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01:1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第一篇: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

一、建设概况

97年乡与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如路、路、路等,因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大小车辆难以通行,严重影响了镇的对外形象和经济发展,市场建设有场无市,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乡镇企业年产值常年维持在18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始终在500万元上下波动,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没有大的增长。[本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上任以后,紧扣区位优势,广泛听取民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提出了“三横

六纵”道路建设和两个新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镇充分借鉴和宏扬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方融资,积累原始建设资金。以来,我镇共多方筹措资金多万元,对路、路、路等8条道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建设里程达20多公里。镇区面积由原先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5平方公里,增幅达150%;镇区人口由原先的不足1万人,增至目前的2万人左右,增幅达200%;新增个体工商户524户,同比增长%,其中从事第三产业者419户,占总新增户数的80%;年可新增产值800多万元,上交利税60多万元,拉动全镇经济上涨个百分点,已成为镇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一年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1、形象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了,道路坑坑洼洼的现象不见了,区位优势增强了,镇的对外形象提高了。

2、威望高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落到了实处,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明显提高,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3、民气顺了。环境得以改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经济景气上升,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群众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没事找事、为难政府的行为没有了,有事找政府,有事问政府,有事靠政府已成为我镇群众的自觉行动。

4、发展快了。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去年一年,我镇实现乡镇企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同比增长167%;引进资金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财政收入680万元,超收150万元,同比增长%;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

二、具体做法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抓住市区北扩、城区西移的有利时机,从小城镇建设着眼,从道路建设着手,高标准规划,科学化

布局,走出了一条符合镇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1、抓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目标 科学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规划这个环节。首先,突出“三大优势”:一是交通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二是仓储优势明显;三是以食品加工、面粉机制造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快、基础好、积累多。立足上述优势,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依靠优势促发展,围绕中心搞建设”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集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物资集散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其次,为了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和科学性,我镇聘请上海及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参照《市城镇建设发展纲要》,编制了镇中、长期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确保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第三,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产”的原则,对镇

区内的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做到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抓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我镇围绕“三横六纵”道路建设,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投资1000多万元对路进行整体改造,路全长公里,路宽40米,在道路的中段,原影剧院区域内建一个占地40亩,集休闲娱乐和商业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广场。目前,道路拆迁已经全部结束,部分路段已经通车,路灯安装正在进行,工程预计10月底竣工;投资700多万元整修了路路、路北段,去年年底已经实现通车;投资500多万元对路、路南段进行改造。目前,路南段主路面已经竣工通车,边道路面柏油已经下封,排水管道正在铺设。路南段已于9月28日实现竣工通车。投资200万元的城北大排水工程段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沟底清淤和违章建筑拆除正在进行,10月底前将竣工投入使用;

投资近26亿元的新区建设有序进行,征用的1200亩土地已全部征完,市金融大厦、市会展中心、市高级中学已入场建设。此外,路加宽改造,段的环乡路改造已经结束,路修建正在进行,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二是加快镇区绿化、美化、亮化。我镇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架设路灯200多盏,栽植女贞、香樟等绿化树木1000多株,对路、路北段、路北段、路的东段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目前,该项工作随着各项工程的相继竣工而继续顺利开展。

三是加快公益事业建设。我镇先后投资100万元扩建了镇二中校舍和镇中心幼儿园,维修校舍160多间;投资50万元对镇区的部分电力路线进行了改造;开通有线电视用户2500户,安装程控电话用户4000户,城市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

3、抓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解决

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我镇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的支持,筹借短期建设资金,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是推行经营城镇的运作模式,以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商业化的运动,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值,实现经济和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一是拍卖不良资产,积累发展资金,二是拍卖商业用地,回收投资成本,然后,投入下一轮城镇建设;三是拍卖道路、广场冠名权、广告权,拍卖收入充当维护费用,交由中标企业管理,政府集中精力搞新的建设。

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今年以来,我镇依照“三高”标准|,实施“五心工程”,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业绩,今年上半年,我镇已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6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进资金亿元。这些项目的引进,为加快小城镇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鼓励个体、集体一齐上,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主参与小城镇建设。截止目前,全镇已发展个体、私营企业2591家,从业人员达25864人。新建二层以上住宅楼、营业楼42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4、抓规范,树立新形象

