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发展范文

时间:2019-05-12 19: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区农业发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区农业发展范文》。

第一篇:山区农业发展范文

试论山区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动山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破除“自种自食,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意识,牢固树立发展市场农业的新理念。山区农民由于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束缚,商品意识十分淡薄,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教育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依托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仅要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更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更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满足市场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需求。二是巩固提高纵向一体化经营。大力扶持和引导山区农村正在兴起的以“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为代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扩大模式覆盖面。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避免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发生摩擦时,把企业风险转嫁到农户身上,损害农民利益。逐步探索和实行促使松散型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向紧密型“股份制龙头企业+基地+入股农户”模式转变的新举措,把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横向一体化经营。在目前山区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让其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支持他们在向组织内部提供产中系列化服务的同时,逐步向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购销等产前领域延伸,向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产后领域拓展。要以横向一体化经营为载体,带动和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活跃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

——破除“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牢固树立培育支柱产业的新理念。近年来,山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不大,发展特色产业步伐不快,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规模效益。在现阶段,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效益。一是因地制宜布局支柱产业。可根据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达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最佳组合。根据湖北省兴山县多年的实践,在海拔600公尺以下低山河谷地区以布局柑桔、茶叶、核桃、大棚蔬菜为主,800-1000公尺的半高山地区以布局烤烟、特色蔬菜、药材为主,海拔1000公尺以上高山地区以布局反季节蔬菜、烤烟、草食畜为主,全县范围内突破性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总之,山区要根据自己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规划,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是山区市县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的重要依托。要千方百计引进、培植龙头企业,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和探索与龙头企业的合作问题,按

照市场机制,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按照加工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要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为企业提供优质原原料产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配套发展壮大系列化服务体系,互动互赢,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建设生产基地壮大支柱产业。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在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战略,推进特色产业向适宜区集中。以农业项目为载体,抓好重点基地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

——破除“不收谷子收稻草,不见牛羊见青草”的低效农业意识,牢固树立打造山区特色产品的新理念。山区市县不仅具独特的小气候特点,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孕育了许多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水平、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山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应重点从三类产品人手,培育壮大山区特色产品。一是改造提升果特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突出特色,分产业分品种制定结构调整的方案和生产技术标准,着力打造精品特色,不断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发展壮大草食畜产品。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促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产业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山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草食畜产品的优势,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发展草食畜产品的潜力巨大。依托山场、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生猪菜牛、山羊等草食畜产品,以专业村、专业大户为重点,提高草食畜产品的生产能力。

三是大力开发珍稀特产品。许多山区物产丰富,有不少珍稀特产品,市场开发的潜力很大。应切实加强珍稀特产品开发相关问题的研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适度规模化生产。加强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服务,解决其规模化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市场竞争力。——破除“收成看天气,挣钱靠力气”的原始农业意识,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新理念。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科技水平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是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下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以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结合山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的发展,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因地制宜,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灵活运用科技推广机构培训、农民技术资格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学历培训、群众性科技组织培训和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二是下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围绕支柱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着力提高技术成果运用率、良种良法覆盖率、先进技术普及率。大力引进试验示范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运用步伐,不断提高山区农业的科技水平。三是下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山区农业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农村人口,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加快山区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布局规划,强化城镇功能,加快发展城镇加工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繁荣城镇经济。

——破除“路边转一转,户里看一看”的常规农业服务意识,牢固树立示范引导全方位服务的新理念。新阶段山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民对科技、信息等各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常规的、传统的农业服务观念和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农业是先天性的弱质产业,高风险、低回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是各级农村干部特别是农口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切实转变服务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健全科技网络,强化科技服务。根据山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社会性、群众性、综合性、教育性强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科技人员到山区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支持鼓励各种民间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组织的科技活动,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技力量服务农业。二是加强试验示范.强化引导服务。改变过去用行政命令催种催收、种这种那、种多种少的传统农业农村工作方式,尊重农民市场主体地位,重点办好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等试验示范样板,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三是加强产前产后指导,强化全程服务。传统服务方式只注重农业生产领域的服务工作,而对产前信息、种子、农药、化月巴等生产资料的服务和产后农产品市场开发、加工销售等服务工作抓得不够,从而要么造成产品

