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十一五”规划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贯彻“十一五”规划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作者:崔 琳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2期
当前,我国正处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阶段,是“十一五”规划进入实施阶段的关键时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上有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又有许多工厂正在遭遇“技工荒”,如何破解教育与企业用工不接轨,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职教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坚持走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路子。由于职业教育成本显著高于普通教育,需要培训基地、实验设施设备以及大量的耗材,而且专业技术是动态的,教学设备设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需要大量资金,单靠学校自身很难解决。政府应当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双赢。
同时,要切实加强对职教工作的投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使县办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与当地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保持相当。同时,加大对职业学校贫困生的扶助力度,使广大农村的孩子能进入到职业学校读书,从而实现劳动就业,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要注意借鉴和吸收国外办职教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学者纷纷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体制、理论和模式、教学过程和管理,但是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利弊的成果还不多,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要认真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以更广的视野研究解决当前加快职业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把职业教育纳入到健康快速稳步发展的轨道上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便更好地为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贡献更多的技能人才。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第二篇:学习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和规划心得体会
学习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和规划心得体会
1月12日——1月16日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学校聘请了县宣讲团团长高荣辉同志就依法治国进行了辅导,高团长的解读深入浅出,通过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将依法治国的理论用平实通俗的语言传达给我们。这次学习是我们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提升,《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给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就这次的学习谈自己几点感受。
一、充分认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中对在2015年和2020年提出了的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数据提出量化标准,而且对实现目标制定了举措。在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提出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我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出路的思考
1、多少年来,国家和政府一直说要重视职业教育,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政策倾斜是没有的。但这次职教会议的召开可以说是开启了真正重视职业教育的先河。《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颁布实施给我们职教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一定要借这股东风,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教育,振兴我县的职业教育事业。
2、我是学校的一名老教师了,我见证了学校二十多年的发展,二十多年来,学校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下风风雨雨,有兴有衰,学校办的兴旺时所有的教室都坐的学生,甚至学校教室不够用,专业也是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不错。但象现在一个学生没有还是第一次。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学校领导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老师的问题,这是一个规律。高考、中考的学生少了我们职中的学生自然就更少了。
3、我认为,现在学校要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但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给自己学校一个定位,我们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培训机构,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的重点工作是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4、无论学校的定位如何,怎样发展,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紧
迫感。就是要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国家的政策方针,政府的决策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做到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5、我们是一所职业学校,和基础教育有区别,因此在教研工作方面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我们也不能和基础教育的学校划等号,在管办评方面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6、我们学校经常会承担一些培训任务,这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学生和学员,教学方法和管理的办法都有所不同。所以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多增长增长见识,多学习外面的经验和理念,这样在培训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职教工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对我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职教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学校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二0一五年一月二十日
第三篇: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南溪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学焦
建设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推进南溪“三化”联动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南溪的率先崛起既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家,更需要大量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劳动者。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目前,全县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南溪职中),现有学生5436人,教职工248人,拥有“物流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数控”、“电子”、“计算机运用”、“轿车维修”等6个较成熟专业体系,数控专业成功创建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较为完善的学生实习实作场地,职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9.8%。我县先后荣获“四川省发展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宜宾市职业教育先进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农民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虽然通过近年来全县人民的攻坚破难,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我县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途径。我县确立“科教兴县、重农稳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把南溪建设成为宜宾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县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中级技能人才更为缺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抓起,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作用,从而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提高社会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家庭多一个就业者、多一份劳动收入,社会就多一份团结、多一份和谐。因此,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推进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我县职业教育资源远远低于普通高中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与日俱增,为职教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自加压力,锁定职教发展目标。抓住省政府计划三年投入100个亿用于全省职教攻坚,省、市出台实施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决定,南溪职中被确定为宜宾市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骨干学校等政策和自身发展机遇,加大职教攻坚力度,自加压力,高位确定职教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职普招生比达到5.5:4.5;建好1个机械实训基地,组建1个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70%以上的专业教师达“双师型”要求;将南溪职中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万人。
