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商贸业发展几点思考
××集团从事市场经营较早,但成为产业始于2003年改制以后,经过重新整合,彻底解决了原有的散、乱、多头管理的局面,组建了事业部,统一管理单位、租赁办法、核算方式,现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又一支柱产业。
现商贸业的主要管理汇通六、七、八区、图书市场、建材市场、××大厦及其它租赁用房,这是商贸业的主要收入点,并从事快餐、广告等经
营业务,同时代管了集团公司改制后的所有非经营性资产。汇通六、七、八区拥有近二万多平方米出租面积,书城约7000多平方米,建材约5000平方米,除××大厦、图书市场新建于2002、2003年新外,其它都为兴建、改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经过数年的规范经营、深度挖潜,商贸业实现利润由2003年的几百万元,至2008年已达千万元,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现在的商贸业已处在历史高位,挖潜已基本无空间可言;加上周边新建市场的竞争压力、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市场设施设备的老化等多种因素,在现基础上继续保持、开发、增收的难度愈来愈大。鉴于商贸业具有收入稳定、规避风险、资产保值、增值空间大等特点,集团公司应围绕“提质、增量”的目标,及早规划商贸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下面谈点浅见:
一、提质——加快市场改造步伐,推行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软、硬件
目前经营业主已从地摊、柜台、门面房的销售模式正向超市式、商场式的销售模式转变,购物者的消费习惯也正向休闲、购物转型。虽然自2004年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客修队修理车间、办公室、六区快餐加工区、变压器房、兴建六区两座过街天桥、整体大棚、改建七、八区天桥、八区吊顶、重铺地面、加建八区三、四层仓库、增加消防喷淋系统、快餐加层、建材市场部分层面大修等项目的改建、修补等工程,为稳定市场、增加收益、扼制整个汇通内的不合理竞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以商贸业现有的状况,已与市场变化和经营业主需求的距离在逐步增大,必须文秘杂烩网适度投入改造资金,改善市场环境。
1、对汇通六、七、八区:部分区域调整布局,推行大开间、通透式的市场模式;加装空调设施,不仅可解决市场通风问题,也可彻底改变六、七、八区只批发不零售的淡、旺不均的现象(市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同时,结合市场改造,使我们租金水平能更进一步向市场化靠拢,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获得长效、稳定的收入。
2、淮海东路房屋(主要是图书市场、五星电器):随着淮海东路商业圈的日趋繁荣,结合房屋租赁期限,重新进行业定位,调整租赁方式,以获得更大受益。
3、建材市场、老南站:在稳住现有承租户、积极招租的同时,借力或自主改造。
4、快餐:结合新南、北站建设,一种是重新布局,创立品牌,自主经营,这样需要一定的投入,存在着不确定风险;另一种是对比其实际收益与新南、北站全部投入使用后需增加的人工成本,由自主经营转为租赁,人员进行分流,不仅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同时减少了食品安全等风险。
5、广告:逐步改变目前的经营方式,加大激励机制,充分盘活集团可利用的各类资源。
6、加快计算机管理程序的开发,规范招租管理办法,对其它各项管理进一步加以规范;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二、增量——盘活存量资产,早规划、早投入、早收益
商贸业相对运输业而言,收入稳,风险小,保值、增值高,对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稳定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集团公司应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
1、随着公司客运主业在市区布局的调整,新南、北站建设中应给商贸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期取得长期、稳定收入。从集团公司发展史可以看出:客运带动商贸发展,商贸又促进客运业周边业态的繁荣。
2、提早研究、确定现总站场地、房屋在客运站点布局调整后的使用,现有的场地、房屋要尽早移交商贸开发,不仅可增加商贸经营面积、尽早实现收益,而且有利于解决现在业户多、面积少的问题,推动提质改造工作的进行,达到留住经营业户的目的。
3、加快现总站、老南站、建材市场土地资产的开发。
总站:现有总站的场地、房屋,在新南、北两站建成使用后,应逐步缩小经营面积,保留第二候车厅及相应的作业区用于市场班和部分短途班车,其它部分重新规划、建设。(以客运最终经营需要为主)
老南站、建材市场:积极组织研究,充公利用相关政策,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出击,从量、质两方面提高集团公司的收益和资产。
由于开发具有规划难、投资大、周期长、手续繁、程序多、专业性强等特点,集团公司应及早从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做准备。考虑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应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也是商贸业兴衰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点子、好办法可能使企业受益不尽,集团应加大对一些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形成梯队。
坚信,集团公司通过提质增量,可再铸就一个新的商贸,为集团今后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第二篇:加快商贸流通业特色发展调研思考
**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商品集散地,旧有“水旱码头”、“商埠重镇”之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的商贸流通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产业。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特点
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9%(市区19.8亿元,占全市的52.69%)。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商贸流通繁荣活跃。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共有商贸企业(经营户)近8500个,从业人员5万多人,其中市区2500户、2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额15亿元(其中市区7.5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不仅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商贸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市委、政府大力推进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在市区建成了新世纪商厦、利通商厦、购物中心、信邦电器、盛世开元商厦、义乌商贸城等商业基础设施。依托老城区明珠广场实施商贸核心区改造工程,对商贸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了外立面改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并建成运营国贸大厦,形成了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城市繁华中心,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吸引了广大市民及周边群众到市区购物休闲。结合新区开发建设,实施迎宾街打通工程,将民珠广场和盛元广场连接起来,开辟了新区和迎宾街两个商业带。
(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流通业态开始从传统业态向现代流通业方向发展,在增强市区中心商贸核心区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先后引进了新华百货家电连锁、新华百货超市、北京大中电器连锁店、itat连锁店、德克士等多家商业、餐饮连锁企业落户市区。目前,市区已建成连锁企业超过10家,发展连锁店近千个,专卖店近百家,基本形成了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各种业态共同发展的格局,购物环境有了大的改善。
