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推动山区农业新发展
浅议推动山区农业新发展
段兴亮
元阳县是一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的山区雨养农业县。由于受海拔的复合影响,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适宜种植香蕉、荔枝、芒果、茶叶、草果、甘蔗、木薯等多种经济作物。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50.38万千瓦,海拔在1300米以下的热区土地有60万亩;境内蕴藏着金、银、铜、铁、铅、石膏等十多种矿藏资源。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以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各种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哈尼“长龙宴”、和“十月年”、彝族“火把节”、苗族“采花山”、傣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绚丽多彩。但长期以来,元阳的资源优势没有很好的转换为经济优势,产业培植的发展后劲不足,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巨大反差,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找饭吃。在这种巨大的反差面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元阳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元阳山区农业发展新途径。
一、做好可用土地的普查、防止争地现象
开发和利用山区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搞好山区可用土地的普查,是防止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的有效办法。开发山区的希望在土地,土地是山区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我们要做好山区可用土地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做好科学规划,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防止产业争地现象。
山区综合农业的开发,离不开土地的支撑。充分发挥各地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主导产业和名特新稀优农产品。一是产业布局要明确分工,加强协作,防止争地现象。低热河谷的产业布局是元阳热区资源在红河南岸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每一个区域、每一处土地,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摆放什么项目,不仅要考虑其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现有产业基础、城镇发展及市场发育状况等。还要科学研判市场情景,使规划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对中长期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应具有权威性,保持连续性,使政府能够一届一届地、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要今天种这,明天种那或总是在同一快地上作文章。县委、政府应加强对山区可用土地的普查和规划,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热区产业和项目,明确各自分工,促进县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各乡镇各部门应从大局着眼,服从县委、政府产业布局规划要求。二是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布局,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根据区域、特色合理准确地定位,按照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做到集中连遍,集中抓好2-3个产业基地,齐心协力地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建设具有优势的特色基地,及时认真地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不能处处点火,处处冒烟、做到规划一个、实施一个、完善一个、贮备一个,保证产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要搞好引进试验,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激励,调动农民参与特色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愿意,适度发展,不搞命令式、一刀切,更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全盘上马,一哄而起。三是做好可用土地的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山区可用土地,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不以领导人变而变,不以领导人思路变而变。只有干好当前,才能将长远规划变成现实。同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兼顾长远利益,牢固把握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认真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土地保护同步,杜绝“好大求洋”、不切实际和“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不良现象,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破除虚假政绩的错误思想,树立甘当奠基人、实实在在干事业的观念,求真
务实,真抓实干,不干“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届包袱”的事。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山区支柱产业培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元阳应把加快推进山区支柱产业培植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积极谋划产业培植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实现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今后几年:在稳定粮食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加快支柱产业培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重点提升甘蔗、香蕉、荔枝、芒果、茶叶、畜牧、林业,积极培植膏桐、核桃产业,加快发展橡胶、板蓝根产业,加大农产品开发力度,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围绕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我们在产业培植中要始终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论证、科学发展的原则。在一项产业培植之前首先要科学规划、科学论证,优先培植有一定发展基础且能够做强做大的产业,使之快速见效。以印楝产业来说,元阳县从2000年开始种植,现已发展到10万亩,大多已即将进入丰产区,但先前没有通过很好的科学论证,当地没有加工厂,果实几乎没人收购;再拿栀子产业来说,曾经一度发展到上万亩,但就是当初没有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市场前景,没有把握好市场发展趋势,急功近利,盲目发展。这样的产业,不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还使得广大干部群众对产业培植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二是必须坚持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拥有稳定的市场,才能为培植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以南沙镇为主的冬早蔬菜来说,早在1986年就在排沙河两岸示范种植,2000年开始扩大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但到目前还是“鸡窝式”、“背篓式”的,你家种黄瓜、我家种番茄、他家种辣椒,各自为阵,没有科学规划和集中统一种植,产业效益不明显。也就不可能引进实力较强的企业进入带动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先的原则。新的品牌要创造,老的品牌不能丢。拿茶叶产业来说,目前发展到3.1万亩,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但前几年一直没有建立科学的发展机制,投入力度小,扶持政策不配套,产业发展水平低,效益不明显;荔枝、芒果产业曾经一度是元阳县干热河谷地带老百姓的“摇钱树”,因没有注重扶持、巩固、提升和改造,最终退出了经济林果业的历史舞台。