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分析
音乐课堂里的“触景生情”
千阳县城关中学————张维刚
“触景生情”,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的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爱看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想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可谓水道渠成。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用准确并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破有重要,试想,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能创设出什么样的情景来呢?更不用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4、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对于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而议。而一手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富有情感的语言也少不了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的情景,就需要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和节奏。
如:在学唱歌曲《念故乡》,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急切的怀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和激动想混杂的情绪去朗读歌词,以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也看到了御用与素、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对启发学生的情绪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而又如《剪羊毛》这首歌曲,本身所描写的是牧民们在剪羊毛时那种欢乐,跳跃,轻快的意境。而教师却用了稳重有余的语调,低缓的语速,较慢的节奏来表现,这样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懒散而又无精打采的情绪不说,还会让学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学任务失败。
因此,教师课堂的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节奏感应用恰如其分。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戏曲故事发展或轻松或紧张或哀伤的情节。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任务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举重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清洁曲折力气的变化。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文学语言,还应当恰到好处的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运用恰当,对于创设情景,无疑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延伸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没,是人与生俱来的一向交流本领,世界上无数的文学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对主人工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其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完全可以从教师的延伸中流露出来,所创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表白,学生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如:在让三年级的学生欣赏《四季啊,我在想》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只要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激动的情绪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把歌词朗读一遍,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歌词内容里传达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那分浓浓的师生情,直接就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联想,想到自己所尊敬、爱戴的老师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事例会一一再现,激发自己对老师强烈的情感,这样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会取得极佳的效果。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化的割麦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所做的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准确,而导致适得其反。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员的演技好坏和它有直接的关系。而创设情境的老师实际上就是一名演员,需要尽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进入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一环。笑嘻嘻的表情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忧伤的情境之中呢?很多教师为了严肃纪律,整天表情凝重,学生看到了老师如此的表情又怎能进入快乐而又轻松的情境之中呢?
特别在一些欣赏课中,当学生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后,教师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就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时为了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情绪的变化上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可又不能立即打断聆听的过程,这时教师如果能发挥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绝好手段。如: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时,乐曲有激烈、危险的都牛场面,但整个乐曲的表现又不单单只是这些,这里面也渗透出斗牛士沉着应战,信心十足的的表情。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扑捉斗牛士临危不惧的情感,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和斗牛士一起经历整个斗牛的场面,尤其是心理上的考验。
在教学手段、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代,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投影、PPT课件,而忽视了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这两样自身的法宝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两样法宝才识人类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见,在音乐课创设情景上,除了御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怎样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这次的联教联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呢?我认为首先要备好课,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在新课程理念下上一堂课,应努力做到:
一、导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
二、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三、结尾要精彩
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录音中结尾,可以在师生对唱中结尾,可以在游戏中结尾,可以让学生在载歌载舞中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从内心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总的来说,要上好一堂课,教师是主要原因,只有存在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的轻松,觉得学习真有意思”!这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第三篇:怎样上好音乐课
怎样上好音乐课
每个学期结束时,我在教学上总会有许多的想法和对本学期教学实践的总结。对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喜欢音乐课,但喜欢的关键却在于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怎样上好音乐课,已经成为我在教学上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看到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当今社会对学生对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众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了。怎样教育?我应该怎样做才更好?这是我面对学生,面对子女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怎样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能违背学生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的学习,那么学习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引人入胜的事情的。”现在的学生真的太累、太可怜了,他们能有多少时间到大自然中去呢?所以,我想让我的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让他们在音乐课上体会到快乐和放松。我力求做到每一节课创新,这对于每个星期只有一节音乐课的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珍惜的。
以前上课,我总认为在教学上有点呆板,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课的质量很差,没有新意,学生也不感兴趣。比如:初二年级第三单元《爱心呼唤》,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从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有爱心的高尚品德。而我过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过于单调,唱歌就只教唱歌,音乐欣赏就只听音乐,整节课很枯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学期再上这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爱的人间》这首歌时,我先让同学们思考几分钟,让他们整理一下发生在自己身边或在电视上看到的爱心故事,然后把这些感人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我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学生发言了,“老师,我也有!”另一个学生也发言了,“老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班的....”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说起来....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争着把自己心中感人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当学生一个又一个的说完这些感人的故事后,我看见的是他们眼睛里闪动的泪光,我也被他们感染得掉下了眼泪.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想发言的学生在这节课上没有机会发言,我就让他们把这些故事作为课后反思写下来。在这样的情绪铺垫下,学生们迫不及待的想学新歌,而此时教歌,无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到了一个最高点,教唱新歌这个环节就显得很容易。整节课下来,充分做到了师生互动,学生也做到了声情并茂的演唱,最重要的是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目的.我在教学上还总结了另一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每节课留十分钟选出本节课的小小歌唱家、小小指挥家或小小表演家等。比如:初一年级第一单元《童年的记忆》,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从而对少年时光倍加珍惜,孕育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重回童年快乐的时光,我按照教材提示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编排,然后在歌曲《回忆童年》欢乐的歌声中演示曾经玩过的游戏动作,让大家猜猜是什么游戏,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最生动,最后把评出的本期小小表演家的学生名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为了不落后于其他组,学生们都认真地排练着。等到表演开始时,大家又都兴奋地笑着,闹着,评价着那一组表演的好,哪一组表演的不好....有了每期的评比活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很高,每一期的评比都争着上“明星榜”,我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现了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
每次课后我总在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学生们如此感动,我想,我们的学生天性是善良的,他们的优点是可以挖掘的。其实,学生喜欢音乐课的本质就是对教学过程感兴趣,想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并不难,关键是教师本人要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和好的教学设计,这样,学生才会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我一直是上十二个班的音乐课,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在不断的重复相同的内容,我也感到厌倦。但是我发现如果我不企图去寻找一些新意,不去发现学生的不同和闪光点,工作就变得非常的枯燥。如果我努力的去寻找一些新的方法来教学,学生也会有所改变,就象乐器的共鸣,老师和学生会达成这种观念和思想的一致,也可以说是相互的理解和认识吧,我想我们是需要这些的。不断的探索吧!
