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汇编)

时间:2019-05-14 21: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第一篇: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

2009-04-16作者:仵涛,岳宗勇,陈丽

摘要:近年来,曹县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产品总量规模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日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曹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词:绿色食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曹县农业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良好条件。近年来,曹县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产品总量规模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日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曹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开发绿色食品是实现曹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当前,曹县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食品是一项事关民众健康安全的民心事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曹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求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所有这些,必将带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以来,农产品市场的“绿色”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要提升曹县农产品竞争力就必须从农产品质量着手,同时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发展绿色食品可以充分发挥土地、气候、生物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目前市场对绿色食品等生态农产品需求强劲,价格远高于同类产品,农民可通过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得到更多的收入。发展绿色食品要求科学、规范地使用现代投入品,可以有效地提高投入产出比例,使农民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绿色食品”,要求保护农业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这将有力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绿色食品开发的理念。

二、曹县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现状

近年来,曹县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卓有成效。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按照“考察-监测-评价-实施-评估-验收”的程序,把好产品质量第一关,做到宁缺勿滥,建设一个,合格一个。据统计,曹县绿色食品监测基地面积30多万亩。涌现了一批取得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典型,近几年兴建绿色食品基地10个,共20万亩,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和加工,先后有优质粮油、瓜果、蔬菜等多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二)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出现良好势头。绿色食品认证与开发是规范生产、加工、流通行为,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尽管横向比较,曹县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纵向比较,曹县近年的开发工作是有成效的,进展也是比较快的,先后有25个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年产量超过10万吨,产值3亿多元。

(三)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开发。通过引导企业开发绿色食品,推行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扶持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的认证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同时,又通过品牌、龙头企业,带动了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农民的增收。

(四)促进了农民增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每年通过定单农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基地农民增收近500万元。曹县绿色食品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开发、市场消费等意识还不够浓;现有获证产品主要集中在大米、植物油、茶叶、水果,而畜产品、水产品少,结构严重不合理;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和产品数量还不多,市场占有份额还不够大,与农业大县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与全国绿色食品开发先进县比较,产品数量和总量都有较大的差距。今后,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场份额也将逐步扩大,品牌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在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中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大绿色食品开发的领导和扶持力度。为做强做大曹县的农产品品牌,促进曹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要根据曹县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制订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将绿色食品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发绿色食品。

(二)切实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为加快曹县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扩大绿色食品规模,提高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把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作为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要根据曹县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带,把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环境的生产基地进行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引导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带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培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为适应现阶段农村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新要求,曹县要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着力抓好绿色食品的开发和认证工作。要重点选择一批具备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的规模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对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发动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

(四)加大绿色食品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要把绿色食品的技术培训纳入农业培训计划,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及基地生产者对开发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绿色食品的知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产品质量达标。

(五)大力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带动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骨干力量,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力军。各级政府部门都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开展绿色食品的产品认证。一是要指导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二是安排一定财政预算,积极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向绿色食品开发、精深加工的方向延伸,培植一批质量品牌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知名度大、竞争力强的品牌绿色食品品牌。三是指导企业加强管理,标准化生产。重点抓好原料基地建设及其产品生产加工的规范管理,实行从“环境-种养-收获-贮运-加工”的全程质量监督,建立严格的档案追溯制度。

(六)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老百姓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政府大力推动、正在起步的新事业,目前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各地要加大对开展绿色食品认证重要性的宣传,重点宣传绿色食品的政策、法规、标准、标识和技术,形成上下联动、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济体制,薄壁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该镇根据镇域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本着“社会需要、市场欢迎、符合生态要求、能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等四点要求,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等多种途径,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该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并对在推进过程中成绩显著的村委予以奖励。

薄壁镇观以农业两结构调整为契机,打造食用菌基地,叫响品牌。于2010年10月13日在观流河村挂牌成立了“平菇腌制基地”。

。建设以张志屯村为中心、辐射临近9个村的食用菌高效生产示范区,并进一步加强食用菌的营销和加工业。2010年全镇新建大棚1000座,至2011年底实现户均一座棚,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

