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间:2019-05-14 16: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篇: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无疑是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成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通过对全市物流产业现状分析,就物流产业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并成为新的增长点提出我们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一、西安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从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物流业包括铁路货物运输、货运站;道路货物运输;水上货物运输、货运港口;航空货物运输;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部分,流通加工、包装业务活动和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等行业,涉及到国民经济行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三个门类中的11个大类,21个行业小类。

为了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聚集区,2003年,西安市就制定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三个层次(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目标,随后相继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西安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西安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经过几年发展,西安市物流企业规模日益壮大,营运能力逐渐增强,构成了以交通、运输、邮政服务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的立体网,形成了以行业发展为特色,具有物流产业区域聚集特点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国际港务区的物流功能框架已经显现,西安市物流业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物流企业规模迅速壮大

近年来,西安市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0年,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显示,从事物流行业的法人企业1100余家,比2008年增加了约410家,年均增长26.1%;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100余家,A级资质以上的物流企业超过30家,其中4A级物流企业2家。全市物流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得到提升。

(二)物流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目前,西安市物流行业已经形成以道路运输为主,以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为辅的综合运输体系。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万公里,比2008年增长4.1%。其中,等级公路1.18万公里,二级以上等级公路达到1646公里。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干线网已经建成,为西安和周边地区经济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0年,西安市铁路境内营业里程为269公里,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全线开通,并且实行了客货分离、高速低速分离,西安铁路已经与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欧亚大陆桥形成了连接网络,西安至合肥、西安至郑州客运专线的开通,使西安与周边省份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提升了铁路的运输能力。全市民航通航里程(重复航线)达到74.23万公里,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开通航线163条,其中国内航线155条,国际航线8条,并开通了东京、新加坡等多条国际航线,西安立体交通网络枢纽已经形成。

(三)货物营运能力逐渐增强

2010年,全市拥有普通载货汽车14.57万辆,其中:重、中型货车6.02万辆,分别占全社会车辆的11.6%、4.8%,比重分别比2008年提高1.4和0.5个百分点。

西安市的三大交通运输枢纽的运行状况显示,2010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62.04亿吨公里,铁路、公路、民航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80.07亿吨公里、248.77亿吨公里和1.39亿吨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加22.57、58.5和0.09亿吨公里。

(四)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物流经营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传统运输、仓储、商贸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和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部门主辅业分离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涌现,全市现代物流框架正在形成。名录库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1100余家物流企业中,国有企业68家,占6.2%;集体企业35家,占3.2%;股份合作企业8家,占0.7%;联营企业28家,占2.5%;有限责任公司292家,占26.4%;股份有限公司11家,占1.0%;私营企业633家,占57.3%;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企业11家,占1.0%。以私营为主,国有、集体等其他经济类型为辅的多样化经营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五)物流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明显

社会物流总额是指报告期内,社会物流物品的价值总额,反映的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全部物品,是社会物流产业活动的对象。据测算,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6418.15亿元,物流需求系数达到1.98,即每亿元生产总值带动的物流需求是1.98亿元。物流需求系数是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比率,即每单位生产总值产出需要多少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西安市2008-2010年物流需求系数分别是1.96、1.97、1.98。这一数据反映出西安市的物流需求伴随经济增长是同步发展的,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明显。

(六)专业化物流业得到发展,物流产业形成区域特色

传统物流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兴商业业态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配送中心的建立拓展了服务范围,第三方物流业也得以快速发展。贝斯特、陕西大件、大宗煤炭、黄马甲等专业化物流企业以及中储等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进入现代物流发展轨道。

以西部车城为主的三桥汽车物流中心,以汽车,机电产品及其配件产品存储、转运基地形成城西汽配区域物流;以大明宫建材家居为为特色的物流形成北部建材家居区域物流;中储物流中心以其较大规模的物流公司,形成集仓储、配送、经销、贸易、加工、货运代理、信息交流、铁路公路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实体;西安市的区域特色物流结构已经形成,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七)交通、运输、邮政服务业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

物流产业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物流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管道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中的送配和流通加工包装业务服务等相关行业。尤其是交通运输邮政服务以及仓储业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据统计,2010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4.6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3.8%,占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的比重为7.4%。物流业主要行业的较快增长,促进了全市经济稳步发展。

(八)物流企业集聚“内陆港”,港务区物流体系发展格局已经显现

按照“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的商贸物流集散地中心、现代服务业之城、国际化大都市新区”的发展定位,以西安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以国内综合物流和物流产业集群为两翼的物流体系发展格局已经显现。

截至2010年,港务区内计划投资200亿的西部最大的工业品商贸物流交易中心---西安华南城已经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投资建设,西安出版物流基地、西安医药物流、现代服务企业聚集区、新加坡讯通集团西安分拨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已经启动。

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西安保税物流中心在区内形成了强有力的“两个中心”物流阵营,实现了运输与进出口的无缝连接,它们成为支撑、完善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的坚实平台,将在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物流配送、进出口中转和港口贸易中发挥极大作用,从而更有力地促进沿海港口物流、集疏运等服务功能在西安聚集和实施,满足西安市发展国际物流的需求。

二、制约西安市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物流企业实力仍然偏弱,总体经营能力不强

西安市物流企业总体而言,规模小、实力弱,经营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低。截至2010年,西安市1100余家物流企业中,资产不足100万的企业占一半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只有1成。物流企业实力弱,导致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制约了企业对高效能、专业化、网络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也降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经营能力,成为阻碍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2、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241.69亿元,位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14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23.41亿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14位;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31.23亿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13位;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03.82亿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12位。

