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足球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沉寂多年之后,中国足球产业终于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体现出中国政府高层对“重振中国足球”的高度关注。该方案是在习近平主席参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所召开的第十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
而在国家的政策“红利”出台之前,一些嗅觉敏锐的商界大佬已经提前意识到中国足球市场回暖的迹象而做出布局,马云2014年入股了地产大亨许家印掌控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绿地接盘上海申花。而像王健林这位最早“触球”的企业家,现在已经放眼全球,2015年初入股西班牙绿茵豪门马德里竞技队,并宣称投资核心目的是借助马竞的体系来帮助培养中国青少年球员。
除此之外,万达、海航、娃哈哈、苏宁等一大批中国企业都曾与欧洲足球俱乐部传出“绯闻”,就连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掌控的AC米兰,近期也曾与中国投资人进行过接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足球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首次晋级资本净输出国,中资出海正在不断加速,那些已经“触球”的中国商业资本,在2015年将有更多机会通过收购海外优势足球资产,汇聚全球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经验,来实现中国足球产业与足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足球市场潜力大
“***”自中学时期就与足球结缘,他在德国访问期间接受了拜耳公司赠送的一件勒沃库森队10号球衣之后,更是被网友称为“药厂10号”。
这位“球迷”参与制定的《方案》,就提出要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实行“三步走”战略,改善足球发展环境和氛围,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形成足球事业与足球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制度红利推动下,赛事审批及转播权市场化将最终提升整条赛事产业链价值。
此外,2014年中国4000亿元的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对应的人均体育消费仅27美元,仅占全球平均水平217美元一年的12.44%,且其中近80%用于鞋服等商品。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人均体育消费势必会得到大幅提升。
在“政策红利”和“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下,中国足球产业必将迎来大的飞跃。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行业,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超过5万亿元。以占整个体育总产值40%来计算,2025年中国足球产业总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
商业资本加速布局
许多国内企业早已在足球产业中有所布局。2010年3月1日,许家印所掌管的恒大集团买断广州市足球运动队全部股权,并将俱乐部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3年,广州恒大获得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联赛冠军,这也是中国俱乐部第一次问鼎该项赛事的冠军。2014年6月5日,阿里巴巴入股恒大俱乐部50%的股权并将球队更名为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
中国足球无论是在国家队成绩、足球俱乐部的运营还是在足球产业的发展程度上与欧洲那些老牌的足球强国相比,存在全方位的差距,采用海外并购的方式引入欧洲等传统足球强势地区经验,利用全球资源为发展中国足球产业添砖加瓦成为了中国足球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好方式。
早在1994年就入主大连,打造出或许是中国最为成功的足球俱乐部——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的王健林早已将目光投向海外。2015年1月21日,万达集团宣布出资4500万欧元正式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此外,双方将各出资50%投资3000万欧元在马德里新建青训中心并将在中国开办三所足球学校,从万达赞助留学西班牙的青少年足球人才中选拔优秀球员进入马竞一、二线队。而万达将每年邀请马竞来中国比赛。
2015年4月,贵人鸟发布公告称,已经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拟2000万欧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投资足球经纪公司THE BEST OF YOU SPORTS,S.A.(以下简称“BOY”).BOY主要从事足球经纪业务,服务内容以及收入来源主要包含对球员服务和对俱乐部服务两部分,该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均拥有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背景,背靠西甲市场,并与欧洲其他俱乐部关系深厚。
三大金矿:俱乐部、赛事运营、体育传媒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足球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足球产业收入主要包括赛事门票及附加产品销售、转播权销售、足球赛事及俱乐部衍生品销售、赛事及俱乐部商业赞助和足球博彩等几个方面。足球产业的主体主要包括足球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赛事转播机构、足球博彩机构等。足球俱乐部、赛事运营公司及运营足球赛事转播权的体育媒体公司。
足球俱乐部是足球产业的主要载体,中国企业对于海外足球俱乐部的收购投资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香港商人杨嘉诚斥资5000万英镑收购英超伯明翰俱乐部94%股权。到2014年后,中企收购足球俱乐部的热潮来袭。先是山东鲁能在已经买下巴西体育中心基地以及地面附着物后,250万欧元正式收购巴西体育足球俱乐部(Desportivo Brasil),是中国足球在海外的第一块青训基地;随后北京合力万盛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斥资800万欧元完成了对荷甲老牌劲旅海牙队的收购,一举成为海牙俱乐部的最大股东。
赛事运营公司是足球产业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以往引进国外赛事主要是由国外赛事运营公司与中国当地体育局等机构合作举办。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参与到国际足球赛事的中国运营之中。虎扑体育将AC米兰的传奇球星带来南京,而合力万盛则将意大利超级杯这一意大利当地传统季前赛事移师北京。万达集团则通过收购瑞士盈方集团以布局国际赛事运营——这也是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收购进入赛事运营领域的第一单。
转播权历来是足球产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格兰超级联赛是最能“吸金”的职业足球联赛,以天空体育为首的转播联盟买下的英超2016-2019赛季本土转播权总价高达51.36亿英镑,如果算上海外收入,英超在这三个赛季中的转播权总收入或将突破80亿英镑。中国球迷对于世界足球的狂热不亚于欧美地区。以2014年巴西世界杯为例,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数据显示,有1860万观众观看了央视直播的德国击败葡萄牙的比赛。相类似的是,大约有11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美国与加纳的小组赛,这创造了美国ESPN直播世界杯的收视纪录。另有1400万观众通过BBC电视台观看了意大利击败英格兰的比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赛,创造了2015年全英国所有电视节目的收视新高。
与观众火热程度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地区的足球转播权一直在低价徘徊。央视以1.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2010、2014年两届世界杯的中国大陆地区转播权,这虽比2002及2006年两届世界杯的中国大陆转播权价格2400万美元要高出不少,但仅比香港TVB所竞得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香港转播权连同制作费在内的近4亿港元高出一线,要远低于欧美地区的转播权支出。
行政垄断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广电总局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在我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统一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而国家政策中提出的放宽体育赛事转播权限制等在2015年6月底之前完成。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的放开,重大赛事的转播权将会成为又一个值得中国投资者关注的领域。在这方面,王健林已经早有布局,万达以10.5亿欧元并购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就是一家著名的体育传媒公司,其拥有2018年和2022年两届世界杯的销售权并负责亚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FIFA足球赛事转播独家销售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第二篇: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养老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已然面临着家庭规模减小、照料资源匮乏等种种挑战;社会养老作为养老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悄然抬头,并正在逐渐发展。
老年公寓作为具有开放性和产业化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近年来开始受到部分人士的关注,在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老年公寓作为社会养老的一个主要部分,已经逐渐发展,并初具规模,为我国老年养护设施及其生活社区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在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老年公寓的发展仍然面对着种种问题,如政策的不完善,资金的匮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等。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公寓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三种主要类型,针对它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老年公寓的概念