该镇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开发休闲旅游农业,稳步推进加工农业,为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镇党委、政府将

第三篇: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精选)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高邮教委在我校举办的年青教师优秀课竞赛活动,听了10多位年青教师的公开课,感触很大,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还有的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我觉得这首先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而有些老师就很好,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老师讲的很少,主要是学生在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然而,纵观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教材,大纲的无法定论,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不得法,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那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出的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基础层次不齐,任务的完成差异性很大,好的学生感觉完成任务后“吃不饱”,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很好而信息技术基础却很差,老师布置的任务却无法完成;

2、学生提供帮助和接受帮助上缺乏主动性,高中学生在课堂教上不愿和老师配合,更不愿意和同学之间交流;

3、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有些学生容易偏离主题,教师需要如何把握“引导”的恰当程度问题。

4、当课堂教学依赖于学生的进程,部分学生因前面技能的没有掌握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个“旧技术”对“新技术”造成的瓶颈问题?

5、如何更有效地评价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6、部分学生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却不热忠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7、信息技术不是主课,学不学好不会影响升学问题观念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有少数学生还指望学生代考,老师帮忙等等。

以上所述问题处理得好,对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若处理得不好,将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

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熟悉学情,明确目标: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因材施教”,从而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出现了“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学习EXCEL排序及建图表这一节课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力争让学生在原有的excel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从另一个高度学会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恰当得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挖掘出新的信息,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借鉴;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数据转换成图表。这时我们就会碰到学生会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所以,我们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就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低层次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感觉很有成就感,而高层次的学生面对自己在班级里脱颖而出的成果,充满自豪,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和信心。

2、了解基础,提高效率: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情况。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开展起来教师就胸有成竹,能够融会贯通教授相关知识技能。

(二)创设学情境,提高效率: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事先已经设计了好的“电子报”、“床头画”,由于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这就是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环境的导引下,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创作能力,最终教师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教学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进教法、提高效率:

1、适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加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

2、合理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3、少讲多练。计算机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学生自己操作10分钟。所以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4、边讲边练

这种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上新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做练习;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加强师生互动和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5、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建立一个功能强大集教学指导、作品发布、教学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更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置创设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栏目可以设置为:锦囊妙计、星级任务、教学指导、作品发表、资源素材、学习体会等。例如:“制作PPT”这一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在各个栏目放置相应的内容,如教学要求、学法指导、教学演示,以及学生的作品与体会等。网络学习的平台可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自学。使用网络平台,学生能自如的下载学习资源、开展网上交流、接受在线指导、发表学生作品„„总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学习兴致高涨。教学平台的建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延伸到了课堂以外,在空间上延伸到了家庭,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增进了交流。总之,网络教学平台的创设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合理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节课结束,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各方面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在当前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我们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星期为一至二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

2、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玩Q Q,而不热忠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有时会有良好的效果:(1)学生机安装还原卡并采用自动还原的方式;(2)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淡化他们的游戏情结;(3)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4)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玩游戏,但前提是先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无棣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无棣县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无棣县农机局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物质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努力适应“枣化无棣”和“两均两化”战略实施的需要,是我县农机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无棣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机化水平全面提高为目标,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重点抓好枣业、棉花、牧草、油菜生产机械化,为“枣化无棣”提供可靠的机械装备,大力优化机具结构,推进农机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一、重点抓好枣业生产机械化

枣业生产机械化就是研制、开发、引进栽培、管理、加工、保鲜、储存、运输等机具,适应农业标准化生产需要,提高枣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当前重点做好枣树环剥器、液压高枝剪、挖坑机等生产机械的研制、引进和推广工作。今后引进采摘、分拣、清洗、加工、保鲜机械及设备,逐步达到枣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二、着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将农业机械从“自购自用、自我服务”为主的小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经营方式,实现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

