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沈阳市第四十七中学
郭凌雁
一转眼,从教近三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试,一种理想的追求,一种艺术的雕刻„„是阳春白雪,是冰山雪莲,是孔雀展屏。然而,当教研员让我在“区际交流
和谐共进”沈河、和平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着实感到困惑了。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可是我一直在想:这篇课文学生能喜欢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学生是否完全接受?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似乎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经过对教材、学生等反复的思考与沉淀,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节演讲课:让学生感知演讲词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的三个特点,从而能够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演讲词的结构、语言,紧紧抓住严密、准确、有表现力这几个词语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从而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热情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这更多应该源于他们对于演讲这一的喜爱,这篇课文完全成为学生们学习演讲词的一个载体,因此,他们乐于朗读、品味、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即兴演讲中加以运用。
回顾这一节课,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让语文课语文味儿十足
总以为只有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够让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其实不然,语文应是听说读写的结合,要让一堂课更具有语文气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还应该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让语文课“实用”起来
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鉴赏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临现代社会中交际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让语文“实用”起来。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有时候,一些课堂热热闹闹,师生和谐愉快,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语文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
(四)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
我们学习、领悟课改的新理念,我们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注新课改的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与尴尬。忽视语文教学特点而过分追求新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走入误区。如何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带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公开课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收获。
第二篇: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文/玉川芜茗
以前听到九一一事件,我们的学生说“活该,真好”;现在看到日本地震了,我们学生说“早就该闹,闹大点才好呢”;当我们讲到萧红的小说,读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学生说“都是封建礼教惹的祸”;而学生们讨论起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来,大家又都异口同声地说她婆婆“愚昧、麻木、无知”.好像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说错什么,听着似乎也合理正常。因为孩子们学习的东西似乎总在说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不友好;日本人侵华惹下滔天罪行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信你看在一些乡下还常常看到小孩子在墙上写的骂某某人“小日本大王八”之类的话。而对于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她更像是鲁迅小说中鲁四老爷的同党,甚至就是鲁四老爷的妻子四婶了,所以,学生就理所当然地会说:封建礼教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当我们接着问学生: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怎么愚昧?怎么无知?怎么麻木了?我们的学生很多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我感觉是。再问,学生说:在封建社会,人们就是这样的。
一个学生在谈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时,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婆婆太吝啬,太残忍,太无情,也太不爱她自己这个小团圆媳妇了。结果大家讨论后发现,她婆婆一点也不吝啬,自己得了病一吊钱都舍不得花,哪怕是病得要死;而对于自己的小团圆媳妇,她为她花了好一千多吊钱。这说明婆婆太不吝啬,太有情了,太爱自己的这个小团圆媳妇了。可是她为什么这么爱自己的小团圆媳妇,却把她爱死了呢?因为她不懂医学,不懂科学,所以说无知;因为无知,所以思想才愚昧;又因为愚昧,所以才导致精神上的麻木;又因为麻木,所以才显得小团圆媳妇婆婆行为的冷酷与无情。
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我们的孩子能回答出结果,但这个结果只是他们以前背过的概念与套话,孩子们并不一定了解,更别提是理解了。我们时常是单独灌输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孩子被动地接受了我们的结果,但他们并没有认识与理解,甚至没有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作用。说到作用,可能让很多孩子体会到了记住某些套话、空话甚至大话倒似乎很有用,可以得到一些人的赞同。所以你不理解时,学习学习这些结论的话,似乎只要一张口就会得到一个不错的赞成;但这个结果究竟是否是合理的或正确的,他们是没有思考与辨别能力的。正像我们开头提到一些学生对待美国或日本的态度与行为。
要改变今天我们孩子创新思维与想象思维世界倒数第一的地位,最重的是改变我们孩子的思维方式,提升我们孩子的思维品质。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现在要好好考虑的一件事情。
第三篇: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的教学反思
以前听到九一一事,我们的学生说“活该,真好”;现在看到日本地震了,我们学生说“早就该闹,闹大点才好呢”;当我们讲到萧红的小说,读了《小团圆媳妇之死》,学生说“都是封建礼教惹的祸”;而学生们讨论起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大家又都异口同声地说她婆婆“愚昧、麻木、无知”
