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圣水清韵育桃李 校园山花绽芬芳
圣水清韵育桃李
校园山花绽芬芳
河南中学山花诗画社
2004年4月16日,在房山区贾岛墓北面深山中的河南中学,诞生了京郊校园第一个诗社 ——山花诗画社。北京诗词学会会长段天顺老人,带领该会全体班底,不顾路途艰辛,驱车上百里进山道贺, 他们被师生激情诵读诗文的场面所感染。段会长即席赋诗“南岑寒初褪,山花出岫云,一枝斜照水,先占燕郊春。”其他领导也纷纷走笔赋诗作画。一时,校园是:诗贤同俦拓诗园,贾岛欣喜慰九泉。流韵高歌歌盛世,激情飞扬扬宇天,大家共同沉浸在浓浓的、融融的诗情画意之中。会上“山花诗画社” 被 “北京诗词学会” 吸纳为集体会员。有七名老师被吸收为个人会员。如今,这支历时一年的燕郊奇葩,枝繁叶茂,花艳娇嫩。学校被人们确认是“清韵育桃李,山花绽芬芳”的特色学校。
一、锐意求索,以诗育人
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浩如烟海、源源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民族精神,其本身就是素质教育丰厚的教育资源。河南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健同志,睿智通达,锐意进取,高才捷足,敢为人先,以超常规发展办学思路,开拓创新,珍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受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试点的启发,决定开辟中华古诗文诵读、写作这片教育的处女地。在“北京诗词学会”的扶掖下,老校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冯少邦、崔玉文的鼎立帮助下,京郊校园第一个诗社成立。就有了开篇记录下的动人场面。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诗词文化教育,由校长、副书记、副校长分别担任“山花诗画社”的正副社长。由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牵头成立教师分会、学生分会、美术分会。为加强领导,聘请“北京诗词学会”会长段天顺、副会长王儒为顾问;老校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冯少邦,崔育文为名誉社长,由各处室主任、语文教师分别兼任秘书长、编委工作。发展师生会员近百名。为推动校园诗教组建了强有力的骨干力量。
三、全面推进,初见成效
1.创办刊物、打造精品
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对诗词诵读、创作的积极性,必须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平台、园地。发表他们的作品,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山花诗画》内容丰富,质的精良,深受师生的喜爱,在社会上也有一定影响,不断有人直接到校或托人索求。至今出版二期,刊登师生诗词一百多首。部分诗词被推荐到“北京诗词学会”主办的《北京诗苑》、《诗词园地》上发、另外学生的两幅剪纸作品还在《北京诗苑》上发表。《北京诗苑》主编石理俊、编辑部主任赵青甫两位诗人对学生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提笔为两幅剪纸配了诗,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2.诗词专栏,诗才沃土
为方便师生课余时间随时相互学习、切磋。“山花诗画社”又主办了诗词专栏。将师生创作的精品定期刊出。王健校长又有创意,别出心裁。利用课余时间,以年级、教学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在诗词专栏前上诗词学习课。主讲老师就是专栏上所登诗词的作者,有教师,有学生。讲创作过程、感受。自写、自读、自讲、领读,真是个好办法。尤其学生主讲,感触最深。那种成功感、自豪感、无以言表。杨旭同学在给本班同学讲自己写的《满庭芳》一词时,即高兴又激动,神定心安后,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激发了大家写诗的自信心。
