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构业务发展的调研思考

时间:2019-05-13 22: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机构业务发展的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机构业务发展的调研思考》。

第一篇:对机构业务发展的调研思考

机构业务客户群体涉及到国家机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及公益事业等众多行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派生能力强、综合收益大的业务。这种特性使机构业务成为联结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席卷全球的经济金融海啸面前,外贸、钢铁、电力以及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而相对于企业法人客户而言,则迎来了广阔的市

场空间。

一、机构业务在当前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这些措施涉及的投资到2010年底约需4万亿元,今明两年要进一步加大在基础建设、涉及“三农”产业行业、铁路交通、电力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力度。同时,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一些涉农政策,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有力促动。这些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为发展机构业务带来了商机:

1、发展负债业务的商机。一是利用政府职能转型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机遇,捕捉机构业务新的增长点。我国正在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将由经济管理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今后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机构业务拓展投资领域和代理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在发生重大转变,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体系正在建立。国库集中收付、财政统发工资、政府集中采购等改革措施的推进减少了财政支出层次和环节。二是服务于文教、卫生等行业的优质客户。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对教育、卫生、科研、社会保障等重点行业的财政投入加大,为机构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

2、发展资产业务的商机。“国十条”的出台,吹唱了国家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的号角,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创造了历史性机遇。特别是随着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破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这就为发展以财政预算资金为背景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机遇。“建设型的财政”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伴随着国十条的落实,政策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及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为新时期的合作式发展带来机遇。

3、发展中间业务的商机。一是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为我行的资产保管、财务顾问、投资理财和代理资金收付等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虽然资本市场重树信心还需要一段时日,但是从长远上看,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长期低迷下去,资本市场还会复苏和繁荣,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三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为银保业务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二、现时期发展机构业务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发展机构业务的信心。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把践行科学发展观做为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势和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大力解决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对教育、卫生、科研、社会保障等重点行业的财政投入加大。所有这些为机构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我们应该树立信心,顺应形势,把握机遇,正视机构业务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细分市场,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

合理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持续增长的基础和前提。机构业务是对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客户主要为行政事 业单位、机关团体、金融同业等高端客户群体,对现有市场进行科学细分,巩固现有优质客户群体,挖掘客户潜力。同时,积极跟进有效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通过创新业务产品,逐步培育一批优质客户群体,实现机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应按机构客户的行业性质、特点,筛选出优质客户,明确重点客户。按照客户细分结果,实行分门别类管理,提供差别化服务。在客户营销手段方面,可根据不同性质客户群体的特征找准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重点产品和特色服务进行推介,靠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吸引客户,提高营销效果。为顺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要提升综合营销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探索建立联动营销的长效机制,加大涉及机构业务产品的网上银行、个人金融、信用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整体性服务和创新性服务。

(三)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机构客户大多为条块明显,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客户群体,涉及的业务产品繁多,不仅包括负债业务,还包括资产业务和中间 业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对公客户业务,对客户经

机构业务客户群体涉及到国家机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及公益事业等众多行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派生能力强、综合收益大的业务。这种特性使机构业务成为联结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席卷全球的经济金融海啸面前,外贸、钢铁、电力以及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而相对于企业法人客户而言,则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机构业务在当前经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这些措施涉及的投资到2010年底约需4万亿元,今明两年要进一步加大在基础建设、涉及“三农”产业行业、铁路交通、电力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力度。同时,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一些涉农政策,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有力促动。这些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为发展机构业务带来了商机:

1、发展负债业务的商机。一是利用政府职能转型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机遇,捕捉机构业务新的增长点。我国正在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将由经济管理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今后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机构业务拓展投资领域和代理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在发生重大转变,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体系正在建立。国库集中收付、财政统发工资、政府集中采购等改革措施的推进减少了财政支出层次和环节。二是服务于文教、卫生等行业的优质客户。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对教育、卫生、科研、社会保障等重点行业的财政投入加大,为机构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

