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每个老师都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任何一个班级上都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特殊。生尤其是英语这一科目,学生的成绩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一个新手教师而言,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的棘手问题。
当特殊的孩子就在我们周遭,到底我们要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给孩子何种待遇,哪些是特殊孩子所需要而老师又能给的呢?如何能使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培养,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同步成长?这些经常是一个新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结合他人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何谓“特殊学生”?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来看,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些许障碍的学生,即可算是特殊学生。根据对特殊学生成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一些“特殊学生”是由于反应较为迟钝,导致其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困难。由于生理发展迟于常人,导致这些特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较为缓慢,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使他们逐渐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成绩普遍都不是很好。比如,有的学生平素反应较为迟钝,一句话平常人只要听上一次就可能明白,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要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才能明白。平时,虽然看上去听课做题都非常认真,可是做出来的练习,仍然是错误连连,由此可见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特别关注他们。否则长此发展,日积月累,他们就会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懂的知识点是越积越多,使其对目前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其成绩较差,导致这类学生的性格也较为内向,上课基本都不举手。所以,教师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其降低教学要求,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起,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并尽量保证计算的准确率;此外,还增加对他们的辅导时间,让学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来进行询问,并且耐心地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他们不仅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也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认真仔细了。
第二,由于家庭环境原因,而在班级纪律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由于学生们的家境不同,有一些是上班族,家长就把孩子交给祖父母隔代养育。在一些这样的家庭中,由于祖父母对孩子极为宠溺,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致使他们在班级纪律上逐渐存在着些许障碍,使他们不服管教,成为了班上的一群“特殊学生”。对于这种娇生惯养的学生,一定不能上来就意气用事。一棒子打死,对于孩子来说,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的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他们,和他们讲清学习的重要性,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总守纪律,以及他们的家人对他们的殷切期盼,根据他们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手段委婉地进行引导,而不能因为他们在家中的娇惯脾气而硬吃硬,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第三,由于家庭变故,而在个性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像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这样的问题,都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使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更加内向敏感,从而导致他们在与人交流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成为了班级中的“特殊学生”。有的学生在小时侯曾经亲眼目睹或经历过家庭暴力,受到了严重的惊吓,造成了在个性上存在着些障碍。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不举手,有时被老师点名起来发言,也是一语不发。当教师想单独把他们留下来进行课外辅导。但是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时,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惊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此类学生的家庭背景后,仔细思考。这类学生,由于缺乏内心的安全感,已经使他们在学习和个性上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于是,教师应该让学生重新产生对于他人的信任,才能使其在学习上及其他方面上有所发展。教师可以在课间课后,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相信教师是真心想帮助关心他们,慢慢她也开始有所改变。
另外,对于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人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
在学生群体本不存在“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这样的界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体,都是一个拥有特色潜能的发展体。所有我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后进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但凡教师都喜欢优等生,对后进学生态度不一。实际上,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后进生的存在不仅使教育具有了丰富性,同时也锻炼教师管理能力。做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待后进生 做到“五个”不要 :
1、不要轻易给后进学生贴标签。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心理胜过父母给予的奖励,后进生更不例外。当他们的行为不合乎老师的要求或学校的制度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学生因屡教不改,个别老师很生气,于是就认为学生没出息或者没救了,甚至认为该生是班内最坏的学生、最差的学生、最笨的学生等。言者只是出于一种无奈或气愤,但听者却牢记在心,不服气的学生会变压力为动力,发奋苦读,向教师证实自己的能力;个性强的学生会从此记恨在心,与教师关系日渐疏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自报自弃,从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慎言。
2、不要总将后进生与学习好的相比。人都有个瓜子大的脸,当教师在公开场合屡此批评某位学生时,学生的第一次反映是没面子,第二次反映是对教师有诚见,第三次反映就是敌视,尽管有时迫于教师的威严学生不敢发作,但内心的怨气会越结越深,如同地下的岩浆,在一定的时候会喷发出来,演变为师生之间的正面交锋。做教师的一定要把握好,不要总向学生说某某同学学习如何,你是怎么学的。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优势在哪,不足之处在哪,怎样努力会有所进步,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真诚关心时,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的。
