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时间:2019-05-15 02:4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第一篇: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围绕调整结构、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临沧市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130亿元,增长10.2%;农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14%;粮食总产达81.2万吨,增长2.8%;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70亿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增长22%。到2015年,全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50户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5户,5亿元以上10户。一是“稳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扩大农作物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有效灌溉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到2015年,全市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到190%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二是“扩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积极扶持亩产值达万元以上的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抓好烤烟、咖啡、澳洲坚果、蚕桑、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市建成高稳产烟田地150万亩,发展烤烟50万亩,产量150万担;把咖啡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到2015年,建成咖啡产业基地20万亩、澳洲坚果基地30万亩、蚕桑基地20万亩、特色蔬菜基地达50万亩。三是“提质”。重点是强化基础,夯实基地,改良品种,创新科技,打造品牌,推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提高以核桃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化水平,高标准建成800万亩泡核桃基地;加快提升蔗糖、茶叶、橡胶的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咖啡、蔬菜、澳洲坚果、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对单产在3吨以下的蔗园要逐步退出,用来发展咖啡、蔬菜、澳洲坚果、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同时加大吨糖田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旱地蔗园蔗水配套工程建设,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甘蔗单产和出糖率。到2015年,全市甘蔗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建成单产6万吨以上的高优蔗园95万亩,其中吨糖田50万亩以上,确保甘蔗农业总产量达700万吨以上。要按照“大力发展红茶,适度发展普洱茶,有限发展绿茶”的思路,改造低产茶园60万亩,建成有机茶园20万亩,到2015年,全市茶园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建成单产100公斤以上的高优茶园60万亩。加大低产低质胶林改造力度,到2015年,橡胶面积达80万亩;改造提升凤庆、耿马等蚕桑产业,在镇康县、临翔区、云县等优势区域拓展蚕桑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原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合农产品品牌资源,加强品牌培育、宣传和营销。充分发挥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整合农产品品牌资源,加强品牌培育、宣传和营销。四是“增效”。重点是强化科技措施落实,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品种引进与改良,加大甘蔗、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要严格执行种植、加工技术规范和工艺流程,规范种植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栽培管理,全面推广合理密植、地膜栽培和生物防病技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大户、农户引进先进设施、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推广设施农业、设施林业、节水灌溉、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

2011年临沧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突

出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工作,对顺利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农业部门将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促保障,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和“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要求,突出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突出高产优质高效重点,确保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扎实推进以优质小麦及冬早蔬菜、冬油菜、啤饲大麦、冬马铃薯、冬玉米等为重点的夏粮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82万吨,计划完成农作物间套种面积250万亩以上,复种指数提高到176%。

二是全面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提高农民增收水平。坚持做优种养殖业促增收:2011年,全市种植业、养殖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580元和1100元,林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650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促增收: 2011年,全市计划新增各类企业500户以上,新增就业2万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2011年,全市计划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5万人,实现转移收入12亿元,确保实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0元;积极探索农民财产增值有效形式促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来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让、转让、入股等方面的收入,确保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60元;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增收:通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性人均收入达450元。

三是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组织抓好双江县勐库镇、耿马县勐撒镇市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建设。坚持以提高单产为突破,确保实现“稳粮”目标: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大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切实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扎实推进农作物间套种,2011年通过科技措施落实,确保全市粮食平均单产提高10公斤。以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把“扩经”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提高蔗糖、茶叶、橡胶传统支柱产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以烤烟、咖啡、蔬菜、蚕桑等产业为重点的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积极发展生物能源、水果、生物药材等产业。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目标,促进农业产业“提质”:2011年,主要旱粮作物和经济作物规范化栽培、地膜覆盖等面达30%以上;全市计划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00万亩以上;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任务15个。以科技为支撑,确保农业“增效”取得突破。2011年,全面抓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实施,坚持依靠科技提升农业、依靠科技提高效益,力求在良种推广和种、养、加各生产环节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新的成效。

四是突出推进规模健康养殖重点,全面提升畜牧渔业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计划达250万头,大牲畜出栏15万头,山羊出栏31.5万只,家禽出栏1000万羽,肉类总产量计划20万吨,畜牧业产值计划35亿元。加快以澜沧江库区为重点的渔业经济开发: 2011年,依托云南小湾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实施网箱养殖3万平方米,年内建成鱼制品加工厂、鱼种场和鱼饲料厂。积极促成广东南海区大沥商会开发漫湾、大朝山电站库区渔业经济;积极发展池塘精养和稻田养鱼。巩固提升池塘精养5.5万亩,推广稻田养鱼6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3.2万吨,渔业产值3.2亿元。

五是突出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011年,力求引进5户以上外来投资企业落户临沧,力求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临沧;力求新培育发展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户以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创建标准创建示范社8个。积极推进农业组织方式创新: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场工人”的模式,推进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产业化开发。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启动实施孟定镇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做好临翔区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品牌创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品牌创建,着力培育国内知名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六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和农村综合发展能力。2011年,高标准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万亩;农机总动力达134万千瓦,农机作业面积达300万亩,农机经营收入7亿元。