好像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说错什么,听着似乎也合理正常。因为孩子们学习的东西似乎总在说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不友好;日本人侵华惹下滔天罪行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信你看在一些乡下还常常看到小孩子在墙上写的骂某某人“日本大王八”之类的话。而对于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她更像是鲁迅小说中鲁四老爷的同党,甚至就是鲁四老爷的妻子四婶了,所以,学生就理所当然地会说:封建礼教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当我们接着问学生: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怎么愚昧?怎么无知?怎么麻木了?我们的学生很多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我感觉是。再问,学生说:在封建社会,人们就是这样的。
一个学生在谈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时,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婆婆太吝啬,太残忍,太无情,也太不爱她自己这个小团圆媳妇了。结果大家讨论后发现,她婆婆一点也不吝啬,自己得了病一吊钱都舍不得花,哪怕是病得要死;而对于自己的小团圆媳妇,她为她花了好一千多吊钱。这说明婆婆太不吝啬,太有情了,太爱自己的这个小团圆媳妇了。可是她为什么这么爱自己的小团圆媳妇,却把她爱死了呢?因为她不懂医学,不懂科学,所以说无知;因为无知,所以思想才愚昧;又因为愚昧,所以才导致精神上的麻木;又因为麻木,所以才显得小团圆媳妇婆婆行为的冷酷与无情。
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我们的孩子能回答出结果,但这个结果只是他们以前背过的概念与套话,孩子们并不一定了解,更别提是理解了。我们时常是单独灌输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孩子被动地接受了我们的结果,但他们并没有认识与理解,甚至没有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作用。说到作用,可能让很多孩子体会到了记住某些套话、空话甚至大话倒似乎很有用,可以得到一些人的赞同。所以你不理解时,学习学习这些结论的话,似乎只要一张口就会得到一个不错的赞成;但这个结果究竟是否是合理的或正确的,他们是没有思考与辨别能力的。正像我们开头提到一些学生对待美国或日本的态度与行为。
要改变今天我们孩子创新思维与想象思维世界倒数第一的地位,最重的是改变我们孩子的思维方式,提升我们孩子的思维品质。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现在要好好考虑的一事情。
第四篇:语文课我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洪雅萍 文档
语文课我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
洪雅萍
潘新和先生说,“教语文,本质上就是教写作;所有的阅读课骨子里必须是写作课。”肖老师在《指向表达:实现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华丽转身》的讲座上分享了众多类似的表述及课案分析,给初为人教的我颇多启发。更使我进一步思考,“语文课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什么?”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而“语言文字运用是指生活、工作、学习中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字活动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于任教于中段的新教师来说,学生的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重头戏”,许多老师常说教写作不容易,学生对写作也有各种情绪。听了这堂讲座之后,豁然觉得,其实教写作不是只有在写作课上才能教,每一堂语文课都可以是生动的写作课。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对于作者怎么写出好文章,其实是存在诸多好奇的,如果能这样探究式地教他们去发现每篇美文背后的奥秘,我想他们上课的激情和乐趣也会提升很多。教给孩子的某篇文章,可能在他长大后,早已印象模糊,但他学会的并时时运用的说话及写作的技能,却会成为谁也拿不走的终生财富。
“语文课我们要教给孩子们什么,能给孩子们什么?”这成为我这两天甚至是接下来漫长的教学生涯里都会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想,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学,教给孩子的绝不是一篇篇生硬的课文,而是有生命力的、优美的语文。以下是我听了讲座后,对“语文教师教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如教数学课,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老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下的许多小语课堂,执教者热衷于教学方法,即“怎样教”。拿到一篇课
文,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教”。观课者关注的也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样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王荣生先生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考虑一堂课“怎样教”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备课时,主要精力应该花在面对一篇课文认真思考“教什么”上。但实际的情形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活动中所自觉关注的,往往不是教学内容,而从一开始就陷入教学方法中。在“教什么” 还拿捏不定的时候,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样教”,这无异于缘木而求鱼。归根结底,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许多教育专家、学者中对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缺少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在我肤浅的理解看来就是“字、词、句、段、篇”抓好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语文味。语文教师应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节语文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容是课文内容和补充资料,形式是言语形式、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体特点、作者思路、编者建议,学情,争取让学生一课一得。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里即要有重要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三项是不能随意分割的,应有机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状态。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少不了识字、写字,阅读、诵读,口语交际、习作表达和综合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究竟该如何完成以上的教学任务,落实现好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这是初入教学岗位的我,经常思考和感到迷茫的问题。这一篇篇课文,怎么巧妙地运用,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学有所得?
