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4: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和我国食品加工业相似,存在准入门槛低。在目前的国情下中小型餐饮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繁荣市场经济,保障社会群众的消费,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点多面广、城乡差距明显,工艺繁多,原料来源广泛,餐饮业又直接面对终端的消费人群,实际中经营户房屋设施条件、现场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备、日常操作的规范有千差万别,而卫生监

督人员偏少,导致卫生安全隐患颇多,在监管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餐饮店的食品安全一直是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小餐饮店食品安全维护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加强中小型餐饮业工作谈几点感想。

1、强化卫生法规和操作规范培训。中小型餐饮业从业人员众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长期以来卫生监督部门一般实行年度或阶段性培训,在现实中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无专门的实践操作场所,导致培训对企业自身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用不明显,更不用说大多数培训都流于形式。因此,强化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业主的卫生法规和操作规范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2、餐馆后厨“透明化” 炒菜过程看得见。前厅富丽堂皇,后厅乌烟瘴气……这样的前后对比,是目前不少餐馆的真实写照,在“厨房重地,闲人免进”、“本店厨房,谢绝参观”等牌子下,后厨卫生条件究竟是怎样一番天地,消费者难以知晓,更无从监督。因此,可以将餐馆后厨透明化,即实行“透明后厨”,让餐馆后厨的操作置于消费者的视野监督之中,这样,不少顾客在等待上菜的空闲,还可以饶有兴趣地欣赏菜肴的制作过程,这样一来,既可以有利于监督,也可以创造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与此同时,必须对餐厨垃圾的定时处理和集中处理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以杜绝菜肴或食品制作过程中的污染。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自我保护意识。就目前情况看,餐饮业量化分级工作以来卫生监督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现场整改、档案管理、索证台帐、制度上墙、信息公示、评定等级等,但引起的社会关注较低,广大业主的理解、支持率不高,整改的力度不显著。面对这种现实格局我认为应适时引入群众参与机制,辅以信息公开,广泛向社会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餐饮卫生安全的关注,强化就餐导向,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必将对提高餐饮业整体卫生管理发挥强大的推动作用。推行餐饮业“群众开放月”、“投诉举报有奖”活动,根据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及季节性因素,结合专项整治工作的阶段性目标,适时开展这些活动,即在“群众开放月”活动中向社会公告,告知广大群众在此期间任何餐饮消费者有权进入餐饮业后堂操作区,发现问题、提出要求,积极鼓励群众向卫生监督部门反映、举报不良操作的卫生问题。畅通投诉举报途径,对投诉举报发现问题的,给予适当奖励。

4、严格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逐步提高小餐饮业开办门槛,把好入口关,对于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发证的要坚决予以清理整顿。对持有卫生许可证的,也要不断加强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尤其要突出重点,加强高危环节的风险控制,把食物中毒风险较高的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作为重点品种;把食品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中的清洗消毒以及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等作为重点环节。在保证食品原料质量和防止交叉污染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检测,及时指导和督促餐饮经营企业加强质量卫生管理,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二篇:对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因其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规模限制以及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而成为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首选产业。特别是××县生产的风味牛干巴在市场上走销和去年以来牛价一直攀升,加之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的出台,给××县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十五”期间积极发展和培育畜牧产业的战略思路,××县县委、政府把畜牧业列入重要产业扶持,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峰牛基地的目标,为××县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县畜牧业基本情况

××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98°52′至99°43′,北纬23°04′至23°3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国境线长达147.08公里,全县有国土面积244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2%。在全县16.5万的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族占85%。全县辖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585个自然村,804个村民小组,一个国营农场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农户30032户,农业人口14.2万人,农业劳动力60049人。据统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6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7.3%,其中:第一产业19329万元,占45.4%,第二产业7595万元,占17.8%,第三产业15684万元,占36.8%,财政收入372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2万元,支出14709万元;农民人均口粮33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13元。

县内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470米,相对高差2135米。由于县河流纵横、山脉连绵、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也适宜各种畜禽的饲养繁殖。据1983年草山普查表明,全县有各类草山281.58万亩,扣除近十几年的开发利用,尚可用于畜牧业的草山、草地226.3余万亩,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

