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时间:2019-05-12 13: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第一篇: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要与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相一致,本着“治事与用人相统一”、“责与权相一致”的原则,理顺

关系,完善机制,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要适应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干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和办学水平。第二章 体 制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市、县(含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和学 校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教师资格认定、招聘 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职能。第六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市属学校教师的管理,统筹规划、指导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七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教师管理工作,承担相

应职能,负责本县教师需求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第八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和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依照法规自主管理本校教师。中心学校实行学区统一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学区内的教职员工。第三章 编 制

第九条 教师编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城市、县镇、农村不同类别的编制总额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学校编制进行适当调整,报机

构编制部门批准后执行。学校内设机构、教职工编制按省颁标准执行。第十条 教师编制管理坚持精简、统一、优化、高效的原则,保证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第四章 补 充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市 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组织。

第十二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师补充机制,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核准的编制总额内,统筹配备辖区内中小学教职工,及时补充缺额教师,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省颁规定,规范、组织教师招聘事宜,3-5年内要补足到位,以后每年按上年退休减员人数递补。

严禁超编进人和非教师身份人员占用教师编制。

第十三条 教师招聘工作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每年根据区域内教师缺额和学校缺编情况拟定出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市人事部门核准,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要严格教师招聘条件,要统一发布招聘信息,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统一考核,统一录用,统一调配使用。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对新招聘教师实行聘用管理,实 行定期服务制度。

第十四条 在新录用教师安排时应优先面向农村学校,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问题。加强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

逐步实现农村和城区学校师资在学科、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第五章 聘 用

第十五条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受聘教师必须取 得《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持证上岗。

第十六条 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内,根据省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根据任职条件和一岗一聘原

则,严格聘任程序。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5—10%的流动岗位,用于聘用本校以外的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

第十七条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实行聘约管理。学校拟聘人员,由校长与之签订聘用合同,经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门审批,并颁发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聘任分为试用期聘任和定期聘任。试用期聘任适用于新进人员,一般不超过1年;定期聘任适用于试用期满人

员,聘期一般为1-3年。

第十八条 学校按照聘用合同的约定和法定的程序,对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教职工,可以进行告诫,要求限

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解聘。教师也可以辞聘。

第十九条 根据省人事厅皖人发[2004]62号文件精神,对于未聘人员,在未聘期间第一年按原职务工资(固定部分)的80%发给,职务补贴按最低职务标准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第二年,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企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从第三年起,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企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发给。未聘人员从第三年领取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企业劳动

者最低工资标准时起不计算工龄。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工作表现和绩效,实行绩效工资待遇和荣誉奖励。绩效工资按省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实施。

第二十条 实行校长公开选拔任用制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校长选任办法,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任期一般为3年,可以连任。

第二十一条 严格校长选拔任用条件和标准。校长应具有5年以上教龄,中学应具有中级以上职务(小学应达小一以上),相应岗位的教师资格和学历。校长的初任年龄一般男不得超过50周岁,女不得超过45周岁。身心健康,能履行岗位职责。第六章 流 动

第二十二条 教师流动要有利于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到农

村任教,超编学校教师必须向缺编学校流动。

第二十三条 各层次教师流动按下列程序进行(调入单位需有

空编)。乡镇内部流动: 个人写出申请或因工作需要,每学期开学前乡镇中心学校研究一次,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县市区内部流动:个人写出申请,原所在乡镇中心学校、接收 乡镇中心学校同意后签字盖章,每年暑假开学前县市区教育局研究

同意、开具调令,经人事、编制部门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县市区之间流动:个人写出申请,原所在县市区及接收县市区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流向外地市的程序同上。第二十四条 实行中小学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县城以上学校(含城关镇)的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必须有任现职期间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已经被聘为高级职务的教师,也要轮流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并作为继续聘任的重要条件。定期到农村支教的城市教师,原学校不再安排工作,服从受援学校管理(含年度考核),享受工资浮动待遇。实行新进教师到农村或 薄弱学校定期服务等制度。

第二十五条 实行中小学校长(含副职)交流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城镇优秀校长和校长后备人选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支教;