2、发展资产业务的商机。“国十条”的出台,吹唱了国家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的号角,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创造了历史性机遇。特别是随着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破解,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这就为发展以财政预算资金为背景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机遇。“建设型的财政”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伴随着国十条的落实,政策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及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将迎来大发展时期,为新时期的合作式发展带来机遇。

3、发展中间业务的商机。一是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为我行的资产保管、财务顾问、投资理财和代理资金收付等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虽然资本市场重树信心还需要一段时日,但是从长远上看,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长期低迷下去,资本市场还会复苏和繁荣,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三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为银保业务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二、现时期发展机构业务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发展机构业务的信心。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把践行科学发展观做为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创建和谐社会的形势和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大力解决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对教育、卫生、科研、社会保障等重点行业的财政投入加大。所有这些为机构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我们应该树立信心,顺应形势,把握机遇,正视机构业务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细分市场,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

合理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持续增长的基础和前提。机构业务是对公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客户主要为行政事 业单位、机关团体、金融同业等高端客户群体,对现有市场进行科学细分,巩固现有优质客户群体,挖掘客户潜力。同时,积极跟进有效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通过创新业务产品,逐步培育一批优质客户群体,实现机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应按机构客户的行业性质、特点,筛选出优质客户,明确重点客户。按照客户细分结果,实行分门别类管理,提供差别化服务。在客户营销手段方面,可根据不同性质客户群体的特征找准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重点产品和特色服务进行推介,靠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吸引客户,提高营销效果。为顺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要提升综合营销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探索建立联动营销的长效机制,加大涉及机构业务产品的网上银行、个人金融、信用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整体性服务和创新性服务。

(三)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机构客户大多为条块明显,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客户群体,涉及的业务产品繁多,不仅包括负债业务,还包括资产业务和中间 业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对公客户业务,对客户经[page_break]理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健全的培训激励机制促使客户经理具备相应的服务素质和能力。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机构业务面临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新生事物和困难,我们应该树立必胜的信心,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客户经理素质,协调联动闯市场,促进机构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对基层法律援助机构问题的调研思考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第五条规定: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那么,县(区)级法律援助中心实际上是一个基层法律援助机构。根据这几年在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实践,结合参考兄弟县(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目前面临以下几个困难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和

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金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县级地方和贫困地区法律援助经费严重短缺,导致法律援助工作明显滞后。应该说,法律援助工作已经逐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财政拨款逐年有所增加。但这种增加和需求相比差距甚大。有的地方财政拨款还不到位,或到位的经费仅能维持必要的人头和行政开支,真正能用于法律援助的费用不足。一方面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为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等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法律援助。

二是法律援助人员严重不足,供求矛盾突出。仅以**市为例,**市农业人口33万人,外来务工人员10万人,其它社会弱势群体5万人,这占**市总人口的82%。在这82%的社会弱势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边远的山区农村,他们的合法权益更需要法律保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普法依法治理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全市法律援助队伍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法律援助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法律援助工作者,更是人才奇缺,全市3家律师事务所仅有16名专职律师;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仅有基层法律工作者29名。已建立的11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中没有一名律师。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另一方面是现有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不堪重负。

三是对社会律师过多提倡“行业奉献”。目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律师的性质从国家法律工作者转变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律师因为没有稳定、可靠的生活、工作条件保障,首先必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工作。由于大部分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较低,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往往是“贴钱办案”,过多地提倡“行业奉献”,挫伤了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性,也难以控制案件质量。

四是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不高。由于对经济效益等因素的考虑和经费的制约,个别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工作中确实存在办案敷衍了事、走过场等现象,工作不认真细致,直接影响案件质量的提高;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又没有在这方面作出约束性的规定,使得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五是法律援助监督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司法行政机关对其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上一级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对下一级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指导、检查”的监管框架,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编制和机构的限制,编制部门在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多为挂靠在司法行政部门的相关科室,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能。这种体制有悖于《法律援助条例》精神。

