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

时间:2019-05-12 13: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

第一篇: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

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

作为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教师、学生及其父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十余年来,“新教育”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许多中小学校的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体验到教育生活的幸福与完整,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迄今为止,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已经有五十六个实验区和三千多所实验学校。三百万师生的实践与成果已经证明,新教育是点燃教师理想与激情的教育,是唤醒孩子梦想与创造的教育,是让教育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是让教育符合人性并充满人性的教育,是给孩子和教师自己的未来留下温馨记忆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学校想加入新教育实验。那么,作为一所学校,最开始做新教育实验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对此,我有四句话的建议:以开展新教育生活为底色,以培养种子教师为引导,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以研发卓越课程为生命。

第一,以开展新教育生活为底色。

所谓“底色”就是走进学校所感到的一种氛围。一个学校搞了新教育,显然就有着不同于以往或其他学校的氛围。这是一种什么氛围呢?当然是新教育生活的氛围。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新教育生活”而不是“新教育实验”。虽然二者在内涵上是一回事。然而我一直认为,尽管作为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新教育”是作为一种“实验”而被列入课题管理,但它的确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新教育生活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书香校园。这是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而且是“之首”。朱永新老师多次说过:“对于新教育实验学校而言,即使其他行动暂时还没做好,但只要把营造书香校园做好了,那么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读书并非新教育的“发明”。几千年来,从有教育那天开始就有了读书。同样,校园开展读书活动也不是新教育的“首创”,在2000年我们提出“新教育实验”之前,许多学校就已经在开展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学校只要搞了读书活动,就必然是“新教育实验”了;因为新教育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新教育研制了专门的阅读书目: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教

师基础阅读书目100本;逐步构筑了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中华经典诵读、英语美文诵读、名著阅读等等;还有专门的阅读课程,比如“儿童阶梯性阅读”;我们还对阅读指导课型有专门的研究:主题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等;还有读书会的推进与研究: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会、教师读书会,等等。

当然,不同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自己的创新。如果我们走进一所学校,新教育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就会感到一种“新教育味道”。

“晨诵”“午读”“暮省”。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门生活化课程。既然是“生活化”的课程,那么它同时也就是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在这里,课程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交织,把教育点点滴滴地浸润进孩子的生命,让师生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了意义和情趣。

朱永新老师曾这样解释道:“晨诵就是与黎明共舞,让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就是让学生们阅读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童书;暮省就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用随笔和日记等记录每天的生活,并与老师相互编织。”

所谓“晨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早读课”或者“经典诵读”,而是一个整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其意义不在于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在于让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诗歌共舞,让他们的

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被诗情点燃,从而拥有了一份阳光的心情,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和情境诵诗等等。

所谓“午读”,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午固定时间内的阅读,但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浏览,新教育所提倡的“午读”更多的是引导孩子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午读”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的发挥。在中年级(三至四年级),儿童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加大文字阅读量;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到了高年级,在共读方面我们则主张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在许多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许多儿童都开始自觉地远离电视、远离游戏,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所谓“暮省”,指的是傍晚放学前对一天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思。:曾子有“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陶行知有“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

步?”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暮省”,正是试图培养孩子及时自我反思的人生态度。而反思的载体是写作。

但是,这里的写作,不是语文课给学生布置的作文,而是孩子自由自在的心泉流淌——比如日记,比如随笔,以及低年级的“读写绘”,等等。不过,作为“暮省“载体的写作,虽然“自由自在”却并非漫无主题,而是以“成长”为中心,反思自己的一天的进步或遗憾,以及对第二天取得进步的预期。这种暮省,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成长方式。

每月一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什么是“一生有用的东西”?毫无疑问,是伴随终生的良好习惯。但这里的“教给”显然不是说教,因为既然是习惯,必然是一种实践与体验。而“每月一事”正是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所谓“每月一事”,就是每个月通过训练学生做好一件事,来培养一个好习惯。朱永新老师说:“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打球开始,学会健身;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植树开始,学会公益;从日记做起,学会毅力;从唱歌开始,让学生热爱艺术„„”

目前,新教育实验学校每月推进的一件事是——

1月:吃饭(节俭)2月:走路(规则)3月:植树(公益)

4月:踏青(自然)5月:扫地(劳动)6月:唱歌(艺术)

7月:玩球(健身)8月:问候(交往)9月:阅读(求知)10月:家书(感恩)11月:演说(口才)12月:日记(自省)

上述所列每一件具体的事后面的括号里,都是所要形成的理念、品质和习惯。“每月一事”的推进,并不只是让学生机械而单调地做某件事,而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比如相关的主题阅读:美文(诗歌、散文等)、整本书等等;还有相关的主题展示:征文比赛、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比如相关的主题反思:反思伴随全过程、师生、家长共同评价,等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新教育实验学校当然不只是让孩子做这12件事,因为人一生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远远不止这12种。只要有助于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什么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每月一事”来推进。

新教育生活当然还不只是上面所说,但在起步阶段,新教育实验学校能够把上面几点做好,整个学校就有新教育的气息了。

第二,以培养种子教师为引导。

对一所学校而言,最终都应该让所有教师参与新教育实验。但任何一所学校,在推进新教育实验之初,都不可能所有人同时在一个层面做新教育,总有人先行一步,或走得快一些。作为管理者,也应该允许有老师暂时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等。如果学校强行所有教师齐步走,最后的结果只能逼着有些老师敷衍应付,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

