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1:5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第一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10多年来,圭岗镇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柑桔种植的好路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镇柑桔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的目标,成为名符其实的柑桔专业镇,群众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大部分柑桔树龄达10多年以上,已经进入退化期,特别是受到病害影响,继续种植柑桔面临着极大困难,进一步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圭岗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5万亩,生态林15万亩。25坡度以下山坡地16万亩,山地面积占全镇面积80%;耕地面积3.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

镇委镇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结合圭岗是优先保护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和自然气候特点,及早谋划,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重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加强那柳南药(牛大力)示范基地、三垌山楂示范基地、河坪板栗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以点带面,统筹开展“一村一品”项目,促进全镇从单一种植向多品种种植、养殖局面转变。

在继续巩固和壮大传统产业氹仔鱼养殖的基础上,提倡高坡度的领地种植杉树、松树等用材林。目前,新种用材林面积1万多亩、板栗3000多亩、南药500亩、氹仔鱼养殖新增面积300多亩,种养业稳步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初现。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圭岗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一些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种植柑桔曾经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的产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此外,技术服务跟不上、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实用技术掌握等,都影响了全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不及时加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识不到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种植业存在着盲目现象,农民出现严重的盲从种植或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10多年来,由于广大农民从柑桔产业中得到实惠,大部分人都盖起了一幢幢“桔子楼”,形成“观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资金投入不足,示范点作用发挥不大。全镇的种植示范点建设是以政府为指导,引进采用“公司+农户”形式,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加上由于公共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使示范基地建设未能形成现代化、规模化,基地效应不明显。

(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农田面积较少,加上早几年大部分农田、旱地都种上了柑桔,因而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龙头产业地位逐步掉失,新的产业链条未形成。随着柑桔产业的退化,其龙头带动地位逐步掉失。传统产业氹仔鱼等虽然可以壮大,但养殖面积受到限制,不能形成规模化养殖,难以成为主导产业。再加上南药、板栗等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农业中心任务来抓,科学合理地制定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长远规划与年度实施计划,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力度,依靠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的主动性,掀起农业结构调整新高潮。

(二)发挥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圭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春砂仁、牛大力、金银花等南药种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投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将圭岗逐步打造成为南药生产专业镇。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

(四)合理布局,促进规模发展。在加强现有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上垌村茶叶、山根村淮山、小水村油茶等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种植业多向发展;引导有经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南药、板栗、油茶种植规模,培育种植大户,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大力推进“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互利模式。

(五)强化技术,确保服务到位。镇成立种植技术服务机构,与公司负责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示范,确保各项重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以本地适宜品种为重点,选择丰产、抗病、易管理、药效高、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为推广品种;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镇农办和农技站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要及时深入示范基地和种植户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

第二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10多年来,圭岗镇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柑桔种植的好路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镇柑桔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的目标,成为名符其实的柑桔专业镇,群众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大部分柑桔树龄达10多年以上,已经进入退化期,特别是受到病害影响,继续种植柑桔面临着极大困难,进一步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圭岗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5万亩,生态林15万亩。25坡度以下山坡地16万亩,山地面积占全镇面积80%;耕地面积3.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镇委镇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结合圭岗是优先保护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和自然气候特点,及早谋划,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重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加强那柳南药(牛大力)示范基地、三垌山楂示范基地、河坪板栗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以点带面,统筹开展“一村

一品”项目,促进全镇从单一种植向多品种种植、养殖局面转变。

在继续巩固和壮大传统产业氹仔鱼养殖的基础上,提倡高坡度的领地种植杉树、松树等用材林。目前,新种用材林面积1万多亩、板栗3000多亩、南药500亩、氹仔鱼养殖新增面积300多亩,种养业稳步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初现。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圭岗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一些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种植柑桔曾经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的产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此外,技术服务跟不上、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实用技术掌握等,都影响了全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不及时加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识不到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种植业存在着盲目现象,农民出现严重的盲从种植或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10多年来,由于广大农民从柑桔产业中得到实惠,大部分人都盖起了一幢幢“桔子楼”,形成“观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资金投入不足,示范点作用发挥不大。全镇的种植示范点建设是以政府为指导,引进采用“公司+农户”形式,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加上由于公共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使示范基地建设未能形成现代化、规模化,基地效应不明显。

