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主动权教给学生
观安康市2010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会”感悟((之三)
[信息员:小数 | 作者:曹绍周 | 日期:2010年5月6日 | 浏览1072 次] 字体:[大 中 小]
何时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观安康市2010年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
有感
旬阳县吕河镇中心学校曹绍周2010年4月24日、25日,很荣幸能在安康学院(原安康农
校)大礼堂参加安康市2010年“全国小学数学老师名师教学艺
术观摩会”活动。会上分别听取了三年级的《重叠问题》、《比
大小》;四年级的《植树问题》、《小数的大小比较》、《两
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五年级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和《体
积与容积》;六年级的《认识圆》共八节名师的精彩示范课,同
时还聆听了上海的潘小明和杭州的朱乐平2位专家的专题报告。
总体感受是他们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了学生,教
师引导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实现了数学课堂动静结合,封
闭与开放的和谐统一。他们的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是如此真实、自然、幽默和亲切,总能被他们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和千人听课教
师的阵阵掌声所折服;看到他们的课堂过度如此自然行云流水,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体性,既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结
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的语言幽默、亲切、富有艺术
性和感染力,为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具体感受总结如下:
一、注重课前的谈话功能。这些名师和专家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红
旗小学的学生,他们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他们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
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让学生感兴趣,如
朱乐平老师有这样的一段谈话,他说:“你们是红旗小学四年级
一班的学生,你们说,你们都是一般(班)的学生吗?我是五年
级一班的数学老师,你们说我是一般(班)的老师吗?他的谈话
迎来学生的阵阵笑声和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二、导课方式多样,过渡自然。
几位教师的课前准备都十分充分,有做游戏导入新课的,如
王宏伟老师用学生最喜欢的摇奖游戏导入,也有和孩子们交流直
接导入课堂教学的,他们通过谈话为必要的课堂做一些准备,或
直接过渡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朱老师在让学生感受中国奇特的语
言现象时,让学生把以下语段先从左往右读,再从右往左读,有
什么发现?“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歌唱家在家唱歌”、“我笑猫小,小猫笑我”等,让学生直接想到数学中的乘法算式:62
×13,从右往左:31×26;12×42从右往左:24×21,结果还
相同吗?利用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直接过渡到课堂教学环节当
中,减少了师生问候的环节,也很自然有效。
三、课堂互动和谐精彩,能引发学生兴趣。
在他们的课堂中,老师总能迅速和学生达成一片,师生十分和
谐,学生兴趣高涨。例如:在黑龙江省郭广成老师的《小数的大
小比较》一节中,在游戏体验,探究方法的环节中,教师设计了
“抽数字摆小数比大小”的游戏,分别让学生进行游戏,交流归纳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在巧设猜想,深入体验环节中,设计了
“翻牌比大小”的游戏;同学们的参与度都非常的高。在巩固练习
中设计了两座城市数据的比较;运动会中跳远成绩、短跑成绩的比较;按要求填数;比身高……等练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我觉得在这些课中,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教师
都有具体的方法指导,教师都积极参与活动之中,既可以让学生
有东西可模仿,也可以展现出教师的魅力,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
效果,形式多样,最大程度的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这就是课
堂中的和谐精彩。
四、探究方法多样,过程性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在这几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中,都能引导学生用多种
多样的方法去探究新知,甚至教会学生用举反例的方法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跟要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很少有看到巩固
练习环节,甚至没有课堂小结就草草收场,看似课堂结构不完整,甚至没有落实“双基”教学目标,但在他们的解读中原本就没有
设计这样的目标,只是向听课老师们展示如何落实“过程性目标”
教学,只带给我们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这一重要环节,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如何转变。
五、教学环节细腻,重学生习惯培养。
教师课前的设计和课中的生成,每一个问题,他们总能留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讨论,知道为什么?从不
因为少数或个别学生知道或明白而一笔带过,尤其是朱乐平老师的课堂,当一名同学回答问题时,他总是反复问其他(她)学生:
“你们听懂他的话了吗”,他不仅教育学生课堂要勤于思考,积
极回答问题,更要认真听讲,这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一种培养,让学生学会认真听取别人发言,以便使自主探究无果的学生通过
认真听讲来领会,以探究出结果的学生,也许会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更简单的做法,以便选择更优的方法;老师会让每一个环
节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是什么,为什么!真可谓一个细
小的环节也如此细腻!