明智而可行的做法是“底线”加“榜样”,这是许多学校在做新教育实验之初的行动策略。所谓“底线”,就是常规,就是全校老师都可以做到的事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对一个普通老师来说,如果暂时无法缔造完美教室,但他可以参加学校的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新教育理念并探索“理想课堂”,可以加入专业阅读的行列以提高自己的新教育素养,还可以参加所在班级的一些新教育活动,等等。而“榜样”,则是少数(最初甚至只有几个)新教育理念的坚定认同者和先行者。他们比一般老师率先承担着诸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项目。对于一般老师来说,不承担具体项目,学校不会批评,因为学校没有强行要求;但对于做了具体项目的老师来说,学校则应该表扬和奖励。所谓“不做不批评,做了要鼓励”。

“榜样”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榜样”的,他们最初是学校新教育的种子教师。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一个学校发现、选拨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种子教师,让他们成为新教育

实验的“领头羊”。我们特别提倡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招募种子教师。这样,能够保证新教育种子教师都是发自内心愿意做新教育的理想主义行动者。

在成都市武侯新教育实验区,我们招募种子教师的条件是——

1.富有童心,有着高度的职业认同,具有教育理想主义情怀;

2.对教育教学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研究能力、领悟能力和专业功底;

3.长期扎根在讲台与班级,发自内心喜欢上课和带班,有教育智慧;

4.喜欢阅读,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视野;勤于反思,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5.能够耐住寂寞,不为流俗所动,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上五个条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五条,特别是“耐住寂寞”四个字,这是一种教育定力。这样的定力,让新教育种子教师不计较,不抱怨,不苟且,一心一意做自己选择的事。他们完全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是与自己生命融为一体的事。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是为自己做。新教育也是如此。唯有这样,种子教师才有可能成长为榜样教师。

伴随着种子教师的先行一步,学校要及时点点滴滴地总结他们的经验,或者教训,随时帮他们调整和完善,同时还要不断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言说自己的探索实践,比如每次全校教职工大会,都可以安排种子教师讲自己的故事,用一位老师的行动去感染更多的老师,让一个的老师的行为成为更多老师的行为。这就是“种子”,这就是“榜样”。

一个学校,如果有几个或一批新教育种子教师先导,如果他们做得有声有色,这个学校的新教育实验便有点模样了。

第三、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

我越来越觉得,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缔造完美教室”是一个学校和一个老师做新教育实验最容易也最有效的切口。看一个学校没有完美教室,是我们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在做新教育的重要标准。如果说,一下子在全校推进新教育的所有行动还比较困难的话,那么新教育十大行动完全可以在一间教室里呈现。如果一个学校哪怕只有几个老师在做完美教室,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学校是在真做新教育。

什么是“缔造完美教室”?朱永新老师说:“‘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

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完美教室”之“教室”,显然已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物理意义上的教学空间了。“教室”,在这里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一段历程;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高尚精神的滋养,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曾经有老师问我:“我们平时建设优秀班级,是不是也是在缔造完美教室呢?”应该说,“完美教室”当然是优秀班级。但是,二者相比,后者的“优秀”更多的是外在的标志:流动红旗呀,活动奖状呀,班级荣誉称号呀,等等;而后者的“完美”更多的是内在的感受:温馨,诗意,情趣,浪漫„„也就是说,和一般的优秀班级相比,“完美教室”还多了一份文化的自觉追求,多了一份诗意的主动营造,多了一份浪漫的生活情趣,多了一份潇洒的心灵舒展„„

可能还有老师还有疑问:“‘完美教室’说得太绝对了吧?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东西呢?”其实,准确地说,“完美教室”含义不是“完美的教室”,而是“不断走向完美”的“教室”。完美,是一种朝向,而且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追求;幸福才是目的。

新教育实验的“完美教室”有自己特有的元素:自设的班级标志,自创的班级文化、自订的班级制度、丰富的经典书籍、多彩的班级活动、鲜活的生命叙事、丰富的班本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希望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换句话说,我希望使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

一个教师和一群孩子以一间教室为精神家园,度过一个又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在完美教室里,教师编织着故事,创作着童话,缔造着传奇,导演着大片。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便构成了完美教室的生命。

通过及时推出一个又有一个“完美教室”,为种子教师及所在班级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完美教室”缔造者的幸福感染周围的老师„„一个“完美教室”必将带动更多的教室,这是不可逆转的新教育进程。因此,学校鼓励和扶持种子教师缔造完美教室,就是最实实在在地做新教育。第四,以研发卓越课程为生命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富有生命。没有具体的课程,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研发卓越课程”也是新教育的重要行动之一。任何搞新教育的学

校,一开始就应该研发卓越课程。当然,这里的课程,既可以是学校层面的,也可是班级层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卓越课程”的意思不是“完美的课程”,更不是“无懈可击的课程”,而是“为儿童未来走向卓越而准备的课程”。

现有的传统课程,本来也应该是为孩子全面发展设置的,但在应试教育猖獗的今天,孩子的发展越来越畸形。而儿童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让他们的触觉更加灵敏,想象更加奇妙,心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视野更加开阔,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自由„„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公民和劳动者!

