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

吴建良(绍兴县农业局)

根据绍兴县的经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形成产业优势。要立足当地,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优平原、活山海”以及“高山走旱路、低田走水路、良田走优路”的发展个思路,发挥优势,创造特色,以特色和规模来赢得市场,提高竞争力。通过全县8个“万字号基地”的建设和示范,来引导和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像兰亭种草养鹅,漓渚花卉,平水雷竹,海涂水产,斗门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了一批如嵩湾芋艿村、齐贤增大田藕村、皋埠漫池丝瓜村等特色村;创建了一批如“瘦八戒”、“绿神”、“利康”等系列品牌。由于各具特色,加上注重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结构调整,要鼓励工商业主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凭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用工业理念办农业,实行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经营,已逐步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生力军。到目前为止,绍兴县已有45家乡镇企业投资发展效益农业,实际投资已达2.07亿元。如绍兴县中设建工集团,原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建筑企业,早在1993年就投资创办了3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场。通过几年的努力,既带动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为自身求得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路,去年实现销售7000万元,利润1050万元。地处杨汛桥镇的绍兴县庆盛集团,在1998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草坪,计划投资1000万元,把基地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施式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投资农业结构调整,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企业扶持农业发展新的实现途径,是企业和农民的双赢之举,是今后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型主体。

三、农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开拓市场,搞活流通。首先,要根据市场农产品的供求来确定结构调整,要善于“反弹琵琶”,反向思维,把市场建设和搞活流通放在首位。其次,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通过农民贩销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网络。通过努力,绍兴县在茶叶、花卉、水产等行业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销售超百万,利润超10万的农产品购销龙头大户,发放“绿色通道证”,在县境内凭证免交过路费,并在税收上优惠,信贷上优先。同时,通过组织创新,构建我县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第三,加强宣传和促销,组织多形式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扩大规模,打出品牌,提高效益。

四、农业结构调整,要加大对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农业结构调整,其核心是种子工程建设。良种的引进与推广,是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最易接受、增效最明显的内容之一。农业结构调整,对传统种子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加快引进、试种新品种。每年从国内外引进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进行多点试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应本地生长、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结合良种示范基地建设,加速良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其次,根据区域特色,建立良种引种繁育中心。第三,建设好县级种子加工中心和标准化种子检验室,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技推广部门要根据结构调整,及时更新知识,适应市

场变化,积极推广农业“三新”技术,依靠科技兴农,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要把握好四个问题

楼伟民(磐安县委办公室)

根据磐安县实施“生态富县”战略的经验,发展生态农业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搞好规划。根据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发展各类农业基地。逐步建立起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连片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绿色基地

二是搞活机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1)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使用权流转力度,目前全县通过流转形式的土地面积达9600余亩,占9.7%。(2)业主开发机制。仅在林业开发中,山林面积超过千亩的业主有18户,50至1000亩的业主有96户。业主开发机制的建立,扩大了基地规模,提高了开发投资效益。(3)产权明晰机制。努力维护投资开发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龙头带动。由于龙头企业与广大基地建设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调节机制,保护了业主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基地的规模发展。

四是科技推动。聘请科技专家为生态农业顾问,每年举办现代农业科技交流大会,发布农业新科技、新工艺、新品种、新信息。

第二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10多年来,圭岗镇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柑桔种植的好路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镇柑桔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的目标,成为名符其实的柑桔专业镇,群众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大部分柑桔树龄达10多年以上,已经进入退化期,特别是受到病害影响,继续种植柑桔面临着极大困难,进一步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圭岗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5万亩,生态林15万亩。25坡度以下山坡地16万亩,山地面积占全镇面积80%;耕地面积3.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

镇委镇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结合圭岗是优先保护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和自然气候特点,及早谋划,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重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加强那柳南药(牛大力)示范基地、三垌山楂示范基地、河坪板栗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以点带面,统筹开展“一村一品”项目,促进全镇从单一种植向多品种种植、养殖局面转变。

