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www.xiexiebang.com 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万户,投产桑树万亩,年生产蚕茧约万吨,蚕农总收入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亿元左右。
近年来,重庆蚕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一是蚕丝资源利用率极低。资料显示,每亩桑园所产生的干物质成分,桑枝条占、蚕沙、蚕蛹、蚕丝、其它。因此,传统单一的以收获蚕丝为目的的蚕丝业,其资源的利用率仅,桑枝条、蚕沙、蚕蛹资源都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率极低。
二是蚕桑的亩桑经济效益不高。近年,全市蚕桑亩桑经济效益不到元,与江苏、浙江、广西元左右相比,差距明显。
三是蚕桑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据市物价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年,三年平均每亩蚕桑的价值是油菜的倍,生猪的倍,烤烟的倍;而年,每亩蚕桑的价值只有油菜的倍,蚕业生产比较效益明显下降,其比较效益已不及生猪和烤烟,不少蚕农已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
四是售茧收入未成为蚕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养蚕零星分散,专业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是我市蚕桑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全市蚕农户均有桑园亩,户均养蚕张,户均售茧收入元左右,大部分蚕农养蚕收入占家庭收入中的比例不足,纯粹作为一种副业,随时可以放弃,加大投入和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不高。
五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紧缺。全市有农业人口万人,其中劳动力约万人,劳动力中有万左右外出打工,在家的劳动力万人左右。蚕桑生产劳动力严重缺乏,从事蚕业生产的是“”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永川区金龙镇燃灯村总户数户,外出打工人均为岁。其中养蚕户数户,人数岁的占;妇女占,男劳力占面对以上困难和问题,作为主管茧丝绸的重庆市外经贸委从三方面着手稳定蚕桑生产,确保蚕农增收,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政策引导,组织实施“东桑西移”、“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全国率先实行桑蚕保险试点资助等,提高养蚕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减少养蚕农户的后顾之忧;二是抓蚕桑品种的改良、实用技术的推广,提高蚕茧的单产和质量,提高效益;三是开展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工作,挖掘潜力,提高亩桑效益。本文重点调研了重庆市在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情况重庆市在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形成了以下几种较成熟的模式: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一)桑园套种模式重庆冬季气候温暖,冬季可在中干桑园中种植榨菜、洋芋、蔬菜、豆类和畜禽饲料,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平均每亩桑园可提高产值元左右。目前全市有近万亩桑园进行了间作,占全市的左右。其中涪陵区万亩桑树近以上的桑园间作有榨菜,亩桑园可生产榨菜头约公斤,按公斤计算,亩桑可收入年云阳县农民高德辉承包密植桑园亩,在桑园中试种了生姜亩,生产子姜多公斤,收入多元,秋季在桑园里面间种了白萝卜亩,生产了白萝卜多元。
永川区、石柱县等地蚕农在桑园内间作牧草饲养兔子,从月到翌年月可在桑园种黑麦草,播种天后即可开始割草,以后每天割一次;在近半年的“冬闲期”里,鲜草亩产量高达公斤左右,可养兔只,增加收入元。目前石柱县已达到年产兔子万只,销售额达万元的规模。
(二)桑园饲养家禽模式重庆市川投丝绸有限公司在荣昌县租赁土地多亩,开发桑园养殖土鸡土鸭项目,目前已开发桑园余亩。每亩搭建养鸡大棚个,养鸡只,桑园放养天左右就出栏,每年可放养季,每公斤活鸡批发价格约元,每只鸡可以获利元,每亩桑园养鸡纯收益可达到元。桑园鸡肉质鲜嫩,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正在以提供鸡苗、防疫技术服务、包销产品的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饲养桑园鸡。
梁平县养蚕户以土地流转方式承包只,饲养周期约天,每公斤活鸡售价约元,每只鸡可获利元,每年放养次。每亩桑园养蚕纯收益约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元,养鸡纯收入元,每亩桑园每年产值超过元,纯收入达到元,养蚕户全年纯收入约年采用这种模式的农户有多户,年将发展到近百户。
(三)蚕沙沼气、养鱼模式永川区通过政府补贴方式帮助蚕农修建沼气池,利用蚕沙生产沼气,改善了养蚕环境,保证了蚕种的安全。利用蚕沙和养蚕剩余的残叶在稻田中饲养龙虾,一张蚕宝宝产出的蚕沙和废桑叶可供一亩水田饲养小龙虾食用,每年每亩水田可养殖小龙虾公斤,市场批发价格约公斤,亩收入元,且水稻不用施用化肥,产量还有所增加。
(四)桑枝食用菌模式重庆冬季气候温暖、潮湿,每年月蚕区的劳力、蚕房等都处于闲置状态,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平菇、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的最适宜出菇季节。利用冬季闲置的蚕房、劳力和废弃的桑枝条、蚕沙生产食用菌,重庆市中干桑园每亩可夏伐桑枝条公斤,生产食用菌包袋,每袋食用菌产值达到元,每亩桑枝条种菇产值可达到元以上,废菌糠可以作为有机肥用于桑园施肥,形成“桑叶养蚕、桑枝种菌、菌糠肥桑”的循环模式。永川区宝峰镇蚕农谢家安,全家人,有个劳力,年依靠养蚕和种植桑枝食用菌,年收入达到元,取得了人平收入元的好效益。
(五)桑-果-游的模式建立桑基鱼塘,种植一定规模果桑,吸引游客采收、购买鲜果,品尝鲜榨桑椹汁,无法鲜食的桑葚还可以泡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制桑果酒。这种模式可以获利非常好的收益。万州区甘宁蚕种场从年开始引种果桑,已建果桑示范园亩,桑叶用于养桑,桑果用于鲜销或加工生产桑果酒,鲜果已进入万州城区超市销售。每亩可产桑果公斤,市场批发价每公斤元,如果管护良好,亩桑效益可达元。该场年采摘鲜果公斤,收入万元。同时利用当地青龙瀑瀑布的旅游景点推出采果活动,让市民走进生态桑园,体验采摘桑果,品尝桑果、享受生活、回归自然的乐趣,初步形成了桑-果-游的模式。
三、重庆推广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经验
(一)政策引导,项目带年茧丝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重庆市茧丝办就如何振兴重庆丝绸产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宣传工作,目前蚕业管理部门、科研单位、企业、甚至许多蚕农都认识到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是当前增加每亩桑园产值,提高蚕业生产效益,实现蚕农增收、企业增效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对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年重庆市外经贸委挤出多万元专项资金,开展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示范推广工作。相关示范区县也配套万资金重点进行支持。重庆市科委即将启动的万蚕桑重大科技专项也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和推广列为项目主要内容之一进行重点支持。
(二)企业为主,样板示范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产品多,商品少,不能形成产业化。在当前情况下,依靠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政府的大量资金来建立、扶持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一类的小型企业是不现实的。重庆市在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首先明确以企业为主体,运用市场机制来组织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生产,涌现出了几个成功地以蚕丝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专业户。荣昌县引进川投丝绸有限公司投资,利用仁义镇万亩蚕桑基地,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引导当地农户在蚕桑基地养殖桑园鸡,公司负责提供鸡苗、防疫、回收工作,目前生产规模已达到万余只。潼南县明宇绢纺有限公司在太安镇购地亩,投资万元,建设了平方米标准化实用菌培育厂房,利用桑枝作为培育基培育玉皇菇、杏孢菇、秀针菇等高级食用菌类。
