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及措施
【内容提要】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新县作为贫困山区农业县,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许多困难,但也面临更多机遇,蕴藏更大潜力,本文试作浅析。
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丰富和超越,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新县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把改善农业装备条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抓好以农田、水利、交通、生态、农村沼气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产业化基地发展到哪里,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新农村建设到哪里,农民富裕到哪里。
(一)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重点实施好沃土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
(二)抓好清洁能源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以国债建设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解决农村家庭生活及照明的能源问题,促进种养业的发展,最终达到“粮多、猪多、钱多、资源消耗少”的目的。
(三)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高度重视村庄建设规划,加大技术、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在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县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逐步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加强农村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扩大光纤接
第 1 页
入网覆盖面,提高覆盖率,加快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用电难问题。通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条件,突破城乡界限,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二、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
区域布局、合理规划是提升现代农业规模效益的客观要求。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最佳适宜区和效益优先原则,按照“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产业”的要求和“突出特色、规划先行,注重规模、相对集中”的思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一)巩固提升支柱产业。一是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等种植新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茶叶、超级杂交稻、地膜花生、双低油菜、脱毒红薯。二是壮大林果业。大力开展项目造林和人工造林,不断优化林种结构,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豫粟王、银杏10号、新西兰红梨等优质林果品种,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实现由生态大县向生态强县、林业资源大县向生态产业强县的转变。三是实施“菜蓝子”工程。认真落实扶持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挥资源优势,走林牧结合、农牧结合、沼牧结合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规模养殖,形成南北浅山区以猪禽为主、东西深山区以牛羊为主的养殖格局,叫响淮南猪、本地鸡、本地肉牛等生态畜禽品牌。以新集、泗店、浒湾、吴陈河、箭厂河等乡镇为重点,鼓励、扶持农村致富能人、科技带头人、外出务工成功人士等发展蔬菜产业,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
(二)培育新兴特色产业。要立足资源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和着眼综合效益,从区域布局、品种结构上培育壮大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力争做到品质调高、结构调优。规范发展袋料香菇,扶持发展白灵菇、金针菇、茶薪菇等利用植物秸秆的草腐性食用菌,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羚锐制药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颠茄草、天麻、桔梗、杭白菊等中药材,扩大种植面积。实现优质农产品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促进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有大的发展。
三、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也是农村发展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的大事,更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着力抓好各项工作。
第 2 页
(一)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产业化的发展动力。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的农产品联合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依托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坚持“高位起步、多元投入、择优扶强”的思路,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真正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要实行税收、土地优惠,在项目安排及水、电、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整合农业资金,实行项目与产业挂钩,重点产业重点扶持。
(二)建设生产基地,夯实产业化的发展基础。基地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龙头企业和市场的“第一车间”。要集中力量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水平,实现“建设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尽快建成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8万亩山茶油生产基地、5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万亩山野菜基地。
(三)规范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积极探索建立有效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有限的土地,在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依法、有偿、合理地进行流转,使土地的合理流转与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强化产业化的发展保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的运转约束机制,协调好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企业、农户、专合组织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和农村专合组织要让利于民,积极探索和推广符合实际的、有效的“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努力构建多赢格局。
(五)建设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与培训,逐步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完善农产品检测检验手段,对通过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的,给予奖励;强化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争市场的意识,对我县主导产业的优势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在取得品牌的基础上争创名牌;强化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认证的农产品优先进入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到国内外展示、展销品牌产品,第 3 页
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
四、坚持把科技推广和运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灵魂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一)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活力。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对公益性职能不能盲目推向市场,不能盲目撤并机构、压缩人员。在基层机构设置上,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向乡镇派驻农技人员,可以跨乡镇设置区域站,也可因地制宜建立农技推广综合站或行业站,还要把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同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机制,改革收入分配方式,创新推广方式方法。
(二)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优良新品种和免耕直播、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灌溉水、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指导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指导服务,积极研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政府联系企业、联系农民的纽带作用,作为科研成果走向市场、企业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通过服务政府、服务科研、服务企业,更好地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
五、坚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增加投入,抓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
(一)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培训经费,组织实施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绿色证书”、“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科
第 4 页
