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 物流产业发展状况
2009年,武汉市物流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契机,抓住机遇,克服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实现了止跌企稳、加快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武汉市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1070.58亿元,同比增长10.4%,高出全国物流总额增幅3个百分点,反映出物流需求在武汉市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有所加快。
一、武汉市物流业运行的总体情况
1、社会物流总额增长速度放缓。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武汉市实体经济的影响,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社会物流总额由高速增长到平缓过渡,物流市场需求实现了由萎缩到复苏的逆转。
近年来武汉市物流规模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2008年,武汉市物流总额已站上万亿元台阶达10023.79亿元,比2004年增长1.55倍,2005年-2008年物流总额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依次为28.7%、24.8%、25.9%、26.0%;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武汉市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为10.4%,是近年来的最低点。
2009年,武汉市物流业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分季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仍呈直线上升轨迹,其中上半年增长5.1%,前三季度增长6.9%,全年增长10.4%。反映出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加快。
2、货物运输量先跌后升。年初由于部分工业企业生产陷于停滞,工业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受到抑制,货物运输量经历了先跌后升的逐步恢复过程,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900亿吨公里,与上年同期比上升8.6%。2009年,从武汉市的四大交通运输枢纽的运行轨迹看,公路:运量增长明显,完成货运量16679万吨,货物周转量282.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8.6%和257.7%。铁、水、空都实现了运输止跌回升,下降幅度逐步减缓的转变,其中水运由一季度货物周转量跌幅21.7%至4季度实现正增长;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码头的竣工以及江海直达航线的开通,虽然港口吞吐量同比下降3.3%,但其中集装箱吞吐量逆势上扬比上年上涨19.5%。铁路、航空都由上半年的大幅下跌到四季度的逐渐回升,抑制了上半年的跌势。
3、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物流业增加值小幅增长。2009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市85家重点物流企业共实现盈利13.46亿元,同比下降13.3%;85家企业中有7家亏损,比上年减亏5户,但有27家企业利润低于上年,盈利能力下降。据测算,2009年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为481.52亿元,比2008年增长9.1%,占武汉市GDP的10.4%,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对武汉市GDP的贡献也由上年的3%降为1%;占武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4、交通领域投资大幅增长,物流运输立体网络不断增强。2009年,武汉市在交通领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大幅提高。共完成投资额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铁路投资额62.9亿元;公路71.3亿元;水路27.8亿元;航空12.2亿元;公共交通65.2亿元。这些投资提高了武汉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使武汉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吸引了众多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武汉市迅速成为全国物流枢纽城市之一。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进一步明确
了武汉在全国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武汉市是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中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二、武汉市物流业低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金融危机阻碍了武汉市物流业的发展,从物流运行情况看,武汉市物流业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上年14.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8.6%,增幅低于上年41.1个百分点,由于94%物流总额由工业物流和市外购进总额构成,因而工业销售产值和批零企业销售额增幅下降直接导致物流总额增幅下降。武汉市物流总额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企业景气调查的资料看,自2008年以来交通运输邮政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工业企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景气指数的变动趋势走向一致。
2、物流成本过高,制约了物流业增加值扩张。物流成本的增加制约了其增加值的增长,物流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是受货运价格及油价成本增加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铁路货物运输价格不断上调,2006年4月,国家铁路统一货物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0.44分,即由平均每吨公里8.61分提高到9.05分;2008年7月,整车货物运价每吨公里上调了3分至7分,2009年12月,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由9.61分又提高至10.31分。同时,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成品油价格,2008年初汽油价格为5980元/吨,柴油价格为5520元/吨;两年来9次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其中有6次价格是调涨,至2009年9月30日汽油价格为8040元/吨,柴油价格为7450元/吨,分别上涨34.4%和35.0%;仅2009年运输成本上升影响物流总费用上涨3.5个百分点;二是受国家融资政策、土地紧缩政策及银行加息翘尾等因素影响。物流企业融资成本、土地成本、仓库等费用明显增加,2009年各项保管费用的增加影响物流费用上涨1.4个百分点;三是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影响。成本费用增长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盈利水平,影响了增加值的增长。
3、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武汉市物流业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与兄弟城市比有较大差距,不但低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还低于南京、青岛。武汉市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存在“二高一低”的现状。“二高”:一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2009年武汉市为16.5%,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10%,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说明武汉市物流业仍是粗放型发展,同时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还很大;二是管理费用高。武汉市物流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2009年为2.2%,而美国、日本均只有0.4%;“一低”即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管理水平等。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是影响武汉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4、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物流技术水平不高。武汉物流企业总体而言,仍处于小、弱、散的局面,总体服务水平不高。截至2009年底,武汉市2000余家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中,资产不足100万的企业占半成以上,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仅7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万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不足6成,5000万元以上的仅60余家。物流企业“小、弱、散”导致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制约了工商企业对高效能、专业化、网络化物流服务的需求,成为阻碍当前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全市尚未建成统一的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导致不同企业、市场和运输方式之间难以实现高效对接,与国际国内的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与此同时,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