不适应市场,要么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调整农业服务工作重心,努力实现以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后全程服务转变;调整农业服务工作领域,既要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又要抓好农业信息、生产资料、市场开发等全方位的服务,更好地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畜牧业中药材水果(经济林)

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半夏南星重楼三七

第二篇: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精选)

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和法规,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历史的高度,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机化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力地推动了,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如何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节支,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成为当前研究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课题。3月8日-10日,四川省农机局科教处一行就此问题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走访了近6个乡镇6个村社,4个农机大户,两个农机站点,特别是对**现有农机大户(拥有农机资产15万元以上的农机户)近10人作了专题问卷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认为目前大力扶持和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已趋成熟,国家应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节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努力。现就调查情况及相关问题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县域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县域概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我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带。东邻广元市中区和剑阁县,南接梓潼县和绵阳市涪城区,西界安县、北川县,北连平武县、青川县。全市幅员面积2719.3平方公里。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平坝占8.6%,丘陵占49%,山区占42.4%,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全市共辖41个乡镇,481个村民委员会,343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8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2.7%;农村主要劳动力37.63个,外出务工16万 人,务工人员占农村主要劳动力42.52%。全市总耕地面积58.67万亩,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3万亩,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小麦30万亩,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农机化发展现状:近两年,**市农机部门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市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5万千瓦。现已拥有联合收割机282台,耕整机(含微耕机)380台,机动脱粒机9000台,小麦播种机32台,机动割晒机28台,水田埋草旋耕机56台,高性能插秧机1台,稻种催芽机8台,稻种精量播种机2台,气流式抛秧机20 台,电动风车300台,秸秆工业化燃气站一处,供气用户180户。全市机电提灌设施总装机容量达5.045万千瓦,其中:有固定电力提灌站1124处1260台3.28万千瓦,其它移动柴油机和微型抗旱提水机具近8000余台套1.8万千瓦,平均一个自然村有2—3处固定电力提灌站;全市常年提水量达8500万立方米—1.3亿立方米,年提水灌溉达到20多万亩水稻、14万亩旱地,并能较好地解决在旱灾中人畜饮水的困难,确保了本市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2005年完成机耕作业63万亩次,机电提水92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7万亩,机收稻麦12.5万亩次,机脱18600万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仅联合收割机收割稻麦一项就为全市农户增收节支1000余万元。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态势

1、劳动力转移后,大量土地腾出,使土地向农业集中成为可能,而“两减三补”减免税费的出台、种植业主集中和种植规模化土地,其土地转让成本为零、这两个因素促进了土地被留在农村的种田能手集中,种植业主渴望拥有农业机械,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点加快了城市经济建设,农业基础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和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上个世纪末至最近两年,国家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作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近几年,**抓紧贯彻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机化发展进程,特别是三合镇、太平镇、中坝镇等平坝地区乡镇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村村“无牛”化耕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坝地区的农业机械已逐渐趋于饱合,不再成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过去“农

机化易在平坝地区发展”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使农业机械更广泛地更直接地为“三农”,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服务始终是国家和大众认为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首先要解除丘陵山区不能发展农业机械的误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打开了这个瓶颈。

以**市战旗镇为例。该镇全市农村人口共6200余人,2005年外出务工4100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儒,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个别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大量租用荒芜田块,形成较为广的包田现象。战旗镇近100户包田户所租赁的土地均在10亩以上。如该镇梨园村四社农户唐仕华,2003年租用土地6亩,2004年租用16亩,2005年租用了近30亩。这种现象在**市各丘陵山区已普遍存在。这部分农户将较大数量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成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雏形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同时也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成为可能,并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农户唐仕华为例,2005年底,该农户已拥有抽水机3台、耕整机1台,农用三轮车1辆,微型联合收割机1台,2006年,又计划投入3.8万元购置水稻育插秧机1台,这些机具基本属自用型。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的相对集中,农村种田能手的出现,包田现象的广泛性等,都对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加速发展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若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