二、对策和建议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加大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新的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和实施《法律援助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自觉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正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执政理念,给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送来一股清风。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正是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别关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更充分地行使当家作主的各种权利。这突出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内部矛盾,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味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法律援助是实现人民权利的有效途径,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形式。法律援助制度正是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政府关爱”,直接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群众,成

第三篇: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摘 要 地热是一种宝贵的能源矿产,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温泉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备丰富的地热资源,拥有悠久的温泉开发利用历史,但温泉经济却一直不被重视。本文拟在调查**地热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发展温泉经济对**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探索加快发

展**温泉经济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温泉经济 发展

温泉即地热资源,是一种能源矿产,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温泉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温泉的开发利用拉动消费、推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温泉经济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浸透着鲜活的地方风土人情。**具备丰富的地热资源,拥有悠久的温泉开发利用历史,但温泉经济却一直不被重视。今年“两会”上,民盟**市委会提出《创建、申报“中国温泉城”,发展**温泉经济》的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引发笔者的调查与思考。**地热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 **地热资源概况

**地处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属于中国东南沿海温泉密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全市除东山县外,其余七县一市二区都有温泉出露,共有温泉54处,分布密度位居我国前列。**温泉温度高,流量大。水温高于60℃的中高温泉有18处,最高达121.5℃。天然自流量大都在100吨/日以上,最大的可达1555吨/日(南靖汤坑温泉)。温泉水化学类型比较多样化,有氯化物泉、硫酸盐泉、重碳酸盐泉等类型。据估算,全市温泉可采量达50000吨/日以上。位于**市区的**地热田规模最大,分布面积7.9平方公里,允许开采量13000吨/日,温泉水量和水温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之首。

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历史悠久,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源远流长。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有胡商前来**活动,在漳浦西南的温源溪,曾留下胡商洗温泉浴的佳话。明、清直到民国时期,温泉澡堂业发展较快,《**府志》对此留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开发利用时期,其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宽:

洗浴——是**温泉最早也是直到现在仍然广泛应用的领域。建国后,改变人工凿井、人工抽水为机械开采、电力抽水,**市区沿北京路有10多家温泉澡堂营业,还有单位自办澡堂专供内部员工洗澡。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温泉澡堂发展迅猛,设施和服务明显改善,地理范围已经扩大到新华南路、新浦路、水仙大街、江滨大道乃至桥南一带。同时,郊区各地的温泉也大多建设澡堂经营洗浴。

医疗保健——始自五代,疗效甚佳。初时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明、清和民国时期还用于治疗疥疮和关节炎等病。1963年,**工人温泉疗养院开始利用温泉水治疗各种疾病。1984年,该院建成一座水疗楼,面积500平方米,安置一套水疗设施,设有床位200个,18平方米运动池1个,个人池32个,每年接纳千余人,对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系统、高血压、消化系统及妇科病、肥胖症等病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此外,**市中医院、芗城区中医院也利用温泉热水疗养疾病。

工业发电——1971年,**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下达“地热利用—地下热能发电”科研项目,选址南靖县汤坑,利用温泉热水,采用扩容法地热发电系统,建设5座地热试验电站。1973年完成装机容量为192kw的地热发电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工作,1976年完成地热发电设备的安装,1977年2月、4月及10月进行三次试运转,均未达到预期设计参数。主要原因是温泉水温度低和发电设备质量问题,导致地热发电效率太低,不具有经济效益。该项目于1979年12月停止。

水上训练——1988年,**市体育委员会铺设一公里长的专用管道,引温泉水到**市人民游泳场,使这座花园式的游泳场成为全年综合性水上训练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多处温泉游泳场。

旅游度假——1990年,**市区马灶路建成一座温泉大厦,以温泉的特色吸引来漳的旅游者。此后,**市温泉宾馆、南靖大酒店、**龙佳温泉山庄、长泰古堡温泉、**云顶温泉大酒店等一批温泉酒店山庄应运而生,带动了**的温泉旅游度假业。

