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5:0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山区农机化、大有文章可做

一、发展山区农机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脱贫致富的需要。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大多在山区

2、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3、生态环境体系的需要。山区实施退耕还林、经济林的迅速发展、林业生产机械化的4、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二、影响山区农机化进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国土面积大、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规则(梯田、台田)、机耕道路缺乏。

2、经济条件;农民人均收入少、地方财政收入少、人均生活水平低下。

3、能源交通条件

4、科技信息条件

(二)、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多,关键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选准项目、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

1、政策倾斜条件: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将是农副山特产品加工机械化。

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应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中带有方向性的一件大事来抓。

各地可利用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发展各地的比较优势,生产、加工、销售几个环节,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国家相继出台了配套的优惠政策

如:国务院2002年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中指出:

(1)产品加工实行免征3—5年所得税

(2)高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的比例

(3)各商业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重要内容

(4)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退税政策

(5)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资源丰富条件: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山区。

目前号称中国之最不少,如:中国板栗之乡─金寨县;中国山核桃之乡─宁国市;中国毛竹之乡─广德市;中国茶叶产量最大的县─郎溪县;等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太平湖、花亭湖。

3、人文条件:南方文化、徽文化、革命老区。

三、因地制宜地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

山区农机化怎么化,各地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科学论证;选准目标、制定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各个击破。

我下面要介绍一下,南陵丘陵山区的适用农机化技术,供参考。

1.农业运输机械化技术;

2.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

3.林、果、菜、桑、麻生产机械化技术;

4.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5.农副山特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粮油加工、饲料加工、茶叶加工、果蔬加工、野生植物(中药材)加工、竹木加工、农村建材加工

6.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

7.淡水养殖机械化技术

8.微型发电技术(水力、风力)

9.农副山特产品干燥技术

10.果蔬贮存保鲜工程技术

第二篇: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精选)

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和法规,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历史的高度,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机化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力地推动了,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如何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节支,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成为当前研究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课题。3月8日-10日,四川省农机局科教处一行就此问题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走访了近6个乡镇6个村社,4个农机大户,两个农机站点,特别是对**现有农机大户(拥有农机资产15万元以上的农机户)近10人作了专题问卷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认为目前大力扶持和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已趋成熟,国家应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节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努力。现就调查情况及相关问题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县域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县域概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我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带。东邻广元市中区和剑阁县,南接梓潼县和绵阳市涪城区,西界安县、北川县,北连平武县、青川县。全市幅员面积2719.3平方公里。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平坝占8.6%,丘陵占49%,山区占42.4%,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全市共辖41个乡镇,481个村民委员会,343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8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2.7%;农村主要劳动力37.63个,外出务工16万 人,务工人员占农村主要劳动力42.52%。全市总耕地面积58.67万亩,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3万亩,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小麦30万亩,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农机化发展现状:近两年,**市农机部门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市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5万千瓦。现已拥有联合收割机282台,耕整机(含微耕机)380台,机动脱粒机9000台,小麦播种机32台,机动割晒机28台,水田埋草旋耕机56台,高性能插秧机1台,稻种催芽机8台,稻种精量播种机2台,气流式抛秧机20 台,电动风车300台,秸秆工业化燃气站一处,供气用户180户。全市机电提灌设施总装机容量达5.045万千瓦,其中:有固定电力提灌站1124处1260台3.28万千瓦,其它移动柴油机和微型抗旱提水机具近8000余台套1.8万千瓦,平均一个自然村有2—3处固定电力提灌站;全市常年提水量达8500万立方米—1.3亿立方米,年提水灌溉达到20多万亩水稻、14万亩旱地,并能较好地解决在旱灾中人畜饮水的困难,确保了本市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2005年完成机耕作业63万亩次,机电提水92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7万亩,机收稻麦12.5万亩次,机脱18600万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仅联合收割机收割稻麦一项就为全市农户增收节支1000余万元。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态势

1、劳动力转移后,大量土地腾出,使土地向农业集中成为可能,而“两减三补”减免税费的出台、种植业主集中和种植规模化土地,其土地转让成本为零、这两个因素促进了土地被留在农村的种田能手集中,种植业主渴望拥有农业机械,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点加快了城市经济建设,农业基础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和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上个世纪末至最近两年,国家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作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近几年,**抓紧贯彻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机化发展进程,特别是三合镇、太平镇、中坝镇等平坝地区乡镇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村村“无牛”化耕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坝地区的农业机械已逐渐趋于饱合,不再成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过去“农

