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6: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关于加快山区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曾 军 辰溪县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帮助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依然是我们乡镇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实施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我们完成这一任务最有效的途径和必然选择。作为山区县乡镇,如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认为必须理清思路,把握难点,才能实现山区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山区农业结构必须走战略性调整之路

在大部分农产品出现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所谓战略性调整,它不同于种植结构或养殖结构的适应性调整。通过调整,既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又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既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又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辰溪县各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五个比重”偏低,即养殖业比重、非农产值比重、非农劳动力比重、农产品加工比重以及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这不

仅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而且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加入WTO以多年了,农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山区的农业结构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调整区域布局。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相互间的选择性,决定农作物的种植有一个最适布局的问题。而我县目前的农业区域布局结构尚不合理,“小而全”现象比较严重,未能形成与区域比较优势相一致的农业布局结构。根据辰溪县山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逐步形成“东药、西稻、南畜、北菜、中水果”的区域化格局。

二、调高产品质量。以往的结构调整,因为是短缺经济,调来调走都只是在数量上下功夫,品质要求不高,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而今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已呈现买方市场,不提高产品质量,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市场,所以必须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程度。对农副产品实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要尤其重视粮食、蔬菜、水果的加工,如水果的分级分等包装储藏和加工,既可解决同步销售带来的压力,缓解了供求矛盾,又可大幅增值。

四、调整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

业和其他中介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农业”,逐步做到以销定产,减少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努力规避经营风险。要彻底改变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产定销”的经营模式。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非农业人口比重。农民收入偏低,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农民太多,即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口太多,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服务业和非农产业转移、扩大农业人口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过来一段时间,辰溪县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还存在五大难点:

一、观念难转变。一方面,各级领导都能充分认识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但在领导方式上依然采取计划体制下的行政命令方式。政府号召什么农民就种什么,养什么,往往容易形成品种结构趋同现象,其结果必然是一干就多,多了就卖不出去,最终还得靠农民自己承担市场风险,所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好心好意帮农民搞调整,最后反挨农民骂的现象。有的采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的态度,以为这就是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农民作为结构调理的主体,小农

意识根深蒂固,竞争意识欠缺,主动调的积极性也不高。在去年的冬种生产中,竟出现了政府提供种苗,干部帮助下种,而农民自己却站在田埂上看热闹的场景,这些现象的确令人深思。

二、服务难到位 首先是产前的信息服务。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又十分有限。农民种什么,产品价格如何,种苗有无保证,没有专门的机构为之服务,使农民在安排生产的时候往往带有盲目性,并最终导致产品供给偏离社会需求目标。其次是产中的技术服务。由于我县农技人员占农业人口的比重较低,加上农技站大多数仅提供单纯的种子服务,至多是一些关于水稻生产的病虫害预报,农业结构调整尤其需要的特种种养殖方面的技术服务却几乎没有。再次是销售服务。我县因受山区复杂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产品一直难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导致专门从事销售服务的中介组织很不发达。供销部门虽能为农民提供一些生资产品方面“供”的服务,但对农产品的“销”却因体制、观念、资金、信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未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销售服务组织。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销售不畅这一问题,辰溪县下半年的柑桔又将和上半年的西瓜一样,出现卖难现象。销售不畅,直接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反过来又损伤了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最后是融资服务。高产出必然要求有较高的资本投入。多年来,由于历史和体

制的原因,农民自身的积累极其有限,即使有了好的种养项目,却又往往告贷无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是规模难调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民所有,这在增强农民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因此导致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因为在目前条件下,田、土、山、水等生产要素尚难以流通,张家种稻,李家种麦,自然很难统一。另外,以前虽然也提出了重点区域布局,但跳出辰溪看辰溪,站在更大的市场范围来看,这种布局依然是小而全、缺少辰溪的特色。再则,资金投入不足。

四是产业链难以形成。从外地成功的经验来看,要使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要有一个或一批龙头企业加以带动。龙头企业又必须以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为主,实现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增值,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就我县来看,目前尚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五是劳动力难转移。由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和城镇化水平不高,以及现行的户籍制度,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缓慢。目前,农村劳动力除异地转移途径比较畅通外,就地转移难度大。

突破难点,实现山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从总体上看,辰溪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周边县、市尤其是先进农业地区横向比较,还刚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根据辰溪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障碍,要实现山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突破上述五大难点。