总之,制约武汉市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政策环境也有待改善。物流业作为前期投资多、资金回收慢但社会效益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初期尤其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其提供支持。与深圳、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相比,还没有一套针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在项目用地、税收减免、交通管制、公路收费等方面的配套实施细则。在实际运营时会遇到类似土地规费偏高、市区配送车辆管理手续繁杂等一系列难题。
第二篇:武汉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武汉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概况
武汉环保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规模。重点领域有4个:水污染治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固体废物综合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拥有一批领先于同类水平的先进技术。如钢铁行业钢渣、矿渣综合利用技术,中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大型电站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烧结烟气深度脱硫及硫胺制备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生物环保材料技术,油烟治理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全市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400余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70余家,过5000万元的有40余家,过亿元的有20余家。协会会员单位150家。其中,水治理企业54家,大气治理企业28家,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企业10家,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12家,环保装备(产品)生产企业26家,其他企业(在线监控、油烟治理、材料生产等)20家。2010年,环保产业产值350亿。环保产业产值占武汉GDP的6.3%。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1.1万亿,环保产业产值占我国GDP的2.76%。
武汉环保产业在技术、市场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武汉环保产业协会的工作及武汉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王心芳及秘书处的好评。在2010年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工作会上,武汉环保产业协会介绍了工作经验。“十一五”期间,武汉环保产业在市委、市政府和高度重视下,牢牢把握国家中部崛起、“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建了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积累了发展后劲,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十五”末,武汉环保产业工业产值120亿。“十一五”期间,保持20%的速度增长。在“十一五”期间,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和技术领先、发展后劲足的企业。
二、“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前景
国务院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达到3.1万亿,近“十一五”环保投入的2倍。预计“十二五”末的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在“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主要是城镇污水和难处理工业废水,区域、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资源循环利用,噪声与振动控制。环保装备(产品)生产和环境服务业是重点支持的范围。这些方面,武汉有工程基础和技术优势。
预计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武汉环保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超过700亿。有关环保专家预计,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时间,武汉将提前。环保部《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环发[2011]36号):“十二五”重点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要将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等升级改造和中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氮氧化物、微颗粒物和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污泥处置,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型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电子废物拆解处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污染场地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等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重发展环境服务总包、专业化运营服务、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等环境服务业。在各类环保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示范应用。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是打造千亿环保产业和百亿环保企业的大好时机。
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也是应环保厅的强烈要求之下,武汉将于11月6日--8日举办一场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届时将聚集“水污染治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固体废物综合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这四大领域的厂商及机构,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的环保科学技术、设备及理念,环保服务企业品牌以及环保产业的整体形象等,为环保产业产、学、研、用等各类机构搭建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期将举办“2014中部(武汉)环博会暨中部环保产业行业高峰论坛”、“中部地区物业采购招标会”,集中展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加强湖北省内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吸引国内外企业对湖北市场乃至华中市场的肯定和开发,共同促进华中地区环保事业的新繁荣。
第三篇: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珠三角集中了五大港口和五大机场,中国交通大动脉的‘五纵七横’有三纵(京广、京
九、京珠)经过珠三角,同时,珠三角内部的高速交通网络在国内也首屈一指,已形成了海陆空全方位发展的立体化、国际化的交通格局。而广东发达的制造业是推动广东物流业发展的内在力量,为广东催生了巨大的物流商机。
一、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1.政策环境