机化易在平坝地区发展”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使农业机械更广泛地更直接地为“三农”,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服务始终是国家和大众认为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首先要解除丘陵山区不能发展农业机械的误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打开了这个瓶颈。

以**市战旗镇为例。该镇全市农村人口共6200余人,2005年外出务工4100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儒,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个别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大量租用荒芜田块,形成较为广的包田现象。战旗镇近100户包田户所租赁的土地均在10亩以上。如该镇梨园村四社农户唐仕华,2003年租用土地6亩,2004年租用16亩,2005年租用了近30亩。这种现象在**市各丘陵山区已普遍存在。这部分农户将较大数量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成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雏形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同时也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成为可能,并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农户唐仕华为例,2005年底,该农户已拥有抽水机3台、耕整机1台,农用三轮车1辆,微型联合收割机1台,2006年,又计划投入3.8万元购置水稻育插秧机1台,这些机具基本属自用型。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的相对集中,农村种田能手的出现,包田现象的广泛性等,都对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加速发展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若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

2、农民对农机化服务要求增加,购机补贴政策催化了农民购机热潮。农村劳动的转移后,留守在家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部分农机经营专业大户抢抓发展机遇,首先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不仅解决了收割耕作难的问题,也为农机经营者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前农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三合镇阳合村七组农机大户马志勇的发展历程为例。该农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豆芽生产与经营,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后初见成效,占领了**市一半以上的豆芽市场。1997年,马志勇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日益明显后,决定用做豆芽生意积攒的资金经营农机,从事农机耕作、收获作业经营,积极参加跨区作业。2003年又购买了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1台。经过9年的辛苦经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5年,马志勇决定放弃市场已非常成熟的豆芽生意,转而专心经营农机,在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积极影响下购置了一台价值23.9380万元的日产久保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仅2005年大春一季净收入就达6万余元,并计划3年内收回购机成本。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大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渴望程度,激发了农民自用和经营农机的热情,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及时出台,刺激了农民的潜在需求,使农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成为可能并已初见成效。这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机遇来临的一个重要信号,是解决丘陵山区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折的重要时期,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国家和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看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成发展丘陵山区经济、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

3、种植业主使用农业机械是增收节支,其优势明显,生产成本降低 %。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大部分田块荒芜。以**市重兴乡为例。重兴乡农村人口10350人,耕地17860亩,劳动力7000余人,2005年外出打工者4700人,占总劳动力的67%以上,近3000亩田地待耕种或转让。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增收节支效益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收割水稻成本为13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85元/亩;人工收割小麦成本为12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70元/亩;人工插秧成本为140元/亩,机械化插秧为100元/亩。由此可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机户及农民增收与节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据统计,种植业主平均拥有可种植经营土地面积均在10亩以上)。这部分种植业主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农业机械增收节支的需求日趋明显,使中小型农业机械在种植业主中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这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方面。

4、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增强,对农机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扩展了农机化内涵和外延。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丘陵山区传统农业以稻麦生产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朝着农副产品后期加工、园艺业(如茶叶、花卉)、种植业(如农业、蔬菜、水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如产品成品加工、包装)等的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扩展了农机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各方面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投入甚少,山区农机化基础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出现的新状况。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机化