(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农田面积较少,加上早几年大部分农田、旱地都种上了柑桔,因而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龙头产业地位逐步掉失,新的产业链条未形成。随着柑桔产业的退化,其龙头带动地位逐步掉失。传统产业氹仔鱼等虽然可以壮大,但养殖面积受到限制,不能形成规模化养殖,难以成为主导产业。再加上南药、板栗等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农业中心任务来抓,科学合理地制定全

镇农业结构调整长远规划与实施计划,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力度,依靠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的主动性,掀起农业结构调整新高潮。

(二)发挥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圭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春砂仁、牛大力、金银花等南药种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投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将圭岗逐步打造成为南药生产专业镇。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

(四)合理布局,促进规模发展。在加强现有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上垌村茶叶、山根村淮山、小水村油茶等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种植业多向发展;引导有经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南药、板栗、油茶种植规模,培育种植大户,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大力推进“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互利模式。

(五)强化技术,确保服务到位。镇成立种植技术服务机构,与公司负责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示范,确保各项重

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以本地适宜品种为重点,选择丰产、抗病、易管理、药效高、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为推广品种;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镇农办和农技站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要及时深入示范基地和种植户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

第三篇: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赵 君

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依然不高,农民在生产环节的增收空间不大,农民的增收渠道不宽,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产业程度不高,抗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虽然差距不小,可我们也面临着极好的机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及补助政策的落实、水权制度的深化、“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中央到省市对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愈来愈大。为此,要增加农民收入,就要针对上述问题,抢抓机遇,早谋划、早动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普遍增长、持续增长、加速增长。

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农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得力措施。近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实施“两大战略”、发展壮大“五大产业”的总要求和区委提出的“1126”发展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水权改革为抓手,围绕节水增收这个目标,主攻设施农业、畜牧业、特色林果业和制种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严格水权配臵,推进区域化种植,实施“主辅转换”战略等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林、牧结构由2009年的71.8:0.06 :28.14调整为2010年的65.2:1.1:33.7,夏秋比例由2009年的48:52调整到2010年的40:60,粮经比例由2009年的65:35调整到2010年的64:36,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结构存在“三大三小”问题。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面积大(占种植总面积的69.9%),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小;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例大,畜牧业、林果业比例小;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大,第二、三产业比例小。这“三大三小”的不合理结构造成农民收入渠道单一,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带来很大困难。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企业与农户和基地的联结较松散。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还未得到较好的发挥。

3、水权水价制度未完全发挥作用,农业单方水效益明显偏低。我区农业单方水效益仅为3.8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农业灌溉用水为91.8%,其中82.6%的水用于种植业,用水结构极不合理。大田串漫灌式的粗放落后的灌溉方式仍然占有很大比重,有利于调动农民结构调整积极性的水价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影响了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同时也成为农民自主调整种植结构的制约因素。

4、土地流转面窄量小,还处在小范围、小规模的流转上。目前,我区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到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2%左右,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18个,在缺乏大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方式,使得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不能上规模,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的发展。

5、畜牧业、林果业发展缓慢。2009年我区农林牧结构为68.7:0.6:30.7,畜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40.6%低9.9个百分点,林果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

4.2%低3.6个百分点。畜牧业养殖规模小,大多是房前屋后育肥养殖,经营分散,受资金、土地因素的制约,养殖规模扩大缓慢;林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滞后,建设品牌不多,畜牧业和林果业仍是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凉州区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发展方向

为了彻底改变我区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解决畜牧业、林果业比重偏低,夏秋比、粮经比不协调,水效益低的问题,必须大幅度压减粮食作物、高耗水作物和低效益作物,大幅度提高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以酿造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番茄、食葵、辣椒制种、水地地膜马铃薯等亩纯收益过2000元、单方水效益在3元以上的高效作物,下功夫压减小麦、啤酒大麦等亩收益在1000元以下、单方水效益在2元以下的低效益作物,禁止引进亩耗水400m3以上的高耗水作物。通过“三压三提”,促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大幅度提高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比重。我区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发展设施农业条件优越,在日光温室上,应把日光温室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突破口,遵循“工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园区化发展”的理念,突出抓好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两个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在井泉灌区和条件较好的山水灌区及其它适宜种植日光温室的地区建设日光温室,在大力发展城郊日光温室精细蔬菜和以四坝镇为中心的北片外向型蔬菜产业带的同时,在沿山冷凉灌区种植红提葡萄、双孢菇大棚。继续推进张义山区人参果产业带及沿沙区瓜菜产业带,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提质增效。