学校如何组织老师们研发卓越课程呢?我以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为例。该校研发卓越课程,采取的是“四步走”——第一步,专家引领:先后请了张硕果、童喜喜、常丽华、时朝莉、敖双英等全国新教育专家和榜样教师来学校做培训;第二步,榜样先行:先鼓励并扶持包虹靖、王玉梅、杨芳、钟丽等种子教师开发课程,带动其他老师;第三步,全员参与:所有教师都参与开发儿童课程;第四步,自主开发:每个老师根据自身情况开发不同的课程。

在第四步自主开发阶段,该校严格按照“定题”—“申报”—“审定”—“课程实验”—“课程评价”—“课程调整”这样的程序,对老师们的课程进行了论证,实验和调整。

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学科。老师们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色和自身爱好特长,再综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艺术、阅读、手工、能力、智识、健身、实践、科普、旅游、棋类、制作、乐器等知识领域出发。开发了《唱唐诗》、《兴趣魔方》、《十字绣》、《象棋入门》、《彩纸童年》、《手鼓舞》、《陶艺》、《乒乓球》《经济课程》等等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课程,最终我们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64门。

卓越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从中也发现了自己,重新唤醒了自己的教育激情,并得以成长。这里举几个老师的例子。

年轻的杨芳老师在班上开设了“舌尖下的四川”饮食文化课程。一个二十年多岁的小姑娘,她能够给孩子们讲授四川的饮食文化吗?不要紧,有家长呢!她把家长发动起来参与这门课的讲授——这周讲“回锅肉”,下周讲“蛋炒饭”,接下来讲“抄手”,还有“冒菜”等等。每次都请家长里的一位高手,不光讲理论,还把锅碗瓢盆和炉子搬到教室,现场操作。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既懂得了四川饮食文化,又学会了做川菜的技能。杨芳老师这样总结道:“我们班的饮食文化课程旨在介绍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饮食的基本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美食的制

作过程,使学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接受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丰富课堂生活。”

包虹靖老师为三年的孩子开设了“三国课程”。我开始还不理解,三年级的孩子读得懂《三国》吗?为什么不让他们读《西游》呢?结果,富有智慧的包老师把这门课开得有声有色。原来,她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让孩子直接读《三国》,而是以《三国》为资源库,提取出一门又一门的“课程”,比如,《三国》中的成语、《三国》中的诗词、《三国》脸谱、《三国》课本剧、《三国》手抄报、家乡的“三国”传说„„一学期一门课,从三年级一直开到六年级呢!包老师后来这样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会这样读三国,更不敢想象还带着48名孩子一起读三国,然而现在我们做到了。在萤火虫教室里我们一起晨诵三国诗词,一起午读走进三国人物世界,一起暮省分享着当天的收获与喜悦。我们创造着幸福,也享受着幸福。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不敢想到敢做,这不正是我们的成长吗?”

抓卓越课程的研发,就抓住了新教育的根本。因此,无论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有了卓越课程就有了新教育的生命。

新教育实验的内容很丰富,要做的事很多,显然不只上面四个方面。但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准备做新教育的学校,先

把上面四点做好了,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新教育是真教育。我们做新教育不是为了“彰显特色”,不是为了“打造品牌”,不是为了“提升形象”,不是为了“扩大影响”„„而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自己的职业幸福。所以,一切形式主义的装潢门面,都是新教育的死敌;一切与教师和孩子成长幸福没有联系的“新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新教育。当然,新教育真正做好了,“特色”“品牌”“形象”“影响”自然而然会“不请自到”,但这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如果有当然好,即使没有也不要紧。最近,我在成都市马家河小学和新教育种子教师座谈,我问:“你们认为新教育对你们最大的奖励是什么?”毛清慧老师毫不犹豫地笑着说:“我的成长!”其他老师也纷纷点头:“是的,我们的成长!”我当时非常感动。这些年轻的新教育老师还不没有“特级”“名师”之类的“荣誉”,然而没关系——“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2015年12月9日从下午到傍晚,在成都至洛阳的飞机、汽车上

作为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教师、学生及其父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十余年来,“新教育”影

响和改变了中国许多中小学校的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体验到教育生活的幸福与完整,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迄今为止,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已经有五十六个实验区和三千多所实验学校。三百万师生的实践与成果已经证明,新教育是点燃教师理想与激情的教育,是唤醒孩子梦想与创造的教育,是让教育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是让教育符合人性并充满人性的教育,是给孩子和教师自己的未来留下温馨记忆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学校想加入新教育实验。那么,作为一所学校,最开始做新教育实验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对此,我有四句话的建议:以开展新教育生活为底色,以培养种子教师为引导,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以研发卓越课程为生命。

第一,以开展新教育生活为底色。

所谓“底色”就是走进学校所感到的一种氛围。一个学校搞了新教育,显然就有着不同于以往或其他学校的氛围。这是一种什么氛围呢?当然是新教育生活的氛围。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新教育生活”而不是“新教育实验”。虽然二者在内涵上是一回事。然而我一直认为,尽管作为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新教育”是作为一种“实验”

而被列入课题管理,但它的确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新教育生活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书香校园。这是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而且是“之首”。朱永新老师多次说过:“对于新教育实验学校而言,即使其他行动暂时还没做好,但只要把营造书香校园做好了,那么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读书并非新教育的“发明”。几千年来,从有教育那天开始就有了读书。同样,校园开展读书活动也不是新教育的“首创”,在2000年我们提出“新教育实验”之前,许多学校就已经在开展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学校只要搞了读书活动,就必然是“新教育实验”了;因为新教育所倡导的“营造书香校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新教育研制了专门的阅读书目: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中国教师基础阅读书目100本;逐步构筑了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中华经典诵读、英语美文诵读、名著阅读等等;还有专门的阅读课程,比如“儿童阶梯性阅读”;我们还对阅读指导课型有专门的研究:主题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等;还有读书会的推进与研究:班级读书会、亲子阅读会、教师读书会,等等。

当然,不同的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自己的创新。如果我们走进一所学校,新教育阅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就会感到一种“新教育味道”。

“晨诵”“午读”“暮省”。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门生活化课程。既然是“生活化”的课程,那么它同时也就是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在这里,课程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交织,把教育点点滴滴地浸润进孩子的生命,让师生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了意义和情趣。