第三篇: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和法规,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历史的高度,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机化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力地推动了,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如何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节支,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成为当前研究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课题。3月8日-10日,四川省农机局科教处一行就此问题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走访了近6个乡镇6个村社,4个农机大户,两个农机站点,特别是对**现有农机大户(拥有农机资产15万元以上的农机户)近10人作了专题问卷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认为目前大力扶持和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已趋成熟,国家应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节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努力。现就调查情况及相关问题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县域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县域概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我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带。东邻广元市中区和剑阁县,南接梓潼县和绵阳市涪城区,西界安县、北川县,北连平武县、青川县。全市幅员面积2719.3平方公里。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平坝占8.6,丘陵占49,山区占42.4,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全市共辖41个乡镇,481个村民委员会,343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8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2.7;农村主要劳动力37.63个,外出务工16万 人,务工人员占农村主要劳动力42.52。全市总耕地面积58.67万亩,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3万亩,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小麦30万亩,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农机化发展现状:近两年,**市农机部门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市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5万千瓦。现已拥有联合收割机282台,耕整机(含微耕机)380台,机动脱粒机9000台,小麦播种机32台,机动割晒机28台,水田埋草旋耕机56台,高性能插秧机1台,稻种催芽机8台,稻种精量播种机2台,气流式抛秧机20台,电动风车300台,秸秆工业化燃气站一处,供气用户180户。全市机电提灌设施总装机容量达5.045万千瓦,其中:有固定电力提灌站1124处1260台3.28万千瓦,其它移动柴油机和微型抗旱提水机具近8000余台套1.8万千瓦,平均一个自然村有2—3处固定电力提灌站;全市常年提水量达8500万立方米—1.3亿立方米,年提水灌溉达到20多万亩水稻、14万亩旱地,并能较好地解决在旱灾中人畜饮水的困难,确保了本市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2005年完成机耕作业63万亩次,机电提水92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7万亩,机收稻麦12.5万亩次,机脱18600万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仅联合收割机收割稻麦一项就为全市农户增收节支1000余万元。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态势

1、劳动力转移后,大量土地腾出,使土地向农业集中成为可能,而“两减三补”减免税费的出台、种植业主集中和种植规模化土地,其土地转让成本为零、这两个因素促进了土地被留在农村的种田能手集中,种植业主渴望拥有农业机械,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点加快了城市经济建设,农业基础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和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上个世纪末至最近两年,国家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作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近几年,**抓紧贯彻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机化发展进程,特别是三合镇、太平镇、中坝镇等平坝地区乡镇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村村“无牛”化耕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坝地区的农业机械已逐渐趋于饱合,不再成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过去

“农机化易在平坝地区发展”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使农业机械更广泛地更直接地为“三农”,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服务始终是国家和大众认为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首先要解除丘陵山区不能发展农业机械的误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打开了这个瓶颈。

以**市战旗镇为例。该镇全市农村人口共6200余人,2005年外出务工4100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儒,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个别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大量租用荒芜田块,形成较为广的包田现象。战旗镇近100户包田户所租赁的土地均在10亩以上。如该镇梨园村四社农户唐仕华,2003年租用土地6亩,2004年租用16亩,2005年租用了近30亩。这种现象在**市各丘陵山区已普遍存在。这部分农户将较大数量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成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雏形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同时也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成为可能,并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农户唐仕华为例,2005年底,该农户已拥有抽水机3台、耕整机1台,农用三轮车1辆,微型联合收割机1台,2006年,又计划投入3.8万元购置水稻育插秧机1台,这些机具基本属自用型。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的相对集中,农村种田能手的出现,包田现象的广泛性等,都对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加速发展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若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

2、农民对农机化服务要求增加,购机补贴政策催化了农民购机热潮。农村劳动的转移后,留守在家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部分农机经营专业大户抢抓发展机遇,首先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不仅解决了收割耕作难的问题,也为农机经营者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前农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三合镇阳合村七组农机大户马志勇的发展历程为例。该农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豆芽生产与经营,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后初见成效,占领了**市一半以上的豆芽市场。1997年,马志勇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日益明显后,决定用做豆芽生意积攒的资金经营农机,从事农机耕作、收获作业经营,积极参加跨区作业。2003年又购买了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1台。经过9年的辛苦经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5年,马志勇决定放弃市场已非常成熟的豆芽生意,转而专心经营农机,在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积极影响下购置了一台价值23.9380万元的日产久保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仅2005年大春一季净收入就达6万余元,并计划3年内收回购机成本。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大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渴望程度,激发了农民自用和经营农机的热情,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及时出台,刺激了农民的潜在需求,使农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成为可能并已初见成效。这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机遇来临的一个重要信号,是解决丘陵山区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折的重要时期,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国家和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看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成发展丘陵山区经济、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

3、种植业主使用农业机械是增收节支,其优势明显,生产成本降低。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大部分田块荒芜。以**市重兴乡为例。重兴乡农村人口10350人,耕地17860亩,劳动力7000余人,2005年外出打工者4700人,占总劳动力的67以上,近3000亩田地待耕种或转让。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增收节支效益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收割水稻成本为13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85元/亩;人工收割小麦成本为12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70元/亩;人工插秧成本为140元/亩,机械化插秧为100元/亩。由此可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机户及农民增收与节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据统计,种植业主平均拥有可种植经营土地面积均在10亩以上)。这部分种植业主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农业机械增收节支的需求日趋明显,使中小型农业机械在种植业主中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这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方面。