(二)市场运作,破解要素制约瓶颈。超常谋划,以工业化的理念,城市化的经营,市场化的办法,突破制约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瓶颈,推动南溪职教跨步发展。一是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拓展职教资源。借鉴罗龙工业集中区、滨江三期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做法,突破用传统理念办教育的观念,将南溪职中推向市场化运作的主战场,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土地运转、资产置换、资本运行等方式,在县城以西征地200亩,投资上亿元迁建南溪职中,加快南溪职中迁建步伐,带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以集团发展为方向,改革办学体制。切实遵循职业教育自身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把职教攻坚同南溪产业培育、区域发展、城市扩张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通过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鼓励更多民间资金参与职业教育发展,通过“股份合作”、“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方式,组建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参与的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理念,打破地区、部门和学校类别界限,积极发展多领域、宽网络、广覆盖、立体化的大职教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二)突出特色,打造南溪职教品牌。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把打造品牌学校、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作为职教攻坚的重要抓手,让南溪职教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和聚光效应,从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以打造名师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校长的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市场理念和专业化能力为重点,培育一支思维活跃、善于干事创业的教育管理团队。同时,创新教师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专项奖励制度,着力打造一批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以创建国示为载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按照市上下达建设“宜宾市数控中心实训基地”的要求,充分调动学校、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以南溪特色经济和产业布局为纽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齐全、示范与辐射作用并举,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基地。三是以顺应市场为导向,打造精品专业。根据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结构、培训项目和课程体系,在办好文秘、服装、计算机、汽修等专业的基础上,彰显自身特色,重点打造数控、电子技术等精品专业,带动全县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四是以质量取胜为根本,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企业职工文化培训、技能培训、定单培训以及产业链延伸定向加工等方面校企深度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厂,形成“前校后厂、产教结合”的办学实体。按照“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技能、一年定岗实习”的办法,完善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制度,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技能、高成就、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南溪职中学生品牌。
(三)搭建平台,推动职教良性发展。从南溪实际出发,找准支撑点,与南溪的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战略深度结合,让职教攻坚在为南溪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实现良性循环。一是与推动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立足我县精细化工、食品、医药、机械设备、轻纺、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搭建职业教育与“工业强县”的平台。依托实训基地培养技术工人,通过职业教育,使县内企业工人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工业强县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保障;依托职教集团促进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内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支柱产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二是与推动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立足滨江园林城市建设,以新城活商,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的需要,搭建职业教育与“扩新型城镇化”的平台。将南溪职中整体搬迁至西城新区,打造万人职业学校,以人气带动商机,繁荣城市。三是与推动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立足西南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需要,搭建职业教育与“重农稳县”的平台。加强榨菜、大豆等无公害蔬菜种植,白鹅养殖、水果栽培等特色农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适应南溪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新型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切实搞好定单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推动农民工转移就业由自发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健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健全“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一是健全责任考核机制。成立职教攻坚领导组,建立完善职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制定职教攻坚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职教攻坚目标责任制,把职教攻坚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设立职教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大对职教攻坚的财政投入力度,保证职业教育预算内经费、财政性经费、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同时,拓展思路、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积极争取中、省、市的支持,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举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多渠道推动职教发展。三是健全政策扶持机制。认真落实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履行职责,在土地支持、财政扶持、规费优惠、人事引进、税费征收、体制改革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为职教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第四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心得体会
首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具有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具有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形成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二个并行的主线,对于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均实行证书制,改革招生制度,把考试分数用“证书”替换,保证职业教育低端和高端的衔接问题,才能符合职业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发展的要求。
改革评价机制,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创新教育模式体制与形式,把学校办到企业中去,高职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建设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
几年来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外延发展强劲。举办高职学院的数量剧增,在校生人数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张,带来的管理问题开始凸显,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的不尽合理,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尤其是区域的宏观调控不足,造成专业不对口或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超过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规模;二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设计具有主观性。脱离市场走学科体系之路,讲求知识的体系性,与岗位能力对知识的要求脱节。特别是脱离了工作的程序性和系统性来设计课程体系,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背离。三是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的培养,使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对高职教育造成不理解,甚至误解。四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不足。高职院的管理者注重的是短期利益,缺乏发展战略眼光,造成实践教学形式化。五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缺乏。有“双师”资格而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大,只懂理论,不懂实际操作现象严重,在知识、技能的输出上形成误区,从而贻误了人才培养的良机。六是教学质量观念没有深入教职员工的心中。造成多数教职员工懒得在教学内容、教法及标准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可以这么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为高职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其次、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了系统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的办学思想