2、农民对农机化服务要求增加,购机补贴政策催化了农民购机热潮。农村劳动的转移后,留守在家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部分农机经营专业大户抢抓发展机遇,首先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不仅解决了收割耕作难的问题,也为农机经营者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前农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三合镇阳合村七组农机大户马志勇的发展历程为例。该农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豆芽生产与经营,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后初见成效,占领了**市一半以上的豆芽市场。1997年,马志勇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日益明显后,决定用做豆芽生意积攒的资金经营农机,从事农机耕作、收获作业经营,积极参加跨区作业。2003年又购买了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1台。经过9年的辛苦经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5年,马志勇决定放弃市场已非常成熟的豆芽生意,转而专心经营农机,在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积极影响下购置了一台价值23.9380万元的日产久保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仅2005年大春一季净收入就达6万余元,并计划3年内收回购机成本。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大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渴望程度,激发了农民自用和经营农机的热情,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及时出台,刺激了农民的潜在需求,使农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成为可能并已初见成效。这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机遇来临的一个重要信号,是解决丘陵山区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折的重要时期,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国家和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看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成发展丘陵山区经济、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

3、种植业主使用农业机械是增收节支,其优势明显,生产成本降低 %。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大部分田块荒芜。以**市重兴乡为例。重兴乡农村人口10350人,耕地17860亩,劳动力7000余人,2005年外出打工者4700人,占总劳动力的67%以上,近3000亩田地待耕种或转让。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增收节支效益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收割水稻成本为13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85元/亩;人工收割小麦成本为12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70元/亩;人工插秧成本为140元/亩,机械化插秧为100元/亩。由此可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机户及农民增收与节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据统计,种植业主平均拥有可种植经营土地面积均在10亩以上)。这部分种植业主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农业机械增收节支的需求日趋明显,使中小型农业机械在种植业主中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这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方面。

4、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增强,对农机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扩展了农机化内涵和外延。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丘陵山区传统农业以稻麦生产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朝着农副产品后期加工、园艺业(如茶叶、花卉)、种植业(如农业、蔬菜、水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如产品成品加工、包装)等的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扩展了农机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各方面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投入甚少,山区农机化基础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出现的新状况。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机化

第三篇: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

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调查报告―**市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和法规,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历史的高度,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农机化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方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普遍存在,有力地推动了,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如何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节支,进一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成为当前研究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课题。3月8日-10日,四川省农机局科教处一行就此问题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走访了近6个乡镇6个村社,4个农机大户,两个农机站点,特别是对**现有农机大户(拥有农机资产15万元以上的农机户)近10人作了专题问卷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了解,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认为目前大力扶持和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时机已趋成熟,国家应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节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努力。现就调查情况及相关问题形成调查报告,以供决策参考。

一、县域概况及农机化发展现状

县域概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我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带。东邻广元市中区和剑阁县,南接梓潼县和绵阳市涪城区,西界安县、北川县,北连平武县、青川县。全市幅员面积2719.3平方公里。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平坝占8.6,丘陵占49,山区占42.4,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全市共辖41个乡镇,481个村民委员会,3433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8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8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2.7;农村主要劳动力37.63个,外出务工16万 人,务工人员占农村主要劳动力42.52。全市总耕地面积58.67万亩,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3万亩,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小麦30万亩,我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农机化发展现状:近两年,**市农机部门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市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加快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强化农机科技宣传,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5万千瓦。现已拥有联合收割机282台,耕整机(含微耕机)380台,机动脱粒机9000台,小麦播种机32台,机动割晒机28台,水田埋草旋耕机56台,高性能插秧机1台,稻种催芽机8台,稻种精量播种机2台,气流式抛秧机20台,电动风车300台,秸秆工业化燃气站一处,供气用户180户。全市机电提灌设施总装机容量达5.045万千瓦,其中:有固定电力提灌站1124处1260台3.28万千瓦,其它移动柴油机和微型抗旱提水机具近8000余台套1.8万千瓦,平均一个自然村有2—3处固定电力提灌站;全市常年提水量达8500万立方米—1.3亿立方米,年提水灌溉达到20多万亩水稻、14万亩旱地,并能较好地解决在旱灾中人畜饮水的困难,确保了本市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2005年完成机耕作业63万亩次,机电提水92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7万亩,机收稻麦12.5万亩次,机脱18600万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节支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仅联合收割机收割稻麦一项就为全市农户增收节支1000余万元。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态势