朱永新老师曾这样解释道:“晨诵就是与黎明共舞,让朗诵诗歌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就是让学生们阅读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童书;暮省就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用随笔和日记等记录每天的生活,并与老师相互编织。”

所谓“晨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早读课”或者“经典诵读”,而是一个整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其意义不在于学生死记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在于让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被诗情点燃,从而拥有了一份阳光的心情,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赠诗和情境诵诗等等。

所谓“午读”,顾名思义就是在中午固定时间内的阅读,但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浏览,新教育所提倡的“午读”更多的是引导孩子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午读”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的发挥。在中年级(三至四年级),儿童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加大文字阅读量;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到了高年级,在共读方面我们则主张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在许多新教育实验的学校,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许多儿童都开始自觉地远离电视、远离游戏,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所谓“暮省”,指的是傍晚放学前对一天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思。:曾子有“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陶行知有“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暮省”,正是试图培养孩子及时自我反思的人生态度。而反思的载体是写作。

但是,这里的写作,不是语文课给学生布置的作文,而是孩子自由自在的心泉流淌——比如日记,比如随笔,以及低年级的“读写绘”,等等。不过,作为“暮省“载体的写作,虽然“自由自在”却并非漫无主题,而是以“成长”为

中心,反思自己的一天的进步或遗憾,以及对第二天取得进步的预期。这种暮省,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成长方式。

每月一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什么是“一生有用的东西”?毫无疑问,是伴随终生的良好习惯。但这里的“教给”显然不是说教,因为既然是习惯,必然是一种实践与体验。而“每月一事”正是让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所谓“每月一事”,就是每个月通过训练学生做好一件事,来培养一个好习惯。朱永新老师说:“从微笑开始,学会交往;从打球开始,学会健身;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植树开始,学会公益;从日记做起,学会毅力;从唱歌开始,让学生热爱艺术„„”

目前,新教育实验学校每月推进的一件事是—— 1月:吃饭(节俭)2月:走路(规则)3月:植树(公益)

4月:踏青(自然)5月:扫地(劳动)6月:唱歌(艺术)

7月:玩球(健身)8月:问候(交往)9月:阅读(求知)10月:家书(感恩)11月:演说(口才)12月:日记(自省)

上述所列每一件具体的事后面的括号里,都是所要形成的理念、品质和习惯。“每月一事”的推进,并不只是让学生机械而单调地做某件事,而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比如相关的主题阅读:美文(诗歌、散文等)、整本书等等;还有相关的主题展示:征文比赛、板报比赛、演讲比赛等;比如相关的主题反思:反思伴随全过程、师生、家长共同评价,等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个新教育实验学校当然不只是让孩子做这12件事,因为人一生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远远不止这12种。只要有助于培养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什么实践活动都可以作为“每月一事”来推进。

新教育生活当然还不只是上面所说,但在起步阶段,新教育实验学校能够把上面几点做好,整个学校就有新教育的气息了。

第二,以培养种子教师为引导。

对一所学校而言,最终都应该让所有教师参与新教育实验。但任何一所学校,在推进新教育实验之初,都不可能所有人同时在一个层面做新教育,总有人先行一步,或走得快一些。作为管理者,也应该允许有老师暂时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等。如果学校强行所有教师齐步走,最后的结果只能逼着有些老师敷衍应付,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

明智而可行的做法是“底线”加“榜样”,这是许多学校在做新教育实验之初的行动策略。所谓“底线”,就是常规,就是全校老师都可以做到的事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对一个普通老师来说,如果暂时无法缔造完美教室,但他可以参加学校的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新教育理念并探索“理想课堂”,可以加入专业阅读的行列以提高自己的新教育素养,还可以参加所在班级的一些新教育活动,等等。而“榜样”,则是少数(最初甚至只有几个)新教育理念的坚定认同者和先行者。他们比一般老师率先承担着诸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项目。对于一般老师来说,不承担具体项目,学校不会批评,因为学校没有强行要求;但对于做了具体项目的老师来说,学校则应该表扬和奖励。所谓“不做不批评,做了要鼓励”。

“榜样”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榜样”的,他们最初是学校新教育的种子教师。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一个学校发现、选拨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种子教师,让他们成为新教育实验的“领头羊”。我们特别提倡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招募种子教师。这样,能够保证新教育种子教师都是发自内心愿意做新教育的理想主义行动者。

在成都市武侯新教育实验区,我们招募种子教师的条件是——

1.富有童心,有着高度的职业认同,具有教育理想主义情怀;

2.对教育教学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研究能力、领悟能力和专业功底;

3.长期扎根在讲台与班级,发自内心喜欢上课和带班,有教育智慧;

4.喜欢阅读,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人文视野;勤于反思,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5.能够耐住寂寞,不为流俗所动,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上五个条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五条,特别是“耐住寂寞”四个字,这是一种教育定力。这样的定力,让新教育种子教师不计较,不抱怨,不苟且,一心一意做自己选择的事。他们完全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事,是与自己生命融为一体的事。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是为自己做。新教育也是如此。唯有这样,种子教师才有可能成长为榜样教师。

伴随着种子教师的先行一步,学校要及时点点滴滴地总结他们的经验,或者教训,随时帮他们调整和完善,同时还要不断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言说自己的探索实践,比如每次全校教职工大会,都可以安排种子教师讲自己的故事,用一位老师的行动去感染更多的老师,让一个的老师的行为成为更多老师的行为。这就是“种子”,这就是“榜样”。

一个学校,如果有几个或一批新教育种子教师先导,如果他们做得有声有色,这个学校的新教育实验便有点模样了。

第三、以“缔造完美教室”为抓手。

我越来越觉得,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缔造完美教室”是一个学校和一个老师做新教育实验最容易也最有效的切口。看一个学校没有完美教室,是我们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在做新教育的重要标准。如果说,一下子在全校推进新教育的所有行动还比较困难的话,那么新教育十大行动完全可以在一间教室里呈现。如果一个学校哪怕只有几个老师在做完美教室,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学校是在真做新教育。