自古以来,当地民族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畜牧业,畜牧业历来是××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产业,是××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解放前,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畜牧业生产处于原始的放牧饲养状态,靠狩猎来维持最低食肉水平。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贯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畜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90年代初期,就基本实现了肉食自给,结束了长期食肉靠外调的历史。进入实施“八五”计划以来,××县畜牧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引进一批养殖大户示范,一系列畜牧科技项目的实施,良种推广,配合饲料推广,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养畜积极性高涨,养殖业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对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作出了应的贡献。据统计××县大牲畜存栏52000多头,出栏5722头,出栏率11.5%,生猪存栏89570头,出栏36545头,出栏率43.3%;家禽存栏28.3万羽,产蛋126.4吨,肉蛋总产量3772吨,人均24公斤,总产值达70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5%,××县的肉类消费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农村的消费水平特别低。但是,由于多年来牲畜及产品的价格下滑,而本地生猪生产落后,难于与内地猪、鸡价格竞争,县内养猪整体发展较慢,本县生产的猪、羊、禽肉类不够本县居民消耗。导致内地肥猪、家禽涌入××县,县城集市有近五分之一的猪肉,三分之一的家禽是从外地进来的,在市场容量上是总体供不应求,农村市场潜力更大,特别是肉牛市场紧俏,随着××县风味牛干巴的知名度提高,牛肉资源严重不足。目前,境外的缅甸肉类需求量也大,而且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入,因此,加速××县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机不可失,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前景

(一)由于畜牧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所决定,是其他任何产业无法替代的产业,畜牧业是××县广大农村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县、乡(镇)都有一名领导亲自抓畜牧业生产,并纳入工作的考核内容,使畜牧业生产有了可靠的领导保障。

(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种畜资源优势。

在草山草坡、饲料资源方面。从1983年草山普查资料显示,全县有自然草山资源281.5万亩,主要分布在温凉山区,除去开发利用50万亩,目前仍有200多万亩,可饲养13.3万个黄牛单位,加上每年农作物秸杆的利用,饲养大牲畜可达15万个黄牛单位以上,而目前的饲养量只达到载畜量的三分之一,发展潜力还很大。

在饲料方面。全县粮食连续11年丰收,人均占有粮食较高,粮食副产物每年有15万吨以上,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畜种资源上,有适应当地亚热带气候、肉役兼用、抗病力强的高峰黄牛;有体型小、皮薄肉嫩、繁殖力强的小耳猪;有原鸡特点、抗逆性强、繁殖力高的茶花鸡等。

(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县内市场情况看:肉食自给水平还很低,人均占有肉食仅 24公斤,不到全省水平的一半。因此,县内广大农村只要达到全省人均占有水平,肉食消耗潜力是较大的。特别是在家禽业生产上,仍存在着求大于供的矛盾,每年都要从内地县流入一定数量商品鸡、蛋满足市场需要。

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牛肉产品深加工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养牛周期较长的限制,牛肉产品将长期供不应求。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方面,由于××县的饲养水平低,畜产品基本上是生态食品,符合东盟乃至欧洲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境外一线边民在边民互市中要在××县购买大量肉食,还有部分活畜售往境外,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4)通过多年的建设,××县的畜牧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畜牧科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推广及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能提供全面的服务。

三、畜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县地处中缅边境中段,同缅甸少数民族邦接壤,国境线长,出境通道多,边民互市、人畜往来频繁,时常受境外疫情的困难,疫病防治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历史上发生流行牲畜w病,大多是从境外传入,因此,我们在该疫病防制中,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直接影响和削弱了其他方面技术的推广力度。其次是兽医保护薄弱,对畜禽的一些疫病控制能力尚低,在疫病监测、诊断、预防、扑灭等环节还存在体系不健全、设施简陋、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当前畜禽传染病增多,混合感染病增多,有的病情复杂,畜禽因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有的病虽治愈,造成生产性能下降,饲料、人工、药物消耗等间接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二)劳动者素质低,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畜禽出栏率低,综合养殖效益低;由于××是边疆民族自治县,地方由多种民族杂居,各民族受的宗教参差不齐,政治经济文化发育程度低,农村人口平均教育年数相对较少,在农村中,仍存在一部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体现出劳动者素质较差,接受畜牧兽医新技术难度大,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地方财政不但无法增加投入,连科技项目资金都难以足额按时到位,使畜牧业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使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减弱,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基础条件的改善。