这样的传统产业,不仅辐射面广,而且是农民群众稳定的收入来源。必须加快巩固、改造和提升,不断发展壮大科学地发展这项产业。以板兰根产业来说,曾经已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终因没有把握好质和量的问题,老百姓曾将其当柴火,但这项产业目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种苗价格保持上涨趋势,深加工产品更是价格不菲。这样的产业只要我们看准了市场,就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四是必须坚持“现绩”和“潜绩”相结合的原则。就是产业培植中既要有见效快的,也要有长期持续发展的,为农民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防止“竭泽而渔”,一味的追求“政绩”。以甘蔗、木薯、香蕉产业来说,周期短、见效快,一年就有效益,可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以橡胶产业来说,周期长,见效慢,三五年后才有效益,但该产业发展潜力很大,持续时间较长,如果现在坚持抓好、持续发展,对农民群众增收的作用是巨大的。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如果能够发展到10万亩,橡胶就会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只要我们在山区支柱产业培植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上原则,就一定能够实现元阳产业培植的新跨越。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破除三种意识
面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山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更新思维方式,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动山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针对山区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甚远的实际,我们必须破除三种意识 :一是破除“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的传统农业意识。山区农民由于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束缚,商品意识十分淡薄,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必须教育和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依托市场,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
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仅要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更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更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满足市场多样化、专门化的需求。二是巩固提高纵向一体化经营。大力扶持和引导山区农村正在兴起的以“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为代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规模优势,扩大模式覆盖面。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避免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发生摩擦时,把企业风险转嫁到农户身上,损害农民利益。逐步探索和实行促使松散型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向紧密型“股份制龙头企业+基地+入股农户”模式转变的新举措,把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横向一体化经营。在目前山区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让其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支持他们在向组织内部提供产中系列化服务的同时,逐步向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购销等产前领域延伸,向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产后领域拓展。要以横向一体化经营为载体,带动和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活跃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二是破除“小富即满,温饱即足”的小农经济意识。近年来,元阳山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不大,发展特色产业步伐不快,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规模效益。在现阶段,必须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产业效益。一是因地制宜布局支柱产业。可根据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达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最佳组合。根据县委政府提出的三个经济带多年的实践,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大力发展水东瓜、草果、樱桃等经济作物,形成高山生态经济林带;在海拔800米至1600米的中半山推广杂交稻,发展畜牧业及梯田养殖业,形成中半山的粮畜及梯田养殖经济带;在海拔800米以下的矮山河谷区,依靠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甘蔗、木薯、印楝、膏桐等为主的热区作物经济带。总之,山区要根据自己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规划,形成特色产业布局。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是山区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的重要依托。要千方百计引进、培植龙头企业,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和探索与龙头企业的合作问题,按照市场机制,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按照加工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要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产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配套发展壮大系列化服务体系,互动互赢,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建设生产基地壮大支柱产业。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在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战略,推进特色产业向适宜区集中。以农业项目为载体,抓好重点基地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三是破除“乡镇转一转,路边看一看”的常规农业服务意识。新阶段山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民对科技、信息等各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常规的、传统的农业服务观念和方式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农业是先天性的弱质产业,高风险、低回报,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农口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切实转变服务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健全科技网络,强化科技服务。根据山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社会性、群众性、综合性、教育性强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相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科技人员到山区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支持鼓励各种民间科技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组织的科技活动,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科技力量服务农业。二是加强试验示范,强化引导服务。改变过去用行政命令催种催收、种这种那、种多种少的传统农业农村工作方式,尊重农民市场主体地位,重点办好示范基地、示范村、示