2、大幅度提高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比重。暖棚养殖应以“走出庭院,人畜分离,集中连片”为基本方向,要加快暖棚进畜进度,要通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扩大畜禽进棚数量,全面提高进畜量、出栏率,达到扩畜增效的目标。对新建的暖棚,要按照基本达到的投畜标准进行验收,做到当年建棚,当年养殖暖棚足量进畜。要注重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实施“主辅转换”战略,促进畜牧业由家庭副业向经营主业的转变。在稳定发展牛羊等传统草食畜牧业的同时,适度扩大精饲料畜禽养殖规模,加大秸杆青、黄贮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作物秸杆“过腹”增值,要通过提升畜牧业产出效益,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大幅度提高以酿造葡萄、枸杞红枣、杂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业比重。把林果业作为节水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立足区位优势,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特色林果产业布局。按照“以酿造葡萄为主,以枸杞、红枣为辅,以核桃、李、杏小杂果为补充”的思路和“集中建基地、重点建园区”的发展模式,着力抓好现有酿造葡萄基地和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基地的改造升级,制定发展规划,分区域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和主推品种,加快推进特色经济林果业规模壮大和效益提升。积极推进沿山冷凉灌区经济林产业带、“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进程,做到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4、大幅度提高以玉米、瓜菜制种为主的制种业比重。按照“规范发展玉米制种,鼓励发展瓜菜制种”的思路,进一步加大现有玉米制种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和标准化生产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优化种子质量。重点鼓励发展以西瓜、西红柿、花卉制种为主的瓜菜制种业。

5、大幅度提高以加工型马铃薯、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围绕优势产业,着力抓好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起点”的原则,围绕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加快加工型马铃薯、蕃茄、高原夏菜、葵花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加快全膜覆盖、垄作沟灌等节水技术推广步伐。

四、凉州区结构调整的分析与探讨

1、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提高结构调整的档次和水平。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先调整农业发展方向,使农业发展向“城郊型”转变。“城郊型”农业突出的是生产功能,注重的是保障城市供给,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调整发展目标,使农业发展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速发展草食畜牧业、加速发展瓜菜产业、加速发展特色林(药)果业”的“一稳定三增长”转变,努力扩大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建立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使其成为我区的一项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最终发展成为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农业发展的目标更多地要考虑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安全食品,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必须考虑如何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发展由产品结构调整向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全面优化转变。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理念,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壮大以红太阳、荣华集团、福建达利集团等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在龙头企业的认定上,不能只看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产品的市场前景,而更要看它有没有带动农民,带动了多少农民,有没有与农民结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在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上,不能只将有限的扶持资金用在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上,而要更多地用于支持企业增添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增强其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生产功能和作用;三是加大引进和扶持力度,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政策扶持,要围绕特色产业加工增值需要,尽快引进、培植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参与我区农业深层次开发,通过龙头企业的涌现,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转化增值,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化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化解企农利益矛盾,形成紧密的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企农利益关系,共同抵御农业市场风险;五是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规范农户和企业行为,合理确定产品价格,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产、加、销一条龙,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更深层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进高效农业科技化,积极采用和推广现有成熟的农业科技推动农民增收,以科技促增收,促调整。一要推广运用设施栽培技术、特色种养技术、精深加工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资源节约技术,创新品种,创优品质,创响品牌,增强科技对高效农业的支持能力;二要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创出名优品牌,大力推进农产品认证工作,继续培育做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以品牌农产品带动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外向农业发展;三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倡导专家进龙头,龙头带大户,大户帮农户,农技进村入户,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四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与支持涉农部门、企业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五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农业示范园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平台,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型机具、新肥料、新农药的普及应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力度。

4、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必须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抓手,制定发展蔬菜产业的种植技术规范、操作技术规程,及时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全面落实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加强质量监控,努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档次。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产地准出”速测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产业化发展。