选派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到城镇中小学挂职锻炼。

第二十六条 编制内新进人员应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应约定任教服务期。聘任合同期内的教师不得擅自流动,如需流动的应提前三个月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流动。任教服务期内自行流动的,应按合同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教育人才中心”,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开展政策信息咨询、推介上岗、组织指导转岗培训和

教育系统人事代理服务。人事代理按程序办理。第七章 培 训

第二十八条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和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培训手段现代化,提高培训质量,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第二十九条 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教师学历培训、岗位培训和骨干教 师培训,定期轮训教师。

第三十条 新任校长必须参加任职资格培训,任职满5年的按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参加提高培训。

第三十一条 中小学校应在业务经费和办学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教师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统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并进行预算、审计。

第三十二条 结合校本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能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督察,严格执行师德师风 一票否决制。

第三十三条 教师经过学校批准的短期培训期间,享受在岗教师待遇。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参加函授学习或自考。教师以提高学历为目的的脱产进修,必须经学校研究同意,并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签订协议(离校前提供录取通知书和交费收据)。学习期间,应保障教师的生活待遇,考核、绩效工资按有关规定执行;

毕业后,与在岗教师享有同等的竞聘机会。

第三十四条 继续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探索和建立“名师”培养、评选、管理的成长激励机制,评选出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湛、成绩突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鼓励和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八章 考 核

第三十五条 教师应当依法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师法》等规定的教师义

务、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三十六条 对教师的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注重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自评

与他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第三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学校和教师工作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学校根据考核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具 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考核工作可与定期举行业务考试结合进行。考试内容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还应有从事教育教学所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考 试一般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 对工作变动、脱产进修、病事假情况及受处分人 员考核等次的确定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续聘、解聘、晋职、晋级、奖惩 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一条 加强对中心学校校长的考核和聘期管理。任期、年度综合督导考评落后者,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戒勉谈话,限期整改;聘期内被两次戒勉谈话或聘期综合督导考评不合格者,对 其领导班子实行公开招聘,重新任用。第九章 请 假

第四十二条 教师因病、因事、因公请假,应持相关证明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并及时销假。教师请假3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校长批准;超过3天由中心学校校长(或县直学校校长)批准,超过15天必须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请假3个月以上者,必须经过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上级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受此限,如婚假、产假等)。对申请病假的要严格审核,严禁“小病大养”,对以养病为名而从事第二职业者,按脱岗论处。教师请、销假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个人人事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聘任、续聘的依据,工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因工作需要,需学校教师参加的,应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县级组织的活动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负责通知;市级组织的活动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负责通知。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正常程序批准同意,教师不得自行脱岗参加其它部门和社会举办的各类考察、研讨、交流、评审等活动,否则 视为旷工。

第四十四条 学校校长请假应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市、县直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均含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因病、因事、因公请假,须向教育行政部门请假、销假;上述学校的副校长和其他学校校长请假1天以上分别向校长或中心学校校长请、销假,15天以上要向教育行政部门请、销假。请、销假情况记入校长业务档

案和个人人事档案。第十章 奖 惩

第四十五条 奖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宣传在教育教学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每年按一定比例表彰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集体”等。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加大宣传力度,弘扬 师德风范。

第四十六条 惩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惩处违规违纪行为,按《阜阳市教职工违规违纪处分办法》执行。对触犯刑法的移 交司法部门处理。第十一章 退 休

第四十七条 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病退人员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病历,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相 关规定与程序准予办理病退手续。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的教师。

电大、师范学校、少年宫的教师及各级各类学校的职员、教辅 人员、工勤人员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 法执行。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要与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相一致,本着“治事与用人相统一”、“责与权相一致”的原则,理顺

关系,完善机制,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要适应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干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和办学水平。

第二章体制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市、县(含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和学

校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教师资格认定、招聘

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职能。

第六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市属学校教师的管理,统筹规划、指导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七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教师管理工作,承担相

应职能,负责本县教师需求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第八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和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依照法规自主管理本校教师。中心学校实行学区统一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学区内的教职员工。

第三章编制

第九条教师编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城市、县镇、农村不同类别的编制总额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学校编制进行适当调整,报机

