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时间:2019-05-13 02:0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第一篇: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历史课堂到底要追求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不同的一线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把每件历史大事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等教给学生,方便学生考试就可以了,结果一节课学生从头到尾抄笔记。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既传统,又显得十分功利。还有的历史教师接受了一定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结果历史课上热热闹闹,教学效果却不佳。我想这两类历史教学都有偏颇之处。第一类把历史给看“死”了,第二类太重形式,没能抓住历史的主旨。我们的历史课堂到底要追求什么?怎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我的理解是:历史是有生命的,是由无数个生命、由无数人构成的生命史诗。不管我们怎么教,都要营造生命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强劲跳跃着的生命脉搏和人性之光,在历史的教诲中去感知生活,洞悉社会。

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它首先应该是真实的,其次,它应该是有情感的、有思想的、有生活的,并且给人以启迪的。下面我将以初中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翻开历史的篇章,教给学生真实的历史

真实性是历史的生命力之一。历史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真正的历史史实。如果没有真实具体的史实为基础,人们就无法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更谈不上“以古鉴今”了。在《侵略与反抗》这个单元,教材选取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弄清楚每件历史大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前因后果等基本史实。并且如实反映 1840 -1901年中国历经的屈辱与苦难、抗争与觉醒。切忌主观臆断或为了渲染气氛,有意歪曲一些史实。

具体来说,真实的历史就是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资金、原料,而不是纯粹地“维护商业利益”;鸦片战争的爆发终于使我们这个古老守旧的清王朝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征韩侵华,称霸世界野心的体现,而不是“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历史教科书)。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更是侵略者求之不得的借口,他们联合起来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瓜分中国的野心。真实的历史就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落后挨打,人民饱受苦难。

二、直抒胸中的情愫,教给学生有情感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需要情感来烘焙的,否则它将是苍白的、干瘪的、毫无生机的。李大钊曾说:“史学于人生的关系,可以分知识方面和感情方面二部分去说.从感

情方面说,史与诗(文学)有相同之处,如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不论他自己是文人武人,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被他们激发鼓动了,不由的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的危亡大任都放在自己肩头。”可见,历史是有情感的,它催人动情,激人奋进。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心去解读和演绎历史知识,让它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历史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和组织教材中的感性材料,把隐藏于教材中的一个个“燃情点”找出来,将其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和事件,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鸦片战争》中,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血染沙场、可歌可泣的关天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火烧圆明园的锥心之痛和领土沦丧的耻辱;边疆危机中,有打击沙俄,收复新疆,“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左宗棠;甲午中日战争中,有抗击日本侵略者,以身殉国的邓世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有北京城再度被劫掠的耻辱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政府,等等。

找到了一个个“燃情点”,把教材中历史符号转化成具体的生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让学生去体会生动活泼的历史进程,去感悟历史的真谛。

2)营造情境,让历史流露真情实感

融入情感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气息。历史教学不能撇开历史人物的情感,而只是干巴巴地介绍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使学生只得到历史线索的简单堆砌。如何在教学中让历史的情感迸发出来?我想教师的作用很关键。教师应该首先走进历史,融入历史,才能营造出充满情感的历史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充满热情地学习。

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我用侵略者的口吻讲到:鸦片战争后英法不断提出修约要求,但屡遭清政府的拒绝。1849 年前后,英国提出进入广州,结果受挫。巴麦尊恼羞成怒,叫嚣:“我们不得已对中国实行另一次打击的时间快要到来„„这些像中国、拉丁美洲那样半开化的政府,为了使他们听话,需要每隔八年或十年就狠狠地揍一顿”。话音刚落,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和痛斥英国侵略者。因为他们从话语中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侵略者的狂妄自大、野蛮贪婪的嘴脸!

关于旅顺大屠杀,许多欧洲人留下了亲眼目睹的记录。我补充了以下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英国人艾伦在他的《龙旗翻卷之下》中写道: “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

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于 11月24日(日军攻占旅顺后第四天)从旅顺发回国内的一篇通讯中说:“我见一人跪在兵前,叩头求命。兵一手以枪尾刀插入其头于地,一手以剑斩断其身首。有一人缩身于角头,日兵一队放枪弹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斩之,几成两段。有一难民在屋脊上,亦被弹打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枪尾刀刺插十余次。”„„

教室里静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四天三夜的大屠杀、近2万人的生命、所谓的“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历史仿佛重现了一般,在学生心头引起了震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的本性!