1、劳动力转移后,大量土地腾出,使土地向农业集中成为可能,而“两减三补”减免税费的出台、种植业主集中和种植规模化土地,其土地转让成本为零、这两个因素促进了土地被留在农村的种田能手集中,种植业主渴望拥有农业机械,需求旺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点加快了城市经济建设,农业基础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和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上个世纪末至最近两年,国家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和措施,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又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作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都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近几年,**抓紧贯彻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机化发展进程,特别是三合镇、太平镇、中坝镇等平坝地区乡镇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村村“无牛”化耕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坝地区的农业机械已逐渐趋于饱合,不再成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过去

“农机化易在平坝地区发展”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使农业机械更广泛地更直接地为“三农”,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服务始终是国家和大众认为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首先要解除丘陵山区不能发展农业机械的误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打开了这个瓶颈。

以**市战旗镇为例。该镇全市农村人口共6200余人,2005年外出务工4100余人,留守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儒,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个别种田能手和技术骨干抓住机遇,大量租用荒芜田块,形成较为广的包田现象。战旗镇近100户包田户所租赁的土地均在10亩以上。如该镇梨园村四社农户唐仕华,2003年租用土地6亩,2004年租用16亩,2005年租用了近30亩。这种现象在**市各丘陵山区已普遍存在。这部分农户将较大数量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耕种,成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雏形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同时也使农业机械在丘陵山区的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成为可能,并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农户唐仕华为例,2005年底,该农户已拥有抽水机3台、耕整机1台,农用三轮车1辆,微型联合收割机1台,2006年,又计划投入3.8万元购置水稻育插秧机1台,这些机具基本属自用型。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的相对集中,农村种田能手的出现,包田现象的广泛性等,都对山区丘陵地区农机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这些地区农机化的加速发展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若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速度。

2、农民对农机化服务要求增加,购机补贴政策催化了农民购机热潮。农村劳动的转移后,留守在家中的老弱妇幼不能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粮食收割与耕作环节,这部分家庭对农机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给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部分农机经营专业大户抢抓发展机遇,首先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不仅解决了收割耕作难的问题,也为农机经营者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了当前农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三合镇阳合村七组农机大户马志勇的发展历程为例。该农户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做豆芽生产与经营,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后初见成效,占领了**市一半以上的豆芽市场。1997年,马志勇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部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的现象日益明显后,决定用做豆芽生意积攒的资金经营农机,从事农机耕作、收获作业经营,积极参加跨区作业。2003年又购买了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1台。经过9年的辛苦经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5年,马志勇决定放弃市场已非常成熟的豆芽生意,转而专心经营农机,在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积极影响下购置了一台价值23.9380万元的日产久保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仅2005年大春一季净收入就达6万余元,并计划3年内收回购机成本。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大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渴望程度,激发了农民自用和经营农机的热情,而购机补贴政策的及时出台,刺激了农民的潜在需求,使农机具的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成为可能并已初见成效。这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机遇来临的一个重要信号,是解决丘陵山区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折的重要时期,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国家和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看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完成发展丘陵山区经济、促进丘陵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这一历史性的战略任务。

3、种植业主使用农业机械是增收节支,其优势明显,生产成本降低。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移,大部分田块荒芜。以**市重兴乡为例。重兴乡农村人口10350人,耕地17860亩,劳动力7000余人,2005年外出打工者4700人,占总劳动力的67以上,近3000亩田地待耕种或转让。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增收节支效益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收割水稻成本为13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85元/亩;人工收割小麦成本为120元/亩,机械化收割为70元/亩;人工插秧成本为140元/亩,机械化插秧为100元/亩。由此可见,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降低了劳动强度,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机户及农民增收与节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农业机械化弥补和解决了因劳动力转移而使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实问题,促进了丘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是种田能手抓住机遇,采取承包和租赁等方式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据统计,种植业主平均拥有可种植经营土地面积均在10亩以上)。这部分种植业主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农业机械增收节支的需求日趋明显,使中小型农业机械在种植业主中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这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中的重要方面。

