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丽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湖南应从自身的现实基础出发,制定总体思路,确立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现代农业;湖南;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从国家层面来讲,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南,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反,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发达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属于农业的最新最高阶段。现代农业的特征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生产条件现代化。即在农业生产中拥有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设备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凡是能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工序,都完全使用了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设备,代替了人畜力的工具。电力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设备在农业中广泛普及,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工厂化、自动化。
第二,生产技术科学化。即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生产技术,代替了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种子、肥料、农药、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等,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农业生产由经验转到了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第三,生产过程社会化。即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展,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原来在农业生产中的许多生产过程,如繁育良种、肥料制作、饲料加工、农机具修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不断地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系列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前和产后部门。产中与产前和产后部门的广泛联系,又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即农业综合经营。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农业已经成为一个几乎完全商品化的产业。
二、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本国工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条现代化之路,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这是一种创新。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客观存在着一种相互联动的发展关系,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势必给农业开辟广阔的发展前
景。首先,新型工业化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将促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部门的各个环节,也将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跨越式变革。其次,新型工业化突出科学技术进步,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它将带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产业化。当今世界的农业竞争集中体现在高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上。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0%左右,湖南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57%。再次,新型工业化强调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即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要求发展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这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土地的集中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与总体思路
(一)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
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农村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持续稳增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湖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出现了一些现代农业的范例和雏形,这为该省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湖南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湖南农业的继续发展。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土地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收入低,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人力资本缺乏,农业科技提升困难;四是农民分散经营,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投资效益欠佳,农业资金匮乏。
(二)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两者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发展湖南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条件的深入分析,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壮大湖南的食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立足中长期内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客观现实,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具备完全市场能力的经营主体;加大政府无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推广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发展应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方向
(一)大力推进湖南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标准化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技管理的双重性,对于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当前,湖南推进农业标准化要从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3个方面同步展开: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国家标准基本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研究和服务队伍。
(二)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
提高加工深度是增加农业效益的根本措施,强大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带动力量,没有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发展精深加工和培育龙头企业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一批像正虹科技、亚华种业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一起上的原则,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三)革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转变传统小农意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鼓励个人、集体、单位、社会团体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支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成有经济实力的独立法人实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业企业化等试点,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营组织的新形式。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以长株谭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在环洞庭湖等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有特色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交易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企业内部管理,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公司制改造,创建农业企业品牌,发展合作农场、农业股份公司等有规范产权组织的公司型农业,实现从生产者管理到消费者管理的转变。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农业。应从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网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方面,着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争取5年内实现所有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逐步改造中低产田。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建立完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体系。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资源,积极实施“百乡千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通信扶贫”工程,使广大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3大工程,建设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五)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农业效益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未来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
须依靠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的突破来带动农业效益的提高。湖南应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依托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支持水稻、棉花、柑橘、畜禽等主导农产品的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推广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成果,提高该省农业科技贡献率。
(六)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信息技术是第3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只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新飞跃。湖南要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对国内外农业生产与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网络、媒体、电话、中介服务等多种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改造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服务站建设,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搞好农作物估产、土壤监测、灾情预报等工作,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在节水灌溉、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湖南省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支持农业科学规划与经营管理,沟通产供销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
(七)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湖南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努力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共同进步。要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公益林,大力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生态,建设绿色湖南。
参考文献:
1、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2、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4(3).3、冯海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新华出版社,2006.