讲到“火烧圆明园”时,我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那一幕场景,在观看当中,有的学生陷入深思,有的拍案而起,有的无奈地摇头,还有的在叹息„„我想我还不能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完全清晰地表述出来。请看看学生直抒胸臆的感想吧。

杀人、掠夺、放火、毁灭„„电影中的每一幕都时刻震撼着我的心灵,此时我的心如刀绞,我的心在哭泣。我为它悲惨的遭遇给予同情,为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感到悲哀,同时对外国侵略者无比的愤怒、痛恨。

“落后就要挨打”影片中那一幕幕证明了这句话。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这个庞大的躯体由盛而衰,又由衰而盛,在茫茫的大海中此起彼伏。那时的清朝帝国犹如一只庞大空壳、残壳,它在茫茫的大海中飘荡着。它已经不起大风大浪,就算是稍稍碰到障碍物,它也会瞬间破裂、沉没。

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祖国只有强大,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否则就会被淘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祖国发展作贡献,特别是我们这些中学生,更不能有一丝怠慢,因为祖国的重任担在我们每一个中学生的肩上。我们应努力学习,在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万代观赏享受,但是这个凝聚了几代人智慧结晶的建筑奇迹却因英法强盗的贪婪而毁于一旦。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令人发指。他们给中国乃至世界文明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爱好文明的人们永远不能饶恕他们。一场大火不会夺去伟大民族的智慧,人们将在愤怒中迸发更强大的力量。(学生)会很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学生)我多想有一台时光机,回去让他们不要闭关锁国,要多向别人学习,否则就

写得多好啊!看了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字里行间,我分明感受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感受到了学生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只有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 陶行知 先生说的很好。

一节历史课,如果没有真情实感融入将会是苍白的、枯燥的、无味的。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教,教有情感的历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兴趣,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更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我们的课将越来越受欢迎。

三、激扬智慧的火花,教给学生有思想的历史

记得在第一次教《甲午中日战争》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进行讨论:邓世昌的致远舰爆炸后,他并没有被炸死,随从给他救生圈,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太阳犬口衔其臂以救,他将太阳犬淹死,最后与全船25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我问学生:他这样做值不值得?当时学生有的说:邓世昌真傻!有的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的说:他完全可以活下来,为国家多做贡献,他这样做实际上是不负责任!我的本意是扬邓世昌的爱国义举,为国甘愿牺牲的精神。学生这么一说,我有点招架不住了,最后我只得用苍白的语言说:从这件事上看,邓世昌爱国不怕牺牲,很值得我们学习,草草了事。

这件事让我感慨良久。历史是有思想的,在课堂上其解读者是教师。有思想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的个性和见解应该得到尊重和张扬;有思想的历史课堂需要一位有思想的历史教师,要求历史教师高屋建瓴,仔细地审视、思索自己的教学设计,知道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才会最有效,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说,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自己得有知识储备、有独立的思想,才能把思想的火炬传承下去。如果只是为了热闹而设计,那么也就毫无意义了。

现在我教这课,仍然塑造邓世昌的高大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民族魂。但是我采用了一种自认为更好的方式,那就是播放影片《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那一幕,把学生带入黄海大战的烽烟炮火中去认识邓世昌,将邓世昌的英雄形象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头。

四、关注身边的事情,教给学生有生活的历史

历史源于生活。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到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活活生生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反映。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历史课富有时代感,更具生命力。

比如《鸦片战争》一课的导入,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同学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生: 6月26日)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禁毒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说:毒品危害大!)我又进一步问:你们知道毒品有什么危害吗?学生们都谈到毒品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我一边和学生交流一边展示毒品及其危害图,看到畸形的孩子,瘦骨嶙峋吸毒者„„,学生们深受震撼。教