自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以来,2010年,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了物流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振兴物流产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2012年,工信部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在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九大领域开展示范工程,攻克核心技术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对农产品物流环节进行整顿,部分解决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物流成本问题。2.经济环境
2012年广东省经济继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在推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3.发展趋势
广东省物流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专业物流将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同时绿色物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二、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广东地区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群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水平。目前广东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其中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占主要地位。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在航空货物、邮政包裹以及快递的物流业务上,货值较高,运达时间短,形成快递网络。纵观广东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图表 1 广东省全社会货物运输量
1.广东省航空物流发展情况
2011年广东省航空货物运输量增长缓慢,增长率相比2010年大幅下降。2011年进出港货物合计203.96万吨,同比增长仅2.80%。
在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实际运力供给增加及票价水平降低而刺激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年航空客运总人数达776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05%。
图表 2 广东省民航航站吞吐量
合 计 进 港 出 港 架次旅客货物架次旅客货物架次旅客年 份(万次)(万人)(万吨)(万次)(万人)(万吨)(万次)(万人)200849.335738130.4724.60275652.7024.602982200954.206462158.5027.10315065.3027.103312201058.567189198.4029.30353383.0029.303655201161.187768203.9630.59383784.5630.5939312.广东省港口物流发展情况
从货运量来看,2011年广东省水路货运量累计达到133704万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9.36%,增速比2010年下降9.61个百分点。
图表 3 广东省港口泊位及吞吐量
项 目***02011 码头泊位合计(个)***23120 沿海港口 ***218841935 内河港口 ***411981185万吨级码头泊位合计(个)*** 沿海港口 ***码头泊位长度(米)******7557 沿海港口 105193120307***3182539 内河港口 750457048***75018货物吞吐量合计(万吨)***1122258133704 沿海港口 ***105300114455 内河港口 615411653***9249集装箱吞吐量合计(万TEU)862.682644.873678.724360.144614.34 沿海港口 655.152378.213235.633867.774102.51 内河港口 207.53266.66443.10492.37511.83旅客吞吐量合计(万人)1670.322095.122136.512483.212744.98 沿海港口 1330.811753.551776.202109.392357.68 内河港口 339.51341.57360.31373.82387.30 从客运量来看,2011年广东省港口旅客吞吐量2744.98万人,同比增长10.54%。
随着广东省物流行业的大发展和多式联运的崛起,2010-2020年
货物(万吨)77.7893.20115.50119.40 将成为广东省港口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依托蓬勃的临港经济,以及公路港口、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的大力发展,集合了装卸、搬运、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现代物流功能的综合港口物流企业将最终胜出。总体而言,未来几年,广东省港口物流业发展整体向好。3.广东省重点区域物流业发展情况(1)东莞市
到2011年,东莞全市约有2500家物流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而登记的营业网点更是多达4500多个。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51亿元,同比增长18.25%,占全市GDP的2.04%。
东莞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相当发达,加上虎门港、常平大京九等物流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外运、中海、中远、顺丰、深赤湾、联邦、DHL、马士基、永得利、荷兰孚宝等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先后进入东莞投资设点和开展业务,专线运输、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形式获得良好发展,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水平和运转效率大大提高。
东莞市沙田镇:
沙田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部,地处珠江口狮子洋的东岸与东江南支流出海口的交汇处,沙田利用虎门港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仓储物流等临港优势产业。目前,沙田镇辖区内拥有万吨以上泊位码头10多个。2006年,沙田镇辖区进出口货运量450多万吨,货值30.1亿美元。其中进口货运量389万吨,货值28亿美元、出口货运量80多万吨,货值近4亿美元。全镇集装箱总数15多万箱,箱载货物达160多万吨。沙田镇拥有大中型物流企业近10家,大中型石化企业近10家。拥有海南马自达汽车转运仓储基地等优秀的物流企业和木材物流中心等大型的物流基地,经沙田中转出去的木材、汽车、油品、化工产品数量每年都相当可观。
东莞市常平镇
常平镇现有专业物流企业逾80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44家,拥有东讯货场、大京九塑胶城、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金美建材城等各类专业市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其中,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定点市场,年交易额近300万吨,交易总额超过40亿元,辐射周边近1200万人口。
常平因珠三角巨大的农副产品需求和铁路运送大宗粮油食品的天然优势而发展了粮油、农副产品的批发和仓储业务,因东莞东部企业对塑料原料的庞大需求而发展了塑料原料批发市场,因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日益联系紧密而拓展了全球快件进出口业务,形成了以上述三项业务为龙头,以专业批发市场和大企业为主导的大流通格局。围绕着这些主要业务,依托龙头企业,数以千计个体工商户以及货运、货代公司各就其位,共同发展,造就了常平物流业“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的繁华盛况。
1、粮油和农副产品批发和仓储业务。龙头企业是东迅物流公司和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东迅物流公司设在东莞东站旁边,拥有8个货物中转和交易仓库,总仓容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主要经营东莞东站货场、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和常平粮油饲料批发市场三大市场。目前市场年交易量已达150万吨、交易金额30余亿元,幅射周边近1200万人口。其中,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是珠三角大型区域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中心和全国重点农副产品价格信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原国家贸易部批准成立的全国八大粮食批发市场之一,属国有独资企业,是一个集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结算中心功能于一体的规范化、现代化高级粮食批发市场,也是省政府“米袋子”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交易中心常平粮库总规划面积100多亩,总投资3000万元,于2005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仓容4.5万吨,建有平房仓10座,机械库1座,储备粮轮换可辐射东莞、惠州、深圳、广州以及其他珠三角地区,是保障珠三角区域粮食安全的重点粮仓之一。