高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标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提出详尽的指导意见,对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对人才培养的方法、高职教育的规程提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措施,从工作细节上进行了规范。使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为办学单位制定教育教学质量政策措施予以保障
要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思想意识教育,弘扬铜仁职院精神,拟定全体学习方案,从思想的根源上使其有质的飞跃,树立“职院人”的质量意识及职业道德。
学院要发展,质量是关键。只有高质量的知识技能的输出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符合社会、企业及岗位需要的人才。学院应制定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政策,通过激励政策督促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严格履行使命。通过绩效考核、项目、任务驱动,实现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建立保障机制,控制不合格人才流入市场,实现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目标。
万丈高楼平地起,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只有扎实工作、不断创新,树立以教育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学院的发展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江苏省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
查与建议
作者:徐培华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高等职业院校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职业进行教育,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当前,全球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非常好的形势与机遇。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需要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也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对于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笔者赴淮安财经学院和淮安信息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围绕“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开展调研,通过座谈,深入学校、企业走访,取得较大收获。
一、全市高职院校现状调查。
淮安市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十五”期间的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建立起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据悉,全市现有高职院校4所,教职工36905人,年培养学生11588人。主要专业包括:会计、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法律事务、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粮食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等近百个。全市职业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我市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3万多在校生源也在客观上拉动了我市三产发展。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笔者认为要理清思路,在办出特色上下工夫。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科学规划,办示范性职业院校,办出自身特色,要有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方向;只有科学规划,才能少走弯路;特色鲜明,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出路。当前,全市高职教育的发展正逐渐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更关注质量的提升。淮安财经学院、淮安信息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正加紧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模式,并逐渐构建、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富士康科技集团、江苏商业银行、江苏沙钢集团淮钢有限公司、江苏中烟淮阴卷烟厂、江苏今世缘有限公司、中央百货淮安新亚商城、江苏瑞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培养企业亟需的合格人才。可见,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既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是一项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共赢的职教模式。
二、当前全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还是把“上大学”作为子女接受教育的首选,并不看重职业教育。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意义,对发展职业教育热情不高,支持不够。一些企业不愿花钱对职工进行技能培训。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广大农民、农民工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
第二,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经费增长相对缓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不到及时改善,实训设施设备不仅总量不足,而且比较陈旧落后,致使专业设置受到限制,难以满足需求,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院社会服务硬件、软件建设及资源整合建设不够完善。表现为人、才、物等资源在社会服务方向选择上有面上不到边、纵向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制约。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二是学校用人机制不活,编制过紧。尤其“双师型”人才匮乏,问题相当突出。三是生源不足,限制了发展规模。我市每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后,剩下可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生源数量很少。
第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适应。在教育模式上,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体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不够,实训时间偏少。在服务地方方面,职业教育与本地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脱钩问题较突出,存在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在宏观上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意识落后于社会服务需求,在微观上学院的社会服务积极性又高于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性——表现为学院着急,企业不急。
三、加快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重职教就是重民生”的意识,从建设工业强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职业教育,并加以推动。领导小组每年至少组织开一次会,学校提供设备、人才,企业提供需求人才类型,这样通过政府信息对称,需求对接。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比例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保持职教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第二,进一步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一是在高教园区设立一个人才分市场。淮安高教园区有1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5万多人,每年各类毕业生总数近1.8万人,如果淮安市有关部门将淮安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设在淮安高教园区,将会大大方便这几个学校的学生就业,淮安的企业也可以在这些市场中招聘到各类人才,同时,市场的设立还会大大吸引周边地区以及省内外的高校毕业生来此应聘,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二是把淮安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证书的鉴定放在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好淮安的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强、实验实训条件好、专业体系完整、教学资源优越等条件。三是让高教园区的学校资源共享。淮安高教园区五所学校办学层次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再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校的专业特色非常鲜明,专业互补性强,希望加强互动,在师资、学分互认、图书、设备、课程、培训等方面加大合作,资源充分共享,实现“1+1>2”的效应。
第三,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一是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产学研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淮安的职业院校要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希望早日由经贸委牵头负责成立校企合作组织。二是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企业用得上的合格毕业生。三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建立劳动者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创新职前职后培训体制。五是实行政策倾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要将这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我国人口转移和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具有淮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全市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地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好新江苏作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