烘干——1990年末,**市地热开发公司在市区马灶路建成一座地热烘干厂。初时进行蚊香烘干、农产品脱水和蘑菇脱水,后来增加木材、粮食制品、水产品等烘干项目,规划还将增设制革、漂染、纺织等生产线。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

集中供热——1990年底,**市地热开发公司在市区马灶路建成地热水厂,日供温泉水600吨,可供800户居民使用。地热水主输送管道第一期工程为胜利西路以北城区,支管道根据用户需要铺设;第二期、第三期进一步

完善北区和发展南区。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1998年,作为南靖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南靖汤坑温泉引进县城项目”工程胜利完工,总投资1480万元,将距离县城8公里的汤坑温泉水引进南靖县城,可供6000户居民使用。

水产养殖——1993年,**市地热开发公司进行规模化地热鳖鳗总场的二期建设,占地8公

顷,投资1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地下热水大面积反季节水产养殖的推广应用获得成功。此后,长泰林墩、华安汰内、龙海田里和东泗、南靖汤坑、平和南胜、云霄溪口和院前都利用温泉养殖鳗鱼、对虾、长毛对虾、罗非鱼、鳖等,有的产品还出口创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广泛用于水稻育秧、农作物和果树育苗、蔬菜种植、花卉栽培、食用菌培养等,成效明显。

梯级利用——**市地热开发公司委托**省能源研究会地热委员会和**市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市区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列入1989年国家节能项目。1990年10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投资1500万元,将1个地热烘干厂、2条地热蚊香烘干生产线、1个地热空调制冷厂、1个脱水厂、1个地热水产养殖场和1个余热咸水回灌站串联起来。1991年建成后,在梯级地热应用、防止污染、节约水源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

房地产——由于招商引资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开发商竞相在有温泉分布的地段盖高楼、建公寓和娱乐休闲场所,其地段价位明显攀升,成为繁华地带,涌现出东盛温泉公寓、华港温泉公寓、天隆温泉公寓、下沙温泉广场、温泉佳苑、龙海芗鹭温泉人家、长泰汤泉世纪等一批具有温泉特色的商住小区。

除此之外,**市还开展温泉科学研究,着重进行碱性稀释、输配设备管道技改和开发深部高温热水的可行性研究;实施地下水监测,控制温度界面变化情况;编制《**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市区三级地热资源保护区。发展温泉经济对**的重大意义

发展温泉经济对于所有地热资源丰富的城市,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而言,在未来的海峡西岸城市竞争中,温泉经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温泉经济,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从新打造和提升城市品牌,其意义十分重大。

2.1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是个资源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渔业、旅游、海岸线等自然资源,但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做好做足资源开发利用这篇文章,地热资源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初级、粗放、无序、技术含量低的开发利用,直接导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保护和管理不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未能抓住机遇保持稳定发展。**地热资源所具有的数量多、水量大、温度高、埋藏浅、区位好、应用领域广等特点,是其开发利用的极其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确立和实施发展温泉经济战略,**的地热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和更加有效的保护管理。

2.2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拉动消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温泉旅游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猛的一个旅游主题,它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温泉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温泉旅游不仅具有很多下游产业,还有很多横向协作产业。此外,温泉的开发利用不仅拉动旅游消费,而且带动建筑、餐饮、服务、娱乐等行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一个地方的经济。**温泉曾经应用于广大领域,因此温泉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是**经济的一个极佳的增长点,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温泉产业链,不久之后将可能成为支柱产业,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3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传承温泉文化进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纵观世界温泉文化史,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汤”;第二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游戏,强调温泉的动感;第三代温泉文化则是洗浴加休闲,突出温泉的休闲旅游特性;最新的第四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保健,是最具包容性的全民共享的全新温泉文化。**温泉文化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个答案也许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而无可考证,但**拥有悠久的温泉文化,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美,人文荟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泡汤”或称“澡堂子文化”历史悠久,温泉医疗也已近半个世纪,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发展温泉经济,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的温泉文化,进一步充实**的传统文化内涵,保留**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和城市精神,继承并发扬**城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4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打造优势资源品牌和生态名片提高知名度