一、加快产品升级,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根本突破。首先,优化品质和品种结构,以种苗工程为先导,加大推优力度。种植业要围绕优质稻、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养殖业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猪、黑山羊、辰州麻鸭、辰溪白鹅、稻模养鱼等。同时,还要加快水果和生猪的品改进度。其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大棚温室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水果套袋技术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这既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更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紧紧围绕农副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努力催生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公司(龙头)+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鼓励农民成立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社、各种协会等中介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种养、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小城镇集聚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流通、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服务业,夯实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柱,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功能。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同时,推进户籍、土地等制度的改革,吸引农民进城入镇,不断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三、努力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活力。只有创新了机制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投入问题、规模问题、科技进步问题和经济效益问题。

1.是适时创新土地制度。推行土地流转集中,实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土地有偿流转,以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2.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发挥投资主体的作用,积极申报重点工程和工程示范项目,争取国家、省里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统筹规划,使用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移民开发等项目资金;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外商或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兴

办加工业。

3.是创新科技投入体制。要大力鼓励科研院所与基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通过与湖南农大、省农科所、安江农校等院所“联姻”,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4.是创新组织形式。对供销合作体制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需要,供销系统点多面广,只要给予必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既可成为联结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结构的科技层次。我县科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偏低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要认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科技推动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效益。为此,1.要抓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开发。重点引进粮、油、蔬、果、林、药、牧新品种、新组合及高产保优栽培、模式化养殖技术等,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农业技2.是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用技术。继续发挥农业、科技和教育的三结合的作用,使农业科技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重点推广旱育秧、抛秧、模式化种养、生物防治、水果套袋、节水灌溉等新技术。3.是抓实用技术培训。农科教中心、农广校和科技局、科协等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紧密配合,通力协作,紧紧围绕农业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争取使绝大多数农民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

五、转变领导作风和领导方式,形成运作市场经济的新模式。要推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命令方式,代之以积极引导和优良的服务:1.是政策引导。如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土地流转,鼓励机关干部,城镇职工、农民、群众以及外地投资经营者到农村投资兴业等。2.是示范带动。通过办点、承包、服务、入股等多种形式,帮助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如干部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田、地、劳务入股、干部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或者干部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办基地,由大户或干部承租部分农民不愿调整或无力调整的田地,促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生产。3.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的发展,结合机构改革和干部分流,创办多种形式的开发型经济实体,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种苗、农资、融资服务,为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建立县乡两级信息网络,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科技信息、劳务信息。4.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按产业分工的领导工作机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办法、一个班子”的联动运作,层层建立结构调整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突出基

地建设、品种改良、科技示范、农民增收等实质性的目标任务,并将其作为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篇: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云南省威信县委老干部局肖泽波

农业是贫困山区的主导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是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根本要求和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现状

农村实行改革发展以来,虽然贫困山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基础设施还不牢靠;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的很多环节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得到普及和推广,科技农业的效益开始显现,但在农户中看天作业、靠习惯和经验生产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显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规模扩大,但农业整体上生产出售初级产品的现状没有改变,龙头企业和千家万户互惠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了一定发展,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的功能、作用有所发挥,但体系的松散性、手段的脆弱性、经营和分配的随意性还很突出。总之,贫困山区农业远没有走出靠资源和劳动投入、靠产品数量增加、靠政策保护和价格上涨的单纯增长性的发展道路。因而,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二、贫困山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首先要提高对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

方式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引导贫困山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理念的转变,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生产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发展由单一生产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单一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转变,农业效益由只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变。农村实行改革发展以来,虽然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很好,但也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仍然是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同时,我们还要特别看到,在农村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继续发挥农业对贫困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只有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从而加快推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的实现。

三、贫困山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路

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农业优质高效安全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目标,加快农业发展由单纯依靠资源投入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由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的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经营管理上来,由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效益并重上来。总之,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

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是要走经营集约化、功能多元化、发展可持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是走科技兴农之路,从主要依靠传统技术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指导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要切实抓好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治工程、水保科技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同时,要积极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科技综合治理,增强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提高农业科研开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民应用科技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建立农业科技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面,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要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二是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组织创新之路,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土地规模经营转变,从单一主体参与竞争向联合起来创市场转变。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集中,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促进土地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批发市场等适应产业化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