老年公寓是指向那些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夫妇和单身老人提供便利和服务的一种设施,是一种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受到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老年住宅。它不同于需要提供机体膳食服务的养老院,也不同于需要医护照料的护理院,而是面向有一定经济负担能力的,为普通老人提供住宅服务的一种养老机构,是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整个住宅单元,单元内有卧室、起居室、浴室、厕所、厨房等,公寓内有各种服务、文化娱乐、医疗设施与专门的服务人员。
老年公寓现已盛行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日本都有一定规模大中小相结合的新型老年公寓。它们一般是由面积不大,但功能比较齐全的独立单元居室所组成,内有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使老年人能在居室内独立生活。公寓内设有食堂、洗衣房、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目前发展起来的老年公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向老人提供居住设施、娱乐设施、医护设施等,但在具体的服务标准上,或有参差。
二、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主要发展类型
按照投资和经营主体划分,我国目前发展起来的老年公寓大致有:“政府办老年公寓”、“政府投资、个人运营型老年公寓”和“社会办老年公寓”这三种类型,他们在服务设施、资金来源、经营管理等方面各有异同,发展状况也各有差别。
1、“政府办老年公寓“
这类老年公寓由政府投资兴建,并作为经营主体对公寓实施经营管理。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在养老福利设施上,主要是针对“五保户”、“困难户”等对象所建立起来的“敬老院”、“养老院”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政府在养老福利设施方面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并且开始鼓励“社会福利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建老年福利设施,但在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要资金来源和主要经营者的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也在逐渐增多。
山东威海市环翠区老年公寓就是由市民政局和区民政局合资,投入5000万元所建成的,建成后将是山东省最大的老年公寓。又如河南郑州,由政府投资兴办了“河南省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投资3800万元,占地101亩,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示范性和综合性的老年公寓,它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离退休且能生活自理的干部。
这种类型的老年公寓由于是政府投资兴办,采取全额事业拨款,管理、护理、服务的人员多,周围的环境好,设施内老人学习、健身、娱乐的各种场所、设备齐全,而且管理规范,对外声誉好,入住率一般保持在90%以上,在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能够较好的执行。但由于管理人员多,成本高,在运营方面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2、“政府投资、个人运营型老年公寓”
这种类型老年公寓的主要特点就是由政府来划拨土地,由政府来投资兴建老年公寓的基础设施,但在经营管理上则采用聘用制,招聘社会人员来进行经营管理。
一些地区的经验表明,由政府部门建设基础设施,招聘人员进行经营的,这样硬件起点高,护理人员稳定,服务质量有保障,并且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供不应求,因为解决了前期的投入,运营的负担比较小,加之经营灵活,因而呈现出勃勃生机。烟台市老年公寓和福建省厦门市金尚老年公寓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公寓,它是由民政局建设基础设施,招聘人员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这些老年公寓的共同特点是设施齐全,漂亮美观舒适,因为有编制而使服务人员有保证,服务质量也较好,相应的收费也较高,能入住的大多是离退休干部,也有一些是子女经济条件好,愿意资助老人入住的。
但是这类设施也存在很多困难。如医疗问题,老年公寓的定点医院和医保的定点问题有矛盾,产生人为的制约,医养结合才能使老年人安度晚年,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考虑类似一卡通的医保方式,来更好的解决这个矛盾。
3、“社会力量办老年公寓”
由于“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鼓励,近几年,由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发展较快,有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我国老年福利设施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这些由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有些是通过改造以往的废旧设施,盘活不良资产改建而成,如济南市的康乐老年公寓。它成立于1997年9月,是通过改造原来已经停产的皮鞋厂的车间和行政办公楼改建而成,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已趋于成熟,现有床位100张,已基本注满;有些是由企业投资兴建,如青岛的夕阳红老年公寓,就是由青岛夕阳红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还有一些个人或集体兴建的老年公寓,如郑州市爱馨老年康乐苑就是由个人筹集资金建立的。而像威海的戚家夼老年公寓,则是这个村子集体兴办的老年公寓,它们以村里的龙头企业文笔峰集团为资金来源,每年给老年公寓投入资金20-30万元,作为本村老年人的一种福利,70岁以上可以入住,个人只须交纳费用的1/3,即 520元/月。
像这样由企业、集体或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建的老年公寓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实例,并且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正在逐渐增加,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兴办模式,即“温州模式”、“广州模式”和“上海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由政府举办,政府拨款,政府派干部管理的旧模式。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引导主体化、举办单位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样化、城乡联动一体化”。(1)政府引导主体化,政府主要发挥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2)举办主体多元化,由国家单一包办,逐步向国家、集体、社团、民间、个体、港澳台同胞一起兴办的方向发展。(3)资金筹集多样化,由政府单一拨款,向政府拨款、企业赠款、社会捐款、销售福利彩票等多渠道集资方向转变。(4)城乡联动一体化,倡导农村敬老院和老人公寓联办,建立小城镇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探索“载体启动、社区联动、居家欢度”的“三环一链”的社会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家托老,政府买单”,把政府的优惠由暗补提升为明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办养老机构事业的发展。2004年上海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社会办养老机构资金补贴暂行办法》: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将得到资金补贴,其补贴主要用于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开办经费根据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规模给予补贴,最高限额为20万元,运营经费根据床位数内所收养的老人数给予补贴,每收养一位户籍在浦东新区的老人,每月补贴100元。这种方法将政府的优惠货币化,缓解了养老机构的部分资金短缺,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热情,促使了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温州模式”和“上海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浪潮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政府不再一手包办,而是向宏观指导、统筹安排、积极扶持的角色转变,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是养老设施民办公助的良好典范。
而在“广州模式”中,则突出表现了经营者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的种种举措。“广州模式”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投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养老机构的发展凸显生机,如广州寿星大厦。广州寿星大厦是由广州尊老康乐协会与广州友好医院合办,集托养、住宿、旅游、度假、疗养、娱乐、饮食、保健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宾馆式民办老年公寓。它在投资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利用滚动发展的方式,不断扩大再生产,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形成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采取入住老年人一次性购买公寓使用权的办法,购置费从15000元-30000元不等,由于费用较低,大多数老人能够接受,而且寿星大厦可以较快的回收资金,进一步扩大投资,这种采取滚动式的发展,解决了绝大多数民办养老设施资金短缺,入住率低,经营亏损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以上三种模式,虽然发展的形式不同,前进的道路各异,但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社会办养老设施发展的根本基础,而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投资模式则是社会办养老设施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社会力量办的老年公寓来说,他们还临着诸多困难:如贷款有限,资金来源不足;政府给予的支持有限,优惠政策难以切实执行;各种社会力量办的老年公寓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发展参差不齐,在市场环境中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等,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三、目前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目前的老年公寓发展较快,尤其是社会力量兴办的多种投资、经营模式的老年