2、塑胶原材料批发业务。龙头企业是大京九塑胶城。塑胶城设在大京九物流基地内,规划总占地面积200亩,目前建有商铺近1000间,于2005年10月开业营运。由于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塑胶城的业务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塑胶城有贸易商2000多家,下属加工企业120-13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方圆四十公里内的黄江、企石等镇。
3、快件进出口业务。龙头企业是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有限公司。世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出境快件提供仓储、查验、通关、派送等配套服务。中心占地面积6499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从业人员150多人,装备了16条国际水准的快件分拣线,年快件通关业务达10万吨近1000万件。公司由最初十几个人的简单团队发展成为设有快件业务部、快件服务部、人事行政部、技术工程部、物业服务部、财务部、安保部、置业部等8个部门,拥有物流、物业管理、建筑设计、IT等多个领域专业人才的物流公司。业务范围覆盖整个东莞市,并辐射至珠三角、港澳台及世界,吸引了多达500多家的客户进驻,其中不乏国际著名的物流巨头,包括了联邦、DHL、UPS等等国际知名快递公司。
东莞市樟木头镇
樟木头长期以来就有着经营塑胶、粮油批发的传统,其塑胶产品、农副产品辐射到了东莞全市以及珠三角等各地。樟木头塑胶原料批发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市场开拓,已拥有相当稳定的国内客源,并发展成为某些商品的主要集散基地之一,辐射周边乃至华南地区。
樟木头塑胶市场约有700余户塑胶贸易企业,有2万多人从事塑胶相关行业,建有仓储服务中心6万平方米,展览中心面积1.5万平方米,可设展位520家,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塑胶博览会,是国内最大的塑胶批发市场之一,有‚南樟北姚‛的说法。市场获得过‚中国塑胶商贸重镇‛、‚东莞市商贸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粮油批发市场其货源来自全国各产粮区,2011年交易额41.2亿元,辐射范围覆盖整个珠三角地区,是全国产粮基地与广东粮油消费市场之间的纽带,为珠三角地区最活跃的粮油饲料批发市场之一。图表 4 樟木头镇2011年各专业市场发展情况
(2)佛山市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翼,是珠三角物流体系中的‚咽喉‛之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佛山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经济、园区经济和专业镇经济的发展扩张及加工制造企业产销‚两头在外‛的现状,形成了巨大的物流市场。
佛山高速公路发达,广湛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联结,佛山机场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航班往来,全市设有对外开放口岸17个、集装箱码头11个,已形成一个公路、铁道、航空和河运齐备、辐射力强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禅城区最大的物流运输市场——佛山易运物流市场建成营运,南海区里水镇瑶头日化物流项目、大冲现通物流项目相继落户,龙江龙山候机楼正式营运,兴运物流中心项目兴建等第三方物流项目的上马,为推动佛山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商贸业、会展业、物流装备生产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专业批发市场成交活跃,市场的幅射力不断扩大。
佛山市乐从镇
乐从是我国著名的商业贸易集散地,拥有著名的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乐从家具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家具销售中心,延绵十余里、商场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乐从家具市场,容纳了海内外3450多家经销商,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展示各式家具2万多种,每天进出乐从运送家具的车辆达2万多台次,每日前来参观、购物的顾客逾3万多人,销售量居全国家具市场之冠。乐从国际家具城、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顺联北区家具城、豪达家具城等国内著名家具商城构成了乐从家具市场庞大的建筑群,现已成为人们旅游购物的新天地,是顺德十景之一。
乐从钢铁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中心。经营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其中以地摊式经营钢材贸易的传统市场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储物流式经营和深加工区部分的面积也超过了100万平方米,现有钢材贸易商户1500多家,加工配送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销售钢材总量达1000多万吨和年加工能力超过800万吨,是集钢材销售、深加工、仓储和物流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贸易专业市场,也是国内外钢材产品的集散地。
乐从塑料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商铺总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拥有经销商户600多户,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年销售塑料原料总量超过100万吨,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3)广州市
目前广州市物流企业数量5000多家,7家物流企业先后进入中国物流企业50强,近五年新开通地铁120公里、高速公路216公里、快速公交线路22.9公里和市政道路1860公里。广州的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
广州将向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化、高端化发展。至2015年,广州计划建立2-3个现代城市物流配送试点区域,培育3-5家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组建一支500到800辆专业车辆组成的城市物流配送队伍,加快规划建设12个城市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初步构建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国内领先的新型城市化物流配送体系。
广州市花东镇
花东镇有物流公司及货运营业点58家,已营业的43家。这些以‚联邦快递‛为龙头的物流企业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客户关系。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起始阶段每周有228班货机往返,其包裹分拣能力可达每小时24万件,一年就能为白云机场新增60万吨以上的货物吞吐量,以后增加到80万吨至100万吨。到2010年,联邦快递广州转运中心估计将带来110亿美元的产值,同时也给花东镇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除此之外,还有投资5亿元的广州白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的中港建设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德邦物流货运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南方航空公司配套区、投资2亿元的广州市银仓机场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广州安华物流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广州市富力物流有限公司等。这些物流公司的进驻,也极大地推动了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花东镇规划了5块物流发展用地,总面积达13000多亩,分别是机场北6000亩空港物流园区;机场北出口花都大道北2000亩物流园区;发展制造业和物流仓储业为主的1800亩金田工业园;占地面积1800亩的广州富力国际空港综合物流园区;京珠高速北兴出口及花都大道交汇处的2000亩陆路物流园区。
第四篇: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随着******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区与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和山西晋城市的产业关联度、经济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依托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势在必行。一直以来,******区都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物流产业招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现将******区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物流产业发展状况
