课题组

为切实加大蚕桑生产发展工作力度,珙县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切实有力的举措,全力推进宜宾市10万亩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和珙县“十二五”蚕业发展规划目标建设。以突出重点、加大政策配套和技术组装力度,延伸蚕业产业链,全面提升现代蚕业产业发展水平,打造珙县蚕业金牌名片;以抓产业大镇、专业大村、专业大社、专业大户为突破,建设观光富民特色产业带,打造对外联系、扩大影响的窗口平台;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全面推进桑园综合开发,提高单位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全县蚕业产业将确保发种12.5万张,产茧10万担。新栽一步成园桑1.3万亩,改造老化桑园4000亩,全县蚕茧单产突破40公斤;生产白厂生丝250吨,生产丝棉被8万床,生产蚕沙枕1.5万对;生产蚕沙有机肥8000吨;桑园综合开发2.5万亩,桑枝食用菌装袋规模达到100万袋;加工干茧2000吨,全县蚕业综合产值达6.6亿元(含干茧销售产值);启动蚕业产业千百万元村50个,当年实现5个,累计实现40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村6个;启动50万元蚕桑专业社200个,当年实现15个,累计实现50个;培育栽桑养蚕专业大户10000户,力争实现4500户,其中2-3万元以上专业户2700户,5万元以上的大户500户。创汇收入130万美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其中入库税收1000万元。力争建成全省现代蚕业基地强县,把龙头企业培育成全省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排头兵。

二、工作措施

(一)成片发展,着力建设万担蚕茧大镇。按照“十二五”蚕业发展规划目标,抓住宜宾市建设10万亩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的有利时机,在全县15个蚕桑生产乡镇中,突出抓好以孝儿镇为主的10个蚕桑万担茧乡镇建设。其中:孝儿镇按5万担目标推进,力争建成中国西南第一大镇;底洞镇、沐滩乡按3万担目标发展,建成天府蚕桑重点乡镇,恒丰乡、仁义乡、下罗乡、上罗镇、罗渡苗族乡、曹营乡、洛表镇按照1万担目标奋斗,建成蚕桑万担茧乡镇。力争到“十二五”末,使珙县成为全省以万担茧乡镇领头的蚕业大县。全面推进宜宾市10万亩循环蚕桑经济产业带建设,突出抓好孝儿、仁义、恒丰、沐滩、底洞、下罗、玉和苗族乡、上罗镇、罗渡苗族乡、曹营乡10万亩蚕桑绿色走廊建设。2012年,确保完成产业带8000亩新栽桑任务,力争用2-3年时间新栽一步成园桑5万亩,改造老化桑园3万亩。

(二)抓大做强,着力培育千百万元村。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将把蚕业发展的重心转向抓“千百万元村”建设,从基地建设、资源配置、政策配套、科技组装等方面向主产基地“千百万元村”倾斜,采取“三集中、三到位、三联动”的工作机制(即:人力、物力、财力三集中,组织措施、资金投入、工作落实三到位和县、乡、村三级联动),强力推进50个蚕桑千百万元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50个专业大村的桑园基地达到10万亩,每个村年发种3000张以上,产茧2000-2500担,蚕茧产值300-400万元以上,蚕桑综合产值800-1000万元。

(三)打造亮点,着力发展专业大社。层层落实好县级部门联系乡镇和乡镇机关干部职工包社的责任制。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密切协同县蚕桑办、县智溢茧丝绸公司重点抓好200个蚕桑产值50万元以上的专业大社建设,2012年要力争实现40个。专业大社的标准是:桑园基地面积250-300亩,年发种600-800张,年产茧量500-600担,蚕桑综合产值60-100万元,其中蚕茧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为推进蚕业专业大社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200个专业大社的年发种达到10-12万张,产茧10-12万担,鲜茧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综合产值2.5亿元。

(四)择优扶持,着力壮大蚕桑大户规模。按照蚕业产业“1525”工程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10000户年蚕业综合收入3-5万元的专业大户。同时,进一步抓好蚕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发展,规范合作社和协会管理,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蚕桑大户的规模标准是:自有桑园面积5-10亩,年养蚕20-30张,产茧15-20担,蚕桑综合收入3-5万元。各乡镇根据专业大户的标准和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制定好规划和措施,着重抓好蚕桑大村、大社和大户建设。同时,鼓励有基础、有能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栽桑养蚕,对成片栽桑100亩以上,年养蚕200-300张种以上的集约化经营大户,县政府将给予重点扶持。