师趁机指出:正因为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大,所以各国都致力于禁毒。在100多年前,因为毒品(鸦片)引发了中英之间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到火烧圆明园,我们不妨告诉学生: 2007年9月,爱国企业家 何鸿燊 先生以6910万港元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捐赠国家。目前圆明园兽面人身的12生肖铜像中,猪首、牛首、猴首和虎首此前已回归祖国,目前,已知铜鼠首、兔首由法国人收藏;铜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让学生关注文物保护,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不妨引导学生谈谈今天的中日关系。讲到沙俄侵略中国的土地,不妨联系“中俄友好年”。几乎每一节历史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影子。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曾说:“教育即生活”。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历史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从生活的海洋中去撷取有利于我们教学的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生活经验以及时代的发展纳入课堂,教学才会富有吸引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以突显历史学科以古鉴今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

课堂如人生,课堂是流动着的生命。我们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体验与人文关怀的,应该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让每个年轻的生命体都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并努力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也就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真谛吧!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给了学生什么

历史教给了学生什么

我想每位历史老师在讲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心情都是异常的沉重。面对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屈辱,每位中国人都会为之而心痛。读大学时,教我们《中国近现代史》的是一位老教师,我直到现在都清晰的记得,她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对中国人民进行血腥屠杀时,眼睛里闪动着泪光,我们都知道她是在用心、用灵魂上课,无形当中,对这样的老教师我充满了敬佩之情。今天,我也站在了这五尺讲台上,我也在给同学们讲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的心理充满了对日本的不满与仇恨,我也利用了大量的史实来揭露日本的残暴。每每上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我都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在历史课堂上,而学生也同样和我产生了共鸣,我曾为自己利用历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年,我才从这错误的引导和盲目的爱国热情中惊醒,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工程师的我们,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我彻底的反思着┄┄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个学期讲好日本侵华以后,我象以往一样,让每位学生写一篇小论文交上来。在交上来的论文中,大部分学生都用充满激情的笔端,写下了对日本政府的不满。在这么多的文章当中,只有一位学生他提到了日本侵华罪行的同时更多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会挨打,如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高中生,在同学们都声讨日本,抵制日货的言论中,他却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理想的社会。这令我震惊,也让我警醒,以往因历史课堂倍受学生欢迎的心情跌落入深谷,为自己的渺小而悲伤,但最多的就是让我多年来从狭隘的爱国热忱当中觉醒,用博爱的胸襟去包容社会,用真挚的热情去感染同学。虽然只是一篇很小的论文,却让我思索很多┅┅

古往今来,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理想。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高中的历史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我们应从历史知识的讲述当中,剖析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观,大世界史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中国更要融入到世界的发展中,而高中生的今天就是祖国的明天,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交给学生什么,是件令人反思的事情,我想在此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求抛砖引玉。

一、“救救孩子”

我想这句话对历史和语文老师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鲁迅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呼吁社会,不要出现人吃人的现象,不要让礼教吃人,让人们觉醒。我们在讲《新文化运动》时经常会提到这句话,那么我们在讲历史的同时,是否也感觉到,我们也正在把自己的思想去灌输给学生,我们是否压制住了学生的创造性,是否认同了或听取了作为21世纪新生力量的心声。回顾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多的是斗争的精神和作用,少的是人类共同发展的智慧、法则和美德;长的是“真理只有一个”,短的是人文社会、文明竞争中的多元理解和谅解。

当今世界,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从上一世纪后期起,人们就意识到“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是世界的主流。就国内而言,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同时,中国政府一再提出“祥和”“和为贵”“和平崛起”“和谐社会”的号召。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在空谈姓“社”还是姓“资”。在经济建设中,公开我们的落后,承认资本主义的先进。欢迎全球企业“领袖”、商界“精英”、金融“巨擘”来华投资的大字不断见诸报端。这说明“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时代已经过去,化敌为友,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这也是我们痛定思痛,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端思维的根本否定。否则,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教育必须为此培养具有民族认同、爱国情感、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与人,文明与文明如何求同存异,如何谅解容忍、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事实不胜枚举,代表了历史的方向和主流。可我们中学历史课程的主基调是什么呢?