公寓,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且亟需得到更好的解决。
一、体制层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观念制约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近几年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较快,舆论环境和市场环境
也比较宽松,但体制观念上的制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老年公寓的进一步发展,如有些部门对发展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民办的老年公寓,在工作规划与指导上并没有完善的计划,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合理布局。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老年公寓等老年人养护与服务设施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服务管理机构和工作方式需要有一个组合、协调、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类设施属于社会福利性或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统一的法制化管理和规范。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未能建立起全方位、成形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因而使各级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工作归属关系不明确,工作角色模糊、缺乏整合效应。例如一些民办老年公寓在注册登记的时候就常常会觉得找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太难,如标准太高、手续繁琐、注册资金太多等。
二、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健全
(一)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
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起步较晚,基本上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应
运而生,相关的政策也是随着它们的发展而逐步制定的,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并且在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等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民办的老年公寓,他们由于缺乏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扶持,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国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医疗保障、贷款抵押、权益保障、税收等方面更优惠和完善的政策。
(二)已有政策不能切实落实
政策的制定在于实施,对我国目前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然而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往往不能落到实处。有些优惠政策涉及到建设土地、费用征收、银行贷款、财政资金支持等具体规定,但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有些经营者甚至不知道有什么优惠政策,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存在很多漏洞。
(三)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尽管老年公寓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什么是老年公寓、有关老年公寓的设施、人员构成、服务内容、居住环境等的相关指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严格来讲,老年公寓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些自理状况较好,可以独立居住在公寓所提供的住宅里,并享受公寓内的一些娱乐、医疗和服务设施的老年人。但在目前已有的老年公寓来看,一些类似于养老院、护理院的老年机构也叫做老年公寓,他们接收的老人有很大一部份是需要人护理、照料的老人。此外,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有关老年福利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如《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一系列法规和行业标准,但在进一步完善老年公寓的各项服务、设施、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老年公寓的发展参差不齐,对老年公寓的服务质量也无法进行监督。象香港安老院(即我们的老年公寓)条例有600多条,把护理员的资格,住所及周边环境是否适合老年人居住,老年用品的规格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四)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他们在公寓内居住时,所发生的身体损伤或者医疗问题,往往使老人及其家属和公寓的管理及服务人员之间产生纠纷、发生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老人入住公寓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晰的规定,产生纠纷后没有可靠、有效的法律依据。这无论对老年人个人来讲,还是对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发展来讲,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确定双方的责、权、利,是保障老人和养老设施双方利益的基本要求。
三、老年公寓的整体实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严格来讲,从目前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来看,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在老年公寓发展的三种主要类型中,资金的问题是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整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依然不高,消费观念还很保守,拥有花钱买服务这种想法的老年人还不是主流人群。政府在发展老年公寓上的投入比较有限,许多老年公寓,尤其是小型的老年公寓都处在收支勉强平衡的局面,而民办的老年公寓在贷款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阻力。资金的不足限制了老年公寓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层次不高
政府办的老年公寓往往设施比较齐全,居住环境、服务质量相对比较有保证,但由于要求入住的老人比较多,往往是供不应求。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一些合办的、或者社会力量所办的老年公寓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老年公寓往往规模大小不等,有些规模大一点的老年公寓设施比较齐全,但对于大部分中小规模的老年公寓来说,他们的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在满足老人生活、娱乐、休闲、健身、学习、医疗等方面的条件还不齐全,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层次不高。
(三)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老年公寓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因此大多数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整体知识水平比较低。由于工资水平较低,很多民办老年公寓的护理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学历不高。在专业人员配套上,大多数老年公寓没有配备或没有意识到要配备具有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也难上更高的档次。
四、促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的对策建议
老年公寓作为我国目前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养老服务设施的整体发展。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推进,社会化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方式的一个主要方向。在目前我国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养老的大环境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制订完善的政策、法律,执行他指导、规划、服务的职能,为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应该注意长期与近期相结合;不仅要有面对所有养老设施的法律、政策,更要分清不同养老设施的特点,做到既有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
(一)进一步强化老龄观念,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由于我国目前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国家对老龄问题非常重视,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为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法律、政策。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政府部门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进行工作规划时,甚至没有老龄工作的观念,这也是阻碍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各级部门的老龄观念,加强他们对老龄工作的指导,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宏观管理智能。政府要从过去直接包办,转变为进行宏观管理,政策指导,制订政策、法律咨询、促进交流、辅导培训、典型推广、指导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正确判断市场需求的趋势,从宏观上对各种养老设施的发展进行规划、调控和指导,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执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民办老年福利设施,政府要根据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发展现状,给予资金和政策,尤其是政策上的优惠,使社会养老机构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改建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老年福利院、护理院、公寓和托老所。各部门和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要逐步向社会开放,计划部门要加大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市和区、县都要尽快建设示范性老年服务设施。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级计划、建设、开发、规划、土地、房管、市政、财政、税务、物价、房改、金融等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的扶持。