3、不要总让学生去叫家长。后进生总怕的就是老师让找家长。在老师和学生面前他们自认为是低人一等的,从内心深处他们想给自己寻找一片安逸的场所,让疲备的心得到放松,因此他们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一面。为此,千方百计地阻拦教师见到家长。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可视起情况与学生谈心,让学生了解与家长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告状,打消学生的顾虑,或者教师可直接与家长电话交流,指导家长协助孩子学习。
4、不要只关注学习好的,忽略了后进生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本无可厚非,但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后进生。我们常看到某位后进生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或者老师讲课时他总在底下说话,有时会高声喧哗,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渴望关注的行为表现。好学生大部分表现不错,无需老师操心,但后进生因为得不到肯定,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一句赞扬的话,一声问候,都会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
5、永远不要对后进生失望。每一位学生都想成材,后进生也有自己的美好理想。但理想的实现是很艰难的,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也许你的一句鼓励话会让他们终身受用。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校时学习很差,但在社会上却有所成就,这说明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在校时表现突出,在社会上却是平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会使后进生在学校里过得更有价值。
在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应有“三怕”: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是做不好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做不好数学教师的工作。因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数学知识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慢慢对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在教学时,教学遇事不冷静,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就很容易伤害到这些本来就容易受伤的“特殊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打击。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放弃对学习的兴趣,从此走上下坡路。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特殊学生”虽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可是也有着很多的优点。要想使这些特殊的孩子再次扬起前进的风帆,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更是应该多多发掘孩子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取得这些学生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仅仅靠使性子、发脾气。
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特殊学生”有时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变化有时也是很微小的,如果我们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不够仔细,没有号准学生的脉,错过了引导这些“特殊学生”前进的最佳时间,就别说进步发展,就是正确的评价此时的特殊的孩子们也是极其困难的。再说,如果工作时对“特殊学生”的注意不够认真,也很容易挫伤这些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养成学生只会盲目听从的不好性格。
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在老师对特殊学生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进步不明显,我们新教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任之听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我们教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筹。
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搞好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他说“„„必须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出动他的心灵。”笔者认为,这句话尤其适合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特殊学生”的心灵更加柔软敏感,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要更加仔细耐心地去引导他们与班级共同进步发展。当然,一个班级的共同进步发展,不仅仅是这些“特殊学生”的进步,还包括其他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对于每个孩子都应该用心来了解,用心来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我们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关爱特殊学生
班主任如何对待和关爱特殊学生?
在正常的班级中,不是每次都能遇见智力有些问题的特殊学生,大多数这样孩子的家长都是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的,尤其是在农村,家长本身素质不高,家庭条件不好,经济也制约他们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去接受教育。其次,这些孩子长大后总是要同正常人打交道的,让他们从小生活的一个大的群体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的,也可以在与同学的相处中锻炼他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班级有一两个这样的智障儿童,那就意味着会给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进而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班主任如何对待这样的特殊的学生呢?这也是源于自己的困惑,第一年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班上有六个学生留级下来的(我们学校是这年才合并的,比较特殊,我接手一年后,二年级有李老师担任!)只有一个成绩很好,是家长要求的,有五个成绩很差很差,不守纪律,上课吵闹,这些我觉得都是次要的,主要是其中的三个在生活中的表现,太令我大吃一惊了,经常到垃圾堆里捡垃圾,教师的垃圾筒里,学校的垃圾堆,马路上别人随手仍的垃圾,都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可以吃就塞到嘴里。刚开始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教育他们,垃圾很脏,吃了对身体不好,也叫同学们时时刻刻看着他们,不准他们接触垃圾及脏的东西,经常跟家长联系,慢慢的他们的习惯还是改正过来了,至少在学校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更大的难题的在后面。我一直以为其中的一个男孩是害羞,不肯说话,第一次编位置的时候就发现他不怎么说话,也没在意啊,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不肯开口说话,我觉得奇怪,在同其他老师交流的才发现他智力有问题,是个智障学生。从我知道以后,我就在思考如何对待这个学生,使他能够在学校学到一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理!
在教育这个孩子中,我发现了以前我不曾注意的品质,在与学校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觉得对待有点智障的这样的弱势群体,这样做比较好!