当你点击网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FLASH动画,或是文章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是激进的中国人采用的过激的手段在网上漫骂、指责日本的罪行。当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时,中国人在BBS上基本上使用了世界上最难听的语言来诅咒他,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砸毁日本料理店,并出现了“抵制日货”的高呼声。这难道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中国人未来的形象吗?今天的他们能够这样极端的仇视日本,难道与我们的教育无关吗?难道这不值得每位历史教师去反思吗?历史到底让学生们记住什么?仇恨还是教训!网上的漫骂、指责难道就能够反映出中国人的愤怒和爱国的热忱吗?相反,是不是更毁坏了中国人的声誉的,是不是影响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礼仪之道呢?那么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怎样在历史的教学中去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观呢?

首先,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在用灵魂、用激情上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爱国主义史观,冲破狭隘的民族主义,爱自己国家的同时,也要懂得爱世界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弘扬积极的生命情感,要有和谐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历史。中国需要世界,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而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国是在和平中崛起的国家。

其次,在历史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去反思,去借鉴经验教训,通过近代史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为近代的中国出谋划策。让学生通过近代史的学习,焕发出对生命的真爱,对他者生命的同情,拓宽人的生命情感,珍惜现在和谐的社会。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更是明天前进的动力。俗话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而我则认为记住历史的同时,在心中却埋下了恨的火种,就不如忘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在世界的发展中看中国的历史。

最后,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1世纪的学生是有主见、有创造力的。那么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就要放手给他们更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历史的天空中翱翔,听一千遍不如自己实践一遍,教给他们思想,不如让他们在探索中求得真知。

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但如何正确认识与解释却大有学问。历史上的暴力、杀戮、战争、奴役、灭绝、掠夺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付出的代价。我们应该试图让学生懂得从历史的发展当中汲取经验教训,争取在未来的建设中和平与发展贯穿人类的历史上。所以,救救现代的孩子吧,不要让他们的心中只装满仇恨,不要让复仇蒙蔽了孩子们双眼,应该让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如何在和平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救救老师”

曾经作为中学不可缺少的历史课,现在似乎被边缘化了。有很多对历史课不利的理由,说明当今历史课的尴尬。一方面,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很多地方将历史融入社会科,使得历史教师体验到了失落感;另一方面,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我曾通过不记名的形式让学生们写“如何看待高中历史课”,有的同学写道:教师总是在讲解怎么也说不完的历史,学生们学习的兴致却不高;历史知识不断地增长,使原本已浩如烟海的历史看起来像座无法攀登的巨大山峰;记忆、记忆,总是记忆,年代、地名、人名实在太多等等。可想而知,在学生们的头脑当中,历史只是永远不断的反复的记忆的过程,这无疑是历史教育的可悲之处,因为除了史实的罗列与记忆,学生们从历史的教学当中并未真正的体味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使人明智的道理,以史鉴今的效果并未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偏差认识呢?我想大多数人马上会想到的就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了问题,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历史教师的苦恼呢!

我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

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就高一历史课程而言,《中国近现代史》从学习历史开始这就是起点,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讲的无非都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与漫长的过程,学生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而高中的老师除了用少之又少的时间给学生增加一些历史的启示和教训外,大部分时间还在讲史实,因为高一的学生要面临着会考,老师要将考试要考的东西。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如何让教师从历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呢?

首先,历史老师不要拘泥于分数,要跳出分数。有的学生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现在的每一次考试,考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因为现在老师比学生还注重成绩,学生的成绩好象成了老师辛勤汗水的验证似的。成绩成为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的杠杆。历史学科不同与自然学科,历史本身就是没有对错之分,然而,为了每一次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只能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全神贯注的落实考试的考点,特别是高一,会考本身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可是为了追求优秀率,已经抹杀了历史吸引学生的本性,也抹杀了历史老师的创造性的发挥。分数,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何时能让历史教师从你的锋利的刀尖下逃脱出来。

