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干部对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调研思考(精选)

时间:2019-05-15 06: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战干部对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调研思考(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战干部对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调研思考(精选)》。

第一篇:统战干部对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调研思考(精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的行业协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自发无序到规范运作的发展历程。行业协会随着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彰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发展行业协会。因此,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县(市)行业协会的规范和发展,既是落实

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和做法,也是统战工作丰富资源、切入经济、发挥优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此,我部针对这一课题,通过走访调查、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等地行业协会的基本状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期望对全省县(市)级行业协会的发展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当前我省县(市)行业协会发展的基本现状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我省县(市)级的行业协会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现呈现出协会组织与会员成员逐年“双递增”的局面。以**为例,经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科统计,**市现有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共47家,其中工业行业协会16家,占34%;农业行业协会7家,占14.8 %;经贸类行业协会7家,占14.8%;其余各种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行业协会17家,占36.2%,全市行业协会经费达到1480余万元。

近年来,我省各地行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为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协会优势得以显现。如**市交通行业协会,下设服务、客运、货运、维修、驾培五个分会,有效整合了交通行业的各类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交通部门内部诸多问题和矛盾,有力推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花炮总会致力于自律、定规、参政等作用的发挥,加强花炮法律服务室的建设,积极为企业提供免费快捷的法律援助和服务,为做强**支柱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行业自律初步形成。如**市卷烟零售同业协会2400余名会员签订了本行业的规范和公约,对卷烟零售价格、进货渠道予以严格控制,避免了恶性竞争,强化了行业管理,确保了守法诚信经营,促进了行业内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三是协会职能得以发挥。如**市出租车协会针对会员反映少数职能部门存在收费项目乱、标准高的实际情况,多次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促使政府进一步出台文件、政策规范出租行业的各项收费,既确保了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又维护了城市文明、有序的形象。个私协会、消费者协会积极发挥作用,每年为广大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四是社会形象得以提升。行业协会在热心公益、慈善捐款、扶贫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四川地震期间,花炮总会、交通行业协会、酒业协会积极组织捐款,为灾民捐款达280余万元,会员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二、当前我省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省县(市)级的行业协会成长发展历程不长,政府对于行业协会的引导和管理不够规范和系统,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方面,与先进沿海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行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

1.重视不够,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我省地处内地,思想观念、改革力度、以及对行业协会认识和重视程度与沿海相较差距确实较大。以**为例,全国第八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结果在广州揭晓,**名列全国县域经济排行榜第81名,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与**非公经济的大踏步前进、高水平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我们应看到,与**非公经济发展的程度相比,**行业协会的发展并未同步,甚至还较为滞后。过去以来,市委、政府对于行业协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既没有出台行业协会规划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也没有下文明确工商联为行业协会归口管理的部门,直接导致行业协会社会地位不高,发展氛围不浓,企业主动要求加入行业协会的意愿不够强烈,而这种滞后的现象在全省都较为普遍。

2.体制不顺,官办色彩浓厚

以**为例,全市70%以上的行业协会大多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建,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也大多由职能部门领导或科室负责人兼任,使协会成为政府部门的一种附属机构,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造成“政会不分”,有的甚至沦为谋取部门利益的“摇钱树”和“输血管”。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成为部门职能和利益的延伸,导致行业协会没有自主权,无法真实反映会员企业的意愿和声音,无法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和作用,无法完全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协会的正常健康规范的运作。

3.服务不优,职能相对弱化

行业协会其职能可以分为内外二大块:对内,对本组织内的成员进行利益平衡和协调、沟通信息、加强自律,并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篇:对我市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的思考

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并使行业协会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承担政府转移出去的一些职能,这是政府机构改革后提出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是关系到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成果能否巩固和继续推进的重大问题。培育发展行业协会是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和企业都要遵守WTO的规则,就企业而言,将面临的是国际性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行业协会作为全行业厂家、商家的代表,凝聚集体的力量参与竞争,以维护企业的利益。同时,随着跨国经济贸易的逐步增多,经济贸易纠纷也会不断产生,特别需要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介入争议,解决纠纷,维护企业利益和声誉。因此,入世后,无论是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竞争秩序,还是按WTO规则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都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

截止2005年底我市拥有行业协会205个,其中,市本级66个。这些行业协会官办色彩较浓,还没有完全从政府中脱离出来。主要体现在行政化倾向,功能不完善,职能不到位,结构不合理,行业不规范,经费困难。行业协会的发展客观上存在体制性障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审批事项过多,现行的行业协会大多数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本应赋予行业的管理职能仍被政府管理部门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行业协会既没有惩罚手段,也没有奖励手段。对有些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组建和控制行业协会,并不是为了实施行业管理,也不是为了给会员提供服务,而是为了保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拥有的权力和既得利益。企业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行业协会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懂得利用行业协会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政府也较少对企业进行必要的引导,现行的行业协会大多数是体制内“脱胎”而产生的官民不分的协会。由于覆盖面过窄,协会所掌握的企业和行业的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性的协调功能。有的行业协会是原有行政性公司转制而来,他们与政府部门仍然保持各种密切关系,可直接从政府获得好处,在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上,这种好处很难通过行业协会向所有会员单位扩散,更不用说惠及大量非成员单位,这些协会由于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往往公开实施市场垄断行为,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由于协会的管理资源极为紧缺,很难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和开展集体性的协调活动,再加上协会的领导多数是主管局的行政领导担任,缺乏企业家式的创新激励,难以在保持其行政合法性的同时,努力扩大社会合法性,并通过提供有效的供给,使其会员企业或潜在的会员企业增加对协会的信任。在行业协会的培育发展尚未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协会如何从职能上定好位,找准自己的工作点,处理好政府、协会、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如何使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

