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十二五”期间西安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业的几点思考
对“十二五”期间西安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业的几点思考
2011-03-15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
标签: 商贸物流会展业 物流发展 物流企业 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
摘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同时也为加快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西安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的目标,我们就如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业,做了深入调研,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2011年3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同时也为加快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西安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的目标,我们就如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会展业,做了深入调研,形成了一些初步思考。
西安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西安商贸业稳步发展,物流业迅猛增长,会展业快速扩张。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总量较小,支撑作用不够,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不匹配。二是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无法满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三是龙头企业少,缺少知名品牌,缺乏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和有核心竞争力、区域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品牌。四是集聚效应弱,人才外流严重,不能满足会展业发展需要。五是观念落后,发展现代服务业意识不强。
加快西安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的思路和着重点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的加速增长期和水平提升期。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对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引导作用将逐步显现,对扩大全市经济规模、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支撑作用将明显增强。
(一)、实现目标和路径。立足西安实际,把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作为突破口,坚持与城市化结合、与制造业互动、与信息化互融、与市场化同步的原则,通过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全面实施规划先导、产业聚集、园区支撑、品牌引领战略,做优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融合发展,做“活”商贸业,做“强”物流业,做“精”会展业,构建高增值、宽辐射、广就业的大商贸大物流大会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重点工作。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同属服务业,三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关联效应强。从西安的实际来看,商贸业是传统优势产业,领先西北、贡献突出;现代物流业对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拉动制造业发展、强化西安中心枢纽地位作用巨大;会展业关联带动强、效益明显、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要以会展、现代物流促进商贸业的大发展,实现三者融合发展。
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作为突破口,做“活”商贸业。
一是加快打造新的商圈。加快传统商业街改造步伐,着力打造以钟楼、东大街、解放路、西大街为代表的主城区商贸圈;高起点打造以南二环沿线、小寨东西路延伸线和长安南路为
主的“甲”字形商贸圈;全力打造以康复路、长乐路为代表的东城创新时尚及服饰商贸圈;以行政中心北迁为契机,大力构建以张家堡广场为中心的城北商贸圈;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强化汽车贸易聚集效应,着力打造三桥汽车汽配交易商贸圈。
二是推进郊区商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拉大商贸发展骨架,向北跨渭河发展北部商贸新城,向西发展西咸商贸共建区,向东发展以浐灞、国际港务区、纺织城为重点的东部商贸新区,向南发展长安商贸组团,外围发展阎良、临潼、高陵、户县、蓝田等区域商业中心,着力形成主城区特色突出、北城区强力提升、南城区稳固优化、东西城区两翼齐飞、外围多点联动的西安商贸发展新格局。
三是大力发展交通枢纽型商业。依托地铁二号线、一号线,按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在轨道公交汇集的换乘枢纽型站点和靠近居民区的轨道站点,配套适宜的商业业态,加快建设地铁商业带;同时,规划建设以大型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新型零售业为主的二环商业带,以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和现代化商业物流配送区为主的三环商业带。
四是规范和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继续加大对放心早餐、放心馒头、放心蔬菜早市等惠民工程的扶持力度,重点推动标准化菜场建设、生鲜食品超市发展、放心早、中餐产业化,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到社区设立各类便民、利民网点,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推进生活服务业发展。加大顺城巷、三学街、北院门等特色街区建设管理力度,规划新建一批新的特色街区,发挥特色街区商贸、休闲、旅游、文化等综合品牌效应。
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引领,做“强”物流业。
一是优化物流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龙头作用,南连引镇仓储,北接航空基地,西通咸阳空港,东携新丰编组,外围节点呼应,构建西安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促进“五区两基地”的产业提升,以大物流拉动产业大发展,使西安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上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
二是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西安出口加工区、西安保税物流中心、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未来西安公路码头功能,把西安建设成为西部内陆企业连接海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入国际国内经济循环的绿色通道,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先进物流模式。
三是加快资源整合建设具有西安特色与优势的专业物流集群。加快资源整合重组,按照专业物流网络培育像西安中储、陕西大件、华商数码、西安贝斯特、西安方欣、大明宫建材集团等16户左右物流示范企业,促进企业产业化升级;支持一批具有良好基础、实力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建立企业集团,广开国内外物流渠道,形成国际化、网络化物流企业;超前谋划,大胆探索、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和应用,优先发展同城配送、电子商务、高新技术和保税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促进现代物流业与西安主体产业的协同匹配、融合发展。
以培育品牌展会为途径,做“精”会展业。
一是拓展会展空间。以行政中心北迁为契机,在新行政中心周边规划建设以论坛会议为
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国际会议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办公园区,着力打造浐灞国际会议园区。同时,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建设以教育、文化、旅游等为主的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区;以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为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展览展示区;以陕西国际展览中心为核心,形成以生活休闲类、日常用品类为主的消费类商品展览展销区;以三桥西部车城为重点,形成以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业展示、车辆零配件展销为主的西咸世纪国际专业会展区,形成展、会并重的“两园四区”会展场馆新格局。