4、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增强,对农机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扩展了农机化内涵和外延。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变了丘陵山区传统农业以稻麦生产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经营朝着农副产品后期加工、园艺业(如茶叶、花卉)、种植业(如农业、蔬菜、水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如产品成品加工、包装)等的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对农业机械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扩展了农机化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农机化向纵深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长期以来,各方面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投入甚少,山区农机化基础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主要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出现的新状况。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对象主要是平原和平坝地区,各种优惠政策也主要针对农业基础较好的地方倾斜,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主要以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因此这些地区的农机化发展速度较快,且已基本趋于饱合,如**市中坝镇、武都镇、三合镇等平坝乡镇已基本实现无牛耕作。丘陵山区因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坡多路陡,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难点,各个方面也未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这些地区的农机化投入甚少,包括近两年出台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也主要是以补贴平坝及大型农机具为主。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与丘陵山区复杂地形地貌的客观限制,使山区的农机化基础愈来愈薄弱,与平坝地区的差距也愈来愈大。

近几年,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外出务工增收的迫切要求,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市,简单而繁重的传统生产耕作方式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家扶持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研制、开发、试验、示范的力度十分薄弱,特别使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现实需要。建国以来,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业新技术,农机新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机收割耕作机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区收割耕作的农机具研制、开发、试验和示范的力度却十分薄弱。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使研制和开发的种类不适宜或者不完全适宜山区农业生产,在农民中存在“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二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的缺乏,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在丘陵山区进行试验和示范,在农民中存在“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三是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农机部门在培训农机操作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平均每年培训人数均在800人以上,但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新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培训相对较弱,致使农忙季节农机户不能有效实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影响了农机具发挥最大效益。这些因素使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3、适用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品种少,性能质量差,价格高,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近几年,一些厂商看到了丘陵山区对农机具的潜在市场,纷纷上马开始研制和生产小微型收割耕作及其他农业生产机具。一方面,由于是启动新型市场,所以品种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益的趋动及技术成熟度不高,新生产投放市场的农机具价格较高,性能质量较差,形成了非常明显的供求矛盾。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以满足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要。

4、油料涨价太快,作业费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近年来,油料价格波动较大,农用油料补助甚少,使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增加,相当部分农户因油料价格居高不下而“望机兴叹”,甚至出现农忙买高价油或买不到油的现象。

5、服务体系人员流失,无财政支持,服务功能偿失,不具备基本的服务手段。一是乡镇机构撤并、人员遣散,资产平调,使原乡镇农机站及所属企业资产及人员严重流失,各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难以开展;二是乡镇村社农机行政性职能弱化,行政性收费大幅度减少,履行公益性职能的人员经费难以为继。各乡镇政府在撤并农机站时只重视接收财产、现金、企业,而对如何妥善解决站内管理人员及职工的待遇和后顾之忧采取消极态度,已造成部份乡镇原农机站职工集体上访等不稳定因素;三是部份经营管理效益较好、目前存活下来的乡镇农机站人员知识结构较低,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经营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萎缩,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业务和效益大幅滑坡;四是一些乡镇农机站为解决职工待遇、安置费和养老保险,变卖集体资产,造成经营和农机业务停顿。

四、发展目标及措施

1、积极引进、示范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微型耕作收割农业机械,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确保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持续快速稳定提高。至2010年,计划在丘陵山区推广小型、微型联合收割机800台,年机收稻麦面积20万亩,机收稻麦作业水平提高到80;推广小型拖拉机和微型耕整机10000台,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85;示范推广小麦播种机200台,机播小麦1.2万亩;机械化插秧机100台,机插水稻1.5万亩;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示范推广播种催芽设备、粮食烘干设备、油菜收割机以及铺膜机等。

2、大力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一是加快丘陵地区微型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二是以推广和使用耕整机作业为主导,解决小田块及坡地耕作问题;三是加强与农艺部门协作,大力推广小麦播种机、铺膜机等技术。

3、树立农机经营大户典型。农机大户是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农机大户指拥有农机固定资产在5万元以上,带动至少3人从事农机生产、作业、经营的农机业主,对农机大户的扶持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各乡镇农机协会,各农机合作组织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要在购机补贴、农机作业燃油补贴、作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贷款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扶持,已经到了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刻不容缓的地步,将山区机械化投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否则将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经济水平。