在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即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安装调试、“三包”服务等是无偿服务,推销的农机新产品,更换易损零部件,自有机具作业,组织跨区作业等是有偿服务,增强农机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规范农田作业市场,制定农机作业收费指导价,让用机户增收节支,有机户有利可图,提高农民购机和用机两方面的积极性。

三、发展和扶持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在我县已成为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亮点。要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指导、管理和服务,首先要建立农机大户的分类档案,随时掌握其发展状况,让他们认识到农机部门是农机大户的“娘家”;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机部门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协助其搞好发展规划,并为其经营和发展出谋划策,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向政府反映农机大户的地位和作用,争取优惠政策,协调农机大户与农机企业的关系,为农机大户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要突出抓好信息服务,在跨区作业、工程开发、农机市场行情等方面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对农机大户分类培训,包括农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互联网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素质,增强其应对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促进农机大户快速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

针对“枣化无棣”的需要,引进、推广小型、园艺型农机具,适应地块变小的实际。大力发展植保、排灌和工程机械,增强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从我县的农机保有量来看,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影响了机械效能的充分发挥,农民重复购置小拖、农用三轮造成了极大浪费。要引导、鼓励农民投资配套农机具,提高机具配套比,使我县的农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最大限度地符合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第五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步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步伐

发布时间:2005-03-31部门 :嘉兴市环保局 字号:[ 大 中 小 ]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嘉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策:以城带乡,以乡补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嘉兴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加快嘉兴城乡文明互相融合的需要

在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工作中,还必须看到,它是在我们以往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赋予其更新的内涵,提出更高的、可以达到的目标。因此,充分地、客观地、科学地估价目前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基础,全面地认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将有利于我们突出工作重点、克服无的放矢。

一、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内涵及意义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如何认识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如何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共识,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工作做好,这不仅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最后能否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量化指标。

(一)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是从协调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全面推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层面上提出来的。其核心是确立生态优势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各项工作中的导向作用,以推动我市现代化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就是将经济、社会与生态作为一个整体的复合系统来考虑,把城乡生态一体化作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努力打破经济与生态对峙的旧观念,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彻底改变疏于和忽视农村环境保护的倾向,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将城市化地区与农村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统一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来规划、发展。根据嘉兴的城市性质和定位、规模,原有绿地基础、气候、地理等客观因素,综合考虑生态功能区布局,建立协调的城市、乡镇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境体系。

(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意义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是一种现代条件下城乡生态环境高度融合、互补、互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城乡经济、社会走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并与自然生态环境高度和谐统一的必经之路;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必然选择。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长期以量的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压力不断加大。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已越来越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对加快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建设,高度重视对城乡污染源的控制。特别是加快水污染防治的进程,净化城乡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城乡生态环境制约因素。二是通过促进城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发展生态农业及其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经济的发展潜力,使我市的经济运行内在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三是通过使传统的城乡污染梯度转移型向城乡生态环境互动互补型转化,使农村化地区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独立过程,也包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更包含了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协调的社会进步。四是通过高度重视农村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使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机统一,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使之成为调节城乡生态的平衡领域。五是通过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充分认识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理念,这点非常重要。

二、近年来我市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工作的情况

从上世纪末的“98治太”以来,我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和建设等各项基础性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工业、生活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面,还是在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和恢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一)生态县(市)示范区和生态村镇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在提出建设“生态嘉兴”之前,我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均被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平湖、海宁、桐乡相继完成了创建工作,在经省环保局组织的预验收的基础上,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11月上旬对这三个市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进行了的验收。验收组认为:平湖、海宁、桐乡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氛围浓厚,特色明显,成效显著,符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各项要求。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在生态示范镇的建设方面,秀城区余新镇的省级生态示范镇建设于11月通过市级验收,并已通过省环保局的核验。平湖市新仓镇、海宁市周王庙镇和秀洲区洪合镇的生态镇建设规划已通过论证,其余乡镇的规划正在编制或准备中。有些生态镇建设进度较快的镇还在积极进行 “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的创建。另外,我市还有7个村通过了生态示范村验收。