5、引导和扶持各类经济联合体,积极发展专业服务组织。可将由农业大户投资形成的专业协会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协会(经济联合体),以增强其对协会成员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这种经济联合体,既是一种专业合作组织,又是开展企业化经营,乃至发展成为农业企业的前奏。对此,必须加强引导和扶持。同时,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和农技部门领办各类专业服务组织。供销、粮食、农牧等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流通优势、加工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组建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这些部门的自身价值,促进这些部门的自我发展,以形成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发展的“双赢”效应。

6、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全区推广形成以互联网为纽带,以乡(镇)信息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中心户为基础,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产品供求信息、林木产权交易、农村就业信息、农村党员教育、防灾减灾预警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使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全面建设“数字新农村”。通过建设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产品供求信息、林木产权交易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大力拓宽销售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发展蔬菜、林果业和从事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的积极性,推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五、凉州区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1、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快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的大生产,以土地流转促进结构调整工作。一是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根据自愿原则,鼓励动员农户(目前主要是脱离土地务工或经商的农户)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以转让、互换、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的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可供成片调整的大田块,使土地向优势产业集中,向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有序流动,也可统一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引进大型农业发展项目,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运营。农户可采用收

取地租或土地折算入股等形式获得收益。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使农户得到长期的土地收益,以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然后将他们从农业生产领域分流出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奠定基础;二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服务,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仲裁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乡镇设立服务站,村设信息员,及时搜集发布流转信息,规范流转程序和合同,调处和仲裁纠纷,促进土地流转工作;三要利用土地流转,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户可以向银行抵押“土地权证书”来贷款,有效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提供资金支持,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结构必须紧紧牵住农业产业化这个“牛鼻子”,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推进慢,主要是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措施来抓。一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面强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二要抓好武威阳光产业示范园区、甘肃威龙万亩葡萄基地、黄羊河集团、清水乡千亩日光温室示范园区等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并以园区为核心,连片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三要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动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3、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培育完善市场体系。产品销售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发展专业协会和经济联合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农产品营销企业、营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尽快建立完善营销网络。一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研究制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施意见,明确其职能,规范其运作,发挥其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农民以种养大户、中介组织和各类农民合作社为核心组成各类专业合作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创办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在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二要重点扶持蔬菜、林果、草畜、食用菌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项目安排上,要优先向运转规范、管理严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更好地发挥其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抗御风险能力,走“龙头企业(基地)+ 专业合作社(协会)+ 专业大户(农户)”的产销路子;三要要积极培育有市场意识,敢闯敢干的新型农村经纪人,活跃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鼓励更多的专业大户、农村能人进入流通领域,拉货源、跑市场、找销路,促进农产品交易;四要不断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努力开拓农畜产品市场,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提升一批乡(镇)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在城区和中心乡(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

4、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大力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技术培训,确保每户有一名熟练掌握种养技术的农民科技带头人。一要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聘请区内外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团,对我区农业技术骨干开展包乡培训,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组织专门的技术小分队,到农户家中、到温棚、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着力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二要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重点对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领办人等进行培训,致力于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创业的能力。目前情况表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文化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必须对适龄农民加强文化教育和农技培训,使他们迅速增强勤劳致富的本领。

5、深化水权改革,以水权配臵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以水权配臵为抓手,以水权改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种植的农户,水务部门采取不予配水或减少水权水量的措施,使农户认识到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不调不行;二是通过深化水权改革,建立农业用水“节奖超罚”制度,实行阶梯水价,以水价为杠杆引导农民自觉进行结构调整,引导农业企业向节水高效的产业升级,促使其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单方水的产出效益,使水权向节水高效优势产业流动,促进农业结构合理化;三是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尽快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以水定产业布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大面积压减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达到削减农业用水,补给生态需水,进而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目的。

6、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量大、任务重,必须细化任务,明晰责任,统筹推进。一要扎实做好面向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区委、区政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目标、思路、措施和要求宣传到乡村、农户。二要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市场拓展、效益示范、典型引路等方式,充分调动起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三要建立区级领导包抓、部门主抓工作责任制,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以及配套措施。围绕推进蔬菜、畜牧和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建设,土地流转等方面加大扶持和考核奖励力度,并将奖励措施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进行推进;四要实行“一个产业基地、一项发展规划、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办法、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法,做到既抓生产又抓销售,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促进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总之,我们要把加速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工作来抓。按照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总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认真安排部署,加强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精心研究,通力协作,强化措施,进一步强化扶持措施,解除农户在市场销售、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科技服务、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引导更多的农户投入到高效节水农业生产中,确保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历史性突破。