年试生产各类菇约吨,实现产值万元。该公司还流转农民的土地亩,建设密植桑园,再请当地农民打工。潼南县太安镇土地出租的多农民,全年人均收入达是原来收入的近倍。同时,按照公斤的价格向蚕农收购鲜桑枝万吨,使周边蚕农增收万元。云阳县的重庆市峻西实业有限公司返租农民土地亩,每亩租金元,再免费将桑园提供给蚕农养蚕、桑园间作生姜,养桑园鸡。蚕农就有了销售鲜茧、生姜、桑园鸡、土地出租等三份收入来源,平均每亩桑园效益达元,平均受益农户户,是单纯养蚕收入的以小型企业、专业户为主体建立的蚕丝资源综合利用体系,都具有其各自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其市场优势、成本优势也较突出,可以成为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主力军。
(三)锁定重点,蚕农增收为主利用桑叶、桑椹、蚕沙、蚕蛾,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目前已开发出来的产品有很多,但许多产品由于市场容量小或与同质性产品相比成本较高等原因,不能商品化或大规模生产。重庆市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结合地方特点,重点发展桑园鸡、桑枝食用菌、蚕沙沼气,积极推广桑园间作套种模式。这类模式一是能大量消耗蚕桑资源,使广大蚕农受益,有利于蚕农增收,二是开发出来的产品市场容量大,商品化程度高,可以大规模推广。三是投资规模可大可小,生产过程不复杂,小型企业和个体户都可以组织生产。
四、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重庆市蚕丝资源综合利用亮点突出,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这些示范点主要是由各级政府部门扶持起来的企业和专业户,除涪陵桑园种植榨菜模式外,在其他区县或其他综合利用模式覆盖率不高,绝大部分蚕农并没有从中受益。要真正解决千家万户蚕农在生产过程中的桑枝条、蚕沙、过剩桑叶、桑园土地间作套种问题,提高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覆盖率,实现广大蚕农增收的目标,还有大量的研究、总结、推广工作需要去做,这也是目前重庆市稳定蚕业生产规模的最有效措施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有待拓展,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目前仅限于种植、养殖领域,提高桑园土地使用效率方面,在过剩桑叶、蚕蛹、桑果的深加工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状态。发挥重庆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加强对蚕丝资源综合利用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进行相关成果的转化是及待解决的问题。
(三)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模式有待总结、完善如何将专业户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是重庆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问题之一。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有的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的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让大部分蚕农能够开展蚕丝资源综合利用是我们的目标,但让大部分蚕农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寻找适合本地实施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佳模式;需要总结、解决蚕丝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技术标准或操作规程;需要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将科技人员、广大蚕农、专业户组织起来,进行分工协作,形成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产业链。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重庆图书馆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图书馆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彭泽明 牟元义 王宁远
图书馆是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其发展程度如何,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文明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后,重庆各级各类图书馆得到较快发展,读者到馆量、文献入藏量、外借总册次等基础业务数据稳步增加,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事业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但要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和终身教育的基地,还需假以时日。
一、重庆图书馆业发展现状
(一)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图书馆发展布局
2008年,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3个,其中省级图书馆2个,区级图书馆20个,县级图书馆21个;建筑面积达到14万多平方米。仅2007年就有万州、长寿等6个区县图书馆新馆建成,其中长寿区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达到9600平方米。此外,我市还有大专院校图书馆33个,中专学校图书馆16个,中小学校图书馆(室)3698个,工矿企业图书馆157个,还有若干街道、乡镇文化站图书室。
(二)以藏书量为重要标志,图书馆的作用得到加强
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财政对图书馆的投入都有所增加,2006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4022万元,比2000年增加2531万元,涨幅达到169%。购书经费是图书馆业务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指标,近年来购书经费的持续增长充分证明了重庆各级财政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2007年,重庆仅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便达1350万元,是2002年306万元的4.4倍。
通过这几年持续不断地投入,到2007年,重庆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858万册,较2002年678万册增长了近200万册;流通人次达到483万人次,外借册次达554万册次,购书经费1350万元,新购书46万册(件)。
(三)区县图书馆基本业务开展情况
区县图书馆直接面向基层群众,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图书馆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服务力。近年来,通过免费开放、加强指导等工作措施,着力提升区县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全市区县图书馆总藏量达到543万册,其中区级馆为423.9万册,县级馆为119.1万册,新购藏量、流通人次、书刊外借人次、举办活动分别比上年增长65.1%、24.6%、22.3%、24.1%。
(四)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精神,重庆组织全市图书馆认真开展这项工作,下发了《重庆市古籍保护工作方案》。2007年12月,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正式揭牌,2008年正式启动了全市古籍普查工作。2008年3月,我市有19种古籍入选首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其中重庆图书馆16种,北碚图书馆2种,西南大学图书馆1种,重庆图书馆入选首批51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10月,已启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重庆图书馆建于1947年,其前身是为纪念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而设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5个国立图书馆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最后于1987年定名重庆图书馆。2007年6月,重庆图书馆新馆建成,在重庆图书馆业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即使在全国同行业比较,重庆图书馆也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历史悠久,地位突出
重庆图书馆历经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