(五)稳定增收,着力抓好桑园综合开发。各乡镇继续引导广大干部和蚕农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单一的栽桑养蚕形成综合高效的产业,最大限度地增加桑园复种指数,使蚕农在栽桑养蚕中获得最佳效益。同时,协同龙头企业,结合蚕农的生产积极性、桑园基地规模、海拔气候特点、交通水利环境条件、科技推广应用水平等综合因素,科学规划,逐村分社分户合理布局,做到村有重点,社有亮点。县政府蚕桑办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抓好桑枝食用菌发展和蚕沙有机复合肥开发,尽快发展成为有品牌、有市场、有效益的规模产品。龙头企业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选择好主产当家品种,引进技术、人才、资金和业主,形成龙头企业为纽带,联动开发产品和市场的格局。2012年桑园综合开发要重点突出以黑红苕、黑土豆、黑花生和黑玉米为主的套种作物,适度扩大桑枝食用菌示范规模。全年计划发展15个村30个社,布局50户示范大户,带动200户蚕农参与桑枝食用菌示范生产,实现食用菌装袋规模100万袋,生产鲜菇100万公斤以上,产值500万元。

(六)加工增值,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智溢茧丝绸公司要进一步抓好孝儿丝厂的生丝加工和丝棉被、蚕沙枕生产,不断扩大白厂丝、丝棉被、蚕沙枕、干茧的生产加工能力,确保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创利税2000万元,创汇130万美金。各级各部门将继续加大延伸蚕业产业链的扶持力度,为拓展产业链和市场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三、保证措施

(一)围绕提质增效,全力突出科技引领作用。围绕“提质增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科技,切实做到抓科技与抓发展并举,全面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继续提高小蚕共育水平,全面提高三龄、四龄共育率,由分散定点小规模共育向分片适度规模工厂化共育转变。继续加强标准化蚕棚建设。对于生产相对集中,户营规模适度扩大,适当调整标准化蚕棚的布局和面积。以大村、大社为重点,以专业养蚕20盒种以上的农户为对象,标准化蚕棚按80-100平方米修建。2012年,在孝儿镇波浪村新建1个4000平方米的工厂化养蚕基地,可集中50户蚕农进驻,实施统一指导的工厂化养蚕。继续拓展多批次发种养蚕规模,普遍推行7-8批次发种,早春、正春、早夏、正夏、早秋、正秋、晚秋和晚晚秋各批次的发种量力争成正比,充分缓解劳力紧缺的矛盾。加大消毒防病力度,继续推行“万病一把灰”,强调消毒防病的统一化、标准化、彻底化,尽最大努力减少病毒灾害损失。坚持桑园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时效化,着重加强“三冬生产”管理,做到100%的肥培、100%的修枝整型、100%的刷白防病,在桑园的修枝整型上要逐步推行机械化。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蚕业科技培训,把科技培训与生产发展、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养蚕单产。2012年,全县平均单产要达到40公斤以上,到2015年全县平均单产力争达到48-50公斤,实现科技提质增效的目标。

(二)围绕加大投入,全力强化惠农政策配套。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企业所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表彰,创建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申报获准的国家和省级创新科技成果奖、获国家和省级生产地理标志认定等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继续执行生产发展和科技创新以奖代补政策。从2012年起,县政府将从税收政策上优惠扶持,在超基数部分中按50%比例安排用于龙头企业生产发展。继续对专业大村、大社、大户进行以奖代补的扶持,县级各部门和各乡镇要认真抓好政策配套,积极向上争取蚕业发展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县级部门的涉农项目要尽可能倾斜现代蚕业产业发展,力求打捆使用,特别要加大蚕桑“千百万元村”、50万元蚕桑大社和专业大户的投入力度,力争使50个“千百万元村”每村每年的投入达到20万以上。