什么是“缔造完美教室”?朱永新老师说:“‘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完美教室”之“教室”,显然已经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物理意义上的教学空间了。“教室”,在这里是一种借代,代指班级;或者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群人共同生活 的一段历程;缔造完美教室,强调的是一种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种高尚精神的滋养,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曾经有老师问我:“我们平时建设优秀班级,是不是也是在缔造完美教室呢?”应该说,“完美教室”当然是优秀班级。但是,二者相比,后者的“优秀”更多的是外在的标志:流动红旗呀,活动奖状呀,班级荣誉称号呀,等等;而后者的“完美”更多的是内在的感受:温馨,诗意,情趣,浪漫„„也就是说,和一般的优秀班级相比,“完美教室”还多了一份文化的自觉追求,多了一份诗意的主动营造,多了一份浪漫的生活情趣,多了一份潇洒的心灵舒展„„

可能还有老师还有疑问:“‘完美教室’说得太绝对了吧?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东西呢?”其实,准确地说,“完美教室”含义不是“完美的教室”,而是“不断走向完美”的“教室”。完美,是一种朝向,而且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追求;幸福才是目的。

新教育实验的“完美教室”有自己特有的元素:自设的班级标志,自创的班级文化、自订的班级制度、丰富的经典书籍、多彩的班级活动、鲜活的生命叙事、丰富的班本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希望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换句话说,我希望使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充分

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

一个教师和一群孩子以一间教室为精神家园,度过一个又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在完美教室里,教师编织着故事,创作着童话,缔造着传奇,导演着大片。有快乐,有收获,有故事,有成长,便构成了完美教室的生命。

通过及时推出一个又有一个“完美教室”,为种子教师及所在班级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完美教室”缔造者的幸福感染周围的老师„„一个“完美教室”必将带动更多的教室,这是不可逆转的新教育进程。因此,学校鼓励和扶持种子教师缔造完美教室,就是最实实在在地做新教育。第四,以研发卓越课程为生命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富有生命。没有具体的课程,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研发卓越课程”也是新教育的重要行动之一。任何搞新教育的学校,一开始就应该研发卓越课程。当然,这里的课程,既可以是学校层面的,也可是班级层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卓越课程”的意思不是“完美的课程”,更不是“无懈可击的课程”,而是“为儿童未来走向卓越而准备的课程”。

现有的传统课程,本来也应该是为孩子全面发展设置的,但在应试教育猖獗的今天,孩子的发展越来越畸形。而儿童

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让他们的触觉更加灵敏,想象更加奇妙,心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视野更加开阔,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自由„„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公民和劳动者!

学校如何组织老师们研发卓越课程呢?我以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为例。该校研发卓越课程,采取的是“四步走”——第一步,专家引领:先后请了张硕果、童喜喜、常丽华、时朝莉、敖双英等全国新教育专家和榜样教师来学校做培训;第二步,榜样先行:先鼓励并扶持包虹靖、王玉梅、杨芳、钟丽等种子教师开发课程,带动其他老师;第三步,全员参与:所有教师都参与开发儿童课程;第四步,自主开发:每个老师根据自身情况开发不同的课程。

在第四步自主开发阶段,该校严格按照“定题”—“申报”—“审定”—“课程实验”—“课程评价”—“课程调整”这样的程序,对老师们的课程进行了论证,实验和调整。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学科。老师们结合自身所教学科特色和自身爱好特长,再综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艺术、阅读、手工、能力、智识、健身、实践、科普、旅游、棋类、制作、乐器等知识领域出发。开发了《唱唐诗》、《兴趣魔方》、《十字绣》、《象棋入门》、《彩纸童年》、《手鼓舞》、《陶艺》、《乒乓球》《经济课程》

等等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课程,最终我们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64门。

卓越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从中也发现了自己,重新唤醒了自己的教育激情,并得以成长。这里举几个老师的例子。

年轻的杨芳老师在班上开设了“舌尖下的四川”饮食文化课程。一个二十年多岁的小姑娘,她能够给孩子们讲授四川的饮食文化吗?不要紧,有家长呢!她把家长发动起来参与这门课的讲授——这周讲“回锅肉”,下周讲“蛋炒饭”,接下来讲“抄手”,还有“冒菜”等等。每次都请家长里的一位高手,不光讲理论,还把锅碗瓢盆和炉子搬到教室,现场操作。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既懂得了四川饮食文化,又学会了做川菜的技能。杨芳老师这样总结道:“我们班的饮食文化课程旨在介绍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饮食的基本习俗、礼仪、规范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美食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增长见识,扩大视野,接受中国优秀饮食文化的熏陶,丰富课堂生活。”

包虹靖老师为三年的孩子开设了“三国课程”。我开始还不理解,三年级的孩子读得懂《三国》吗?为什么不让他们读《西游》呢?结果,富有智慧的包老师把这门课开得有声有色。原来,她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让孩子直接读《三

国》,而是以《三国》为资源库,提取出一门又一门的“课程”,比如,《三国》中的成语、《三国》中的诗词、《三国》脸谱、《三国》课本剧、《三国》手抄报、家乡的“三国”传说„„一学期一门课,从三年级一直开到六年级呢!包老师后来这样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还会这样读三国,更不敢想象还带着48名孩子一起读三国,然而现在我们做到了。在萤火虫教室里我们一起晨诵三国诗词,一起午读走进三国人物世界,一起暮省分享着当天的收获与喜悦。我们创造着幸福,也享受着幸福。从不可能到可能,从不敢想到敢做,这不正是我们的成长吗?”

