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济体制,薄壁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该镇根据镇域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本着“社会需要、市场欢迎、符合生态要求、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等四点要求,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等多种途径,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该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并对在推进过程中成绩显著的村委予以奖励。
薄壁镇观以农业两结构调整为契机,打造食用菌基地,叫响品牌。于2010年10月13日在观流河村挂牌成立了“平菇腌制基地”。
。建设以张志屯村为中心、辐射临近9个村的食用菌高效生产示范区,并进一步加强食用菌的营销和加工业。2010年全镇新建大棚1000座,至2011年底实现户均一座棚,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
该镇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开发休闲旅游农业,稳步推进加工农业,为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镇党委、政府将
第二篇:薄壁镇深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薄壁镇深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薄壁镇 韩清富)
近日,我镇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夯实“四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种子粮基地、平菇蔬菜基地、林果苗木花卉基地、畜牧养殖生产基地,积极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强镇富民的目标。
1、坚持不懈抓好种子粮繁育基地建设。目前,我镇的优质小麦总面积近2万亩,主要以西农979为主,为提高推广小麦品种的生产质量,已改良品种更新换代。以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大胆尝试,全面推广“六统一”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在麦收前带领各村支部书记、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粮大户到附近各村及临镇参观优质麦新品种的种植情况,大力引进新品种,在东南各村建立千亩丰产高效田,力争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并完善经纪人体制建设,畅通销粮渠道。扶持宝泉食品、四街清真饺子的生产规模,力争引进粮食深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增值目标。
2、稳步推进平菇蔬菜基地建设。(1)充分完善和发挥“支部+协会”工作机制的作用,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扎实开展“信用村”创建活动,争取贴息贷款,整合各类惠农资金;搞好技术培训,为平菇提供资金和技术保
障。(3)建立健全经纪人队伍和完善价格信息平台,加强系统管理,加大信息沟通力度,确保菇农增大收益。(4)扶持平菇腌制,鲜菇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冷库建设力度,消除菇农后顾之忧。(5)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一年四季种植平菇路子,扶持建成2-3个实验基地。(6)丰富食用菌种植,推广扩大黑木耳种植,引进黄金菇、香菇种植技术,建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发展。力争新增食用菌大棚1500座,全镇总量达到6000座。为解决平菇空棚期问题,继续推广平菇—丝瓜种植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大地蔬菜种植,学习我镇马庄种植经验,扩大规模,形成总量优势。
3、林果苗木基地建设抓出成效。结合我镇旅游业发展需要,根据沿山各村情况,扩大东、西沈庄大桃和振国村的晚秋黄梨种植面积,推广二街村的金太阳杏种植经验,并扶持35个日光温室反季节“一边倒”桃树种植。扩大白云寺、龙浴寺的核桃种植面积,对平甸、潭头、东寨、西沟的山楂管理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质量和总量,积极鼓励引进山楂深加工企业,提高山楂附加值和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对引进的加工企业,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逐年返还企业五年内上交税收,通过政府带动,逐步形成沿山林果基地建设。抓好大北程村兄弟合作社为中心的草莓种植基地建设,形成总量优势。学习史庄镇花卉种植经验,搞好白云寺村花卉苗木示范
基地建设。
4、稳妥推进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引进猪、牛、羊、鸡,积极引导群众由家庭养殖向养殖小区积聚,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对有养羊基础的村,要学习养殖小区圈养小尾寒羊养羊模式,流转土地,实现由放羊到圈养的方式转变,消除林业养殖矛盾,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学习借鉴原阳县朱庄村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先进经验,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全面淘汰本地牛、传统羊,大力推进品种改良力度,以提高收益。对建成我镇第一个万头猪场、千头牛场、万只羊场和十万只鸡场的养殖小区,政府进行两年不低于5万元的土地流转补贴。在屠宰业方面,结合我镇屠宰场良好基础,逐步培育发展成我市西南最大的生猪屠宰生产线,规划建设清真屠宰加工场,打造薄壁清真品牌。大力发展冷链基础建设,规划建设肉类生鲜、熟食冷库,配备节能环保长短冷链运输车辆,形成养殖+屠宰+加工+保鲜的运输产业链,逐步使我镇成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加工运输基地。
通过紧紧围绕“四大基地”建设,积极带动我镇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确实提高农民增收水平,为实现强镇富民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三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10年直播酸枣2万亩,栽培葡萄4700亩,使林果业保有面积从目前的6.6万亩,增加到9万亩,引导农民逐年有计划地减少棉花的播种面积,使产值更高的林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
2、大力优化农业结构
2010年我乡计划新增棉花滴灌面积3.5万亩,加上我乡现有滴灌面积3.4万亩,使全乡的高产棉田面积上升至7万亩,仅此一项,可使全乡皮棉增产362.5吨,新增产值543.75万元,预计人均可增收302元,二、坚持抓住棉花支柱产业不动摇。
1、大力发展棉花膜下滴灌,提高棉花
充分用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和用好项目资金,2010年《自治区高标准棉田及商品种子田建设项目》3万亩在我乡实施,每亩可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200元,预计可争取资金600万元,其余部分,引导和帮助农民办理“棉花膜下滴灌贴息贷款”,确保发展滴灌所需的资金足额到位。
2、坚持“良种推广、科学种植、提高单产、节水增效、加工增值”的方针,在现有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单产,主要是通过良种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和加大科技投入等手
段,按照以稳定高产、提高中产、改造低产为主线,大力推广优质杂交棉种植、膜下滴灌和果棉间作种植模式。通过杂交棉示范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棉花,努力提高亩单产效益。
三、林果业
1、大力发展“果棉间作”、“果粮间作”,增加林果业面积完成林果业的规模布局