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方针,调整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扩大招生规模,大力培养农村急需人才,力争实现青壮年农民基本达到初中文化水平,掌握一项外出务工技能和一门种养技术,提高农民的务农本领和转岗就业能力。
(三)不断提升农民精神素质。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着力刹住迷信风、浪费风、赌博风,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激发群众自觉投身现代农业建设。
六、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
(一)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综合运用税收、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
(二)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的带动作用。要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农家饭庄、农业观光园为重点,建好一批上档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把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结合起来,使园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窗口。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抓好乡(镇)机构、县乡财政体制和农村教育体制为主的农村三项改革,着力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等农村配套改革,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的动力。
第 5 页
第二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
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2、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当前农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水果和蔬菜等,其中种植小麦所占比例最大,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利润很低;水果投入产出时间长,对技术要求高,其产值差异大,年产值不等;蔬菜是短期作物,投入产出都比较高。
设施农业方面在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方面投入比较大,档次比较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搞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和旅游休闲相结合,水果、蔬菜立体栽培,节水灌溉和避雨栽培相结合,已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绿色农业是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已开发的产品有生态蔬菜、大棚蔬菜系列等,既给当地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又向市场供应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农民合作社形式和农民自发创业做得比较好的产业,该产业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附近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3存在的问题
3.1发展速度慢,地域特色不突出
国内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区比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好,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不突出。
3.2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
现有的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偏小,品种也比较单一,缺少战略性投资者的加盟。因规模小成本高,许多现代农业科技实施难度大,导致企业因生产技术及条件落后而品质上不去,效益较低。
3.3投入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如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使农民受益。但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不足,已成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下,投资者普遍
觉得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畅,加上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
3.4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不畅
我国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在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分散到户,不仅农业基础设施疏于建设,而且也难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导致一方面部分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高价租赁土地,高地租令很多投资者望而止步;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5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市场
目前,相当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依赖性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出于利益驱动,甚至有部分农民使用含剧毒的长效农药,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由于投入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相对成本也高,市场售价偏高。而郴州市的城镇居民因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了价格偏低、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因此,几个规模较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品都是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4、对策
4.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灌溉设施、交通设施和相应的农贸、物流市场条件均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农民种、养、加工有条件,销售运输畅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政府要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各方支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4.2转变县乡(镇)领导干部职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县乡(镇)领导干部除行政管理事物性工作外,还要担当起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角色,要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服务于农
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规划和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帮助农民有序地进入市场竞争中。既可以避免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无序性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以县或乡为单位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根据地域特点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特色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将产业做大做强,减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解决农民入市难的问题。
4.3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与管理
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制定惠农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收益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技推广员的积极性,解决农技员的生存后顾之忧,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促使每位技术员都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并建立健全农技员的业绩考核与其技术推广效益挂钩的管理制度。
4.4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政府通过 “扶贫班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不少经费,但因为缺乏系统有序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培训内容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现象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亟需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及订单农业,促使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第三篇:培育农民专业服务队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
培育农民专业服务队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
——赴荷兰培训考察心得
罗良标
根据农业部的计划安排,笔者一行 人,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处长刘玉萍的带领下,于2008年12月8~12日赴荷兰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考察。考察培训期间,笔者随团参观了荷兰几家著名的园艺公司(Anthura、Floricultura、Lansbergen Flowers等)、奶牛养殖加工场、家庭式蔬菜种植户、PTC+农业研究培训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阿斯米尔拍卖中心,看到了荷兰园艺作物的部分生产过程,真实感受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荷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独特魅力。荷兰之行,获益匪浅,启迪颇多,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借鉴荷兰成功经验,立足我省省情、农情,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大局,加快培育农民专业服务队是大势所趋、发展之要。