(四)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产品的运输线长,致使畜牧业成本高,没有竞争力。

(五)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调节力度弱,市场发育不够健全。饲料原料与畜产品价格常形成反差,养殖业常常出现亏损,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畜牧业生产难以稳步发展。常出现价格好时无产品,有产品时价格又低,赚不到钱,政府又无更多的财力加以调控,养殖户难以适从的状况。因此,在产品流通中,还有待于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解决流通不畅、流通不规范的问题。

四、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战略措施

畜牧业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应与××县的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相协调,寻求可行途径,采取综合配套措施。

(一)行政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站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业,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指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实行目标责任制,把畜牧业的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

2、加大财政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对兽医防疫方面的必要经费要给予安排,要保证畜牧专款的足额按时到位。

3、加大行业管理和指导力度,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抓好八大工程,即:

畜牧良种工程――要以杂交改良为核心,提高畜禽的良种覆盖面。一是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畜禽品种,重点抓好在县猪人工受精站为主的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和牛冻精改良工作,不断扩大改良效果;二是要研究开发××县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如当地的高峰黄牛、茶花鸡,当地的小耳猪,要在提纯复状的基础上,有计划开发利用,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实施好“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和××县“高峰黄牛保种选育”项目。

饲草饲料工程――要扩大人工草场建设和草场草山改良面积,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和秸杆氨化饲料。人工种草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引入的草种要在小范围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再向面上推广。

疫病防制工程(动物保护工程)――要加强牲畜疫病防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防疫体系和防制网络,努力争取实施好“××少数民族族自治县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要把以牲畜口蹄疫防制与其他地方性传染病防制结合起来,春秋防疫与免疫程序结合起来,市场活畜及产品检疫与流动活畜禽检疫有机地结合起来,规范和完善防疫程序,提高免疫质量和密度,有效地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降低疫病死亡率,使防疫工作走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要努力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特别要解决好村一级防疫人员人数少、设备差或严重不足、工作报酬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在六个边境乡建立边境动物疫情检测站;在全县十二个农贸市场开展好活畜及产品的检疫;努力争取并实施好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项目。

高峰黄牛产业化建设工程――要以建设牛肉干巴系列产品加工厂为龙头,带动扶持并带动养牛基地建设,从而做强做大养牛产业。

初步产品基地工程――利用已有畜牧业产业优势,尤其利用好牛肉及产品加工优势与水牛奶市场前景优势,加快生态养牛小区发展建设步伐,将××县养牛业做大做强,并积极开发利用,提高牛肉、牛奶加工利用率商品率与市场转化率。

畜产品安全工程――通过建立纯天然、生态养殖基地(公司),进行生态养殖,加强营养调配、药品、抗体监测与市场检疫,使畜产品供应市场得到有效净化,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畜产品,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网络信息工程――购置相关设备,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从中青年技术干部中培训一批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办公软件的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与信息传播,使各项信息实现快速传递、交换,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畜牧兽医各项服务及综合发展工作。

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程――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为科技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落实有关报酬、待遇,理顺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工作的继续学习深造机会,完善考核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努力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业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要努力做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项目的计划、论证、申报工作。要有计划地结合边疆民族特色继续论证申报一批畜牧业技术推广项目,努力争取上级的扶持,把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畜牧业科技项目在××县抓到位、抓出成效。

(二)政策措施

落实相关政策和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和畜牧业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要深入实际,及时发现和解决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以私营经济为主,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向畜牧业。鼓励农民进行人工种草,实行户种、户管、户有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租赁、承包、出让等方式取得荒山的使用权,进行种草养畜,并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减免有关费用,保护合法权益。