抓卓越课程的研发,就抓住了新教育的根本。因此,无论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个班,有了卓越课程就有了新教育的生命。

新教育实验的内容很丰富,要做的事很多,显然不只上面四个方面。但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准备做新教育的学校,先把上面四点做好了,学校的新教育实验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新教育是真教育。我们做新教育不是为了“彰显特色”,不是为了“打造品牌”,不是为了“提升形象”,不是为了“扩大影响”„„而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自己的职业幸福。所以,一切形式主义的装潢门面,都是新教育的死敌;一切与教师和孩子

成长幸福没有联系的“新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新教育。当然,新教育真正做好了,“特色”“品牌”“形象”“影响”自然而然会“不请自到”,但这是一种意外的收获。如果有当然好,即使没有也不要紧。最近,我在成都市马家河小学和新教育种子教师座谈,我问:“你们认为新教育对你们最大的奖励是什么?”毛清慧老师毫不犹豫地笑着说:“我的成长!”其他老师也纷纷点头:“是的,我们的成长!”我当时非常感动。这些年轻的新教育老师还不没有“特级”“名师”之类的“荣誉”,然而没关系——“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第二篇:学校2014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放飞新教育的梦想

——2014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2015年1月26日

放飞新教育的梦想

——2014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教师118人,学生1838人,42个教学班。2013年底,我们就开始认真学习新教育的相关理念,并开始逐步渗透到我校的教学实践中。2014年春天,在市、区两级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我校成为滨州市新教育实验“师生共写随笔”项目基地,“构筑理想课堂”项目实验学校之一,新教育工作在我校全面启动。一年来,我们在新教育实验方面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教育理念。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教育理念。2013年底,我们开始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在全体教师对新教育理念基本了解之后,由刘少强校长指导,副校长郭长东负责,组织全体教师利用每周一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讨论活动,结合冯家一实的校情、学情和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探讨在本学科开展新教育实验切入点。

2、成立冯家一实新教育研究室。我校成立以刘少强校长为组长的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成员有郭长东副校长和教科研主任张瑞宁、各学科教研组长和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新教育研究室”,由学校教科研主任兼任新教育研究室主任,处理新教育实验的日常事务。

3、学习江苏海门的新教育实验经验。在新教育实验研究室的统一安排下,我校除了组织教师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和先进经验,本还积极外派教师参加新教育实验的培训。3月份,刘少强校长和单金强老师在江苏新教育实验培训基地海门市参观学习;6月份,刘少强校长带领我校十名实验教师,参加市教研室在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举行的“全市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专题研训活动”; 9月份,刘校长一行四人参加了在古城文峰小学举行的沾化县“新教育实验”区域推进会;10月份,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我校25位教师参加了滨州市新教育“晨诵午读暮醒”课程专题培训会,滨州市“授田英才学园新教育主题研讨会”,参观了授田学园举行的新教育实验成果展示会和 开放日活动,聆听新教育专家的讲座,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我校新教育实验的开展。

二、全面开展阅读活动,全力打造书香校园。“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就是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1、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缔造完美教室”。我们大力营造校园环境的书香氛围,在学校各个楼层的墙壁上、教室和办公室里,书写悬挂名人名言等,力图通过对学校环境的设计,使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丝丝缕缕的书香气息。我们为每个教室购置了书架,添置了图书。我们这里的孩子,许多家庭并不具备读书环境,甚至不少孩子家长整年连一本课外书都没给孩子买过,实在不能与城市里的家庭比;但我们想的是让孩子们一踏进校园的土地,就能被浓郁的书香氛围包裹,这是我们的愿望,更是我们付出努力的方向和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的目标。

尽我所能,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这正是我们为贯彻新教育实验理念而走出的稚嫩然而却坚定的一步。

2、灵活变通,走好“晨诵 午读 暮省”路。为进一步加大建设书香校园的力度,我校积极研发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第一、关于晨诵。我校以晨诵内容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一年级《小种子》、二年级《泥土 花朵》、三年级《金色花》、四年级《红色秋千》、五年级《花开有声》、六年级《四季短笛》。这是由我校校长牵头,教科研室主抓,全体语文老师参与,精选篇目编订而成。

开学之初,每名学生人手一本,早上来校后,按照学校规定,各班在相同的10分时间内,用教师教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共读一本书,同诵一篇文,形成全校师生齐声诵读的良好读书氛围。

此外,我校在10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读书节,有经典诵读比赛、读书报告会、学生随笔展示、汉字听写大赛、学生作文大赛、学生绘本展示,落实经典内容背诵和学生的阅读、朗读情况,奖励先进,对全体学生的读书信念起到激励作用。

第二、关于午读和暮省。如何进行午读和暮省?这是困扰我们很久的一个问题。因为初中不同与小学,中考的科目有六七门,从七年级起就要打好基础。每天中午,学生要进行上午学科的总结、作业,还要进行下午学科的预习,午间时间又很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午读环节。

怎么办?从2014年春季开学,我校把中午练字的时间,挤出20分钟作为专门的阅读课。阅读课上进行两项内容:一是前十分钟由语文老师指导全体学生阅读指定图书,同时围绕故事写暮省日记,我们鼓励学生学生自己设计暮省日记本;二是后十分钟,按班主任的安排布置阅读教室书架上的书籍,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3、倡导阅读名著,让学习生活与名著为伴。一年来,我校语文组的全体教师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着手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为把名著阅读活动推向深入,我校组织学生围绕名著作文章。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名著推介活动,开展名著交流会活动;围绕名著开展手抄报展览。以此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