2、调整政策,小型机具进入国家目录,山区只适用小型农机具,山区农民享受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权力应得到充分保障。就现行的国家农机购机补贴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适合平坝地区生产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对丘陵山区的小型、微型农业机械补贴政策相对较弱,补贴资金相对较少,特别是对1500元-5000元的小微型农业机械发展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而这一类型的农业机械才是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需求点和重点。据**市战旗镇农机站站长倪大贵同志介绍,2005年,该镇农户共购买3200-4000元的小微型耕作机械49台,其中仅4台享受了购机补贴(农机部门向市政府申请补贴给扶贫对象的机具),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该型号属小型农业机具,不在国家购机补贴目录范围内,二是购机补贴项目资金少不能满足农民购机要求,分配指标有限,致使战旗镇的购机农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权力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另外,该镇还有相当部分准备购机的农户正在翘首以待,期望在2006的购机补贴机具目录中,列入适应丘陵山区的微小农业机械。因此,国家对农机化购机补贴政策应作适当调整,应根据各地农机部门调查研究的结果,通过申报确定补贴机具目录,同时根据各个丘陵山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总额度,在最大范围内满足农户在购买机具中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加速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国家应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向丘陵山区倾斜,适当增大丘陵山区农机购机补贴比例,建议提高到40。以**市农机大户马志勇为例。马志勇,**三合镇洋合村农机大户,现拥有农业机械资产30余万元。2005年,抓住农机购机补贴机遇,购买价值24万余元的久保田联合收割机1台,并配套运输汽车长安轻卡1辆价值7.5万余元,仅2005年大春一季就净收入6万余元,实现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效益。在调查中,马志勇谈到,目前愈来愈多的农民看到了农机化发展的前景,使用和经营农业机械的热情日益高涨,如果农机购机补贴额度能增加到40,不仅自己将再购置1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周边也将有更多的农户参与到购买使用和经营农机的队伍当中。国家及农机政策研究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过去“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无对策”的任其自由发展的观念,要及时了解、看到和抓住客观上已经存在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提高农机购机补贴的额度,有力地促进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使农业机械在发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效益重要作用的同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

4、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农用油料供需矛盾,增加用于农业生产的抗旱机具及其他农业机械油料的补贴额度,进一步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机械拥有量的稳步增长。据调查,丘陵山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目前油料价格高,稳定性差,上涨幅度过快过大,形成“买得起用不起”的客观问题;而且,主要农业耕作、栽插、收获和加工机械的使用和经营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农忙以后,大部分农业机械闲置,通过油料直补和提高直补额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提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先进农业新机具新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推广和运用。

5、高度重视和建立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开发、研制及生产,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微型农机具。

6、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和示范推广的长效投入机制。

7、尽快出台燃油补贴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8、加强农民培训,建立农机化新技术培训投入机制。

9、建立一个长期扶持农民购机的金融信贷支持体系。

第四篇: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昆寨乡乡长李忠海

山区地理条件复杂,资源十分丰富,其农业产品结构的选择项目多,很容易出现“轮流坐庄”和“百花园”现象,加之没有骨干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跳出低层次的往复循环的圈子。因此,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首先解决三个基础性问题:第一,选准发展的主导产品。第二,实施规模开发战略。第三,运用新模式,企业牵头,群众参与,共同发展方式。

1、必须选准发展的主导产品

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源头和基础。主导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商品形态,也可以是无形的商品形态。但无论其外在形态如何,必须具有与宏观产业政策和大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与自然条件及自然规律相适应,与当地主体资源及综合开发相适应,与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趋势相适应和与周边地区产业开发牵动相适应等特点。总之,主导产品必须是最具有开发前途的产品,是最有生命力的产品,是一种或数种具体形态,但随其纵深开发,必然演变成丰富内涵的系列。因此,必须选准既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又能支撑和带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品。所以,选择和培植主导产品可以说是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端。

2、必须实施规模开发战略

主导产品地位的确立,基础是规模。也就是说,主导产品质和量两个方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然占有绝对大的份额。要实现主导产品规模化,必须首先实现生产开发规模化。通常情况下,规模生产的关键难点在于布局、质量和投入。主导产品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点。选择那些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作为开发重点,建立各具特色的规模商品基地,并培育形成一条龙的体系,是山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3、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从组织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公司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在实际运行中有两种形式:(1)加工企业+基地+农户;(2)流通企业+基地+农户。