(四)市场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9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7个(市区7个),消费品市场70个(市区23个),其它专业市场4个(市区2个),全部市场占地124.08万平方米(1881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1亿元,拥有摊位3万个,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交易额5000万至1亿元的市场有13个,过亿元的有7个。市区先后建成铁市场、木材建材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零售市场。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东郊瓜果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农贸市场。同时,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完善了功能,提高了档次。实施东郊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农改超”工程,改善了环境,扩大了经营范围。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五)特色商贸优势显现。清真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从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个体经营户15.7万家,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规模以下中小清真食品加工企业139家,清真餐饮业2200家。全市有清真粮油副食品加工企业364家,清真乳品企业16家,清真肉食品加工企业21家。同时,在市区规划建设了清真食府,有力带动了清真餐饮业的发展。2008年,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增加值27.8亿元,占全市gdp的18.3%。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已涌现出了“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沙漠王子清真食品”、“夏进乳品”、“万绨旎民族服饰”、“中桦雪面粉”等一批知名品牌。
(六)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全市有进出口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1210万美元,增长10%,主要出口商品为果汁、裘皮、蜂蜜、羊绒等,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德国、美国、蒙古等国以及中东、中亚等地区。
(七)发展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及时提出了“繁荣商贸流通产业,重振**商埠雄风”的战略决策。在全市上下开展了“繁荣商贸流通产业,重振**商埠雄风”的征文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吴政发[2005]92号),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重点、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组团赴浙江义乌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与义乌的商贸流通对接,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成立了阿语服务中心和劳动力工作站。目前,在义乌的宁夏阿语翻译有近2000人,其中**阿语翻译达1000多人。组织**商户到义乌学习考察,推动了两市商贸往来。以上工作,为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
是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山区发展慢,总量低,川区发展快,总量高,尤其是市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势突出。二是与周边的银川、石嘴山、乌海、平凉等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偏低。三是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特色商贸流通业特别是清真食品产业、穆斯林用品产业、粮油加工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提升,商贸流
通企业的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四是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结构和商业业态结构等不够合理,尤其是新型业态向农村发展滞后,商业网点布局疏密不均,商业街区规范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划行归市、集聚经营的规模。五是商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服务功能等软件建设不够先进。
三、对策及建议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加就业、提升水平为着力点,以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连锁经营、努力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等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式、多层次的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体系,使商贸流通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类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功能互补。按照“政府主导、严格规划、市场运作”的要求,加快市区综合建材城、东郊蔬菜批发市场、再生资源市场、青铜峡仔猪市场、同心果蔬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的改造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市场10个,过5亿元的市场5个,并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区域改造工程,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在牛羊肉深加工及增加附加值上做文章。同时,根据现有商业街区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划行归市,加快市区专业街区规划建设。
(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广泛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形式,对传统商贸流通方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大力推广连锁经营,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引导市区现有规模较大、品种全、信誉好的商业公司如人人乐超市向社区、街道、农村延伸,盘活闲置场所开办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扩大经营范围,方便广大群众。扩大连锁经营的领域,支持连锁经营向多业种、多业态发展。推动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由个体工商户向公司企业为主转变,推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促进传统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
(三)抓好特色商贸流通业。一是做大做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重点抓好市区涝河桥批发市场、通达公司、同心阿依河、盐池余聪清真牛羊肉深加工及“沙漠王子”清真肉食品配送、金瑞速冻食品、安麦隆休闲食品、埃素羊杂真空包装等项目建设,开拓中东、马来西亚市场。积极扶持皮、毛绒加工产业及民族服饰企业,促其上档次、上规模。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加快金积工业园区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吸引一批中小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区,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要尽快成立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研发中心,加快产品研发,提升产业层次。二是加快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认定。成立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与国际穆斯林产品认定标准的对接,特别是与马来西亚halai认证标准的对接,将“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夏进牛奶”、“沙漠王子”、“精艺裘皮”、“万绨旎”等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三是加强与义乌的商贸流通对接。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参加义博会、义乌副食品展销会等会展活动,大力推介**特色产品。借鉴义乌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发挥商埠优势,打造义乌—**—中东三点一线贸易网络。扩大**市阿拉伯语翻译培训班的规模,向义乌乃至中东输送更多的阿语翻译人才。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对准备招商的项目精心策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项目的可行性、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事前进行认真分析,努力增强招商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明确招商区域和对象,并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招商策略,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坚持“签约的项目抓开工、在建的项目抓投产、投产的项目抓达效”,加大措施,步步跟进,抓好重点商贸流通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建成一个,成功一个,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和发展。重点要积极走出去,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省市大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企业到**投资置业,共谋发展。
