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小论文

时间:2019-05-12 13: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小论文》。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小论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现在,只要听到笛子的声音,她就知道该踏出右脚或左脚了。”毛泽东同志也非常重视语言的作用,他在批评党内教条主义的错误时,就用了这样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老师能够像他们一样熟练地驾驭语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何愁学生不专心,何愁教学效果不提高呢? 2 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具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视觉效率比单纯的听觉效率要高30%左右,这是为什么人们可以轻易地记住一部电影的主题内容,却不能同样轻易地在听别人朗诵一遍剧本之后就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依照心理学对于记忆规律的研究,通过不同渠道,对受教育者的大脑皮层进行多重刺激,有助于巩固记忆的成果。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正是为了通过学生的多种直觉感官全方位地认知,既可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鲜活而且有趣的学问,从而产生兴趣,又可帮助他们在更容易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产生获得认同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由于学生缺乏战争的感性经验,教师光讲课文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特意播放了电影《珍珠港》的片段,让学生亲自感受,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就能对日本的战略意图,高科技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美国军队的训练有素,战争的残酷性等等,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创设活灵活现的角色情境

当今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喜欢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他们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学习的最好刺激,乃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比如自编小品,通过学生模拟历史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如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用军事家的思维去思考:如果你是英国海军总司令,你打算如何设计到达中国的路线?达到后选择哪些地方和中国军队作战?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时候,我又要求学生用政治家的思维去思考:战争胜利了,如果你是政府代表,你会向中国政府提出哪些要求?理由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政府会同意吗?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有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梦想,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过过瘾,他们也是求之不得的。经过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再加以点拨,不难分析出鸦片战争的地理、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得出《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的结论,认识到资本主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本质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要比老师的”灌水“有趣得多,有效得多。创设欲罢不能的问题情境

巧妙地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以以设疑—答疑的方式来解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教材中的结论,有意识地、巧妙地设置成问题,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创设别有滋味的另类情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搭建了一座可以尽情展示的舞台。在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课堂里营造一种耳目一新的情境。

比如在讲到《盛世文化》时,可以像语文老师那样上一堂诗词鉴赏课,师生共同于都,共同赏析,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出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原因。

情境教学固然有着强大的功能,但它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模式。在探索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某些情境的设置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一方面需要认真甄选适合情境教学的内容,不要刻意追求每一种情境教学模式都要用到;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适当关注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劳动。二是如何改变”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情境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部分学生出尽风头,另一部分学生默默无闻的尴尬情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挑战,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二: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课堂快乐起来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 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 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 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

一 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 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 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 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 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 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 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 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 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 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 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 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三:

历史小论文宋美龄

历史上的宋氏三姐妹因为各人的婚姻,最终导致了她们选择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道路,宋氏姐妹三人的婚姻,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即使没有看过《宋家皇朝》的人,也会知道宋家三姐妹的在那个年代的辉煌。大姐宋霭龄是孔祥熙的夫人,孔祥熙是一个著名的国民党财阀;二姐宋庆龄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被称为“**”;三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她希望统一中国,但仅仅限于她丈夫的统治。中国民间称:“宋家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爱钱的是宋霭龄,爱国的是宋庆龄,爱权的是宋美龄。

从表面上看去,宋美龄应当是宋家三姐妹中最要强的一个。宋美龄在一生中的亮点不外乎那场与蒋介石的那场婚姻。对于这场婚姻,《大公报》创始人胡霖这样讲 :“蒋介石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他希望通过成为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妹夫来赢得他们。那时蒋也开始考虑寻求西方的支持。如果美龄成为他的妻子,蒋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此外,蒋也一直十分欣赏宋子文财政方面的才干。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

情感是相互的。宋美龄做了妻子应尽的许多事情。比如蒋介石受困“西安事变”之际,宋美龄便以女人和妻子身份前往营救蒋介石。在影片《西安事变》中,人们把宋美龄演绎得格外煽情。蒋介石1975年4月离世之后,宋美龄为丈夫献上的挽联是这样写的 :介兄夫君安息。这其中,有没有情感呢?上天当然晓得。

不过,依照宋美龄的联姻设计看,蒋死去,她自已的政治生命,也就沦丧了。事实也如此,1975年9月15日,身为遗孀的宋美龄搭上“中美号”专机,远飞美国长岛蝗虫谷,开始了个人长达二十八年的漂泊与隐遁生活。从此,宋美龄心底里的那一道又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理想幻影变黑发死,一下子全都消失在太平洋的漩涡里了。