由于绝大多数物流总额由工业物流和市外购进总额构成,因而工业销售产值和批零企业销售额以及进出口总额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西安市经济总量及与物流相关的产业规模偏小,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壮大。

3、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落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信息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速经济运行,实现高效快捷运营,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规范统一、资源共享、信息畅通的物流信息平台是加速物流发展的助推器。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低、信息不畅,导致了不同企业、市场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实现高效对接。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信息服务等处于分散、低效的状态。

由于物流业没有与其他生产、销售等领域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方面,未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操作模式,远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甚至部分物流企业仍然采用电话或传真等方式进行业务信息联系。企业信息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的以信息为主导的现代物流经营手段。

4、物流成本过高,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物流业涉及的相关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64.9%,高于全市平均比重8.9个百分点。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成本也占到其主营业务收入的53.4%,铁路货物运输成本占到52.5%,道路货物运输成本占到62.3%,航空客货运输占到84.9%,管道运输和国家邮政分别占到77.0%和79.9%。物流成本高的主要因素:一是受货运价格及油价成本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尤其是与国际油价接轨以来,降少涨多,造成物流运输成本的不断增加。二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搬运、雇佣工以及相关人力费用的增长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三是公路乱收费也是造成物流成本增长的原因之一。

5、主要物流行业资金投入少,抑制了物流业的发展

占物流行业主要组成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10年,完成投资175.09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9%,比2008年减少1.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比2008年减少0.68个百分点。占物流业主要组成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投入减少以及投入所占比重的减少,造成了从资金扶持、设备投入等方面的缺乏,抑制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总之,制约西安市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政策环境也有待改善。物流业作为前期投资多、资金回收慢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中尤其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其提供支持。

三、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物流业产业要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关措施,促使其稳步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将物流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业的发展,无论是体制的转变还是物流模式的转换,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政策的指导以及必要的资源配置支持。为此,主管部门应增强现代物流意识,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流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的重要环节来抓,予以重视、扶持和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而且正处于有利时机,只有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才能把现代物流产业真正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一,明确定位。现代物流不是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延续,而是一门新兴的产业,经过培育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按照这样的定位来制定西安市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战略。第二,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牵头,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参加,组成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协调组织。立足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高度,制定和协调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第三,制定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总体规划。研究制定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要按照“大西安,大物流”的思路,制定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二)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服务的对象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以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第三方物流的立足之本。首先,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其高效、快捷和低成本运营的特点,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将原料采购、运输仓储、商品包装和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出来,通过释放物流外包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加速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不但使城市物流设施得到合理利用,而且也为有效管理城市物流网络系统成为可能。

其次,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有一批强大的、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物流企业作支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经营场地相对集中、经营规模较小的一些仓储企业,采取以资产为纽带的形式,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并对其进行重点引导、支持和培育,扶持、引进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形成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物流“航母”。

(三)充分发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西安市融入国际经济和与东部沿海地区连接的重要平台,是西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龙头。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对于我们更好地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快发展西安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进一步发挥西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载体。

西安国际港务区以现有铁路、公路等运输手段为依托,凭借西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基础和物流市场需求,形成了以西安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以国际物流为支撑、以国内综合物流和物流产业集群为两翼的物流体系战略格局。要加快建设港务区的建设,以国际港务区为依托,建设大型物流基地,争抢物流产业的发展先机,从而带动全市物流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调整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优势,带动物流企业、仓储业发展。依靠纺织城老工业区搬迁的闲置厂房,凭借其便利的地理优势(西邻东三环,紧邻西安国际港务区)和现有的存量土地资源,引进大型物流仓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租赁等形式,实现相关产业的升级,经营方式的转变,即可以对现有资源有效利用,也可以盘活老企业。以国际港务区的区位优势,带动周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四)发展现代物流,实现物流产业标准化、国际化

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管理,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现代物流是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现代物流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顾客的切身利益。和传统物流比较,现代物流是一种管理,是物流要素的最佳整合,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现代物流发展。

物流业标准化必须与国际接轨,物流标准化滞后是制约现代物流发展主要因素。从物流硬件标准化来看,从供应到加工成产品,又从工厂到仓库储运,再从仓库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中,无疑都要进行搬运、装卸、运输和贮存等环节。这些环节中,所用的货柜、装运工具等规格不统一,就无法保质保量地、连续不断地、高效率地运行。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日益频繁的进出口贸易,使得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的物流行业标准成为必然。

(五)建立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加大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两大功能模块。一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查询;二是依托现有的电子口岸和相关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物流大通关为核心的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起以“大西安、大物流、大平台”为特征的物流信息网络,以提升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绿色通道”通关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效率。

(六)加快专业物流综合人才培养

按照建设一支高素质、拥有现代物流业专业知识队伍的标准,有计划的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利用西安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设置专业,加快人才培养。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吸引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代化物流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西安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起点的发展,为西安市的物流业做大做强做好充足的准备。

总之,现代物流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将物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西安市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使全市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将会推动流通领域实现效率最大化,尽而将物流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发展传感控制产业、新材料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创新生态链,汇集改革动力、激发人才活力,推动转型发展、高质发展。围绕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开展了广泛讨论。

市人大代表申小蓉: 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 全面建设智慧成都 “智慧社会”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智慧治理”等概念,而是涵盖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形态的全面变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成都具备坚实的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应该发挥‘智慧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改革‘良田’作用。应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创新创业,率先探索‘智慧社会’建设的可能模式和路径。”在智慧成都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市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水平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体系、创新活跃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信息消费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全面建设智慧成都。“在建设主体上,智慧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协作关系的成功组成对智慧社会的建设具有主体作用;在建设客体上,智慧社会建设的功能体现在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平台系统,不同平台系统的通信协同与互联共享将对智慧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功能相近的智慧社会不同平台系统将组成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领域体系,各领域体系的建设路径和逻辑关系的选择也是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申小蓉表示。