这种形式的诗教,学生非常喜欢,虽是在室外,有诸多的干扰,精神不容易集中。但是,学生被诗文吸引了,听得十分认真,觉得有新鲜感。有的诗就是写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学生说:“听这样的课比听课程表上的课带劲。” 诗词专栏的内容丰富。除了师生的杰作,还介绍诗词小知识。如:“诗海探奇”、“对联故事”、“楹联对句”“巧对集锦”、“诗词迷”、“千古名句填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驻足品味。学生打开水路过诗词专栏,放下壶看上几眼,品味着,相互谈论一番,提起壶,口中念念有词;男生打篮球下场,擦着汗,走到诗词专栏前也琢磨起诗句来,该上场了,伙伴连叫几声,才从诗境中解脱出来。尤其是当《山花诗画》编委在板报上出了联句,要求师生对句时,师生兴趣盎然,互相切磋。对句象雪片似地送到编委办公桌上。以上这一幕幕,成了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风景线了。
3.诗词讲座,提高水平
开展诗词讲座,是提高师生诗词鉴赏和写作的好举措。我们的做法有两个方面:
一是请进来。首先请了德高望重的竹枝词大师、我校 “山花诗画社” 顾问、“北京诗词学会”会长段天顺老前辈来校为师生做了竹枝词专题讲座。从竹枝词的产生、特色、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详细的讲解,师生学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收益匪浅。当师生们得知段老已是七十多岁的市委离休老干部,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推进校园诗教,不辞艰辛,驱车来到深山区讲课时,被深深感动了,他们看到了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高中语文教师杨宝林听了段老的讲座即席赋诗:“赤子之心沃土情,七十诗翁到河中。真情妙语玄机释,秀地竹枝节节生。”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接着又请了“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组联部部长晨菘来学校进行校园诗词教学指导,为诗词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然后请了“山花诗画社”名誉会长、老校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冯少邦、崔育文为会员们做诗词指导,他们耐心、仔细地为师生改诗。
二是走出去。学校与“北京诗词学会”有约,凡是该会举办诗词讲座,都要通知我们,即使是双休日,学校也要派专车让师生赶赴听课。同时挖掘本校的诗词人才潜力,让从教几十年的语文老师辅导会员朗读、赏析、写作;举办小型诗词知识讲座,与会员一起写诗改诗。实践证明,诗词讲座是提高诗词欣赏、写作的途径,应坚持不懈地搞下去。
4.诗歌朗诵,陶冶情操
语文课始终是诗词教学的主渠道,朗读是语文老师进行诗词教学的主要手段。结合新教材诗歌教学单元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诗文诵读,根据学生的特点使诵读形式多样化。打破课本局限,将网上下载的古诗新唱,抑扬顿挫的诵读放在语文课堂上。从情感上拉近古诗文和学生的距离。经常性地让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向青年教师和学生传授诵读技巧。以教学班、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举行诗歌朗诵会,给师生诸多机会展示他们朗读方面的才华。学校每届艺术节,都设有专场诗歌朗诵比赛,师生同台展示,豪情激荡,放声咏唱,“诗词香韵醉,清歌丽阳春。”多位师生在市、区级诗歌朗诵会上获奖。高二学生刘川珍在北京市第八届艺术节诗歌朗诵会上,朗诵了她自己写的诗《赞母校》并荣获一等奖,不仅为学校增了光,自己也受到了锻炼,朗诵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校内外多种活动中,凡用文字表达的内容,有意识地用诗文形式出现,提高了档次;效果显著,突出了学校特色。如在北京新闻出版社向河南中学赠书仪式上;在区政协向我校21名特困生捐资助学仪式上,校方的感谢词都是用的都是诗文。诗文形式的感谢词深受与会者的好评,在社会上广为传颂。今年初、高三毕业时,校团委向团员毕业生每人赠一支笔,其意义是让他们用这支笔记录好今后的人生轨迹。团委是用诗文表述的,而且号召团员也用诗文来答谢。在升旗仪式上,一首诗文献词,把师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国旗的情感推向高山之巅。这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净化。
5.校园诗教,全面提升