******区现有上规模物流企业1家,即******市方圆运业有限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辆,170万吨/年的货运能力,3000万吨/年货运周转量,年货运收入1.6亿元。物流项目5个,其中在建物流项目3个,分别是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焦运物流和盛通物流项目,规划建设中的物流项目有1个,万里物流园,正在跟踪洽谈物流项目1个,江苏雨润集团城市综合体和物流综合体项目。其中,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是在武钢******矿铁路专用线基础上,按照分期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原有站台、货场进行改(扩)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一期投资2.3亿元,基本完成了综合能力达到年150万吨的货运吞吐量,一次性20万吨的仓储能力,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铁路线路向南、向西增设和延伸,原铁路专用线服务功能的完善,2013年底前形成一次性仓储能力50万吨,火车运输吞吐能力300万吨/年的规模。目前二期向西延伸300米的赔付资金2850万元已拨付到位,正在准备进行拆迁;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增设线路和仓储能力,2016年底前,建成以******市******区为核心,辐射豫西北、晋东南,“集运力、信息、仓储、加工、贸易、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盛通物流占地49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由******盛通地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佰利联、多氟多两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拟在经三路东,新园路南,纬五路北规划建设集仓储、物流、工业产品展示、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定位为规划建设******市最大的工业产品市场。该项目整体规划和前期论证已结束,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
焦运物流项目占地248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由河南省******运输集团总公司投资,项目所在地道清路南,中南路东,建设内容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办公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地面附着物清点已结束,1000万元首期土地赔付款已拨付到位,正在抓紧办理各项手续。
万里物流园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北临武钢铁路专用线,占地面积约550亩,建设总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营业额将达30亿,年纳税约1亿元,主要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专线、物流信息、物流网络交易指挥平台、汽车销售、汽车配件、修理厂、挂车厂、加油站、LNG加气站、配套公寓、停车、办公、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做规划。
二、物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凭借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优越区位条件,依托******市西部产业集聚区,把握******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发挥省际交界城市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引进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大物流企业组织与经营运作的创新力度,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的新兴产业,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物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立足豫西北,面向省内外,充分利用******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区域物流为基础,省域物流为重点,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应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层次、布局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把******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物流与省际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0年-2013年为起步阶段。重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初步建立较完整的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并形成1——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相关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及******区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初步规划建设******物流港。
2013年-2016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为特征的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公-铁-空”多方联运物流,******物流港或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初见雏形。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多氟多、佰利联、科利达、风神轮胎等辖区进出口企业和博爱、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以“公-铁-空”等多方联运为主,包括保税仓储、报关、报检、金融等服务内容,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打造成我省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确立我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的地位。
2016年至2020年为完善阶段。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基本实现物流现代化,物流产业成为******区的重要新兴产业。
四、物流产业规划原则和功能定位
(一)坚持与******区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要与******区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相配套,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二)坚持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要与******区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与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增加的人流物流相适应。现代物流节点的布局、物流通道的设置、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
(三)坚持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已有运输车辆、仓储设施、配送网络的作用,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新增投入,主要用于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
(四)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起步阶段,为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综合各种因素与条件,全区要统一进行规划,分期进行。
(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着重在物流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引导,营造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大环境;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
(六)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区所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在区域经济中所起作用及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等因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成为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