(一)要有一个博爱的爱心。吕渭源教授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起点,爱就意味着教育,爱是教育艺术的源泉,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智障儿童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对于班主任来说,多给这些一点关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可能看不懂书本上的文章,听不懂老师教的课文,但她们一定能体会老师对他们的爱。这个孩子叫周涛,我把他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对待,无亲疏、,平等对待他,对待其他一切学生。没有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而是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要从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真心真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发现他们他们善意的地反。周涛就用他的善良与纯真感动过我,让我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他吃饭吃的慢,不怎么会夹菜,我就经常帮他夹菜,常常别的同学吃完了,他还没有吃完,有时碰到那个老师有时,来的迟还在吃,他就会跑过来爬上凳子跟老师坐在一起,那天我和朱校长都还没有吃完,他跑过来,跟朱校长并排坐在一起,朱校长跟他加了一些菜,他拿起筷子,我俩都以为她准备大口大口地吃饭,但接下来的一个动作,让我感动的留下了泪,他夹起朱校长给他的菜就像我们给他夹菜一样,放进朱校长的碗里。脸上带着纯真的笑容,我顿时呆住了,你们知道吗,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其实他也可以有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你能力,更不用说去做了,但他确实做了。还有很多次,我看他跟我们班一个差生一起走回家,背着书包走在走廊上,他都会帮那个女孩整理一下背包的肩带,好让书包背起来舒服!啊,这就是这位智力有点问题的男孩给我带来的美丽画面,我想拍下来,可是手机没有这个功能!李老师也说周涛虽然智力受损,但他知道关心别人,有很善良的一面,这比单纯的记忆知识重要多了。一旦你发现某个人的闪光点,你就会发现他真的很可爱,对他你更多的欣赏,也更愿意付出更多的爱心在他们这类孩子的身上,你会发现你的付出很值。我想他会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源自内心无私的,博大的爱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哪怕他们对此的反应很慢,我们也应该要有耐心,等待他们成长!
(二)包容也要严厉。当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去包容他们,更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无视与他们的缺点,与他们的过失。对他们同样要严格对待!不仅如此,还要做到区别对待!他们不知道为自己辩解,做错了什么,老师先要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如果某某同学告状他打了同学一定要问清楚,不要只听健全学生的一面之词,慢慢的引导他,不要对他们大喊大叫,也不要因为他们迟迟吃不说话而气急败坏,给他们时间吧,他们会慢慢地,一字一字的说清楚的,如果你用很严厉的话语责备他们,通常的结果是他们被老师吓坏了,更加说不出来了,得不到解决他们对老师的信赖就会减少,心理也能会受到伤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但如果真的他们错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他们是智障儿童就不给他们批评教育,告诉他们这样是错的,不应该这样!
(三)平等的对待他们。这主要是在学习上,给他们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我觉得周涛没有这个能力读书,在学校也是获得与大家相处的能力。在学习上不重视他,有一次我叫全班同学读黑板上的生字,看到他也慢慢的在跟读,才发觉他们也有学习的能力!其实,对待智障儿童,归根结底,就是,智障儿能否与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对于平等地受教育权的问题,可能从理论上大家是能够接受的,而具体到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必须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班级成绩排名的压力。那就是,在这些学生身上,无论班主任、任课教师花费再大的努力,他们的成绩是永远不可能与正常孩子相比的,而且这样的比较对于这些学生、对于他们所在的班级、班主任都是不公平的。在无奈之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有选择地放弃他们,主要是在成绩方面。但是我们仍然不能灰心,不能随便丢弃一个孩子,成绩差点没有关心,我们做教师的不要忘记一点,我们是在教书育人。教书很重要,育人更加重要!教师给孩子们树立一个优良的榜样,那是与利于传承优秀品质的,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的高尚风格!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要有爱心,信心,恒心,耐心,和无悔的奉献之心!