一、从微观方面看,首先行业协会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围绕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发展行业协会目的是实现行业管理。行业管理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实现,这些措施包括财政、金融、分配、产业等宏观经济政策,也适当运用一些行政干预手段,但更直接和经常的应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调控,在实现行业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的密切配合,有机衔接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职能分解上,哪些职能属于政府,哪些属于行业协会,要认真研究,科学划分,把握好“度”。如果把本属于政府的职能硬要行业协会去做或本应由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而得不到充分发挥,都不利于行业协会的生存和发展。行业协会应具备八大职能。一是代表职能,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二是沟通职能。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向政府转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三是协调职能。制定并执行行政法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四是监督职能。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公证职能。受政府的委托,进行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发放产地证、质量检验证、生产许可证和进出的许可证等;六是统计职能。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结果;七是研究职能。开展对本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供企业和政府参考;八是服务职能。开展信息服务等。只有围绕职能进行认真有效地工作,行业协会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从宏观方面看,亟待国家法规来规范其组织和行为,并制定相应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讲是法治经济,应早日制定,颁发行业协会法。行业协会不同于其他中介组织,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国家在制定行业政策时,应把行业协会纳入进去。作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时,也应考虑到行业协会的特点,除了通过政策调整、解决好民间组织共同存在的人、财、物和其它一些问题外,主要还应会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就长期制约行业协会发展,如“地位、体制不顺、职能不明”等突出问题开展调研,真正弄清行业协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用法律法规明确行业协会的性质和地位,用政策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以使其肩负起行业管理的重任。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行业协会应建立自主的竞争机制。企业发展要竞争,协会发展也要竞争。要使行业协会的发展步入正轨,首先必须打破行业协会的附庸地位,解除行政部门对行业协会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管理,使之成为真正的企业自愿参加并自治的组织。行业协会必须采取民主管理方式,所有会员企业不分所有制特征和经营规模都拥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决策机构应由全体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并按照民主程序制定章程。否则,行业协会就不能获得会员的认同和支持,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和协调职能。此外,必须打破垄断格局,建立竞争机制,激励行业协会不断改善业绩,把入会的选择权交给企业,由企业来评价行业协会的业绩,由业绩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综上所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大力推进行业协会,联合会的培育和发展,使其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体系,为我市经济繁荣、我国工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对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因其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规模限制以及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而成为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首选产业。特别是××县生产的风味牛干巴在市场上走销和去年以来牛价一直攀升,加之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的出台,给××县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十五”期间积极发展和培育畜牧产业的战略思路,××县县委、政府把畜牧业列入重要产业扶持,明确提出了建设高峰牛基地的目标,为××县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县畜牧业基本情况

××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98°52′至99°43′,北纬23°04′至23°3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边疆民族自治县,国境线长达147.08公里,全县有国土面积244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2%。在全县16.5万的总人口中,少数民族族占85%。全县辖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585个自然村,804个村民小组,一个国营农场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农户30032户,农业人口14.2万人,农业劳动力60049人。据统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26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7.3%,其中:第一产业19329万元,占45.4%,第二产业7595万元,占17.8%,第三产业15684万元,占36.8%,财政收入372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2万元,支出14709万元;农民人均口粮33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13元。

县内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470米,相对高差2135米。由于县河流纵横、山脉连绵、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也适宜各种畜禽的饲养繁殖。据1983年草山普查表明,全县有各类草山281.58万亩,扣除近十几年的开发利用,尚可用于畜牧业的草山、草地226.3余万亩,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