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现有展会,不断扩大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文化博览会等已经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展会的影响力,加快会展业品牌化、聚集化进程,增强会展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突出区域经济特色。按照“一个区县一个节会活动”、“一个开发区一个专业展会”、“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展会”目标,与各区县、各开发区和各部门联合开发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展会活动,加快形成“会、展、节、赛、演”多元发展、整体推进的大会展格局,不断催生新的产业群。
加快西安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以项目带动推进商贸物流会展业向高端发展。加快实施“综合商贸物流园区+会展经济+电子商务”的市场战略框架布局,突出抓好一批高端商贸项目建设,兴建国际级商务中心区、会展区、物流区,拓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商贸物流会展中心的功能。
二是用足用好中、省支持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用足用活用好中、省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人才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省支持,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形式,建设大商贸、大物流、大会展集团,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
三是研究我市制定鼓励商贸物流会展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凡列入我市商贸物流会展业规划重点项目册的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优先安排。市级物流园区的土地地价按工业、交通类项目用地地价适当下浮;非园区内现代物流企业所需土地地价按工业、交通类项目用地地价核定。实现商业用电同质同价,并明确具体实施的行业和起始时限,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现代服务业,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四是加强对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的指导考核。市级有关部门要针对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规划、用地、环保、资金等问题,制定工作方案,逐项分解任务,安排专人跟进落实。要把各区(县)商贸物流会展业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科学指导和经常性检查,促进商贸物流会展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商务局 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商务局 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高端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导向,以商贸物流经济为龙头,以金融服务、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为支撑,走创新发展道路,打造川滇黔渝现代商贸物流核心区。
二、功能定位
充分整合现代资源,搭建临港物流园、城北物流园、安宁物流园、航空港物流园沿线宽带型现代物流园区平台,形成“一带四园”特色,形成货运、生产、商贸服务等结构合理功能对接、特色宣明的物流网络布局,在“一带四园”中力争在十二五建成四个最大的中心即川滇黔渝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最大的建材中心、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酒业发展中心,培育一批相关联的产业园区和现代商贸物流企业集群。
三、具体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7亿元,年均增长13%。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3.服务业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70%以上。
4.培育成交额超过5亿元专业批发市场3个;培育成交额超过2亿元专业批发市场2个;培育成交额超过1亿元专业批发市场1个;培育有一定规模综合配套的购物中心1个,大型超市2个。
5.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四、建设重点
(一)重点发展物流业
完善物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机构,加大物流业发展综合协调服务力度。支持引导区物流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规范物流发展市场,为物流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贯彻执行已制定的物流发展扶持政策并不断完善,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对物流业发展的人才支持。培育发展骨干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国际货代以及物
流园区平台经营等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物流企业,提升素质、提升管理、提升技术、提升品牌、拓宽业务,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抓好临港物流园区、安宁物流园区、城北物流园区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搭建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带动全区物流业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
加强对现有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和结构调整。发展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交易方式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辐射力强、特色鲜明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动零售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国际一线品牌投放度,打造“一街一品”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商业名片。做大做强汽车及配件、建材、服装、鞋类、糖酒、副食、农副土产、五金电器等市场。重点培育以西南商贸城为重点的城北商贸中心,着重改善市场设施,增强配套的配送、信息、及其它服务能力;提高批发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市场交易者的组织化程度、交易商品的优质化程度。增强市场辐射能力,不断扩大交易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市场。在回龙湾商圈、城北商圈和龙马大道商圈区域内,形成多个具有较强聚集带动作用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型商贸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三)建设西部休闲美食之都
充分发挥龙马潭区的区位优势,配套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城郊旅游、会展、文化体育、技术咨询、会计、法律等服务业,促进全区服务业的发展。要在龙马潭商圈范围内,培育泸州市城区最适宜餐饮消费的南光路饮食名店一条街、红星路和春雨路特色小吃一条街;培育最适宜各类流动人口下榻的酒店群;培育最适宜各类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购物的回龙湾商圈购物中心、城北商圈购物中心、龙马大道商圈购物中心;培育最适宜各类大型会议召开的会展中心;培育最适宜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城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四)抓好服务业配套设施和关联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各类服务业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等信息化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十二五”期间,要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下大力气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政府引导下,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中心,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加大服务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提升完善龙马潭区城区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码头、车站)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创造方便、舒适、高效的、多功能服务的环境,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五)以吸引外资为导向,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搞好招商引资及外资引进,重点吸引辐射和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绿色环保型企业以及外向型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形成集中规模优势。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建成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为载体,充分利用本区外经公司(四川中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外派劳务。