(三)围绕落实责任,全力确保领导到位。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全县蚕业产业化发展领导机构,为蚕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目标责任人的考核奖惩力度。同时,继续实行单项奖惩和综合目标考核双向考核管理办法。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工作推进快、成效显著的部门要及时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慢、效率差的部门和乡镇要及时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确保2012年蚕业产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第二篇:关于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珙县课题组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茧丝价格波动导致蚕茧收购价格的下滑和五十年不遇的干旱天气,珙县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政策上给力,科学上助力,干群上聚力,力促蚕桑产业科学发展,高位奋进。截至目前,全县发种12971张,产茧94571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47亿元,加上桑园套种、小蚕共育、桑枝食用菌、蚕沙等收入,蚕农总收入达到2.72亿元,同比增收4150万元。全县行业产值达到6.28亿元,同比增收5817万元,增长10.19%。

一、政策上给力,再掀产业发展新高潮

(一)投入上强化。2011年的蚕业产业化工作,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要求,结合珙县实际,科学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本级政府配套安排、龙头企业多元投入、涉农部门项目倾斜、乡镇政府打捆帮扶、蚕农集资投工投劳等五个方面筹措产业发展资金。截至目前,全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252.1万元,其中:龙头企业投入1500万元,县政府投入375万元,乡镇政府投入200余万元,蚕农筹资投劳近2177.1万元,争取到市委、市政府产业带建设资金235万元。

(二)政策上优化。切实加大了政策的组装和投入力度,今年在蚕业产业化发展上,继续稳定对龙头企业培育、千百万元村建设、桑园综合开发和优质茧工程等10个方面的扶持政策。同时,不断完善政府投入为导向、需求投入为依托、蚕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向上争取项目,政府配套补助,涉农项目捆绑倾斜,龙头企业重点帮扶,农民主体投入的办法,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蚕房”、“共育室”建设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工厂化小蚕共育所6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2005间,改建174间,全县标准化蚕房达到7500间,打造现代蚕业示范基地11个。

(三)责任上细化。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展模式,由大面积整体推进向养蚕大户推进转移,本着集中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级有关部门与乡镇全力抓的领导机制,及时解决产业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在三冬生产、蚕茧秩序维护等关键环节上,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督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强化养蚕技术专题培训和跟踪服务,严把消毒关、饲养关,全面落实了养蚕大户的建设协议、小蚕专业共育协议、共育设备资助服务协议的签订,提高了养蚕综合效益。

二、科技上助力,再上提质增效新台阶

(一)提高户共育规模。将过去每季共育30—50张种的规模调整为每季共育150—200张种,用三年的时间将全县季共育规模150—200张种的工厂化共育户增加到200—250户,使每户共育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从而形成稳定的专业共育户。截至目前,全县的小蚕共育面达到100%,共育三龄蚕达到100%。

(二)坚持“万病一把灰”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智溢公司投资100万元,新建一个年产生石灰粉4000吨的加工厂,全县蚕农100%的使用生石灰消毒防病,每张蚕种的用灰量达到20公斤以上。全县实现统防统治的蚕桑主产村115个,占92%。

(三)加快优质蚕茧工程建设。智溢公司采取反哺蚕农的办法,对优质蚕茧分别按照3元、6元、9元标准给予奖励,春蚕的平均单产达到41公斤,夏蚕的平均单产达到39.6公斤,创历史新高。优质蚕茧茧粒数420-600粒,茧丝长提高到1100—1200米以上,上车率、茧舒率分别达到94%和85%。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加大蚕业科技的创新、转化与应用力度,全面推进蚕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化、集约化和工厂化发展,全县小蚕共育到三龄达100%,重点村消毒防病达100%,省力化养蚕达100%,优质蚕茧工程覆盖面达到90%以上,栽桑养蚕关键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全力打造“高单产、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蚕业”。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285期,印发学习资料2万份,培训蚕农2万余人次。

三、干群上聚力,再谱和谐发展新篇章

(一)打牢增收基础。抓住全市10万亩循环蚕桑产业带建设的有利契机,找准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带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去冬今春新栽桑3500亩,今年秋季栽桑9600亩,确保全年新栽一步成园桑13600亩以上;完成标准化养蚕大棚建设680间、4.08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工厂化小蚕共育室75间、6000平方米;完成项目区域内的公路改建18.6公里,硬化人行便道25公里。