自古以来,当地民族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畜牧业,畜牧业历来是××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产业,是××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解放前,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畜牧业生产处于原始的放牧饲养状态,靠狩猎来维持最低食肉水平。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全面贯彻。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畜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90年代初期,就基本实现了肉食自给,结束了长期食肉靠外调的历史。进入实施“八五”计划以来,××县畜牧业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引进一批养殖大户示范,一系列畜牧科技项目的实施,良种推广,配合饲料推广,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养畜积极性高涨,养殖业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对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作出了应的贡献。据统计××县大牲畜存栏52000多头,出栏5722头,出栏率11.5%,生猪存栏89570头,出栏36545头,出栏率43.3%;家禽存栏28.3万羽,产蛋126.4吨,肉蛋总产量3772吨,人均24公斤,总产值达70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5%,××县的肉类消费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农村的消费水平特别低。但是,由于多年来牲畜及产品的价格下滑,而本地生猪生产落后,难于与内地猪、鸡价格竞争,县内养猪整体发展较慢,本县生产的猪、羊、禽肉类不够本县居民消耗。导致内地肥猪、家禽涌入××县,县城集市有近五分之一的猪肉,三分之一的家禽是从外地进来的,在市场容量上是总体供不应求,农村市场潜力更大,特别是肉牛市场紧俏,随着××县风味牛干巴的知名度提高,牛肉资源严重不足。目前,境外的缅甸肉类需求量也大,而且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入,因此,加速××县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机不可失,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前景

(一)由于畜牧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所决定,是其他任何产业无法替代的产业,畜牧业是××县广大农村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县、乡(镇)都有一名领导亲自抓畜牧业生产,并纳入工作的考核内容,使畜牧业生产有了可靠的领导保障。

(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种畜资源优势。

在草山草坡、饲料资源方面。从1983年草山普查资料显示,全县有自然草山资源281.5万亩,主要分布在温凉山区,除去开发利用50万亩,目前仍有200多万亩,可饲养13.3万个黄牛单位,加上每年农作物秸杆的利用,饲养大牲畜可达15万个黄牛单位以上,而目前的饲养量只达到载畜量的三分之一,发展潜力还很大。

在饲料方面。全县粮食连续11年丰收,人均占有粮食较高,粮食副产物每年有15万吨以上,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畜种资源上,有适应当地亚热带气候、肉役兼用、抗病力强的高峰黄牛;有体型小、皮薄肉嫩、繁殖力强的小耳猪;有原鸡特点、抗逆性强、繁殖力高的茶花鸡等。

(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县内市场情况看:肉食自给水平还很低,人均占有肉食仅 24公斤,不到全省水平的一半。因此,县内广大农村只要达到全省人均占有水平,肉食消耗潜力是较大的。特别是在家禽业生产上,仍存在着求大于供的矛盾,每年都要从内地县流入一定数量商品鸡、蛋满足市场需要。

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牛肉产品深加工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养牛周期较长的限制,牛肉产品将长期供不应求。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方面,由于××县的饲养水平低,畜产品基本上是生态食品,符合东盟乃至欧洲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境外一线边民在边民互市中要在××县购买大量肉食,还有部分活畜售往境外,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4)通过多年的建设,××县的畜牧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畜牧科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推广及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能提供全面的服务。

三、畜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县地处中缅边境中段,同缅甸少数民族邦接壤,国境线长,出境通道多,边民互市、人畜往来频繁,时常受境外疫情的困难,疫病防治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历史上发生流行牲畜w病,大多是从境外传入,因此,我们在该疫病防制中,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直接影响和削弱了其他方面技术的推广力度。其次是兽医保护薄弱,对畜禽的一些疫病控制能力尚低,在疫病监测、诊断、预防、扑灭等环节还存在体系不健全、设施简陋、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当前畜禽传染病增多,混合感染病增多,有的病情复杂,畜禽因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有的病虽治愈,造成生产性能下降,饲料、人工、药物消耗等间接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二)劳动者素质低,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畜禽出栏率低,综合养殖效益低;由于××是边疆民族自治县,地方由多种民族杂居,各民族受的宗教参差不齐,政治经济文化发育程度低,农村人口平均教育年数相对较少,在农村中,仍存在一部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体现出劳动者素质较差,接受畜牧兽医新技术难度大,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地方财政不但无法增加投入,连科技项目资金都难以足额按时到位,使畜牧业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使直接投入生产要素的作用减弱,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基础条件的改善。

(四)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产品的运输线长,致使畜牧业成本高,没有竞争力。

(五)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调节力度弱,市场发育不够健全。饲料原料与畜产品价格常形成反差,养殖业常常出现亏损,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畜牧业生产难以稳步发展。常出现价格好时无产品,有产品时价格又低,赚不到钱,政府又无更多的财力加以调控,养殖户难以适从的状况。因此,在产品流通中,还有待于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解决流通不畅、流通不规范的问题。

四、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战略措施

畜牧业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应与××县的资源、环境、人口、技术等因素相协调,寻求可行途径,采取综合配套措施。

(一)行政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站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业,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指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实行目标责任制,把畜牧业的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

2、加大财政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对兽医防疫方面的必要经费要给予安排,要保证畜牧专款的足额按时到位。

3、加大行业管理和指导力度,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抓好八大工程,即:

畜牧良种工程――要以杂交改良为核心,提高畜禽的良种覆盖面。一是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畜禽品种,重点抓好在县猪人工受精站为主的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和牛冻精改良工作,不断扩大改良效果;二是要研究开发××县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如当地的高峰黄牛、茶花鸡,当地的小耳猪,要在提纯复状的基础上,有计划开发利用,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实施好“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和××县“高峰黄牛保种选育”项目。