(二)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理顺入住老人与老年公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为了确保入住老人和公寓双方的权益,一定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做到有事有法可依,使老人住的安心,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也能依据法律确认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是一有事故发生,就只能产生纠纷,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可以按照老人的身体状况在老人入住之前就与院方签订有关的协议;也可以由入住老人和院方各按一定比例为老人购买保险,在事故发生之后将损失降低最低。一定要理顺入住老人与老年公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确保双方的责任和利益。
(三)成立行业协会,统一、完善行业标准
目前老年公寓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各自发展的状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养老机构的
规范和行业标准,但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政府扶持发展的基础上,可以有目的的组织一些发展较好的老年公寓的经营者,成立老年公寓的行业协会。一方面,政府要发挥调控和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发展好的带动发展不好的,让协会的力量进一步规范和协调老年公寓的发展,逐步改变我国目前老年公寓发展参差不齐的局面,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统一、完善老年公寓的行业标准,如居住环境、娱乐设施、服务质量等,使再发展起来的老年公寓有章可循,做到良性循环。
(四)拓宽经济支持渠道,经营模式要灵活、多样化
资金的制约是各地老年公寓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政府的资金投入有限,因此,要解决
老年公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各项资金优惠政策,如贷款、税收、水电费等的切实执行;另一方面,也要拓宽经济支持渠道,老年公寓的经营模式要灵活、多样化。如可以以入住老人原住房的租金代替公寓的入住费、或者在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机构中设立职工终生医疗保险和照料保险,保险金可依法使用于被政府认定的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中。
(五)提高老年公寓工作、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对服务人员的养老服务管理、护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一方面,逐渐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老年公寓工作、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要规范老年公寓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权益,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确保他们的职业发展。稳定服务人员队伍,从根本上做好服务老人的工作,促进我国养老设施向管理、服务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第三篇: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来源: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时间:2008-07-23 14:46
陶立群
王莉莉
麻凤利
【摘要】在社会化养老的趋势下,老年公寓作为具有开放性和产业化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在我国正在逐渐发展。按照投资和经营的主体,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三种主要类型:“政府办老年公寓”、“政府投资、个人运营型老年公寓”、“社会力量办老年公寓”,并就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老年公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养老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已然面临着家庭规模减小、照料资源匮乏等种种挑战;社会养老作为养老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悄然抬头,并正在逐渐发展。
老年公寓作为具有开放性和产业化特点的老年人养护和生活社区,近年来开始受到部分人士的关注,在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老年公寓作为社会养老的一个主要部分,已经逐渐发展,并初具规模,为我国老年养护设施及其生活社区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在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老年公寓的发展仍然面对着种种问题,如政策的不完善,资金的匮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等。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公寓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三种主要类型,针对它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老年公寓的概念
老年公寓是指向那些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夫妇和单身老人提供便利和服务的一种设施,是一种既体现老年人居家养老,又能受到社会化服务的新型老年住宅。它不同于需要提供机体膳食服务的养老院,也不同于需要医护照料的护理院,而是面向有一定经济负担能力的,为普通老人提供住宅服务的一种养老机构,是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整个住宅单元,单元内有卧室、起居室、浴室、厕所、厨房等,公寓内有各种服务、文化娱乐、医疗设施与专门的服务人员。
老年公寓现已盛行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日本都有一定规模大中小相结合的新型老年公寓。它们一般是由面积不大,但功能比较齐全的独立单元居室所组成,内有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使老年人能在居室内独立生活。公寓内设有食堂、洗衣房、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我国目前发展起来的老年公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向老人提供居住设施、娱乐设施、医护设施等,但在具体的服务标准上,或有参差。
二、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主要发展类型
按照投资和经营主体划分,我国目前发展起来的老年公寓大致有:“政府办老年公寓”、“政府投资、个人运营型老年公寓”和“社会办老年公寓”这三种类型,他们在服务设施、资金来源、经营管理等方面各有异同,发展状况也各有差别。
1、“政府办老年公寓”
这类老年公寓由政府投资兴建,并作为经营主体对公寓实施经营管理。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在养老福利设施上,主要是针对“五保户”、“困难户”等对象所建立起来的“敬老院”、“养老院”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政府在养老福利设施方面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并且开始鼓励“社会福利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建老年福利设施,但在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要资金来源和主要经营者的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也在逐渐增多。山东威海市环翠区老年公寓就是由市民政局和区民政局合资,投入5000万元所建成的,建成后将是山东省最大的老年公寓。又如河南郑州,由政府投资兴办了“河南省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一期工程投资3800万元,占地101亩,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示范性和综合性的老年公寓,它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离退休且能生活自理的干部。
这种类型的老年公寓由于是政府投资兴办,采取全额事业拨款,管理、护理、服务的人员多,周围的环境好,设施内老人学习、健身、娱乐的各种场所、设备齐全,而且管理规范,对外声誉好,入住率一般保持在90%以上,在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能够较好的执行。但由于管理人员多,成本高,在运营方面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2、“政府投资、个人运营型老年公寓”
这种类型老年公寓的主要特点就是由政府来划拨土地,由政府来投资兴建老年公寓的基础设施,但在经营管理上则采用聘用制,招聘社会人员来进行经营管理。
一些地区的经验表明,由政府部门建设基础设施,招聘人员进行经营的,这样硬件起点高,护理人员稳定,服务质量有保障,并且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供不应求,因为解决了前期的投入,运营的负担比较小,加之经营灵活,因而呈现出勃勃生机。烟台市老年公寓和福建省厦门市金尚老年公寓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公寓,它是由民政局建设基础设施,招聘人员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这些老年公寓的共同特点是设施齐全,漂亮美观舒适,因为有编制而使服务人员有保证,服务质量也较好,相应的收费也较高,能入住的大多是离退休干部,也有一些是子女经济条件好,愿意资助老人入住的。
但是这类设施也存在很多困难。如医疗问题,老年公寓的定点医院和医保的定点问题有矛盾,产生人为的制约,医养结合才能使老年人安度晚年,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够考虑类似一卡通的医保方式,来更好的解决这个矛盾。
3、“社会力量办老年公寓”