2、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鼓励县内外企业和个人在××县创办龙头企业,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如: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对新办的龙头企业在一定的时段范围内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等。同时,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和保护,积极培育流通市场,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3、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采用“割养”(即寄母还儿)等方式与农民合作养牛,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引导,加强干部与农民的沟通。同时,可通过有固定收入人员的担保,来争取信贷资金对畜牧业的投入。

4、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立足我们的优势生产,以高峰牛养殖的节粮型畜牧业生产价格,资源按照市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主动出击,开拓市场。

5、坚持扶持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鼓励适当规模经营。对养牛规模达500头,养猪1000头,养禽5000羽以上的大户将给于重点扶持。继续对重点户和专业户在圈舍新建和改造方面进行适当补助;对人工种草的种子进行适当补助;在畜禽品种保护与改良方面给于适当补助。

6、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畜牧业生产要加强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

(三)技术措施

1、加强防疫检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加强《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实现依法治疫,依法从养,预防为主,搞好畜牧业保建、消毒与免疫,强化兽医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疫苗的研制与生产,严格兽药疫苗营销管理,健全疫病报告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

2、处理好环境保护的污染。

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搞好环境保护,创建生产、资源、环境三方面良性循环机制。场址选择依据要充分可靠,妥善处理粪污,可用作肥料,有机肥对生产无公害菜、果等食品有益,亦可作为能源生产沼气。

3、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千方百计地强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依托项目建设对农户开展培训;创造条件开展农村骨干培训;注重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让生产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重视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让生产者尽快得益于科技进步。

充分利用行政措施、技术措施、依靠群众开展疫病防治工作;逐步改善防疫工作条件,完善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注重培训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着力搞好现场培训,坚持一事一训。

(四)奖惩措施

在××县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养畜500头(只)或养禽5000只以上,有固定住所的,可办理本地非农业户口,在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与原住户享有同等待遇。

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对新办的龙头企业给予所得税的减免优惠。

县委、政府对在畜牧业生产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篇:对农行加快电子产品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农行加快电子产品发展的若干思考

随着银行业电子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银行电子产品的认知度也在逐渐地提升,更多的电子产品已经走入到了日常的百姓生活之中,电子交易渠道的占比也在不断的攀升。依托电子产品实现科技创新,加快网点转型,改善服务效率,是我行挖掘和渗透高端客户的一个突破口,所以如何加强对农行电子产品业务的拓展、营销和服务,已显得十分的重要。为此笔者就当前我行加快电子产品发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当前我行电子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电子产品发展的个性化不够。尽管我行也拥有自助存取款机、网上银行、电话转账宝、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贷记卡等等众多的电子产品,然而真正能体现出农行产品个性特点的,还真的很稀缺,我行所推广的电子产品基本上其它的商业银行也都在推广和拓展之中的,我行的电子产品没有品牌的优势,我们的电子产品使用功能上也没有个性化的特点,产品功能和服务的同质化严重,通常一家银行推出一种新产品,其他银行就会简单地跟风模仿,对产品功能的深开发和售后跟踪管理不够,有的电子产品的风险性和安全性仍存在质疑。勿庸置疑,这给我行电子产品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二)、电子产品发展的认知度不够。现阶段,我行的电子交易渠道占比最高的是ATM机交易量,2006年市农行的电子交易渠道调查情况表显示,ATM机的交易量占比达到77.83%,除了网银交易占比17.33%外,其它的交易渠道占比都仅在1%-2%左右。如果说我们的 ATM机交易是一款应用较早,老的电子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其它的新电子产品,客户对它的认知度是很不够的,其交易量占比是很低的。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的电子产品功能上缺乏特色和差异性,我们对新产品的营销和宣传上力度还不够,我们的服务上有待于人性化等等方面,当然新产品从推广到接受会有一定的时间性,但我们的服务和引导必须要做到细化、差异化和人性化,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子产品才会慢慢地被人认知和接受,我们依托电子产品分流柜面业务的效果才会达到。