构编制部门批准后执行。学校内设机构、教职工编制按省颁标准执行。

第十条教师编制管理坚持精简、统一、优化、高效的原则,保证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第四章补充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市

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组织。

第十二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师补充机制,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核准的编制总额内,统筹配备辖区内中小学教职工,及时补充缺额教师,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省颁规定,规范、组织教师招聘事宜,3-5年内要补足到位,以后每年按上年退休减员人数递补。

严禁超编进人和非教师身份人员占用教师编制。

第十三条教师招聘工作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每年根据区域内教师缺额和学校缺编情况拟定出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市人事部门核准,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要严格教师招聘条件,要统一发布招聘信息,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统一考核,统一录用,统一调配使用。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对新招聘教师实行聘用管理,实

行定期服务制度。

第十四条在新录用教师安排时应优先面向农村学校,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问题。加强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

逐步实现农村和城区学校师资在学科、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第五章聘用

第十五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受聘教师必须取

得《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持证上岗。

第十六条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内,根据省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根据任职条件和一岗一聘原

则,严格聘任程序。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5—10%的流动岗位,用于聘用本校以外的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才。

第十七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实行聘约管理。学校拟聘人员,由校长与之签订聘用合同,经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门审批,并颁发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证书。聘任分为试用期聘任和定期聘任。试用期聘任适用于新进人员,一般不超过1年;定期聘任适用于试用期满人

员,聘期一般为1-3年。

第十八条学校按照聘用合同的约定和法定的程序,对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教职工,可以进行告诫,要求限

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解聘。教师也可以辞聘。

第十九条根据省人事厅皖人发[2004]62号文件精神,对于未聘人员,在未聘期间第一年按原职务工资(固定部分)的80%发给,职务补贴按最低职务标准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第二年,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企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物价性补贴照常发给;从第三年起,按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企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发给。未聘人员从第三年领取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企业劳动

者最低工资标准时起不计算工龄。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工作表现和绩效,实行绩效工资待遇和荣誉奖励。绩效工资按省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实施。

第二十条实行校长公开选拔任用制和持证上岗制度。积极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校长选任办法,实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任期一般为3年,可以连任。

第二十一条严格校长选拔任用条件和标准。校长应具有5年以上教龄,中学应具有中级以上职务(小学应达小一以上),相应岗位的教师资格和学历。校长的初任年龄一般男不得超过50周岁,女不得超过45周岁。身心健康,能履行岗位职责。

第六章流动

第二十二条教师流动要有利于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到农

村任教,超编学校教师必须向缺编学校流动。

第二十三条各层次教师流动按下列程序进行(调入单位需有

空编)。乡镇内部流动: 个人写出申请或因工作需要,每学期开学前乡镇中心学校研究一次,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县市区内部流动:个人写出申请,原所在乡镇中心学校、接收

乡镇中心学校同意后签字盖章,每年暑假开学前县市区教育局研究

同意、开具调令,经人事、编制部门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县市区之间流动:个人写出申请,原所在县市区及接收县市区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流向外地市的程序同上。

第二十四条实行中小学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县城以上学校(含城关镇)的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必须有任现职期间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已经被聘为高级职务的教师,也要轮流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并作为继续聘任的重要条件。定期到农村支教的城市教师,原学校不再安排工作,服从受援学校管理(含考核),享受工资浮动待遇。实行新进教师到农村或

薄弱学校定期服务等制度。

第二十五条实行中小学校长(含副职)交流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城镇优秀校长和校长后备人选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支教;

选派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到城镇中小学挂职锻炼。

第二十六条编制内新进人员应实行聘用制。聘用合同应约定任教服务期。聘任合同期内的教师不得擅自流动,如需流动的应提前三个月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流动。任教服务期内自行流动的,应按合同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教育人才中心”,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开展政策信息咨询、推介上岗、组织指导转岗培训和

教育系统人事代理服务。人事代理按程序办理。

第七章培训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和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培训手段现代化,提高培训质量,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第二十九条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教师学历培训、岗位培训和骨干教

师培训,定期轮训教师。

第三十条新任校长必须参加任职资格培训,任职满5年的按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参加提高培训。