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荷兰位于欧洲北部,国土面积41864平方公里,人口18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多万人,仅占全国人口的5%,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126公顷,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蔬菜出口也位居世界首位,农产品出口值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
荷兰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这次考察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发展氛围浓、速度快、质量高、后劲足。我想,这既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离不开健全的市场体系、科学有效的经营机制和保障有力的公共政策,同时也离不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荷兰有着发达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能够根据市场需要来指导农民、推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提供技术咨询和各类科技服务。阿斯米尔拍卖中心对花卉保鲜、包装、检疫、海关、运输、结算等服务环节实现了一体化和一条龙服务,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而且提高了效率。荷兰的农业合作社遍及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种子的培育,饲料肥料的供应,还是农产品的销售,都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得到解决。
从培训中我还了解到,荷兰主要的合作社大致有4种:一是信贷合作社。这 1
种合作社遍及荷兰各地,对支持农民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农民90%以上的生产贷款均来自信贷合作社;二是采购合作社。它为农民购买种子、饲料、肥料提供方便和帮助。三是销售加工合作社。正是由于这类合作社的存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网遍布世界各地;四是拍卖合作社。正是依靠农业合作社的优质服务,荷兰的鲜花才得以以最快的速度空运到世界各大城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使荷兰赢得了“鲜花之国”的美誉,而且也为花农赢得了巨大的利润。
由此看来,荷兰花卉产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骄人地位,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架起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荷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同样人多地少的我省而言,荷兰的先进经验对我省农民专业服务队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正确认识农民专业服务队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民专业服务队,作为一种以农业生产、农资经营、技术指导、农技推广、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加工营销及村级公益事业服务等为主要服务职能的专业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农业新的生产方式,建立和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迫切需要。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生产力发展程度越高,社会化分工就越细。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农业生产环节,如良种培育、灌溉、农机、流通销售等,由于受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的限制,由农业经营户单家独户去包揽不仅很难完成,而且会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小而全”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尤其是在目前我省品牌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亟需建立完善的农民专业服务队伍,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保证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推广农业“五新”技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推广农业“五新”,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我省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是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形
式。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不利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的科技成果的推广。如大型植保机械,虽然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的防治中其功效比中小型喷雾器高10多倍,但是一般规模经营户买不起,也用不了。农民专业服务队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丰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而且可以使农业“五新”的推广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农民专业服务队可以吸收一部分当地农村劳动力作为服务队成员,在从事农业服务中取得工资报酬,使这部分农民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服务队承担了农机收种、灌溉、植保等主要农业生产环节,使一部分农民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专业服务队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我省现代农业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把加强农民专业服务队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现代农业建设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三、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民专业服务队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民专业服务队的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依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各级农技服务部门为指导,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发展的原则,加快培育一批以农机、排灌、供种、植保、收割、运输等农业生产服务为主,融生产服务、农资经营、技术指导、农技推广、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加工营销及村级公益事业服务等多种职能的农民专业服务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增强科学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民专业服务体系。
目前,我省在农民专业服务队培育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把服务“三农”作为专业服务队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民专业服务队培育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农民专业服务队永续发展。既要
拓宽专业服务领域、改进专业服务方式,又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既要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专业服务实力,又要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专业服务队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具体措施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明确主体定位。要尽快明确村级农业专业服务队的组建形式、人员配备、经营服务内容、经济核算、利润分配等内容,为农民专业服务队的主体定位和运作提供政策性指导。当前,农业专业服务队以有限公司形式进行工商注册比较有利于开展工作。因此,要积极协调工商部门,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农民专业服务队的市场准入条件。
二是完善组织管理。要按照经济实体的要求,把服务队真正建立起来,做到服务队章程、工商注册登记、经济核算 “三落实”,人员安排、设备配置、服务项目等“三到位”。村级组织要加强对农民专业服务队的领导和管理,建议由村分管农业主任兼任服务队负责人,村集体经济要有一定比例的投资入股,保证村级组织对服务队的有效管理,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按照量力而行、有偿服务、保本微利、农民自愿接受的原则,积极拓展农业服务领域,开辟农业生产经营新路,充分发挥专业服务队社会化服务基础环节的作用,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农业扶持政策要向农民专业服务队建设倾斜,特别是在农业机械设备配置、农业设施配套、农业产业化项目安排等方面优先照顾、优先落实,在物质条件配备方面提升服务队的服务能级。要保证每个服务队具备服务需要的农机、农资仓库、培训、办公等基本设施,同时进一步加大物化补贴比例,特别是要在农药配送、良种供应、农机作业、新肥料推广等方面,实行物化补贴,由农民专业服务队参与实施。
四是加强培训指导。各级农技、农经等部门要把对农民专业服务队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利用“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等政策资源,加大对服务队人员的培训力度。按照政府补贴、分类指导、因需施教的原则,加强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民专业服务队配备农技员、畜牧员、农产品安全监管员等专业技术人员。
五是强化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民专业服务队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专业服务队的认识水平,并认真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农民专业服务队所需要的资金,主要应通过生产经营服务,逐步扩大自身的积累来解决,有条件的地区可从转移支付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服务队建设。农业、质监、保险等部门,要研究制订农业服务方面的质量标准、评估体系、受损救济和保险方案等配套保障办法。随着服务队的成熟和壮大,要逐步提高服务队人员的待遇并解决镇保,使农民专业服务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积极借鉴荷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经验,明确目标、制定规划、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抓紧培育农民专业服务队,为我省现代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和组织保障。