范户等试验示范样板,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三是加强产前产后指导,强化全程服务。传统服务方式只注重农业生产领域的服务工作,而对产前信息、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服务和产后农产品市场开发、加工销售等服务工作抓得不够,从而要么造成产品不适应市场,要么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调整农业服务工作重心,努力实现以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后全程服务转变;调整农业服务工作领域,既要抓好农业科技服务,又要抓好农业信息、生产资料、市场开发等全方位的服务,更好地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形成推进元阳山区农业大发展的合力
山区农业开发,领导班子是关键,政策是核心,资金是基础。要牢牢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树立长期协作的思想,实行一套班子、一个政策、一个配套资金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山区农业大发展的合力。
针对在推进山区农业开发中领导班子、政策、资金三者的重要关系,我们应确保“四有重点”。一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是推进山区农业开发的关键。从山区农业发展思路的制定,发展举措的推进,工作机制的完善,推进合力的增强,无不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心血和智慧,体现着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反映着他们的思想和作风。领导干部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协调各方;既要把握方向、提出战略,又要营造环境、推进工作,发挥着常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以上说明告诉我们,推进山区农业大发展,一 定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并坚持主要领导以主要精力抓,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以全部精力抓,一任接着一任,连续使用力量,方能见到成效。二是要有一个好政策。政策是推进山区农业开发的核心,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山区农业开发的投资环境。在实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家对农业生产及农业科研、农业投资在税收、金融等方面享有的优惠政策;有关乡(镇)及部门投资的项目建设,政府应给予重点支持;对进入山区农业开发的业主在土地使用权流转方面应给予一定优惠;对引进农业科技、先进农业生产设备和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应给予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及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元阳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三是要有一个配套资金。资金是推进山区农业开发的基础。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预期开发效果。元阳县的综合财力在全州是中下,尽管财政十分困难,但县乡还是应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作为重点工程对待,纳入预算优先安排解决,每年应按中央、省、州要求足额配套。或用预算外资金或地方机动财力解决,把配套资金转入资金专户封闭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作者单位:元阳县人大常委会)
第二篇:用新理念推动县级党校新发展
用新理念推动县级党校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县级党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是每一个党校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筠连县委党校直面现实,从创新理念入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有力地推动了县级党校的新进步,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我以“用新理念推动县级党校新发展”为题,向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一简要汇报。
一、贴近学员搞教学,突出一个中心
面对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学对象和网络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县级党校面临巨大的压力。老办法过时了,新方法没学会,怎么办?在认真思考和反复讨论后,我们拟定了工作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两大步。第一步,在全校开展“树名师,建名校”活动,强化学科建设,加大师训力度,通过几年努力,培养出以四名高级教师,两名学者型领导,一名全国知名的面试专家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第二步,在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精品专题,及时推出“党校讲堂”。党校讲堂融主体班教学、科研课题、理论宣讲、社会化选学于一体,深受听众欢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党校讲堂”送教上门就达20场,在全县第二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校教师成了宣讲团的主力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
二、立足县情搞科研,夯实一个基础
科研工作既是党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党校为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的一个极好的途径。为此,我们针对过去理论联系实际不紧的现状,响亮提出“立足县情搞科研”口号,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和基层部门的好评。作风深入了,合作紧密了,成果出来了。仅2008年,我校就完成省级课题1项,市级3项,报送科研成果8个,获市、县征文奖项6项。
三、适应形势搞宣讲,开创一片天地
针对县上宣讲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我们急群众所盼,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活动。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我们到机关、到农村、到学校、到企业宣讲达36场。所到之处,宣讲热点,分析难点,解答疑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校讲堂” 推出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党校教师在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在实践中提升了水平,在付出中收获了自豪。
四、围绕发展育人才,搭建一个平台
建设川南滇东北结合部经济强县已成为筠连人民的共识,筠连的发展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县委党校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在努力办好党校函授学历班的同时,先后与西安科大、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宜宾学院合作,招收采矿工程专业220人,机电化工建筑专科68人,行政管理专业30人,为有志青年搭起一个新的学习的平台,为筠连发展增添了后劲。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县委正确领导和市委党校关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全校教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为契机,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务实工作,再创新业绩,再作新贡献。
第三篇: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发展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近日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将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近日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如何理解“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24字总体战略?