市人大代表侯仁义: 支持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淮州新城作为东成都工业发展的主力,重点打造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立城’的第一要素是产,即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而‘立产’的关键要素则是三大产业生产所需要的关联新材料基础产业建设。” 来自金堂县的市人大代表、四川鑫炬新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仁义表示,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其他各类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和保障。在侯仁义看来,新材料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重塑,“如LED冷光源新材料的出现,直接导致传统热光源材料退出照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新材料产业直接决定了制造业、工业的未来发展高度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产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关联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的健康发展,淮州新城在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的同时,需提前布局,将关联新材料产业建设作为基础、重点、着力点,鼓励发展关联配套新材料产业,提升整体三大核心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侯仁义建议,在淮州新城产业规划中,应将关联新材料产业纳入重点,系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坚持‘以点带面、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三大核心产业,梳理三大产业上下游产业核心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上的新材料龙头企业与三大产业龙头企业同等对待,纳入重点招商引资目录表,补强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土地、税收等优惠鼓励政策,‘以商招商、以产业吸引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快速形成配套材料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陈海牛: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 为城市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这让市人大代表、五七〇一工厂厂长陈海牛深受鼓舞。“对于成都军民融合的未来,我非常期待。”他表示,工厂将与成都市经济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城市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陈海牛分析,成都具有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发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军队装备维修企业等在成都均有布局。比如,成都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在整机及发动机、部附件研发、制造、维修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如何将军工优势向民用领域转化,如何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他认为:工厂与成都市经济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紧贴成都市“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引进国内外通航企业在蓉落地,打造通航产业链,一体化解决通航产业维护、维修、培训、技术支援等配套运营问题。同时,依托基地级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开展通用航空器维修保障、综合性服务、通航运营;依托现有培训资质及资源,拓宽培训领域,形成产业化;拓展转包生产和整机组装制造能力。“工厂将积极推动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建设西南通航维修保障总部基地、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航空技术咨询综合服务平台、通航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修理联盟等,为园区和通航产业提供一体化保障服务。” 市政协委员彭锦洲: 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 “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不管是人才还是政策,都对企业发展有很多帮助。”这是市政协委员、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锦洲首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参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此前,他是资深创业者,去年7月,成华区与锤子科技公司签订总部项目合作协议,初期规划面积约8000平方米,将锤子科技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华区,彭锦洲随即成为“蓉漂”。“去年锤子科技落地成都,也是锤子科技发展最快的一年,销售规模和用户都在成倍增长。”落地成都近9个月,经历飞速发展的锤子科技下一步将致力于构建智能产业生态链,彭锦洲说,今年锤子科技将涉足音响等领域,构建起产品生态圈。“一个城市想要培育和吸引独角兽企业,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政策、产业环境以及宽松的创业氛围。”彭锦洲向记者表示,企业选择落户并将总部迁至成都,就是相信在这片新经济发展的沃土上,更适于锤子科技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去年成都出台了产业新政,尤其是人才新政,对企业发展促进很大。”彭锦洲介绍道,“我们现有员工300多名,大多是在成都招聘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都是科技人才的摇篮。”彭锦洲很看好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他觉得,成都将会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带动力的经济成长高地。“我们希望发展好自己的企业,并为成都经济发展作一些贡献。”十分关注成都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链建设的彭锦洲说,“我们希望能在努力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也能给予成都智能产业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更多支持与影响。” 市政协委员何云鹏: 设定未来独角兽选拔标准 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新增新经济企业50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两家。”作为成都潜在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市政协委员、成都天象互动数字娱乐有限公司总裁何云鹏很是振奋。首次当选市政协委员,让何云鹏更深切地感受到融入城市发展的认同感。“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跟平时做的企业、创业不一样,但也是机会,新成都人更多地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是身为市民的责任。”这次,何云鹏提出了关于如何在新经济领域培养独角兽企业的建议。何云鹏建议,把新经济企业分层分类,细分成孵化层(初创或中小企业)、发展层(中型规模企业)、领先层(中大型、拟独角兽企业)、卓越层(独角兽企业)等。“还可以设定未来独角兽选拔标准,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保证有持续的高质量的源头活水。这部分考核应侧重考察企业是否做到了‘有潜力、有规模、有人才、有领先性’。”此外,何云鹏认为,还应针对已选拔的未来独角兽企业重点辅导,设定专门对口联络人。“企业的需求一事一议,真正花气力调研、跟踪,这样企业一旦加速,很容易快速向独角兽企业转化。” 同时,他还认为,可以推动优质企业主动嫁接国内外资本市场,向各个资本交易市场(如A股市场、港交所),主动推介未来独角兽企业,设立绿色通道;整合国有资本的力量,在合适的情况下,成都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主动并购或投资未来独角兽企业,发挥混合制经济的特点。

市政协委员李春泉: 建立传感器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培育智慧城市建设、现代供应链等七大应用场景。在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新都三益翻胎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泉看来,传感控制是新经济领域的重要产业,是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之一。李春泉建议从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项目选择和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着手,在成都建立传感器产业基地。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他建议,组建成都传感技术工程开发中心一类的机构;全面编制传感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初出成果、初具规模、初见实效;在《成都制造2025》产业体系中,构建传感器产业制造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他认为,在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传感器产业先进企业,采取外资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构筑本地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发挥本地资源潜力,成都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国际一流院校,长期开办有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传感器技术等专业学科,科研实力水平国内领先;同时,鼓励本地具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产业扩展、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等方式,跨入先进传感器产业行列。他还建议,在产业项目选择方面,应起步于中高端技术,同时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提高创业起点。鼓励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微型化、智能化、尖端化和低能耗化的中高端产品技术难关,形成自己独特的拳头产品,并向更高目标努力迈进。同时,发挥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军作用,强化人才的引育工作。成都由于缺乏传感器研发、生产企业,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和更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失。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侯初初 李霞 赵子君