4、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增强,对农机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扩展了农机化内涵和外延。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丘陵山区传统农业以稻麦生产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朝着农副产品后期加工、园艺业(如茶叶、花卉)、种植业(如农业、蔬菜、水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如产品成品加工、包装)等的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扩展了农机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各方面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投入甚少,山区农机化基础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出现的新状况。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机化发展速度较快,且已基本趋于饱合,如**市中坝镇、武都镇、三合镇等平坝乡镇已基本实现无牛耕作。丘陵山区因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坡多路陡,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各个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这些地区的农机化投入甚少,包括近两年出台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也主要是以补贴平坝及大型农机具为主。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与丘陵山区复杂地形地貌的客观限制,使山区的农机化基础愈来愈薄弱,与平坝地区的差距也愈来愈大。

近几年,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外出务工增收的迫切要求,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市,简单而繁重的传统生产耕作方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家扶持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研制、开发、试验、示范的力度十分薄弱,特别使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现实需要。建国以来,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试验和示范的力度却十分薄弱。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使研制和开发的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宜山区农业生产,在农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二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的缺乏,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在丘陵山区进行试验和示范,在农民中存在“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三是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农机部门在培训农机操作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平均每年培训人数均在800人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新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培训相对较弱,致使农忙季节农机户不能有效实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影响了农机具发挥最大效益。这些因素使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3、适用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少,性能质量差,价格高,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近几年,一些厂商看到了丘陵山区对农机具的潜在市场,纷纷上马开始研制和生产小微型收割耕作及其他农业生产机具。一方面,由于是启动新型市场,所以品种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益的趋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新生产投放市场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以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

4、油料涨价太快,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近年来,油料价格波动较大,农用油料补助甚少,使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相当部分农户因油料价格居高不下而“望机兴叹”,甚至出现农忙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

5、服务体系人员流失,无财政支持,服务功能偿失,不具备基本的服务手段。一是乡镇机构撤并、人员遣散,资产平调,使原乡镇农机站及所属企业资产及人员严重流失,各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二是乡镇村社农机行政性职能弱化,行政性收费大幅度减少,履行公益性职能的人员经费难以为继。各乡镇政府在撤并农机站时只重视接收财产、现金、企业,而对如何妥善解决站内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待遇和后顾之忧采取消极态度,已造成部份乡镇原农机站职工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三是部份经营管理效益较好、目前存活下来的乡镇农机站人员知识结构较低,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经营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萎缩,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业务和效益大幅滑坡;四是一些乡镇农机站为解决职工待遇、安置费和养老保险,变卖集体资产,造成经营和农机业务停顿。

四、发展目标及措施

1、积极引进、示范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确保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至2010年,计划在丘陵山区推广小型、微型联合收割机800台,年机收稻麦面积20万亩,机收稻麦作业水平提高到80;推广小型拖拉机和微型耕整机10000台,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85;示范推广小麦播种机200台,机播小麦1.2万亩;机械化插秧机100台,机插水稻1.5万亩;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示范推广播种催芽设备、粮食烘干设备、油菜收割机以及铺膜机等。

2、大力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一是加快丘陵地区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二是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三是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铺膜机等技术。

3、树立农机经营大户典型。农机大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农机大户指拥有农机固定资产在5万元以上,带动至少3人从事农机生产、作业、经营的农机业主,对农机大户的扶持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各乡镇农机协会,各农机合作组织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要在购机补贴、农机作业燃油补贴、作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贷款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已经到了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刻不容缓的地步,将山区机械化投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否则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