我校开展诗教活动一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发生了潜移默化、深层次的变化。首先是提升了师生的精神境界。中华诗词由于其形式、内容、思想与境界的高度统一,其感撼人心的力量、呼唤内在情感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是无以伦比的。特别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已在师生思想中悄然形成。最明显的是同学关系,以往互打互骂,舞刀弄棍的现象被学生摒弃了,即使是在校外也杜绝了。随之出现了融洽、和谐、互帮互学,文明语言,文明体育,文明用餐的新风尚。过去不爱护花草的事屡有发生,大会说小会讲,即使插上牌子,写上警语,学生也是熟视无睹。每当月季、芍药绽蕊怒放的时节,总有学生偷偷地摘几朵、闻一闻,在手里揉撮几下,然后来个天女撒花,哈哈一笑溜之。如今春去夏来,满园花香飘逸,不缺半片花叶。师生赏花心欲醉,喜作护花神。通过读诗、诵诗、写诗,从自发到自觉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放飞理想,开阔眼界。诗教对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诗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读诗、诵诗的过程中必然要了解诗的作者、社会环境、诗情诗意。这样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还能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无形之中就对文科教学起到了极大的帮助。我校今年高考成绩,在去年创校历史新高(本科上线21名,升学率91%)的基础上,今年又上新台阶。本科上线30人,更可喜的有3名文科生成绩达到重点本科线。其中一名学生考536分,突破了我校的历史纪录。过去最好的成绩大多是理科生,没想到今年前三名都是文科生。成绩的取得与校园诗教是密不可分的。是诗教促进了教学,深化了素质教育。
学生的变化,不只表现在校园,在社会、家庭也是明显的。很多家长反映,自家的孩子一年来变化很大,说话、做事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孩子懂事多了,像个大人了。知道心疼家长了,能自觉帮家长做家务了,不再磨家长要钱买名牌了,不与同学攀比了。住宿生也不嫌家长给带的钱少了,总说够花。互相理解,构建和谐家庭已成时尚。初二学生孙月月写的《慈母情》被登在诗词专栏上:
“几经风霜面容苍,灯下伴读似同窗。无数坎坷共度过,帮我拚搏夺辉煌。”
此诗感动了全校同学,尊师敬老,孝顺父母蔚然成风,同学们决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诗教赢得满园春”。走进河南中学校园,处处荡漾诗情画意,师生吟唱出的天籁之音在校园上空、大石河畔回旋。诗如海、如繁星。每当我们漫步在校园里花园式的甬路上,真有沉醉于“人在诗中行”的奇妙感觉之中。我们要继续探索校园诗教,进一步倡导、推进“以诗育人”,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词,薪火相传,我们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今迈步从头越”,“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春风化雨育桃李芬芳
春风化雨育桃李芬芳
——记宝清县第七小学教师许丽娜
许丽娜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影响第一个学生,使他们如幼苗茁壮成长,如桃李芬芳满园,今天我们就从许老师从教的事迹中,采撷几片与大家分享。
作家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的真诚投入,便没有学生的真诚回报。许老师非常欣赏这个观点,也在工作中践行这个观点,因此就有了下面的故事:一天早上,许老师刚进校门就上课了,来不及把包放到办公室锁好,随手放在了讲台上,下课后去了趟厕所,回来发现钱包里的一百多元钱不见了。下午他给同学上了一堂诚誉为美的班会课,下课前她对全班的同学说:“诚实的心灵比金子还可贵,老师今天包里一样东西掉了,我希望拾到的同学还给老师。”于是,她把包留在了讲台上,放了学,回到了办公室。过了一会儿,当她去给再班级锁门时,发现那一百多元零乱地放在了他的包里。第二天早上,许老师在班上对同学们说:“昨天,一位同学帮老师找回了遗失的东西,我感谢他,我坚信,这位同学不仅仅找回了这些东西,也找回了他自己遗失的诚实。”她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为这不知名的勇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才是真正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啊!设想如果许老师只是一味的斥责和讥讽,又怎能换来“浪子回头”的觉醒呢?
