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结题报告[精选]
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
新宾满族自治县旺清门中学
李士杰 2011年12月
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中,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这一术语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的意思,而“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P67)“最优化的前提是:从所提出的标准观点出发,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化教学教育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该班和个别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育过程最有效地(最优化的)发挥效能。”(《外国教育动态》1983年第5期P50)它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手段,而是一种目标明确的、有科学根据的、引导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以少量时间和力量取得巨大的效果”的一种安排。巴氏的最优化教学的标准有二: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效果上找出最优化的关系,因此,此理论为本研究奠定了最基础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学的理论。它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基本观点是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相互联系,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此,本研究指出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大化。因此,有效教学理论成为本研究最直接的研究依据。
三、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尝试创新教育,力图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学教学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发展目标
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成功的欢乐中品味学习的兴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而提高旺清门中学的数学成绩
四、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范畴的界定,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初中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45 分钟的每一秒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 “四让”: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让学生多讲一些,让学生多做一些,让课堂更轻松一些,让学生学得更多一些。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喜欢情况;
②结对子后,对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差生转变问题。③数学笔记对成绩的帮助(2)案例法(3)文献法(4)行动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数学知识与大家共享。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到解决数学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阅读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数学品质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在历次期中、期未区统考中各年级的数学平均分均排在前面,走出了从前数学总是末位的阴影。
3、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程度更明显了。加速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4、提炼并撰写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心得和论文等。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论文:《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一次函数》 导学案设计:《勾股定理复习》
七、课题研究过程
1、从兴趣和能力入手
①、每堂课一个轻松数学话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需求感;
②、让快乐走进课堂,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弱者,让学生自主讲课
③、动态多媒体教具,使学生体会数学课的奇异,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
④、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有探求感,2、活而不乱的合作讨论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②、让欢笑充满数学课堂的每一个角落。③、记好课堂笔记,整理错题本。
④、多媒体随时走进课堂。
3、①、好帮差,尖子生与暂差生双丰收
②、容许学生犯错误
4、有层次的作业练习(设计开放性数学题型)①、设计“基础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自信能力 ②、设计“一题多解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③、设计“举一反三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④、设计“易错类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⑤、设计“猜想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5、师生的共同反思
教师反思,使本人建立了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也提高了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更能使自己逐步成长,逐步完善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型”。
学生反思,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同时看到自己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想法而信心倍增,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反思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认真反思产生错误的根源,细致地做好除“根”工作,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它的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第一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准备阶段。2010年9月确立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下达立项通知书后的10月份及时做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初步研究阶段。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交流)
第三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4月)研究阶段。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建立了课题研究专项记录本、档案盒等,使课题研究趋于规范化。该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后,学校课题组定于每周五下午为课题组研究活动时间。逐渐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思路(1)兴趣导入(2)学生自学讲解(3)小组讨论(4)分层互练(5)师生共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成绩。第四阶段(2010年4月—2011年6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全面反思、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八、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尽管我们这一课题按计划既将结题,但我们仍要坚持本课题研究内容,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巩固与推广,并准备往下延伸。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纵观整个操作过程,应该说要求明确、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教师和学生均反映良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时候,工作遇到困难,便畏缩不前;在一个班级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差仍很明显,尖子生带动差生有时开展不利。另外,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如: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败在教师,今后应继续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要学中研,研中学;做中研,研中做;写中研,研中写,增强自信心。同时希望得到教育专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第二篇:“学案导学_引领自主探究”结题报告
教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二十四中学坚持以市区“十二五”教育工作要点和科研工作整体思路为先导,实现我校“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把理论用于实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活动质量。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路。现把我校的科研工作做以整体总结
一、学校重视科研工作,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由于我校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教师考核制度之中。如果科研工作不达标,月考核要给于扣分。年考核计入总分。校长任延军同志亲自抓科研工作,他既是我校市级规划课题《目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同时也是校科研团队的总负责人。不论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派教师前往学习,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管理(1)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为此我校要求主管科研工作的教务处同志年初要写出科研工作计划,年终要写出科研工作总结,并制定出详实可行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激励制度、课题验收制度、课题审批、申报和备案制度、校本科研培训等制度。使教育科研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为了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的建设,我校成立以任延军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以两位副校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科研组织机构,建立了以各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科研团队,填好科研团队申报表,明确科研团队职责,制定好科研团队活动计划、活动反思记录,做好科研团队活动总结,建好科研团队成员档案。充分发挥科研核心团队成员对教师小课题的研究给定期指导、研讨作用。使团队的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切实提高学校教育