从6.6万亩增加到9万亩,种植林果业2万亩,其中直播酸枣1.6万亩,葡萄0.42万亩(红提1680亩,白木纳格2520亩,共1267560株),新植红枣18000亩,新栽防护林700亩;
2、进一步加强林果业质量管理,提高适龄果园的产值和效益
落实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广“矮密早”丰产栽培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为重点的林果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林果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挂果面积25000亩(红枣挂果面积1.3万亩,核桃挂果8122亩,其他树种挂果3000亩),果品产量1.1万吨(红枣4700吨,核桃710吨,香梨492吨,苹果61吨,杏1730吨,其他1250吨);
3、重视优良品种的推广
核桃嫁接面积2800亩,红枣嫁接4785亩,其中幼树嫁接3255亩(1627500株),大树改接1530亩(168300株)。
把工作重点从转移到“抓管理、闯市场、促增效”上来,继续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抓手,
第四篇:无棣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无棣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无棣县农机局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物质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努力适应“枣化无棣”和“两均两化”战略实施的需要,是我县农机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无棣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机化水平全面提高为目标,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重点抓好枣业、棉花、牧草、油菜生产机械化,为“枣化无棣”提供可靠的机械装备,大力优化机具结构,推进农机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一、重点抓好枣业生产机械化
枣业生产机械化就是研制、开发、引进栽培、管理、加工、保鲜、储存、运输等机具,适应农业标准化生产需要,提高枣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当前重点做好枣树环剥器、液压高枝剪、挖坑机等生产机械的研制、引进和推广工作。今后引进采摘、分拣、清洗、加工、保鲜机械及设备,逐步达到枣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二、着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将农业机械从“自购自用、自我服务”为主的小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经营方式,实现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
在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即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安装调试、“三包”服务等是无偿服务,推销的农机新产品,更换易损零部件,自有机具作业,组织跨区作业等是有偿服务,增强农机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规范农田作业市场,制定农机作业收费指导价,让用机户增收节支,有机户有利可图,提高农民购机和用机两方面的积极性。
三、发展和扶持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在我县已成为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亮点。要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指导、管理和服务,首先要建立农机大户的分类档案,随时掌握其发展状况,让他们认识到农机部门是农机大户的“娘家”;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机部门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协助其搞好发展规划,并为其经营和发展出谋划策,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向政府反映农机大户的地位和作用,争取优惠政策,协调农机大户与农机企业的关系,为农机大户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要突出抓好信息服务,在跨区作业、工程开发、农机市场行情等方面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对农机大户分类培训,包括农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素质,增强其应对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促进农机大户快速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
针对“枣化无棣”的需要,引进、推广小型、园艺型农机具,适应地块变小的实际。大力发展植保、排灌和工程机械,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从我县的农机保有量来看,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影响了机械效能的充分发挥,农民重复购置小拖、农用三轮造成了极大浪费。要引导、鼓励农民投资配套农机具,提高机具配套比,使我县的农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最大限度地符合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第五篇: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精品农业[范文模版]
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精品农业
―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居巢区农业委员会2011年3月1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党代会和人代会提出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配套服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克服了秋冬低温多雨、春后冰雪冻害、夏季高温热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种植业生产形势稳定,养殖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获得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区和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区称号。
2011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客观分析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农业意识,抢抓机遇,加快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农业,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主国家增加对“三农”投入政策机遇,抓住建设皖江城巿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机遇,以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关健环节: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动力,全面启动实施农业经济“十二五”规划,大力实施农业经济“双提双增”发展思路,提高农业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长农业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两个基础设施建设,即农村劳动力素质基础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两个转移,即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即建设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