(二)提高养蚕水平。全面实现小蚕共育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化、桑园建设丰产化、养蚕省力化,同时逐步推进工厂化养蚕,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1年,全县共打造示范基地35个,其中:孝儿镇中安村,成片集中、规范化新栽桑200亩,全年养蚕2150张,生产鲜茧1630担,蚕农售茧收入252.6万元,全年平均单产达到39公斤,小蚕共育100%,建设室外养蚕大棚50间;底洞镇楠桥村,年初调入“农桑14号”桑苗55万株,填空补缺栽桑550亩,全年发放蚕种2400张,生产蚕茧2016担,蚕农售茧收入322.5万元,平均单产达到42公斤。工厂化共育小蚕100%,全村累计新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210间;曹营乡海棠村,新栽桑150亩,全年发放蚕种2300张,生产蚕茧1794担,蚕农售茧收入278万元,平均单产达到39公斤,建设小蚕工厂化共育所2间,新建室外养蚕大棚 21间。

(三)拓宽增收途径。突出抓好桑园综合开发,全县发展桑枝食用菌种植示范村8个,分别为底洞镇楠桥村、芭蕉村,孝儿镇中安村,沐滩乡中山村、共腾村,曹营乡海棠村,珙泉镇大营村,恒丰乡武林村等,示范村全年共种植桑枝食用菌菌袋35万个,开发主要品种有平菇、小香菌、鸡腿菇,大球盖菇、杏鲍菇等6个产品,桑枝食用菌产值达到455万元; 2011年,全县共间种紫红苕3000亩,黑花生5500亩,黑玉米2000亩,黑土豆3500亩,大头菜5800亩,黑豆1500亩,生产桑枝条6.8万吨,共计开发21300亩。全县桑园综合开发收益已达5325万元。

(四)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从初加工到终端销售一整套产销体系,截至目前,共生产白厂生丝218吨,加工干茧1885吨,生产丝棉被6.55万床,蚕沙枕6500对,加工生石灰3500吨,工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实现税利1500万元,其中入库税收近1000万元。

第三篇: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2007-12-12 15:03: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2)XX素有养蚕传统。近年来,XX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蚕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全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万亩(投产万亩),遍及全市21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养蚕户70800户,年饲养量万张(同比增加万张,增长),鲜茧总产量达万吨(同比增加6900吨,增长),约占XX总产量的,成为XX乃至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县(市),全市农民人均养蚕收入640元,同比增收268元。2005年该市乘势而上,着力打造“丝绸城”,桑园面积要

发展到16万亩以上,鲜茧产量目标在万吨以上,将占广西总产量的25左右。2004年该市从事蚕茧收购、生产的业户89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1户,小规模纳税人68户),有157个蚕茧烤房、20多家蚕茧公司和XX、XX、XX、XX4家缫丝厂。当地可收烘完全部鲜茧,2004年生产干茧6000多吨,约产白厂丝300吨,预计2005年当地厂家约产白厂丝600吨。

XX蚕业发展的优势

(一)国际丝绸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茧丝绸作为纤维“皇后”,对人体具有亲和力和舒适感,化工纺织原料无法代替,特别是随着环保型消费理念的兴起,以蚕丝为原料的天然纺织品越来越受欢迎。因而世界丝绸市场相对稳定,蚕丝产业是个不会淘汰的产业。入世后,我国茧丝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003年,我国茧丝产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茧丝年出口量占世界贸易份额的80%以上,2004年各类丝绸产品对主销国家和

地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进一步增长,丝绸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二)XX是优质蚕茧的主产区。XX自然、气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养蚕批次多,蚕茧质量优、销路好,在广西乃至全国小有名气。

(三)XX桑蚕业具有竞争优势。桑蚕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XX是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不高,农民种桑养蚕基础良好。XX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计划实施的大好时机,积极种桑养蚕,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县市。XX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XX在加快蚕业发展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XX有7万多养蚕户,且新区多,而全市从事桑蚕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0多人,养蚕季节难以做到有求必应。