第四篇: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是以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产品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全球竞争中确立湖南农业的重要地位,增强湖南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并最终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事关国家农产品安全、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1湖南现代农业战略定位及其发展思路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于湖南自身的特有优势条件,根据国家总体战略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国家粮仓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业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战略重点是实施好“六大工程”,即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农产品深加工工程、现代生态安全农业建设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农业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着眼于提高五个水平。一是生产规模化水平。相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来讲,湖南省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很小,一家一户几亩地,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规模水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除了鼓励土地的有偿转让、推进合理流转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方式来形成规模化生产。二是综合生产力水平。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的需要,农业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减少将不可逆转,靠外延扩大生产非常困难,只能走内涵扩大生产的路子,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产出率,以确保大宗农产品的稳定增长。这主要是通过两个工程来解决: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另一个是设施农业装备工程。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狠抓深加工,聚集产业群。要把湖南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出路在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这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要实施名牌战略,突出发展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注重区域农产品的绿色品牌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农业循环发展水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坚持合理开发资源与循环利用并重,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我省农业尽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五是现代服务水平。政府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为推进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要在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上有重大突破,突出抓好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信息与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把产前、产中、产后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产业化。
2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着力打造湖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1巩固提升传统产业
一是优质稻产业,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7万公顷以上,其中优质稻面积扩大到267万公顷,重点抓好42个粮食生产大县(场)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二是“双低”油菜产业,要抓住国家建设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的机遇,加快推进专用品种集中连片种植,重点建设衡阳盆地和湘西北等优势区域。三是生猪产业,要以提高生猪瘦肉率、商品率和加工率为目标,主攻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质量检测、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扩大产品外销。重点建设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和1 000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
一批年屠宰加工100万头以上生猪的加T企业,并重点布局在107国道沿线优势产区。四是柑橘产业,要以提升果品质量为重点,加快品改步伐,推广先进管理技术。四大产业都必须紧紧依托相应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2.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一是草食动物产业。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产业。重点建设湘西南、湘西北、湘中、湘东南等优势产区,形成“南奶、北肉、东西羊”的格局。二是竹木产业。重点抓好洞庭湖区杨树、湘南地区桉树、湘中地区楠竹等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浏阳河花木带建设。三是种苗产业,打造世界级杂交水稻良种品牌。四是马铃薯及新能源产业。
2.3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一是特色蔬菜。适当调减大路菜,扩大反季节、无公害、名特优蔬菜特别是外向型蔬菜的生产。重点抓好食用菌、辣椒、黄花菜、香芋等特色蔬菜的规模化基地建设,建设洞庭湖水生蔬菜生产基地、湘西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湘中、湘南食用菌生产基地。二是特色家禽。依托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加工,培育形成湘黄鸡、东安鸡等一批地方特色家禽品牌,加快发展临武鸭、攸县麻鸭、武冈铜鹅等水禽品种,重点建设环洞庭湖水禽养殖基地。三是特色水产。发挥淡水养殖的优势,突出发展名特优鱼类和珍珠、河蟹、中华鳖、乌龟等特种水产。以洞庭水殖、益华、东江鱼、省水产公司等为龙头,实行规模养殖,扩大加工出口。
2.4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形成湖南区域性优势产业带
一是长株潭集约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高科技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产品。二是洞庭湖区的规模化适水农业,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形成湖南农产品的集中产区。三是衡阳、永州、郴州、娄底的专业型优势产业。四是怀化、湘西和张家界的资源型特色农业。
2.5加快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努力拓展非农产业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顺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保健品产业、花卉园林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立足湖南各地独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培育当地主导产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特别要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另外,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区、洞庭湖湿地区、“四水”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控制性保护和合理开发。
3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推进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1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从兴修道路、改水、改电、改厕、改厨等农民受益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实事人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保护,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
3.2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重点扶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运销、代销、生产资料供应、农技推广等服务,积极扶持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建立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依托,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科技普及、培训和推广为重点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农业专家、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法律法规等社会科学专业人员,为农村创作、出版一批科技普及读物,以适应当前农民对科技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利用创建“专家支农”形式,实现专家与农户、技术与生产的直接对接。要按照市场经济思路,-以经济为纽带,架起专家与农户之间的科技大桥。要构思政府指导,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主导,各个经济利益主体广泛参与的具体操作实施路径,做到交易费用的最大节约。
3.3不断创新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