作者:大邑县韩场镇学校:龚永彬来源:大邑县韩场镇学校:龚永彬点击数: 年11月22日
202 更新时间:2011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已逐步升入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学习。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上的问题外,接踵而来的是中学学业问题。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许多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等教育问题。在中学阶段,通过长期的厌学,学习不努力,父母外出,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导致成绩下降,最后成为班上的学困生。这些中学生教育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班主任的面前。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更为普遍,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去年我当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学生晓凌,女,13岁,韩场镇学校2013级一班学生,家住韩场镇,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晓凌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经常被英语老师叫到办公室交流谈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中学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于晓凌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小学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晓凌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晓凌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晓凌进入初中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成绩一直在班上最后几名。晓凌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所以她难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缺少人际沟通。对此,为了晓凌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晓凌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晓凌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
谈心记录:
师:“肖× ×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小学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晓凌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把成绩提高,考上理想的高中,圆自己的大学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晓凌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晓凌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晓凌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晓凌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肖学生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个月对晓凌爱心帮助,晓凌学会了与同学如何相处,晓凌不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也受到了其它科任老师的表杨。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我由此感到高兴,说明我所付出的得到了回报。我相信晓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一学期后,晓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心理上,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由“我行我素、自暴放纵”变为“尊师守纪,关心集体”;在学习上,取得了各科均在及格线以上的较好成绩。晓凌的转变,道出了一个朴实的真理:中学生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将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中学生教育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总之,中学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系统地学习新课标教育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具有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每天进步一点点
殷亚平
他是一个坐不到教室里的孩子,也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倒着数的。初中毕业后,他连一所高中也没考上。他的家人于是很无奈地把他送到了当地一所私立学校。
临走,家人找到这所学校的校长,希望校长能够帮孩子一把。
校长先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知道他酷爱长跑。于是,第二天早上,校长就有意出现在那条跑道上。他理所当然地见到了这个孩子,还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孩子很是惊讶,从小到大,除了接受别人冷漠的目光,他还从来没有被哪个人———尤其是这个看起来像老师模样的人热切地关注过。那一刻,他的心里起了一种很微妙的感动。
一个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每天早上都很自然地相逢在那条跑道上,两个人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许多。
一次跑步的时候,校长装作很不经意地对孩子说:“孩子,我想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一个月后你做到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从今天开始,你能不能坚持坐在教室里!当然,只要不影响别人上课,你在教室里干什么都成。”
孩子心想,就这样一个要求呀,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孩子真的都坐在了教室里。不过,他基本上也没怎么听课!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课的习惯。
第二个星期来临了。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是不是开始写点东西了?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不能只是坐在那儿,要不,多难受呀!
孩子想,就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抄抄吧!第三个星期到了。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学科听一听,顺便记一下笔记,好吗?”
孩子就照着做了。
到第四个星期的时候。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试着去听听你不喜欢的课吧,其实有些东西听起来也蛮有意思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每天早上的长跑。
终于到了满足孩子愿望的时候了,校长问孩子有什么愿望。孩子此时已经知道,每天陪自己跑步的是校长大人。而且,他们一起跑步的情景让班里的同学很是羡慕!孩子就说想和校长照张相。校长说,这好办!不过我希望与你的第二张合影是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凭我干了一辈子教育的经验,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听到校长最后一句话,孩子心想,校长真会和学生开玩笑。不过,能让校长有这想法,也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校长有事没事的时候,都会找这个孩子谈谈心,偶尔也会询问一下班主任和他的科任老师这个孩子的表现。大家都说:这个孩子的变化大得让人不可思议!
三年时间过去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孩子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个重点大学的体育系!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河南郑州一所私立学校。
其实,一个孩子,不管他基础如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有一种结果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或者老师,你有耐心让孩子这样做么?这位校长做到了,相信你也能够,只要你愿意。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困生体会宽容与善待别人是一种美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中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如何宽容与善待别人,这是一种美德。
二、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数学知识的一名搬运工,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一名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产生过程的探寻者、讨论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给学生多创设活泼有趣、在课堂上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探讨、探寻、讨论的自主活动课,加强数学直观性的教学。多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数学课,帮助学生学习。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来消除学困生的焦虑,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树立他们学习上的信心,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发,抽出时间作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能歧视、讽刺学生。
2、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都给学困生一定的优惠,让他们有机会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迎头赶上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力求通俗,易懂。
学困生大多知识基础差,课堂中难以接受新知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如:在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时,我班大部分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好。在教学例题时,首先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让出现不同错误的学生板演。然后,让学生去发现错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外,进一步强调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方法。在练习中,有意识检查学困生作题情况,及时引导。
四、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因学习不好,自信心不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用“真不错、你真行、多好啊”等语言,对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五、评价检测,要让学困生有成就感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和学校还是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考试结果使那些学困生感到羞愧、害怕。我认为,我们老师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减少考试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有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宜张扬地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些个别心理沟通,少些集体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困生在评讲试卷后再次检测的机会,只要通过评讲他们有提高也应该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统一的试卷变得多样化。比如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删掉,再让学困生做,或者将试卷设计为A、B、C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最后、教师要艺术地评价考试结果,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对于那些学困生虽然他们卷面成绩不理想,但只要平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好,在不断进步,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成绩。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一分细心,多一分留意,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宽容,多一分耐心,多一分责任,学困生就会更快乐,就更能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好研网]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
第三篇:我们应该如此对待有偿新闻
记者应该如何对待有偿新闻?