科研工作整体能力。
(3)、在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下设语文、教学、英语、政地、历史、化生、物理、体育、综合、日语十个教研组。有严格的教研组制度,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教研会,会议有专题,有记录。全校每周有一次教师业务学习或政治会。由教务处负责,有主讲人,有记录。
三、做好课题档案建设工作
无论是市级规划课题还是校级小课题我们都十分重视课题档案工作:
1、建立课题前期档案
其中包含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论证材料、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等。
2、中期档案
调查问卷、会议记录、阶段性总结或中期报告、课例、案例、反思、论文、学习笔记、学生作品、图片、音像等。
3、后期档案
包含课题验收鉴定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等。四、十二五期间我校科研课题立项并及实施情况:
1、我校在“十二五”期间申请并立项了市级规划课题《目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总负责人是任延军校长,成员由副校长、教务处两位主任、各教研组长及科研骨干组成。为保证此课题能真正的在教学中开展起来,学校采取了如下做法:(1)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好中差学生搭配开,力求做到成绩能力均衡。每位班主任教师在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小组考核细则,每天每周总结各组情况,月末班级对小组进行嘉奖。每学期末学校要奖励每个班级两个先进小组。(2)我们把此课题与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分出许多小的子课题进行分解研究,共有七位教师从自己所教学科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王轩老师的《如何搞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王颖老师的《如何组织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侯鹏老师《如何开展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曹凤慧老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于洋老师《英语教学中 的小组合作学习》刘金利老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高大全老师《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王轩老师的《如何搞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获市级一等奖、高大全老师《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获市级三等奖、于洋老师《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刘金利老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或校级一二等奖。这些教师小课题的运行为学校小课题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课题经过了近两年的实践,可以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年末,振安区在全区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工作,当时有许多教师认为与我们市级课题有冲突,我们就及时研究学习,最后后达成一致,认为学案导学的宗旨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依托,以学案为引领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的,这也正是我们市级规划课题《目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了此课题的支持,学案导学工作在我们学校实施起来就得心应手,我校率先成为区学案导学试点校,全区兄弟校多次派人到我校来听课教研,在区里举行的校际间交流课活动中,我校共有六位教师被区里选中到其他学校讲课,这也是对我校市级规划课题《目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一个肯定,使我们更坚定把次课题踏踏实实搞下去的信心。
2、校级小课题立项及实施情况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对小课题管理、指导功能,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1)学校课题的申报必须参照市、区的课题指南或教育学会等部门课题指南,选择并申报符合学校特色的研究课题。市、区、教育学会等部门课题申报时间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日期,逾期不予受理。校级小课题的申报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申报。
(2)、申报的科研课题应具各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
已经有明确结论的课题不再立项,切忌低水平重复选题。
(3)、申报的课题必须是学术新颖、立题依据充分、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课题组成员应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经过我们的把关与筛选2012年我们共立项校级小课题45个,2013年共立项校级小课题43个。基本上做到了一线的教师人人都有小课题。其中有两项获市级奖励,五项获区级奖励,十一项获校级奖励。(4)学校建立了小课题严格验收评审制度、建立了小课题档案,能按期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交流会议,并且有记录,要求教师填好课题立项表,写好课题实施计划或方案,重点落实好课题实施过程怎么做,预期要达到什么效果,写好研讨记录,整合好学习材料,写好反思日志、典型案例,写好总结或各级论文、成果报告、结题鉴定表等。
五、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1、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特别重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论文,教学反思,和学习体会。
2“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上学期,我们就组织了两次大型活动:全校教师到东港学习学案导学教学,各学科教师分别参加了辽宁省化学,物理,数学,英语农村课堂教学研讨会。“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增强了广大教师发挥自身作用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但
科研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实践到理论,只有将实践所得上升为理论,才能应用推广。
以上是我们学校科研工作的点滴做法,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标,以科研为先导,努力开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3.11
第三篇:“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 验 方 案
新宾旺清门中学
李士杰
2009年4月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在调查中发现,我们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如今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率地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上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确立了“学案导学,引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学校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探索出符合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归纳出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同时,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做到高效的教的策略和高效的学的策略的互动促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学段的“新授课、复习课、自习课、讲评课、课题探究课”等高效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
(2)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
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影响高效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①高效备课策略。具体来说,备课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案的形成等
②高效上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即“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要研究高效施教,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趋势、总体思路、高效策略;研究教师讲课的方式、风格、节奏、语速、仪表等;研究学生兴趣的激发、情知互促的措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等;研究有效提问与倾听、问题设计的深度与难度、提问的类型与时机等;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整合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方法优化策略、鼓励评价策略、情境设计策略、主体参与策略等。
③高效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3)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任何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有其规律可循。根据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施。设想通过研究,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构建新型的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高
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其个性,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形成本校大面积优质高效教育的办学特色。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积极主动地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大量查阅教育理论文献资料,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最新教学理论、信息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2、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学校课堂教学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案例研究法:对一个个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剖析,找出教学成功的经验,归纳出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升华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主要操作措施
1、阅读教育理论专著