其次,历史教师不要拘泥于书本,要跳出书本。现在的历史教学仍然是以本为本,而老师为了应付会考更是视教材为指挥棒,上课贯彻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考试的要点,下课做那些为迎接考试而精心准备的练习,学生是为了应考而读书,教师是为了应考而教书,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现在历史教学正在进行改革,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是大力的赞同,在改革中增加了地方史,这也就给历史老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可以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锻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让学生们从探索中找到真理。而教师也可以多方面的去引导学生,不要让书本成为束缚教师发展的枷锁。

随着时代的演进,尤其是新世纪的到来,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冲击着每一个地区。人们在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激烈竞争中,既渴望教育能够担负起促进国民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优胜者之责任,同时,也不得不放弃传统教育中过于保守的一面,即过分注重记忆的教学。历史学科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为避免失去存在的理由,当然需要切实地改革,而改革的起始,必先对其教学任务进行重新定位。不要让历史考出来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本身应该是充满智慧的,而智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会演变出不同类型的。传统社会需要听从的智慧,当代社会则需要独自面对世界的勇气与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个人智慧发展列为历史学科教学的新任务,发掘历史之中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智慧发展的内容,并完善教学设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研究目标。历史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透过历史史实看到的历史本质,通过对历史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才是历史教给学生的真谛。如果,要想让学生充满智慧的去接受历史的使命,那就先让历史老师从历史的枷锁当中解放出来吧!

三、“救救历史教学”

为什么读完高中的学生却不知道当我们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时,世界究竟怎样?为什么别的国家能够在近代迅速崛起,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对读完高中的学生来说,都会是难以解答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高中生只知道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只知道我们要强大,却不知道近代的中国到底与世界差在了哪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源于高中的历史教育,高中的历史教学应该说是不完善的。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只看到了中国,而大多数同学不知道世界的形势。

高中历史教学的安排是这样的,高一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所有班级的必修课,要迎接

会考;高二学习《世界近现代史》,是文科班的必修课,对大多数的理科同学来说,世界与我无关;高三学习《中国古代史》,只有文科班的学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的辉煌与文明。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教学的安排才出现了我前面提到的现象,高中生却不知道,我们落后挨打之时,世界正在进行着怎样的建设。

高中的历史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史实的讲解,而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大历史的唯物观,培养他们的大世界观。应该让学生在世界的角度去看中国,从中国的发展去认识世界。而分裂性的历史教学,又怎会让学生树立大的世界史观呢?对世界缺乏认识和了解的学生,又怎能知道更好的去融入世界呢?不学《中国古代史》又怎会知道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中国落后在哪里呢?割断了中国的发展,分割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这样的历史教学又能教给学生什么呢?

诚然,我们知道仅就高中的三年不可能让学生很全面、很透彻的去了解历史,因为高考这个指挥棒还在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员而在工作着。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祖国的兴衰匹夫有责,应该让我们从世界的发展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过去的历史中学会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国家也在极力的进行历史新教材的改革,希望这次的改革给历史更多的空间,让历史真的能够教给学生很多,让人们认识到“以史为鉴”的国家会在和平中崛起。

我们都知道,学史使人睿智,但这是从道理上说的;实践中还要看“历史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都会使人睿智,学得不好,反而使人愚蠢。愿我们历史教师主动将生命的节奏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在历史的教学中让看到孩子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让孩子在历史课堂上真正的找到自己应有的价值。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一个学生的小论文,已昭然揭示出历史教育在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他唤醒的不仅仅是我对历史教学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祖国的明天和当代高中生敢于突显自我的精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含蓄的遮掩,有意的隐藏已经不适应世界发展的需要,高中学生就要张显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们的历史教学也更应该显露出历史的特色,让过去沉重的历史带给学生明天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让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世界和平发展的使者,让今天的老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倡导者。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为祖国乃至世界的和谐发展而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獒奶、狼奶、狗奶和人奶——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反思、机遇和责任》——聂幼犁刘立新

《历史教育:呼唤生命情感》刘振吉

《中学历史教育论》聂幼梨学林出版社

《历史学科教育学》于有西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宋乃庆徐仲林 靳玉乐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美)梅里尔.哈明/著罗德荣/译

第三篇:教给学生观察

教给学生观察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的一篇《教给学生观察》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