(二)蚕种供应跟不上。XX市蚕种站年制种能力20万张,满足不了群众需求,2003年缺种3万张,2004年缺种5万张。

(三)蚕业管理体制未理顺。XX市蚕业管理职能不尽明确,市蚕办虽于2004年初成立,但由于监督管理职能不明确,加上市农业局也行使某些蚕业管理职能,两个部门不能整合资源,形不成应有的合力,对生产经营、技术指导、市场监管缺乏有效协调、制约机制,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处理。

(四)市场管理不规范。一是蚕种市场还不够有序。市蚕种场站自己制种发种,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蚕种经营管理没有严格实行准入制度,蚕种发放出现混乱,一些不法商贩甚至蚕业辅导员,受利益驱动,擅自从外地通过非法渠道调入蚕种发放给农民;桑苗、蚕药、蚕具市场也较为混乱。由于监管不到位,加上相关管理条规不够完善,难以保证农户饲养成效;二是烤房布局没有严格科学规划,蚕茧收烘

点设置过多,易造成无序、恶性竞争。

(五)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短。全市没一家上规模的茧丝加工企业,现已有或在建的4家加工企业目前只有1200多吨干茧加工能力,80%以上的干茧靠外调外销。由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产业链过短,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没有知名茧丝品牌,财税收入很少,蚕茧行情、价格易受外界制约,整个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

(六)群众生产方式较落后,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种桑养蚕农户多,零星分散,规模偏小。全市7万多个养蚕户分散在200多个村,最大的一户蚕农也仅有30亩桑园,年养蚕130多张,收入8万多元,而多数农户种三几亩桑。由于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对行情、销路不甚了解,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七)养蚕大环境污染趋重。由于私贩蚕种、蚕种发放和饲养批次过多,一些蚕农乱给蚕添喂饲料,加上多年来没有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治理,造成养蚕环

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不及时治理,将给蚕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

加快XX蚕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XX市蚕业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XX在发展蚕业经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推进桑蚕的产业化进程。

(一)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加快推进蚕业技术进步,提高桑蚕生产的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四篇: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xx素有养蚕传统。近年来,xx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蚕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全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XX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4.35万亩(投产11.7万亩),遍及全市21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养蚕户70800户,年饲养量60.2万张(同比增加18.8万张,增长45.4%),鲜茧总产量达2.1万吨(同比增加6900吨,增长48.9%),约占xx总产量的23.3%,成为xx乃至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县(市),全市农民人均养蚕收入640元,同比增收268元。XX年该市乘势而上,着力打造“丝绸城”,桑园面积要发展到16万亩以上,鲜茧产量目标在2.5万吨以上,将占广西总产量的25%左右。XX年该市从事蚕茧收购、生产的业户89户(其中xx一般纳税人21户,小规模纳税人68户),有157个蚕茧烤房、20多家蚕茧公司和xx、xx、xx、xx4家缫丝厂。当地可收烘完全部鲜茧,XX年生产干茧6000多吨,约产白厂丝300吨,预计XX年当地厂家约产白厂丝600吨。xx蚕业发展的优势

(一)国际丝绸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茧丝绸作为纤维“皇后”,对人体具有亲和力和舒适感,化工纺织原料无法代替,特别是随着环保型消费理念的兴起,以蚕丝为原料的天然纺织品越来越受欢迎。因而世界丝绸市场相对稳定,蚕丝产业是个不会淘汰的产业。入世后,我国茧丝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XX年,我国茧丝产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茧丝年出口量占世界贸易份额的80%以上,XX年各类丝绸产品对主销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进一步增长,丝绸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二)xx是优质蚕茧的主产区。xx自然、气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养蚕批次多,蚕茧质量优、销路好,在广西乃至全国小有名气。

(三)xx桑蚕业具有竞争优势。桑蚕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xx是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不高,农民种桑养蚕基础良好。xx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计划实施的大好时机,积极种桑养蚕,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县市。xx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xx在加快蚕业发展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xx有7万多养蚕户,且新区多,而全市从事桑蚕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0多人,养蚕季节难以做到有求必应。