主体,创新组织形式,形成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农户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畜牧、蚕桑、果蔬、山嵛菜、竹、核桃等绿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要切实强化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职能,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不断拓宽合作社经营发展领域,积极探索建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实突破耕地等资源“瓶颈”。要积极引导鼓励建立农作物保护服务等公益性合作社,以先进的植保技术和植保机械为依托,扶持和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全覆盖。要指导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观光休闲等经营法人进行联合,进一步创新利益联结发展机制,拓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三是走拓展农业功能之路,从简单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重视农业的劳动力吸纳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等方式扩大农业内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的增收功能。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泛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特色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充分运用资本、基地、设施、文化和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事体验农业等,提升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向实施可持续发展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行资源良性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的经济化,突出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生态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

五是走农产品安全之路,从主要重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牢牢把握产品优质化的方向,加快建立以农业标准化为主导的生产机制。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制度,建立一套与品牌农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标准化的手段规范从种子到产品加工、包装的全过程,生产出外观统一、内质符合要求的优质农产品。

第三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且看柳城畲族镇如何发展吊瓜产业

以前人们说到柳城总离不开宣莲,现在,通过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发展、探索和总结,柳城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大地上又多出了一样特色农产品——吊瓜。说起吊瓜,我想见过或听过的人肯定不是很多,熟悉的人就更少了。笔者也是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对其有了初步了解。吊瓜,又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皮、籽、根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现代研究和权威机构检测吊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是食用瓜中的上品。吊瓜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既适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对成片的吊瓜地还可以进行套种,且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其生长习性喜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好,不耐旱,怕水涝,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2℃,10℃时生长基本停顿。宜选择在深厚、疏松湿润但又不涝的土地种植

正因为吊瓜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它与柳城的气候土壤及其它相关条件相符的习性,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结合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兄弟发展吊瓜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

一是转变农民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效益。思路就是出路,要转变广大农民兄弟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思路,就要让他们切切实实的体会到吊瓜产业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通过在乌漱村进行试点,然后进行以点带面的宣传发动,广大农民朋友见到吊瓜产业实实在在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兴起了一股吊瓜种植热。

二是积极引导种植户成立吊瓜合作社。去年成立的武义乌漱吊瓜合作社共发展了54户社员,带动了22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同时。合作社的成立,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吊瓜产业的管理,统一了规格,提升了质量,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

三是建立吊瓜生产基地,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乌漱吊瓜合作社理事长吴伟林告诉笔者,过去,小规模种植时,都是小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与外面要低1元左右。现在规模形成后,他们都是把吊瓜集中拉到长兴、上海的吊瓜加工企业销售,效益更是节节攀升。去年,他个人种的30亩吊瓜,年收入达到了十多万元。今年,他的种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现已种下了60亩。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镇新建了县后、东西、上黄、半糖、金山等村吊瓜生产基地,新增吊瓜种植面积1500亩。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在发展吊瓜产业上掌握技术。今年,该镇已成功举办了一次吊瓜种植技术培训班,100多位农民参加了培训。下一步镇政府将继续增加农业科技培训投入,使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更好的掌握农业科技。

近年来,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积极按照县委县政府“东北机声隆隆,中部车水马龙,南部满目葱茏”的区域发展布局,认真抓好自身发展定位,全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发展各类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兴的吊瓜产业只是柳城发展产业农业的一个缩影,传统的宣莲、板栗、蚕桑、茶叶等产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前进。柳城的农业正如从柳城走出去的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在今年两会上所说的大有希望!

第四篇: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巴蜀屏风,峻锁川北。辖39个乡(镇)、718个行政村,71个居委会、7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8万,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窄谷长梁地貌,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

1.苍溪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苍溪县就是全省农机化试点县。近年来,随着各级领导对农机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苍溪农机化发展步伐提速加快。截止201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63.9万千瓦,装备总值达3.52亿元;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33.02%;全县乡村机耕道累计达14330.2公里(含田间道路),硬化129公里;拥有22千瓦以上机电提灌站578座/706台;拥有拖拉机4000多台,其中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528台;拥有中小型联合收割机400多台/套,耕整机20000多台/套;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培植发展农机装备在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600多户;全县农机生产企业9个,销售企业(滩点)129个,维修网点72个,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2.2亿元。农机监理设施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连续15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2.苍溪农机化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2.1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购机热情不断高涨。一是农机化投入不断加大。2006—2010年,我县共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4900多万元,拉动农户投入达3.5亿元。二是农机具推广增多。近五年来,共推广各类农业机械91000多台/套,其中耕整作业机械20000多台/套、农用拖拉机4100多台/套、联合收割机200多台/套。三是农机化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916万千瓦,农业机械装备总值达3.5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9%和31%。四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33.02%,比“十五”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机械耕作、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机械灌溉等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21%、1.87%、33.12%、27.84%。