必须旗帜鲜明坚决禁止。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对公众﹑媒体和整个社会的危害性都是巨大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 首先是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有偿新闻是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如果拿了被报道者的钱,报道时还能做到完全客观真实吗?记者写稿是职务行为,拿稿费也只能从报社拿,哪有从被报道“客户”手中拿的道理?“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从“客户”手中拿“稿酬”,会自觉不自觉地坐偏屁股。
其次是腐蚀了新闻工作者队伍。如今有偿新闻名目繁多,这与“新闻记者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的职业道德标准大相径庭。新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它主要依靠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挖掘。然而,在进行不正当的有偿新闻报道时,有的记者甚至不用“亲自”写稿,“客户”会给一篇早就写好的通稿。媒体普遍收受红包,无疑是一种行业堕落行为,如果说记者收红包只是反映了个人行为不够检点,那么,为了广告费而背离客观公正的要求,这就是媒体的堕落,尤其危险。
最后,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涣散社会凝聚力。长期以来,新闻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有很大的权威性,“报纸上都登了”,“电视里播了”,这些挂在公众嘴边的口头禅非常形象地表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拿话语权换广告费的做法,是一种“新闻寻租”行为。有偿新闻使一些新闻工作者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既是个人人格的沦丧,也使所在媒体的公信力遭到破坏。
而要根除有偿新闻,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卓有成效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新闻工作者自律的氛围。
二、构建新闻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的有效机制,使管理规定更加细化、更便于操作,并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三、开通社会监督渠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可成立新闻职业道德监察部门,常设有偿新闻举报电话,开通社会监督渠道。
四、为了加大对有偿新闻的惩处力度,还应从追究媒体乃至个人法律责任方面着手。总之,遏制有偿新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靠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管理部门和全社会一同努力来实现。只有杜绝了有偿新闻,使版面和节目得以净化,才能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影响受众,使受众接受和信服。
建党九十周年,你如何去采访一个先进人物?
首先,我要在采访前与采访对象事先沟通好,约好时间、见面地点等;然后准备好DV、相机,录音设备,笔记本等硬件准备;做好这些硬件准备工作后,:我会对采访对象进行初步了解,比如先进党员的背景资料、个人爱好、优秀事迹等,这样便于在采访中与先进人物更容易进行交流,也显示出对被采访者的尊重,最后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采访时,在尊重采访者的同时,我会从细微之处找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尝试让自己融入被访者的故事中。
让你去采访站前强拉客现象,你将如何进行采访报道?
我首先要到现场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进行暗访,并与拉客者、外地游客和市民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了解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再到运管处、综合执法局等相关执法部门了解相关条例和这种现象迟迟不能解决的原因,然后在第一时间推出一篇有现场、有声音、有议论的重磅深度报道。为了增加影响力和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还会文章之后留下联系电话,希望市民和相关部门能够提出可行性建议,然后根据实行情况进行跟踪采访,直到把问题彻底解决。
第四篇:如何对待美术课中的“特殊”学生
第六届“行知杯”参评论文
论文题目:如何对待美术课中的“特殊”学生 作者姓名:汤小玉
学 校: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莱茵达路299号 邮 编:211100
联系电话:***
如何对待美术课中的“特殊”学生
【内容摘要】
“特殊”是相对于普通而言,既是与众不同,也可以说是另类,与普通常规背道而驰。美术教学中“特殊”学生的画作富有个性和特色,对于他们的美术作品不是看他画的线条直不直,物体圆不圆,颜色好不好,而是要看他们的想像力,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关键词】尊重鼓励 因材施教
“特殊”是不同一般的,不平常的,不同于同类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这在现实生活中大都表现在人的衣着打扮上,言行举止上。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却在绘画中的想法和做法上表现的“特殊”、“另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鼓励这类“特殊”学生,下面就是我对这些特别学生的所采取的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具体做法。
优秀天才型
1、情形描述 这些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天生就有绘画的本领:想象上天入地,穿越时空,行空万里,无拘无束;线条千变万化,自然流畅,夸张变形,得心应手;色彩涂抹,自由洒脱,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整个画面不修改,不做作,灵气逼人。我的愿望:这样的学生多多益善!