宋妍妍

王雪钰

第三篇:关于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思考

关于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新经济的思考

——赴潍坊、杭州参加会议和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17年6月21日,我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新经济经验交流会议,参观了潍坊市中小企业云平台、歌尔、盛瑞传动、山东帅克机械、雷沃重工等单位,认真倾听和学习了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兆春同志《发展新经济,转向新轨道,努力开创山东经济发展新未来》的讲话。6月22日-28日,我紧接着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在杭州举办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平台战略与模式创新”高层培训班,学习了《中国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量子思维与量子领导力》、《团队建设与创新》等课程,并现场参观了萧山信息港小镇和民营企业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培训期间,我认真看、仔细听、边学习、边思考,琢磨体会发达地区优秀的做法,感到深受启发、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关于对发展新经济概念的认识 一次会议交流和一次培训活动正好把发展新经济这个概念阐述清楚,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现场,让我受益匪浅,感受也非常深刻。培育发展新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战略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有利于实现“双中高”,有利于实现我省经济的战略转型。

新经济应该是在历次工业革命发展基础上,由科技发展前沿和网络技术创新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和,涵盖了一二三次产业领域。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化融合是新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第二,市场需求已经从刚性需求向改善性需求转变,从功能性需求逐步向享受型、文化型需求转变,个性化、品质化、网络化、数字化需求提升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第三,发展新经济能够有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通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二、创新是发展新经济的根本途径

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讲话时指出,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新经济的根本途径。那么作为民营企业如何创新?通过几天的学习考察,先进地区企业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一)创新来自于重视研发能力建设。潍坊的歌尔公司是生产可穿戴智能装备的企业,如VR眼镜、智能手表、无人机等;盛瑞传动是生产汽车自动变速器的企业;山东帅克机械是生产精密减速器、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的企业。三家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能力建设和研发团队引进,都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所属领域的示范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拥有高端人才若干。仅帅克机械制造的研发团队就拥有博士3人,硕士9人,2015又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难能可贵的是,三家企业的研发中心都具有实际研发活动,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研发高品质产品,打造国际品牌。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带来丰厚的回报,歌尔公司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192亿元;盛瑞传动生产的世界首款前臵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被评为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帅克机械生产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精密减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日本在中国研发成功后,同类产品立即降价2万元。

(二)创新来自于重视信息产业化发展。浙江杭州企业在创新能力非常为明显,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整个杭州成为信息产业化的聚集区。微能科技,专业做O2O的积分产业链(就是把客户、手机积分运营商、第三方销费方衔接起来),几十人的公司团队,2016年主营过亿,2017年目标2.58亿。从公司的现场来看,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并且工作场所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而其所在的西湖区,几乎都是这样的通信科技创新型企业,西湖区一年税收约为400亿。

萧山信息港小镇,是一个真正实现信息产业化聚集的特色小镇。信息港小镇是以杭州湾信息港为核心,占地约3平方公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互联网+”为特色,重点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及 互联网+产业。一个方圆3平方公里的小镇,经过短短三年发展,已完成注册企业超千家,集聚了5000多名海内外的青年创业创新者,成功培育了三家挂牌上市企业,税收取得爆发式增长,2014年全年税收170万元;2015年税收1.27亿元,比2014年增长74倍之多;2016年税收4.22亿元。2017年一季度税收达2.36亿元。萧山信息港小镇为如何建设特色产业镇、特色小镇树立了典范。

(三)创新来自于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雷沃重工是一家,以农业装备工程机械车辆核心零部件为业务主体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这样一个传统生产企业,从2010年开始,探索“全球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分销”的特色发展模式,特别是研发环节,通过战略布局全球资源,整合国际高端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在意大利和日本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先后收购以高端收获机械为核心业务的意大利企业ARBOS(阿波斯)公司和以高端农机具为核心业务的MaterMacc(马特马克)公司,填补了中国高端农机具尤其是精量播种机的技术和产品空白,对于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提升中国农机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杭州一家传统生产丝绸的企业。丝绸生产是一种古老的、近于手工生产的工艺,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求量更不大。万事利几十年的发展中也曾遇到巨大困难,1995年到2015年间,全国大中型丝绸企业降辐达到了99%以上,杭州的丝绸公司从3000多家一直下降到2010年30多家。从2005年,万事利集团就开始就把丝绸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改善传统的商业模式,进行团购和走高端使路线,销售高档丝绸礼品。他们紧接着又改变战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由团购改为现在的零售模式和高端个性化定制。比如中国的奥运会礼仪旗袍、G20峰会各国元首的唐装,以及各项国际重大的活动中的中国服饰,都是他们设计的服装。万事利还把视角,冲向国际化,收购了法国百年企业爱马仕,更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同时也向世界推销了自己的品牌。万事利集团在逆境中想办法,创新找出路,成传统工业与传统文化、知名品牌相结合最优秀的典范。