在不同生态区域和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土地集约经营试点。发展现代农业,最迫切的就是减少农民,降低农业的就业比重,不断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改造农业的微观基础,以提高农业生产率。目前这种小规模经营,无论装备条件多好或科技水平多高,农民增收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各地的有益探索,总结好经验。另一方面要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如加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在现有的各项农业专项补贴基础上,增设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对出让土地的农民给予补贴。要培育一定数量的能够承担市场风险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生产资料向生产能手和大户的集中,建设好包括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在内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3.4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农业科研院校,紧紧围绕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积极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启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着力支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二是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带动湖南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型现代农业企业。四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起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公益性机构、涉农企业和中介组织相协调,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五是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大补贴力度,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5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农业的发展,光靠自身的积累是很困难的,必须借助一定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项目投入和招商引资。所以,要尽快形成和完善这种政策扶农、社会助农、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共建机制。各级有关部门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现代农业的战略作用,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形成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浓厚氛围。
黄大金1,陈良凤1,陈烈臣2,刘正清2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省农学会,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科学2010.1
马桂莲采集;张琴加工;程彬彬编辑上传;江洪涛审核。
第五篇: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州市各地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79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9.05亿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3911元,增长15.1%。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27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45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78.89元,增长12.1%。
一、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永州市从抓重点工程建设入手,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农田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全市多渠道投入建设资金3.17亿元,完成水利工程67221处,其中修复水毁工程5383处,新增灌溉面积3.9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3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4.19万亩。完成了岭口、高岩、立新等7座中型水库和13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了2620口重点骨干山塘的整治。目前全市水利工程总蓄引提水量32亿多立方米,其中蓄水量17亿多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5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72万亩。全市农村基本上形成了大中小工程相配套,蓄引提水相补充的水利工程体系和灌溉网络,为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加大。以建立高产稳产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大力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沃土工程,扎实开展耕地质量监督管理,耕地得到有效保护。2008年,全市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861.4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0.99万亩。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永州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促进了传统农业升级换代。200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6万台/375.7万千瓦,同比增长15.5%,其中有联合收割机2025台、耕整机78824台、旋耕机7467台。机耕面积达到331.63千公顷,机灌面积220.15千公顷,机收面积89.44千公顷,机械化植保面积62.02千公顷。
2、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一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0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65家,新增366家,其中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29家。金浩茶油股份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龙米业公司兼并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后,三年内大米年生产能力可望达到26万吨。恒惠公司与香港锦程公司合资兴建的、年加工能力100万头的生猪深加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94亿元,增长32.76%。二是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金浩茶油公司新上了一条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在生产系列食用植物油的基础上研发茶皂素、茶籽洗发水等新产品;天龙米业公司新上了一条年加工10万吨大米(碎米)的淀粉糖生产线,将大米加工链条进一步延伸。冷水滩地源化工厂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红薯淀粉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三是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
在政府的引导推动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所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都参与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40多万亩,其中2008年新增办基地企业24家,新办基地30多万亩。
3、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近年来,永州市努力克服资金不足、体系不够完善、农民素质低等困难,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了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活动,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市每年引进示范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基本上实现了三年内更新更换一次品种。水稻抛秧、平衡施肥、地膜覆盖、牛羊冷配等一批重大集成技术得到广泛运用。2008年,全市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优质品率达到75%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74.6%。二是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坚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培训网络。大力实施绿色证书、新型科技、创业提升、劳动力转移、远程教育等农民培训工程,年培训农民保持在25万人次以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正在迅速成长。三是强化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为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2006年市委、市政府在冷水滩伊塘镇、零陵区邮亭圩镇和接里桥镇启动了“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该项目总面积76万亩,核心区
3.7万亩,已被省里列入8个县级科技开发实体之一。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了省农科院专家评审,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抓紧进行,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全市各地也加大了办点示范力度,创办各类农业示范点200多个,示范面积50多万亩,培育科技示范户12万多户。