2、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

3、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

4、主导产业拉动型(主导产业+农户)。

5、群体联动型(企业集团+农户)。

6、科技促进型(科研机构+企业+农户)。其中,公司带动型和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型,最切合我们的实际,是我们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应采取的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昆寨乡,由纳雍绿宇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领头建立的大寨村药材、苗圃基地,其运作方式就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500亩,种植中药材及苗圃。如今,公司带动农民种植药材、苗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该村50余人提供了劳动就业的机会。今后,我们拟将该种植模式大力推广,以惠及更多农民,让他们能尽快增收创富。

一、运行机制市场化是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业生产结构选择的客观依据主要是自然资源(包括地理条件)和市

场结构及变化。当自然资源不变和一定时,市场及变化便上升为核心、关键。所以,当一种农业结构以市场为取向确立后,其运行机制必须充分市场化,如果非市场化运行,必将失败。山区对此尤为敏感。因此,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主要应致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1、致力于市场观念更新,消除思想障碍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山区农业,导致山区农民的思想往往落后、僵化、保守。因此,要推进山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必须充分使用教育、宣传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撞开山门,砸碎锁链,把山区农民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其现代意识、市场意识,全面提高山区农民的素质,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每一件具体工作真正变成山区农民的自觉行为。没有山区农民强烈的市场观念,就没有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也就没有山区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2、致力于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市场机制

在大规模实施生产开发的同时,必须以同样的力量去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开发,如果只注重生产规模发展,不重视市场建设或者等到规模生产发展起来后,再去开发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定要失败。在市场开发方面,其一必须注重山内外市场体系建设,尽可能多地占有山外市场,鼓励企业、农民全方位地到全国各地闯市场。同时,注重在规模化的产区中,建立配套的规模适宜的市场,使之充分体现集散、纽带和桥梁作用,从而把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真正融为一体,消除地域空间所形成的客观障碍。其二必须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尤其是各种管理机制、投资机制、利益机制、价格机制等,要逐步探索到位,使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就能顺利走上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3、致力于品牌攻坚,注重集约生产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直接表现为商品。因此,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必须尽一切努力将其所选定的主导产品培育成名品、精品,以增强其竞争力,并成为一方农业的缩影。真正的名品、精品并不完全取决于广告、宣传媒体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产品质量和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含量。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切实组织好质量攻关,培育出颇具特色的名品、精品,集约经营,从而带动山区农业快速发展,增强该地区整体竞争实力。

4、致力于配套建设,强化服务功能

农业比较效益低,是弱质产业,要想使山区农业尽快步入正常市场轨道,必须强化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在政策、投入和社会各种服务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二、管理体制企业化是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农业,尤其是山区农业,一直是粗放经营,不重管理、不计成本、不讲科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逐步由以计划为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十几年改革的实践已证明,山区农业实行企业化管理正是连接市场和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就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来看,实行企业化管理体制应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培育龙头企业;第二层次,构建集团公司,第三,成立农村业合作社。

1、培育龙头企业

在主导产品规模化的基础上,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辐射千家万户网络状的经济实体,每一实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层次主体核心是龙头公司,龙头公司要按经济区域组建,其经营以效益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经营范围突出主导产品,发展混合经营。龙头公司可以是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公司,也可以和其他公司、大规模基地连体,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建章立制,进行管理,克服计划体制下“农场”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充分发挥其嵌入大市场扎入生产环节的桥梁作用。

2、构建集团公司

以主导产品为主线,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形成既有利于提高企业微观效益,又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益的企业集团,宏观上形成行业化、系列化、一体化,把企业化管理上升到整体和综合目标的层次,从而最大限度地转化资源优势,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目前,山区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迫切需要一大批管理人才。因此,选准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的山区农业必须在规模开发的同时,特别注重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育。