饲草饲料工程――要扩大人工草场建设和草场草山改良面积,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和秸杆氨化饲料。人工种草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引入的草种要在小范围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再向面上推广。

疫病防制工程(动物保护工程)――要加强牲畜疫病防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防疫体系和防制网络,努力争取实施好“××少数民族族自治县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要把以牲畜口蹄疫防制与其他地方性传染病防制结合起来,春秋防疫与免疫程序结合起来,市场活畜及产品检疫与流动活畜禽检疫有机地结合起来,规范和完善防疫程序,提高免疫质量和密度,有效地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发生流行,降低疫病死亡率,使防疫工作走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要努力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特别要解决好村一级防疫人员人数少、设备差或严重不足、工作报酬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在六个边境乡建立边境动物疫情检测站;在全县十二个农贸市场开展好活畜及产品的检疫;努力争取并实施好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项目。

高峰黄牛产业化建设工程――要以建设牛肉干巴系列产品加工厂为龙头,带动扶持并带动养牛基地建设,从而做强做大养牛产业。

初步产品基地工程――利用已有畜牧业产业优势,尤其利用好牛肉及产品加工优势与水牛奶市场前景优势,加快生态养牛小区发展建设步伐,将××县养牛业做大做强,并积极开发利用,提高牛肉、牛奶加工利用率商品率与市场转化率。

畜产品安全工程――通过建立纯天然、生态养殖基地(公司),进行生态养殖,加强营养调配、药品、抗体监测与市场检疫,使畜产品供应市场得到有效净化,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畜产品,确保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网络信息工程――购置相关设备,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从中青年技术干部中培训一批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办公软件的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与信息传播,使各项信息实现快速传递、交换,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畜牧兽医各项服务及综合发展工作。

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程――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以为科技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落实有关报酬、待遇,理顺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工作的继续学习深造机会,完善考核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努力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业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时,要努力做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项目的计划、论证、申报工作。要有计划地结合边疆民族特色继续论证申报一批畜牧业技术推广项目,努力争取上级的扶持,把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畜牧业科技项目在××县抓到位、抓出成效。

(二)政策措施

落实相关政策和保障制度地方政府和畜牧业行政部门的有关人员要深入实际,及时发现和解决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以私营经济为主,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向畜牧业。鼓励农民进行人工种草,实行户种、户管、户有政策,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租赁、承包、出让等方式取得荒山的使用权,进行种草养畜,并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减免有关费用,保护合法权益。

2、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鼓励县内外企业和个人在××县创办龙头企业,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如: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对新办的龙头企业在一定的时段范围内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等。同时,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和保护,积极培育流通市场,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3、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采用“割养”(即寄母还儿)等方式与农民合作养牛,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引导,加强干部与农民的沟通。同时,可通过有固定收入人员的担保,来争取信贷资金对畜牧业的投入。

4、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立足我们的优势生产,以高峰牛养殖的节粮型畜牧业生产价格,资源按照市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主动出击,开拓市场。

5、坚持扶持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鼓励适当规模经营。对养牛规模达500头,养猪1000头,养禽5000羽以上的大户将给于重点扶持。继续对重点户和专业户在圈舍新建和改造方面进行适当补助;对人工种草的种子进行适当补助;在畜禽品种保护与改良方面给于适当补助。

6、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畜牧业生产要加强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

(三)技术措施

1、加强防疫检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加强《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实现依法治疫,依法从养,预防为主,搞好畜牧业保建、消毒与免疫,强化兽医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疫苗的研制与生产,严格兽药疫苗营销管理,健全疫病报告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

2、处理好环境保护的污染。

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搞好环境保护,创建生产、资源、环境三方面良性循环机制。场址选择依据要充分可靠,妥善处理粪污,可用作肥料,有机肥对生产无公害菜、果等食品有益,亦可作为能源生产沼气。

3、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千方百计地强化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依托项目建设对农户开展培训;创造条件开展农村骨干培训;注重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让生产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重视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让生产者尽快得益于科技进步。

充分利用行政措施、技术措施、依靠群众开展疫病防治工作;逐步改善防疫工作条件,完善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

注重培训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着力搞好现场培训,坚持一事一训。

(四)奖惩措施

在××县投入资金5万元以上,养畜500头(只)或养禽5000只以上,有固定住所的,可办理本地非农业户口,在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与原住户享有同等待遇。

按照国家税收政策,对新办的龙头企业给予所得税的减免优惠。

县委、政府对在畜牧业生产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篇: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发展行业协会的工作目标[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发展行业协会的工作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初步建

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初步形成行业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我市产业特点的,分布合理、覆盖广泛的行业协会体系。

二、发展行业协会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由企业“自发组建、自愿入会、自主办会”的原则。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是做好推动、引导和总体规划工作,不得包办代替或干预企业自发结社行为。