发展小城镇,重在“七分建、三分管”,建立良好的软硬环境,才能使小城镇上档次、出形象。

一是成立了孟庙镇城管监察二中队,配备了车辆及人员,对镇区内乱堆乱放、私拉硬扯,占道经营等不良行为进行约束管理,创造了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展现了镇的新形象。

二是积极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在全镇形成了崇尚文明、弘扬正气、互爱互助、和谐淳朴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全镇的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

服好务。

三、体会和建议

通过一年多来的小城镇建设,对发展小城镇,促进经济发展,我镇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同时,也是我镇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发展小城镇,要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化解不利因素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以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学习温州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

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于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于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2、发展小城镇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小城镇建设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稍有不慎就会好事办成坏事,形成半拉子工程,增加农民的负担。建设小城镇要抱有经营的理念,算好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搞好资本的原始积累。本着“开发一片,建成一片”的思路,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切不可贪大求洋,脱离实际,使小城镇建设脱离为民、富民这个轨道。小城镇建设也决不仅仅是修几条路,建几个广场那么简单,小城镇建设要做到“三个”符合,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一是要符合群众的意愿。汇集广大群众的力量,小城镇建设才能顺利实施;二是要符合当地的发展形势。使小城镇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三是要符合支撑力的要求。城镇化必须要以工业化做支撑,要有后续资金投入,小城镇才能持久,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有人建,没人管”的局面。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打造小城镇工业园区

引导各类加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向小城镇聚集,提升小城镇功能已成为新形势下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是小城镇工业园区是乡镇企业“二次

创业”的增长点。企业分散,不利于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只有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路子。积极调整城镇企业的布局结构,有计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小城镇工业园区,变布局分散为相对集中,形成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的目的。

二是小城镇工业园区是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器。“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村剩1 2 下一页

第二篇: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强势发展

一、建设概况

97年xx乡与xx镇合并之后,镇区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如xx路、xx路、xx路等,因年久失修,道路破损严重,大小车辆难以通行,严重影响了xx镇的对外形象和经济发展,市场建设有场无市,经济发展徘徊不前,乡镇企业年产值常年维持在18亿元左右,财

政收入始终在500万元上下波动,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没有大的增长。2003年,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上任以后,紧扣区位优势,广泛听取民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振兴xx经济的突破口,提出了“三横六纵”道路建设和两个新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镇充分借鉴和宏扬经营城镇的理念,多方融资,积累原始建设资金。2003年以来,我镇共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对xx路、xx路、xx路等8条道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建设里程达20多公里。镇区面积由原先的不足2平方公里,扩大至现在的5平方公里,增幅达150;镇区人口由原先的不足1万人,增至目前的2万人左右,增幅达200;新增个体工商户524户,同比增长13.2,其中从事第三产业者419户,占总新增户数的80;年可新增产值800多万元,上交利税60多万元,拉动全镇经济上涨1.5个百分点,已成为xx镇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

一年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1、形象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了,道路坑坑洼洼的现象不见了,区位优势增强了,xx镇的对外形象提高了。

2、威望高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落到了实处,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明显提高,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3、民气顺了。环境得以改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经济景气上升,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群众看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没事找事、为难政府的行为没有了,有事找政府,有事问政府,有事靠政府已成为我镇群众的自觉行动。

4、发展快了。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去年一年,我镇实现乡镇企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13.6;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同比增长167;引进资金3.85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财政收入680万元,超收150万元,同比增长17.3;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6.2。

二、具体做法

一年来,xx镇党委政府抓住市区北扩、城区西移的有利时机,从小城镇建设着眼,从道路建设着手,高标准规划,科学化布局,走出了一条符合xx镇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之路。