五、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发改、集聚区、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物流项目的整体规划,确保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建设科学。同时,对全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要求分包领导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组织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召开物流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物流项目在手续办理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快速推进。
(二)统筹兼顾,做好整体发展规划。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作为和郑州相毗邻仅有一个小时车程的******区,我区依托我们便利的交通、资源能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四大优势,本着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统筹兼顾、互赢共利的原则,围绕建设******物流港这一目标,组织人员多次东赴山东、南下深圳进行考察,学习商贸物流建设经验,并邀请中国市场学会、山东金兰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专家对我区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我区正在筹划编制《******区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全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全部涵盖在内,划分区域布局和几大功能区,并将制定全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为下步建设******物流港明确方向。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市物流办对我区的编纂工作进行指导,给予支持。
(三)加大投入,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我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多数分布在******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内,为了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截止目前,集聚区内基础和配套设施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纬五路、经二南路建成通车,经四路、纬二东路全面开工,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27公里,归并电力线路9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集聚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水、电、气、路畅通,为物流项目的顺利入驻提供了便利。同时,集聚区内分布着光伏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113家企业,以发展“氟、钛、锆、硅”等精细化工以及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据初步统计,目前集聚区内各类原料、产成品的吞吐量已超过23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输目前约占40%),“十二五”期间将会达到400万吨,目前,集聚区内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充足的物流货运保障。围绕建设******西部物流园区这一目标定位,我区以项目为支撑,加紧制定完善发展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鼓励吸引外界资金投资******的物流产业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在建物流项目3个,规划物流项目1个,正在洽谈物流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约30亿元。
虽然,我区的物流产业起步较早,但物流产业实力不强,配套水平不高,发展尚未形成规模,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物流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同时,新建物流项目的规划以及土地手续变更相对麻烦,迟迟未得批复,制约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六、意见和建议
鉴于我区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向市政府建议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进产业发展。鉴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广域度,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根据全国、全省的物流发展规划,高质量、高规格的编制《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全市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力争将我市的物流发展纳入全省范围,尽早建立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全市物流体系。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希望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来******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市政府协调规划、国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简化物流项目入驻的手续办理流程,尽快为我区万里物流园等物流项目争取到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尽快入驻,更好发展。
(三)搭建信息平台,营造市场条件。希望市政府多组织一些行业活动,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同时,可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加工企业按照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建立物流中心等专门机构,依托新市场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市场区内的仓储区、商业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区等,依托重点企业,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为物流市场发展营造条件。
(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物流园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代物流业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支撑引领与推动提升作用,在此希望市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帮助我区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辖区和周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联运,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努力将我区打造成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贡献。
第五篇: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报告
新能源是指新发现的一次能源以及通过新型能源转换技术获得的二次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本规划统称为“新能源”。我市新能源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生物质能初具特色,半导体照明和能源动力电池得到较好培育,氢能产业蓄势待发,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集聚了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掌握了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我市加快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全市新能源集聚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70亿元。