2、坚持行业协会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原则。要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吸收同行业内经济组织特别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入会,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行业协会对区域内同行业应有一定的覆盖率,设立时同行业企业入会率不能低于15。

3、坚持“一业一会”的原则。同一区域不能有一业多会,行业协会应按照国家现行分类标准设立,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产品、经营方式、经营环节及服务功能设立。

4、坚持行业协会的发起人和拟任协会负责人应具有社会信用良好,无不良记录的原则。行业协会会长只能担任一个行业协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它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三、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

1、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出具公信证明,进行行业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质审核等。

2、参与行业项目立项;参与优质产品和基地的推荐、龙头企

重点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和其它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经济发展急需行业或领域,扶持、培育和发展一批按照市场化运作、功能齐全、行为规范、服务有效的行业协会。新设立的行业协会要打破部门、地域和所有制界限,注重吸收行业内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行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入会,增强行业的代表性。要营造公平和法制的环境,加大开放力度,加强我市行业协会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

六、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现有的法定职能不变,依法负责全市行业协会的设立、变更、注销的登记和备案,对行业协会实施监督检查。农村经济协会成立登记的注册资金,由原来的3万元以上调整为1万元。乡镇行业经济协会为5000元;行业协会会员由50个以上会员调整为30个以上。行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行业协会所涉及产业发展、行业规范等事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也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共同促进行业协会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七、发展行业协会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协调。全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和协调,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快工作进度。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制定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保障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2、搞好发展规划。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发展行业协会的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因

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本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突出抓好主

业和名牌产品评定的初审;参与政府关于行业发展、行业改革以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决策论证;参与政府举办的有关听证会。

3、代表会员企业,维护会员的权益,向政府反映企业和行业的要求。

4、组织行业技术、职业培训、技术咨询、会展招商以及产品推介等活动。

5、协调行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引进和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

6、组织制定行规行约、行业质量、服务标准;受政府委托制定行业产品生产标准,协调同行业价格争议,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

7、监督会员依法经营,对违反协会章程和行规行约,达不到质量规范和服务标准,参与不正当竞争,致使行业形象受损的会员,依据协会章程进行处理。

8、组织开展行业受损害的调查取证,代表行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案件的起诉、应诉工作。

9、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10、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的其他职能。

四、稳步推进现有行业协会的改革

1、合理进行行业协会布局调整。对一些无行业代表性,未开展正常活动,不能维护和代表会员利益,无行业自律作用、名不符实的行业协会要予以注销。用一年左右时间,对全市布局不够合理的行业协会进行调整,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在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行业建立行业

第五篇:新阶段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调研思考

我市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的山区、**,历经**、并镇、扩村,目前,市级重点扶持16个欠发达镇乡和3个街道(镇)的3个片,共有382个行政村,人口43.4万人,镇乡(街道)数、行政村(居委会)数和人口数分别占全市总数的13.1%、12.3%和7.8%;陆域面积约2050平方公里,耕地28万亩,分别占全市总数的21.2%和

8.9%。

欠发达地区是我市水资源的发源地和主要供给地,涵养着我市的青山绿水,承载着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源头重任,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和无法忽略与替代的特殊地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逐步迈上关键的提升阶段,欠发达地区与全市整体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紧密,欠发达地区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市快速发展的拉动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因缺乏先发优势和现代发展要素而在今后加快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其建设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这也对各级党委政府在统筹谋划全市发展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

一、新阶段欠发达镇乡村实现了较快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原市级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先后摆脱贫困和实现基本小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市委、市政府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变化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确立了“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扶持工作思路,实施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扶持规划,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专项扶持措施,加快了城乡一体化保障体制的建设步伐,促进了欠发达镇乡村的较快发展。

一是欠发达镇乡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提高。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6个欠发达镇(乡)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561元,比2000年增长77.6%,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欠发达地区382个村当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总收入2925万元,平均每村达到7.7万元。尤其是通过连续多年重点扶持欠发达村和薄弱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一些资源型、特色型村的集体经济实现了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担负和支撑村级管理运行与服务保障的功能也明显增强。近几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群众生活也持续改善。2006年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7元,比2000年的2648元增长76.2%,年均增速接近两位数,略微超过全市农民平均增长水平,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

二是山区**农民梯度转移致富的综合效益明显。着眼“彻底摆脱贫困、保护生态源头”的山区人口梯度转移工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截止2006年底,全市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了**、**、**、**的三批高山、深山、**农户,累计搬迁9253户、27165人,整体拆迁225个自然村,退宅还耕还林3414亩。今年计划搬迁2150户的第四批下山移民,目前也已下迁1500多户。据去年10月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对第一、第二批移民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下山移民户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人均纯收入从下迁前的2672元增加到下迁后的5154元,增幅达92.8%;移民户的收入结构也变化显著,就业趋于稳定,固定就业收入比重达到56%以上,梯度移民对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效益明显。同时,梯度移民也减轻了各级政府对偏远山区**的管理难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压力,化解了偏远山区**的新农村建设难点,促进了山区资源的统筹利用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了当地中心村、镇的建设,改善了我市众多大型水库的源头生态保护。