(三)、电子产品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在不断推广电子产品的同时,我们对电子产品使用环境的创设上也是显得前瞻性不够。如我们农行的24小时自助银行,在全省的县级支行当中有几家是高规格、上档次、有特色的自助区,就是能够达到“二取一存一查”(即二台取款机、一台存款机、一台查询机)这样标准的也是很勉强的,更不要说富丽的装潢和其它附助温馨的配套设施了。在我们的投入产出比中也足可证实了这点,从银联交易数据上显示,2006年金华市农行的ATM机交易手续费收入是轧差-685902元,由于我行卡在他行电子设备上的使用量大,导致我们还要付给他行交易手续费,收支出现逆差。从这一点上很明显,其他商业银行和一些外资银行,他们对自助设备的投入上要优于我们农行,这样使得更多的客户愿意在他行的自助区进行交易。

(四)、电子产品发展的盈利性不够。我们发展电子产品不单是提升农行的科技化水平,分流柜面业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实现盈利。从2006年金华市各家金融机构的发卡量和ATM机安装的调查数据显示,农行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发卡量达到126万张,我们的ATM机总安装台数是109台,然而我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却是逆差。究其原因可以得出,我行的卡使用率,自助设备的区域布局,电子产品的集中投入上都是落后于其他银行的。正是由于我行的硬件设施,我行电子产品的使用环境,我行的个性化服务方面有差距,导致了我行电子产品使用率的偏低,进行制约了我行电子产品的盈利水平。

二、加快电子产品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完善电子产品的功能,增加产品的普及性。每一个电子产品从其推出到应用,在实践上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的科技部门要适时地从电子产品的功能上,去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它,使得产品的功能增强简易性和普及性,如我行的个人网银证书下载等等,要少一些专业性,多一些大众性和易用性,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子产品的使用人群才会越来越多,才会有更多客户来认可它。

(二)、加大电子产品的营销,增加产品的认知度。首先要不断地加大对我行电子产品的营销力度,对客户加强一些引导和宣传,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优点,要简而易懂地进行相关的宣传解释;其次要增强产品宣传的针对性,特别是要对那些知识层面高,新事物接受快,年龄趋向年青化的人率先使用和认可农行的电子产品;再次要消除一些不良顾虑,尤其是要增强客户对农行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认识,一些利用网银或ATM机作案的不法分子一定程度上也给社会上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加强解释和引导。

(三)、加大电子产品的投入,增强产品的合理布局。随着农行科技化水平的越来越高,我们对电子产品的投入,也必须越来越大。只有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电子产品使用环境,才会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农行的电子产品,从而增加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我们要彻底改变投入多,产出少的不利局势,要加大电子产品交易量的调查,合理调整电子产品的布局和营销,特别是要加大那些有发展潜力,区域经济优势比较明显的重点集镇和商业区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做好因地制宜和协调统一的工作,哪些地域该投入那种电子产品,要有针对性,不得一概而论。这样才会增强产品的盈利性和实际使用性。

(四)、加大电子产品的考核,增强产品的全员营销。尽管许多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日常的百姓生活,然而我们银行的柜面排队现象仍然存在,柜面的工作压力仍然很大。我们要加大对电子产品的考核力度,实现绩效挂钩,从而激发全员推广电子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大考核,增强柜员日常对自动机具维护的积极性,从而确保ATM 机的正常运行,减少出现故障机和缺钞机的次数;通过加大考核,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和有效性,切实扭转发卡量大而交易量不大的现象,减少睡眠卡,提高农行卡的使用率;通过加大考核,激发全体员工使用电子产品的积极性,从而有效遏制农行员工不会使用自己产品的现象;通过考核激励,真正实现奖优罚劣,从而把农行的电子产品优越性无限量地释放,让更多的客户来了解它,认可它和使用它。