第三十一条中小学校应在业务经费和办学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教师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统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并进行预算、审计。

第三十二条结合校本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能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督察,严格执行师德师风

一票否决制。

第三十三条教师经过学校批准的短期培训期间,享受在岗教师待遇。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参加函授学习或自考。教师以提高学历为目的的脱产进修,必须经学校研究同意,并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签订协议(离校前提供录取通知书和交费收据)。学习期间,应保障教师的生活待遇,考核、绩效工资按有关规定执行;

毕业后,与在岗教师享有同等的竞聘机会。

第三十四条继续开展“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探索和建立“名师”培养、评选、管理的成长激励机制,评选出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湛、成绩突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鼓励和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八章考核

第三十五条教师应当依法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师法》等规定的教师义

务、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第三十六条对教师的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注重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自评

与他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

第三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学校和教师工作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学校根据考核工

作的有关规定,制定具

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考核工作可与定期举行业务考试结合进行。考试内容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还应有从事教育教学所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考

试一般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或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对工作变动、脱产进修、病事假情况及受处分人

员考核等次的确定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续聘、解聘、晋职、晋级、奖惩

以及调整工资待遇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一条加强对中心学校校长的考核和聘期管理。任期、综合督导考评落后者,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戒勉谈话,限期整改;聘期内被两次戒勉谈话或聘期综合督导考评不合格者,对

其领导班子实行公开招聘,重新任用。

第九章请假

第四十二条教师因病、因事、因公请假,应持相关证明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并及时销假。教师请假3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校长批准;超过3天由中心学校校长(或县直学校校长)批准,超过15天必须经学校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请假3个月以上者,必须经过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上级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受此限,如婚假、产假等)。对申请病假的要严格审核,严禁“小病大养”,对以养病为名而从事第二职业者,按脱岗论处。教师请、销假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个人人事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聘任、续聘的依据,工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因工作需要,需学校教师参加的,应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县级组织的活动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负责通知;市级组织的活动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负责通知。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正常程序批准同意,教师不得自行脱岗参加其它部门和社会举办的各类考察、研讨、交流、评审等活动,否则

视为旷工。

第四十四条学校校长请假应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市、县直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均含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因病、因事、因公请假,须向教育行政部门请假、销假;上述学校的副校长和其他学校校长请假1天以上分别向校长或中心学校校长请、销假,15天以上要向教育行政部门请、销假。请、销假情况记入校长业务档

案和个人人事档案。

第十章奖惩

第四十五条奖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宣传在教育教学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每年按一定比例表彰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集体”等。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加大宣传力度,弘扬

师德风范。

第四十六条惩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惩处违规违纪行为,按《阜阳市教职工违规违纪处分办法》执行。对触犯刑法的移

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一章退休

第四十七条达到退休年龄的教师,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病退人员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病历,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报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相

关规定与程序准予办理病退手续。

第十二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的教师。

电大、师范学校、少年宫的教师及各级各类学校的职员、教辅 人员、工勤人员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办 法执行。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市教育、人事行政部门负责解释。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阜阳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

阜阳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

1.不准有偿给学生补课,有偿家教或巧立名目乱收费; 2.不准乱订乱发教学辅导资料或向学生推销商品; 3.不准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4.不准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接受学生及家长宴请、礼品;

5.不准上班前饮酒或在工作日及工作场所搓麻将、打扑克、玩电脑游戏; 6.不准在课堂抽烟和使用通讯工具; 7.不准讽刺、挖苦、体罚、侮辱学生或家长; 8.不准公开排列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次; 9.不准擅自停课、随意放假或不经允许在校外兼课; 10.不准无教案上课或无故不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附件3: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试。

第三条承担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考试,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分别参加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五条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坚持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坚持科学、公平、安全、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 报考条件

第六条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四)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第七条申请人应在户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在就读院校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1

第三章 考试内容与形式

第十条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第十一条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条笔试主要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的范围和规模,根据各省实际情况和条件确定。

第十三条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测试,暂由各省(区、市)自行命题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第十五条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评分等环节进行。