三是主要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经过连续多年的重点扶持和建设,截止2006年底,16个欠发达镇乡、3个片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通电话、农村电网改造的实现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0%以上,启动两年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已解决了15.3万人改善、3.3万人解困的安全饮水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经营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型机耕路已建成75条199公里,标准海塘修建、水库除险加固、流域综合治理、海涂围垦造田、农业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也在重点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主要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网络,对当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功能性作用越来越明显,贡献率也越来越大。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建设加快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16个欠发达镇乡村、3个片已有38所中心学校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建设评审,达标率为64.4%,远高于全省、全市的达标水平;教育“四项工程”(即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食宿改造工程、爱心营养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也已向欠发达地区积极倾斜,九年制义务教育段“两免一补”(即免收学杂费和食宿费)政策于2002年在欠发达地区率先实

施,每年惠及学生近3万人。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建设,山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惠民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同时,城乡一体的低保制度于2004年在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行,截止2006年,16个欠发达镇乡村、3个片的1000余名“五保户”大部分已进住镇(乡)敬老院集中供养,敬老院每万人床位已达到29张,为全

国平均数的2.4倍,年人均供养标准超过当地农民收入的60%。欠发达镇乡村当年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低收入户也有12512户、17740人,分别占全市农村低保总户数、总人数的29.6%和30.2%。以大病统筹为主、困难家庭医疗补助为补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2006年,全市专项民政救助资金共资助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21万人,其中欠发达镇乡受助者就达到30.6万人,占全市资助总数的78.1%。在此基础上,许多生活困难的农户和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农户,还享受到了政府发放的医疗救助卡、救助金,以及危旧、倒塌住房的修建重建补助。就人口基数比较而而言,欠发达镇乡村农民的保障面和救助面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老有所养、基本生活有保障、灾害病患有救助的社会保障实现程度在欠发达地区得到了重点倾斜。

另外,16个欠发达镇乡的卫生院已有6个通过了标准化建设验收,近半数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本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推动和影响下,大部分村落实了卫生保洁制度,多数村也实现了村内路灯亮化,近半数村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欠发达地区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庄的管理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总的看,欠发达镇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面貌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改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明显提高,衣、食、住、行等农村传统民生问题解决得比较扎实、彻底,优质教育、优质医疗以及趋于城乡一体化的各种公共服务保障等现代民生需求供给正在得到不断提升,推动欠发达镇乡村今后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也进一步增强。

二、欠发达镇乡村在今后加快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欠发达镇乡村在新阶段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其与全市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尤其在今后加快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综合起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和压力:

一是低收入农户发展困难的问题逐步突显。当前,“三农”发展问题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低收入农户发展问题则是“三农”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农民的增收和生活改善,现阶段已经不同于“包产到户”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发展阶段。之前大家都处于几乎相同的同一起跑线上,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农村普遍贫困、整体落后的状况基本消除,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整体提高的基础上,产生了高、中、低之别,不同个体积累的条件、基础也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新的起点差异性大,户间不平衡性增大、分化严重,农村社会繁荣中有落后、富裕中有贫困的客观现象和变化趋势也就随之出现,于是逐步形成了农村低收入群体。

就我市欠发达镇乡村而言,低收入农户发展困难的问题已开始呈群体性特征逐步显现出来。根据市扶贫办今年统计建立的低收入农户档案显示,目前,根据2006年报农民纯收入,16个欠发达镇乡、3个片共有13280户农户纳入了市级重点监测范围,这些农户主要分布在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下12%、3500至4500元之间10%和4500元以上8%的三个比例层次内。综合起来看,基本确定在总农户数的10%左右。与全市比较,2006年欠发达镇乡村农民4667元的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市农民平均水平的52.8%,而上述这些农户的收入更低,基本只有全市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通过调查分析,这些低收入农户发展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因受自然力量影响遭受重大损失和重大变故而失去原来积累的发展基础,有的因受传统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的束缚而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有的因受发展成本和社会生活成本增加的压力而倍感“入不敷出”,还有的因受自身身体条件和能力素质的制约而无法实现较快发展致富。总之,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低收入农户加快致富困难,使之成为今后各级政府加快欠发达镇乡村发展工作中的重点。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任务仍然艰巨。近几年来,尽管欠发达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全市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超过66万元,其中各种经营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欠发达地区382个村平均每村只有32余万元,且大部分村来自上级拨款的收入占到七至九成,同时,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还有近200个。这些村的年经营性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甚至不够支付村庄的基本“开门费”,已越来越难以与村民对村庄管理服务保障的不断需求相适应,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难点。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难以上大台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发优势缺乏、资金技术薄弱的原因,也有发展模式传统、逐年积累空白的原因,还有生态保护限制、产业人才外迁的因素,产业集聚、资金集聚的规模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难以在欠发达镇乡村形成,尤其在今后发展现代农村经济的问题上,更是面临着多种致因共存和多方条件缺位的实际困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压力仍将十分明显。