(二)蚕种供应跟不上。xx市蚕种站年制种能力20万张,满足不了群众需求,XX年缺种3万张,XX年缺种5万张。

(三)蚕业管理体制未理顺。xx市蚕业管理职能不尽明确,市蚕办虽于XX年初成立,但由于监督管理职能不明确,加上市农业局也行使某些蚕业管理职能,两个部门不能整合资源,形不成应有的合力,对生产经营、技术指导、市场监管缺乏有效协调、制约机制,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处理。

(四)市场管理不规范。一是蚕种市场还不够有序。市蚕种场站自己制种发种,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蚕种经营管理没有严格实行准入制度,蚕种发放出现混乱,一些不法商贩甚至蚕业辅导员,受利益驱动,擅自从外地通过非法渠道调入蚕种发放给农民;桑苗、蚕药、蚕具市场也较为混乱。由于监管不到位,加上相关管理条规不够完善,难以保证农户饲养成效;二是烤房布局没有严格科学规划,蚕茧收烘点设置过多,易造成无序、恶性竞争。

(五)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短。全市没一家上规模的茧丝加工企业,现已有或在建的4家加工企业目前只有1200多吨干茧加工能力,80%以上的干茧靠外调外销。由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产业链过短,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没有知名茧丝品牌,财税收入很少,蚕茧行情、价格易受外界制约,整个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

(六)群众生产方式较落后,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种桑养蚕农户多,零星分散,规模偏小。全市7万多个养蚕户分散在200多个村,最大的一户蚕农也仅有30亩桑园,年养蚕130多张,收入8万多元,而多数农户种三几亩桑。由于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对行情、销路不甚了解,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七)养蚕大环境污染趋重。由于私贩蚕种、蚕种发放和饲养批次过多,一些蚕农乱给蚕添喂饲料,加上多年来没有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治理,造成养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不及时治理,将给蚕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加快xx蚕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xx市蚕业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xx在发展蚕业经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推进桑蚕的产业化进程。

(一)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加快推进蚕业技术进步,提高桑蚕生产的科技含量。从总体上看,xx种桑养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该市平均亩桑产茧量为158.4公斤,单张蚕种产茧量平均为36公斤,比江浙一带低8公斤左右,质量上也存在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实施 “科技兴蚕”战略和桑蚕业“优化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抓好桑蚕的标准化、科学化生产,积极做好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如抓好高产桑园、小蚕共育、标准烤房等关键技术的样板示范,推广生态蚕业模式等,同时健全科技信息推广服务体系。在抓好“优化工程”项目,大力普及科学种养技术时,要加大蚕区特别是新区的技术服务力度。续建西南出海大通道高效农业示范带桑蚕高产高效示范区,积极发展一批桑蚕专业乡(镇)、村和大户,重点在白伟村、孟山屯建立桑树新品种和蚕种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点促进面上的推广,完成对全市桑园的改造和一些高丝量品种的大面积推广饲养,提高xx蚕茧的品位。从“标准”入手,加强蚕种检验、检疫。加大对蚕种站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改善生产条件,扩大良种繁育生产能力,保证充足优良的蚕种供应。要分步把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到全市所有养蚕户,实行蚕种统一集中催青,全市小蚕共育覆盖率要达50%以上,对全市各村屯养蚕大环境统一消毒。争取3年内,在全市桑园面积超过18万亩的同时,平均亩产鲜茧200公斤以上。

(二)加强蚕茧行业管理,理顺服务管理体制。要健全蚕业管理监督机构,把农业局有关蚕业管理职能和蚕办的职能合二为一,统一由蚕办在市蚕业生产领导小

组领导下行使蚕业生产的组织、指导、检查、监督,搞好生产项目规划实施、烤房设置、信息提供和经营管理等。同时成立桑蚕协会,实行行业自律,以民间组织的形式帮助蚕农疏通产、供、销渠道,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要尽快建立健全市、乡、村、屯种桑养蚕技术协会并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三)加大市场整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对蚕用物资市场的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保护蚕农权益。一是要规范蚕种制种生产与经营,把蚕种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分开,打击非法经营蚕种坑害蚕农的“种贩子”。通过桑蚕协会等推行蚕种预定制度和信誉卡制度,确定好蚕种发放批次,以杜绝外地非法经营的蚕种进入,使养蚕形成批次,品种一致,蚕种质量得到保证,蚕茧质量得到提高;二是合理布局烤房。xx烤房烘烤能力已超过蚕茧实际生产能力,烘烤证的发放一定要按桑蚕的面积严格进行审批,原则上不宜再上新的小规模烤房,工商,蚕办、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对烘烤证及蚕茧经营公司的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地下黑烤房,蚕茧经营公司数也应控制在10户左右;三是加强对经营蚕种、蚕药、蚕具、桑种、桑苗的门面、摊点进行执法检查;四是加强蚕茧质量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执行《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违反质量标准收购鲜茧的,严加处罚,从源头上引导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确保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抓紧注册xx优质蚕茧原产地商标,争创知名品牌。另外,要加强对蚕茧经营的税收征管,避免漏征漏管。