1、抓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目标

科学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规划这个环节。首先,突出“三大优势”:一是交通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二是仓储优势明显;三是以食品加工、面粉机制造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快、基础好、积累多。立足上述优势,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依靠优势促发展,围绕中心搞建设”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我镇建设成为集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物资集散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其次,为了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和科学性,我镇聘请上海及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参照《xx市城镇建设发展纲要》,编制了xx镇中、长期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建设中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确保了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第三,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产”的原则,对镇区内的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做到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抓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我镇围绕“三横六纵”道路建设,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投资1000多万元对xx路进行整体改造,xx路全长2.75公里,路宽40米,在道路的中段,原xx影剧院区域内建一个占地40亩,集休闲娱乐和商业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花园式广场。目前,道路拆迁已经全部结束,部分路段已经通车,路灯安装正在进行,工程预计10月底竣工;投资700多万元整修了xx路xx路、xx路北段,去年年底已经实现通车;投资500多万元对xx路、xx路南段进行改造。目前,xx路南段主路面已经竣工通车,边道路面柏油已经下封,排水管道正在铺设。xx路南段已于9月28日实现竣工通车。投资200万元的城北大排水工程xx段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沟底清淤和违章建筑拆除正在进行,10月底前将竣工投入使用;投资近26亿元的xx新区建设有序进行,征用的1200亩土地已全部征完,xx市金融大厦、xx市会展中心、xx市高级中学已入场建设。此外,xx路加宽改造,xx段的环乡路改造已经结束,xx路修建正在进行,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二是加快镇区绿化、美化、亮化。我镇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架设路灯200多盏,栽植女贞、香樟等绿化树木1000多

第三篇: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黄吉哲

小城镇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建设的补充,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城镇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在株洲市建设小城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的引导下,株洲县以“小城镇、大发展”为战略,以培养和发展小城镇经济为主导,以促进农民增收、注重经济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注重长远效益、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出发点,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加快推进小城镇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里笔者结合本县实际情况与经验谈谈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我县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㈠规划不足

1.没有全县统一规划,环境污染突出,生态破坏严重

我县没有制定全县的统一城镇规划,目前我县的城镇规划都只是各个县镇自发的进行各自的规划,这样自发的行为缺乏管理,没有进入整体的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修编范围之内,这种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进行自行规划的乡镇有的引进的城市不要的高污染行业和企业,建设过程中项目审核的疏忽导致城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迫害。有的城镇化建设为了收到更大的项目回报,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这种观念也导致了生态的破坏。另外,参与自发城镇规划的人员素质还不是很高,致使各个乡镇的自发规划缺乏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长期的目标,这种状况也对城镇规划的修编不利。

2.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城镇发展占地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用地规划的不足导致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㈡管理欠缺

1.制度不合理,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强化管理

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我们株洲县,在全国也比较明显。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容易因规则不统一、不透明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机构不健全,城镇管理办公室没有执法权以及相关人员的编制

城镇管理办公室没有行政执法权,这种权力的缺失导致,增加了城镇建设的难度,导致小城镇化建设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丧失了主动权。

㈢投入过少

我县的小城镇建设面临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我县的财政收入基数不大,各种项目均需用钱,要在城镇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确实存在较大压力。加之我县境内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而如果县里一味地进行支持投入,就会出现小城镇建设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二、积极发展城镇,推动我县城市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淦田镇是一个中心镇,城区有人口0.7万人,城区面积达1.48平方公里。城区主干道有5条,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较完善。镇党委、政府在小城镇规划的目标实施工作上狠下功夫,在小城镇增容、土地开发利用和招商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淦田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先行,管理并重。我们规划环境,优化资源;严格管理,美化市场;积极配合,协调矛盾。我们还采取项目带动,土地增值的措施,我们全面整修铁路涵洞,建综合农贸市场,改建专业市场,全面改造供水管网,建永久垃圾填埋场等民生问题。一系列的规划,摆脱了城区面积不大,“地盘较小”束缚,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投资者。

淦田镇成功建设小城镇的实例,给笔者带来如下思考:

㈠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尽快在全县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逐步打破限制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约束,积极探索对新落户的居民进行工作技能培训措施,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㈡整体规划,因地制宜

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各乡镇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从我县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处在不同的阶段,因而在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上切不可盲目照搬攀比,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发展。

㈢通过正确定位、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促进城镇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各乡镇应根据本地的人口、经济、资源、交通、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和经济发展前景等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本现本乡镇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应突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水、电、路等基础建设的一体化及优先发展,注意乡镇内普水率、普电率、绿化率的提高,并特别注意保护国土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开发本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控制污染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减少废物排放,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能耗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㈣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强化城镇的集聚功能

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城镇的集中,这是从根本上强化和扩大城镇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城镇的城市化水平、把城镇建成城乡经济联系枢纽与经济增长极地的需要,真正使小城镇成为新一轮科技兴农、科技兴县的中心。发展城镇要着眼于从提高城镇的整体功能上去完善城镇发展,突破传统的城镇单一低功能模式的束缚。