由于“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鼓励,近几年,由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发展较快,有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我国老年福利设施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这些由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有些是通过改造以往的废旧设施,盘活不良资产改建而成,如济南市的康乐老年公寓。它成立于1997年9月,是通过改造原来已经停产的皮鞋厂的车间和行政办公楼改建而成,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已趋于成熟,现有床位100张,已基本住满;有些是由企业投资兴建,如青岛的夕阳红老年公寓,就是由青岛夕阳红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还有一些个人或集体兴建的老年公寓,如郑州市爱馨老年康乐苑就是由个人筹集资金建立的。而像威海的戚家夼老年公寓,则是这个村子集体兴办的老年公寓,它们以村里的龙头企业文笔峰集团为资金来源,每年给老年公寓投入资金20-30万元,作为本村老年人的一种福利,70岁以上可以入住,个人只须交纳费用的1/3,即 520元/月。
像这样由企业、集体或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建的老年公寓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实例,并且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正在逐渐增加,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兴办模式,即“温州模式”、“广州模式”和“上海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由政府举办,政府拨款,政府派干部管理的旧模式。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引导主体化、举办单位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样化、城乡联动一体化”。(1)政府引导主体化,政府主要发挥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2)举办主体多元化,由国家单一包办,逐步向国家、集体、社团、民间、个体、港澳台同胞一起兴办的方向发展。(3)资金筹集多样化,由政府单一拨款,向政府拨款、企业赠款、社会捐款、销售福利彩票等多渠道集资方向转变。(4)城乡联动一体化,倡导农村敬老院和老人公寓联办,建立小城镇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积极探索“载体启动、社区联动、居家欢度”的“三环一链”的社会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海模式”。上海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家托老,政府买单”,把政府的优惠由暗补提升为明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办养老机构事业的发展。2004年上海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社会办养老机构资金补贴暂行办法》: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将得到资金补贴,其补贴主要用于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开办经费根据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规模给予补贴,最高限额为20万元,运营经费根据床位数内所收养的老人数给予补贴,每收养一位户籍在浦东新区的老人,每月补贴100元。这种方法将政府的优惠货币化,缓解了养老机构的部分资金短缺,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热情,促使了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温州模式”和“上海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浪潮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政府不再一手包办,而是向宏观指导、统筹安排、积极扶持的角色转变,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是养老设施民办公助的良好典范。
而在“广州模式”中,则突出表现了经营者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的种种举措。“广州模式”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投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养老机构的发展凸显生机,如广州寿星大厦。广州寿星大厦是由广州尊老康乐协会与广州友好医院合办,集托养、住宿、旅游、度假、疗养、娱乐、饮食、保健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宾馆式民办老年公寓。它在投资经营模式上不断创新,利用滚动发展的方式,不断扩大再生产,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形成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采取入住老年人一次性购买公寓使用权的办法,购置费从15000元-30000元不等,由于费用较低,大多数老人能够接受,而且寿星大厦可以较快的回收资金,进一步扩大投资,这种采取滚动式的发展,解决了绝大多数民办养老设施资金短缺,入住率低,经营亏损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以上三种模式,虽然发展的形式不同,前进的道路各异,但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社会办养老设施发展的根本基础,而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投资模式则是社会办养老设施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社会力量办的老年公寓来说,他们还临着诸多困难:如贷款有限,资金来源不足;政府给予的支持有限,优惠政策难以切实执行;各种社会力量办的老年公寓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发展参差不齐,在市场环境中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等,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三、目前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目前的老年公寓发展较快,尤其是社会力量兴办的多种投资、经营模式的老年 公寓,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且亟需得到更好的解决。
(一)体制层面所存在的问题 1.体制观念制约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近几年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较快,舆论环境和市场环境 也比较宽松,但体制观念上的制约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老年公寓的进一步发展,如有些部门对发展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一些民办的老年公寓,在工作规划与指导上并没有完善的计划,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合理布局。2.管理体制不健全
老年公寓等老年人养护与服务设施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服务管理机构和工作方式需要有一个组合、协调、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类设施属于社会福利性或公益性事业,需要社会统一的法制化管理和规范。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未能建立起全方位、成形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因而使各级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工作归属关系不明确,工作角色模糊、缺乏整合效应。例如一些民办老年公寓在注册登记的时候就常常会觉得找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太难,如标准太高、手续繁琐、注册资金太多等。
(二)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健全
1.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
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起步较晚,基本上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应 运而生,相关的政策也是随着它们的发展而逐步制定的,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并且在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等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民办的老年公寓,他们由于缺乏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扶持,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国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医疗保障、贷款抵押、权益保障、税收等方面更优惠和完善的政策。2.已有政策不能切实落实
政策的制定在于实施,对我国目前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然而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往往不能落到实处。有些优惠政策涉及到建设土地、费用征收、银行贷款、财政资金支持等具体规定,但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有些经营者甚至不知道有什么优惠政策,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存在很多漏洞。