第二篇: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是以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产品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全球竞争中确立湖南农业的重要地位,增强湖南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并最终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事关国家农产品安全、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1湖南现代农业战略定位及其发展思路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于湖南自身的特有优势条件,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国家粮仓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业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战略重点是实施好“六大工程”,即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农产品深加工工程、现代生态安全农业建设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着眼于提高五个水平。一是生产规模化水平。相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来讲,湖南省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很小,一家一户几亩地,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规模水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除了鼓励土地的有偿转让、推进合理流转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方式来形成规模化生产。二是综合生产力水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的需要,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减少将不可逆转,靠外延扩大生产非常困难,只能走内涵扩大生产的路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产出率,以确保大宗农产品的稳定增长。这主要是通过两个工程来解决: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另一个是设施农业装备工程。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狠抓深加工,聚集产业群。要把湖南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出路在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这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要实施名牌战略,突出发展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注重区域农产品的绿色品牌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农业循环发展水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坚持合理开发资源与循环利用并重,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我省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五是现代服务水平。政府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为推进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要在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上有重大突破,突出抓好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信息与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把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产业化。
2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着力打造湖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1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一是优质稻产业,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7万公顷以上,其中优质稻面积扩大到267万公顷,重点抓好42个粮食生产大县(场)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二是“双低”油菜产业,要抓住国家建设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的机遇,加快推进专用品种集中连片种植,重点建设衡阳盆地和湘西北等优势区域。三是生猪产业,要以提高生猪瘦肉率、商品率和加工率为目标,主攻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质量检测、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扩大产品外销。重点建设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和1 000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
一批年屠宰加工100万头以上生猪的加T企业,并重点布局在107国道沿线优势产区。四是柑橘产业,要以提升果品质量为重点,加快品改步伐,推广先进管理技术。四大产业都必须紧紧依托相应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2.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草食动物产业。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产业。重点建设湘西南、湘西北、湘中、湘东南等优势产区,形成“南奶、北肉、东西羊”的格局。二是竹木产业。重点抓好洞庭湖区杨树、湘南地区桉树、湘中地区楠竹等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浏阳河花木带建设。三是种苗产业,打造世界级杂交水稻良种品牌。四是马铃薯及新能源产业。
2.3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一是特色蔬菜。适当调减大路菜,扩大反季节、无公害、名特优蔬菜特别是外向型蔬菜的生产。重点抓好食用菌、辣椒、黄花菜、香芋等特色蔬菜的规模化基地建设,建设洞庭湖水生蔬菜生产基地、湘西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湘中、湘南食用菌生产基地。二是特色家禽。依托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加工,培育形成湘黄鸡、东安鸡等一批地方特色家禽品牌,加快发展临武鸭、攸县麻鸭、武冈铜鹅等水禽品种,重点建设环洞庭湖水禽养殖基地。三是特色水产。发挥淡水养殖的优势,突出发展名特优鱼类和珍珠、河蟹、中华鳖、乌龟等特种水产。以洞庭水殖、益华、东江鱼、省水产公司等为龙头,实行规模养殖,扩大加工出口。
2.4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形成湖南区域性优势产业带
一是长株潭集约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高科技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产品。二是洞庭湖区的规模化适水农业,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形成湖南农产品的集中产区。三是衡阳、永州、郴州、娄底的专业型优势产业。四是怀化、湘西和张家界的资源型特色农业。
2.5加快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努力拓展非农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顺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保健品产业、花卉园林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立足湖南各地独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培育当地主导产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特别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另外,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区、洞庭湖湿地区、“四水”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控制性保护和合理开发。
3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推进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从兴修道路、改水、改电、改厕、改厨等农民受益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实事人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保护,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
3.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重点扶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运销、代销、生产资料供应、农技推广等服务,积极扶持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建立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依托,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科技普及、培训和推广为重点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农业专家、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法律法规等社会科学专业人员,为农村创作、出版一批科技普及读物,以适应当前农民对科技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利用创建“专家支农”形式,实现专家与农户、技术与生产的直接对接。要按照市场经济思路,-以经济为纽带,架起专家与农户之间的科技大桥。要构思政府指导,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主导,各个经济利益主体广泛参与的具体操作实施路径,做到交易费用的最大节约。
3.3不断创新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
在不同生态区域和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土地集约经营试点。发展现代农业,最迫切的就是减少农民,降低农业的就业比重,不断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改造农业的微观基础,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目前这种小规模经营,无论装备条件多好或科技水平多高,农民增收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各地的有益探索,总结好经验。另一方面要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如加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在现有的各项农业专项补贴基础上,增设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对出让土地的农民给予补贴。要培育一定数量的能够承担市场风险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生产资料向生产能手和大户的集中,建设好包括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在内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3.4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农业科研院校,紧紧围绕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积极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启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着力支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二是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带动湖南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型现代农业企业。四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起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公益性机构、涉农企业和中介组织相协调,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五是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大补贴力度,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5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农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积累是很困难的,必须借助一定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所以,要尽快形成和完善这种政策扶农、社会助农、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共建机制。各级有关部门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现代农业的战略作用,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形成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浓厚氛围。