“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在现实教学中有时候不容易做到,教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应该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最重要的能源,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结合数学教学,让学生观察又显得尤其重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模仿,展开思维,举一反三,然后再通过自身的练习加以巩固,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一味的强调学生如何做,不让学生认真观察,机械的练习,不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而且比较容易遗忘,从而事倍功半。

总之,我们不能只把教给学生观察看做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而是应该把观察看做是一种积极地智力活动,看做是发展智力的途径。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第四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读《教给学生观察》有感

说起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早就想进一步走近他,去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仔细拜读了前几条的建议,我发现有这么一条:‘教给学生观察’给我留下了特别的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和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儿童需要理解和实际的东西越多,他在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关系就越多。”

苏大师的话和我国古人的一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也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过:“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可见,观察是何其的重要。我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深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教小学生的时候,就教给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文中列举了他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事例。他让学生观察春天即将来临的标志,欣赏大自然的音乐。“教师教给学生们观察和发现,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预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然而小学生的观察力水平比较低,不能全面细致地感知客体的细节,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培养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到“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如我在上《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是从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入手,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去聆听声音,感受声音,体验声音,通过声音愉悦身心。如果学生平时没有去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各种事物,学生就不能说出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课我还收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观察大自然,感受各种声音的美。

又比如我在上《种一片太阳花》这课时,我带着孩子们在教室的阳台上亲手种起了太阳花。从挖土埋种,到填土浇水,孩子们都是自己完成的,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后来,我又带着孩子们观察太阳花发芽,长叶,直到开花。我们观察茎、叶、花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太阳花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孩子的眼皮下进行的。我们在观察中体会课文中那一片片绿色的法兰绒,体会课文中新陈交替的生命现象,体会课文中太阳越大,花开的越旺盛的蓬勃精神……我看出孩子们在上这篇课文时是愉快的,而这篇课文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要是我能把更多的语文课文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教会孩子观察,那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必将让他终身难忘。

让我们领着孩子察生活观察生活吧,因为它可以交给孩子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泰兴市新街小学杨正和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给学生观察》中说“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累精力。”

这话一点儿也不错。观察,使我们变得睿智,活跃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观察使我们学会了沉思,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增添了几分成熟;观察,使我们懂得了爱、理解了爱,就像所有生命的物体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五彩斑斓,读后感《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观察,就会让许多有用的“材料”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写起文章自然就费劲了(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因而要处处留心周围的事和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经验,对人、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若用停滞、单一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事和物。例如在春游、运动会等各类活动前夕,我们总是提前布置作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观察更真实、可靠,还有利于巩固观察结果,便于学生在观察后对观察结果的反复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当然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所以学生的观察不能只从静态的角度进行,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跟踪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持之以恒的观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对学生观察力的提高也会有很大帮助。

下载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 前几天,老是会下雾,让我们成人觉得很讨厌,可是孩子们喜欢,教给学生观察读后感。于是我引导他们进行观察。苍天助我,恰巧校长室那边停了一辆汽车,露出两个......

    不主动权教给学生

    观安康市2010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会”感悟((之三) [信息员:小数 | 作者:曹绍周 | 日期:2010年5月6日 | 浏览1072 次] 字体:[大 中 小] 何时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 乌市76小学李彬 -------发表于2006年3月乌市小学语文论文大赛活动中获三等奖(乌市教研中心)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教学工作。几......

    如何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如何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谈谈《花的世界》教学有感今天已经是开学第二周的星期五了,又到了给学生上作文课的时候。这次要写的作文是语文百花园一里的《花的世界》。为了......

    语文课堂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语文课堂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 2012年10月23日 随着一次又一次教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变得愈来愈变幻莫测了。随着“人文语文”、“情智语文”、“简约语文”等一个又一个专业名......

    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

    古诗词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什么 弓棚子镇第一中学 王国辉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凝炼隽永,魅力无穷,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近几年的教材无论是......

    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

    教给学生更有价值的“10%" 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的新阐释 语文学习中,课文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的阿弟,初中没毕业,补考后拿到了毕业证。他看报纸,少有看两遍的......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沈阳市第四十七中学 郭凌雁 一转眼,从教近三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