当宋美龄全部看透之际,她老朽了,没有孩子。宋美龄晚年,确实在想,如果自己能有一个孩子多好呵。可惜,一切全都浑似流水。她成为一门六寡的首席女杰。这也足够伟大了。

宋美龄的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在理想和现实中来回奔波。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让历史课堂快乐起来

杨燕琴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 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 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教学第2课《最可爱的人》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我说:“同学们,你们爱看电影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好,那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于是我给同学们播放了《上甘岭》的电影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 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 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说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 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 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机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 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 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 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 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 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 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 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 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 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第三篇: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范文》

试题结构:分为辩证评述和解读评述两大类(辩证评述是对材料中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一分为二评价;解读评述是对材料中观点是赞成或反对或不完全赞成、反对);

能力要求:一分为

二、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文字表述清楚明白 答题程序(三段式):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论述、最后小结;(有自拟题目要求的必须要有标题。)评分标准:按层次给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所以一定要写,不写不得分,多写多得分。)

辩证评述举例

1、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使河面变得浑浊不堪。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本来清澈的母亲河变成奇臭无比的污水河,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正如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丧冬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现象。(7分)参考答案:

工业革命是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的污染。(提出论点

2分)

一方面,轮船、蒸汽机等新发明的应用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一分为二/积极影响

2分)但是由于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和治理措施不力,也带来环境污染严重。(一分为二/消极影响

2分)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和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现实作出结论

1分)

2、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讨“三角贸易”时,有人认为“三角贸易”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三角贸易”在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综合评述。(要求:可以不命题目,采用正反两方面去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150.)参考答案:

评述: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三角贸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一面。

不利:三角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是一种罪恶。有利:“三角贸易”使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综上所述,“三角贸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一面。解读评述举例:

1、在评价欧洲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有人说道:“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绝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是旧制度的破坏者,各国人民的解放者,具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

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中历史人物的活动。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个人就是拿破仑。他是旧制度的破坏者,各国人民的解放者,具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提出论点)

1799年拿破仑夺取政权,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执政期间他对内颁布《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所以他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一分为二/功,并作出结论)他对外发动一系列的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所以说他是各国人民的解放者,也是具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一分为二/过,并作出结论)

2、材料一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 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 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 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材料三 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 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 21 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 “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 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评述材料中关于科技革命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范

观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史论:汽车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实现日行千里的梦想,但发明至今,死于车祸的人数远远超过二战死亡的人数;汽车的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电脑的普及,缩短了距离、扩大了视野,但无数的孩子走上了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从此萎靡不振,耽误学业。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核电站如果核泄漏、辐射,会造成环境污染、人身伤亡、基因变异等。

第四篇:历史小论文

万里长城上一声咆哮,九曲黄河上一烛灯光。我如同站在历史的天空中,看那六朝五代,纷纷扰扰,风云变幻,几经沧桑,我揉取历史的精华,飘动历史的玉带,大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我很爱历史。

虽然我已是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现在是以学习语数为重,但我,依旧是那样喜欢历史。每天,我都带上一本历史书到学校去,就如海绵一样,时间,是总能挤出的。下课时,就是我看书的时间,我沉浸在历史中,翩翩起舞。在家里,虽然看书的时间很少很少,但是我依然会挤,上卫生间时,我则拿着一本历史书躲进卫生间,你也许会觉得恶心,在散发臭气的卫生间里,至少要待上半个小时,我妈想把我喊出来,比登天还难。现在啊,妈妈坚决制止我看历史书,一天到晚就在我耳边唠叨,真烦,历史书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品,为什么要加以制止呢?

今天是星期六,唉,终于可以看看电视了!我搜索到播放《大汉天子》的频道,妈妈和爸爸也坐过来看这部电视连续剧。只见剧中秋婵对女儿说;“女儿啊,你应该像你爸爸那样,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话音刚落,我就大叫起来:“这肯定错了!”爸爸妈妈都诧异地望着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龟虽寿》,而《大汉天子》讲的是西汉中期刘彻的事,这不是把历史颠倒了吗?”“呵,看不出你还懂点历史呢!”爸爸由衷称赞道。妈妈也赞许地向我微笑。

窗前,射进一缕阳光,我依旧捧者我心爱的历史书,让我挥动历史的舞鞭,在历史的天空起舞吧!历史小论文范文2篇小论文历史范文2篇

初中的时候,我不喜欢学历史,就像听天书一样,每节课都昏昏欲睡。我一直不明我们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那些我们还没出生就发生的事情呢?