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尽管老年公寓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什么是老年公寓、有关老年公寓的设施、人员构成、服务内容、居住环境等的相关指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严格来讲,老年公寓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些自理状况较好,可以独立居住在公寓所提供的住宅里,并享受公寓内的一些娱乐、医疗和服务设施的老年人。但在目前已有的老年公寓来看,一些类似于养老院、护理院的老年机构也叫做老年公寓,他们接收的老人有很大一部份是需要人护理、照料的老人。此外,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有关老年福利养老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如《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一系列法规和行业标准,但在进一步完善老年公寓的各项服务、设施、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老年公寓的发展参差不齐,对老年公寓的服务质量也无法进行监督。象香港安老院(即我们的老年公寓)条例有600多条,把护理员的资格,住所及周边环境是否适合老年人居住,老年用品的规格等都有详细的规定。4.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他们在公寓内居住时,所发生的身体损伤或者医疗问题,往往使老人及其家属和公寓的管理及服务人员之间产生纠纷、发生矛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老人入住公寓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晰的规定,产生纠纷后没有可靠、有效的法律依据。这无论对老年人个人来讲,还是对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发展来讲,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确定双方的责、权、利,是保障老人和养老设施双方利益的基本要求。
(三)老年公寓的整体实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1.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严格来讲,从目前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来看,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在老年公寓发展的三种主要类型中,资金的问题是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我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整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依然不高,消费观念还很保守,拥有花钱买服务这种想法的老年人还不是主流人群。政府在发展老年公寓上的投入比较有限,许多老年公寓,尤其是小型的老年公寓都处在收支勉强平衡的局面,而民办的老年公寓在贷款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阻力。资金的不足限制了老年公寓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2.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层次不高
政府办的老年公寓往往设施比较齐全,居住环境、服务质量相对比较有保证,但由于要求入住的老人比较多,往往是供不应求。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实施,一些合办的、或者社会力量所办的老年公寓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老年公寓往往规模大小不等,有些规模大一点的老年公寓设施比较齐全,但对于大部分中小规模的老年公寓来说,他们的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在满足老人生活、娱乐、休闲、健身、学习、医疗等方面的条件还不齐全,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层次不高。3.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老年公寓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因此大多数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整体知识水平比较低。由于工资水平较低,很多民办老年公寓的护理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学历不高。在专业人员配套上,大多数老年公寓没有配备或没有意识到要配备具有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也难上更高的档次。
(四)促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的对策建议
老年公寓作为我国目前养老服务设施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养老服务设施的整体发展。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推进,社会化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方式的一个主要方向。在目前我国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养老的大环境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制订完善的政策、法律,执行指导、规划、服务的职能,为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应该注意长期与近期相结合;不仅要有面对所有养老设施的法律、政策,更要分清不同养老设施的特点,做到既有全面性又要有针对性。1.进一步强化老龄观念,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由于我国目前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国家对老龄问题非常重视,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为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法律、政策。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政府部门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进行工作规划时,甚至没有老龄工作的观念,这也是阻碍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各级部门的老龄观念,加强他们对老龄工作的指导,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制订、宏观管理职能。政府要从过去直接包办,转变为进行宏观管理,政策指导,制订政策、法律咨询、促进交流、辅导培训、典型推广、指导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正确判断市场需求的趋势,从宏观上对各种养老设施的发展进行规划、调控和指导,避免盲目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执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大力扶持发展民办老年福利设施,政府要根据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的发展现状,给予资金和政策,尤其是政策上的优惠,使社会养老机构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改建不同形式、不同档次的老年福利院、护理院、公寓和托老所。各部门和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要逐步向社会开放,计划部门要加大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市和区、县都要尽快建设示范性老年服务设施。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级计划、建设、开发、规划、土地、房管、市政、财政、税务、物价、房改、金融等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的扶持。2.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理顺入住老人与老年公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为了确保入住老人和公寓双方的权益,一定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做到有事有法可依,使老人住的安心,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也能依据法律确认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是一有事故发生,就只能产生纠纷,而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可以按照老人的身体状况在老人入住之前就与院方签订有关的协议;也可以由入住老人和院方各按一定比例为老人购买保险,在事故发生之后将损失降低最低。一定要理顺入住老人与老年公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确保双方的责任和利益。3.成立行业协会,统一、完善行业标准
目前老年公寓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各自发展的状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养老机构的 规范和行业标准,但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政府扶持发展的基础上,可以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发展较好的老年公寓的经营者,成立老年公寓的行业协会。一方面,政府要发挥调控和监督的职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发展好的带动发展不好的,让协会的力量进一步规范和协调老年公寓的发展,逐步改变我国目前老年公寓发展参差不齐的局面,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统一、完善老年公寓的行业标准,如居住环境、娱乐设施、服务质量等,使再发展起来的老年公寓有章可循,做到良性循环。
4.拓宽经济支持渠道,经营模式要灵活、多样化
资金的制约是各地老年公寓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政府的资金投入有限,因此,要解决 老年公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一方面,要确保各项资金优惠政策,如贷款、税收、水电费等的切实执行;另一方面,也要拓宽经济支持渠道,老年公寓的经营模式要灵活、多样化。如可以以入住老人原住房的租金代替公寓的入住费、或者在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机构中设立职工终生医疗保险和照料保险,保险金可依法使用于被政府认定的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中。5.提高老年公寓工作、服务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对服务人员的养老服务管理、护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一方面,逐渐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老年公寓工作、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要规范老年公寓服务人员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权益,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确保他们的职业发展。稳定服务人员队伍,从根本上做好服务老人的工作,促进我国养老设施向管理、服务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民,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发展老龄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人口研究》,2001年2期;28~40。2. 应
斌,中国老年产业发展障碍与出路,《产业观察》,2003,第20期。