第四篇:怎样上好音乐课
怎样上好音乐课
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让音乐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五个关注点
1.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那么如何体现音乐的特点呢?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能过多,它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否则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当然音乐知识也不能没有,它只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不知不觉中顺带掌握。
2.要突出有效的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其他音乐教学之中。也就是说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融入音乐知识,我们平时说唱歌,而不是说喊歌,这些歌唱方法是不时的在音乐教学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轻声的唱,优美的唱。
3.要突出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于一体。我们要把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最新音乐成果及时并灵活的引进课堂,这样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音乐课。这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因素。
4.要突出学习方式的改变,主动参与探究和交流合作。我们现在的音乐课,大家总会设计一个拓展环节,但是我们要记住拓展之后我们还应该回归本课主题,我们拓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5.要突出恰当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不要单纯的去追求多媒体,应该更多的关注音乐,多媒体用过了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上注意五个方面
1.注意导入。我们常说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所谓好的开始,也就是指我们的课前整理、课前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
2.注意音乐课的学科特点。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之外的东西绝不能太多,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不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其次音乐课堂上教学重点、教学任务要明确,要清楚你本节课在干什么,教学以外的内容尽量少,尽量少添加教学设计内容以外的新知识,或一笔带过,一定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
3.注意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感受音乐时教师尽量少说话,让学生仔细的,认真的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它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
4.注意正确评价。当学生对所欣赏乐曲的意境表达出错误的感受和理解时,老师怕打击其积极性,不但不予纠正或讲出处正确答案,反而却微笑的点头,以是肯定,并表扬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见解。这样就使学生误把错误当正确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都极为不利。这是我们音乐教改中的一大误区。
5.注意课堂的调控。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学是生成教学,随机应变性很大,铃声响了就应该下课,没讲完就没讲完,可以放在下节音乐课继续,绝不可占用学生课间一分钟,否则就是一堂失败的课(这点是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专门强调的一点)。
三、在唱歌教学上把握五个方向
(一)明确唱歌教学的三个目标:
小学音乐课重点是唱歌教学,要想成功的完成唱歌教学这一环节,应该突出三个方面:
1.我们把发展歌曲兴趣(喜欢唱歌)作为共同目标。
2.情感交流(感受表达歌曲的情感,有感情地唱歌)这是最重要的目标。
3.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识谱发声,有感情地歌唱,知识和技能是手段)这是次要目标。
(二)尽快把歌曲唱会,唱好。
歌曲的艺术处理要贯穿歌曲的始终,不要一味的根据歌词去处理,同时还要根据歌曲的旋律来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包括力度,速度,感情。学生每唱一次,老师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从歌曲的力度上,速度上,情感变化上分别进行讨论,进行体验。
(三)听唱和视唱相结合。
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度,采用整体听唱和分句听唱。当学生能完整的唱完一个乐句时再采用视唱法,否则不能采用视唱法,这样反而会破坏学生对整个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学习兴趣。
(四)歌词和曲谱交替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段先教歌词,第二段再要求学生唱歌谱,而且是带感情的唱歌谱,这样相互交替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创编与拓展。
我们不寻求不主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歌曲进行创编或歌曲排练,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性地、创造性的对歌曲进行创编处理的尝试,尽量发散学生的个人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有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我认为新课改下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既不能背离音乐的主题,也不能忽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既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既要鼓励大胆实践和创新,但又要必须遵守音乐教学特殊的学科规律;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但又不能孤立对待教学的新理念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在音乐教学上多用心,多动脑,多思考,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更加的丰富多彩。音乐教学课改的路程一定会走的更加坚实,通畅!