2、调整政策,小型机具进入国家目录,山区只适用小型农机具,山区农民享受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权力应得到充分保障。就现行的国家农机购机补贴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适合平坝地区生产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对丘陵山区的小型、微型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相对较弱,补贴资金相对较少,特别是对1500元-5000元的小微型农业机械发展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而这一类型的农业机械才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需求点和重点。据**市战旗镇农机站站长倪大贵同志介绍,2005年,该镇农户共购买3200-4000元的小微型耕作机械49台,其中仅4台享受了购机补贴(农机部门向市政府申请补贴给扶贫对象的机具),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该型号属小型农业机具,不在国家购机补贴目录范围内,二是购机补贴项目资金少不能满足农民购机要求,分配指标有限,致使战旗镇的购机农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权力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另外,该镇还有相当部分准备购机的农户正在翘首以待,期望在2006的购机补贴机具目录中,列入适应丘陵山区的微小农业机械。因此,国家对农机化购机补贴政策应作适当调整,应根据各地农机部门调查研究的结果,通过申报确定补贴机具目录,同时根据各个丘陵山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总额度,在最大范围内满足农户在购买机具中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加速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国家应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向丘陵山区倾斜,适当增大丘陵山区农机购机补贴比例,建议提高到40。以**市农机大户马志勇为例。马志勇,**三合镇洋合村农机大户,现拥有农业机械资产30余万元。2005年,抓住农机购机补贴机遇,购买价值24万余元的久保田联合收割机1台,并配套运输汽车长安轻卡1辆价值7.5万余元,仅2005年大春一季就净收入6万余元,实现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在调查中,马志勇谈到,目前愈来愈多的农民看到了农机化发展的前景,使用和经营农业机械的热情日益高涨,如果农机购机补贴额度能增加到40,不仅自己将再购置1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周边也将有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购买使用和经营农机的队伍当中。国家及农机政策研究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过去“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无对策”的任其自由发展的观念,要及时了解、看到和抓住客观上已经存在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提高农机购机补贴的额度,有力地促进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使农业机械在发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效益重要作用的同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

4、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农用油料供需矛盾,增加用于农业生产的抗旱机具及其他农业机械油料的补贴额度,进一步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机械拥有量的稳步增长。据调查,丘陵山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目前油料价格高,稳定性差,上涨幅度过快过大,形成“买得起用不起”的客观问题;而且,主要农业耕作、栽插、收获和加工机械的使用和经营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农忙以后,大部分农业机械闲置,通过油料直补和提高直补额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提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先进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推广和运用。

5、高度重视和建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开发、研制及生产,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微型农机具。

6、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和示范推广的长效投入机制。

7、尽快出台燃油补贴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8、加强农民培训,建立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投入机制。

9、建立一个长期扶持农民购机的金融信贷支持体系。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今年以来,作为贫困山区的山东省泗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为泗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插上了翅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先发展农业机械化。那么,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农机推广工作经历,及对贫困山区所作的调查研究,下面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加快贫困山区农机化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含量普遍较低,都是小型、轻便的农业作业机械。相对地讲,小型、轻便农业作业机械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服役周期短,单位面积配套成本高等等,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想办法、不采取措施,大中型、新型农用机械就无法进入山区。山区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边远贫困山区的地理环境、人为因素、单一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等给农机化事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缺陷,根据贫困山区的本地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为参与、加强农机组织自身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科研、推广、生产有机结合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贫困山区营造一个适应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的农机作业环境,进一步推进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加大政府行为的参与,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机械化事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完全靠市场调节和农民自发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在贫困山区,更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决定了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再加上优惠政策没到位,政府引导和参与少,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很缓慢。各级政府应把发展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到日常议程上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2、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网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但农机部门,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机部门经费一般十分紧张,很少有到外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健立健全贫困山区基层农机服务站,落实提供推广服务经费,组织开展一些流动的现场会,进行产品介绍,示范表演和技术交流,对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武装和培训,进一步推动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进一步调动贫困山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工作服务热情和动力,以便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都是与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田土改造(主要是小块改大块)山塘沟坝等要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在山区营造一个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条件。这样,子孙后代受益,也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能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明确条款,关键是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

二、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创新,推动和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树立好的样板,以人为本,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组建以村支“两委”牵头的农机作业协会(或服务队),或者以农机户自愿组成的联合服务体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组织。这是新形式下贫困山区规避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的需要,也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发挥农机效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品种差异等,再加上田地带的不连片,农户的土地纠纷等不利于机械的连片作业。所以,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期待土地的规模经营,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让大块田给种植能手集中管理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形成种植大户。这样有利于土地步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进农艺及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有利于优化配备农业机械和配置劳动力,可以推进农机化的进程,提高农机的作业效力,转移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三、拓展农机服务领域。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劳动力流转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贫困山区的园林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发展速度很快,但这方面的机械投入和引进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工具的出现,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和拓展农机的服务领域。