五、主要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三个规划:《龙马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泸州市龙马潭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龙马潭区休闲美食建设规划》。
二是研究完善商贸物流业产业政策
三是抓好项目促进工作:城北农贸市场、王氏冻库、康盛冷冻市场、木岩农贸市场以及城郊农贸市场升级等一批市场建设,抓好物流园区二期、西南商贸城二期,以及其他专业市场,特色街的建设促进工作,建设好物流信息平台。
四是推进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商品市场园区建设,抓好特色街道策划,研究制定鼓励引进顶级品牌入驻龙马潭设立旗舰店、专卖店和专柜,打造城市商业名片。
第三篇:涟源市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涟源市“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按照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根据当前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现针对我市商贸物流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拟订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拓展壮大特色休闲服务业,积极构筑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不断优化商贸物流结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尽快对接、融入“长珠潭”城市群,使涟源商贸物流业成为繁荣城市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扩大开放原则。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主动学习国际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跨国商贸物流企业落户涟源,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产业结合原则。坚持与旅游、文化、交通、会展、制造等产业互相配合,联动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涟源消费规模。通过与其他产业结合,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商贸物流业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服务。
市场导向原则。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商贸物流业资源的作用,形成消费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全力推进商贸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便民利民原则。广大群众是商贸物流业最基本的服务对象,要坚持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和设施建设,建立安全、诚信、舒适的购物环境,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给。积极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业,不断完善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涟源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目标为: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8亿元,年均增长18%。2.现代物流:建成湘中物流功能区,使城乡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涟源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
3.从业人数:全市商贸物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0%。4.连锁经营:全市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5.市场建设:加快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档次,力争建成10个年成交额过亿的市场。
6.外贸进出口: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60万美元,年均增长20%。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商业中心。
1.提升市区商业中心层次。以交通路、人民路、光蓝路以及涟源大道为主轴,以莲花广场、三角坪、五马广场、光明山、芙蓉广场5个商业中心为重点,组成“四线五点”市级商业中心。利用交通路、人民路、光缆路商业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的优势,把“四线五点”连结成一个整体,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形成既具有各自特色,又能发挥连动互促效应的商业格局,力争在规划期内建设成市级商业会展中心。
2.建好重点商业圈。一是以市经开区为中心,通过统筹规划、有序建设,建设市级新型商业区,按现代都市商业标准建设硬软件设施,构筑空间布局,设置业态结构,形成与市区相协调的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都市商业中心。二是以在建的六亩塘大市场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开设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形成新的商贸圈。三是以石马山工业园、涟源市机电设备工业材料物流园为中心,整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围绕工业机械形成研、产、贸易一条龙服务的商业圈,要在该工业园内征地200亩建设煤机产业园,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
(二)发展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
1、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一是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强化规划实施,完善市场布局,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贸市场整改和提升。二是实施“三绿工程”,按照绿色市场标准加强硬件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市场示范样板企业,充分发挥连锁超市的优势,实施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牌生产,建立货源基地、加工配送中心,形成现代供应链。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创塑“菜篮子”商品品牌,开设品牌专销网点和专区、专柜,鼓励生鲜专卖的连锁、规模化发展。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改超”工程,通过对传统农贸市场的业态提升、整合改造,鼓励盘活存量商业网点,加快将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
2、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一是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对农村商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农商联手,实施“农超对接”,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市场资源双向流动,发展现代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农资供应和居民基本生活的网点。二是积极导入代理制和专业专卖等新型营销方式,鼓励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整合、改造农村商业资源,改善农村的购物环境。三是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培育、改造和提升农村农产品市场,提高市场规模化程度和促进规范化管理。四是大力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建成中心镇为核心、乡镇为骨干、乡村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示范店”,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3、推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连锁便利店等。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三是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支持服务细分、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到“十二五”期末,连锁便利店达到500家。