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并已形成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的三大馆藏特色。一是民国时期出版物。现有民国时期出版物76611种、177621册。由于重庆为二战时期中国的战时陪都,因此“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重点收集各类抗战图书和报刊,使该馆成为中国二战图书、报刊收集最全、最完整的图书馆。二是古籍线装书。重庆图书馆收藏有宋代以来的古籍线装书532342册,其中收入《全国善本书总目》的就有3707种,55632册,内有孤本和稀见本424种。如前所述,2008年3月,重庆图书馆入选由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有16种珍贵古籍载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三是联合国资料。“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成立之后即被联合国指定为其资料寄存馆,一直未曾间断,是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重庆图书馆现有联合国资料20余万册(件)。
(二)设施一流,功能齐全
鉴于重庆图书馆的重要地位,2003年7月,我市决定重建重庆图书馆,并被列为重庆市“十五”期间十大文化设施项目之一。重庆图书馆新馆由美国PEA公司设计,建设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位于沙坪坝区凤天大道,总用地面积33803平方米,设计藏书量600万册,总建筑面积50381平方米。通过近5年的努力,重庆图书馆新馆于2007年6月建成开放。新建成的重庆图书馆采用EX-libris 公司的
Aleph505进行业务管理,拥有先进的文献缩微制作、阅读设备,可通过网站提供数字文献的免费查阅服务,并已将重庆地区的报纸、部分馆藏珍贵古籍制作成缩微胶卷,馆藏民国文献数字化项目已扫描加工2000万页书刊资料,向读者提供查阅服务。目前新馆拥有馆藏300余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信息点1500个,共有对外接待读者的阅览室16个,已发展成为一座集现代信息、情报收集、书刊借阅、电子媒体阅览、学术交流、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多项功能的新型图书馆,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三)资源丰富,服务领先
一是文献资源丰富。重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注重双重功能,即藏与用的有机结合,同时还注重纸质图书、纸质报刊和电子资源采购比例的平衡。2008年全年采购经费中,用于图书的经费约310万元,占62%,用于报刊的经费92万元,占18.4%,用于电子资源的经费约83万元,占16.6%,购买其他文献资源约15万,占3%。二是提供优质服务。重庆图书馆充分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将公共图书馆精神深入每个工作细节之中。截至目前,共办理读者证5万个,开放时间也由过去的每天8小时延长为10小时,全天候开放。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到馆读者阅览书刊6116367册次,比2006(2007年上半年闭馆)同比增加4908077册次,增长406%。
到馆外借书刊人次238096人次,比2006增加179651人次,增长307%。书刊外借册次738052册次,比2006年增加560807册次,增长316%。三是拓展服务领域。会展培训是重庆图书馆新馆开馆之后重点拓展的服务领域。2008年1月至9月共举行了面向读者的公益讲座49场,参与人数达16000人次,承办各类会议和展览56次。2008年10月,重庆图书馆还承办了2008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共有近8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国际图联主席克劳迪娅〃卢克斯女士、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联络部主任迈克尔〃道林、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主席张沙丽专程来渝参加本次年会。
三、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展与服务有机结合的典范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于1964年6月1日建成开放,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省(直辖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近年来,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立足弘扬先进文化、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发展,抓服务,已成为全市少年儿童的文献收藏中心和课外阅读活动中心;少年儿童工作者学习交流和文献信息检索中心;少图工作者学术研究和业务辅导中心,由国家文化部颁发为二级图书馆,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府命名为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一)完善服务阵地,提升服务能力
2008年6月1日,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搬迁到渝中区两路口原重庆图书馆旧址。新馆占地11亩,建筑面积8133平方米,由阅览大楼、科技大楼(罗斯福图书馆)及培训楼组成,设有借阅合一的连环画借阅厅、综合书借阅厅、文学书借阅厅、声像资料借阅厅和报刊阅览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设立了读者俱乐部和幼儿之家。同时,作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少儿部,馆内还专门辟有近百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供少年儿童检索信息文献和阅览电子图书。另外,馆里还专门设立了自学室、参考查询及心理辅导室,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目前,馆内藏书43万余册,有阅览座席400个,近年来年均服务读者近80万人次,借阅图书150万册次。
(二)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重点,力争实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以书育人”的服务宗旨,服务的方式、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一是坚持阵地服务与送书下乡等活动相结合,常年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送书,开展各类读书送书活动。二是积极参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儿文化网站的建设,积极提供电子文献阅览查询、特色数据库建设与远程网上服务。三是积极组织地区间少年儿童图书馆交流、协作及学术研究,参与了
海峡两岸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学术交流。四是加强对重庆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在重庆全市设立了图书流通站点40余个和3个分馆,指导每个区县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建立了少儿图书阅览室。
(三)创新服务活动,打造服务品牌
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始终坚持办馆初衷,不断创新服务少年儿童的工作方式。尤其是2008年,结合重要时段,针对不同区域,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了三大读书活动。一是举办了重庆市少年儿童“知识与人生同在、激情与梦想共飞”迎北京奥运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现场书画比赛等。二是“同在一片蓝天下”读书系列活动,是我馆关注未成年人的特殊群体而开展的活动,邀请农民工子女、智障儿童等到馆参观,并提供免费办理借书证、免费上网、免费课外辅导和免费心理测评等服务。三是“少年儿童爱心图书接力服务”读书活动。加强对三峡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扶持,通过接力交换的形式,在三峡库区的长寿、涪陵、忠县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石柱、酉阳等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爱心图书接力服务活动。其中“少年儿童爱心图书接力服务”读书活动在全国造成巨大反响,被文化部授予首届“群星奖服务奖”,已成为重庆少儿读书活动的重要品牌。据此形成的经验交流文章《重庆基层图书馆“接力”之后》在《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刊发。
四、重庆图书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图书馆业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一是定级规格总体偏低。2004年,国家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等级评估,重庆国家一级图书馆2个,仅占重庆公共图书馆总量的4.6%;国家二级6个,占1
39%;国家三级6个,占13.9%。与四川、上海等地相比,数量太少。
二是设施设备配备不平衡。重庆市41个区县公共图书馆,在区级馆中,建筑面积最高的为9600平方米,而最低的只有1000平方米;在县级馆中,最高的有5069平方米,而最低的只有432平方米。在区级馆中,计算机台数最多的有136台,而最少只有2台;在县级馆中,最多的有90台,最少为0台。就互联网带宽来看,区级馆中,最高的为200兆接入,最低仅有2兆;县级馆中,最高的为100兆接入,最低的没有接入互联网。