除了真诚地关爱学生,许老师还注重赏识每一位学生,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她认为赏识教育是发现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杨恩卓曾经是许老师所教班级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上课是随心所欲,不受拘束,随意离开座位自己不好好听课,还扰乱其他同学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爱插嘴,老师说一句,它会接着话里好几句。来硬的吧,他头一仰,那分明是:“你来啊谁怕谁啊。”来软的吧,不到一分钟,又开始我行我素,接到这个烫手的山芋后,徐老师想要这样的孩子有所改变,难度很大。但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杨恩卓一定有他的闪光点,哪怕微弱的一点,我也要千方百计地把它放大,以此做为转化的“起步点”,这一点也是她的施教支点。为此,许老师特意约来了杨恩卓的家长,做了一次长谈。从谈话中了解到杨恩卓也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干一番事业。一次班会上许老师有意地对全班同学说:“杨恩卓的爸爸好有才干,经营公司规模可真大啊!”这时杨恩卓眼里流露出了骄傲的目光,许老师接着说:“你将来要是能像你爸爸一样该有多好啊!”杨恩卓迟疑了一会说:“老师,我能吗?”“能,当然能!你那么聪明,哪有不能的,慢慢地进步吗!”此后,许老师对他特别关注:偶尔有一次主动扫地,课堂上有意将精彩的问题抛给他,班上得奖让他去领,特别是单元测试题出容易点,让他感觉到分类的提高……许老师都在班上“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他。就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一种被赏识被重视的喜悦,令他的眼神里时常充满了骄傲、快乐!恶作剧少了,表扬声多了。赏识导致了杨恩卓成功,赏识让他充满自信。
就这样许老师通过自己的赏识激励着学生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她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她也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
育花是件辛苦的事,而育人不仅辛苦,还是一门艺术。许老师常常说:“我是一们教师,但我更是一名学生。对于育人的艺术,我应该学习的还太多太多。”我们祝愿她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无怨无悔,执着追求,勤于探索,去谱写更多更美的爱的篇章,用春风化雨的神奇,去描绘桃李满园,芬芳天下的美景。
第三篇:用心与爱育桃李芬芳.
用心与爱育桃李芬芳
玫瑰镇小学第二中心校刘雪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天遂人愿,梦想成真2006年我加入了这个光荣的队伍。五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使命,还有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正像歌里所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担任全校音乐教学工作,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者到为人师表的教者我曾经无数次失望、迷茫过。但是我始终坚守在教育这块热土上,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无私的行动和执著的追求默默地奉献着。回首过去日子,辛劳中孕育着甜蜜,平凡里折射出光芒。我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伟绩,唯有的是默默地耕耘,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为人之师的职责。
做最好的老师,做最优秀的音乐教师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最爱!5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渐渐懂得,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师就是要用师爱给学生一座殿堂——一座让学生难忘的,充满创造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我坚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被人尊重的温暖与幸福,让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的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正处于成长
期,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关爱与鼓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深地感悟到:受学生们喜欢的音乐教师除外表、言行具有美感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及精湛的教学水平。因此,我自己首先立志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从而成为美的传播者,成为学生心目中有着美好的人格魅力、综合教学能力的音乐老师,让学生每次都会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我的课堂„„俗话说,熟能生巧。工人做工的确应验,而教育事业却适得其反,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突飞猛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常学常新。于是及时充电。学历进修让我充实,快乐。学校订阅的杂志让我爱不释手,网络研修让我乐此不疲,同伴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我知识让我追求,让我充实,让我得到快乐。
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带学生参加县声乐比赛的场景,怀着满腔的热情,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成绩,我哭了,在心里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不,我行。”自己买最新的卡带,中央少儿频道每一期的“音乐快线”是我的最爱,给学生辅导考级作品,虽然对舞蹈不是很擅长,但是我也在不断的努力摸索,从基础做起,从简单的基本功练起。2007年我成立了声乐兴趣小组、2008年校合唱队,2009年舞蹈队。利用下午放学时间给学生训练。并不断的给他们创造机会锻炼舞台表现能力和胆量。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合唱队获济南市合唱艺术节三等奖。从2007年至今培养的学生在县声乐比赛中获县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也被评委优秀辅导教师。2011年6