(三)大力发展特色商贸。
1、建设和培育商业特色街区。一是按照“彰显特色,诚信服务,管理规范”的思路,以金地带步行街为主,引导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特色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街区品位,完善商业特色街购物、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充分利用人民路是市区商业最繁华地区及市级商业中心的“一线”等优势,把人民路建设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高度集中,专卖店、专业店、老字号商店高度集聚的时尚购物街。三是发挥光蓝路贯穿市区东西的作用,对特色餐饮、建材加工等商业网点的布局、业态和功能进行战略调整,发展新型业态,提高设施现代化水平,提升经营品位。四是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以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主,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形成多行业、多业态、多功能的时代商业街区。
2、推进休闲服务业发展。一是创新发展涟源餐饮,繁荣餐饮市场。加强对涟源餐饮文化的研究,发掘湘菜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湘菜的竞争力和扩张力。以龙山茶叶、珠梅土鸡等品牌为主培育名菜、名店,增强湘菜的发展后劲,保护和发展“老字号”名店,促其发扬光大。二是积极引导餐饮、休闲企业提升服务档次,增加个性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涟源餐饮与海内外各种餐饮的文化交流,扩大湘菜知名度。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菜点风味,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并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积极推动茶楼业、酒吧业、咖啡馆等休闲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完善和组建休闲服务业有关协会,推进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引导创办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
3、推进风景区商贸物流业发展。按照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增加和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开发综合性的娱乐休闲项目,努力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协调发展,使龙山、湄江、白马等风景区商业服务设施在层面布局、行业设置、业态结构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内外游客的购物休闲需求。旅游区商贸以推介涟源特产、突出涟源特色为主,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古镇文化旅游购物区、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商旅休闲区、集山水风光精华的商旅特色区、返璞归真的农家餐饮购物区等,吸引中心城区等外来消费,实现从单一旅游观光到综合性“体验经济”的飞跃。
4、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一是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加快发展家政、保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服务业,并积极培育和引进市场调研、投资指导、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各类中介行业。二是壮大会计、法律服务、公证等服务机构,规范和推进拍卖、租赁、典当业的发展。三是引导和促进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
(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
1、建立合理的物流空间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区:以提供都市配送型、行业分拨型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南区域;以提供产业基地型、枢纽中转型物流服务为主的石马区域;以提供专业市场型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北区域。
2、重点发展三大物流领域。涟源现代物流发展要充分利用商业经济繁荣、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重点发展以下三大领域:一是都市配送型物流。依托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优势,立足于连锁经营,通过重组、改造、联合等方式,发展壮大现有连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形成辐射全省的消费品配送物流服务中心。二是产业基地型物流。依托煤机产业集聚优势,发展煤机产业基地型物流。根据市经开区的规划布局,引进外资建设专业的煤机产业物流园,以形成合理的物流服务网络布局。三是行业分拨型物流。根据行业特点和需要(特别是医药、通讯、农产品、烟草等),发展行业分拨型物流,合理布局分拨配送中心。此外,依托市郊发达的专业市场,结合其功能改造和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型物流;依托有利的交通枢纽地位,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枢纽转运型物流。
(五)调整提升专业批发市场。
1、优化市场布局。对现有市场分布组织实施战略性调整,按商品类别和行业特点分区、分类向园区集聚,整合形成规模优势。规划期内,在城西南外围地区要建成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园区;在城东南外围地区要建成物资、金属材料与汽车及配件市场园区;在市经开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在莲花广场、芙蓉广场要建设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在芙蓉广场要建成1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环北中路以北娄涟公路以南的范围征地50亩建成城区蔬果批发市场;在经济开发区征地50亩以上,建设一个上规模的肉类联合加工厂。总之,各专业批发市场的布局要既接受辐射,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全市逐步形成以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为中心,环绕城公路布局为骨架,农村城镇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的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布局。
2、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特色,依据《涟源城乡商贸网点规划》要求,紧密结合交通布局,对“低、小、散、重”市场实施“关、停、并、转”,从而逐步实现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原则上市区主城区不再新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批发市场,现有的市场要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并逐步向交通便利的郊外集聚。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向规模型、特色化、外向型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日用消费品市场重点发展:依托地方产业、带动产业升级、有专业特色和辐射力较强的工业品市场和现有的省、市重点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力的市场和现有的省、市重点市场。农副产品市场重点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的农副产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果蔬、水产品、肉类、花木等专业特色市场。