在继续巩固和壮大传统产业氹仔鱼养殖的基础上,提倡高坡度的领地种植杉树、松树等用材林。目前,新种用材林面积1万多亩、板栗3000多亩、南药500亩、氹仔鱼养殖新增面积300多亩,种养业稳步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初现。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圭岗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一些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种植柑桔曾经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的产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此外,技术服务跟不上、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实用技术掌握等,都影响了全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不及时加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识不到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种植业存在着盲目现象,农民出现严重的盲从种植或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10多年来,由于广大农民从柑桔产业中得到实惠,大部分人都盖起了一幢幢“桔子楼”,形成“观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资金投入不足,示范点作用发挥不大。全镇的种植示范点建设是以政府为指导,引进采用“公司+农户”形式,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加上由于公共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使示范基地建设未能形成现代化、规模化,基地效应不明显。

(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农田面积较少,加上早几年大部分农田、旱地都种上了柑桔,因而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龙头产业地位逐步掉失,新的产业链条未形成。随着柑桔产业的退化,其龙头带动地位逐步掉失。传统产业氹仔鱼等虽然可以壮大,但养殖面积受到限制,不能形成规模化养殖,难以成为主导产业。再加上南药、板栗等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农业中心任务来抓,科学合理地制定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长远规划与实施计划,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力度,依靠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的主动性,掀起农业结构调整新高潮。

(二)发挥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圭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春砂仁、牛大力、金银花等南药种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投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将圭岗逐步打造成为南药生产专业镇。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

(四)合理布局,促进规模发展。在加强现有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上垌村茶叶、山根村淮山、小水村油茶等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种植业多向发展;引导有经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南药、板栗、油茶种植规模,培育种植大户,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大力推进“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互利模式。

(五)强化技术,确保服务到位。镇成立种植技术服务机构,与公司负责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示范,确保各项重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以本地适宜品种为重点,选择丰产、抗病、易管理、药效高、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为推广品种;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镇农办和农技站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要及时深入示范基地和种植户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

第三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10多年来,圭岗镇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柑桔种植的好路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镇柑桔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的目标,成为名符其实的柑桔专业镇,群众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大部分柑桔树龄达10多年以上,已经进入退化期,特别是受到病害影响,继续种植柑桔面临着极大困难,进一步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圭岗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5万亩,生态林15万亩。25坡度以下山坡地16万亩,山地面积占全镇面积80%;耕地面积3.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镇委镇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结合圭岗是优先保护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和自然气候特点,及早谋划,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重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加强那柳南药(牛大力)示范基地、三垌山楂示范基地、河坪板栗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以点带面,统筹开展“一村

一品”项目,促进全镇从单一种植向多品种种植、养殖局面转变。

在继续巩固和壮大传统产业氹仔鱼养殖的基础上,提倡高坡度的领地种植杉树、松树等用材林。目前,新种用材林面积1万多亩、板栗3000多亩、南药500亩、氹仔鱼养殖新增面积300多亩,种养业稳步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初现。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圭岗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一些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种植柑桔曾经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的产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此外,技术服务跟不上、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实用技术掌握等,都影响了全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不及时加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识不到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种植业存在着盲目现象,农民出现严重的盲从种植或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10多年来,由于广大农民从柑桔产业中得到实惠,大部分人都盖起了一幢幢“桔子楼”,形成“观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资金投入不足,示范点作用发挥不大。全镇的种植示范点建设是以政府为指导,引进采用“公司+农户”形式,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加上由于公共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使示范基地建设未能形成现代化、规模化,基地效应不明显。

(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农田面积较少,加上早几年大部分农田、旱地都种上了柑桔,因而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龙头产业地位逐步掉失,新的产业链条未形成。随着柑桔产业的退化,其龙头带动地位逐步掉失。传统产业氹仔鱼等虽然可以壮大,但养殖面积受到限制,不能形成规模化养殖,难以成为主导产业。再加上南药、板栗等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农业中心任务来抓,科学合理地制定全

镇农业结构调整长远规划与实施计划,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力度,依靠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的主动性,掀起农业结构调整新高潮。

(二)发挥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圭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春砂仁、牛大力、金银花等南药种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投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将圭岗逐步打造成为南药生产专业镇。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

(四)合理布局,促进规模发展。在加强现有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上垌村茶叶、山根村淮山、小水村油茶等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种植业多向发展;引导有经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南药、板栗、油茶种植规模,培育种植大户,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大力推进“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互利模式。