七是抓好科技提升农业行动计划实施,推进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突出重点建园区,重点抓好孟定坝、双江坝、勐撒坝、永康坝等为重点的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力争蔗糖、茶叶、橡胶、特色水产等优势突出的县列入全省“十优十强”创建强县。推进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不同规模、各具特色和渠网、喷滴灌、路网、绿化等设施配套的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农业发展新亮点,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好示范,起好辐射带动作用。扎实抓好农业科技培训:2011年,通过培训获证书农民达10000人,其中确保完成省下达绿色证书培训10000人、获证3500人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实施:2011年,全市确保完成省下达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7.55万人、新增转移就业6.55万人、组织现场招聘会28场的目标和任务。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2011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甘蔗等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提高到82%、87%,粮食平均单产提高10公斤以上,以油菜为重点的油料作物平均单产力争达到全省最高水平,甘蔗平均单产达4吨左右,茶叶平均单产(干茶)达60公斤;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优质母本进行改良,新建基层生猪人工授精网点20个以上,肉牛冻改点10个以上,全市生猪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9%;加快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八是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2011年,坚持定期开展蔬菜等农产品检测,并发布抽检样品信息,确保省级以上农产品监测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坚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始终高度重视并扎实抓好以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和渔业船舶安全监管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和农药监督管理;强化外来有害生物、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提高农业综合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九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确保完成省下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示范县建设和条件设施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幸福农场、孟定原种场和红三叶乳品厂改革;启动实施孟定镇农业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补贴方式改革。

十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争取启动实施凤庆县整合资源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市农科小区建设项目,扎实做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县、乡镇无房农业(畜牧)技术推广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实施10个边境乡镇动物巡逻检查站建设和39个边境村兽医站建设。

第二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10年直播酸枣2万亩,栽培葡萄4700亩,使林果业保有面积从目前的6.6万亩,增加到9万亩,引导农民逐年有计划地减少棉花的播种面积,使产值更高的林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

2、大力优化农业结构

2010年我乡计划新增棉花滴灌面积3.5万亩,加上我乡现有滴灌面积3.4万亩,使全乡的高产棉田面积上升至7万亩,仅此一项,可使全乡皮棉增产362.5吨,新增产值543.75万元,预计人均可增收302元,二、坚持抓住棉花支柱产业不动摇。

1、大力发展棉花膜下滴灌,提高棉花

充分用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和用好项目资金,2010年《自治区高标准棉田及商品种子田建设项目》3万亩在我乡实施,每亩可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200元,预计可争取资金600万元,其余部分,引导和帮助农民办理“棉花膜下滴灌贴息贷款”,确保发展滴灌所需的资金足额到位。

2、坚持“良种推广、科学种植、提高单产、节水增效、加工增值”的方针,在现有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单产,主要是通过良种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和加大科技投入等手

段,按照以稳定高产、提高中产、改造低产为主线,大力推广优质杂交棉种植、膜下滴灌和果棉间作种植模式。通过杂交棉示范推广、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棉花,努力提高亩单产效益。

三、林果业

1、大力发展“果棉间作”、“果粮间作”,增加林果业面积完成林果业的规模布局

从6.6万亩增加到9万亩,种植林果业2万亩,其中直播酸枣1.6万亩,葡萄0.42万亩(红提1680亩,白木纳格2520亩,共1267560株),新植红枣18000亩,新栽防护林700亩;

2、进一步加强林果业质量管理,提高适龄果园的产值和效益

落实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广“矮密早”丰产栽培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为重点的林果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林果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林果业综合生产能力。挂果面积25000亩(红枣挂果面积1.3万亩,核桃挂果8122亩,其他树种挂果3000亩),果品产量1.1万吨(红枣4700吨,核桃710吨,香梨492吨,苹果61吨,杏1730吨,其他1250吨);

3、重视优良品种的推广

核桃嫁接面积2800亩,红枣嫁接4785亩,其中幼树嫁接3255亩(1627500株),大树改接1530亩(168300株)。

把工作重点从转移到“抓管理、闯市场、促增效”上来,继续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为抓手,

第三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且看柳城畲族镇如何发展吊瓜产业

以前人们说到柳城总离不开宣莲,现在,通过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发展、探索和总结,柳城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大地上又多出了一样特色农产品——吊瓜。说起吊瓜,我想见过或听过的人肯定不是很多,熟悉的人就更少了。笔者也是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对其有了初步了解。吊瓜,又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皮、籽、根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现代研究和权威机构检测吊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是食用瓜中的上品。吊瓜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既适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对成片的吊瓜地还可以进行套种,且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其生长习性喜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好,不耐旱,怕水涝,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2℃,10℃时生长基本停顿。宜选择在深厚、疏松湿润但又不涝的土地种植

正因为吊瓜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它与柳城的气候土壤及其它相关条件相符的习性,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结合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兄弟发展吊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

一是转变农民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效益。思路就是出路,要转变广大农民兄弟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思路,就要让他们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吊瓜产业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通过在乌漱村进行试点,然后进行以点带面的宣传发动,广大农民朋友见到吊瓜产业实实在在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兴起了一股吊瓜种植热。