3、提升市场档次。积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商品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市场经营从摊位式向店铺式、公司式发展,市场经营策略从注重价格向注重品牌转变,市场交易从现货交易方式向展示、订单和网上交易拓展。改革传统低层次的经营方式,积极采取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销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塑造品牌市场形象。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动,在巩固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市场的信息、价格形成、外商采购、物流配送以及网上虚拟商城等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向现代批发中心转变。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和协作,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落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整体协调,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优势,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各乡镇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制定城市总体商贸物流业规划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流通规范,引导商贸物流业有序发展,保障流通安全。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商贸物流业布局规划、资源整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网点管理等方面的主力作用。商贸部门与城市发展的其他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城市与商贸物流业的互动发展。
(二)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国际化。
一是在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上一层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我市商贸物流业和国际接轨。二是进一步拓宽商贸物流业利用外资领域,在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贸易批发和中介服务等领域,全面引进外资,发展合资合作项目。三是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注重功能提升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大力引入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产品,引进国际先进的商贸物流业业态、知名企业及著名品牌。四是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我市优势商贸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三)发挥民营资本优势,推进商贸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是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商贸物流业。二是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的介入,加强政策引导,适时制定和公布国家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商贸物流产业目录。三是尽可能下放权力或简化程序,鼓励个私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联合等形成参与商贸物流业的资源整合。四是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会”的类似组织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
(四)深化商贸物流业改革,做强做大商贸物流企业。一是深化商贸物流企业改革,推动商贸大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快培育发展商贸流通大企业,支持大企业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经营者持大股、股权流动和吸引社会投资等形式,不断推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三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四是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鼓励传统中小商贸物流企业改造成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业态。
(五)加快商贸物流人才开发,提高商贸物流队伍素质。
一是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造就高层次经营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并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各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依托职业学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商贸职业经理、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计划的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提高。四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尽快形成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
(六)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
一是继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管理技术或品牌资源为纽带,以特许、加盟经营等形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农村市场和市外拓展。二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鼓励企业推进网上销售、扩大电子商务的规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三是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广泛推行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
(七)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服务企业和加强市场监管。
一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信息发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形式,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二是强化政府对流通安全、特别是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完善监测防范网络,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措施。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应急体系,防范风险,确保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安全供应。四是推进行业规范建设。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物流标准化推进制度。五是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支持农贸市场改造、生鲜食品超市建设、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和粮食、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体系建设。六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食品等关系公众利益的检测信息定期公布,引导市民正确消费。
(八)加快法制、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一是对关系消费安全与城市流通安全的领域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分有计划地出台畜禽定点屠宰、租赁业、典当业、旧货业经营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条例;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交易规则。二是加强商贸物流业规划工作。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规划、物流规划、电子商务规划的实施,促进商贸物流业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三是继续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积极参与全国性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支持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开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五是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商贸领域的行业协会建设,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九)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全面实施商贸物流业品牌战略。