六、语言功底深厚,彰显名师风采。
在他们的课堂中,教师能够顺畅的利用教学语言与肢体语
言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练习中,尤其是鼓励性语言、很具魅力、吸引学生。在听的这些课当中,教师的语言比较精炼,条理清晰。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备教师的教学与
体态语言,尽量做到准确、精炼,思想清楚,叙述有条不紊。知
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语。比如朱乐平
老师在课中表扬说:“你的回答能让全班同学听懂,你真厉害(伸
出右手大拇指)!既表扬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表扬了学生会
很好的表达,老师的激励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也
会让其他同学从心底上佩服。
七、恰当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从听过的这些课,从资料汇编上看,教学设计十分简单,但他们具体的环节大多都备在课件之中,他们对多媒体的使用恰
当,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
效率。例如:王家强老师在《体积与容积》一课中间“乌鸦喝水”的故事制成动漫,学生一欣赏便知其理;郭广成老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翻牌的游戏;朱乐平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中的“整容”和“结合图形小结圆的特征”环节,见
那些图形放在小格子里观察,直观、对比一目了然。这些设计都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提炼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课件
用的比较到位,也比较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课
堂效率,可见,课件的功能不可少。
七、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这次听课中,各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知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但能服务于生活”。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也深深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
更具特色。例如:在王宏伟老师《比大小》一课中,教师教师设
计到了中秋吃月饼的情景;潘小明老师《重叠问题》一课中,把
问题放在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育才小学学生跳绳、踢毽子比赛
中探究解决;朱乐平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中,用老师的脸是不
是圆圆的引入学生中,谁的脸最圆,再到课中的整容问题,都是
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结合数学知识之间的联
系探究解决等,学生兴趣都很高,让学生觉得既在学习数学知识,又能为生活所用,解决了现实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听完这些课,我除了不断的寻找差距和总结收获外,对比
我们的课堂,使我不由得产生一个疑问:“尤其是我们的课堂教
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处理三维目标问题,具体的说就是过程性目标
和双基目标的矛盾性问题,假如过程教学如此细腻,双基目标还
有空间和时间落实好吗”?也许我的说法并不正确,敬请各位同
仁批评斧正。
总的来说,这次听课收获非常大。一直记忆犹新的是各教
师扎实的教学艺术、幽默、亲切的语言魅力将过程性目标教学落
实得很到位,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
断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
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会敢于大胆放手,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第二篇:教给学生观察
教给学生观察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的一篇《教给学生观察》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在现实教学中有时候不容易做到,教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应该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最重要的能源,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结合数学教学,让学生观察又显得尤其重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模仿,展开思维,举一反三,然后再通过自身的练习加以巩固,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一味的强调学生如何做,不让学生认真观察,机械的练习,不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而且比较容易遗忘,从而事倍功半。
总之,我们不能只把教给学生观察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而是应该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地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第三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读《教给学生观察》有感
说起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早就想进一步走近他,去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仔细拜读了前几条的建议,我发现有这么一条:‘教给学生观察’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和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实际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关系就越多。”
苏大师的话和我国古人的一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也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可见,观察是何其的重要。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深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文中列举了他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事例。他让学生观察春天即将来临的标志,欣赏大自然的音乐。“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然而小学生的观察力水平比较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培养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到“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如我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是从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入手,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去聆听声音,感受声音,体验声音,通过声音愉悦身心。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去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各种事物,学生就不能说出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课我还收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观察大自然,感受各种声音的美。
又比如我在上《种一片太阳花》这课时,我带着孩子们在教室的阳台上亲手种起了太阳花。从挖土埋种,到填土浇水,孩子们都是自己完成的,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后来,我又带着孩子们观察太阳花发芽,长叶,直到开花。我们观察茎、叶、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太阳花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孩子的眼皮下进行的。我们在观察中体会课文中那一片片绿色的法兰绒,体会课文中新陈交替的生命现象,体会课文中太阳越大,花开的越旺盛的蓬勃精神……我看出孩子们在上这篇课文时是愉快的,而这篇课文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要是我能把更多的语文课文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教会孩子观察,那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必将让他终身难忘。
让我们领着孩子察生活观察生活吧,因为它可以交给孩子更多的知识。
第四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泰兴市新街小学杨正和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给学生观察》中说“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这话一点儿也不错。观察,使我们变得睿智,活跃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观察使我们学会了沉思,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增添了几分成熟;观察,使我们懂得了爱、理解了爱,就像所有生命的物体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五彩斑斓,读后感《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观察,就会让许多有用的“材料”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写起文章自然就费劲了(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因而要处处留心周围的事和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对人、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若用停滞、单一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事和物。例如在春游、运动会等各类活动前夕,我们总是提前布置作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观察更真实、可靠,还有利于巩固观察结果,便于学生在观察后对观察结果的反复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当然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所以学生的观察不能只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持之以恒的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前几天,老是会下雾,让我们成人觉得很讨厌,可是孩子们喜欢,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于是我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苍天助我,恰巧校长室那边停了一辆汽车,露出两个红色的尾灯,于是我故弄玄虚地让孩子们猜测那是什么,孩子们很给面子,好奇的猜来猜去,我又让他们走进雾里去寻找答案,到雾中寻找与往常不一样的世界。他们发现了雾中的“水晶珠帘”,看到了雾中的花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想到了雾大概是老天爷煮早饭时不小心把面粉撒落下来了,感觉到了雾是个跟他们捉迷藏的的小屁孩……这之后的写话学生写得格外生动。
我们常把观察看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苏老则认为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读了这篇文章,感觉确是:如果你要想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首先你必须得学会观察,读后感《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观察,使我们变得睿智,活跃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观察使我们学会了沉思,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增添了几分成熟;观察,使我们懂得了爱、理解了爱,就象所有有生命的物体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五彩斑斓。
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观察,就会让许多有用的“材料”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写起文章自然就费劲了(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因而要处处留心周围的事和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对人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若用停滞单一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事和物。
古人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我们在观察时漫不经心,对观察对象冰冰冷冷的,没有半点感情,这样的观察还不如不观察。带着自己的一份真挚情感去观察,你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但愿我能用好这一武器。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