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可恨的是,我干干净净的书上居然总是找不到答案。

和老爸看电视的时候,看到电视上说一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我总是问老爸,这是谁呀。老爸每次都说一句话:“你历史怎么学的?”

是啊,我也很郁闷呢!我历史怎么学的?

前两天班里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辩题是“李鸿章到底是著名的外交家还是晚清的卖国贼”。这个题目是我们班自己选的,当时还有关于慈禧太后和曾国藩的,可是慈禧太后被否决了,曾国藩又不感兴趣。

其实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学历史了,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历史老师。虽然高中也是先学xxx战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在那位历史老师的讲述中,就活起来了,虽然我还是记不住那些基本的东西,可是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我想历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描画的生灵活现,这不仅仅现象的反映,也是在发展着中国的文化。

可是我没有参加辩论,因为,在我心中,李鸿章不是作为个人被载入史册的,而是但是整个的社会。并且无论在你眼中李鸿章不论是卖国贼还是外交家,那些都已是百年前的事。我们不应该再追究谁对谁错,历史不会因为大多数人怎么想就被改写,就能重来。李鸿章不论做过什么,放在那个时代里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感知和通过对他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历史不仅仅是李鸿章。

我想说的是,历史在演变的过程中,是按照人类、社会、自然的发展规律成形的。我们应该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在每个人的心中,对每一段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不要把自己的当作唯一正确的,然后和意见不同的人争的面红耳赤,也不要拘泥于课本对历史的评价,要知道课本的人也夹杂了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小论文历史范文3篇

妄图改变历史终将会被历史惩罚

——题记

“嘿,听说了吗?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能将大脑开关打开的机器了!”“嗯!那些历史名人们听说都是将大脑的开关打开一点,才变的特别有天赋。”路边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了我的注意,真的吗?我一定要去试试…...来到了大脑开关器的试用现场,只见这里人挤着人,围的那是一个水泄不通,只剩中间仅够一个人容身的的小地方。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命挤到前面,只见一个人头戴一个奇怪的帽子坐在椅子上。三分钟后,只见那人将头盔取下,抓起纸笔如行云流水般就解出了困扰人类多年的歌德巴赫猜想。整个会场一片寂静,人们一个个都停止了呼吸,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紧接着整个会场就像一个气球爆炸了一样,开始沸腾起来。

几天后,不断有新发明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有了机器人的替代而下岗。几年后,人类已经将几千年后的技术开发完毕,而人们不知道为何突然一个一个消失,人们陷入了恐慌,那些大脑开发完成的人疯狂的寻找着原因,可最后的答案却令人们沉默了。

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们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没有什么可供人类探索,那台机器不是上帝的恩赐,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人类早晨还是刀耕火种,中午就坐飞机环游世界,下午开始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到了晚上就是人类灭绝的时候了。

夕阳为那个曾经水泄不通的会场披上了金色的薄纱,那个曾经让人类引以为傲的地方成了见证人类灭亡的坟墓。临死前,我看到了那些发明出机器的人,他们有的从容面对,有的惶恐不安,但更多的是后悔和愧疚。我带着不甘与不舍和上了双眼…….几亿年后,太阳系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生命。

历史是有限长的,随意加快了历史进程就是加快人类的灭亡,希望人们能尊重自然、尊重历史。

第五篇: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1.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不低于200字。14分)

坚持不懈

深化改革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改革。这些改革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有时甚至会抛头颅洒热血,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我始终坚信,改革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坚持不懈,深化改革。(2分)(论点)

改革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商鞅、谭嗣同等人为改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商鞅变法促成了秦国的强大,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2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甚至导致了苏联解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它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经验教训。(2分)(论证)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它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明治维新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成为近代亚洲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2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成绩斐然,举世瞩目。(2分)这些都是改革才能让国家富强的有力证明!