2.2农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5•12地震后,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乡村机耕道建设投入项目资金9104万元,带动群众自筹13136万元,新改建泥结石机耕道312公里,硬化472公里;共争取机电提灌站建设资金3374万元,新建53座、改造276处。全县拥有乡村机耕道13497公里(含田间道路),其中整治达标2049公里;10千瓦以上的机电提灌站702座,总装机31772千瓦,控灌面积13.4万亩;节水灌溉设备6处、控灌面积1380亩。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2.3农机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2010年底,全县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34374万元,上缴各种税费1267万元,农机纯利润4340万元。普通农机大户作业收入达30000多元/年。

2.4农机安全监理进一步加强

全县农机监理机构健全,监理职能得到提升,农机监理执法进一步规范。全县拥有农用车和各类农机具25000多台/套,实现了农机重特大事故为“零”的指标,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的改善。

3.苍溪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发展较快,但我们也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3.1全县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全县农业机械总量和装备总值增长较快,主要以耕作、收获、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播种、精细加工机械增长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南部深丘地方农业机械发展教快,东北部低山(东溪、三川、龙山片区)发展较慢。一是数量不够。发展最好的耕整机也只有总需要数的一半左右。二是科技量少。大型骨干工程少,精深作业机具欠缺,低耗高效技术应用不够,综合利用差,在低水平、浅层次徘徊。三是结构不优。一方面种类结构不优,发展好的乡镇,一年新增微耕机600多台,有些乡镇拥有量还不足100台;另一方面科技水平不优,一般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高效农业机具少。

3.2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较差。一是田间耕作机械缺少可行机耕道,绝大部份田间道路农业机械无法通行,现在是通村道路逐步完善,田间道路基本底子还很薄,需要各级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加大田间道路修建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农村群众投入为主的田间道路投入机制,争取尽快改善田间道路现状。二是部分农机提灌站设施老化,年久失修,亟待维修改造。

3.3农机服务体系薄弱。乡镇农机站破产清算后,经营性农机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机专业户也较少,农民买机械只是满足自己需要,完成自己家的农田作业后就闲置在家,影响机具利用,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一是保障不力。对机具的维修、保养、油料,不能充分保障,制约着农机发展空间;二是组织不紧:多数机手没有建立或参加组织,彼此没有联系,自我服务能力弱,对外服务十分零散。

3.4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缺乏专项资金。科技含量较高的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插秧机械推广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购置成本高,一般机型要两万多元,高的要十多二十万元,农户难以承受。二是上级部门没有专项的推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

3.5农机安全监理形势严峻。一是安全意识淡薄。农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差。二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农机站撤销后现乡镇没有专门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和机构,造成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三是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各部门间安全信息共享不够,联系协作不够。县、乡、村之间在安全监管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网络,安全监管资金、人员及设备不到位。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由于农机部门道路监管“三权”被取消,公安交管部门受警力限制,农机道路安全监管工作滞后,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真空”,造成其注册率、检审率和持证率有所下降。四是农机安全培训不够。安全培训,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培训工作不到位。

4.加快苍溪农机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4.1以项目为拉动,逐步实现农机化平衡发展。加大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和鼓励本地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以“三机”演示现场会为抓手,加强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农机具示范推广。积极助推进农机企业送技下乡,培训下乡等活动,着力抓好适合山区地貌特点的农机新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农机经营者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投入,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环节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实现农机装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重点提高适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提高耕、种、收等环节农田作业机械量和作业面。

4.2 提升农机基础设施质量和效益。积极争取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用于农村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整治农村便民道、入户路,积极开展田间作业道的规范化建设,做到机具入田易、作业易。二是加大对旱区、缺水地域地段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自然条件差、生产基础薄弱村组的机电提灌站、滴灌、喷灌的建设。三是加强对农村机耕道、机电提灌站管理运行实践探索,建立建全长效机制,充分保障农机化基础设施质量与效益发挥。

4.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一要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业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机作业协会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协调和扩大服务领域,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二要鼓励和引导跨区作业,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组织建立农机手为主要成员的农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机作业市场活力。三要是优化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机维修体系完善和持续稳定。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机构,加强对维修人员与维修机构的从业规范管理。四是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指导性标准和作业市场管理办法,探讨农机具报废更新、租赁和二手农机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农机服务市场中介和作业质量维权监督。搞好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审定工作,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搞好跟踪保障服务。