(二)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
目前,财政对图书馆业发展的投入与发展需要的差距依然较大,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新书的需求,也不利于文献的保存和传承。
首先,同全国比较,与直辖市的身份不符。以2005、2006年为例,连续两年重庆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在直辖市中都是最低的,也低于四
川等省。
其次,同西部比较,与建设西部文化高地的目标不符。以2006年为例。重庆地市级图书馆平均购书费在西部9省区也仅排第7位,仅高于青海、新疆。
第三,在对省级图书馆的投入上,差距也十分明显。仍以购书经费为例,重庆图书馆是重庆市的中心图书馆,也是西部的藏书中心之一。2008年,购书经费只有500万元,与近邻的四川、陕西比,不占优势;与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比,差距很大。
第四,投入也不均衡。41个区县图书馆,2008年财政投入区级馆中最高达324万元,最低的仅有20万元;县级馆中,最高的为66万元,最低的仅有1.5万元。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图书馆的现代化功能
截至2008年,在重庆的区县公共图书馆中,馆舍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的只有5个,占区县公共图书馆总数的12.1%,而2000平方米以下的有14个,占总数的34.1%。在公共图书馆评估中,馆舍面积的落后是制约各地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化建设方面,互联网带宽、计算机数量、自建数据库总量等业务数据也不乐观。有4个区县图书馆计算机数量为0,拥有10台以下计算机的图书馆有17
个,占总数的41.5%,未开通互联网的图书馆有17个,占总数的41.5%。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信息中心,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接入应为基本配置,以上数据说明,重庆市的区县图书馆既有发展不平衡的一面,也有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相当落后的一面。
五、重庆图书馆业发展的趋势及建议
趋势之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今后图书馆的必然趋势。加快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是今后图书馆业发展的必然方向。重庆图书馆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对现代化设备的投入,重视引进相关人才。现代化设备的投入,特别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迅速缩短各个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会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趋势之二: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已经开始在全城范围内实行通借通还,国外非常流行的总分馆制也在上海地区得以实践,但无论哪种方式,图书馆最终都将走向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也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让以上提到的重庆市图书馆业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广大不发达地区的人民群众共享信息化技术的成果。建议重庆图书馆充分发挥中心
图书馆的作用,肩负起整合资源并有效开展共建共享的重任,要利用强大的人才优势和计算机设备优势,加强与先进地区图书馆的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图书馆的合作,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促进与区县图书馆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
趋势之三:图书馆业务范围和业务功能的拓展是新形势下现代化图书馆的表现之一。培训、会议、展览、学术报告、公益讲座、读者活动等都是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今后的图书馆除传统业务之外,新兴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将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与传统业务形成有益的互补。重庆的各级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的拓展。尤其是重庆图书馆,应该与部分区县公共图书馆在讲座、展览、读者活动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有效的联合体,形成以上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减少相互间不必要的竞争,从而使各个图书馆的新增服务方式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推动重庆图书馆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重庆担保业发展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资金不足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筹得资金以化解中小企业自身危机,已成为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它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正在逐步成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并支持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重庆的担保机构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保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的创新。
关键字:融资担保;金融危机;重庆;中小企业;资本金;风险分散;补偿机制
一.重庆担保业的发展及状况
目前,重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和已经开展的业务种类相当多。银行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融资租赁担保、财产保全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以及其他经核准的融资服务业务。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底,重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60家,注册资本金共计37.6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达626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资本金超亿元的有8家,仅重庆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就达10亿元,全市担保机构的累计担保总额达201.7亿元。特别是在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中小企业普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在此形势下,重庆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已从原先的近40亿元上升到了85亿元,而担保机构也达到了84家,按照银行规则,每一亿担保的资本金,可以担保八亿人民币,所以85亿可以担保600亿。这对于处在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化解危机的好消息。由此可见,担保机构已为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的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担保业存在必然性
中小企业占了我国GDP总量的60%,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因此,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的大,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都未能妥善的解决。目前在重庆,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15万家,但是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却只有两成左右。而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下,本就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更遭遇到了资金饥渴,资金供求链条的不稳定性更高,即使是发展处于上升势头的中小企业也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虽然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放松银行银根,但是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因为不符合放贷标准而只能望梅止渴。因此担保公司在此次危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能够搭好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