四、加大培训力度。针对贫困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利用自已的优势和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市场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好包括农机操作、修理、安装、焊工、车工等多种适用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五、加强信息综合和技术反馈工作。科研、推广、生产分属于不同的三个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三个部门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性差、责任心不强,受经济利益约束等。在科研方面存在着成果技术性差,适用性不强,转化率低,不配套等;在推广方面存在着无目的,无选择,推广的方向受政府及单位领导的偏好所左右,推广结果的好坏与其它单位无关;在生产方面存在着产品质量差,售后跟踪服务不到位等。三个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各自为营,很难形成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相互之间各种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从而给农机具的开发,创新及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政府应该充当一个很好的连接器,使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把最终的使用性能,适应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再进行综合开发,进行技术革新,指导生产部门开发新产品,新机具,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合格的新产品。把新型的合格产品再推向市场,形成如此的良性循环,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

由此看来,全面提高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新农村应尽的一份责任,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重要内容的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民职能的扩展、农村劳动力活动流转的局面,客观上都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没有现代的农业机械化,怎能显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呢?所以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是主导,发展农业机械化才是根本。(泗水县农机局 杨玉栋 蒋瑞平尤伟)

第五篇: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巴蜀屏风,峻锁川北。辖39个乡(镇)、718个行政村,71个居委会、78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8万,属低山为主的低中山窄谷长梁地貌,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

1.苍溪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苍溪县就是全省农机化试点县。近年来,随着各级领导对农机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陆续出台,苍溪农机化发展步伐提速加快。截止201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63.9万千瓦,装备总值达3.52亿元;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33.02%;全县乡村机耕道累计达14330.2公里(含田间道路),硬化129公里;拥有22千瓦以上机电提灌站578座/706台;拥有拖拉机4000多台,其中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528台;拥有中小型联合收割机400多台/套,耕整机20000多台/套;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健全,培植发展农机装备在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1600多户;全县农机生产企业9个,销售企业(滩点)129个,维修网点72个,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2.2亿元。农机监理设施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连续15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2.苍溪农机化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

2.1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购机热情不断高涨。一是农机化投入不断加大。2006—2010年,我县共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4900多万元,拉动农户投入达3.5亿元。二是农机具推广增多。近五年来,共推广各类农业机械91000多台/套,其中耕整作业机械20000多台/套、农用拖拉机4100多台/套、联合收割机200多台/套。三是农机化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916万千瓦,农业机械装备总值达3.5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29%和31%。四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10年底,我县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33.02%,比“十五”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机械耕作、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机械灌溉等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55.21%、1.87%、33.12%、27.84%。

2.2农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5•12地震后,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乡村机耕道建设投入项目资金9104万元,带动群众自筹13136万元,新改建泥结石机耕道312公里,硬化472公里;共争取机电提灌站建设资金3374万元,新建53座、改造276处。全县拥有乡村机耕道13497公里(含田间道路),其中整治达标2049公里;10千瓦以上的机电提灌站702座,总装机31772千瓦,控灌面积13.4万亩;节水灌溉设备6处、控灌面积1380亩。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2.3农机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2010年底,全县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34374万元,上缴各种税费1267万元,农机纯利润4340万元。普通农机大户作业收入达30000多元/年。

2.4农机安全监理进一步加强

全县农机监理机构健全,监理职能得到提升,农机监理执法进一步规范。全县拥有农用车和各类农机具25000多台/套,实现了农机重特大事故为“零”的指标,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的改善。

3.苍溪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发展较快,但我们也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3.1全县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全县农业机械总量和装备总值增长较快,主要以耕作、收获、运输机械发展较快,播种、精细加工机械增长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南部深丘地方农业机械发展教快,东北部低山(东溪、三川、龙山片区)发展较慢。一是数量不够。发展最好的耕整机也只有总需要数的一半左右。二是科技量少。大型骨干工程少,精深作业机具欠缺,低耗高效技术应用不够,综合利用差,在低水平、浅层次徘徊。三是结构不优。一方面种类结构不优,发展好的乡镇,一年新增微耕机600多台,有些乡镇拥有量还不足100台;另一方面科技水平不优,一般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高效农业机具少。

3.2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较差。一是田间耕作机械缺少可行机耕道,绝大部份田间道路农业机械无法通行,现在是通村道路逐步完善,田间道路基本底子还很薄,需要各级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加大田间道路修建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农村群众投入为主的田间道路投入机制,争取尽快改善田间道路现状。二是部分农机提灌站设施老化,年久失修,亟待维修改造。