(五)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市场流通秩序,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二是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强对各类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的治理整顿,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盗版侵权、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放心的购物环境。三是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政府部门收费,坚决取缔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四是营造优质务实的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和个私业主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市场信息等各种咨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扶持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实施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五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先进人物和经验典型,宣传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商贸经济有功,服务商贸经济光荣”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
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努力化危为机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实现我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面临严峻形势的紧迫需要。
一、流通力的内涵与发展流通业的重要性
(一)流通力的内涵
流通力就是流通领域的生产力。流通生产力应该是社会把产品运送到消费(包括生活和生产)领域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花费在流通领域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已经转移到消费领域的产品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花费越少,产品被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数量越多,就说明流通生产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流通力取决于流通规模和营销能力,即流通力=流通规模+营销能力。流通规模是硬件,营销能力是软件,两者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流通是现代经济的助推器
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
计划经济是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受生产支配,往往容易形成卖方市场和短缺经济现象。而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努力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成为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流通带动生产,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三)城市要发展,流通必先行
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越发达,城市就越繁荣,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一个已为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是,现代化城市的特征都表现为商业高度发达与成熟。所谓商业高度发达是指多种业态并存,为商业配套的企业设施齐备,信息系统与服务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辐射范围广;而所谓商业成熟即意味着商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明显,并拥有科学的管理系统、营销技术和经营理念。唯有流通活跃,经济才有活力,要素的不断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得以实现。
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即:竞争力=生产力×流通力。在生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流通力成为决定因素。流通力小于1,不仅本地生产能力无法实现,而且内外交流堵塞,这就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如果流通力大于1,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生产能力的不足,而且通过促进内外交流、优势互补、组合配置,可极大提高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更依靠商业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劳动力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名列世界竞争力前茅的新加坡,主要不在于其生产优势,而
在于其强大的流通力;我国香港也是靠“商”成为国际大都市。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生产的发展,还必须重视流通力的投入和培植。只有将流通业提高到优先发展产业的高度,才能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和杭州各项功能的发挥,提升杭州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部门,对拉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1-9月,我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增加值38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市GDP的11.6%,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商贸流通业总体效益提升,2008年1-9月实现利润总额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一批实力强,发展快的大型企业,在我市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2008年1-9月,在全市贸易企业中,销售总额超亿元的贸易企业778个,拥有资产总额2232.2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887.76亿元,分别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87.5%和92.1%;实现利润总额73.46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99.4%,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生机。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流通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商品流通业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领域之一,打破了国有经济主体大包独揽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格局,建立了新型的商贸流通所有制结构。2008年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百分之百下降至4.1%,非国有、集体经济比重高达95.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7.1%,股份制经济比重占30.3%,外商及港澳台商经济所占比重为8.5%。我市流通领域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1-9月,我市民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1%;实现商品销售额4358.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流通领域的主力军。(见下表)