三.担保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的缺陷
1.部分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机构能力偏弱。这主要体现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规模较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源不足,办事效率低,甚至有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发挥担保作用。以重庆为例,2007年末,虽然有60多家注册的担保公司,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只有10多家,而号称全国第三大担保公司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连个网站也没有。而在办事效率方面也可以证实我国担保机构能力的缺乏,据统计,2002年末,中国担保机构可运用的担保资金总额为242亿元,全年累计担保金额598.2亿元,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大大低于国际上普遍放大10倍的水平,没有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
2.融资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我国大多数担保机构还处于早期的展业阶段,只靠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机制成熟的国家,坏保后可由担保公司直接向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申请补偿,或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执行再担保功能。在我国,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担保行业发展,但仍缺乏类似的风险补偿机制。
3.融资担保机构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担保公司因为实力过于弱小而处于弱势地位,甚至大多数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也就是说,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而在国际上,担保机构一般只承担80%的贷款责任。这对于一般性的担保机构来说,不仅集中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而且极其缺乏分散风险机制。
四.金融危机下重庆担保机构的创新
1.鼓励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的发展。在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下泄萧条,中小企业产销双降、亏损面上升,经营举步维艰,外向型出口企业更是提前进入“寒冬”。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仍在逐步显现,预计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这使原本融资就困难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至2009年,重庆担保机构虽然已达84家,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担保机构的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因此难以承担起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至2006年末,重庆的互助性担保组织仅有一家,且注册资本金也只有2000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庆没有实力建立互助担保组织,相反在重庆有1000多家行业协会,近百家商会,在这些组织中都有着许多领头实力很强的企业,如果可以让这些企业牵头成立行业性互助担保公司,那么会员企业融资可免缴或少缴手续费、担保费等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同时如果风险控制好,担保的代偿率也将会下降为零。另外也可以鼓励国内外捐赠资金流向重庆的互助担保机构,使得重庆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完善民间担保机构体系,提高民间担保份额。在我国政策性担保机构占所有担保机构的72.4%,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担保贷款在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总额中仍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在重庆也不例外。由于政府担保机构在整个担保体系中过多的干涉,这就影响到了担保体系功能的发挥,降低了该体系的效率。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民间资本型担保机构的崛起,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优势将不断凸现。因此,政府应改变现有的制度,提高民间担保的地位及比重,建立由政府和民间资本相互分工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设立专业担保学院,培养专业性人才。据悉,在重庆并未设置相关的担保专业或院校,因此在担保方面出现了许多担保人员的知识不足,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办事效率低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对担保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扩大担保专业人才的就业市场。与此同时,不仅要规范担保从业资格的准入制度,而且要设置和严格执行从业资格的惩罚和退出制度,从而从入口和出口两方面管理好担保专业人才市场。
4.健全担保业的补偿机制,建立再担保机构。在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处于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的边缘,重庆的制造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今年重庆市1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32%,特别是在近期内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弱,这类企业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出现违约的可能性更大。而一向以收取保费的担保机构来讲,微薄的保费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成立一个专门用于再担保的政府性担保机构,补偿一部分由于坏保后的损失,实行再担保功能,帮助担保机构及中小企业度过危机。
5.重视风险分散机制,规避自身担保风险。上述已提到在我国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承担起了100%的信贷风险,这样的条件对于担保机构来说极为不公平。因此担保机构应采取多种风险分散机制来规避自身的担保风险,比如前面所说的再担保以及参加贷款保险、反担保条款和实行经营多元化等。
6.加强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重庆的担保机构的实力一般比较弱,拥有自身品牌的则少之又少,因此在与银行的博弈中居于被动地位。在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中,担保机构不仅要有较高的资本金外,还需要良好的信用度和风险识别能力,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和风险控制以获得银行认可,从而使企业在与银行的交涉中拥有决策权。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下,担保业存在的意义更加大了,它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状况,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搭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虽然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政府对担保业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加大,担保业势必会成为我国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它不仅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重庆的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希望,因此建立良好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担保机构,从而促进重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关于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珙县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珙县课题组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茧丝价格波动导致蚕茧收购价格的下滑和五十年不遇的干旱天气,珙县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政策上给力,科学上助力,干群上聚力,力促蚕桑产业科学发展,高位奋进。截至目前,全县发种12971张,产茧94571担,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47亿元,加上桑园套种、小蚕共育、桑枝食用菌、蚕沙等收入,蚕农总收入达到2.72亿元,同比增收4150万元。全县行业产值达到6.28亿元,同比增收5817万元,增长10.19%。