作者系凉州区委创先争优办公室干部

第四篇: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精品农业[范文模版]

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精品农业

―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居巢区农业委员会2011年3月1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配套服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克服了秋冬低温多雨、春后冰雪冻害、夏季高温热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种植业生产形势稳定,养殖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获得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区和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区称号。

2011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客观分析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农业意识,抢抓机遇,加快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农业,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主国家增加对“三农”投入政策机遇,抓住建设皖江城巿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机遇,以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关健环节: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动力,全面启动实施农业经济“十二五”规划,大力实施农业经济“双提双增”发展思路,提高农业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长农业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两个基础设施建设,即农村劳动力素质基础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两个转移,即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即建设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

业化加工基地。按照“南种、北养、城郊蔬果、滨湖生态”农业区域布局,引导培育区域特色,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维进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常规农业向精品农业转变,粗放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跨越。

二、目标任务

粮食总产36,2万吨,油料总产5,7万吨,蔬菜总产15万吨,棉花总产!).8万吨,肉类总产1 6万吨,禽蛋总产1.8万吨。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完成争取项目资金8000万元。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重点区域沿路村庄整治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全力推进滨湖旅游观光大道沿线 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和观光的要求,结合现有基础,在乡镇及办事处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范围内传统农业进行结构调整,构建生态、观光、高效、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结构布局。积极调整形成设施蔬菜、,特色经果等六大农业特色规模板块,稳步推进水生蔬菜、花卉苗木等四个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着重培育草莓、葡萄两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二)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重点建设“1223”示范工程,即: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生 产示范基地,20个特色精品园,30家示范龙头企业。启动1个农 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选址建设占地15000亩,起步区5000亩,核心区3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特色品种展示区、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观光农业区、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区、技术应用区和农业产业加工区(大棚蔬菜)为主要内容,力争建成全区现代 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创新的试验区。完善20个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优质粮油、优

质棉、家禽、蔬菜、经果和水产六大主导产业,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运作模式,以现代农

业发展为要求,以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为发展目标,按照有实施方案、有订单合.同、有生产记录、有管理制度、有技术服务、有健全档案、有醒目标牌建设内容,创建优质粮油、无 公害食用菌等20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其中,粮油3个、畜禽6 个、蔬菜4个、经果5个、制种1个、水产品1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引导20个特色精品园建设。围绕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和产品以及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打造特色 精品园。规范提升现有农家乐、生态农庄,提高建设水平。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确保特色精品园布局合理。重点发展富硒香有机稻米、出口草莓等13个特色产业和产品精品园,巢父生态园、金土地等7个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园。狠抓30家示范龙头企业建设。紧紧围绕省政府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71^转型倍增计划,和巿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化^382?工程要求,制定有关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做大粮油、做优蔬果、做强畜禽要求,加强示范龙头企业的建设。重点发展槐祥工贸、富煌三珍等30家示范龙头企业,逐步引导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柘皋蔬菜、槐祥大米等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突出抓好红星畜禽、巢湖雄业等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二是完善和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重点加快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全区农产品检测体系。三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活动,加强生产监管,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违法违规生产查处力度,加强农资巿场管理。四是加快农业“三

品”认证步伐,力争全年有4个农产品获得认证。五是完善重大疫病防控预案,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

(四)加强民生工程和农业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新型农民培 训和沼气项目建设两大民生工程,明确重点,完善机制,责任到人。积极争取农技推广示范县(区)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建设、大型沼气项目建设等农业基础建设性项目。加大推广应用性项目争取力度,加大科研性项目对接力度,加大惠农性项目实施力度。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发挥项目作用。重点抓好粮丰工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批在建项目实施,严格操作程序,规范运行。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资源,对外推介招商。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投入,积极编报项目,组织银企对接。

(五)加强农村政策监管和落实。结合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 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格履行筹资筹劳操作程序。深入开展农民负担和涉农收费执法检查,完善农民负担信访接待制度。继续巩固“三资”清理成果,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继续围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抓好科技示范户建设。继续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继续围绕种子工程、菜蓝子工程以及畜牧业升级计划的实施,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和以互惠共生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等重点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技化技术,实施农机富 民工程,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1

(七)加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巿、区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转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加强基层服务机构硬件建设,力争部分乡镇站建设,进入全国示范县项目建设行列。