第四篇:关于对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思考

关于对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思考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目前我省、市、区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就目前我区老龄事业的发展这一主题,浅谈本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突出科学发展老龄事业这一主题,按照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老龄事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应着力推动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保证社会养老保障与家庭赡养、老年物质保障与精神关爱、老年福利事业与养老服务业、敬老道德建设与老年法制建设、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诸方面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惠方能取信于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从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社会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生活、心理关爱服务和老有所为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加强老龄工作推进机制建

设、加大老龄事业投入等具体的措施办法。

二、当务之急要完善老龄事业体制,强化老龄机构职能,落实人员编制,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安排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议配强、配齐街道(镇)、社区专(兼)职老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同时要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困难老年人社会救助水平,加强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养老服务人员执业资格鉴定工作,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大力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等科普教育,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重点做好病残、空巢、高龄、临终等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工作。

三、完善为老服务扶持政策,优先审批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按照公益事业要求,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和投资兴建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等项目;鼓励利用社会闲置的厂房、宾馆、学校以及乡镇合并过程中的办公用房开办各类为老服务机构,认真落实老年服务机构各种优惠政策。

四、建议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将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的纯老年家庭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将农村贫困老年人无房户、危房户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五、提高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标准,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

机构新增介护床位、介助床位和生活能自理的床位,分期给予一次性建设资金补贴,对辖区内开办的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和主要服务老年人的助餐点,经考核验收后,根据其规模大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奖励补贴。建立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居家养老护理责任保险制度。

六、社区服务进家,建议将所有老年人纳入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随访;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扩大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逐步统一和提高城乡老年居民社会养老补贴享受条件及待遇标准;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团队服务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60%的居民拥有家庭责任医生,鼓励每个社区全科团队至少与10名孤寡病患居家老人签订家庭护理合约。

七、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建议区级、街道(镇)、社区老龄办各配备不少于1人的专(兼)职法律援助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希望各级公证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实行免费办理遗嘱类公证。

八、丰富和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街道(镇)、社区(村)继续新建、增建建各类活动中心(室)、阅览室、心理疏导室、多媒体影像室和一定规模的室外活动场所。

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社会、社区、家庭功能,不断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水平,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为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实现从粮食生产大省到食品供应强省的转变

——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 农民日报 》(2014年07月19日03 版)

杨桂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过程中,立足省情,不断加大发展食品工业的推进力度,以农产品精深加工释放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粮食生产大省到食品供应强省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势在必行

黑龙江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对于实现由粮食生产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转变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1.发展食品工业,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食品工业,一头连着农业经济,一头连着工业经济,既能为农产品开辟广阔的需求空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增值能力,又能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在80%左右,中国只有51%,而黑龙江省仅为33%,极具潜力。

2.发展食品工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路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是食品工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作用。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成食品,一般可实现2~4倍的加工增值,并可带动农民直接或间接增收。尽管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64元,但总体上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途径少,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食

品工业,引导农业生产基地集约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工业化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3.发展食品工业,是扬长避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保障。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只有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对有限的农业成果进行深层次加工,减少对“原字号”农产品的直接消费,把农产品中有效成分“吃干榨净”,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降低农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黑龙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食品工业迅速壮大,2013年增加值增长19.9%,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中的第二大产业。实践证明,以食品工业领军农业产业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契合黑龙江发展实际、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道路。

化环境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正当其时

黑龙江省经过60多年的建设,食品工业已成为与石油、装备、能源并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主线,整合绿色食品品牌资源,带动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可谓资源基础好、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

1.资源优势突出。一是黑土天然绿色。全省现有耕地2亿多亩,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占到80%,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黑土中腐殖质含量是黄土和红土的5到10倍,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品质优异、营养丰富。二是原料充足优质。2011年起,全省粮食总产量跃居全国第1位,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多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720万亩,占全国的28%。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数量居全国第1位,鲜牛奶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猪、肉牛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发展要素潜力较大。全省能源电力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达2167.7万千瓦。食品产业集聚区立体交通网络比较完善。食品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较低,增量空间大,全省重点推进的12个绿色食品产

业园区已经开发面积10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中还有61平方公里可供新项目落地。园区给水、排水、道路、供电、供热、供气及土地平整达到“七通一平”。四是发展成本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以上,拥有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食品加工制造业用工成本处于全国同行业较低水平。