一、政策上给力,再掀产业发展新高潮
(一)投入上强化。2011年的蚕业产业化工作,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要求,结合珙县实际,科学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本级政府配套安排、龙头企业多元投入、涉农部门项目倾斜、乡镇政府打捆帮扶、蚕农集资投工投劳等五个方面筹措产业发展资金。截至目前,全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252.1万元,其中:龙头企业投入1500万元,县政府投入375万元,乡镇政府投入200余万元,蚕农筹资投劳近2177.1万元,争取到市委、市政府产业带建设资金235万元。
(二)政策上优化。切实加大了政策的组装和投入力度,今年在蚕业产业化发展上,继续稳定对龙头企业培育、千百万元村建设、桑园综合开发和优质茧工程等10个方面的扶持政策。同时,不断完善政府投入为导向、需求投入为依托、蚕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向上争取项目,政府配套补助,涉农项目捆绑倾斜,龙头企业重点帮扶,农民主体投入的办法,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蚕房”、“共育室”建设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建设工厂化小蚕共育所6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2005间,改建174间,全县标准化蚕房达到7500间,打造现代蚕业示范基地11个。
(三)责任上细化。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发展模式,由大面积整体推进向养蚕大户推进转移,本着集中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级有关部门与乡镇全力抓的领导机制,及时解决产业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在三冬生产、蚕茧秩序维护等关键环节上,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督导相结合的办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强化养蚕技术专题培训和跟踪服务,严把消毒关、饲养关,全面落实了养蚕大户的建设协议、小蚕专业共育协议、共育设备资助服务协议的签订,提高了养蚕综合效益。
二、科技上助力,再上提质增效新台阶
(一)提高户共育规模。将过去每季共育30—50张种的规模调整为每季共育150—200张种,用三年的时间将全县季共育规模150—200张种的工厂化共育户增加到200—250户,使每户共育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从而形成稳定的专业共育户。截至目前,全县的小蚕共育面达到100%,共育三龄蚕达到100%。
(二)坚持“万病一把灰”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智溢公司投资100万元,新建一个年产生石灰粉4000吨的加工厂,全县蚕农100%的使用生石灰消毒防病,每张蚕种的用灰量达到20公斤以上。全县实现统防统治的蚕桑主产村115个,占92%。
(三)加快优质蚕茧工程建设。智溢公司采取反哺蚕农的办法,对优质蚕茧分别按照3元、6元、9元标准给予奖励,春蚕的平均单产达到41公斤,夏蚕的平均单产达到39.6公斤,创历史新高。优质蚕茧茧粒数420-600粒,茧丝长提高到1100—1200米以上,上车率、茧舒率分别达到94%和85%。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加大蚕业科技的创新、转化与应用力度,全面推进蚕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化、集约化和工厂化发展,全县小蚕共育到三龄达100%,重点村消毒防病达100%,省力化养蚕达100%,优质蚕茧工程覆盖面达到90%以上,栽桑养蚕关键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全力打造“高单产、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蚕业”。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285期,印发学习资料2万份,培训蚕农2万余人次。
三、干群上聚力,再谱和谐发展新篇章
(一)打牢增收基础。抓住全市10万亩循环蚕桑产业带建设的有利契机,找准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带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去冬今春新栽桑3500亩,今年秋季栽桑9600亩,确保全年新栽一步成园桑13600亩以上;完成标准化养蚕大棚建设680间、4.08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工厂化小蚕共育室75间、6000平方米;完成项目区域内的公路改建18.6公里,硬化人行便道25公里。
(二)提高养蚕水平。全面实现小蚕共育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化、桑园建设丰产化、养蚕省力化,同时逐步推进工厂化养蚕,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1年,全县共打造示范基地35个,其中:孝儿镇中安村,成片集中、规范化新栽桑200亩,全年养蚕2150张,生产鲜茧1630担,蚕农售茧收入252.6万元,全年平均单产达到39公斤,小蚕共育100%,建设室外养蚕大棚50间;底洞镇楠桥村,年初调入“农桑14号”桑苗55万株,填空补缺栽桑550亩,全年发放蚕种2400张,生产蚕茧2016担,蚕农售茧收入322.5万元,平均单产达到42公斤。工厂化共育小蚕100%,全村累计新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210间;曹营乡海棠村,新栽桑150亩,全年发放蚕种2300张,生产蚕茧1794担,蚕农售茧收入278万元,平均单产达到39公斤,建设小蚕工厂化共育所2间,新建室外养蚕大棚 21间。
(三)拓宽增收途径。突出抓好桑园综合开发,全县发展桑枝食用菌种植示范村8个,分别为底洞镇楠桥村、芭蕉村,孝儿镇中安村,沐滩乡中山村、共腾村,曹营乡海棠村,珙泉镇大营村,恒丰乡武林村等,示范村全年共种植桑枝食用菌菌袋35万个,开发主要品种有平菇、小香菌、鸡腿菇,大球盖菇、杏鲍菇等6个产品,桑枝食用菌产值达到455万元; 2011年,全县共间种紫红苕3000亩,黑花生5500亩,黑玉米2000亩,黑土豆3500亩,大头菜5800亩,黑豆1500亩,生产桑枝条6.8万吨,共计开发21300亩。全县桑园综合开发收益已达5325万元。
(四)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从初加工到终端销售一整套产销体系,截至目前,共生产白厂生丝218吨,加工干茧1885吨,生产丝棉被6.55万床,蚕沙枕6500对,加工生石灰3500吨,工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实现税利1500万元,其中入库税收近1000万元。
第五篇:蚕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
篇一:蚕桑技术专业 蚕桑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林牧渔大类 门类:畜牧兽医类
专业名称:蚕桑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蚕丝业从事高产家蚕饲育,蚕丝、蚕桑等产品的加工工艺处理,现代蚕丝业管理与营销等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壤肥料、桑树培育、蚕桑良种繁育、桑蚕饲育、桑树保护、蚕病诊断与防治、茧丝工艺、蚕桑副产品加工、蚕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就业状况
毕业生由学校与省丝绸公司联合订单培养,面向全省县市级丝绸公司、桑蚕良种繁育公司、桑蚕技术推广站、丝织业公司、茧丝绸进出口公司、纺织品贸易公司、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等就业,通过人事部门作为蚕业技术干部办理就业手续。篇二: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公开招聘人员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公开招聘人员报名表填表日期:年 月 日