三是建设公共项目和完善服务功能的任务仍然较重。目前,欠发达镇乡村需要抓紧建设的各种公共项目还比较多。382个村中,仍有一半左右的村尚未建立村级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半数以上村的自来水需要改造,需要修复的小型山塘水库还有796座,村内“泥巴路”状况仍较普遍,村民对资源型机耕路修建的需求大。但同时,欠发达镇乡村财力支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功能的能力却还比较弱。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要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尽管上级已承担了大部分建设资金,但镇乡负债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现象仍然普遍,各种债务逐年积累、增多。据初步调查测算,16个欠发达镇乡平均历年累计负债1000万元左右。以“显性负债”比较少的**县桑州镇为例,2006年镇帐面累计负债350万元,其中当年“康庄工程”建设负债120万元、镇中心小学建设负债120万元,农村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历年负债110万元。在调查过程中,镇乡普遍反映,各种相对滞后的公共项目能够得到抓紧建设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希望,是各级对欠发达镇乡村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真实体现,但同时也意味着镇乡债务的大幅增加,其间的“两难境况”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四是山区**梯度移民整村搬迁和加快推进的难度增大。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山区**梯度移民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渐渐显现出来,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开始影响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增加了整村搬迁、加快推进的难度。从拆迁房屋价值和新建住房成本看,现有移民补助标准增加了今后的搬迁难度。前二批移民中,大部分拆迁的是石木结构、年代已久的低矮旧平房,房子折价值底;从第三批开始,水泥砖钢结构两层楼房列入拆迁范围的逐步增多,这些房子是村民历年积累所建。同时,近两年新建或新购住房的成本急增,在一拆一建(购)的过程,除去市县两级共1万元的补助,移民户需贴出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对于世代居住在山区**、历史积累少的移民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开支。从安置宅基地落实看,现有土地审批规定增加了移民的安置成本。一些迁移户的旧宅基地还耕后,土地指标被收购,但异地安置的新宅基地却没有得到及时审批和落实,迁移户只能租屋暂居,镇乡村也为支付租赁费所拖累。如**市梁弄镇横坎头村,2003至2005年共搬迁周边小自然村农户74户,但中心村宅基地一直审批不了,几年下来,移民补助费已基本支付了房租。从户籍等权属管理看,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增加了管理服务移民的难度。根据对318户已迁移农户的调查统计,仅有135户迁移了户口,其余仍挂靠原籍地,对已安置移民的管理服务比较混乱。特别是跨镇、跨县迁移的,原行政村虽已拆迁,但机构尚存,新迁入地又分散,移民入户困难。一些农户迁入其他村后,因无法入籍,其所建造的房屋产权、子女就学、参加合作医疗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样,原整村搬迁后,由于农户迁移分散,村级无固定办公场所,村级机构无法正常运行,事关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山林、自留地等权属管理问题也不易落实。除了上述问题,也还存在县(市)资金配套不足和部门之间在规划、行动上协调不够的问题。

三、“十一五”期间加快欠发达镇乡村发展的主要对策

新世纪以来,对于加快欠发达镇乡村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已从全市发展战略和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部署中进行了统筹谋划和规划实施。为了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欠发达镇乡村的加快发展,市政府又于今年4月份出台了31号文件(即甬政发〔2007〕31号《关于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扶持欠发达镇乡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扶持的目标、政策、资金、措施和责任进行了具体明确和分解细化,并进行了专门部署和推动。对于今后如何加快欠发达镇乡村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扎实贯彻好市委市政府的这些重大举措,能不能形成合力推动的有效局面,能不能形成持续推进的长效机制。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极实践和加强探索:

(一)多措施齐助,进一步缓解低收入户的实际困难。

对于农村的困难群众,之前主要帮助一些贫困户和特困户脱贫解困。从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欠发达镇乡村的低收入农户。目前,已经建立了13280户的低收入农户档案,并将其纳入了市级重点帮扶范围。对这些低收入户的帮扶,应根据他们的困难致因和困难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尽快解决或有效缓解实际困难。一是实施“生产发展扶助”。对于尚有劳动能力但又缺少致富门路的增收困难型低收入农户,要将其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中,通过实行“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解决生产资料,落实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示范基地进行带动,实现增产增收。二是实施“危房改造补助”。对于住房拥挤、残破简陋、难御风寒、倒塌损坏而又无自救能力的各类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要采取新建扩建住房、旧宅改造、买房调剂、村集体联建和租赁闲置房等办法,先急后缓、分批分次地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三是实施“子女入学援助”。在低收入农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段继续享受“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将此政策延伸到高中段,免除其子女就读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学杂费。同时,对低收入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四是实施“因病致贫救助”。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要积极发挥社会慈善组织和政府专项民政医疗救助的作用,对因病致贫低收入农户进行专门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缓解其生活困难。