2、解决方法 老师最宠爱此类学生,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积累少等因素,他们会有骄傲自负的情绪,会有“江郎才尽”的尴尬,会有画面难以深入的卡壳。其实这些学生属于“会画”的学生,“会画”就是能用美术的理念和技法,用画面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天才们若遇到了难题,首先老师要以培养观察力为抓手,观察是美术绘画活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其在观察中收集素材,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为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会画”的培养要让学生勤画,任何学习都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联系才能成功。绘画更需要勤练,勤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能够使其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持之以恒的品质。最后教师不要吝啬肯定的语言,“你是最棒的!”则是最好的鼓舞,及时巧妙地指点迷津,因为他们基础好,思维更敏捷,对事物的敏感性、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都要超出同龄人。老师的一句话就能帮助他们茅塞顿开,走出困境。这样的鼓励让天才们一如既往的感受老师的支持,相信自己,学习更新,积累技巧,超越自己,帮助他们在绘画中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缺乏自信型
1、描述 这样的学生严重缺乏自信,胆小、害怕、心理脆弱,不能进行必要的想象,完成的画面单调,这与学生上课不专心,平时不注意观察,心中积累的绘画素材少有关系。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是很难画画精彩、学习进步的,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在美术课中,经常可以见到学生有这样的表现:(1)迟迟不下笔类:学生画画时不敢下笔,束手束脚,想来想去,不敢画。(2)反复修改类:学生胆子小,每画一笔都不满意,涂来改去,橡皮擦个不停,反反复复的修改,没玩没了。(3)构图误区类:学生安排画画想当然,不管大小画完了事,构图大多很小,安排不合理,以为画好就可以了。(4)借助工具类:不管画什么,学生都会想办法借用辅助工具,画建筑用尺子,画圆圈用圆规,甚至各种形状的描绘都会借用工具,以致画面僵硬,毫无美感。
2、解决办法(1)为每个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设定各自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生通过努力以后可以达到相应的目标,他们就会有成功感,有自信心,渐渐的就会变得敢画了。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你是最棒的!”,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和表达的勇气。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们,再如何“进一步”,画面就能更美了。
(2)在无拘无束中,进行技法训练。儿童美术启蒙教学不需要过分的追求技法的掌握,但是反过来看,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绘画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将技法训练在学生的绘画任务中,在其无拘无束的完成一幅画的过程中,轻松、自由的学习一些绘画技巧,增强自信心。
(3)在模仿中鼓励创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模仿作画是常用的方式,但模仿的目的不是一模一样。不同的学生对于事物的反应是有差异的,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才有儿童画的童趣,才有儿童画丰富而独特的美。因此,当临摹作品与范画出现差异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画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赞扬,赞扬其中的某个闪光点,这样学生才能大胆表现。
(4)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画家,都是最棒的画家,因为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随手涂鸦的阶段。开始所表现的形象都没有具体的外形,大都线条凌乱,形象稚拙,但如果能够正确引导,积极支持,学生笔下的形象就会生动起来,慢慢的表现出越来越完美的画面整体效果。教师就是学生画途中最好的引路人,要有针对性的一对一了解情况,因材施教,多尝试改变启发的方式,多运用直观教具,尽量把实物摆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眼看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方法,给学生全面的实实在在的感受。“你是最棒的!”多肯定学生,鼓励打开思路,相信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高高兴兴想象,开开心心画画。
固定模式型
1、描述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无论画什么内容,最后画面上总是有太阳一个,白云数朵,房子大树若干个,人物几个,一学期的教学下来,画面人就如此。老师若问起,他们的解释千奇百怪,东拉西扯的总能和自己的画面联系上,自我感受良好。这样的画面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遇到。其实这些学生的基本功不差,画面的构图造型、色彩都是不错的,但是总让人觉得怪怪的,太公式化了,面对他们的振振有词的解释老师有点哭笑不得。