4、鼓励学生建博客,书写人生精彩。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拥有电脑,我们在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之外,还鼓励那些富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里书写阅读感受,写生活随笔,畅谈读书人生。

八年级学生的赵雅、杨坤月等同学,写了大量的博客文章,在写作中充实了自己。学校也要求各班开设班级博客,力求通过网络建立起师生及同学之间的联系,扩大阅读和写作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绝大多数家庭并不具备拥有电脑的经济实力,我们仅把写个人和班级博客作为一项额外的要求,作为对阅读笔记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和日后新教育实验实践活动追求的方向。

三、鼓励教师读写,促进专业成长。新教育实验的领导者朱永新教授在里说:“‘师生共写随笔’,是我们正在全国推行的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其重要目的,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在写日记、随笔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坚韧,让他们不仅写得精彩,更要活得精彩,做得精彩。事实证明,一大批教师、学生就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成长了,成熟了。日记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成为记录他们精彩的工具,也成为他们人生的最珍贵的财富。”

我校实验教师认真领会朱教授《教育日记•序》的精神实质,和学生们一起读书、学习、交谈、写随笔、记日记,对记录师生共同读书学习生活的“教育日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任班主任的李炳军单金强老师。他们不仅按学校要求,认真落实学生的晨读和阅读笔记情况,而且在班内注重建设自己的班级文化,为营造书香班级积极想办法。在写随笔上,他们为全班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对待教育日志,一丝不苟,每天认真完成,不仅令初尝写随笔的学生赞叹,更令个别意志薄弱的同行自叹不如。李炳军老师的教育叙事“寻找新教育的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入选滨州市新教育实验叙事展,个人被评为滨州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

从学校大力推行新教育实验以来,我校语文教师郭长东,作为我校副校长,无论职务如何繁忙,坚持推行新教育实验的决心始终未变。他坚持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写随笔。专门开设教育博客,以所教班级为对象,以学生们的成长经历为内容写教育日记。他教的学生成绩优异,他书写的教育博客也积累到了三十余万字。

截止现在,我校已有三十余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以学生个人或班级整体为对象,开始书写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表现突出的有语文教师李同军、张敏、柴淑霞、张铭珍、李淑堂、邵玉凤,政治教师杨宋燕,历史教师张瑞宁,他们的教育日记,对促进学生转化和成长,效果明显,在新教育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先学后教”,构筑理想课堂。

新教育是追求理想的教育,她倡导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在多年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注重突出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遵从新教育实验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推出了适合小学部的“三对话 四环节”,适合初中部的“先学后教 当堂达标”,两个教学模式。

我们围绕两个教学模式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了听评课活动。自听评课活动开始以来,各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能力。此项活动是我校“构筑理想课堂”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新教育实验中,我们结合课程标准,注重融入新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淡化理念教学,以自已的创新达到追求高效课堂的目的。

五、开展新教育实验教育叙事展示活动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校新教育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区教育局王俊杰局长、杨福泉主任、马振刚老师等主管新教育的领导多次来我校做项目调研,观看了我校新教育叙事展示后,为我校新教育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月份,我校张瑞宁老师撰写的交流材料《构筑理想课堂 践行新教育》入选2014新教育国际论坛,应邀参加了“相约美丽日照

共话理想课堂”——2014新教育国际论坛。

中旬,我校李炳军老师的教育叙事“寻找新教育的阳光、菜花、桑树和鱼塘”入选滨州市新教育实验叙事展。由郭长东老师指导,刘少强校长和李炳军、张铭珍、柴淑霞、李淑堂、邵玉凤、张瑞宁参加的新教育叙事展演团队开始排练。期间,负责滨州市新教育叙事展演的刘红星科长、蔡惠清老师、王云梅老师等领导和专家,曾两次到我校指导工作。

2015年1月7日,我校代表沾化区正式参加“2014年滨州新教育叙事展演”获得市、区领导好评。我校被评为滨州市新教育实验“榜样学校”,李炳军老师被评为滨州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张瑞宁老师荣获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 提名奖。

总之,为了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选择了新教育实验;为了做幸福的教育人,我们放飞了新教育的梦想;为了做幸福的教育人,我们将在新教育实验的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2015年1月26日

第三篇:起步,在教育路上

起步,在教育路上

临近9月,我得以如愿得进入教育队伍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崇敬我踏上了教师路上的第一课。

这次新教师培训是我教育生涯的第一次培训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深深一课,首先庄书记对我们进行了殷切的叮咛,虽然话不是很多但是句句都说到了我们教师的心上。接着第一部分的“让梦想照进教育”王副主任引用了星巴克企业成功发展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教师职业所需要的一些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相对于企业文化的教师文化,还有我们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信心和责任心。更让我明白了“只有执着于伟大的梦想,才能创造伟大的企业”这句话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也会一样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必须具备对于教育的梦想和爱。

接着王副主任向我们介绍了老一辈教育者们,郭玉学,石苗,马芯兰等。让我对于这些依旧奋斗在教育前线的老教师们肃然起敬。我想走在行知路上,追求专业生活,我一定会幸福的。接着王副主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孩在中国的故事,使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的素质教育常态课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内因分析,自我反思。一是所得成绩的原因,改进问题的措施。二是结合学生实际提炼出提高学习成绩的招数。三是梳理出培养良好习惯的措施。在让常态课堂富有实效方面,应从扎实课堂教学常规,追求高效常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我还了解到了教学常规的9项基本内容。在王副主任的指点下,我明确了一节好的常态课所具备的特质。三看两关照要注意的东西是多方面的因素作为老师应该要全面协调的上好一节课。