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而文化城市的成功首先在于城市品牌的建立。城市品牌是城市风格的展示,是城市个性的表达,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城市整体功能的抽象呈现。品牌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体现着城市的实力。提起**,我们可能联想到中国女排摇篮、**

110、水仙花、片仔癀、天宝香蕉、八宝印泥、华安玉等等,但这些名片有的属于过去,这些品牌有的难以形成产业链。**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打造一个能够形成完整产业链具备高经济效益和高资源效益的资源品牌,亮出一张迎合全球发展趋势具备高社会效益和高环境效益的生态名片,而“**温泉”正好将是这样一个**的经济品牌,这样一张**的城市名片。通过发展温泉经济,申报和创建“中国温泉城”,将有助于提升**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加快发展**温泉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温泉经济,涉及投资、经营、消费、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还涉及三大产业的众多领域,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更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发展**温泉经济,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和前期投入;要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摸清全市地热资源家底;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编制实施地热资源专项规划;要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宣传推介温泉资源优势;要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开发利用;要发挥品牌的综合作用,积极组织申报“中国温泉城”。

3.1 政府主导

政府理所当然是发展温泉经济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此,市政府要成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协调机构,以加强对发展温泉经济的领导和协调。协调机构可由市政府及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发展改革、旅游、水利、环保、建设、经贸、外经等有关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市政府还要设立地热经营管理公司,对全市尤其是市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经营管理。同时,财政要专门列出预算,为各项前期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2 基础先行

摸清全市地热资源家底,是发展温泉经济的基础。据现有资料统计,全市已经发现温泉54处,其中已经和正在进行地质勘查10多处,其余尚未开展工作,资源情况不明。因此,有必要委托有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提交地质报告,并进行资源储量评审登记,以便于用来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和申报“中国温泉城”。

3.3 宣传推介

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温泉,营造发展温泉经济的舆论氛围。目前有如下几个重点:一是出版发行**市2005科技项目《**市地热资源与开发利用调研》的成果——《**温泉》一书,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温泉;二是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辟“**温泉”专栏或专题节目,介绍**温泉的资源优势、可应用领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效益;三是策划、包装和推出“**温泉”特色旅游线路,拓宽旅游新领域。

3.4 规划牵头

规划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龙头,也是申报“中国温泉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作为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申报工作的一项要件。

3.5 项目带动

确立项目带动策略,建设一批温泉项目,是提高**温泉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招商引资,在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供热制冷、烘干养殖等领域引进一批温泉项目,以项目促进**温泉经济发展。

3.6 打造品牌

大力开展创建,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中国温泉城”申报工作。由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协调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指定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全面启动申报工作,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各项准备,两年内获得命名。

发展温泉经济是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早,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只要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措施到位,就能抓住发展温泉经济这一契机,实现“海西建设、**先行”。

第四篇: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平原,沃野千里,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近期,我处深入粮食主产区,与中介组织和粮食加工企业座谈,对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对今后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的深入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923万亩减少到2005年的728万亩,减少195万亩,减幅21.1%。全市粮食总产量由2000年的363.8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261万吨,减少102.8万吨,减幅28.3%。但近两年来,粮食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普遍重视,国家和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0万吨左右。

(二)粮食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根据2004年市粮食局进行的粮油企业情况调查,**市有粮油加工企业575户。其中:碾米企业374户,年生产能力62.7万吨;面粉加工企业76户,年生产能力40万吨;食用油加工企业96户,年生产能力25万吨;饲料加工企业29户,年生产能力140万吨。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有:文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大西南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市奇格速冻食品厂、瑞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嘉里、新希望、互利达、红旗、迎先、美好、龙达、汇能、蜀玉、江丰、沙渠、天红等粮油加工企业。其中瑞玉米业、文君米业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花中花、红旗油脂、青城米业等企业被**市农业委员会认定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瑞玉、花中花、美好面粉、大西南面粉等12家企业获得了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确定的四川省粮食产业化100家龙头企业。