2008年9月底限上批零业和住餐业企业及就业人员
(二)行业结构日趋优化,流通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结构是商贸流通业内部以流通环节和渠道的设定为基础形成的结构性特征,最核心的部分是由批发和零售两大部分构成,其发展水平反映了流通业的演化历程及所处阶段,其变动趋势反映了流通渠道的市场配置及运作效率。从2008年1-9月限额
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我市商品流通行业构成主要以批发业为主,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到72.1%和47.2%,零售业、餐饮业次之,零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17.8%和28%,餐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仅分别占10.1%和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中,批发业占88.5%,零售业只占11.5%。
从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的内部行业构成看,据2008年1-9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批发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批发业的85%,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销售额分别占80.1%、84.2%、83.6%。零售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百货超市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三个行业,这三个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零售业的76.2%,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销售额分别占79.2%、78.1%、83.5%。餐饮业主要集中在正餐服务行业,其单位数占全部餐饮业的90.3%,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营业额分别占全部餐饮业的51.4%、81.2%、54.5%。
(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国零售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纷纷抢滩杭州市场,基本形成了本地连锁企业、国外连锁企业、外省连锁企业齐头并进的流通格局,大商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到2008年9月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零售业和餐饮业连锁企业103家,比2000年末增加80家;连锁企业门店数5307个,比2000年末净增5001个,门店数超100个的连锁企业达14家。103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8.87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42.7%。2008年1-9月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连锁企业已达42家,其中超10亿元的7家。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136个乡镇中,已开设连锁超市181家,实现了乡镇连锁超市网点全覆盖;在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连锁超市的重点向行政村便利连锁店延伸和发展,全市农村2124个行政村中有1958个村开设了连锁便利店2406家,覆盖率达92.2%。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四)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大市地位不断巩固。我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为促进我市加快建设全省的商贸中心、扩大商品流通规模、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改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硬件设施档次不断提高,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截止2008年9月末,全市亿元以上市场129个,1-9月实现成交额1725.34亿元,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28个,实现成交额1419.61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82.3%,超百亿元的超大型市场4家,实现成交额632.35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36.7%。我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摊位数、成交额等主要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五)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人数不断增加,我市餐饮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1-9月,我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增长幅度居商贸流通各行业之首,比批零贸易业增幅高2.3个百分点,比其它行业高23.9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高2.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增长2.1个百分点。我市餐饮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营业份额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快了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2008年9月末我市限额以上连锁餐饮总店发展到20家,连锁门店781个,营业额37.33亿元,涌现出如“知味观”、“花中城”、“外婆家”等一批餐饮企业的著名品牌,誉满杭州,打响浙江,乃至全国,从而成为引领杭州餐饮经济的排头兵。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迅猛扩张,经营汉堡包、比萨饼的西点房和形式多样的奶茶店四处开花,咖啡厅、冷饮店、酒吧、休闲吧生意火爆。多业态发展的各式中西正餐特色餐馆、宾馆餐饮、快餐自助餐馆、外卖送餐、商场超市餐饮、美食广场,以及遍布城乡各地的小餐馆、外地风味小吃店,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我市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与发达国家(地区)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制约发展。2000年以来,尽管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年攀升,但居民消费倾向仍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别是80.6%、82.3%、78.2%、77.1%、77%、80.9%、76.1%和68.7%。消费需求下降必然造成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从网点布局看,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相对于城市,我市农村市场建设进展比较缓慢,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农村流通网点依然稀少,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等状况仍然存在,导致农村的部分消费流向城市,延缓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进程。