(二)多路子并行,进一步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十一五”时期,市级将重点扶持16个欠发达镇乡、3个片的206个欠发达村。扶持这些村发展集体经济,应根据当地的地理资源特点和中心村规划,走分类扶持、特色发展、规模经营和异地创收的路子。一是根据村庄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中心村。对于具有中心村功能和列入中心村规划的欠发达村,在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这类村的集体经济扶持。通过壮大中心村的集体经济,提升中心村的管理服务功能;通过中心村管理服务功能的提升,吸纳、兼并周边非中心村,扩大中心村规模,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益,以此促进中心村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根据资源禀赋,重点扶持特色村。对于具有山海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的欠发达村,重点发展海塘养殖、特色种植、小水电开发和“农家乐”观光休闲旅游,扶持和推进一批特色村的建设和发展。三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重点扶持规模经营。对于农业副业化、兼业化和小型化经营的欠发达村,应针对土地做文章,依托市场谋发展。通过专门安排财政资金,补助参加土地流转的农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大户,组织并推动小块种植、散状经营的耕地林地集中流转,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基地开发、规模经营,发挥土地集约、资金集中、技术更新和市场引导的作用,培育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四是根据工业发展布局,重点扶持异地创收。对于资源匮乏的欠发达村,应结合县(市)的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安排专门资金帮助欠发达村在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造标准厂房或商业用房,以租赁的形式实现异地创收,培育村集体的固定收入来源。

(三)多体系同建,进一步构筑服务保障的基础网络。

二十多年来,欠发达地区走过了增产增收、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推行公共服务保障的发展历程。扶持工作也从以解决广大群众的衣食问题为重点,逐步向改善住行条件并重转变,如今,已向全面提供教育、卫生、医疗、就业、住房、低保、救助和人居环境等各种公共服务推进。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加快欠发达镇乡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公共管理与服务保障的作用尤为重要,人民群众对此的愿望也十分迫切。

今后几年,将是我市加快建立和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时期。在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上,应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更加重视和优先安排欠发达地区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拓宽服务保障领域,增加服务保障品种,扩大覆盖受益面;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和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减免欠发达镇乡村和群众的筹资比例和配套比例;应完善管理服务和保障救助机制,提升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增强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保障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也应不断增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能力,把建立完善的各种服务保障体系作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扶持欠发达镇乡村加快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欠发达镇乡村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稳定的支撑条件。

(四)多部门联动,进一步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随着扶持欠发达地区工作的深入和拓展,担负相关扶持职责的职能部门也逐步增多,目前,已形成多个部门参与、多项政策扶持的工作局面。这种格局在使欠发达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无疑增加了部门间协调、政策上对接、行动上配合的难度和问题。因此,各部门在今后合力推进欠发达镇乡村加快发展的工作中,应在三个方面做到协调一致:一是在规划编制上一致。规划是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与依据。要在全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框架内确定欠发达镇乡村的发展规划,并根据规划安排扶持项目和扶持资金。尤其在各部门编制具体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凡涉及到欠发达镇乡村发展的,应通盘考虑,避免因规划错位而发生建设错位和设施置闲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在政策制定上一致。市委市政府对欠发达镇乡村的扶持举措,是通过各部门的具体政策来体现的。因此,各部门在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时,一方面要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实现部门之间各项政策措施的对接,避免因政策错位而影响扶持成效的发挥。三是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上一致。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必然推动政府转变管理服务社会的职能、方法和机制。在扶持欠发达镇乡村加快发展的工作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尤其在山区**梯度移民进程中,诸如移民安置宅基地落实难、户籍管理和山林自留地权属管理难、复耕土地指标收购价格低等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现,成为影响梯度移民综合效益的制约因素。而要解决类似这些新问题,单个部门已无法做到,也无法仅仅局限于欠发达镇乡村的区域内去解决,这就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并从全市的大视野和发展的大趋势上去谋划,努力探索新的管理服务方式和体制,积极推进加快欠发达镇乡村发展的各项工作。

下载统战干部对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调研思考(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战干部对加快行业协会发展的调研思考(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旅游行业协会发展的思考

    中国旅游行业协会发展的思考 据统计,目前全国省以上旅游协会的会员单位近两万个,会员涵盖了国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国际旅行社、高星级饭店、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著名旅游景区,......

    对加快餐饮业工作发展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和我国食品加工业相似,存在准入门槛低。在目前的国情下中小型餐饮业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繁荣市场经济,保障社会群众的消费,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点多面......

    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实现从粮食生产大省到食品供应强省的转变——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农民日报 》( 2014年07月19日03 版)杨桂华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由农业大省......

    对资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考

    对资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考作者:何辉 金显光文章来源:资兴统计局更新时间:2011-10-18近年来,资兴市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

    对资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

    对资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作者:金显光文章来源:资兴统计局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阿荣旗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调研

    阿荣旗行业协会发展状况调研 孙维烈 王忠君 行业协会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 一、建设概况 97年乡与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一、建设概况97年xx乡与xx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如xx路、xx路、xx路等,因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大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