黄大金1,陈良凤1,陈烈臣2,刘正清2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省农学会,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科学2010.1
马桂莲采集;张琴加工;程彬彬编辑上传;江洪涛审核。
第三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
1试点。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3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
4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第四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表日期:2012-05-03 09:55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 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第二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第四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第五篇: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县通过转变农业经营理念,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和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生猪、东安鸡、毛竹、银杏、柑桔、蔬菜等七大主导产业。生态农业亮点频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098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17.39%。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县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我县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一、目前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结构调整步子不大。虽说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农业结构已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再加上受传统农业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多数农民仍死守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经济不放,经营着温饱型农业,粮油果菜样样有一点,样样又只有一点点,零打碎敲,不成气候,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创大业意识。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往往束手无策,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易盲目跟风,普遍存在想调、怕调、又不会调。再加之农业总体比较效益低,不少村青壮年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的大都是老、少,由于他们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市场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发展欠快。我县农业工业化发展较慢,目前全县仅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科技含量偏低,产业规模偏小,管理较粗放,缺乏应有的带动力和竞争力。有些企业加工同一产品,却各有品牌,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总体竞争力。外向型农业发展很慢,农产品外贸出口只有少量半成品。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不快,且规模小,无法进行规模经营。
3、农业标准化程度欠高。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我县38万亩水稻、16万亩柑桔、5.2万亩蔬菜得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舜皇米业、龙凤米业、金源米业、舜峰牌柑桔、紫皮大蒜等5个品种通过了无公害品牌认证,农民对农产品生产安全和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县人均耕资源少,面对千家万户标准化真正实施起来的确还比较难,再说已认证的产品产业规模较少,难以产生较大效益。
4、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说有21家,但总体来说规模偏小,运作欠规范,抗风险能力和带动力不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滞后,我县有大小集贸市场22个,但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所有的集贸市场都是小型地域性市场,规模不大,设施不全,信息不灵,管理不善,流通不畅,无法形成大宗交易,难以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
5、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欠健全。各乡镇农技推广体制不顺,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素质欠高、知识老化,再加之他们又大都驻村,以行政工作为主,无足够的精力指导农业,难以适应当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市场农业的新形势。
二、大力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具体对策措施
要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信息化。
(一)以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要按照“品种调新、品质调优、规模调大、科技调高、成本调低、流通调活、产业链调长”的要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七大主导产业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具体来说:
1、粮食生产。我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稳定种植面积,积极抢抓“湖南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为契机,重点抓好良种推广,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着力抓好万亩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和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的创建,同时适当扩大效益较好的旱粮作物,如优质玉米、马铃薯等种植面积,并注重水稻轻简栽培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2、畜牧业。我县的“东安鸡”品牌驰名国内外,“水岭羊肉”吸引了大批周边县市的食客涌入东安,年发展生猪80万头以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做大东安鸡、优质山羊、生猪这几块养殖蛋糕,着力建好三条养殖走廊:即以井头圩、川岩、芦洪市等乡镇为主的东安鸡养殖走廊;以水岭、横塘等乡镇为主的优质山羊养殖走廊;以大庙口、白牙市、端桥铺、井头圩、芦洪市等乡镇为主的良种生猪养殖走廊。大力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努力推广标准化饲养、无公害养殖技术,加快推进我县畜牧水产业现代化进程。
3、毛竹。我县发展毛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共有毛竹林面积24.14万亩,毛竹蓄积2472万根,可采挖竹笋资源每年在2000吨以上,毛竹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村达44个。现有竹产企业22家,主要生产竹筷、竹帘、竹胶板、竹砧板等产品,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但由于不少竹农思想欠解放,管理粗放,再加之投入过少,整体效益仍不够明显。我们要及时帮助竹农更新观念,大力推广竹林低改复壮技术措施,提高竹林单位产量。同时,正确引导竹木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毛竹产品向精、深、细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毛竹加工附加值,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4、银杏。我县是“中国银杏之乡”,全县银杏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年产籽1000吨以上,所开发的银杏保健荼曾获湖南省第二届农博会银奖,银杏果脯获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开发银杏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充分挖掘我县银杏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以银杏为主的中药村生 产,不失为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大亮点。可近年来因农户管理不善或放弃管理,全县银杏产业发展已呈下滑趋势,早实丰产基地建设停滞不前,银杏产品加工小打小敲。当务之急是要整体规划我县银杏早实丰产示范基地,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搞好嫁接。着力开发银杏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天健银杏食品有限公司,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品牌,抢占市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柑桔。东安县是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全省出口柑桔基地县。全县柑桔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量9.8万吨,产值9500余万元。柑桔产业也是我县唯一被列为国家级优势产业带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我县柑桔生产尚存在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产后环节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应建立健全苗木繁育体系,尽快建立良种采穗圃、苗圃和永久性良种繁育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大力建设高标准的生态柑园;引进先进的果品贮藏保鲜和包装处理设备,采用商品化处理,提高我县柑桔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柑桔产品加工企业,拉长柑桔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6、蔬菜。我县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5.2万亩,其中紫皮大蒜、紫云生姜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在布局上各自为政,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品种多样化,缺乏主导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品打不到外地市场;反季节蔬菜生产滞后,淡旺季产品调节能力薄弱,净菜生产尚属空白;蔬菜加工仅有几小打小敲的企业,且时产时停。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山地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优越,土地污染少,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合理规划”的原则,进一步规划好高山蔬菜、设施蔬菜、早熟蔬菜的种植面积,努力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一要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品种。二要做到合理布局,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品种,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主导产品。如大庙口、水岭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生姜、辣椒等高山蔬菜,石期市、芦洪市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白菜、萝卜、花菜、西红柿等;紫溪市镇、白牙市镇、东芦公路沿线发展紫皮大蒜,选择瓜类进行冬春季大棚生产。三要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进行连片规模性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要努力创办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能与菜农形成利益共享的蔬菜加工、运销龙头企业,认真抓好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农业贷款、农业订单等工作,引导农户逐步接纳大规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强市场农业的观念。