㈤要积极稳步地发展城镇,必须解决资金问题

发展城镇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资金障碍。而要解决城镇发展中的资金障碍也不可单纯依靠政府投资,而应特别注意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实行多元投资、非公为主。尤其应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与农民在城镇建设中的投资作用。

(作者现分配在株洲县淦田镇。)

信息来源:湖南领导人才网

第四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张绍成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作者:张绍成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县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县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县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新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小城镇建设,走符合新宁实际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一、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义

新宁作为地处湘西南山区的新兴旅游县城,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扶贫任务艰巨,加速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成为我县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像新宁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新宁县是省级贫困县,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有近10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很有限,种植业增长的空间也很有限。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收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也大大提高,收入相应增长。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极为有限。因此,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只有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除此别无出路。

2、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县乡镇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通过发展小城镇,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农村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的作用,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和人才条件;通过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农业产业化。

3、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新宁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是世界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县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在全县40多万农村人口中,有当家地仅30余万亩,由于居住分散,自然灾害频发,种植业的30%望天收。只有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在总量上相应减少现有耕地承载人口数量,转变农民的谋生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城镇聚集,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才能解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新宁县的城镇有了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建制镇由1990年的2个发展到9个,其中城镇居民万人以上的2个,城镇总人口18.5万人,短短20年城镇化率由11.1%提高到28.5%。城镇的空间布局主要沿交通干线 S218展开,城镇职能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职能或低水平商贸职能为主的状况,形成了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各种类型结构。纵观新宁城镇化进程,有两个特点:一是新宁城区(金石镇)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因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使县城人口增长较快,县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二是乡村城镇化即小城镇的发展相对缓慢。建制镇的发展由于在乡镇合并以前受行政管理区划的限制,区域内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表现为松散型,区域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乡镇合并后,城镇建设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由于新宁县农村人口较为稀疏,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有限,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适中,同时农村经济非常落后,因此,在农村地区形成小城镇的内、外动力较弱,导致小城镇发展滞后。

新宁小城镇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划问题。规划不科学,执行缺乏严肃性。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格雷同;二是融资问题。目前,城镇化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尚未面向市场,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因此,城镇建设资金来源贫乏,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延缓了农民离土离乡的步伐,不利于调动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农民进镇缺乏“安全感”,增加了城镇化成本;四是政策问题。各地出台了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系列优惠政策,但落实不力,农民在市场准入、税费征收、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不到优惠待遇,甚至有的地方农民进镇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待遇。这些问题极待我们解决!

三、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我县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县情,既要增加城镇的数量,但更应注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不能搞“一刀切”。要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全面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经济辐射功能,逐步形成以重点城镇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要把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缩点,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使小城镇成为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支点。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快我县小城镇建设应采取以下对策:

1、变官位设镇为按经济规模设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经济规模而言,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沿海乡镇已远远超过了中西部不少地级市,其城镇发展的规模和格局,也远远超过了中西部的不少市和县。就新宁而言,城镇化进程起步晚,即使是县城,与沿海一些乡级小镇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上的差别都很大,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经营理念上的差距就更大了,尽管国家还沿用按行政级别设县设乡(镇)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但打破这一传统的桎梏,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我县应遵循城镇化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样一条客观规律,按经济规模来安排城镇资源的分配,收紧拳头,突出重点,把握规律,有选择、有特色地走自己的城镇化之路。否则,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2、变人为构镇为产业兴镇

城镇发展必须以经济产业作为依托。我县多数小城镇近些年来之所以出现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镇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甚至是没有经济内涵的“空壳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和架构小城镇,小城镇缺乏主导产业支撑。一个城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镇特点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优势产业,而不是面面俱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兴的城镇,如温州、绵阳、诸城等等都是以特色产业立县。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依据各自的优势,推准主攻方向,大力培植工业主导产业,走依靠产业支撑辐射功能的路子。我县小城镇应当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山区资源加工工业,培育城镇支柱产业,增加城镇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功能。

3、变全能镇为特色镇

我县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我县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结合新宁产业与资源特点,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如高桥、金石等)。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如崀山、水庙)。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崀山风景名胜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如回龙、万塘等)。边贸口子镇要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的武冈、邵阳、东安、广西资源客商前来经商兴业。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如麻林、黄金等)。要依托药材、楠竹、木材等山区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包装、销售业,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第五篇: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为特征的地域系统。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十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小城镇建设,走符合十堰实际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一、发展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义