第五篇:怎样上好音乐课
怎样上好音乐课
(水波学区研训室培训资料)
一、音乐演唱教学的一般流程
1、发声练习。通常选用歌曲的典型旋律片段,为能唱好歌曲做声音上的准备。
2、复习旧歌。也可放在新授课后,通常这首歌曲和本节课歌曲有一定联系。引导学生进入唱歌状态。
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可由画、诗、故事,,,简洁地提示教学内容),必要时介绍作者。
4、教师范唱(或结合听录音、看录像)。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印象。
5、通过视唱、节奏训练等方法,集中解决歌曲的难点(也可放在发声之后,结合学习有关的识谱知识)。
6、学唱歌谱。(也可在唱词之后再学)
7、学唱歌词。朗诵歌词,分析词曲配合上的难点,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练唱。
8、从音乐上分析歌曲的结构。如乐句、乐段、高潮、声音要求,理解歌曲。
9、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可以与歌曲表演、音乐小品、游戏结合,还可以由学生讨论如何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
10、复习巩固。欣赏自己唱的歌(新歌、旧歌)或别人唱的歌(录音);欣赏情趣相同的其他艺术作品。
二、在唱歌教学上把握五个方向
(一)明确唱歌教学的三个目标
1、我们把发展歌曲兴趣(喜欢唱歌)作为共同目标。
2、情感交流(感受表达歌曲的情感,有感情有理解的唱歌)这是最重要的目标。
3、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识谱发声,没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可能有感情的歌唱,知识和技能是手段)这是次要目标。
(二)尽快把歌曲唱会,唱好。
唱会歌曲,就是能正确的把歌曲的曲调,节奏,歌词掌握。唱好歌曲,就是要正确的理解,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风格。应该在唱歌曲的第一个音的时候就注意它的感情。学生每唱一次,老师都要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从歌曲的力度上,速度上,情感变化上分别进行讨论,进行体验。
(三)听唱和视唱相结合
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度,采用整体听唱和分句听唱。欣赏范唱是教学成功 的关键,能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感受。学生能完整唱完一个乐句时再采用视唱法。
(四)歌词和曲谱交替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段先教歌词,第二段再要求学生唱歌谱,而且是带感情的唱歌谱,这样相互交替进行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创编与拓展
创编歌词,或者是人物的改变,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比如我们这堂课所学的歌曲如果是属于民歌类,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号子,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可以把它创编成山歌风格让大家进行讨论体验。要让学生主动性地、创造性的对歌曲进行创编处理的尝试,尽量发散学生的个人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有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既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既要鼓励大胆实践和创新,又要遵守音乐教学特殊的学科规律;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不能孤立对待教学的新理念。
三、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流程
1、导入欣赏(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音乐作品对比教学法、讲述法等方法。)
2、整体性初步欣赏。教师会在欣赏前布置初听欣赏目标,(如:这首音乐作品你喜欢吗?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这首作品的情绪和风格是怎样的?这首音乐作品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等。)
3、分段性欣赏。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
4、综合性深入欣赏。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象;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
四、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五个关注点
1、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能过多,它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否则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当然音乐知识也不能没有,它只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不知不觉中顺带掌握。
2、要突出有效的实施双基教学,将其融入其他音乐教学之中。也就是说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融入音乐知识,我们平时说唱歌,而不是说喊歌,这些歌唱方法是不断的在音乐教学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轻声地唱,优美地唱。
3、要突出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于一体。形式手段要适度适量,突出音乐特点,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如何使用教材,要把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最新音乐成果及时并灵活地引进课堂,这样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音乐课。这是音 乐教学中一个重要因素。
4、要突出学习方式的改变,主动参与探究和交流合作。
5、要突出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不要单纯地去追求多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音乐,多媒体用过了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音乐教师必须要吃透课程标准,要灵活把握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
五、在教学过程上注意五个方面
1、注意导入。
我们常说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所谓好的开始,也就是指我们的课前整理、课前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
2、注意音乐课的学科特点。
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之外的东西绝不能太多,像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地理知识、自然现象等,它只是一个辅助,让学生了解一下就行,还是要以音乐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不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其次音乐课堂上教学重点、教学任务要明确,要清楚你本节课在干什么,教学以外的内容尽量少,尽量少添加教学设计内容以外的新知识,或一笔带过,一定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否则会使这堂音乐课显得支离破碎,看不清楚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3、注意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让学生感受音乐时教师尽量少说话,让学生仔细地,认真地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它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
4、注意正确评价。
我们不能一味地去鼓励学生,当学生对所欣赏乐曲的意境表达出错误的感受和理解时,老师怕打击其积极性,不但不予纠正,却微笑地点头,以示肯定,并表扬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见解。这样就使学生误把错误当正确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都极为不利。这是我们音乐教改中的一大误区。
5、注意课堂的调控。要和学生融为一体,不能跟演戏演节目一样,死板的来展示你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学是生成教学,随机应变性很大,铃声响了就应该下课,没讲完就没讲完,可以放在下节音乐课继续,绝不可占用学生课间一分钟,否则就是一堂失败的课(这点是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专门强调的一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