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我市及所辖各县(市)相继又开始了生态县(市)的建设工作。

(二)与《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紧密衔接,编制《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

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以后,市政府责成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市环境保护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充分考虑《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嘉兴市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规划》编制,并于今年3月通过了市政府和省生态办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2004年4月由市政府印发各县(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规划》在全面、客观分析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中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强调了我市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我市生态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分阶段建设步骤。整个《规划》将全市区域依生态功能划分为3类生态功能区。根据不同生态特点谋划生态建设未来,重点启动建设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生态水系、生态林及绿色通道、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化建设七大保障工程。同时,着手构建“五大体系”:即倡导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结构合理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强环境治理,着力推进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注重资源保护,着力推进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推进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着眼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手段以及加强合作与交流,切实保障生态市建设。力求经过20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结构合理、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安全可靠、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市。

(三)生态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后,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浙江”的工作部署,我市结合实际情况,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目标任务与生态市建设的目标任务相融合,确定了近期生态市建设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以切实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生态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黄坤明书记为组长,陈德荣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秘书长蒋唯民、副市长沈雪康为副组长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嘉兴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于2004年4月27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部署生态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打造“生态嘉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同志作了题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力打造“生态嘉兴”》的动员报告。陈德荣市长要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中,必须根据实际,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生态市建设工作稳步推向深入。会上陈德荣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各县(市、区)2003-2007年及2004市、县(市、区)长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和《各县(市、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2004实施计划》。三是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生态市建设情况的报告,并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决定号召全

面实施《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把嘉兴建设成为生态结构合理、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安全可靠、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市。四是已由市政府行文下达了市级各部门《2003-2007及2004嘉兴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计划》,明确了各部门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市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嘉兴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嘉兴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县(市、区)的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五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均已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生态建设工作,并成立了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市五个县(市)均已完成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专家论证,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和海宁市的人大都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市)的决议。

(四)工业企业的长效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98”治太、“一控双达标”等专项行动和落实工业企业长效管理措施及关停“十五小”、限期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等工作,我市的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结构性的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显著削减,实现了总量控制目标,使我市水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区域有所改善。一是加快了嘉兴产业带规划编制,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提高工业废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治理。在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加强对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污染企业的调整及治理,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二是加强工业区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向工业区集中。改善了工业区的环境质量。不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了污染,而且加快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三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在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全市有近50家企业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清洁生产”审计和“绿色产品”认证为一体的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大环保监控力度,在水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对污染源实施24小时监控,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包含市级、五个县级控制中心和企业的三级在线监测网。2003年在继续扩大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网覆盖面的同时开拓了废气在线监测新领域,目前已完成2家烟气在线监测试点。

(五)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进一步增加

一是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取得显著进展。截止目前,全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含管网)已完成投资二十多亿元,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2万吨/日。大部分乡镇和工业区的污水处理工程是采用市场化融资、专业化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加快污水入网进度,市政府已下发《关于切实抓好污水入网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采取各项具体措施,努力使具备入网条件的企业全部入网,以促使具备入网条件的单位尽早按标准入网,充分发挥嘉兴市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善我市的水环境质量,早日建成“生态嘉兴”。二是日处理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工程建设已于2003年6月投入运行,日处理200吨生活垃圾的二期工程也于2004年8月开始试运行。现每天可处理垃圾600吨,使我市及平湖、海盐城关镇及乍浦镇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三是以工业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为重点,拆除分散的小锅炉,在提高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使集中供热、供气有