王春峰: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24字战略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着眼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在梳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基础、存在问题、阶段性特征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研究、反复论证提出的。
“构建数字中国”就是要大力发展基础测绘,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集成整合,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快实施国家重大测绘工程,加快建设“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乡镇”,形成全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内部纵向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初步完成,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大大拓展、现势性明显增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标准统一、互联共享和协同服务,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目标。
“监测地理国情”集中体现了国家战略重点和现代技术发展趋势对测绘转型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时期测绘发展理念、工作重点、服务方式、产品形式、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是未来20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主题。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综合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并提供服务,服务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推进测绘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向报告监测信息的转变。
“发展壮大产业”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积极促进地理信息应用社会化,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现代测绘装备制造、网上地图服务以及经营性测绘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测绘强国”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国际一流的测绘技术水平,国际一流的测绘基准体系和地理信息资源储备,国际一流的测绘公共服务和地理信息产业,国际一流的测绘人才以及测绘管理水平等目标。
记者:您刚才提到,当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请问如何理解?
王春峰:从国际上看,对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较过去有显著变化。发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随之加快转型,监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动态变化,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为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国土空间管理、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提供动态信息服务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以大众通过网络上传、下载和编辑地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测绘地理信息新时代已经来临。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主要任务,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其与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日趋紧密,推动不断产生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适应传统测绘生产服务需要的测绘生产事业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市场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理信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促进产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测绘行政管理力度。
可以说,我国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但是与国际发展趋势以及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快转型发展。
记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通过哪些重大工程的实施推动“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呢?
王春峰: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基本形成业务能力,测绘应急保障及时有效,地理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测绘体制机制、法规政策和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更好地组织实施基础测绘等经常性项目的同时,我们规划实施若干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主要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工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边疆建设测绘保障工程、海岛(礁)测绘二期工程、全球测图和极地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测绘成果保密及安全工程、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及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海洋测绘保障服务基地建设工程、测绘仪器检定和测绘成果质量检验能力建设工程等。
记者:“天地图”是我国权威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社会各界也比较关注“天地图”的建设。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在转变测绘服务方式、提升测绘服务能力、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大做强“天地图”?
王春峰: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数据覆盖全球、内容丰富翔实、应用方便快捷、服务优质高效的互联网服务知名品牌。一是要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把包括“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在内的全国各地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全国地理信息企业的相关成果进一步盘活,形成一个大的“天地图”数据资源供给体系。二是要夯实运行基础,显著改善“天地图”的软硬件和网络环境,提高反应速度,增强网站运行稳定性。三是要充实完善功能,尽快推出手机版系统,改善便民服务功能,提升应用操作便捷度,逐步向其他网络服务融合和拓展。四是要做好推介推广,加大推广应用宣传力度,真正发挥其“政府服务公益平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平台、方便群众服务平台、国家安全保障平台”的作用。
记者:请简要介绍怎样推进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王春峰:今后我们将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培养地理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力加强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大力培育地理信息企业和知名品牌,不断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当前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尽快起草出台《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研究制定扶持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部署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优先领域,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及重点任务,强化宏观指导。三是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形成相关产业聚集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推动效应。四是加强对地理信息获取、加工、传播、应用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大力推进应用的同时,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记者:如何理解“数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说法,请简要介绍下一步如何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
王春峰:近年来,我局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全力推进,目前已在150多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和推广,在促进城市科学决策、精细管理、高效服务、低碳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得力帮手、社会综合管理的有效载体、企业产品推介宣传的平台和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可以说,“数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已完成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城市数据更新速度,逐步实现数字城市的横向互联以及与省、国家的上下贯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应用推广,广泛建立业务应用系统,使数字城市在服务政府管理决策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打算如何加强地理国情监测?