2、解决办法 绘画是儿童自己感受到的人和事物,通过绘画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形象思维活动,也是儿童认知多少的一种展示。在同样的情况下,年龄大的孩子在想象力上要高于年龄小的孩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分析能力及理性知识的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就会退化,一部分人的画面公式化、模式化,自我感觉还不错,另一部分学生缺乏画画技巧而对绘画逐渐失去兴趣。人的创造性活动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尝试,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己的内心活动。为此,当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探索时间,不要发现问题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学生;即使学生遇到了难题,教师也是首先鼓励他们再想一想,启发他们换一种方式试试,自己解决问题;即使学生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影响了当前的美术活动,教师也要告诉他们,老师提供的参考方法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启发他们自己思考,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这个时候,老师的点拨是很必要,可以联系其他学科进行教育:不同的作文题目却写出相同的内容,对不对?学生马上大声回答是错的,因势利导展示固定模式型学生的多次雷同作品,他们马上明白老师的用意,不好意思的笑了。接下来就可以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情景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结合故事、音乐、电教手段等,创设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多给学生欣赏一些大师作品和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特别是同一主题而表现形式不同的作品,和他们张张相似作品进行对比,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画画没有对错,只有美和更美的区别,教师要激发学生“能画”、“想画”,让其发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迸发出拿起画笔表现的欲望。
大智若愚型
1、情形描述 还有这样的个别学生,情况很特别,多数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表达的学生,画画默默无闻,但画面的构思、内容却往往超出很多人的思维习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但他们的解释可以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人恍然大悟,甚至拍案叫绝。
2、解决办法 学生不同的气质往往流露在画面上,教师可以从他们画面表现的情感、情节、造型特点和线条的运用等多方面去感受和分析。大智若愚型学生给人一种安静稳重、踏实认真的感觉,他们往往坚持力强,画面内容表现充分完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了便于管理,常常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用一致性的思维,一致性的表现方法去要求学生,使其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容易造成学生自卑,缺少信心,依赖性增强。因此,尊重个性表现的原则是能包容各种不同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你是最棒的!”鼓励和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因素,依据不同个性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使其在自身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有时教师很为一节课画什么发愁,其实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可以入画,画的好坏并不取决于题材,关键是怎么画。没有不好的题材,就看教师怎么去引导、去发现。有这样的故事:问题“冰化了是什么?”多数学生答“是水”,老师批正确,个别学生答“是春天”,老师批错误。在美术课中也有这种现象,教学《夏天来了》,教师事先就布置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夏天的一些变化。结果学生作业大部分都概念性地出现了火红太阳、人物拿扇的内容,有的画面是市场水果和人物衣服的变化来表现夏天,还有画面是孩子吃冰激淋,游泳池里人满为患。很显然,同样表现夏天,前者的观察普通,流于一般;后面几种观察则更胜一筹。
美术作为艺术创作具有鲜明个性,并没有统一答案,学生的绘画创作更无“对”“错”而言,因此,评价美术作业、评价学生有自身特殊的方式和标准。作为一名教师要理解学生,不能吝啬鼓励的语言,不能轻易的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否则会在无意中扼杀他们的潜能。“你是最棒的!”,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支持,画出各自不同的作品。
第五篇:浅谈一下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推荐)
浅谈一下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早恋”
发布时间:2006-11-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早熟的现象较为严重,早熟导致了“早恋”,这给学校的教师们在管理学生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早恋”是每一个教师无法回避和必须研究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早恋”,浅谈一二。
一、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1、旁敲侧击,正确引导。
对于处于朦胧状态,对异性充满向往和好奇之心的学生,我们不能盲目的定论为“早恋”,而应当采取旁敲侧击、正确引导的办法予以处理。
2004年春,我到五年级班上语文课,一走进教室,我就觉得情况异常,两个男女班干部本来中间间隔着两个男生和一个走道,现在他们调换位置,中间只隔一个走道了。敏锐的我不动声色的讲课、板书,余光始终终盯着她们。她们当然清楚我上课目光能够扫射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但他们仍然忍耐不住了,目光也盯着我和黑板,余光有意无意的盯着对方。活动开始了:相互伸手,中途缩里了回去------第一次牵手------再一次牵手-----又一次牵手„„而且我惊奇地发现,?