(五)强化技术,确保服务到位。镇成立种植技术服务机构,与公司负责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示范,确保各项重

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以本地适宜品种为重点,选择丰产、抗病、易管理、药效高、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为推广品种;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镇农办和农技站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要及时深入示范基地和种植户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

第四篇: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调研报告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据光明日报报道,之所以说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标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业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

农业结构调整既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这次进入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同于以往的调整。第一,矛盾的层次深。这次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再仅仅是“多了少了”的问题,而是要适应温饱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新需要;不仅是农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农村、整个国民经济甚至全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要适应面临加入wto的国际竞争的需要。第二,调整的要求高。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调整面积、产量的问题,而是通过调整生产出既满足多种社会需求又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农产品。第三,调整的难度大。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既存在着资源、环境的约束,更存在着技术和市场的约束,既存在着体制方面的约束,更存在着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适应的约束,既存在着现有农村产业结构运行惯性的约束,更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约束。因而,调整难度较以往加大,仅靠单项突破已难以奏效,需要综合地、系统地把握和解决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再次,把农业作为可以发挥我国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产业来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各地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实施中突出重点。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化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第三,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再单纯依靠原有的四级推广网已远远不够,还应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户——千家万户”的网络,通过农业科技信息网、广播网,以及电视、电话等网络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第四,健全农业种苗、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的检测体系。这是农业走向标准化、精准化、高效化、国际化的必要保障。传统的依靠眼看、手摸、牙咬的质量监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需引起重视,及时赶上。

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举措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首先要认清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国际化,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深层次、大规模、大力度的调整。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调整任务,必须克服直线思维、惯性思维、传统思维方式;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小农意识;克服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的短视毛病。树立可持续发展等新观念,培养居安思危,奋力拼搏,主动出击,抢抓机遇,想大做大,敢干实干的新意识。

发挥优势,超前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自然秉赋、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诸多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超前的眼光,审时度势,瞄准市场需求,并不断以此为基础发现、创造和发挥新的优势。

突出特色,改善布局。只有发挥优势,才能形成特色,才能造就优势。各地依据和寻求优势、发挥优势的过程,往往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又是形成其经济特色的过程。现实中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即是这种特色经济的雏形。伴随众多地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宏观经济结构布局也会随之改善。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科学分析各地优势、特色和市场潜力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和引导,逐步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态势,从而改善整体结构布局。

科技创新,勇立前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有赖于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首先,要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的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人员乃至全社会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发展民办科研事业。其次,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适用高效的农业高新技术,包括引进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等技术。第三,积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有关高等院校兴办农业高新技术实验开发基地,以缩短科研与生产的时空距离。第四,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办好现有的各级各类科技示范园区,把这些园区办成农民学得会、学得起的示范样板,切实发挥其社会示范功能。第五,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第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信息传媒手段,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广。

瞄准国外,抢占市场。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且存在着大生产与小市场的矛盾。解决后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一是“减少农民”,既可通过在国内发展二、三产业,也可以通过劳务输出到国外就业。目前,我们的劳务输出亟待大力开发。再就是把农产品市场拓展到国外。尤其是农业基础较好的发达地区,更应尽早瞄向国外去抢占市场。第一,加强国际交流,抓紧学习和适当普及国际市场的通用规则,有针对性地调查了解不同国度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第二,深入分析我们的差距和优势,找出突破口和突破方向,制定出系统科学、切实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第三,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在国际市场上搏击称雄的经营人才,营销人才。

组织再造,形成合力。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应大力推行产业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各种协会、研究会、理事会、联合体等组织形式,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作用,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松散的生产环节连结起来,形成产业化、一体化经营,以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的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农业发展的目标、条件与环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过去的资源约束为主转向以需求和资源双重约束为主;农产品供求的主要矛盾开始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宜而形成的结构问题和“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要注重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合同定购制度,使合同定购数量与价格的确定能切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挥价格杠杆对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激励和诱导作用,除了反映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方面外,还集中反映在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流通环节进行合作,构造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弱小的农户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规划,一方面围绕区域比较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开辟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培育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验和创新农业生产的新的机制,新的组织形式,在农产品品质一致性、农产品生产技术服务、优秀农产品推广、农业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劲的目的。为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要求,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和应用农业机械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目标,加大农业固定成本的积累和农业投资力度,逐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的步伐,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增长。