3. 陆杰华: 关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思考,程勇 主编《21世纪的朝 阳产业――老龄产业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年。4. 陶立群,翟德华:我国民办养老设施发展状况的研究 《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 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专刊)》 2004年第7期。5. 《上海老龄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课题组,《老龄问题研究――第三届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专刊)》 2004年第7期。
6. 冯长荣:对发展老龄产业的思考,程勇 主编《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第二 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年。7. 杨会英,“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变革与创新”《中日妇女就业与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研究 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04年。
8. 王树新,广阔的老龄产业商机与开发策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老龄问题研 究》《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第7期。9. 刘庚长、刘均民,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与导向,华龄出版社,《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老龄产业》。
10.萧振禹
陶立群,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市场及老龄产业。《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3月。
(作者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第四篇:我国网球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网球产业发展分析
(一)网球场馆建设状况
1、市场结构分析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场馆业无疑是其标志性产业,我国体育场馆在政府主导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建越大。由于网球运动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新的发展热潮,网球场馆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实现公益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结合,加速了自身修建和完善,尤其是我国各省省会城市,网球场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我国省会城市网球场馆数量的分析得知,A+等级网球场馆占相当大部分比例,这有利于激发网球场馆业的竞争性,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由市场完全主导的体育场馆占比仍然较少,政府仍是投资主体。网球场馆业出现了供给不足与场馆闲置并存的尴尬局面,当前存在的市场结构不利于网球场馆业运营逐步实现全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使得网球场馆业市场集中度降低。产品差异化决定了即使在同一价格下,差异市场的企业市场份额都不一样。从该角度看,网球场馆业产品差异化较大,相对于其他3种场地类型,草地造价最高,而硬地成本最低。以我国4个直辖市网球场馆为例,其场租价格最高可达每小时几百元,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普遍高于中部,西部次之。从内外因素来看,网球场馆业进入壁垒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和资源,引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网球场馆建设出现多元化投融资局面,场馆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序分离。
2、市场行为分析
当前网球场馆在保证满足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逐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随着民营资本的强势介入,各省市的网球场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通常会采用价格策略,降低小时场租费用,以此吸引广大网球爱好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球场馆业而言,承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其知名度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以我国国家网球中心为例,曾多次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事,利用大型赛事效应,提升场馆知名度,成为了中国场馆的象征。
3、市场绩效分析
市场绩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评价市场绩效的最基本指标,反映着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往,在我国网球场馆业存在供给不足与资源浪费、学校场馆缺失和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严重掣肘了网球场馆业健康发展。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虽然我国网球场馆的配套设置越来越完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东部沿海地区场馆资源配置得到良性解决,但在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述问题依旧存在,网球场馆业的发展不能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对其他运动场馆,市场占有率仍旧不大。
图表 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球场馆数量统计表
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球场馆数量统计表(续)
(二)网球竞赛开展综况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一些网球比赛,其赛事分别有: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杯赛、城市网球公开赛、公司企业网球比赛;高校校级网球邀请赛等;从各种赛事可以看出,我国近几年举办的网球比赛逐渐增多,但除了专业及国际赛事外,目前,大多城市和地区好多比赛都是随机性的,只有4年一次的各省全运会比赛影响力最大,还有一小部分业余比赛是由网球俱乐部组织举办
(三)网球赛事转播状况
就当下而言,虽然网球运动在我国仍属小众,但恰恰也说明了此项运动的上升空间无限,根据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统计的数据,2013年,在赛事播出比重的对比中,网球暂居第四,排在足球,篮球和台球之后。
虽然网球赛事有不错的播出比重,然而,收视率却普遍偏低,以2013年为例,网球赛事全年的收视率仅为0.18。图表 CCTV5主要赛事收视率
(四)网球项目投资动态
1、金地集团投资2.5亿元 助力天津网球发展
金地集团与天津市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2017年3月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举行。这意味着双方合作基础上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培训基地正式搭建,天津网球队征战赛场也将启用全新的名称——金地集团·天津网球队。
近年来天津网球队在国内外赛场都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奠定了国内网坛的霸主地位:连续15次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女网“全天津队”阵容参加2016里约奥运会、2017年澳网女单正赛,6位入围的球员中有5位来自天津队,天津名将彭帅包揽两届全运会网球项目8枚金牌等等。目前,以张帅、彭帅、王蔷、郑赛赛、段莹莹、徐一幡、刘方舟为代表的天津女网一队组成了国家女子网球队的主力队伍,代表着中国女子网坛的最高水平。
作为中国最早上市并完成全国化布局的房地产企业之一,金地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网球运动的发展。2011年,金地集团全资成立弘金地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全面经营与管理集团旗下的网球产业。5年的时间里,除在深圳、上海、北京、大连等地运营网球俱乐部以外,公司通过前往甘肃定西与河北南宫,选拔两批网球运动发展基金小球员,培养职业网球队伍;签约网坛金花张帅、王蔷,开展职业运动员的经纪业务;连续三年成功运营ATP深圳公开赛,并创造深圳网球赛事中“full house”(满场)盛况,以及开办国际网球学院等方式,布局网球全产业链发展,为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金地集团将在未来5年战略合作期内,累计投资近2.5亿元人民币与天津网球管理中心共同支持中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其中每年赞助天津网球队500万。公司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团队、资金资助国内优秀的女子一线球员建立第一梯队,引进培养16岁至20岁间的具有潜质的优秀运动员形成第二梯队,以13岁至16岁的潜力球员为第三梯队,广泛吸取对网球感兴趣、身体素质较高的少年儿童组建第四梯队。
2、东侨网球中心项目开工
2017年3月24日,市重点项目东侨网球中心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北部新区福宁北路以东,团圆路以北,项目占地面积10亩,建设2片室内赛场,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资3757万元,计划2017年7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的建设将为2018年省运会网球赛事提供场地支持,并成为北部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一个先例,有利于推动北部新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据了解,2017年东侨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91.25亿元,其中在建12个,总投资178.55亿元,计划投资54.11亿元;预备项目3个,总投资12.70亿元,计划投资0.9亿元。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东侨对照重点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细化项目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把工程量分解到每月、每旬、每周,并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逐月序时推进。