月我代表镇参加县师德演讲比赛,我以自己抑扬顿挫的语调、悦耳动听的声音、激昂豪迈的情感,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2009年至今我一直担任大队辅导员,我的担子重了,任务多了,可我告诉自己:我年轻,缺乏辅导员工作的经验,但是我可以虚心学习;但正因为我年轻,有活力,所以我有工作的热情,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去学习。所以我幸福的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洒汗水和爱心,收获快乐和希望。我为我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更为自己能更好的服务那一群群孩子而骄傲。我认为一个集体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学生应如亲人一样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个集体就像一艘船,载着学生越过江河湖海,驶向理想的彼岸。辅导员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这艘大船的船长,要为大家导航。所以,我在工作中,本着重在参与、重在育人、重在进步的思想,尽心尽力,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最清楚自己的追求——做一个擅长活动、善于研究的新型辅导员。
作为一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我进入角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线。只有开展丰富多彩,集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队活动,才能使少先队组织充满活力。我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设计、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例如: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举行一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征文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爱祖国声乐比赛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品质还让他们在活动中认
识到五心的内涵。我校组织的庆“六。一”文艺演出获得了镇领导和平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我们更应当骄傲地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去关爱更加需要帮助的学生,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
第四篇:爱育桃李 满园芬芳班主任交流材料
爱育桃李 满园芬芳
——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
董敏
今天站在这里我内心十分惶恐,要说经验,我真的很惭愧,因为在坐的很多老师都比我经验丰富的多。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做了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这项工作就是一种琐碎,一种默默地付出,但同时又带有一份特别的幸福。这一年半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颇多,有失败的教训也有经验的积累,今天就我日常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作以交流,希望大家能多多指导,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改进。
一、爱在心中,勤字打头,抓好常规
这都是管好班级的根本。特别是面对这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他们天真自由。在他们心中,老师就是“神”,就是真理,平时他们总喜欢围在老师的周围,热情饱满的给你分享他的所有,这也正好给我创造和他们沟通和交流的绝好机会,因此可以关注到更多的孩子。特别是对于习惯较差或家庭特殊的孩子,比如我们班的胡文涛,天资聪明,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经常会给大家带来意外和惊喜,但由于父母离异,妈妈又不在身边,平时主要由已经70岁高龄外公管,也许是溺爱,也许是孩子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证明自己的存在,引起别人的重视。在班级中总是特立独行,行为习惯更是无从谈起。通过和他的交流发现,妈妈就是这孩子心中的痛,只要提到妈妈孩子就哭,就说想妈妈,于是在这学期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了他的妈妈,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妈妈也改变了先前的做法,最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了,孩子一下子也变得阳光了,总喜欢让我去分享他和妈妈在一起温暖时刻。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有着无穷的力量,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不知不觉中写表扬信和奖励小礼品也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了,极力放大优点,缩小不足,希望他们在满足的愉悦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里我想说说我们班的崔宇浩,这是一个让我“几多欢喜几多忧”的小家伙,忧得是上课一分钟也停不下来,周围的孩子也被影响的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喜的是他思维敏捷,善良懂事,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写字时又快又漂亮,这样的学生有谁能不喜欢?根据他的特点,本学期让他担任卫生委员,他的表现太令我惊喜了,值日生的安排我从来不用担心,而且只要有哪一组同学因为请假他都会留下来帮忙,从和他的谈话中我发现他对于当班长也同样感兴趣,于是我就经常和他做“交易”。比如连续三天能做到认真听课,就可以当一次值周班长,诸如此类,现在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变化。