(四)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蚕茧加工业。xx蚕茧产量居广西首位,XX年产值约为3.4亿元,是全市仅次于蔗糖(约3.7亿元)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是广西乃至全国优质蚕茧原料基地,加上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招商引资条件优越。因此,要在抓紧抓好嘉联丝绸厂一期工程和茂源、荣华、宏翔等缫丝厂建成投产的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江浙等地的大型茧丝绸深加工企业进行招商,发展龙头茧丝加工业,力求所建的缫丝厂年消化干茧6000吨以上(按现已投产和在建的几家丝厂的规模及生产能力,年消化干茧约1200吨左右,大量干茧都还靠外销),并打造xx茧丝品牌,提升xx蚕茧产业,这样才能保证蚕茧销售有保障,减少蚕茧外流,增加地方税收,提高经济效益。(五)转变经营方式,推进桑蚕产业化。改变单户分散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扶优扶强,重点扶持发展自然条件好、生产技术强、种养水平高、产品质量稳的专业养蚕大户、村屯、乡镇;积极发展“订单蚕业”、“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现代经营模式,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企业和蚕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推动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经营。

第五篇: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XX素有养蚕传统。近年来,XX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蚕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全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4.35万亩(投产11.7万亩),遍及全市21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养蚕户70800户,年饲养量60.2万张(同比增加18.8万张,增长45.4%),鲜茧总产量达2.1万吨(同比增加6900吨,增长48.9%),约占XX总产量的23.3%,成为XX乃至全国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县(市),全市农民人均养蚕收入640元,同比增收268元。2005年该市乘势而上,着力打造“丝绸城”,桑园面积要发展到16万亩以上,鲜茧产量目标在2.5万吨以上,将占广西总产量的25%左右。2004年该市从事蚕茧收购、生产的业户89户(其中xx一般纳税人21户,小规模纳税人68户),有157个蚕茧烤房、20多家蚕茧公司和XX、XX、XX、XX4家缫丝厂。当地可收烘完全部鲜茧,2004年生产干茧6000多吨,约产白厂丝300吨,预计2005年当地厂家约产白厂丝600吨。XX蚕业发展的优势

(一)国际丝绸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茧丝绸作为纤维“皇后”,对人体具有亲和力和舒适感,化工纺织原料无法代替,特别是随着环保型消费理念的兴起,以蚕丝为原料的天然纺织品越来越受欢迎。因而世界丝绸市场相对稳定,蚕丝产业是个不会淘汰的产业。入世后,我国茧丝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003年,我国茧丝产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茧丝年出口量占世界贸易份额的80%以上,2004年各类丝绸产品对主销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进一步增长,丝绸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二)XX是优质蚕茧的主产区。XX自然、气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桑叶产量高、质量好,养蚕批次多,蚕茧质量优、销路好,在广西乃至全国小有名气。

(三)XX桑蚕业具有竞争优势。桑蚕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XX是广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不高,农民种桑养蚕基础良好。XX抓住国家“东桑西移”计划实施的大好时机,积极种桑养蚕,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县市。XX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XX在加快蚕业发展中,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XX有7万多养蚕户,且新区多,而全市从事桑蚕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0多人,养蚕季节难以做到有求必应。

(二)蚕种供应跟不上。XX市蚕种站年制种能力20万张,满足不了群众需求,2003年缺种3万张,2004年缺种5万张。

(三)蚕业管理体制未理顺。XX市蚕业管理职能不尽明确,市蚕办虽于2004年初成立,但由于监督管理职能不明确,加上市农业局也行使某些蚕业管理职能,两个部门不能整合资源,形不成应有的合力,对生产经营、技术指导、市场监管缺乏有效协调、制约机制,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处理。