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孙双金倡导“情智语文”、薛法根提出“智慧语文”、窦桂梅高举“主题教学”、盛新凤提出“和美语文”„„杨再隋、王尚文、周一贯等老先生的文章,读之又读,每每都会有新体会,新感悟。从这些专家、学者的教育论述中归纳出几个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确定教学内容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二是学生的需要。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三是编者的意图。编者的意图主要是通过课后的练习题来体现的。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并非“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的一堂课教学目标必须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应是以精当的人文精粹、生活经验、认知规律等结晶为其内涵,以准确贴切、生动形象、炽热优美的语言文字为载体,隐含着精要的语文知识和经典的语言表达特点,对学生具有思想文化、道德操行、生活情感等多方面人文性教育,以及语文知识、表达方法等方面工具性教育双重教益的语言文本,也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例子”。语文教师要将人文熏陶和语文工具训练融合为同一教学过程,互相增色添彩,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鲜明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既有人文的因素,也有语文的因素;既有文学常识积累的因素,也有语文技能的因家;既有课文本身的因家,也有知识能力延伸培养的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语文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与表达。在用语文文字的探索中,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五篇:大学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
大学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
最近的彭博财富显示马云的身价达到287亿美元,超过李嘉诚成为华人新首富。这个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的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男竟成了商业中的巨人。我们知道马云的专业是英语,但他却从事了互联网行业,并且在互联网行业做火了,靠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视野和思维。之前看到一个短语叫“超越当下的自己”,马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能超越当下的自己,他能看到未来中国发展的趋势,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当然应该学好专业知识,但我认为如果只学好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这样的学生可能会缺乏创造性也给自己的人生关闭了多可能的大门。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储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并且要通过接触新闻媒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了解,认识社会现状,并对社会有自己的认知。还有我认为创造性和自己的兴趣有关。中国一直在强调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换来的,但却不强调百分之一的天分,这也就是中国大学生缺乏创造性的原因,当然跟我们的环境有关,因为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跟不上,所以中国的年轻人不敢试,因为输不起,尤其是关于创造性的成功都是在试试的心态下实施的,中国的年轻人缺乏试试的底气,正如冯小刚在一次采访中所说:“每个人都想说正直的话,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敢说实话?因为大多数人承受不了说正直的话所带来的后果”。当然了中国现在也支持年轻人创业创新,但中国很多年轻人尝试后失败啦!原因当然有创业环境的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创业者本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为什么创业者自身的要求跟不上?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学习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功利心太强,这样自己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就会肤浅,缺少灵性,没有了改变某个行业的可能性。所以作为学校政府而言,应当创造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环境,只有这样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会更有价值,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因为中国已经到了要靠创新推动发展的时候,只有创新性人才才能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大学生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可能性所在,然后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知识上的储备,深入对某一行业的认知。在中国很多大学生迷茫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我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这么想,大学生应该问自己大学毕业后自己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怎样的人要比做什么工作重要的多,正如新东方的徐小强在做前期投资时最看重的就是创始人本身,当然他最成功的就是投资了聚美优品。在当前的中国投资人太多啦,中国现在不缺资金,但缺少好的创业想法,这也是太看重我能做什么以及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所必然要导致的后果,所以一句话就是大学生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超越当下的自己,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学号1141520119 姓名:田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