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勤动嘴,勤动手,勤动脚,反复讲,时时讲。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的班队会是教育的主要两大阵地。同时做到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迟到,进了教室多动手,少说话,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另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比赛和竞争等方式,充分利用教室的文化墙进行评比竞争,每周评选出一个“优胜小组”和“优秀组长”并进行表扬奖励。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养成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下课文明活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造条件,积极引导,获得提升。
有这样一句话:“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在班中我时刻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造各种机会,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我心理得到满足,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每学期班级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民主选举主要班干部,然后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所以我们班的“官”可多,如纪律监督员、饮水机管理员、门窗管理员等等,让每个人都有官当,都觉得自己很神气,表现欲促使孩子们热情满满,都感觉到自己是班内小主人,有了责任感,更好的管束自己的同时又去为班级服务。的确有些孩子真的做的非常好,比如白思婷同学是门窗卫生监督员,自担任这个职务两学期,每周一、三各擦前后门、窗台和饮水机两次,从不间断,我自己内心都对这个孩子的这份坚持由衷的佩服。王子轩同学负责给饮水机水桶接水,只要看见没水了,就及时添上,所以我们班同学不管任何时候都有水喝。
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中,每次我都做到尽全力争取设计编排,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锻炼中得到提高。比如六一儿童节中的群口快板《朝阳赞》,特别是元旦汇演中的集体诗歌朗诵《中国少年》,参加人数共33人,虽然节目可能不够优秀,但我那份最朴素简单的目的已经达到。
三、分享阅读,坚持积累,快乐写作。
学习语文重在阅读积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读书的爱好和习惯,为此我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首先利用晨读时间,朗读背诵经典古诗词。本期除朗读背诵配发的《明明德》之外,补充背诵30首古诗词。在阅读方面每天要求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并且做到积累好词好句,同时利用每周三一节语文课开展读书分享会,每周五的阅读社团会和孩子们共读一本绘本或由孩子们自己朗读他们最喜欢的文章或故事,最后进行讨论交流。课堂上总会赢得阵阵的掌声,自由交流中总是能感受到他们灵动的思维和美好的心灵,常常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同时也相互推荐了数目。(照片读书分享)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坚持阅读,通过和家长们沟通商议,根据孩子的表现发相应的奖学金,金额最多不超过10元。孩子们对人生的第一次奖学金充满欣喜和激动,后来在绘画日记中有很多的孩子都写到自己的感受,家长们也反映很好。(见图片)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话水平,避免枯燥被动的进行,我尝试让孩子们以绘画日记的形式训练,做到“我手绘我心”,并及时进行展评,好奇心与好胜心驱使孩子对绘画日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图片出示绘画日记)现在读书分享和阅读分享这两节课已经成了孩子们期待值最高课堂。一学期下来,孩子们语文知识得到了积累,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这只是一些粗浅的做法,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细碎而忙碌,需要用智慧去经营。一路走来,得到了校领导关心和支持,老师们各方面的帮助,借此由衷的道一声“谢谢”!在这份责任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幸福着。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断努力,即使做不到最好,但一定要做的更好!
2018.01.17
第五篇:苦心育桃李 满园竞芬芳
苦心育桃李 满园竞芬芳
——记县实验小学优秀教师杜俊萍
说起杜俊萍老师,县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称赞之声均纷涌而至,交口述说着她好强—永不服输、敢拼—善打硬仗、和蔼—爱生如子、较真—追求卓越的事迹。
许多人都为她感到惊奇:消瘦的身材、略显柔弱的体质下怎能潜藏着如此大的能量呢?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年轻人在全校脱颖而出,成为管理、业务等各个方面的佼佼者?
2002年刚刚毕业的她,怀着对教育、对孩子们的无限热爱,踏上实验小学的三尺讲台。参加工作11年来,她几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中,深深扎根于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之上,取得了令所有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赞誉。
亲情催她坚强不屈