了较大的发展,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六)生态农业的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在生态市建设工作中,各级农业部门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加快平原绿化等为主要任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结合生态村建设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利用畜禽养殖业粪便制造有机肥、养蚯蚓、建造沼气池等新措施,形成了生态和经济的互动和良性循环,既解决了污染又节约了能源,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流失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是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充分利用秸秆这一有机肥资源。全市推广了多种形式、省工省力的秸秆还田技术,既培肥了土壤,又可控制秸秆焚烧,还可补充多种养分,减少化肥用量。二是根据土壤监测结果和地力分等定级,因土因作物合理配施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化肥。全市每年推广平衡施肥技术300万亩以上。三是积极调整化肥使用结构,重点推广多元素专用肥、有机无机活性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尤其是引进高科技产品缓效控释BB肥,使氮素利用率有较大的提高。四是以开展农产品无公害基地和绿色产品认证为楔机,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无公害生产管理与技术培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五是以综合利用为原则,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在农村大力推广建设沼气池,通过建造三格式化粪池,实施固液分离,采用沼气发酵技术,推行“猪—沼—菜(果、桑)”生态模式。

综上所述,我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和保护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为下一步全面、深入开展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下一步工作打算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建设时间长、范围广、难度大、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我市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工作将根据《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城市、农村环境保护一起抓,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是有序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建设,最终达到建设目的的重要手段。在将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工作与生态嘉兴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按照《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开展生态市建设工作。全市各镇《生态镇建设规划》全面启动。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按照要求逐年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建设任务,使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一体化建设建设走上有序的轨道。

(二)加强宣传,大造氛围,强化群众的生态意识

主要是采取多种形式、手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街道、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市建设和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宣传,对各级领导和企业法人、经营者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全市上下形成人民积极参与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体化的工作内容与生态市建设任务相融合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和《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生态建设工作中重大生态项目的实施。按照《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县(市、区)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以确保顺利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全面、扎实地推进生态市建设。

(四)突出重点,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依法采取限期入网治理的强有力措施,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和污水入网进度。切实加强江浙边界断面水质监控,充分发挥苏州与嘉兴建立的两市协调机制,逐步削减盛泽上游印染喷丝等污染企业,减少排放总量。以农业农村面源治理为突破口,大力普及生态农业技术,继续抓好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污染防治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力争达到我市确定的近期和中期工作目标。

(五)实施生态建设工作中的各项环境保护工程

逐步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城市网络体系为目标,着重抓好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建设,通过“万里河道建设整治、万顷绿化造林”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建设等途径,共同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形成以湿地、绿地、环保产业为依托的水净、气净都市生态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在生态建设多元化投资方面进行探索,提倡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树立一批样板工程,突出典型、示范的带头作用,促进城乡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六)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和综合协调

为使我市有限的环境容量及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资源效能和环境承载力。高度重视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通过对城乡“三废”的整治、净化城乡环境。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加强污染防治能力,严格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根据我市环境资源容量、分布的特点,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工业区的生态化建设,从而突破我市环境容量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的“双赢”。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联动发展的高级形式。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体化的建设既是一个过程,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规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那么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策,一定会成为我们各级政府和部门落实“三个代表”和“五个统筹”的实际行动。

下载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居长江、淮河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时有旱涝发生。周边与江苏泗洪、盱眙、仪征、江浦,以及安徽省的巢湖、和县、淮南、蚌埠等县市毗邻。辖天长、来......

    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步伐(最终定稿)

    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步伐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从长远和战略上看,培养和造就出优秀年轻干部、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更重要的任务。做不好工作,是不称职的领导者;带不......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10年直播酸枣2万亩,栽培葡萄4700亩,使林果业保有面积从目前的6.6万亩,增加到9万亩,引导农民逐年有计划地......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

    农田水利建设自去年入冬以来,文山县认真贯彻党全国、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积极探索新机制、新举措、新方法......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盖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定稿]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数字化城管”平台的建立,对城市管理工作和城管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农村金融主力军竞争力 信用社:李腾 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性命,是灵魂。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

    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质量报告;留学逆差;高教座谈会;学科评估;直属大学 2016年04月,将深深影响中国高等教育。本月,高等教育方面的大事有:第一,多位政治局常委深入高校调研,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