他们收敛了,端座听讲。放学了,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为什么开小差,他们交代,一节课五次牵手,只有三次牵手成功。我严肃的批评他们:“上课开小差,会影响你们的学生成绩的,严重的还会影响你们将来美好的前程,知道吗?你们必须作深刻的检讨!”一个小时后,他们二人同时上交了检讨,并保证今后上课不再开小差了。但是他们双双泪如泉涌,痛苦地抽噎着,而且整个身体都在颤动。我在他们的啜泣声和泪光中读到的不是他们对我的仇恨,也不是对自己过错的悔改,而是对各自将要失去那刻骨铭心的初恋而无可奈何的痛苦。那种泪竟有成人般的失恋之痛。但是我故作不知,因为我要的是他们认错,要的是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此后,他们果真能虚心学习,再也没有开小差了,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
在这里,两个小学生明明是初恋,但我却只字不提,而是含蓄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既让他们认识到“早恋”的严重危害性,起到了旁敲侧击的作用,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不动声色地纠正了错误,引入了正确的轨道。
2、引为动力,转移注意力。
对于似乎确立了“恋爱”关系,频繁约会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他们化爱情的力量为学习的动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时任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胡老师,发现班上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经常同时外出,估计他们是在约会,总想批评教育他们,但没有依据,无法启齿。于是她发动学生写日记,要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于是这个女生在日记中写到:阳春三月的月圆之夜是多么的美好,我们漫步在月光下的柳树林里,任晚风吹拂着我的青丝,我的情有如如烟的柳丝一样,在春风中激荡;我的心飞上了蓝天,飞上了月亮,我在同月宫的玉兔捉迷藏。我们看着水中自由自在的鱼儿成双成对的追逐,我的心是那样的滚烫。我主动的拉着他的手,扑到他的怀里,紧紧的拥抱,狂热的接吻,似乎整个世界只有我们两个人一样。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好。突然,可恶的脚步声近来,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分开,小偷似的摸会了寝室。我真羡慕玉兔和鱼儿,它们才是真正的自由者。
胡老师在批阅日记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分别找来他们二人,首先肯定他们交异性朋友是对的,赞扬了他们良好的学习成绩。接着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想一想:你的朋友喜欢你的原因是什么?他(她)最盼望你的是什么?你怎样才能使对方不失望,使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于是他们都明白了要化爱情的力量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逐渐的他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终于从幼稚的爱情中走了出来,步入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胡老师的高妙之处就是对学生的“早恋”不是横加干涉,也不是嗤之以鼻,而是欲擒故纵,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转移注意力,借助爱情的力量,更好的搞好了学习,顺其自然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敲山震虎,防止不良后果。
周老师在组织初三学生写切身体验作文时发现一个女生毫不掩饰的写到:她的爷爷去世了,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和忙碌之中,母亲让她在家看门,夜深了,她一个人躺在床上,感到多么的孤单和寂寞,于是她开始思念意中人。心想,如果他此时此刻能够出现在我的面前,该多好!咚---咚---咚!急促而轻微的敲门声,她知道他来了,她起床开门,果然是他,她的心狂热起来。他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就将我紧紧地拥抱、狂吻,她热血沸腾,同他一起躺在了
周老师对他们的越轨行为和赤裸裸的表白感到惊异和愤慨。但是他强压心中的怒火,分别找来他们,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性教育,消除他们的神秘感,认识“早性”的极大危害,提高他们分辨性问题的是非、美丑、好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性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于是他们消除了恐惧的心理,克服了不正当的交往,有效的防止了严重的后果,还使他们顺利的完成了学业,考上了重点高中。
门 对于偷吃了“禁果”的学生,既要严格教育,又要注意保护,严格防止再犯,以至出现受孕现象,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分析原因,摸清情况。
初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16岁。“早恋”的学生一部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亲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分析起来,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点: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青少年“早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1、确定目标。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这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
2、有所行动。写情书、递纸条、赠小礼物等。同时可能有约会行为,如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
3、频繁约会。可能公开化,似乎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
4、发生性关系。虽属少数,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其实学生异性交往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珍惜和重视的,我们应当极力避免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种种误解!
三、追根究源,制定方案。
1、开展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清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青春期教育应以性教育为核心内容,性教育要注重性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
教育相结合,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通过性教育使学生通晓某些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以使其能正确对待随着自己身体发育而出现的来潮和遗精,预防有害的习惯和过早地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进行青春理想前途教育,“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生应利用青春这一有利时机,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3、开展活动,拓宽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要多利用班会、团组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志趣和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影响。一是开展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开展高尚情操教育,让青少年进行专心、勤奋地学习和经常参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自然产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一个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建立良好的师长关系,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心贴心。?
5、抓住苗头,防微杜渐。中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但任何事情在发生前,都会有兆头,都会流露出蛛丝马迹。因此,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的行为。
中学生“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用不着惊慌失措,更用不着大呼小叫。我们认为,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疏导、预防为主,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并不断提高这一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