(论证)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不能因为改革有困难、有压力就停滞不前。我们坚信,改革能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能让我们的人民更加富裕,所以我们国家应该坚持不懈,深化改革。(2分)(结论)

2.创新——国家发展的灵魂(3分)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3分)(论点)

1927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争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最终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这次全会后,全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对内改革,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中给企业“松绑”;对外开放,融入世界。这使我们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6分)(论证)

中国的探索历程告诉我们,盲目照搬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3分)(结论)

3.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回眸历史,虽有冲突,但和平合作、互学互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文字流畅,200字左右。20分)

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促发展(2分)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3分)(论点)

自古以来,人类的和平交往带来社会进步与双方的互利共赢。丝绸之路见证了和平交往促进文明之间的互通。(3分)近代史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分)反之,弱肉强食、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共存之道、和平之策。比如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灾难。经历了二战、冷战后的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和平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性。(3

分)从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到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还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合作组织的出现,加强了各国的合作。(3分)(论证)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本着和平合作,互通互赢的态度,才能推进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3分)(结论)

4.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2019

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此,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请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合理,语言通顺。22分)

高举爱国旗帜弘扬民族精神(3分)

爱国主义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4分)(论点)

1919年的五四运动追求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3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形成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抗日精神”;(3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破除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我国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分)面对英国疯狂的鸦片走私,林则徐虎门硝烟,彰显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3分)(论证)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3分)(结论)

5.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正确的道路引领崭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的引领”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点正确,语句通

顺,表述完整,论证充分。20分)

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2分)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指引,新征程需要新理论的领航。(2分)(论点)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引领西方世界走出黑暗的中世纪;(2分)启蒙运动的兴起,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领了西方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2分)(论证)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到中国,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华民族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2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分)(论证)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实现。(2分)(结论)

6.交流、合作、学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及当今现状,围绕“合作与发展”的主题,自拟题目,写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200字左右。20分)

合作才能共赢(3分)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各国、各地区之间只有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分)(论点)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3分)时至今日,世界已形成多个合作共同体,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等,共同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3分)(论证)

2019年,亚投行成员的扩大、中国助力非洲经济、挪威致力于人类疾病的援助等事件,都说明只有相互合作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3分)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取得初步成效后,中国向伊朗派出了专家并提供了设备,也向世界分享了中国的宝贵经验。(3分)(论证)

纵观古今中外,合作才能共赢,让我们携手共建人类美好的家园。(2分)(结论)

7.材料: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建党九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等各项伟大事业,实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从党的奋斗历程中,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8.社会大变动、大转折的时代往往是学术争鸣的时代。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学者和坚定革命战士,对学术争鸣推动学术繁荣、启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对春秋战国的学术争鸣尤有独到的体悟。他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他还满腔热忱地预言“以前是历史左右人的时代,以后是人创造历史的时代。”2000多年后,五四运动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章玉钧,谭继和《论郭沫若后三十年的学术争鸣》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范文①

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解放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巨变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学术和思想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两千年来对中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热情地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主。引领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走上历史舞台,使中国历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所以说,学术的繁荣、思想的解放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巨变

范文②

社会大变动、大转折推动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各诸侯争霸兼并斗争日益激烈,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和瓦解,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与此同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的学派,各陈学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使中国进入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深入地发展,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所以说,“第一次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社会大变动、大转折推动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下载八年级历史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小论文

    高考历史评析题(小论文)应试技巧分析 【命题特点】试卷中出现一种以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观点展开评述的题目,也称开放性试题,这种题型设计极大地反映了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

    历史小论文

    电信二班 黄锌 201130301153 历史小论文 五四运动——中国历史从此而改变 电信二班 黄锌 201130301153 艰难历史中应运而生 观中国风云变幻八十余年的近代史,我想每一位......

    有关历史小论文

    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长见识。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历史小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历史小论文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越来越体会到它体现......

    八年级历史[小编推荐]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一)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一、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

    怎样写历史小论文

    从2003年在历史科 高考 中推出了小论文以后,小论文的写作就成为历史 高考 的一道风景线。它为广大考生所瞩目,这不仅仅是它占有了 高考 总分的30%,其写作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往......

    高一历史小论文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陈峰) 关于高一历史小论文,高一历史有一种题型,是就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某个话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样的论文该如何写作,我们是否有什么参考......

    优秀历史小论文

    与历史有关的小论文应该进行撰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历史小论文,欢迎参考阅读!优秀历史小论文1摘要:“史论结合”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策略。选择多彩的史实,强化对历史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