第十六条国家确定笔试成绩合格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面试成绩合格线。

第十七条考生在笔试和面试成绩公布后,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网站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考生如对本人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考试成绩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向本省(区、市)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第十八条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2年。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是考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

第四章 考试实施

第十九条 笔试一般在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一般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

第二十条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考务细则》组织实施笔试考务工作。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按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规程》,制定面试实施细则,组织实施面试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使用教师资格考试考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笔试和面试的报名受理、考点设置、考场编排等考务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笔试和面试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网站进行报名后,需携带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规定的相关材料,到指定考点进行报名审核,并现场确认报考信息。

考生笔试各科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方可报名参加面试。

第二十三条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组织开展本省(区、市)考务相关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和考务流程培训工作。

第二十四条 笔试和面试机考软件系统的使用实行首席技术负责人制度,采取分级培训方式进行。

第二十五条 面试一般按学科分组进行。每个考评组由不少于3名考官组成,设主考官1名。

第二十六条 面试考官由高校专家、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教研机构专家等组成。面试考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熟悉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政策;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公道正派,身体健康;

(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或研究工作5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五)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组织的培训并获得证书。第二十七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资格考试机构不得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培训。

第五章 考试安全与违规处罚

第二十八条省级教师资格考试机构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急处置预案实施办法(试行)》处置和应对考试期间的突发事件。

第二十九条对试题命制、考务管理、监考等考试相关人员发生的违规行为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对考生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认定和处理。

第六章 组织管理

第三十一条 教育部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订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组织审定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负责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考试标准拟定考试大纲;

(二)组织命制笔试和面试试题,建设试题库;

(三)制定考务管理规定,研发和维护考试管理系统;

(四)组织考务工作,培训技术人员;

(五)组织阅卷,负责考试成绩管理与评价;

(六)指导、监督、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实施工作。第三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可成立教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兼任领导小组组长。指定专业化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机构,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考务组织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二)

(三)(四)

(五)制定本地区考务管理具体措施;组织本地区考务工作; 组织面试考官及考务工作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各考区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教师资格考试安全保密工作。

第三十三条 教师资格考试以市(地、州、盟)为单位设立考区。各考区的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由市(地、州、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资格考试机构负责。

第三十四条 教师资格考试费用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收取教师资格考试考务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2〕41号)规定收取。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抄送教育部。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阜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阜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7月18日起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正式出台后,将为农村建房立规矩。

征求意见稿提出,农村村民住房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在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宅基地进行村民住宅建设,应由村民委员会提出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村庄规划区内新建村民住宅建设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由村民委员会出具书面意见,经乡镇政府提出审查意见,报县(市)区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征求意见稿提出,村民有下列七种情形的,可申请建设住房:因合法新婚确需分户建房,且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因采煤塌陷或实施村庄规划,需要村庄集并和搬迁的;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征收且未安置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没有住房、需要新建住房的;因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损毁,或者属危房、破旧房,需要改造或拆除,在原址新建的及另选址新建的;因实施城乡规划需要,本人自愿将原宅基地退还集体,另选址新建住房的;市、县、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另外,农村村民采取非法手段获取批准、建设住房的,由乡镇政府,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依法实行强制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下载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阜阳市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阜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阜阳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信息管理暂行办法阜阳市环保局网站(见附件1)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进行环保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环境保......

    ※六枝特区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范文)

    六教通字〔2010〕44号六枝特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六枝特区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各乡(镇)中心小学、各中小学: 学籍管理是教育、教学规范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档......

    芜湖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芜湖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一、为了使骨干教师的建设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二、骨干教师的评定 1、中小学骨干教师分别由学校和各级教委组......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附件3: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教师〔2013〕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教师队伍质量,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定稿)(合集五篇)

    ***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单位: 《***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按照要求,认真遵......

    阜阳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阜阳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管理,公平税负,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维护定期定额户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

    阜阳市供销社信息工作考评暂行办法

    阜阳市供销社信息工作考评暂行办法 为推进全市供销社系统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全系统宣传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工作外塑形象、内增凝聚力的作用,为......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号:皖政[1999]31号 发布日期:1999-7-30 执行日期:1999-7-30 第一条 为加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