(一)光伏发电形成市场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应用系统方面的研发走在全国前列。日新科技、珈伟科技、迪源光电、华灿光电、兴隆源等企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具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实力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日新科技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电产品研发,其生产的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居全国市场占有率前三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市场太阳能户用系统电池组件的最大供应商之一,公司研发的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先后在部分北京奥运场馆、武汉植物园等工程得 1
到成功应用。珈伟太阳能(武汉)公司是珈伟集团在武汉设立的生产及运营中心,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生产线,生产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1W到200W的系列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应用产品,已成为中国知名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供应商之一,产品95%销往美国、欧洲和澳洲等地。
(二)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形成特色
目前,武汉生物质能产业分为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三个方面。在生物质发电领域,以凯迪为龙头的环保企业加大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投入,先后和全国产粮大省中266个县市签订了生物质发电供热协议,其中,项目已进入可研阶段80个,已开工建设的22个,已并网发电1个。在武汉及武汉周边城市实施的有江夏、监利、荆州、随州、襄樊等20个生物质热电项目。在垃圾发电领域,武汉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汉阳锅顶山汉口府河、蔡甸千子山、江夏长山口、洪山群力村等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建成能有效的实现垃圾减量,也将较好的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在生物柴油领域,艾瑞公司、达瑞科技企业采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转化技术、甲醇转酯化生产技术以及菜籽直接提取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等技术在武汉开始得到应用,并已进行的产业化生产,生物质柴油的产业化应用也将为武汉生物质能源新的增长点。
(三)半导体照明得到较好培育
半导体照明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培育的新型光产业之一,湖北省将“LED半导体照明项目”列为“百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计划”首位,武汉市被列入科技部21个“十城万盏”试点城市,并获批成为新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武汉迪源光电具备提供LED照明整体方案的技术实力,产业园一期形成了年产外延片12万片、大功率芯片1亿只、路灯3万盏的生产能力。
(四)氢能产业化加快推进
武汉氢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优势,武汉理工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CCM技术的燃料电池核心组件MEA制备技术等,建成了一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生产线,产品全部面向海内外市场。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供应商,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银泰科技公司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银泰科技公司致力研究燃料电池系统优化和集成技术、水、热管理技术、模块化技术和燃料电池电源控制技术,开发适合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的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领域确立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两公司力争做大做强燃料电池产业链,在国内确立领先地位。
(五)风力发电和核电设备制造初具规模
我市风力发电和核能以设备制造为主,同时建成了一批风电示范项目。国测诺德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技术从瑞典引进,现在是湖北省内唯一一家从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类型横跨两叶片及三叶片风机,是中国风机市场唯一同时拥有两叶片和三叶片技术的风机生产商,我市形成以国测诺德系统总装集成为龙头、汽发、中船6803厂、461厂、471厂、3303厂、中科凌云、凌久高科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风电产业链。国测诺德目前在东湖开发区拥有3.6万平方米厂房,在内蒙古拥有50万千瓦的风电厂。另外,武汉中科凌云新能源公司研发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为国际首创。
核能装备制造目前虽然规模较小,但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实力。武锅核电在江夏庙山开发区建成了14000平方米的全封闭式新厂房,并购臵了专用组合机床等大型关键设备,在建造厂房、设备搬迁的同时,从组织机构、人力资源配臵、基地建设及后续保障条件等方面全面铺开,根据专项产品封闭式生产的要求,新增的四大主要设备也先后完成了调试和验收。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从事核动力运行研究和技术服务的科研事业单位,现已建成保障国家核电运行安全的技术支持和后援体系,并构筑了核电无损检测技术、核电仿真技术、核蒸汽发生器设计试验与维修技术三大技术支柱,其技术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六)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
我市培育新能源产业具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研究所等及相关企业都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2009年,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武汉能源研究院,以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打造武汉高校、企业新能源联合研发中心,聚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引领前沿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智能电网、新兴高效动力电池、碳减排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研发平台及新能源政策研究。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新能源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虽然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还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新能源产业本身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以生物能源为例,前期以秸秆等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正陷入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有的项目甚至暂时停产或半途而废。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因为原料油的问题,也呈进退两难状态。从光伏发电和氢能的市场看,主要依赖海外市场,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二)资金短缺,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新能源的研发
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的转化,其资金投入较多,风险较大,如凯迪的太阳能柴油项目以投入前期研发资金10亿元。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融资途径制约了新能源领域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具有部分和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扩大规模。
(三)产业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武汉具有丰富的从事新能源产业的科技资源,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烦富有成效的参与新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较少,如武大、华工在燃料电池,生物能源领域所具有的科技优势尚未进行有效整合,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