3、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容易提高产品质量,形成规模效应,减小竞争,能够达到效益最大化,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大多处在主导产品规模化阶段,市场开发和企业管理体制的确立往往易被忽视。因此,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三者并重,共同发展,确保山区农业产业化初始就能走上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道路。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今年以来,作为贫困山区的山东省泗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为泗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插上了翅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先发展农业机械化。那么,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笔者通过十多年的农机推广工作经历,及对贫困山区所作的调查研究,下面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加快贫困山区农机化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边远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含量普遍较低,都是小型、轻便的农业作业机械。相对地讲,小型、轻便农业作业机械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服役周期短,单位面积配套成本高等等,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想办法、不采取措施,大中型、新型农用机械就无法进入山区。山区就不可能实现机械化,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边远贫困山区的地理环境、人为因素、单一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等给农机化事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和缺陷,根据贫困山区的本地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为参与、加强农机组织自身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科研、推广、生产有机结合等几个方面入手,在贫困山区营造一个适应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新型的农机作业环境,进一步推进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加大政府行为的参与,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机械化事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完全靠市场调节和农民自发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在贫困山区,更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决定了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再加上优惠政策没到位,政府引导和参与少,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很缓慢。各级政府应把发展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纳入到日常议程上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2、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网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但农机部门,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机部门经费一般十分紧张,很少有到外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健立健全贫困山区基层农机服务站,落实提供推广服务经费,组织开展一些流动的现场会,进行产品介绍,示范表演和技术交流,对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武装和培训,进一步推动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进一步调动贫困山区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工作服务热情和动力,以便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都是与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田土改造(主要是小块改大块)山塘沟坝等要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在山区营造一个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条件。这样,子孙后代受益,也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能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明确条款,关键是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

二、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创新,推动和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树立好的样板,以人为本,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组建以村支“两委”牵头的农机作业协会(或服务队),或者以农机户自愿组成的联合服务体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组织。这是新形式下贫困山区规避市场与自然双重风险的需要,也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发挥农机效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品种差异等,再加上田地带的不连片,农户的土地纠纷等不利于机械的连片作业。所以,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期待土地的规模经营,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让大块田给种植能手集中管理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形成种植大户。这样有利于土地步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进农艺及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有利于优化配备农业机械和配置劳动力,可以推进农机化的进程,提高农机的作业效力,转移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三、拓展农机服务领域。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劳动力流转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贫困山区的园林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发展速度很快,但这方面的机械投入和引进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工具的出现,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和拓展农机的服务领域。

四、加大培训力度。针对贫困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利用自已的优势和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市场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好包括农机操作、修理、安装、焊工、车工等多种适用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五、加强信息综合和技术反馈工作。科研、推广、生产分属于不同的三个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些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三个部门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性差、责任心不强,受经济利益约束等。在科研方面存在着成果技术性差,适用性不强,转化率低,不配套等;在推广方面存在着无目的,无选择,推广的方向受政府及单位领导的偏好所左右,推广结果的好坏与其它单位无关;在生产方面存在着产品质量差,售后跟踪服务不到位等。三个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各自为营,很难形成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相互之间各种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从而给农机具的开发,创新及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政府应该充当一个很好的连接器,使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技术推广服务部门把最终的使用性能,适应性能,技术效果等综合信息反馈给科研单位,科研单位再进行综合开发,进行技术革新,指导生产部门开发新产品,新机具,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合格的新产品。把新型的合格产品再推向市场,形成如此的良性循环,不断研制和生产出适应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

由此看来,全面提高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建设新农村应尽的一份责任,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重要内容的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民职能的扩展、农村劳动力活动流转的局面,客观上都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没有现代的农业机械化,怎能显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呢?所以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机是主导,发展农业机械化才是根本。(泗水县农机局 杨玉栋 蒋瑞平尤伟)

下载山区农业发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区农业发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对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山区农机化、大有文章可做一、发展山区农机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脱贫致富的需要。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大多在山区2、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

    浅议推动山区农业新发展

    浅议推动山区农业新发展段兴亮元阳县是一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的山区雨养农业县。由于受海拔的复合影响,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适宜种植香蕉、荔枝、......

    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五篇范文)

    关于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编者按 6月20-21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

    关于五台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五台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五台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属土山石丘陵山区农业大县。总面积约425.6万亩,其中,山地329万亩,坡地42.6万亩,平川地54万亩,全县耕地51......

    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加快转变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云南省威信县委老干部局肖泽波 农业是贫困山区的主导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贫困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是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探讨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探讨 2014年我国农机化事业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一季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机工业总产值均保持历史新高。随着农机化发展速度提升,......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汇报材料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典型的山区型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近年来,我县一直秉承结合山区实际,突出山区特色,围绕山区......

    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