业化加工基地。按照“南种、北养、城郊蔬果、滨湖生态”农业区域布局,引导培育区域特色,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维进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常规农业向精品农业转变,粗放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跨越。
二、目标任务
粮食总产36,2万吨,油料总产5,7万吨,蔬菜总产15万吨,棉花总产!).8万吨,肉类总产1 6万吨,禽蛋总产1.8万吨。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完成争取项目资金8000万元。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重点区域沿路村庄整治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全力推进滨湖旅游观光大道沿线 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和观光的要求,结合现有基础,在乡镇及办事处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范围内传统农业进行结构调整,构建生态、观光、高效、休闲为一体的观光农业结构布局。积极调整形成设施蔬菜、,特色经果等六大农业特色规模板块,稳步推进水生蔬菜、花卉苗木等四个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着重培育草莓、葡萄两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二)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重点建设“1223”示范工程,即: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生 产示范基地,20个特色精品园,30家示范龙头企业。启动1个农 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选址建设占地15000亩,起步区5000亩,核心区30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特色品种展示区、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观光农业区、高产攻关试验示范区、技术应用区和农业产业加工区(大棚蔬菜)为主要内容,力争建成全区现代 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创新的试验区。完善20个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优质粮油、优
质棉、家禽、蔬菜、经果和水产六大主导产业,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运作模式,以现代农
业发展为要求,以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为发展目标,按照有实施方案、有订单合.同、有生产记录、有管理制度、有技术服务、有健全档案、有醒目标牌建设内容,创建优质粮油、无 公害食用菌等20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其中,粮油3个、畜禽6 个、蔬菜4个、经果5个、制种1个、水产品1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引导20个特色精品园建设。围绕水果、茶叶等特色产业和产品以及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打造特色 精品园。规范提升现有农家乐、生态农庄,提高建设水平。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确保特色精品园布局合理。重点发展富硒香有机稻米、出口草莓等13个特色产业和产品精品园,巢父生态园、金土地等7个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园。狠抓30家示范龙头企业建设。紧紧围绕省政府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71^转型倍增计划,和巿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化^382?工程要求,制定有关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做大粮油、做优蔬果、做强畜禽要求,加强示范龙头企业的建设。重点发展槐祥工贸、富煌三珍等30家示范龙头企业,逐步引导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一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柘皋蔬菜、槐祥大米等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突出抓好红星畜禽、巢湖雄业等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二是完善和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重点加快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全区农产品检测体系。三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活动,加强生产监管,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违法违规生产查处力度,加强农资巿场管理。四是加快农业“三
品”认证步伐,力争全年有4个农产品获得认证。五是完善重大疫病防控预案,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
(四)加强民生工程和农业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新型农民培 训和沼气项目建设两大民生工程,明确重点,完善机制,责任到人。积极争取农技推广示范县(区)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项目建设、大型沼气项目建设等农业基础建设性项目。加大推广应用性项目争取力度,加大科研性项目对接力度,加大惠农性项目实施力度。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发挥项目作用。重点抓好粮丰工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批在建项目实施,严格操作程序,规范运行。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资源,对外推介招商。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农业投入,积极编报项目,组织银企对接。
(五)加强农村政策监管和落实。结合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 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格履行筹资筹劳操作程序。深入开展农民负担和涉农收费执法检查,完善农民负担信访接待制度。继续巩固“三资”清理成果,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继续围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抓好科技示范户建设。继续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继续围绕种子工程、菜蓝子工程以及畜牧业升级计划的实施,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和以互惠共生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等重点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农技化技术,实施农机富 民工程,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1
(七)加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巿、区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转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加强基层服务机构硬件建设,力争部分乡镇站建设,进入全国示范县项目建设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