(二)坚持用开放的理论和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我县工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投入不足的现状下,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要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要引导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转变观念,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创大业意识。要通过专项贴息、信贷倾斜、税费优惠,积极创造条件,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促 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公司+基地+农户”或“市场+公司+基地”等模式,以真正做到扶一个企业,富一方农民,活一片经济,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市场。二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要把农业招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做到有人招商,有项目招商,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奖励政策,建好以七大主导产业为主的招商引资项目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并采取会展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三资”(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三是整合品牌,提高品牌的信誉度和知名度。目前我县农产品品牌除了“东安鸡”有较高的知名度外,其它品牌多而杂。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品牌的整合,要充分利用我县稻米加工、竹木加工相对发达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按照“农民自主,积极鼓励,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方针,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益。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大中城市已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因此,大力发展“三品”农业是形势所迫,市场所需,百姓所求,是提高我县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征,也是我县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以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为核心,以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为突破口,着手建设好我县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安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工质量体系和执法体系,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一是制订有关农业标准,使我县主要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依标生产。建好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做好安全农产品认证。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要组织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各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包片包户包岗制度,并及时分步制订有关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县级建好检测站,各示范基地、产地市场配好速测设备,四是加大依法护农力度。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药、饲料添加剂及养殖业中激素的监管和农贸市场的管理,以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健康有序发展。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县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总体效益欠佳。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解放我县农村富裕劳动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最有效出路。一是要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立足当地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样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芦洪市镇和石期市镇的“工业兴镇”,大庙口镇的“旅游兴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 继续抓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强化信息服务,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等一系列优质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节假日喜欢回归大自然。我们要充分利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树德山庄等名胜古迹资源优势,做足做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这块蛋糕。一是利用好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如七里坪生态农业园、伟华生态农业园、大皇岭优质水果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果园,让城镇居民节假日充分享受农村的田园风光。二是利用交通发达的水库、山塘,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若干个集吃、住、玩、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
(六)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生态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三新”(即新农技、新农机、新种子)推广力度,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四是抓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进一步落实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和动物防疫联场带户责任制。五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乡村两级农科网,鼓励农技人员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创办农业服务实体或采用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生态农业开发。
(七)完善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抓好规范管理。要按照“民有、民营、民管、民享”及“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原则,积极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贩销大户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他们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实行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种子种苗、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统一服务,要努力规范运行机制,引导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生产服务和“产销订单”等多种形式,形成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中介组织。三是抓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要通过市场促营销,农民搞贩销,政府抓展销等途经,多层次拓宽市场领域,建好农产品产地市场,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抓好销地市场的拓展。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营造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强领导,改进方法。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树立大农业、绿色农业、市场农业等观念,坚持用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等办工业的办法嫁接改造传统农业。用“反弹琵琶”的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生产抓生产的框框。通过转移农业人口,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通过抓好一批精品基地、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后加工营销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指导生产上也要从过去的面上指导为主,转向示范引路为主。
2、强化协调,形成合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农业部门来抓还不够,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很重要。农口、财政、税务、科技、工商、商务、质检、国土、金融等部门要本着服务“三农”的宗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3、加强督查,落实政策。中央、省里近年来连续出台了扶持“三农”的一号文件,县里也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主动当好政策的推销员,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到企业和农民。建议县委、县政府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扶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涉农部门也要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不断研究完善扶农政策措施,不断改进扶农支农方法,使现有扶农政策发挥最大效益,为落实我县农业跨跃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