(四)市场管理不规范。一是蚕种市场还不够有序。市蚕种场站自己制种发种,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蚕种经营管理没有严格实行准入制度,蚕种发放出现混乱,一些不法商贩甚至蚕业辅导员,受利益驱动,擅自从外地通过非法渠道调入蚕种发放给农民;桑苗、蚕药、蚕具市场也较为混乱。由于监管不到位,加上相关管理条规不够完善,难以保证农户饲养成效;二是烤房布局没有严格科学规划,蚕茧收烘点设置过多,易造成无序、恶性竞争。

(五)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短。全市没一家上规模的茧丝加工企业,现已有或在建的4家加工企业目前只有1200多吨干茧加工能力,80%以上的干茧靠外调外销。由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产业链过短,产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没有知名茧丝品牌,财税收入很少,蚕茧行情、价格易受外界制约,整个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脆弱。

(六)群众生产方式较落后,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种桑养蚕农户多,零星分散,规模偏小。全市7万多个养蚕户分散在200多个村,最大的一户蚕农也仅有30亩桑园,年养蚕130多张,收入8万多元,而多数农户种三几亩桑。由于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对行情、销路不甚了解,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七)养蚕大环境污染趋重。由于私贩蚕种、蚕种发放和饲养批次过多,一些蚕农乱给蚕添喂饲料,加上多年来没有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治理,造成养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不及时治理,将给蚕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加快XX蚕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XX市蚕业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XX在发展蚕业经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推进桑蚕的产业化进程。

(一)实施“科技兴蚕”战略,加快推进蚕业技术进步,提高桑蚕生产的科技含量。从总体上看,XX种桑养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该市平均亩桑产茧量为158.4公斤,单张蚕种产茧量平均为36公斤,比江浙一带低8公斤左右,质量上也存在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实施 “科技兴蚕”战略和桑蚕业“优化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抓好桑蚕的标准化、科学化生产,积极做好蚕、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如抓好高产桑园、小蚕共育、标准烤房等关键技术的样板示范,推广生态蚕业模式等,同时健全科技信息推广服务体系。在抓好“优化工程”项目,大力普及科学种养技术时,要加大蚕区特别是新区的技术服务力度。续建西南出海大通道高效农业示范带桑蚕高产高效示范区,积极发展一批桑蚕专业乡(镇)、村和大户,重点在白伟村、孟山屯建立桑树新品种和蚕种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点促进面上的推广,完成对全市桑园的改造和一些高丝量品种的大面积推广饲养,提高XX蚕茧的品位。从“标准”入手,加强蚕种检验、检疫。加大对蚕种站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改善生产条件,扩大良种繁育生产能力,保证充足优良的蚕种供应。要分步把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到全市所有养蚕户,实行蚕种统一集中催青,全市小蚕共育覆盖率要达50%以上,对全市各村屯养蚕大环境统一消毒。争取3年内,在全市桑园面积超过18万亩的同时,平均亩产鲜茧200公斤以上。

(二)加强蚕茧行业管理,理顺服务管理体制。要健全蚕业管理监督机构,把农业局有关蚕业管理职能和蚕办的职能合二为一,统一由蚕办在市蚕业生产领导小

下载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珙县蚕业发展的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XX素有养蚕传统。近年来,XX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蚕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全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04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4.35......

    关于进一步加快商贸业发展几点思考

    ××集团从事市场经营较早,但成为产业始于2003年改制以后,经过重新整合,彻底解决了原有的散、乱、多头管理的局面,组建了事业部,统一管理单位、租赁办法、核算方式,现已发展成为集......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蚕桑生产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蚕桑、茧丝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蚕桑生产形势的低迷,直接......

    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我市自20世纪90年代起,历经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乡镇建......

    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www.xiexiebang.com 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

    加快商贸流通业特色发展调研思考

    **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商品集散地,旧有“水旱码头”、“商埠重镇”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商贸流......

    加快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丽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湖南应从......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范文合集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江安县政府 副县长李德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