第五篇: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盘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贵县实现社会经济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中药材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富民兴县发挥重要作用。本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中药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贵县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这一目标,按照《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贵州省省政府《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贵县现有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现特谈几点关乎促进贵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贵州省是中药材资源富集大省,中药资源具有物种繁多,种质资源丰富,野生、地道药材优势突出的特点。贵州、四川、广西、云南被列为中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贵州又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省份,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7%,而平川、坝地仅占3%,是我国唯一没有大平原支撑的农业省份。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而荒山、荒地面积辽阔,贵州的希望和潜力在山区。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已占全省总面积的435%,石漠化严重,这样的地理环境已从根本上威胁到贵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盘县地处云南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部位,为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的分水岭,是个高原山区,山地特点突出。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强烈切割,形成了山峦叠障、谷岭相间、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景观。整个地势西北高,北部牛棚梁子最高海拔2861米,中南部隆起,山峰海拔一般在2000—2300米,东部和南部地势较低,东北部格所河谷最低海拔735米。最大相对高差2126米。全境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山地(包括山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88.35%,丘陵(中山溶丘)占9.22%,坝地(百亩以上洼地、盆谷、槽谷、沟谷)占2.43%。加快盘县山区中药材资源的规模化种植开发,实现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将是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盘县丰富的荒山、荒坡等非耕地资源,改善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盘县属于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区,降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夏多洪涝;雨天较多,秋频绵雨等主要特点;境内土壤多层次分布,主体特征明显;旱作土多,水稻土少,土壤热化度低,粗骨性瘦瘠土壤多;坡地土壤多,土壤侵蚀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理化性状不稳定,变化大,差异明显。为此我们建议:

1、结合贵县自然、地理、水文、土壤等专有县情,科学规划,加强合作,优化配置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现代立体农业,特别是现代立体特色中药材业的种植,在石山林地间套种续断、天麻、瓜蒌、茯苓、黄精、当归、半夏、天花粉等高产名贵药种。

2、主打独特品种。以川续断、丹参、葛根、首乌、板兰根、头花蓼、半夏、天麻、前胡、桔梗、白及、红花、金银花、鱼腥草为主,其它配伍品种全面铺开,同时注重高附加值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打造天然、绿色、道地的药材品牌。注册商标,申报中药材、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申报中成药保护品种、GAP认证以及地理标志等方式,形成自已的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培植龙头企业。通过市场信息、技术和管理,以利益为纽带,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把分散的小型生产经营企业(户)有效连接起来,形成联合体,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从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促使贵县中药材产业快速走上规范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加快对辖区内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制药企业的扶持培育,培育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4、建立中药材示范园区。把“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果药间作、药药间作、经药间作、集中连片野生品种的抚育、保护和利用”等多种发展模式作为中药材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建设2—3个不同模式的示范园区,挖掘和创新中药材传统种植栽培技术,不断拓展中药材发展空间,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在中药材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多品种、多模式种植与开发研究,拓展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档次,把园区建设成集生产、科研、教学、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5、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依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农户为主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及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合作,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劳动、土地和资本联合,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以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大力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和风险协调机制,形成规范稳定的合作关系。到2015年,扶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家。按农户人均五亩田地计算,每亩地种植药材的人均纯收入为2000——2500元人民币,农户每年人均纯收入将在10000——12500元人民币,这样的年人均收入正切合小康之路的建设步伐。

6、加强中药材产业链基地建设。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或种植大户、种植小区)”和“龙头企业+基地”等模式,大力加强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建设模式,把中药产业基地、中药产品加工聚集区建设与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结合起来,着力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基础设施好、标准化程度高、辐射效应明显的中药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实施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使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转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中药产业链,有力的促进贵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实提高农户人均收入。

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矢志不渝地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加快“传统单一简约型农业”朝“现代立体复合型农业”转变的步伐,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关于加快山区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曾 军 辰溪县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帮助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依然是我们乡镇目前最迫切、最重......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一、 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镇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对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业工程”,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通过“经营城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吴建良(绍兴县农业局) 根据绍兴县的经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形成......

    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作法

    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作法躬行服务促调整—##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作法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济体制,薄壁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该镇根据镇域各地区的......

    ##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作法

    躬行服务促调整—##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作法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