2008年1-9月,全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6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农村商业网点分布散、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侵害农村居民消费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户放心店”工程等为载体,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三)从盈利状况看,整体经济效益欠佳。近年来,由于能源、粮食、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扬,导致商贸流通企业购进成本增加,而在销售终端,由于买方市场形成,一些商家为争夺客源,无奈采取低价竞争和各种优惠,使商业毛利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商品销售利润率下降,一些企业入不敷出,亏损破产。2008年1-9月,从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看,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达74%,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分别仅为1.53%、1.31%,表明企业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而餐饮企业财务状况更加堪忧,2008年1-9月,全市186个限上餐饮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总额仅为3.94亿元,利润总额仅为3.89亿元,企业亏损面超过50%。
(四)从利用外资水平看,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加入WTO以来,我市对外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明显增多,国际商业巨鳄中已有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等著名连锁超市纷纷登陆杭州市场,全球零售业第一巨头沃尔玛也已入驻杭州。但总的来看,我市批发零售业利用外资水平仍不高,对外开放程度偏低。2008年9月底,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仅有22家,只占全部限上法人单位数的1.4%,销售额占1.3%,比重明显偏低。从法人单位实收资本结构看,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仅为59.35亿元,占全部限上实收资本的2.3%。2008年1-9月,全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吸收合同外资3.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分别仅占全市的9.5%和3.8%。
四、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消费的增长,尤其重视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报告中还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应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改造和提升
1、继续做好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增强市场功能。我市是全省的“市场大市”。数量众多的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市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历史上起到了活跃经济、积累资本、培育产业、增加供给、扩大就业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在总体上处于三种状态:一部分市场已完成历史使命,逐步趋向萎缩或消亡;一部分市场随着厂家直销方式的发展、全国同类市场的兴起,经营业绩下降,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还有一部分经过不断改造和提升,继续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因此,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看,今后要按照压缩总量、整合资源、强化功能、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据全市现有专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区位,以及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职能分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组织、经营和管理的创新。重点要提高其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市场的现代化。采取市场经营与商品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利用专业市场的知名度,探索定牌、贴牌加工,自主开发产品;采取交易中心与展示中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市场设立产品展示中心;采取散户经营与公司制经营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利用专业市场的优势,增加会展功能,培育知名会展;延伸服务内容,增强配送功能,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带动市场升级。
2、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以连锁经营为主要载体,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主流。我市连锁经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在流通企业改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没有形成发展连锁经营的合力,导致整体规模较小。我市本地的连锁经营企业普遍存在单店规模小、门店数量少和知名度低等方面的问题。随着零售领域的开放,国内外一些知名连锁企业加快了进入我市的步伐,挤压了我市本地企业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要正视现实,根据全市各地的实际,明确发展重点。当前,应继续发展农村连锁企业,构筑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发达村的农村连锁网络。在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鼓励以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为纽带,发展特许经营,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支持市内连锁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进货成本。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加快新兴流通业的发展
1、加速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配送的完善和快捷成为实现连锁经营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大多数连锁企业尚无独立的配送中心,即使有些企业有,但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和配送比例较低。因此,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关键。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与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
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物流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三是抓好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四是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它具有无时空限制、便捷、互动等优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经济活动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的看,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遵循国际规范,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努力推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重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三)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结构。