通过上网、走进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更好地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前沿理念,认真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书籍,提高我们科研理论知识水平,用来充实自己。
2、撰写实践论文
3、调查问卷,收集提炼
通过对学生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掌握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看法与意见。
4、立足课堂,交流研究
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的切入点、课题研究的主渠道、主阵地,对课题组成员的观摩课进行评说.5、积累经验,不断总结
每次研究课过后,及时对课堂教学及时反思并积累成功的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
⑴ 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认识高效问题设计的内涵、本质与特征,并对此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了解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过程。
⑵ 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在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的现状,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1月)
⑴ 2010年1月—2010年6月: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情况,逐步研究子课题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交流研讨,继续生成新的研究问题,逐渐落实数学高效模式问题设计的策略。
⑵ 2010年11月—2011年4月:综合运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写出中期研究报告,总结、推广在实施数学高效模式问题设计方面拓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2010年11月—2011年4月)
⑴撰写课题研究论文;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第一阶段:通过第一阶段,首先要求自已在数学高效课堂理论知识方面比以前更为丰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抽查,做好前期的理论积累。
2、第二阶段:要有本期实验教学的心得或论文,把好的经验放到我校的网站上,希望得到同仁朋友的指点。初步在全校、或全县范围交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3、第三阶段:问题诊断,需求分析。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组织研讨活动,实验阶段性总结,实验观摩及阶段性实验经验交流会,写出阶段成果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4、第四阶段: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迎接结题鉴定。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形成科研论文,把特有成效的经验形成科研报告,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让研究的成果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第四篇:学案导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城”,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
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形式化、简单化的新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烦恼无尽。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行将走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
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为此,科学的编制学案,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引领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二)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这些方案的出台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甚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可能的预想到,在达到统一思想的前提下,使实践少走弯路更多的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物质准备上我校购买了速印机,装备了专职的印刷室;构建了标准较高的电子备课室,并为每位中层领导配备了专用电脑,结束了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历史这就使教师网上备课,微机生成教案成为可能;技术上,我们利用校本培训,重点培训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文本文档的编辑技术、规范格式;二是试卷设计、试题编辑的能力;三是网上下载课件、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今天,海滨中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主动使用信息技术以内化为一种需要。这些准备为我们的课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案题单化。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导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这四项标准中也要有重点,那就是看学案上有没有可供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第二个问题是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不讲。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滔滔不绝地讲。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
一、点对点的问题链,只有有了问题链,才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才能渗透学法。学案中问题链的设计,还能起到“以问拓思”的功效,帮助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掌握解题思路,把教师的学法指导落到实处;③知识归纳是重点,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文本阅读中体现的知识、问题链设计中考查的知识进行分析、重组、整理,然后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在学案上,供学生自学;④巩固练习是着力点,无论哪种教学改革,都不能逃开质量和升学,因此编辑高质量的练习题和作业(我校将学生课后作业整合在学案上,不再另设作业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质量和针对性强的习题,我们要求教师选择的标准就是历年中考试题和中考模拟试题。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分析解剖探索性题目,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称其为学案。这四个方面特征也是学校检查评价任课教学编制学案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经过不断完善,我们完成了“规范学案编制”任务。将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
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对于一个课题但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我们要求教师按课题制作学案,一课题编排一份学案,还课题完整知识体系。其次,依据学案规范导学流程为:①出示目标——②依案自学——③合作交流——④成果展示——⑤精讲质疑——⑥知识归纳——⑦课题训练。再次,根据课时确定教学模块:二课时分为自学——展示两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③,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④、⑤、⑥、⑦;三课时分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模块,第一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①、②,第二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③、④、⑤,第三课时完成导学流程⑥、⑦等等。采取模块教学,解决一节课不能完成学案全部内容的问题。
六、取得成效
(一)形成学案制作模式。
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 ③合作学习,以课题
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成绩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海滨中学的课改更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我们将在十二五教育科研中继续研究。
第五篇: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沁阳市王曲乡路村小学
2010年5月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通过一定的措施,经过深入的学习,做到“两个到位”“三个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原由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2、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即“自主探究”,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虽然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教师仍旧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实验的指导思想是:在学习、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目标,结合本校特点,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自主探究” 教学课题实验操作体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 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求知,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自能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在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理念虽有些认识,但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行为特征仍然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首先,转变师生角色,师生地位平等,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式教与学;其次,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第三,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第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第五,拓展自主探究空间,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六,树立大教学观,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扩展他们的视野。
2、课题研究的关键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应突破传统教育框架,构建新型灵活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新路 ;二是作为“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发展自己,去提高语文素养。