二是积极引导种植户成立吊瓜合作社。去年成立的武义乌漱吊瓜合作社共发展了54户社员,带动了22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同时。合作社的成立,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吊瓜产业的管理,统一了规格,提升了质量,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

三是建立吊瓜生产基地,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乌漱吊瓜合作社理事长吴伟林告诉笔者,过去,小规模种植时,都是小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与外面要低1元左右。现在规模形成后,他们都是把吊瓜集中拉到长兴、上海的吊瓜加工企业销售,效益更是节节攀升。去年,他个人种的30亩吊瓜,年收入达到了十多万元。今年,他的种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现已种下了60亩。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镇新建了县后、东西、上黄、半糖、金山等村吊瓜生产基地,新增吊瓜种植面积1500亩。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在发展吊瓜产业上掌握技术。今年,该镇已成功举办了一次吊瓜种植技术培训班,100多位农民参加了培训。下一步镇政府将继续增加农业科技培训投入,使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更好的掌握农业科技。

近年来,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积极按照县委县政府“东北机声隆隆,中部车水马龙,南部满目葱茏”的区域发展布局,认真抓好自身发展定位,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发展各类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兴的吊瓜产业只是柳城发展产业农业的一个缩影,传统的宣莲、板栗、蚕桑、茶叶等产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进。柳城的农业正如从柳城走出去的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在今年两会上所说的大有希望!

第四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浅议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平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对我乡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和平村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推进产业结构调优调强,出新思路,想新办法,采取新举措是关键。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创新思路、加大力度;

一、政府主导、农民积极参与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推动,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要通过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和引导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发挥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上来,通过宣传,把政府的发展思路逐渐转变为农民自觉发展的意识和行动,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避免“干部热、群众冷”现象的出现。

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创新四个因素。其中人力资源是最关键要素。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是发展农

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史无前例、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农民无疑是主体,是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资源,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应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据调查: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9年,大量低素质人口集中在农村,直接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村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也比较缺乏。这显然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针对农技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实施和推行农村科技人员下乡驻村制度,使科技人员长期蹲点服务,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农民种、养技术,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还应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当前广大农民渴望掌握新技术,渴望提高产量,渴望致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理解、接受新技术方面困难重重,更不要说应用新技术,实现科技致富了。广大农民对旨在致富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具有强烈要求,他们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焦点还是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对投资少、见效快、易掌握的实用技术比较看重。所以,培养新农民,必须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通过教育和培训,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武装农民,使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迅速渗透和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与此同时,还

应使农民掌握1—2项相关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水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跟农民整体素质偏低、观点落后不无关系。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一个农业乡,近几年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乡农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农作物增产增效明显,但农民增收幅度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建特色农产品基地,创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主导产业,也就成了当前及今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树立“大农业、大发展”意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突出特色、多种经营、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走基地化生产、特色化种养、协会搞活、大户示范、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的发展路子。主要在壮大藠头、林下特色养殖、2万亩绿竹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培植藠头产业、优质大米产业、林下特色养殖业和绿竹产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推器”。特别是要围绕林下特色养殖业、绿竹产业做文章,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绿色、生态产业。二是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要效益。既发展大规模加工业,也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小企业,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市场流转,把优势农产品做强做大,尽

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业和支柱产业,打造品牌,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是坚持“园区经营、名特优发展”,抓好林下畜禽养殖业。畜牧养殖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完善林下特色家禽、牛、猪、白鹅为主的四大养殖园(小)区,增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假日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资源的丰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乡应借助这一有利条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强规划,统筹协调,抓好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倾力打造“农家乐”休闲游,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引导农民改造房屋、改善环境、发展产业,把农业开发、乡村美化、基地示范、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将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采取政府引导、中介介绍、劳务能人带领等多种方式,有组织地开展劳动力输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农民工服务管理,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子女托管、土地转包等问题,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六、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庭院经济用地不局限于庭院之中,农民房前屋后、村庄周边的空隙地都可以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选准开发模式,小庭院也能搞出大经济。在指导农户发展庭院

经济时,不求统一,但求特色;不求规模,但求效益。农户宜种则种,宜工则工,多种经营,各显神通,为增加收入开辟新的途径,使之成为农村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

七、坚持依法治村,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建设民主、文明的新农村。一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着重在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群众发家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村级财务村务公开为窗口,增强村级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和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渠道,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依法办事、参与村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三是抓好文明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移风易谷,倡导新风,使农民在思想面貌上有根本改变。以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展内涵,提高品位,改变农村形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收益增加。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早已不是指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而是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内完整的农业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至今基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生产环节的束缚,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就是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领农民有组织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利益分配机制

下载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薄壁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农业经济体制,薄壁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该镇根据镇域各地区的......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融入郑州都市区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新密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张国有 郑州都市区建设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新密组团又是郑州都市区的一个功能区,如何尽快融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精心打造法治政府 —拜城县依法行政工作先进材料2010年,我县按照地区行署《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阿克苏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总体工作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讲话

    在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半年工作经济会议,以及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会等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农业产业......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加快全面小康村建设步伐 同志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今后二十年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作为元谋......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今后二十年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作为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