3.3农机服务体系薄弱。乡镇农机站破产清算后,经营性农机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机专业户也较少,农民买机械只是满足自己需要,完成自己家的农田作业后就闲置在家,影响机具利用,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一是保障不力。对机具的维修、保养、油料,不能充分保障,制约着农机发展空间;二是组织不紧:多数机手没有建立或参加组织,彼此没有联系,自我服务能力弱,对外服务十分零散。

3.4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缺乏专项资金。科技含量较高的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插秧机械推广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购置成本高,一般机型要两万多元,高的要十多二十万元,农户难以承受。二是上级部门没有专项的推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

3.5农机安全监理形势严峻。一是安全意识淡薄。农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差。二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乡镇农机站撤销后现乡镇没有专门的农机安全管理人员和机构,造成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三是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各部门间安全信息共享不够,联系协作不够。县、乡、村之间在安全监管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网络,安全监管资金、人员及设备不到位。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由于农机部门道路监管“三权”被取消,公安交管部门受警力限制,农机道路安全监管工作滞后,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真空”,造成其注册率、检审率和持证率有所下降。四是农机安全培训不够。安全培训,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培训工作不到位。

4.加快苍溪农机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4.1以项目为拉动,逐步实现农机化平衡发展。加大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和鼓励本地区新技术新机具研发;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以“三机”演示现场会为抓手,加强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农机具示范推广。积极助推进农机企业送技下乡,培训下乡等活动,着力抓好适合山区地貌特点的农机新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民、农机经营者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投入,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环节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实现农机装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重点提高适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提高耕、种、收等环节农田作业机械量和作业面。

4.2 提升农机基础设施质量和效益。积极争取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用于农村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整治农村便民道、入户路,积极开展田间作业道的规范化建设,做到机具入田易、作业易。二是加大对旱区、缺水地域地段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自然条件差、生产基础薄弱村组的机电提灌站、滴灌、喷灌的建设。三是加强对农村机耕道、机电提灌站管理运行实践探索,建立建全长效机制,充分保障农机化基础设施质量与效益发挥。

4.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一要积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业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机作业协会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协调和扩大服务领域,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二要鼓励和引导跨区作业,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组织建立农机手为主要成员的农机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机作业市场活力。三要是优化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机维修体系完善和持续稳定。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机构,加强对维修人员与维修机构的从业规范管理。四是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指导性标准和作业市场管理办法,探讨农机具报废更新、租赁和二手农机市场管理办法,加强农机服务市场中介和作业质量维权监督。搞好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审定工作,督促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搞好跟踪保障服务。

4.4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和行业人才培养。一是优化培训结构,拓展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充分利用国家“阳光工程”、“惠民工程”,加强对农机从业人员、农机技术员的培训;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定期组织农机补贴经销商下乡培训,加强对购机户进行操作技能、机具保养培训;充分利用县农机培训机构与企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等农机作业、维修技能的培训。二是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培训阵地,认真抓好农机干部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县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4.5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逐步完善 “政府牵头、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严格拖拉机驾驶员的培训关、考试关、检审关;三是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手段,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建立公安、农机、安监和各乡镇人民政府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监理体系。(苍溪县农机局:赵术军)

下载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安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武安市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在各级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河北武安市的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攀升,农机对农业的贡献率愈加提高,但与此同......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探讨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探讨 2014年我国农机化事业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一季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机工业总产值均保持历史新高。随着农机化发展速度提升,......

    山区农业发展范文

    试论山区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

    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五篇范文)

    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编者按 6月20-2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

    关于五台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五台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五台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属土山石丘陵山区农业大县。总面积约425.6万亩,其中,山地329万亩,坡地42.6万亩,平川地54万亩,全县耕地51......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五篇材料)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昆寨乡乡长李忠海山区地理条件复杂,资源十分丰富,其农业产品结构的选择项目多,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和“百花园”现象,加之没有骨干支撑,农业产业化经......

    对甘州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对甘州区畜牧机械化发展的思考【摘要】甘州区是制种玉米大区,年产玉米秸秆200万吨左右,是畜牧养殖的优质饲草;玉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全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养殖数量和规......

    芮城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调研情况报告(五篇模版)

    芮城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调研情况报告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指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小田块机械化。大力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是提高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