1篇三:农技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农技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农技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县农技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xxxx大、xxxx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县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切实履行部门职能,紧紧围绕责任目标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开展试验示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等农业项目为契机,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和贡献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有两人获得了省业务部门的表彰,有一人获得了省农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一、xxxx年主要措施和工作成效
(一)、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为手段,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以“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实施一系列农业项目,组织农业技术人员100人,每人包一个示范村1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深入一线、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相关技术培训,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指导。做到了每户培训一名技术明白人、一套技术明白纸。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推广机制。
积极推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全年共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135万亩,推广施用配方肥26000吨。搞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编发<病虫情报>12期500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周报表30余份。xxxx年全县共发生各种病虫草害224.36万亩次,防治各类病虫害349.64万亩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6.3万余亩。在玉米、蔬菜、花卉上推广倡导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色板,多样性栽培等技术的应用,推广绿色防控面积玉米1500亩,蔬菜600亩,花卉600亩。狠抓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召开农业生产会、举办电视讲座、组织技术宣讲团巡回技术宣讲、举办培训班、散发技术资料,下乡技术指导等各种手段,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止目前,共举办培训班167余期,印发技术资料26万6千余份,培训农民3万2千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组织实施花生高产创建种植面积2万亩,高产攻关田200亩。为确保高产创建活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地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切实做到“六个统一”,花生平均亩产经省部级专家测定验收,平均亩单产340公斤,较去年万亩示范片平均增20公斤,增6.3%,较全县一般田块增42公斤,增14.1%,超额完成了产量目标。
(二)、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配方肥
根据《xxxx省农业厅<关于印发xxxx年xxxx省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xxxx县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整乡制推进示范乡”,遴选山东鲁西化工五厂作为xxxx县测土配方施肥农企合作的“定点企业”。一年来,结合xxxx县定点企业,逐乡筛选定点门店和经销户,并结合乡政府逐乡培训宣传。全年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35万亩,其中,小麦65万亩,玉米35万亩,花生20万亩,辣椒15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65万亩,推广施用配方肥2.6吨。完成全年总任务的100%。
一年来,共举办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12期、培训技术骨干820人次、培训农民6500人次、培训营销人员96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6.6万份。广播电视30次、编写报刊简报15条、制作墙体广告100条,编印《xxxx年小麦春季施肥管理意见》0.5万份,《xxxx年秋作物施肥建议卡》10万份,《xxxx—xxxx年小麦施肥建议卡》10万份,并由包村技术员、配肥企业发放到村;印制《xxxx县测土配方施肥意见》15万份,由各乡镇政府分发到户。为11.6万余农户发放施肥建议卡,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监测土壤墒情21次,编发《墒情简报》21期。
继续开展“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阳邵乡为推进配方肥试点乡,实施作物为小麦、玉米、花生和蔬菜,实施面积5.8万亩。在高堡乡6个行政村建立小麦万亩示范方,示范方耕地面积达到10061亩,涉及农户1772户;在阳邵乡5个行政村建立花生万亩示范方,耕地面积10282亩,涉及农户1835户;在纸房乡和双庙乡建立5个千亩示范片及县原种场、大屯乡、仙庄乡等地建立百亩示范方10个。据田间调查,高堡乡小麦万亩示范方内平均产量528.3公斤,比一般大田增产9.21%;阳邵乡花生万亩方内平均产量312.7公斤,比一般大田增产10.241%;纸房乡李家庄村玉米百亩方内平均产量达到了710.3公斤,创下了当地最高单产。通过开展示范方建设,充分验证了xxxx县配方肥的增产性,为推广不同作物施肥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在各个试验及示范方制作醒目的标识牌,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同时结合配方企业,充分利用村级配方肥销售网点,召开“村级配方肥田间观摩会”200余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对配方施肥的认知度,收到良好效果。
完成xxxx--xxxx年小麦三区示范试验10个,小麦长期监测点试验15个,安排完成国家小麦“一喷三防”补贴,中标叶面肥田间鉴定试验3个,xxxx玉米氮肥运筹试验2个,花生微量元素试验2个,花生氮肥总量控制试验3个,辣椒氮肥总量控制试验2个,长期监测点试验10个,玉米、花生肥料示范试验10个;安排xxxx—xxxx年小麦试验2个、三区示范10个,小麦长期监测点7个,金正大缓控释肥试验1个、示范1个。各试验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设计布局、管理调查、收获考种和计产,各试验不同小区差异显著。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2次,分析土壤测试汇总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划分施肥区域,制定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配方肥配方8个。其中,小麦配方3个、玉米配方3个、花生配方1个、辣椒配方1个。
通过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xxxx—xxxx年我县小麦亩均增产25.67公斤,亩均增幅6.08%,亩节肥1.05公斤,亩均增产节支45.02元;玉米亩均增产32.15公斤,亩均增幅6.33%,亩节肥1公斤,亩均增产节支56.21元;花生亩均增产9.25公斤,亩均增幅3.92%,亩节肥2.50公斤,亩均增产节支70.03元;辣椒亩均增产8.62公斤,亩均增幅3.83%,亩节肥2公斤,亩均增产节支75.14元。小麦、玉米、花生、辣椒总增产节支达到7421.35万元。
(三)、发展农村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注重高效、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今年共新增户用沼气用户487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分别是华育养殖场400m3沼气工程、仙庄乡刘家村养殖场400m3沼气工程和马村乡白马杨养殖场400m3沼气工程。在大流乡青石滚村、大屯乡黄营村、古城乡东佛店、仙庄乡西阳町村、大屯乡枣格村等五个村建设5处村级沼气服务站,统一安装了门头、制度牌,发放了抽渣车、配件、维修工具、检查设备、办公设备。目前5个服务站已具备开展服务200户沼气用户能力。
(四)、加强农业执法力度,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今年我们切实加大了农业执法力度,依法加强了对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元月份以来,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对全县7家种子企业和17个乡镇种子经营门店经营的小麦种、玉米种、棉花种、花生种、蔬菜种子检查监管。发放如何购买放心种子资料1500份。共出动执法车辆156辆车次,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种子企业6家35次、种子经营门店236家610余次。查处种子违法案件9起、涉案种子3520公斤,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打击了不规范种子在我县的市场流通,为我县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让农民用上放心种,作出了应有贡献。