三、关于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的认识

(一)未来已经到来。2016年3月,AlphaGO击败李世石,成为挑战人类智能和体能极限的经典案例。同年9月阿里云ET萧山市心路优化红绿灯管理,杭州有望2022年不限行,用智能化的大数据来管理城市,根据车流量控制信号灯的长短,解决交通拥堵。在杭州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杭州是真正的无现金城市,从买一瓶矿泉水到买衣物,从打出租车到使用共享单车,都不用使用现金,而只要做的就是刷手机二维码支付就可以。现在各种工业机器人已投入使用,京东的配送机器人也已经使用。机器人的优点就是能够不疲劳、没有情绪、不用做思想工作,企业老板都愿意用。只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滴滴打车最初并被人看好,投入的钱很多,滴滴、快的之间被认为烧钱之战的竞争,催生了一项新的事物——滴滴出行,现在的确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你在手机上叫车,不用怕被出租车拉着兜圈骗你了。可以说,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一个“知识经济”、“互联网+”的伟大时代已经来临。

(二)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以指数方式增速。第一阶段是以下载站为主的工具类,第二阶段是以听歌、玩游戏、看小说的娱乐类,第三阶段是以电商、团购、理财、健康为主的生活类,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也让互联网从1G时代进化到5G时代,从PC互联网时进化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前互联时代到大数据时代。

从1996年到2016年的二十年间,全世界前十名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的分量越来越重。1996年,第1名通用电气,第2名可口可乐,第10名才是勉强算是互联网企业的微软;2006年,第1名是通用电气,微软到了第4名;2016年,第1名是苹果,第2名是谷歌,第3名是微软,第6名是亚马逊,第7名是FACEbook, 第9名是通用电气,第10名是腾讯。世界前十强,互联网企业从原来的只有一家,到现在占据半壁江山。

(三)在互联网生态中,企业就是一个个平台。原来企业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之后是产业链的竞争,讲究企业集团之间的协作;现在就是平台的竞争,依托龙头企业,借助互联网展开协作,企业成为一个个满足顾客体验需求的平台,龙头企业就是负责搭建这个平台。萧山信息港小镇建立众多智慧谷,就是采取的1+X的模式,引入一个龙头企业,由这个龙头企业负责引入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最从打造产业聚集区。比如,中国智慧健康谷,就是用微医这样的互联网医院,他整合了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使你真正不用出户,就能得到医生的诊断,就能提前挂上号。此外,还有以猪八戒胜达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包装谷,以户帮户为龙头的中国智慧家居谷,以数联中国为龙头的中国智慧设计谷,以口袋购物微店这样微商的为龙头的中国智慧移动谷等等。

(四)关于大数据。大家都知道,“1.73”,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毫无意义。如果加上“男人”——“1.73米的男人”,那么就是一条信息。如果再加上“北方男人平均身高>1.73米,南方男人平均身高<1.73米”这就是一条知识。数据+信息+知识,这就是最简单的大数据概念。我们的传统工业企业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解决现在销售力量弱和品牌不强的问题,要学会到互联网上去,用互联网的方式管理生产。这就需要建数据库,当你有了这一个数据库,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时代,你就先能比别人早知道三分钟。商机就是战场,三分钟是非常宝贵的。

四、关于传统产业发展新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轴承、纺织、车用配件和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仍属于资源加工型,在发展思路和路径上对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投资拉动依赖性很强,对技术、人才、数据、业态模式创新不敏感,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一是企业对新经济的内涵和形成机理不理解,对实现方式不掌握,对能不能发展起来没信心,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路径上。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互通上仍存在技术和管理障碍。二是企业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认识不足,既没看到对传统发展方式的颠覆,也没看出新资源、新平台带来的新机遇。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被传统产业的困难所拖累。三是企业对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微乎其微。

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上有更多的优势,在创造新业态新模式上有更大的灵活性,也就是专精特优。所以,民营企业仍然是发展新经济的主体,也是希望所在。无论是轴承产业还是纺织产业,还是车用零部件,既没有必要以众多资本固守资源初加工领域,也没有必要在深加工空隙里亦步亦趋,更没有必要硬拼资金在产业过剩行业竞争。要变向换道,跳出老圈子,转向新轨道。跳出老路就是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要走新经济发展道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这不是对历次工业革命的否定,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出发。

(一)利用新技术为我所用,改进工艺装备。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高度应用的时代,传统工业更要充分利用好新技术。一方面,要注重利用各种平台,比如最普通的网络销售平台,比如注重积累好大数据、应用好大数据,为以后在专精特优发展上打下好基础。宇捷轴承利用SPC质量控制系统率先搜集轴承在磨加工机床的各项数据,春夏秋冬各种环境下的数据都有,经过三年的沉淀,他就有在调心滚子领域的绝对权威数据,到时只需要发布一个指令,就能生产中完全合乎标准的轴承。别人没有的,你有,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先机。别人有,你没有,你就会落后别人半拍。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工业机器人、高级数控加工中心的应用。别人都已经设计出来了,企业要做的只是定制成自己需要的,改进工艺装备。工业机器人,标准化程度高、不会疲劳、不会有怨言,是老板喜欢用的。高级数控加工中心,精度高,速度快,只需要你建模,就能生产出你想要的产品。鲁磁机械是为工业机器人做配套的企业,磁力吸盘就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关键部件,下一步可以向自己来组装机器人的方向发展。中瑞投入的数控加工中心,保证了保持器的绝对精度,才能够为铁姆肯配套。博特花了100多万元购买的了“三坐标检测仪”,能够检测轴承及配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这是检测和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这些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范例,是广大中小企业应该学习的。

(二)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打造专特品牌。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加快技术研发,采用独创技术和工艺,开发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一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注重发明专利的申请。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申请发明专利,或者不愿意申请,自己在技术上有了改进,也不会申请,这对下一步申请创新型企业和名牌、品牌有一定障碍。要引导骨干企业采取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改善传统工艺,注重各项专利的申请。二是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企业。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工艺、产品品牌竞争力。三是培育“隐型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加大细分领域的创业创新力度,在产品质量、技术工艺、产业链条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上寻求突破,创造更多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绝活和专有技术。总起来民营企业创新就是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