4.4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行业人才培养。一是优化培训结构,拓展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惠民工程”,加强对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技术员的培训;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定期组织农机补贴经销商下乡培训,加强对购机户进行操作技能、机具保养培训;充分利用县农机培训机构与企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农机作业、维修技能的培训。二是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培训阵地,认真抓好农机干部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县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4.5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逐步完善 “政府牵头、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严格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关、考试关、检审关;三是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手段,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建立公安、农机、安监和各乡镇人民政府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监理体系。(苍溪县农机局:赵术军)

第五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10多年来,圭岗镇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柑桔种植的好路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镇柑桔生产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实现了“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果园”的目标,成为名符其实的柑桔专业镇,群众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大部分柑桔树龄达10多年以上,已经进入退化期,特别是受到病害影响,继续种植柑桔面临着极大困难,进一步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显得尤为迫切。

一、农业结构调整现状

圭岗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1.5万亩,生态林15万亩。25坡度以下山坡地16万亩,山地面积占全镇面积80%;耕地面积3.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1万亩,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镇。

镇委镇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结合圭岗是优先保护生态发展镇的功能定位和自然气候特点,及早谋划,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重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道路。通过加强那柳南药(牛大力)示范基地、三垌山楂示范基地、河坪板栗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结构,以点带面,统筹开展“一村一品”项目,促进全镇从单一种植向多品种种植、养殖局面转变。

在继续巩固和壮大传统产业氹仔鱼养殖的基础上,提倡高坡度的领地种植杉树、松树等用材林。目前,新种用材林面积1万多亩、板栗3000多亩、南药500亩、氹仔鱼养殖新增面积300多亩,种养业稳步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初现。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圭岗农业结构调整只是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一些重要的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种植柑桔曾经让广大农民尝到甜头的产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此外,技术服务跟不上、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不大、农民实用技术掌握等,都影响了全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不及时加以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识不到位,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种植业存在着盲目现象,农民出现严重的盲从种植或跟风种植,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10多年来,由于广大农民从柑桔产业中得到实惠,大部分人都盖起了一幢幢“桔子楼”,形成“观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资金投入不足,示范点作用发挥不大。全镇的种植示范点建设是以政府为指导,引进采用“公司+农户”形式,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加上由于公共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使示范基地建设未能形成现代化、规模化,基地效应不明显。

(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农田面积较少,加上早几年大部分农田、旱地都种上了柑桔,因而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龙头产业地位逐步掉失,新的产业链条未形成。随着柑桔产业的退化,其龙头带动地位逐步掉失。传统产业氹仔鱼等虽然可以壮大,但养殖面积受到限制,不能形成规模化养殖,难以成为主导产业。再加上南药、板栗等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农业中心任务来抓,科学合理地制定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长远规划与实施计划,健全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大宣传力度,依靠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的主动性,掀起农业结构调整新高潮。

(二)发挥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圭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春砂仁、牛大力、金银花等南药种植。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入投资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南药种植,将圭岗逐步打造成为南药生产专业镇。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

(四)合理布局,促进规模发展。在加强现有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上垌村茶叶、山根村淮山、小水村油茶等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种植业多向发展;引导有经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南药、板栗、油茶种植规模,培育种植大户,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大力推进“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形成公司与农户合作的共赢互利模式。

(五)强化技术,确保服务到位。镇成立种植技术服务机构,与公司负责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和示范,确保各项重点技术环节服务到位。以本地适宜品种为重点,选择丰产、抗病、易管理、药效高、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为推广品种;充分发挥市、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镇农办和农技站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要及时深入示范基地和种植户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

下载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农业结构调整是国家改革开放多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其合理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010年直播酸枣2万亩,栽培葡萄4700亩,使林果业保有面积从目前的6.6万亩,增加到9万亩,引导农民逐年有计划地......

    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精品农业[范文模版]

    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精品农业―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居巢区农业委员会 1 2011年3月1日)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巿农业农村工作......

    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盘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贵县实现社会经济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中药材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将在新的历......

    调研文章贫困山区农业信息化思考

    农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自动化和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过程。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的获取、......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五篇材料)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昆寨乡乡长李忠海山区地理条件复杂,资源十分丰富,其农业产品结构的选择项目多,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和“百花园”现象,加之没有骨干支撑,农业产业化经......

    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山区农机化、大有文章可做一、发展山区农机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脱贫致富的需要。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大多在山区2、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