一是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保障各类原创性品牌的合法权益,力争培育一批叫得响、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商品品牌、服务品牌。二是建立品牌市场转让机制,挖掘一批有历史文化含量的传统品牌,推进“老字号”与新型业态、现代技术结合,不断发展壮大。三是鼓励主城区、经开区对国际顶级品牌招商,同时推动各乡镇根据自身的风貌特点和发展定位,对相关特色的国际品牌招商。四是鼓励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序参与品牌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品牌评价、品牌文化传播及品牌营销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五是大力发展商品品牌总代理、总经销,提升商贸品牌形象,鼓励以品牌为龙头,带动业态结构、组织结构和商品结构调整。
(十)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体系,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充分利用当前的统计指标和经济普查成果,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对各类商贸物流业统计数据加强整合与共享。二是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商贸物流业发展统计体系,会同政府统计部门,完善统计指标,逐步建立能客观反映商贸服务发展情况的统计体系。三是在用好商务、统计、工商、物价、税务等政府部门统计资料的同时,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和有关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对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专项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数据,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第四篇: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商贸物流发展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商贸物流业健康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作用,围绕国家、省、市即将实施的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和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等工作,对区内商贸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区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
(一)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重复建设问题显现,其他路段没有或缺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二)商贸体系建设方面。部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内部布局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市场与新市场、新市场与新市场之间功能雷同、业态相似,企业物流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三、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区商贸物流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根据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清理、修订制约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资金、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逐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服务和执法行为,依法对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搭建消费者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建立和支持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快商贸业发展几点思考
××集团从事市场经营较早,但成为产业始于2003年改制以后,经过重新整合,彻底解决了原有的散、乱、多头管理的局面,组建了事业部,统一管理单位、租赁办法、核算方式,现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又一支柱产业。
现商贸业的主要管理汇通六、七、八区、图书市场、建材市场、××大厦及其它租赁用房,这是商贸业的主要收入点,并从事快餐、广告等经
营业务,同时代管了集团公司改制后的所有非经营性资产。汇通六、七、八区拥有近二万多平方米出租面积,书城约7000多平方米,建材约5000平方米,除××大厦、图书市场新建于2002、2003年新外,其它都为兴建、改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经过数年的规范经营、深度挖潜,商贸业实现利润由2003年的几百万元,至2008年已达千万元,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现在的商贸业已处在历史高位,挖潜已基本无空间可言;加上周边新建市场的竞争压力、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市场设施设备的老化等多种因素,在现基础上继续保持、开发、增收的难度愈来愈大。鉴于商贸业具有收入稳定、规避风险、资产保值、增值空间大等特点,集团公司应围绕“提质、增量”的目标,及早规划商贸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下面谈点浅见:
一、提质——加快市场改造步伐,推行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软、硬件
目前经营业主已从地摊、柜台、门面房的销售模式正向超市式、商场式的销售模式转变,购物者的消费习惯也正向休闲、购物转型。虽然自2004年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客修队修理车间、办公室、六区快餐加工区、变压器房、兴建六区两座过街天桥、整体大棚、改建七、八区天桥、八区吊顶、重铺地面、加建八区三、四层仓库、增加消防喷淋系统、快餐加层、建材市场部分层面大修等项目的改建、修补等工程,为稳定市场、增加收益、扼制整个汇通内的不合理竞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以商贸业现有的状况,已与市场变化和经营业主需求的距离在逐步增大,必须文秘杂烩网适度投入改造资金,改善市场环境。
1、对汇通六、七、八区:部分区域调整布局,推行大开间、通透式的市场模式;加装空调设施,不仅可解决市场通风问题,也可彻底改变六、七、八区只批发不零售的淡、旺不均的现象(市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同时,结合市场改造,使我们租金水平能更进一步向市场化靠拢,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获得长效、稳定的收入。
2、淮海东路房屋(主要是图书市场、五星电器):随着淮海东路商业圈的日趋繁荣,结合房屋租赁期限,重新进行业定位,调整租赁方式,以获得更大受益。
3、建材市场、老南站:在稳住现有承租户、积极招租的同时,借力或自主改造。
4、快餐:结合新南、北站建设,一种是重新布局,创立品牌,自主经营,这样需要一定的投入,存在着不确定风险;另一种是对比其实际收益与新南、北站全部投入使用后需增加的人工成本,由自主经营转为租赁,人员进行分流,不仅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同时减少了食品安全等风险。
5、广告:逐步改变目前的经营方式,加大激励机制,充分盘活集团可利用的各类资源。
6、加快计算机管理程序的开发,规范招租管理办法,对其它各项管理进一步加以规范;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二、增量——盘活存量资产,早规划、早投入、早收益
商贸业相对运输业而言,收入稳,风险小,保值、增值高,对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稳定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集团公司应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
1、随着公司客运主业在市区布局的调整,新南、北站建设中应给商贸的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期取得长期、稳定收入。从集团公司发展史可以看出:客运带动商贸发展,商贸又促进客运业周边业态的繁荣。
2、提早研究、确定现总站场地、房屋在客运站点布局调整后的使用,现有的场地、房屋要尽早移交商贸开发,不仅可增加商贸经营面积、尽早实现收益,而且有利于解决现在业户多、面积少的问题,推动提质改造工作的进行,达到留住经营业户的目的。
3、加快现总站、老南站、建材市场土地资产的开发。
总站:现有总站的场地、房屋,在新南、北两站建成使用后,应逐步缩小经营面积,保留第二候车厅及相应的作业区用于市场班和部分短途班车,其它部分重新规划、建设。(以客运最终经营需要为主)
老南站、建材市场:积极组织研究,充公利用相关政策,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出击,从量、质两方面提高集团公司的收益和资产。
由于开发具有规划难、投资大、周期长、手续繁、程序多、专业性强等特点,集团公司应及早从资金、人员等多方面做准备。考虑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应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也是商贸业兴衰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点子、好办法可能使企业受益不尽,集团应加大对一些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形成梯队。
坚信,集团公司通过提质增量,可再铸就一个新的商贸,为集团今后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