(三)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壮大

全市目前已形成以粮食流通企业、加工企业、农技服务组织等为主的粮食产销中介服务组织,它们上接市场、龙头企业,下联广大农户、生产基地,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链接起来,推动了粮食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粮食加工企业实力较弱

我市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品牌知名度不高。总的来看,我市乃至全省的粮食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形势较严峻。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低三少上(以下以2005年全省数据为例):a、设备利用率低,大米产能400万吨,生产100万吨,面粉产能170万吨,生产60万吨,菜油产能140万,生产21万吨。b、利润低,全省440家主要粮油加工企业,总利润4000万,平均每家不足10万元。c、规模低,收入和产值上亿元去年仅3家。三少指:a、名牌少,仅10家企业进入省级名牌企业。b、外商投资少,全行业仅2家。c、140多家省级农口龙头企业中粮油企业只占10余家。

(二)农企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联结松散

据调查,真正从品种选育、栽培、种植、收割、储运、加工、销售建立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很少,真正与农户保持高履约率、大规模带动、与农民长期合作的龙头企业也很少,反哺型龙头企业更少。多数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仅处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实际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粮食产业链随时可能断裂。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农民出售粮食有了价格的保护,是否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组织,与他们种粮的根本利益几乎没有关系,因而种粮农户对粮食订单不抱有多大利益的冲动和诚信合作的欲望。龙头企业要获得稳定的粮源,必须对种粮农户进行相应的扶持,包括配套的服务、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甚至实行第二次利益分配,以博取种粮农户的长期信任。维持与种粮农户的合作链接,龙头企业要以牺牲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代价,且承担着市场风险。

(三)优质粮种植布局分散,生产不规范,优质不优价

虽然近年来我市小麦、稻谷、油菜等农产品大量采用了农业部门推荐的的优质品种,但由于投资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和市场的对接,加之农民种粮重产量轻质量,生产粗放,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使用水平不高,造成生产的粮食品种特性各异,粒色粒径不一致,优质粮外观商品性差,加工品质不稳定,往往不符合粮食加工企业对优质粮源的要求。因此我市优质粮种植面积虽不少,但优质专用粮规模效应不突出,难以发挥其优质增效的作用。

(四)粮食产业化保障体系不健全

一是粮食加工创新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推广单位把注意力放在生产环节,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研究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由于受人才和效

益影响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投资搞优质粮的研究、推广和生产。二是粮食产业化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缓慢。不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足,资金缺乏,处于空壳状态。三是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最后1公里”问题没有解决,信息难以进入农户手中,农民仅凭经验种粮,生产的粮油和市场的要求有差距。