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从那里起,她就与姐姐相依为命,正因姐姐的悉心照顾,才让她忘记了失去母亲的遗憾,对姐姐,她有一种无以言喻的亲情。长姐如母,姐姐像母亲一样教她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时刻以自己的言行教导着年幼的妹妹。在姐姐身上,她学会了坚强、求知,也学会了尊重、关爱,以及许多父母健全的孩子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参加工作后,她时刻牢记姐姐的叮嘱,每天第一个到校、最晚离校,加班加点钻研业务,以‚笨鸟先飞‛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坚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速发 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热心帮助每一位同事和学生,把友爱之花传递给每个人。就这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她所任教的学科和所带班级考核成绩稳居全年级第一名,良好的表现赢得学校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尊敬、学生的爱戴。
她至今也不愿相信姐姐会弃她而去。那是20097年的一天,她正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认真讲解课文,这时,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在教室门口示意她有人打来电话(她从不把手机带到教室),她打了个下课后再回电的手势后就继续讲课。回到办公室,她一看是姐姐的号码,就迫不及待地回拨了过去,但电话那头接电话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当她报清姓名后,听到的却是一个天大的噩耗:姐姐因家庭矛盾永远离她远去了。电话那头喋喋不休的解释她什么也没听到,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整整两天不吃不喝、一动不动,眼睛呆呆地望着房间的天花板,懊悔自己没接听电话而失去见姐姐最后一面的机会,欲哭无泪。虽然,她深深地知道姐姐永远不会允许她因为其它事而耽误工作,但她难以逾越心理上的那道‚坎‛。当孩子们来到病床前看望她的时候,她如梦初醒,她不能丢下这些孩子,她不能这么自私,姐姐在天之灵也不愿意看到她这样做,她勇敢地走下病床,与孩子们相拥在一起。原来,细心的校长听说她的家庭变故后,审慎思量了她的思想状况,校长知道,只有这些学生才能激发她的坚强斗志,只有见到这些孩子,她才不会被残酷的现实打倒,所以就带着十几个学生来看望她,果然,她挺过了这一难关。自那时起,每当想到姐姐期盼的眼神,她干工作就有了无穷的动力,时刻激励她努力拼搏、奋 勇向前。
爱心促她勤耕不辍
初到实验小学,学校就安排她接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管理难度大,再加上她也没有多少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课堂上,除了讲课时间,她一遍又一遍、手把手地给尚未听懂的孩子进行详细讲解,直到他们全部学会;每天放学后,她都把家长没能力辅导作业的孩子和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孩子留下来,帮助他们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然后才让家长把孩子接走。校园里蔷薇柳荫下,每天都有她和小朋友们嬉戏玩闹的身影,田陌花草间,都留下她耐心教导、关爱鼓励的声音。一天下来,她累得回家倒头便睡,但从没向领导诉过一次苦、说过一回累。看到她这么辛苦,很多家长来到学校向她表示感谢,她却说:‚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不是神,我只不过比别人更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喜欢学习、学会学习罢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很多家长都以请她吃饭等为借口表达谢意,但均被她婉言谢绝了。
在她的班上有一个叫王硕的男孩子,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改嫁了,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王硕很聪明,但家庭的变故让这个孩子过早地产生了叛逆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动辄与同学拳脚相向,作业一塌糊涂。再加上他爷爷、奶奶不识字,没办法给他辅导作业,孩子的成绩日渐下滑。对于王硕的情况,杜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主动要求王硕的爷爷、奶奶每晚把孩子送到她家里,由她辅导孩子把当天的作业完成。因为王硕长期以来基础夯得不扎实,杜老师需要 把家庭作业的每一道题都耐心为他讲解,直到孩子完全理解、彻底掌握为止。第一个学期,王硕的成绩提升了30多分,达到50多分,她乘势及时给予鼓励;第二学期,孩子的成绩达到70多分,久违的自信再次使王硕神采奕奕、笑容灿烂,看着孩子终于走出失去父母的阴影,她开心的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杜俊萍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秋实累累,2011年,她任教的第一个毕业班学生夺得全县前10名中的第1、3、5名。2012年她接手的第二个毕业班年级排名一跃提升了3个名次,名列全校前三名,全县小考状元出自她的班级,全校前50名她的班17人、前100名36人;她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名列全县第一名。
痴心助她精益求精
杜老师是一名师范毕业生,学历较低。日常工作中,她感觉到有很多认识掌握程度还很不到位。为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她报考了自学考试,潜心学习,仅用五年时间便修完了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大容量、高密度的学习切实增强了她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课堂上,她旁征博引、茹古涵今,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学科。更加意外的是,他们竞相效仿老师,广泛阅读古今书籍,涌现出许多小‚才子‛、小‚才女‛,这也更加坚定了她永攀新高、‚行为世范‛的信心和决心。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事业,需要教育者去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许多人耐不住浮华过后的寂寥,选择了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但杜老师的脚步从未因路边美丽的风景而稍加停留,每一个荣誉的光环 都使她登攀的步伐愈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