1、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如美国拥有沃尔玛,法国拥有家乐福,德国拥有麦德龙。培育大型民族商贸流通企业既是国际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我市的实际。我市应抓住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鼓励市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2、积极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力军作用。我市商贸流通业在抓“大”的同时,还要扶“小”。中小型流通企业是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从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较少,绝大多数是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销售规模不大。因此,要提高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就要积极推动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共同发展。根据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采用联合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提高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创造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强个体经营户的管理,积极为个体经营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四篇:关于翠屏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翠屏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汤勤昌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产业,是经济社会发达和先进程度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近年来,翠屏区商贸流通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如何体现翠屏区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优势?如何实现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如何体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联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一、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截止到2007年底,全区有各种不同经济成分的批发、零售企业815个,其中批发企业532个,零售企业283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33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8亿元,同比增长17.2%,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二)交易市场。至2007年底,全区有商业服务网点27148个,各类市场75个,其中综合批发市场32个(较大型专业市场8个),简易市场43个,营业面积106.6万平方米,涉及服装、电脑、蔬菜、家具、日用品、农副产品,建材等行业。市场建设、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建成省级商业示范社区2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11个;区级“三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示范市场2个,市级“三化”市场2个。
(三)新型业态。现代商贸开始起步,各类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信用消费等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并已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流通业呈现多元
化的发展态势。到2007年底,全区有连锁企业697个(医药类267个、餐饮类400个、超市30个),连锁企业实现年销售额88000万元,占全区批发零售企业零售总额的15%,利润总额5250万元,占全区商贸企业利润总额的17%,税收总额79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足。一是增幅偏低。我区2007年全年虽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4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3强,排位全市第一,但是增幅只有17.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在全市仅高于屏山县,排位全市第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二是质量不高。全区商贸流通的主题仍然是批发、零售等传统商业版块,大型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发展迟缓,发展质量不高。
(二)布局散乱。商业经济规划和市场发展规划尚未出台,商贸发展缺乏规划指导,发展思路不甚清晰,城区商业网点存在零、散、乱现象,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现象突出。
(三)缺乏品牌支撑。一是缺乏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市场。全区仅有8个专业市场,且市场规模小,设施落后,档次不够高,管理水平低。二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少。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商品少,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商品少
(四)投资环境差。一是政策环境较差。市、区以及市、区部门之间体制机制不顺,政府职能尚需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还比较低;更没有有力的扶持、鼓励、引导政策。二是交通环境及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宜南路、乐宜路、志城作业港等尚在建设(拟建)中,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建设大流通、大物流、大市场的需要。三是市场秩序、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对策措施
促进翠屏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形成合力的思路,强化政府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环境营造、规划引导等方面职责,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一)实施“商贸富区”战略。一要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无商不富的思想,要在认识上高度统一,观念上更新,理念上创新;在工作机制上创新突破。二要加强领导。继续实行区委常委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的“商贸富区”领导组直接抓落实,进一步明确领导组的职责、任务目标和科学决策的权力,推动整个工作顺利进行。三要层次管理。坚持分层级管理,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同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和郊区乡镇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制定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四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优惠政策、地理和区位优势,努力营造全区上下抓商贸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投资者。五要强化服务意识。要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好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积极协调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保证企业住的下。