第五篇:我国餐饮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我国餐饮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民以食为天。“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餐饮业营业额增长 200 多倍,餐饮消费成为 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认为,在我国改 革开放 30 年中,餐饮业是起步最早、开拓发展最快,收效最明显、市场化程度 最高的行业之一。
从 1978 年到 2008 年,我国餐饮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历程走 过了具有历史性、跨越性和巨变性的 30 年,在行业规模、企业水平和社会地位 影响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20.53%” 据中国烹饪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改革开放前夕的 1978 年,全国饮食业的 经营网点不足 12 万个,员工 104.4 万,零售额 54.8 亿元。当时,餐饮行业通过 贯彻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指导方针,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呈现出改革 开放以来的新面貌。占据市场主体的国营和供销系统的餐饮企业,推行以多种形 式的经营承包制为主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提成工资和浮动定价逐步 推行,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这一时期,中国烹饪也开始走出国门,呈现出多 元化、全方位的发展格局。在 30 年的发展进程中,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自 1991 年以来,全国餐饮业零售额每年增幅都保 持在两位数以上。2006 年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突破 1 万亿元大关,达到 10345.5 亿元、同比增长 16.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2 个百分点。谈及我国餐饮业 30 年的迅猛发展,中国烹饪协会有关人士分析说,四大因素 推动我国餐饮市场的发展进程: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餐饮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行业协会的发展为餐饮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外资和国际品牌的进入有力 促进了餐饮业的进步;四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消费观念转变为餐饮业发展 提供了市场需求。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 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餐饮社会 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餐饮产业再创佳绩,餐饮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在国民经 济各行业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 12352 亿元,同比 增长 19.4%,比 2006 年同期增幅高出 3 个百分点。其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比重为 13.8%,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2.6 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 15.6%。30 年经历 4 个发展阶段 “回顾改革开放后我国餐饮业 30 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 起步阶段、数量型扩张阶段、规模连锁发展阶段和品牌提升战略阶段。”中国烹 饪协会有关
人士分析说。
改革开放起步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我国餐饮业在政策上率先 放开,政策的开放引导和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投入,使餐饮行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和发展。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受到冲击,社会网点迅速增加,市场不断繁荣,“吃 饭难”的局面得到较大缓解。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一批个体私营的中小型网点,以价格优势、经营优势、灵活的服务方式和方便实惠的定位赢得了市场认可,受 到社会大众的欢迎。正是在这个历史条件下,经万里、王震、习仲勋、陈丕显等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倡导,原商业部部长刘毅精心策划,中国烹饪协会于 1987 年正式宣告成立,一些地方餐饮行业协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数量型扩张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初,社会需求逐步提高,社会投资餐饮业资 本大幅增加,餐饮经营网点和从业人员快速增长,国际品牌也纷纷进入,外资和 合资企业涌现,行业蓬勃发展。同时,餐饮业发展积极调整经营方向,面向家庭 大众消费,满足市场需求能力提高,使餐饮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规模连锁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餐饮企业实施连锁经营的 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品牌企业跨地区经营,并抢占了当地餐饮业 的制高点,市场业态更加丰富,菜品创新和融合的趋势增强,各地代表性连锁餐 饮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连锁化成为这一阶段显著特点。品牌提升战略阶段。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餐饮业发展更加成熟,增长势头 不减,整体水平提升,特别是一批知名的餐饮企业在外延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 内涵文化建设,培育提升企业品牌,积极推进产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综 合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并开始输出品牌与经营管理,品牌创新和连锁经营 力度增强,现代餐饮发展步伐加快。经历 30 年的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中国餐饮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投资主体多元 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的新阶段,我国餐饮业 的发展势头持续强劲,发展前景更加看好。30 年发展呈现 6 大特征 “我国餐饮业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呈现 6 大主要特征:一是快速持续发展,规模 不断扩大。”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分析指出,我国餐饮业在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过 程中,年营业额实现了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的历史跨越,与改革开放前夕相 比,餐饮业年营业额规模增加一万亿元以上,经营网点增加了 400 多万个,从 业人员增加了近2 千万。第二个特征是“社会投入持续增加,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餐饮业作为开放较 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社会对餐饮
饮业的投入不断增强,个体、私营、三资 企业比例继续增加,网点持续增多;一批老字号企业得到积极的保护和发展,凭 借着较好的信誉、技术和文化优势在各地发挥着品牌示范的作用。目前我国餐饮 业网点中,国有经济比重越来越少,以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为代表的非国有经 济的比例已占到 95%以上,已成为行业的主体。
第三个特征是“大众化消费成为市场主体,个性化和细分化趋势增强”。随着餐 饮需求不断增强,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经营重心面向家庭、个人和工薪阶层消费为主,满足了日益提高的大众化市场需求,开拓和延伸了企 业经营领域空间;市场不断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个性化、选择性和理性化消费特 点日趋明显;各地的外卖、快餐、送餐、小吃、家常菜和半成品加工、超市食品 的市场越来越大,以家庭私人消费为主的节假日市场更趋红火,健康美食和绿色 餐饮已成为重要趋向,市场消费向价格、品位、氛围、服务和品牌文化等综合型方向转变,人们追求健康营养和环境服 务的个性消费成为新时尚。第四个特征是“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行业地位得到明显加强”。近年 来,餐饮业的快速发 展,对拉动消费、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生活的作用不断提 高,餐饮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食品加工 业和安排就业、弘扬地方饮食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餐饮业成为拉 动地方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和安排就业的重要渠道; 海外餐饮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各大品牌应有尽有,丰富了我国餐饮市场。第五个特征是“行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现代餐饮发展步伐加快”。我国餐饮业 品牌竞争和质量型经营的局面已经形成,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科技手段运用 更加突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受到重视,集中配 餐配送应用广泛,教育培训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加强,营 销举措普遍推行,品牌文化含量日趋提升等,发展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好,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由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发展步伐加 快。第六个特征是“海外中餐业快速发展,影响范围深入广泛”。据美国餐馆协会 的报告,美国共有中餐馆 2.8 万家左右,年营业额近300 亿美元,约占美国餐饮 业网点与营业额的 3.4%和 8.5%。欧洲国家的居民也对充满神秘感的中餐投入 了很大的热情,纷纷以品尝中餐为荣,进一步推动了中餐业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