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的突出表现是技术壁垒,而农产品是对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农业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遭到破坏性的影响,因此保持或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产品品质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农产品的生产必须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投入的化肥、农药标准与投放数量符合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的要求,生产过程符合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要求。国家也需要统一制定农产品分级标准,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要注重优化整合农产品

优化整合农产品,首先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品质质量是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是增大农产品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空间,促进农产品市场实现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农产品的层次化、专用化发展为农产品品种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市场开发引进不同品种,开辟新的国际农产品市场,通过产品差异占据市场,避开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争夺市场。中国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尽管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的要求,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已经从过去的追求数量为主的“增产”战略转向了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增收”战略,中国农业生产确实达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但这是以土地超负荷使用,土壤有机元素靠外来补充的情况下实现的,土壤板结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休

耕”以实现耕地恢复肥力也将是农业资源整合的又一个新的内容。农业“休耕”必须有总量供给平衡的保证,因此,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可从三个层次全面优化整合农产品。(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层次的结构,根据自然资源、市场情况和相关产业发展,调整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的产业构成,扩大市场需求大的产业的生产规模,缩小市场需求萎缩的产业的生产,并使各产业间相互协调、联动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资源、市场规模和相关产业相协调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地域有农产品进出口的条件,应该有限发展出口量大的产业,摆脱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发挥产品出口对地方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升级,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2)调整优化产品层次的结构,协调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部门内部产品结构,使产品既符合地区资源优势,又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比如吉林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玉米种植业,形成玉米产业等。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考虑资源、市场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单一因素造成市场风险。(3)调整优化产品品质层次的结构,即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整某一中产品内部品质层次的资源配置,实现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协调一致。随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主要追求数量上的满足和保障逐渐转变为转向追求品质的满足,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的生产必然在结构上突出品质和质量,把提高品质作为农产品生产的结构灵魂。农业生产对品质质量的追求和农业主管部门对产品品质质量标准的规范,使农产品在品质质量上分为多个层次,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一方面,细分了农产品市场,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为农产品生产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培育了农产品的市场信誉,为农产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作好了准备。在以市场竞争为目的的经济生活中,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具有专门的应用途径,在产品品质多样化、优质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专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要注意利用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

在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后,我国可以在有限度地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对国内农业实施适度的保护政策。所谓有限度就是只开放部分农产品市场。这部分市场的开放,一是不能冲击国内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二是开放的目的主要是调剂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余缺,支持农业生产结构的转换。所谓适度保护政策是指在不违背关贸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体系有关农产品贸易协定的条件下,根据中国国情和财政实力,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给予必要的保护,并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措施要分别确立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由于“绿箱”措施以政府提供一般性服务、农业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主旨,免于削减义务,用好“绿箱”措施是政府长期战略。当前,中国在部分“绿箱”措施的实施领域还不具备载体,如缺少行业组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箱”措施的应用。另外,短期内国家财政收入的预算约束,也不足以支持“绿箱”措施的深度实施。从中国现阶段看,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黄箱”措施以补贴和价格支持为主,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更大,更直接,短期内农业政策,以“黄箱”措施为主导

下载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绍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结构调整

    浅析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结构调整 陶雪娟杜 辉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1106)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多功能性在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调整

    甘肃农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的思路与对策 李丽莉 ( 甘肃经济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时期、新的经济环境下赋......

    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推荐五篇)

    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赵 君 当前,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程度依然不高,农民在生产环节的增收空间不大,农......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5篇范文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战略性转变,它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要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规范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若干思考

    规范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若干思考 ——上海督察局关于督察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用地有关问题的调研 农业结构调整,在发展地方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

    农产品过剩与农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过剩与农业结构调整 2001-11-8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当前变化最大,影响最深刻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供给已由短缺转化为供大于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的形成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农业比较效益、农民收入预期的影响。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而且也要探索......

    农业结构调整与铜仁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与铜仁发展》新讲座考题 黄廷安 一、填空题 1、农业结构分——几个层次。答案:四 2、农业结构外部结构是指农业在——、——、——产业中的比重。答案: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