十堰作为地处鄂西北山区的新兴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扶贫任务艰巨,加速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成为我市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像十堰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十堰市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有14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很有限,种植业增长的空间也很有限。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城镇化,实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收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价值也大大提高,收入相应增长。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极为有限。因此,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只有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除此别无出路。

2、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市乡镇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通过发展小城镇,使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农村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人才中心的作用,为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和人才条件;通过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农业产业化。

3、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市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在全市240多万农村人口中,有当家地仅160万亩,由于居住分散,自然灾害频发,种植业的70%望天收。只有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在总量上相应减少现有耕地承载人口数量,转变农民的谋生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向城镇聚集,给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才能解决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4年地市合并后,十堰市的城镇有了较快发展。截止目前,建制镇由1984年的13个发展到63个,其中城镇居民万人以上的9个,城镇总人口111.8万人,短短17年城镇化率由14.9%提高到32.5%。城镇的空间布局主要沿交通干线襄渝铁路、汉江、209国道、316国道展开,城镇职能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政治职能或低水平商贸职能为主的状况,形成了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各种类型结构。纵观十堰城镇化进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十堰城区(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因汽车产业的聚集效应使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二是乡村城镇化即小城镇的发展相对缓慢。建制镇的发展由于在地市合并以前受行政管理区划的限制,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表现为松散型,区域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边境贸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城市对小城镇发展的辐射能力较弱。地市合并后,城镇建设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由于十堰市农村人口较为稀疏,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有限,这就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适中,同时农村经济非常落后,因此,在农村地区形成小城镇的内、外动力较弱,导致小城镇发展滞后。

十堰小城镇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划问题。规划不科学,执行缺乏严肃性。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格雷同;二是融资问题。目前,城镇化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尚未面向市场,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因此,城镇建设资金来源贫乏,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延缓了农民离土离乡的步伐,不利于调动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农民进镇缺乏“安全感”,增加了城镇化成本;四是政策问题。各地出台了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系列优惠政策,但落实不力,农民在市场准入、税费征收、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不到优惠待遇,甚至有的地方农民进镇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待遇。我市小城镇发展滞后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从主观上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建设的思维方式和指导思想存在有思维误区,我们必须克服:

第一,要克服官位设市的思维误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除了帝王以外,下面的州、府、郡、县的设臵,等级森严,不可僭越,哪一级官管辖下的城市,城墙该有多高,该有几条街道,衙门有多大,均有严格的规定。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省、市、县、镇的设臵,也基本沿用封建社会那一套,严格按行政级别、管辖面积、人口设市,城镇规模基本以官帽定位,而不是按经

济规模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定位。改革30多年了,包括体制上、观念上很多脱离实际的东西都改过来了,但这一传统的设市设镇模式仍被顽强地保留下来。而且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体制上形成了固有的模式,难以体现时代精神,制约了城镇化发展,我们必须克服。

第二,要克服人为构市的思维误区。如果说古楼兰曾为古丝绸之路开辟立下汗马功劳的话,那么它的消失,也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城镇的生存与发展及其发展规模该有多大,完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不能凭主观想象来构筑城镇框架,我们不能不顾城镇发展规模和区域经济社会动态比较优势,好大喜功,人为构市,盲目扩市,以至于城镇“增肥”了,却有城无市。如我市一些小城镇,虽耗巨资建起了几条街道和广场,至今门可罗雀,成为“空壳”。这样的浪费和教训令人心痛。今后,我市的城镇化必须注意克服这种违反规律、人为构市的思维误区。

第三,要克服全能乱市的思维误区。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和自然经济的影响,我市不少小城镇总想来个各行各业齐头并进,搞“大而全”、“小而全”,忽略自身城镇的产业强项和文化特色,搞“全能城镇”。资深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苏南地区凋查后曾提出一个“小城镇、大战略”的概念,意思是说,改革开放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呼唤小城镇的发展,为其提供信息、市场和科学文化服务。加快小城镇建设,其目的一是解决农村内部商品经济发展的流通问题;二是以小城镇的广泛建设解决大城市的“通病”。遗憾的是我们却误解了费老的原意,片面认为发展小城镇商品经济就是要搞“小而全”,而未能与时俱进,把小城镇建设放在国际社会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去考察去建设,导致在小城镇的发展上出现了不少“全能城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我市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市情,既要增加城镇的数量,但更应注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不能搞“一刀切”。要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全面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经济辐射功能,逐步形成以重点城镇为支撑、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要把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缩点,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使小城镇成为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支点。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加快我市小城镇建设应采取以下对策:

1、变官位设市为按经济规模设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经济规模而言,一些原来默默无闻的沿海乡镇已超过了西部不少地级市,其城镇发展的规模和格局,也超过了西部的不少县和市。就十堰而言,城镇化进程起步晚,即使是县城,与沿海一些乡级小镇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上的差别都很大,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经营理念上的差距就更

大了,尽管国家还沿用按行政级别设市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但打破这一传统的桎梏,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我市应遵循城镇化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样一条客观规律,按经济规模来安排城镇资源的分配,收紧拳头,突出重点,把握规律,有选择、有特色地走自己的城镇化之路。否则,我们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2、变人为构市为产业兴市

城镇发展必须以经济产业作为依托。我市多数小城镇近些年来之所以出现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城镇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甚至是没有经济内涵的“空壳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规划和架构小城镇,小城镇缺乏主导产业支撑。一个城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镇特点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优势产业,而不是面面俱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兴的城镇,如温州、绵阳、诸城等等都是以特色产业立市。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依据各自的优势,推准主攻方向,大力培植工业主导产业,走依靠产业支撑辐射功能的路子。我市小城镇应当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发展山区资源加工工业,培育城镇支柱产业,增加城镇经济实力,从而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功能。

3、变全能镇为特色镇

我市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我市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结合十堰产业与资源特点,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边贸口子镇要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的鄂、渝、陕客商前来经商兴业。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要依托药材、黄姜、茶叶、绿松石等山区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包装、销售业,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五是建设移民镇。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用好用活移民政策,推动移民小城镇的建设。

4、积极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

力合理有序流动。”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使小城镇得以健康发展,还应解决如下问题:

(1)搞好科学规划。小城镇规划要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选址要与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导向政策、交通、通讯大动脉相联系。起点要高,具有时代气息;必须满足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小城镇发展的规划,不仅要考虑长远义务教育设施布局,还应考虑职业技术教育设施布局,科教兴镇,保证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把市场一体化要求与本地经济特点相结合,将小城镇规划建设融入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同中心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城镇化体系格局,利用大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小城镇的风貌一定要体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居民群体凝聚力,使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要把环境生态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自然条件,建设生态小城镇。规划必须体现全局意识,着眼于长远,决不能因党政负责人的更换而改变。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要列入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

(2)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可以实行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民间资金为主,吸引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首先,财政资金可以向小城镇倾斜,在注重抓好水、电、路及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与农民利益有密切联系的、有巨大消费空间的项目,以此吸纳民间投资与吸引外资,加快建设速度,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其次,通过小城镇安居工程,吸引农民建房资金。再次,把市场机制引入小城镇建设。政府通过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软件上下功夫,使小城镇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众多的人带着资金参与城镇建设。要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城镇当作资产来经营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不断建立和完善“经营城镇”的新机制。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把自然资源变成城镇发展的宝贵财源,变过去土地使用的“行政审批制”为现在的“市场配臵制”,使国有土地的资本效益趋向最大化,大力推行竞价拍卖等多种土地经营形式,为城镇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营运市政设施,实现滚动开发。经营城镇有形资产,把公共房产及道路、桥梁、公路灯杆等市政设施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推向市场,能卖则卖,宜租则租;经营城镇无形资产,把城镇空间、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交通线路营运权、道路和其它设施的冠名权等,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推向市场,使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

(3)加快改革步伐,消除制度障碍。

要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落实以现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以住户、职业、生活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为依据的落户标准,以居民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确保进镇农民的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和吸引农民进镇落户,务工经商。要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在坚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对

农村土地使用流转制度进行创新,允许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解决农民担心长期离开农村后、遇到困难生活没有保障和后路问题,并为农民进镇后土地集中使用打好基础。同时,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就业、教育制度等配套改革,建立规范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进镇解决后顾之忧。

下载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研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在全旗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 同志们: 这次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旗委、政府就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召......

    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12行政管理 卢建武 国家在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国城镇运营网:http://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九届......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含五篇)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史口镇人民政府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

    关于加快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要深刻理解......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孔集乡基本情况 孔集乡地处豫东平原,位于宁陵县城东北15公里处,310国道、陇海铁路横穿东西,X038县道纵贯南北。孔集系孔子嫡支重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