3月-6月在农药集中用药时期和种子集中调运期间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了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植物检疫证和农药,出动执法人员280余人次,全县检查种子企业7家,检查种子门店128家,检查品种80余种,农药门店136家。对其违规经销商进行了依法处理。为落实中央“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于5月上旬,对我县招标采购的“一喷三防”用药,分乡镇进行了监督抽样,共抽样100余个。
结合县公安局,对全县肥料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对叶面肥、复混肥、生物肥等进行检查,共检查肥料生产企业1家、门市78个,肥料品种52个,查处销售无登记证的肥料经销商1家,结案1家。对净化xxxx肥料市场起了较大的震慑作用。通过农业执法工作,净化了农资市场,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五)、认真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截止目前我县已累计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3个,按从事经营分类:一是种植业214个,占总数的66.3%,其中辣椒104个,食用菌4个,蔬菜106个;二是养殖58个,占总数的18%,三是农机23个,占总数的7.1%,四是农产品、农资、蚕业等28个。全县合作社社员总数5021人,注册资金35488万元,带动农户30985户。社员平均收入比非社员人均收入增长18%。
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审计。根据xxxx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xxxx省xxxx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实施意见》豫纠组【xxxx】1号文件精神要求,继续实行专项审计制度,重点审计村级经费是否到位,报刊是否超限额,村级招待费是否取消等,止目前以完成对全县17个乡镇进行了审计,资金总额15419.96万元,违纪资金75万,通过审计对各项违纪资金进行了及时纠正处理,保证了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
继续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为提高减负政策的透明度,畅通农民反映涉农问题的渠道,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4.8万份,全县农民每户一份,在发放过程中,乡、村都分别签字后领取了负担卡。负担卡上注明了涉农收费的具体政策和收费标准,公示了市、县两级农民负担8154014、7260376举报电话。
(六)、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大力宣传、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宣传发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申报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来推动我县品牌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发展,着力打造xxxx农产品精品名牌。今年,我县新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5个、批准产量11245吨,无公害农产品5个、批准产量40120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个、产地面积13.5万亩。共申报绿色食品8个(国家级),其中韩村现代农业园2个(彩色花生、脱毒甘薯),科丰辣椒专业合作社1个(杏孢菇),业丰实业有限公司1个(杏孢菇),恒立佳泰2个(双孢菇、香菇),联合胜家2个(彩色花生、甘薯)。
按照xxxx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专项检查方案文件要求,对全县获得认证的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农贸农资市场等进行了2次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对全县农产品市场上所销售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标识和1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获证单位进行了多次检查,并与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检查督导使获证企业和基地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生产、销售记录档案,执行率达到98%以上,有效的预防了假冒伪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冒用、借用“三品”标志的违法案件的发生。
搞好农产品例行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采取定期定点抽查和专项抽查相结合,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基地、重点品种、重点季节,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共抽取小麦、蔬菜样品40个,经农业部及省、市质监中心对样品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项目检验,样品合格率达100%以上。
(七)、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
今年我县中专学历教育(业余)任务是100人。县农广校秋季入学招生注册,并开展宣传、组织、档案整理等工作,圆满完成目标责任任务。
阳光工程专项技术培训任务为700人,开设小麦、玉米、蔬菜、专业合作社管理、减灾防灾等专业。截至目前,已圆满完成宣传、组织、培训和后期资料整理等工作。
二、xxxx年>工作计划
xxxx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照“三年一轮回”采土测土要求,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500个,分析常规六项和20%中微量元素。布置粮油等大田作物田间肥效试验4个、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试验5个,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2个,安排三区示范20个;建成2个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片,10个百亩示范方;继续作好农田墒情监测和耕地质量监测。
2、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三品一标”的申报工作。
3、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检查力度,净化农资市场,切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4、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一是建设户用沼气250户;二是建设双庙乡双庙街等三个村级服务网点和区域服务站项目;三是建设柳格镇高赵店、仙庄镇西阳町、大屯乡炉里200 m3小型沼气工程3处。
5、继续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指导,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依托基层农业中心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加快建立村有站点、乡镇有中心、县市有市场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规范化合同文本,强化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履行管理,完善土地流转监测制度。
6、继续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加强“阳光工程”和全日制中专班培训监督管理,确保招生培训质量,阳光工程计划培训100人,全日制中专班计划招生50人。
7、其他重点工作。扎扎实实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各项检查制度,确保年内无计划外生育现象。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团组织建设、工会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今后,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精诚团结,奋力开拓,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编辑: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