(二)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的龙头作用,以规划指导发展。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按照“发挥优势、科学调控、弹性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科学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二是根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进一步编制翠屏区覆盖乡镇、村社、城市社区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重点业态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如:农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生产资料等各种专业综合批发市场;三是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认真做好各类规划的对接、相融,做到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点规划网络。四是切实注意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是紧紧围绕构建“川南及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建设大市场。重点是依托五粮液在江北建设大型酒类专业批发经营市场,依托志城大型集装箱码头以及环线公路、高速公路在(白沙)下江北片区建设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包括汽车交易市场等;依托宜宾特有资源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茶叶市场、化工产品市场、机械运输市场等批发、租赁市场,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辐射川南的现代商贸物流集中区。二是围绕区位优势,推出优势项目,发展壮大企业、引进知名企业、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商品入驻宜宾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可在中心城区集中打造商业步行街,在巩固加电、餐饮等行业基础上,重点引进高中档时装百货类商品经营类具有知名度的商家入驻。
(四)促进产业互动、城乡互动发展。一方面促进二、三产业联动,主要是依托五粮液、丝丽雅、天原集团、八一二等大型企业和已经确定的工业园区来科学调整规划和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工业互动发展。二方面加快一、三产业相融。主要依托翠屏区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重点围绕宜长路、李庄古镇、金秋湖产业园区、凉姜九里、翠屏山、白塔山、七星山等开发古镇游、乡村游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旅游,打造川南旅游目的地,实现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促进一、二、三产业相融。三方面要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步伐,主要发展乡镇中小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同时要增强城市流通对农村腹地的扩散力和区域内外的双向辐射力,有序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把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作为改善农村消费水平,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五)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制定出台《翠屏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市场运行管理体制和商品价格
监测机制。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高行政效能,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宜南路、乐宜路、志城作业港等的建设,真正打造成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促进我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建立健全市、区一体,层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由区政府、市商务局、市规建局、市国土资源局以及财政、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并赋予联席会议相应的权力,确保相关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确保外来企业“驻得下、稳得住、能发展”,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五篇:“加快发展商贸商务业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一、确立发展目标
1、全区新引进国际一线品牌5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影响力强的国内外连锁企业15家以上,形成高档商贸集群。
2、以新街口商圈核心区为中心,打造以总部经济为特征的高端商务集聚区,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商务业,形成高端商务产业群。
3、争创国家、省、市“社区商业”示范区,为居民群众提供便利的社区商业服务。
4、商贸商务业总税收年增长35%以上,年税收达22亿元以上。
二、重点发展领域
1、加快发展现代百货业。
2、突出发展金融、保险、中介等商务服务业。
3、创新发展科技产品流通、汽车汽配贸易等商贸流通业。
4、大力发展新兴电子商务业。
5、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三、加快产业集聚
1、加快高档商贸中心建设,重点商业楼宇,引进国际著名百货企业入驻的,给予50万元以内的房租补贴。加快高品质商务中心建设等甲级商务楼宇,与我区签定战略合作协议的,根据其招商投入和经济贡献度情况,给予10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2、加快、商贸商务中心建设,对积极入驻该地区、对商业中心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国内外知名百货企业或大型超市企业,给予30万元以内的租房补贴。对开发商或业主单位按区域产业规划进行开发、改造特色商务楼宇或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的,根据其建设改造投入和经济贡献度,给予50万元以内的建设改造补贴。
3、对区域内各类特色商业街区,鼓励引导形成消费特色,提升综合消费能级。对经认定的特色街区,根据其开发投入、集聚规模、贡献度情况,给予投资方3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用于街区公共设施改造和品牌企业引进。
四、实施品牌战略
1、对首次进入市场的国际一线品牌,在成立独立核算法人企业,可给予5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租房或购房补贴。对经营业主引进国际一线品牌的,根据其引进投入及纳税情况给予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补贴。同一企业只给予其中一方补贴。
2、对首次进入市场的外地品牌连锁企业,在成立独立核算法人企业并汇总纳税的,可给予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租房或购房补贴。
3、对引进国内外著名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及各类事务所,根据其影响力、带动力及贡献度等综合情况,给予30万元以内的一次性租房或购房补贴。
4、对新引进国内外知名总部型企业,按市、区有关政策给予扶持。
5、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每年表彰奖励对全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贡献突出企业(综合贡献前十名、成长进步前十名企业)的负责人,给予10万元以内的奖励。
五、突出创新发展
1、对新引进的服务外包企业,或积极参与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的区内重点企业,根据其外包投入及贡献度情况,给予3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2、对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升级市场环境、经济贡献快速增长的商贸流通企业,根据其投入及贡献度情况,给予1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3、对新引进或自主创新的电子商务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或发展前景,给予1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4、对引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成长性商贸商务企业,由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报区长办公会研定。
六、发展社区商业
1、对积极参与新型“社区商业”开发、创立社区商业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社区商业形态、创造社区商业品牌,且成效显著的,给予其20万元以内的项目补贴。
3、对区内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经审计后,按市有关文件规定标准,给予30万元以内的补贴。对被评为国家或市级绿色市场的,给予5万元以内的奖励。
加快发展商贸商务业实施计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