(三)以发展互联网+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三一重工与腾讯云合作,共同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把全球30万台重型机械设备联在一起,实时采集参数超过1万个,能够实现故障立刻感知,2小时到场、20小时解决。实现了由制造业企业向制造服务业企业的完美转变。我们要注重对这样企业的培养,充分利用在线检测和可追溯管理机制,实现产品每一个环节都能有保障品质,从而树立良好品牌。同时,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平台、电商产业园区,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电商应用率,用电商规模化催生产业专业化、聚集化。下半年,我们要继续与做单品电商龙头企业中国网库接触洽谈,打造中国轴承产业网平台,让更多的优质轴承企业在上面得到广泛交易,打造传统工业的上下游互联网协作,开展线上线下结合服务。要破除产业、行业、领域、地域、归属等陈旧意识,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发展。

五、关于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建设

(一)特色小镇的提出。2005年,习近平在安吉余村、桐乡乌镇调研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2013年10月24日,阿里云携手30家云计算产业联盟中的代表企业宣布成立云计算生态联盟—“云栖小镇联盟”。2014年10月,时任浙江省长李强首次提出“特色小镇”。2015年12月,习近平乌镇演讲。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讲述特色小镇,其中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被提及。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财办刘鹤《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2015年6月,第一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公布,37个小镇入围。2016年1月,第二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42个小镇入围。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今年将引导扶持发展近1000个特色小镇。2016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出台,决定在3年至5年内打造百座特色小镇,总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从此,14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浙江、上海、福建、重庆、广东、河北、甘肃、江苏、深圳、天津、贵州、四川、山东、新疆(1000亿)、北京市已明确出台指导意见。

(二)山东特色小镇名单公布。2017年1月23日,山东省鲁政办字[2017]16号文件公布山东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烟店轴承商贸小镇等60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特色小镇是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到2020年,山东省要创建100个左右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主导产业税收占特色小镇税收总量的70%以上。

(三)关于轴承工业园和烟店轴承商贸小镇发展的建议。当前环保与安全生产高压检查整改,对轴承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较规范的企业比如宇捷、博特等开始补环评、安评、立项、上设备,等待验收合格后,开始规范生产。但大部分生产企业无力进行整改,只能停产停工为之前不规范发展的恶果买单。如果时间一长,企业的资金链和客户群就面临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轴承工业园的建设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让优质企业入园发展。

1、集中一镇先期建设。依托烟店镇在规划内,率先拿出一块300-500亩的土地,先期建设园区。由烟店镇统一操作,比联合潘庄、唐园三镇统一建设时间要快,也容易集中资源建设。

2、政府要当好“店小二”。政府对工业园要“提高责任、尽力包容、优化服务、增强本领”,在五个方面的提供“店小二式的专业化贴身服务”。(1)搭建内容空间环境。根据轴承产业规划,按照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从内部装修、用电用水、绿化及相关健康设施对园区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2)搭建商务配套环境。要建设人才公寓、便利店、餐厅、银行、健身房、快递、宾馆酒店等相关商务配套设施,吸引技术人才入驻。同时,利用烟店轴承商贸小镇的创建,把与轴承市场配套的相关设施继续完善,真正把轴承工业园和烟店轴承商贸小镇打造成一个“三生有幸”(生产、生活、生态,群众幸福)的产业集聚区。(3)政策环境搭建。要出台一系列针对入园企业的优惠措施,从而把规范高端的企业与原来落后的小散乱污的企业区别开,更有利于优势资源的汇集。同时,园区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扁平化管理体制。比如,允许事业性质的政府部门与国有投资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并存,这样更能体现了公司运作的灵活、方便性,也体现了政府管理的统一、协调性。(4)公共技术平台搭建。充分利用现有的以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质城检测、宇捷轴承商务中心、智创未来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群,为园区打造实施创新驱动的技术平台。(5)园区服务体系搭建。要参考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做法,多方整合创业者与企业家需要的各种资源,用最专业、最高效、最创新的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创新资源,使创业者与企业家在园区内能得到更省心、更高效、更快速的发展。

3、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技术是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一个产业聚集区域,必须有聚集的高端人才。要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积极探索与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方式,以研讨、平台、培训、授课、实习早就业等方式交流合作,致力于轴承技术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人才忠诚度实现“毕业即可上岗”,减少人员流失率。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以文字、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从多个角度展开线上培训,带给一线工人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建议针对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缺乏的现实,制定专门针对园区的人才政策,让能干事、想干事的人才留得下。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的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五)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六)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

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

(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

(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

(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和产品准入标准。改善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

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

(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

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支持。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

(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

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

(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

(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

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的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

二○一○年十月十日

国务院昨天正式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决定》还明确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根据安排,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则要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具体来看,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新能源产业方面,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新材料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第五篇: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珠三角集中了五大港口和五大机场,中国交通大动脉的‘五纵七横’有三纵(京广、京

九、京珠)经过珠三角,同时,珠三角内部的高速交通网络在国内也首屈一指,已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发展的立体化、国际化的交通格局。而广东发达的制造业是推动广东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力量,为广东催生了巨大的物流商机。

一、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以来,2010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12年,工信部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九大领域开展示范工程,攻克核心技术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环节进行整顿,部分解决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物流成本问题。2.经济环境

2012年广东省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在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3.发展趋势