4、农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8年,永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28个,有成员19.69万个(户),带动农户4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8%。全市涌现出了像祁阳的优质稻协会、蓝山的黄花梨种植协会、江永的水果销售协会、江华和新田的蔬菜产销协会等一批管理规范、覆盖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搞好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永州市围绕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全市已建成各类集贸市场310多个,建成了江永城关水果批发市场、江华涛圩蔬菜批发市场、宁远天堂牛市等33家大中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成农产品产地市场114个。三是积极推广新型流通业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等新型流通业态,推动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农产品销售公司对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5、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粮油、果蔬、竹木、烟叶、畜禽、药材等传统主导产业,区域特色更加明显,产品品质稳步提高。一是传统主导产业稳步提升。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810万亩左右,总产310万吨,其中水稻面积630万亩,产量270万吨。2009年全市优质稻面积达378.09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58.81%,其中以“天龙一号”、湘晚籼13号等为主的高档优质稻面积达135万亩。2008年全市出栏生猪739.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达20339个,其中千头以上猪场906个、万头以上猪场17个。2008年全市养殖业总产值133.1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6.1%。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213.8万亩,总产量388.57万吨,其中商品蔬菜达到130万亩,产值32.61亿元,建立了以江华、新田、江永为主的30万亩外销蔬菜基地,以冷水滩、双牌为主的20万亩加工型蔬菜基地。烤烟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收购烟叶55万担左右,生产规模排全省第二,仅次于郴州市,占全省总量的20%。二是特色产业渐成规模。以牛、羊为主草食动物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出栏牛22.21万头,出栏羊56.48万只。道县已建立起清塘---久佳---营江沿线和上关---蚣坝----四马桥沿线两条草食动物生态养殖带,年发展牛、羊、鹅等草食畜禽200多万头(羽)。以西瓜、脐橙、黄花梨、大五星枇杷为主特色优质水果发展较快,脐橙作为全国的优势产业带,面积已达10万亩。以桉树、马尾松、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发展到150万亩,以厚朴、杜仲为主的药材发展到20万亩。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永州市农业投入逐年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科技水平普遍提高,产业化经营长足发展,现代农业初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差。永州市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主要依靠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多年来由于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大部分灌排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二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永州市现有的七大特色主导产业中真正有规模、有品牌、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产业很少,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龙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大多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粗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明显。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对农户的带动力不强,农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三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脆弱,农民现代经营观念滞后。由于机构编制不能落实,乡镇七站八所工作经费和工资待遇无法落实,大量农技人才流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处于“人散、线断、网破”的艰难局面。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决策能力。由于永州市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需要。四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在市场建设方面,永州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还偏少,还没有一家功能设施齐全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大市场。在市场监管方面,还没有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些不合格产品得不到有效控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与市场对接的主要平台,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普遍存在资金不足、信息不灵、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作不正常的问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五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难于支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在持续加大,永州市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也在明显增加。但由于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长期欠帐太多,加之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滞后,就目前而言,对“三农”的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金融支农乏力,农民自身积累能力差,多数农业生产领域和农户的积累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三、加快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对策及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动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推进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为此,我们建议: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加强道路、水利、农田、通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进程的基础。一是要鼓励广大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加大农业投入。二是各级财政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有利机遇,逐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各项资金的监管,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不被挪作他用。三是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个体、私营、外资企业及个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培育和发展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通过比较、调整、改进、提高,每个产业着力打造1—2个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大力推动农户与企业联手,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逐步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传播网络;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加快动植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重点推广一批重大集成、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扩大机耕、机播、机收农机作业面积;积极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4、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认真实施好“百万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者。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支持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农村能人创办现代农业企业。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技推广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5、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点在条件成熟的县区兴建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生产资料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家店”改造和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6、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支持有能力的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有盈利能力的专业
协会改造成合作社。同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监督与管理,规范运作程序,健全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7、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永州农村劳动力和农业资源等优势,搞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种养殖业,不断提高其生产、加工的起点和层次,逐步培育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出口创汇支柱产业,建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基地。要突破“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思维定式,把视角转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以自己的优势产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与竞争,引进内地及国外优质廉价农产品,促进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培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从而推动永州现代农业大发展。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谢和平雷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