王春峰:监测地理国情并不是我们另外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因为测绘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测绘的基本要素没变、测绘的技术手段没变、测绘的法律法规不用变、测绘的职责定位不必变、测绘的组织结构不需变;而变化了的仅仅是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时间点变为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变为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变为报告监测信息。这一过程增加了测绘工作的难度、加大了测绘工作的责任、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益、提升了测绘工作的作用,从而必将树立测绘工作的全新形象!如此重要而且成效明显的工作之所以到“十二五”才提出来,一是技术条件成熟了,二是国家财力具备了,三是社会需求明晰了。因此说,做好这项工作是测绘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谋划、系统设计、精心安排、加快推进。一是要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二是以为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提供监测评估服务为切入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首先选择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城镇化战略等涉及国土空间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或工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三是以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关系的表达作为推进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抓手。基于“天地图”系统,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合作,在统计数据基础上开展相关数据空间统计、分析及信息发布等工作。四是做好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逐渐形成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制定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编码、技术规程、成果模式等标准规范。
第四篇: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新发展
强化五个观念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新发展
近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怀臣要求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要强化“五个观念”,即进一步强化政治观念,始终保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紧扣中心忠诚履职;进一步强化责任观念,惩防并举反腐倡廉;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纠风正纪取信于民;进一步强化自律观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切实推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绩。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
1、大局观念欠缺。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回避矛盾,害怕困难,面对“人情案”顾虑重重;面对“说情风”屈从让步;面对“特权案”不敢碰硬,习惯把问题上挂,矛盾上交,致使查案不深入,执纪不到位,案件质量不高,失去了查办案件的威慑力。
2、自律意识不强。有些纪检监察干部缺乏较高的政治素质不能严于律己,热衷于吃喝玩乐,己很难服众。
3、创新意识不够。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缺乏创造性,工作按部就班,应付了事,不善于将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敢大胆尝试,因而思路无新意,工作无特色。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王书记的“五个观念”,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和创新,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乡高度重视。在乡纪委书记的领导下,我乡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在廉洁自律上下功夫。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是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自我加压,自我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奋自律的榜样。
2、在加强学习上下功夫。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加强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责任,尽快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纪检监察工作要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必须做到掌握上情,吃透下情,靠不断的深入基层、不断的深入群众,不断的调查研究,不断的总结提高,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
第五篇:效能建设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效能建设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县教体局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中,紧紧围绕“提速、提质、提效”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教育部门的工作实际,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以机关效能建设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
一、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凸显股室职能。该局坚持全局一盘棋的思路,做到月初定计划,月中督落实,月底做总结。实行责任到人,工作限时,专人跟踪。为了改变过去对工作重布置轻落实的状况,该局转变了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一是落实责任。把全年的主要工作以书面的形式将各股室的工作任务反映出来,实行“五定”原则:定任务、定科室、定负责人、定分管领导、定完成时间,把全年的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股室,责任到人,让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
二、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推进“五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的力度,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了切实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局机关从去年9月起实行“五个一”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转变了工作方式,经常深入学校,深入基层,指导各校开展工作。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作业本,巡视食堂、学生宿舍等重要场所,检查课间操、课堂纪律等,提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要求与措施。“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在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和推动学校“三风”建设中已初显成效,成为促进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抓手。
三、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该局以解放思想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教育发展的不正之风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思想、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行风政风建设,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师德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办学水平,并以此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服务大厅的窗口作用。为了优化服务环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做到“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政策答疑和各项咨询服务。该局专门设立“科教服务大厅”,其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并接受来自社会、来自群众的投诉和监督。走进“科教服务大厅”,会得到一个微笑、一句请坐、一杯热茶、一声问候!墙上的局《党(政)务公开栏》能让群众清晰地了解该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工作分工和各业务股室设置及其职能,《局部分业务流程图》让群众明白申请办校办园、办理教师资格认定、参加自学考试等相关事宜。群众对中小学收费项目及标准、学生转学、升学报考、教师医保、教师职称评聘以及来信来访来电来邮等咨询、投诉,得到满意的答复。从今年3月开办以来,共接受群众咨询2249次,来访835次,答复满意率达98%。
五、创新机制,切实完善管理制度。为了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局机关干部职工、学校校长及教师的考核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估体系的导向作用,该局坚持以人为本、奖惩并举,充分挖掘、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