广东省物流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专业物流将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同时绿色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二、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群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水平。目前广东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其中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占主要地位。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在航空货物、邮政包裹以及快递的物流业务上,货值较高,运达时间短,形成快递网络。纵观广东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图表 1 广东省全社会货物运输量

1.广东省航空物流发展情况

2011年广东省航空货物运输量增长缓慢,增长率相比2010年大幅下降。2011年进出港货物合计203.96万吨,同比增长仅2.80%。

在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实际运力供给增加及票价水平降低而刺激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年航空客运总人数达776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05%。

图表 2 广东省民航航站吞吐量

合 计 进 港 出 港 架次旅客货物架次旅客货物架次旅客年 份(万次)(万人)(万吨)(万次)(万人)(万吨)(万次)(万人)200849.335738130.4724.60275652.7024.602982200954.206462158.5027.10315065.3027.103312201058.567189198.4029.30353383.0029.303655201161.187768203.9630.59383784.5630.5939312.广东省港口物流发展情况

从货运量来看,2011年广东省水路货运量累计达到133704万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9.36%,增速比2010年下降9.61个百分点。

图表 3 广东省港口泊位及吞吐量

项 目***02011 码头泊位合计(个)***23120 沿海港口 ***218841935 内河港口 ***411981185万吨级码头泊位合计(个)*** 沿海港口 ***码头泊位长度(米)******7557 沿海港口 105193120307***3182539 内河港口 750457048***75018货物吞吐量合计(万吨)***1122258133704 沿海港口 ***105300114455 内河港口 615411653***9249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万TEU)862.682644.873678.724360.144614.34 沿海港口 655.152378.213235.633867.774102.51 内河港口 207.53266.66443.10492.37511.83旅客吞吐量合计(万人)1670.322095.122136.512483.212744.98 沿海港口 1330.811753.551776.202109.392357.68 内河港口 339.51341.57360.31373.82387.30 从客运量来看,2011年广东省港口旅客吞吐量2744.98万人,同比增长10.54%。

随着广东省物流行业的大发展和多式联运的崛起,2010-2020年

货物(万吨)77.7893.20115.50119.40 将成为广东省港口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依托蓬勃的临港经济,以及公路港口、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的大力发展,集合了装卸、搬运、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现代物流功能的综合港口物流企业将最终胜出。总体而言,未来几年,广东省港口物流业发展整体向好。3.广东省重点区域物流业发展情况(1)东莞市

到2011年,东莞全市约有2500家物流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而登记的营业网点更是多达4500多个。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51亿元,同比增长18.25%,占全市GDP的2.04%。

东莞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相当发达,加上虎门港、常平大京九等物流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外运、中海、中远、顺丰、深赤湾、联邦、DHL、马士基、永得利、荷兰孚宝等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先后进入东莞投资设点和开展业务,专线运输、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形式获得良好发展,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水平和运转效率大大提高。

东莞市沙田镇:

沙田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地处珠江口狮子洋的东岸与东江南支流出海口的交汇处,沙田利用虎门港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仓储物流等临港优势产业。目前,沙田镇辖区内拥有万吨以上泊位码头10多个。2006年,沙田镇辖区进出口货运量450多万吨,货值30.1亿美元。其中进口货运量389万吨,货值28亿美元、出口货运量80多万吨,货值近4亿美元。全镇集装箱总数15多万箱,箱载货物达160多万吨。沙田镇拥有大中型物流企业近10家,大中型石化企业近10家。拥有海南马自达汽车转运仓储基地等优秀的物流企业和木材物流中心等大型的物流基地,经沙田中转出去的木材、汽车、油品、化工产品数量每年都相当可观。

东莞市常平镇

常平镇现有专业物流企业逾80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44家,拥有东讯货场、大京九塑胶城、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金美建材城等各类专业市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其中,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市场,年交易额近300万吨,交易总额超过40亿元,辐射周边近1200万人口。

常平因珠三角巨大的农副产品需求和铁路运送大宗粮油食品的天然优势而发展了粮油、农副产品的批发和仓储业务,因东莞东部企业对塑料原料的庞大需求而发展了塑料原料批发市场,因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日益联系紧密而拓展了全球快件进出口业务,形成了以上述三项业务为龙头,以专业批发市场和大企业为主导的大流通格局。围绕着这些主要业务,依托龙头企业,数以千计个体工商户以及货运、货代公司各就其位,共同发展,造就了常平物流业“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的繁华盛况。

1、粮油和农副产品批发和仓储业务。龙头企业是东迅物流公司和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东迅物流公司设在东莞东站旁边,拥有8个货物中转和交易仓库,总仓容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主要经营东莞东站货场、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和常平粮油饲料批发市场三大市场。目前市场年交易量已达150万吨、交易金额30余亿元,幅射周边近1200万人口。其中,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是珠三角大型区域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中心和全国重点农副产品价格信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贸易部批准成立的全国八大粮食批发市场之一,属国有独资企业,是一个集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结算中心功能于一体的规范化、现代化高级粮食批发市场,也是省政府“米袋子”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交易中心常平粮库总规划面积100多亩,总投资3000万元,于2005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仓容4.5万吨,建有平房仓10座,机械库1座,储备粮轮换可辐射东莞、惠州、深圳、广州以及其他珠三角地区,是保障珠三角区域粮食安全的重点粮仓之一。

2、塑胶原材料批发业务。龙头企业是大京九塑胶城。塑胶城设在大京九物流基地内,规划总占地面积200亩,目前建有商铺近1000间,于2005年10月开业营运。由于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塑胶城的业务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塑胶城有贸易商2000多家,下属加工企业120-13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方圆四十公里内的黄江、企石等镇。