3、课题研究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教学必须民主,必须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怀疑和猜度,要把学生当成教与学的伙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如一位教师在《坐井观天》教学时,由于教学的民主,学生不但能从“青蛙跳出井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能从小鸟飞进井里进行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比较全面的启迪。
(2)实践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主旨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让学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后》,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写警告词,写倡议书。
(3)激励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2 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我能学习”、“我会学习”。①竞赛激励。在竞赛中,大脑皮层受到强烈刺激,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②成功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③审美激励。学会欣赏佳句,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同时注重各学科间的融合,去发现美,去创造美。④荣誉激励。表扬和鼓励在激发成就动机中比惩罚和遣责更有效,通过产生各种“学习之星”,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向上力量。
(4)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学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相信学生,使学习活动富有成效。从时间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改变单调乏味的“独白式”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倡导多元的学习见解,教师不以主观意愿强行牵引学生。引导学生对“书本”和“生活”两个世界的沟通,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5)综合性原则。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摒弃先前的单纯的口头说教,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养成使用工具书和查找资料的习惯,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创新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让学生敢于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的观点挑战。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表现,教师不吝于表扬,同时要巧妙因势利导,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是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树立三种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自主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如果理念迷失或犹疑不定或模棱两可,操作就会不能到位或误入歧途。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2、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3、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4、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
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是生生合作探究。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已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5、注意归纳概括,加强实践探究。
我们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巩固和扩大知识,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6、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
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由教育局教研室审批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探究”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我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等问题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懂得:一味循守固定不变的以教代学的方法只会阻碍学生素质的提高,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自主探究”的实验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3、健全制度,加强教学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在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的同时,还遵循“功在课前,利在课堂”的原则,狠抓课前准备,力求以高质量的备课赢得高质量的教学。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4、注意交流,及时总结提高。
实施课题实验,需要不断以全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作指导,这就决定了课题实验不能孤立、封闭地进行,需要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用予充实自我,推动实验的进展。因此我们定期举办课题研究研讨课、汇报课,邀请县进修学校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参与评课交流,从中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总结“自主探究”的实验经验,同时根据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归纳形成教学策略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做法
1、“两个到位”
(1)、认识到位: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学习《河南教育》、《小学青年教师》等教育刊物。崭新的教育观极大触动了教师的心扉,使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2)、经费到位:派出课题实验教师到永威、一小等校学习观摩,并订阅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购买急需的教学录像带和教学仪器,保证了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
2、“三个保证”
(1)、机构保证。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在上级领导的指导 下,加强了对课题实验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课题实验提供了组织保证。
(2)、人员保证。学校选择富有探索精神、年轻有为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促使其成为学校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做到既有“点”的示范引导,又有“面”的铺开实践。
(3)、制度保证。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了解当前教改情况,报道当前课题研究动态,要求实验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实验研究课,并及时评课研讨。规定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重点研究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推进实验研究进程。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助燃,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关注,合作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思维的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加强。一年多来,我校共参加乡赛课活动6人次,观摩课12节。
2、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人人有课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参加课题研究的魏家鑫老师的论文《换一种方法,收获一份惊喜》参加焦作市论文评选获二等奖;史会军老师辅导的学生司佳获得“河南省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张爱琴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一课在赛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魏家鑫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在赛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魏家鑫被评为“焦作市骨干教师”,郭娜老师被评为“沁阳市优秀教师”。
3、拉近了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多数只有“主--客”的单向活动,把学生看成是“鸭子”、“容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不同见解的有了。
4、掌握了学习方法
使学生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一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几个实验班,不论是公开课展示,还是学习质量抽测,都在学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九、课题研究的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应该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教师在何时何地帮一把等构成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3、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充畅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延缓评价、宽待错误、创造机会、热情鼓励。
十、存在问题及设想
课题研究一年多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有些问题还有待于大家讨论:“自主探究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以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有序和有效。同时,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恰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也需在教学中仔细斟酌,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有关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于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