最后晋江电视台侨乡频道综艺部主任吴文锋为我们做了专业基本功辅导讲座——《科学发声与情感表达》也让我学会了作为老师应该如何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洪亮如何更好的在职业生涯中利用声音。由晋江电视台侨乡频道专题部主任贺钢的讲座——《漫谈教育叙事》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写出自己和孩子,自己和教育的感人故事。

在教育路上,我的步子才刚迈出去。但步伐是坚定的。感谢这次培训给我上的第一课。我会坚定使命,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光发热

第四篇:新教育实验榜样学校申报材料

新教育实验榜样学校申报材料

让孩子们在艺术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绽放的艺术教育之花

xx镇第一小学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学校始终以“快乐教育”为核心文化理念,重点围绕“艺术教育”“八步教学模式探讨”两大主题来展示学校“在特色课程中享受艺术”和“在理想课堂中快乐学习”两大特色。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校不懈追逐的目标,更是学校践行新教育的行动指南。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出发点,以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主要目的,让每个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茁壮成长。几年来,学校狠抓艺术教育,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让他们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通过我校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学校的艺术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鼓号队的成立为我校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每当升国旗、集会、迎宾等活动,他们的精彩表演让所有人为之振奋,为之欢欣鼓舞。学校还成立了“林晓”合唱团、葫芦丝兴趣小组、拉丁舞表演队等。特别是近两年来,在xx中心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学校艺术教育再铸辉煌:2013年春,我校成功举办了xx镇第二届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随州市第四届编钟艺术节上,我校童声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作为特邀节目参加湖北省第九届黄鹤美育节,葫芦丝齐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获器乐类一等奖、葫芦丝伴舞《竹林深处》获文艺节目二等奖;在随县首届中小学生炎帝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校一举夺得四项奖杯,其中合唱团选送的原唱合唱作品《xx》、《嘀哩嘀哩》获“大家唱”一等奖,集体舞《xx》获“大家跳”一等奖;合唱作品《四渡赤水出奇兵》《xx》参加壬辰年炎帝文化庙会荣获最佳表演奖;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中,一大批优秀学生通过了葫芦丝6——10级的演奏资格认定;xx在今年的湖北省第十四届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上凭借娴熟优美的拉丁舞表演一举夺得铜牌;在教育局组织的两届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活动中,我校选送的学生分别取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佳绩。

乡村少年宫活动精彩纷呈

我校多年来一直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学校的硬件建设很到位,校园环境很优美,学生的课外活动很丰富,2013年秋我校成功申请到由中央文明委、财政部、教育局联合组织的“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我校“乡村少年宫”自去年秋季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学校结合师生实际,在十月份迅速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美术摄影、抖空竹、象棋围棋、篮球乒乓等十多个兴趣小组,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每个小组配备两名有特长的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严格落实相应的活动内容。每周按年级组分别开展活动,每周二到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整个校园热闹非凡:篮球场上激情碰撞、音乐室内轻歌飞扬、棋类活动室里人声鼎沸……乡村少年宫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挖掘潜能、施展才干的舞台,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理想的课堂 快乐的孩子

在新教育春风的沐浴下,我校全体教师在课改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八步教学模式”就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结出的硕果。它的成功倡导与实施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八步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交流展示、反馈与矫正、训练与检测、拓展与延伸、实际运用。此种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教师入门快,学生学习效率高,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了合作意识。短短几年时间,我校涌现出大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教学能手,他们的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分别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其中xx老师的《平均数》在湖北省小学数学说课比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在湖北省数学课件制作大赛上xx老师获得省二等奖,xx老师获得三等奖;三年来我校教师的一百余篇论文、案例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奖励,仅仅改制这一年多来我校学生在科技小制作、书信比赛等活动中就有一百多人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尤其是2013年秋我校成功举办了随县第三届教育教学暨新教育实验展示开放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专家、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阳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时代杂志社副社长xx指出,xx镇xx在 “一校一品”的打造中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该校的特色;学校的“三全管理”(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面覆盖)及“自主、协作、包保”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该校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浓厚的校园文化,特别是教学文化、食堂文化和厕所文化充分体现出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xx》执行主编cc认为,在他所走到的所有农村学校中,xx镇xx的艺术教育是最好的。

第五篇: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充分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是其5 个基本观点。实验围绕“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实施“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及构筑理想课堂。

下载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育实验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李镇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学校新教育实验推进会发言稿(共五则范文)

    在学校新教育实验推进会发言稿范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还是对发言稿一筹......

    谭坝九年制学校新教育实验

    谭坝九年制学校新教育实验--- “家校合作共育”阶段性工作总结 依据学校制定的《家校合作共育方案》,本年度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为更好作好此项工作,真正达成家......

    树人学校新教育实验项目实施方案

    新教育实验活动方案 开展新教育实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新教育实验的开展,为教师搭建了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生创建了快乐成长的理想乐......

    营街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营街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我校新教育实验工作坚持“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以“六大行动”为基础、重点抓书香校园建设、师生共同......

    《新教育实验》读后感

    读《新教育实验》有感今年暑假读了《新教育实验》一书,整本书读下来,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基本都是一些切实可行的详细做法,可谓是满满的干货,还有一些富有诗意的令人感到温暖温馨......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2012年4月我校正式成为日照市第二批新教育实验学校,“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

    新教育实验总结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新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完全一致:近年来我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在全面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正努力探寻一条新的教育之路。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语文教育,......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新教育实验工作总结 接触新教育实验已经一年多了,期间,我紧跟着新教育的步伐,认真学习着新教育的内容,领悟着新教育的内涵,感受着新教育的魅力,吮吸着新教育的甘露,如今的我已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