3、快件进出口业务。龙头企业是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有限公司。世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出境快件提供仓储、查验、通关、派送等配套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49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从业人员150多人,装备了16条国际水准的快件分拣线,年快件通关业务达10万吨近1000万件。公司由最初十几个人的简单团队发展成为设有快件业务部、快件服务部、人事行政部、技术工程部、物业服务部、财务部、安保部、置业部等8个部门,拥有物流、物业管理、建筑设计、IT等多个领域专业人才的物流公司。业务范围覆盖整个东莞市,并辐射至珠三角、港澳台及世界,吸引了多达500多家的客户进驻,其中不乏国际著名的物流巨头,包括了联邦、DHL、UPS等等国际知名快递公司。

东莞市樟木头镇

樟木头长期以来就有着经营塑胶、粮油批发的传统,其塑胶产品、农副产品辐射到了东莞全市以及珠三角等各地。樟木头塑胶原料批发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市场开拓,已拥有相当稳定的国内客源,并发展成为某些商品的主要集散基地之一,辐射周边乃至华南地区。

樟木头塑胶市场约有700余户塑胶贸易企业,有2万多人从事塑胶相关行业,建有仓储服务中心6万平方米,展览中心面积1.5万平方米,可设展位520家,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塑胶博览会,是国内最大的塑胶批发市场之一,有‚南樟北姚‛的说法。市场获得过‚中国塑胶商贸重镇‛、‚东莞市商贸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粮油批发市场其货源来自全国各产粮区,2011年交易额41.2亿元,辐射范围覆盖整个珠三角地区,是全国产粮基地与广东粮油消费市场之间的纽带,为珠三角地区最活跃的粮油饲料批发市场之一。图表 4 樟木头镇2011年各专业市场发展情况

(2)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翼,是珠三角物流体系中的‚咽喉‛之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佛山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和专业镇经济的发展扩张及加工制造企业产销‚两头在外‛的现状,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市场。

佛山高速公路发达,广湛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联结,佛山机场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航班往来,全市设有对外开放口岸17个、集装箱码头11个,已形成一个公路、铁道、航空和河运齐备、辐射力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禅城区最大的物流运输市场——佛山易运物流市场建成营运,南海区里水镇瑶头日化物流项目、大冲现通物流项目相继落户,龙江龙山候机楼正式营运,兴运物流中心项目兴建等第三方物流项目的上马,为推动佛山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商贸业、会展业、物流装备生产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专业批发市场成交活跃,市场的幅射力不断扩大。

佛山市乐从镇

乐从是我国著名的商业贸易集散地,拥有著名的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乐从家具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销售中心,延绵十余里、商场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乐从家具市场,容纳了海内外3450多家经销商,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展示各式家具2万多种,每天进出乐从运送家具的车辆达2万多台次,每日前来参观、购物的顾客逾3万多人,销售量居全国家具市场之冠。乐从国际家具城、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顺联北区家具城、豪达家具城等国内著名家具商城构成了乐从家具市场庞大的建筑群,现已成为人们旅游购物的新天地,是顺德十景之一。

乐从钢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中心。经营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其中以地摊式经营钢材贸易的传统市场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储物流式经营和深加工区部分的面积也超过了100万平方米,现有钢材贸易商户1500多家,加工配送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销售钢材总量达1000多万吨和年加工能力超过800万吨,是集钢材销售、深加工、仓储和物流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贸易专业市场,也是国内外钢材产品的集散地。

乐从塑料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商铺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拥有经销商户6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年销售塑料原料总量超过100万吨,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3)广州市

目前广州市物流企业数量5000多家,7家物流企业先后进入中国物流企业50强,近五年新开通地铁120公里、高速公路216公里、快速公交线路22.9公里和市政道路1860公里。广州的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

广州将向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化、高端化发展。至2015年,广州计划建立2-3个现代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区域,培育3-5家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组建一支500到800辆专业车辆组成的城市物流配送队伍,加快规划建设12个城市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初步构建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国内领先的新型城市化物流配送体系。

广州市花东镇

花东镇有物流公司及货运营业点58家,已营业的43家。这些以‚联邦快递‛为龙头的物流企业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起始阶段每周有228班货机往返,其包裹分拣能力可达每小时24万件,一年就能为白云机场新增60万吨以上的货物吞吐量,以后增加到80万吨至100万吨。到2010年,联邦快递广州转运中心估计将带来110亿美元的产值,同时也给花东镇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除此之外,还有投资5亿元的广州白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中港建设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德邦物流货运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南方航空公司配套区、投资2亿元的广州市银仓机场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广州安华物流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广州市富力物流有限公司等。这些物流公司的进驻,也极大地推动了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花东镇规划了5块物流发展用地,总面积达13000多亩,分别是机场北6000亩空港物流园区;机场北出口花都大道北2000亩物流园区;发展制造业和物流仓储业为主的1800亩金田工业园;占地面积1800亩的广州富力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区;京珠高速北兴出口及花都大道交汇处的2000亩陆路物流园区。

下载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发展西安物流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随着******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区与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和山西晋城市的产业关联度、经济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依托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网......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黄、洛、渭三河汇流之地。全县辖18个镇,400个村,总人口72万,县域面积1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万余公顷,是陕西省......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现就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1、加快产业集聚,培......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现就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1、加快产业集聚,培......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在必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以其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而随着我......

    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本站推荐)

    加快发展新郑旅游产业 近年来,在省、郑州市、新郑市三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新郑以黄帝文化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了民......

    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

    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 摘要: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为本溪市发展旅游产业、提高城市品位提供了良好契机,为此应通过展示旅游形象、改善旅游设施、加强文化建设和宣传、主办体育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