2.产业优势良好。近年来,黑龙江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代表的“十大重点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一是食品加工体系初具规模。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863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407家,超十亿元企业28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二是品牌特色日益显现。拥有10个中国名牌产品,18个中华老字号,138个黑龙江省名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0807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310个,有机食品认证33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09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68个。三是绿色食品产业逐渐成型。初步形成了以九三粮油、哈高科大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大豆精深加工业;以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公司、龙凤玉米公司等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业;以北大荒薯业、大兴安岭丽雪为龙头的土豆精淀粉加工业;以完达山、飞鹤等乳制品企业为龙头的一批全国名牌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乳品加工业;以哈尔滨、鹤岗、绥化等水稻主产区为龙头的无公害米、绿色稻谷和有机米加工业;以双汇北大荒肉业、大庄园肉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业。四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日渐推进。在食品安全方面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调味品和饮料5个行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有9家乳制品企业包揽了国家首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多数企业建立了包含原辅料进货管理、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等9大类、21项诚信管理制度。五是政策环境越发理想。“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初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列为“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之首,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明确了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并从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常设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8个方面进行推进。

3.机遇优势明显。一是正处于食品工业的战略机遇期。衡量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是2~3.7∶1,发展中国家为1∶1。全国为0.77∶1,黑龙江为0.76∶1。食品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二是人口的增加和向城镇转移。在未来15年左右时间里,我国年净增加人口保持在近千万人左右,将保持促进食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同时,人口向城镇转移将扩大食品需求。未来十年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人数仍将保持在1300万人左右,将形成新的食品需求。三是国家政策倾斜。食品工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原料主产区、重点主销区、物流节点集中。黑龙江是粮食、畜产品、山产品的主产区,又是老工业基地,政策层面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

延伸产业链与提高附加值并举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任重道远

黑龙江农业要想摆脱“原字号”、粗加工困局,要实现延伸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双丰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立足优势,统筹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才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开拓黑龙江食品工业的广阔前景。

1.加强引导扶持。当前,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阶段,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最关键的一条是政府扶持。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结合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平台,取消一切限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积极落实好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扶持的同时,加大财政支农、基本建设、科技发展等项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税务部门要做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改革,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建设原料基地的税收实行优惠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不断扩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中长期贷款,切实解决农产品

加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走龙头带动之路。一是依托优势招引龙头。充分利用黑龙江农产品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交通便利、工业发展空间广阔等综合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战略性合作伙伴。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选择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形成与优势农产品生产产业相适应的加工企业,引领和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三是整合资源组建龙头。通过上市融资、合资合作方式,鼓励现有优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本,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重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采取联合重组或互相参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形成企业集团或经济共同体,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实力、提升影响,发挥规模效益。

3.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黑龙江独特的寒地黑土、绿色环保优势,培育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以品牌拓市场,靠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强化品牌扶持。制定鼓励品牌做大做强的支持政策,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要分别给予省财政奖励,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优先给予政策扶持。二是突出质量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以优质特色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支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严格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安全。三是搞好技术研发。加强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把农产品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花青素、油脂、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吃干榨尽”,为做强品牌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做好品牌营销。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

市场改造升级,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直销网络,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强品牌农产品组织营销,促进本土品牌成为全国品牌、世界品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资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考

    对资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考作者:何辉 金显光文章来源:资兴统计局更新时间:2011-10-18近年来,资兴市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

    对资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对资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作者:金显光文章来源:资兴统计局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傅汝仁 当前,我省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山东特......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扭住城乡统筹的龙头—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县位于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既是山区农业大县、国家扶贫重点县,又是蕴藏50余个品种、潜在价值400亿元以上的矿产资......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2007-12-12 16:00: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的意见 (2006年12月1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府发〔2006〕1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对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2011-12-06 16:44:50 作者:罗君伟 刘建刚 来源:《今日庆阳》 浏览次数:151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服务业办公室 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正成为当前发展快、潜力大的新型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文化产业由于基础薄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