(五)粮食产

业化发展资金不足

几年来,虽然对粮食产业化不断进行政策扶持,仅我局近年来已投入粮食产业化扶持资金210万元,但这些投入毕竟是有限的,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仍然面临资金匮乏的窘境。由于粮食产业是相对弱势产业,投入产出比低下,难以吸引足够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同时农发行等信贷部门调整资金供应政策也使贷款难度加大,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三、粮食产业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扶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江泽民同志指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深刻阐明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加快企业资产重组,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改制改组,形成较有规模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中型粮食企业。鼓励各种不同所有制的粮食企业探索内联外引、重组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尤其是优势龙头企业要增强扩张意识,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二是要突出重点。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要打破过去“撒花椒面”的做法,对重点企业要予以重点倾斜。要先行抓好文君米业、瑞玉米业、花中花等3到5家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三是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和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意识,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科技意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的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二)培育区域特色,加速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加快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要依靠龙头企业建立一批稳定的粮食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专业化、优质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区域高效粮食生产格局。以打造优势产业带为重点,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围绕打造产业带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实践证明由我市文君米业、崇州国储库、瑞玉、花中花等龙头企业建设的基地得到了较好发展,缺乏龙头企业支持的基地相对发展缓慢,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作为扶持龙头企业的一项重要依据。三是要抓好粮食标准化生产。粮油品种的选择要突出优质、高效,发展的方向是无公害,保证粮食安全,认真抓好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力争申报和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完善粮食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滞后有关。因此要积极协助农民建立跨区域的民间粮油生产、加工、销售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以农技部门为服务主体,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自身经济效益,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市场竞争,开拓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层次服务水平,适应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新需要。二是龙头企业要让利于民。龙头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让出一部分利润给农户,帮助和带动农民致富。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入股、雇工等形式吸纳农民参与龙头企业经营,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让农民尽快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由“生产什么就加工什么”到“加工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转变。

(四)用活用足政策,抓住我市粮食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机遇,发展粮食产业

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镇**村进行优质粮食规模化经营改革先行试点,国有粮食参股企业四川文君米业作为业主单位承担了试点任务。该试点项目通过“大春种水稻稳粮、小春调结构抓钱”的模式租用农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具体作法有三条:通过走企业化道路,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整村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转变农民身份。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春经营总体盈亏平衡,小春已实现较大赢利;试点区农民社保就业、集中居住等状况显著改善,收入明显提高;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成为现实。今年,市委、市政府将粮食规模化经营综合改革试点推广到我市三圈层8个市县。随着我市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我市对涉农产业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全市农业产业将进入快速、持续发展的新轨道,因此要鼓励粮食重点龙头企业做到目光长远,抓住良机,积极参与到粮食规模化经营试点等中来,努力克服各种短期的困难,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不断发展壮大。

(五)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粮食企业发展后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粮食龙头企业要加大对企业主管、经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班,以强化企业经营者崭新的经营理念,提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粮食加工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开发中心,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优先引进和开发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组织力量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面向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精品名牌,依靠科技力量增强龙头企业的发展后劲。要健全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粮食市场网络建设,为龙头企业和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不惜重金聘用、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粮食产业创业,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为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六)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粮食产业化加快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推行粮食产业化的重要意义,转变思想观念,将粮食产业化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高度重视。二是成立机构。成立以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粮食产业化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理顺管理体制,搞好统一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和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协调、规划粮食产业化工作。三是加大投资。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稳步扩大金融信贷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企业、农户等社会资金,形成多种渠道、多途径、多元化的融资投资机制,为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在粮食产业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中介组织以及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粮食产业化快速发展。

第五篇:对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村位于**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 423人,总耕地面积 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 余亩,常年产量在 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经过我近一年对该村各

果农的走访及调研,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对该村每个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该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通过走访,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何来呢?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

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二00二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一是品种单一。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二是广大果农应用各种技术死板,不灵活。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三是市场意识。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下载对机构业务发展的调研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机构业务发展的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发展会议经济的调研思考

    会议经济,或称会议产业,是指由于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大型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的产业形态。据资料介绍,会议主办者在筹备会议上每花1美元,就可以在......

    浅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发展的思考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舞台上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金融体制......

    对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对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浅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

    对民办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发展的思考

    资料来源以网络 仅作学习之用对民办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发展的思考 2006-08-28 14:52:08 来源:未知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各种不同......

    对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环节。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对某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推荐五篇)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和宝贵结晶,**市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当前,**市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

    2014年全业务发展思考

    1、 数字电路 (1) 市公司行业层面,如叶剑、何倩等金融行业市公司如何施压、指标; 考核客户经理数字电路封顶等 (2) 县市公司层面如何扬长避短,折扣回收到2折?避裸光纤扬数字电路; 每......

    对经济落后地区金融创新业务发展的思考[范文]

    金融业务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金融业务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