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课题阶段性小结
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福建省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等。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并与王厝小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在课题研究中,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究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以上的理论研究和认识,课题组的成员都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
4、课题组成员还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
三、实验成果:
课题组成员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取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练习设计的6个原则,并加以遵循和应用。(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时效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只注意练习内容少而精,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是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问题
1、由于每个班级的知识水平不同,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教师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2、如何才能让所设计的练习在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并不是练习设计就是单一的进行设计练习。
第二篇: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为问题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一年的时间,学校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开展的扎扎实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参与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全体数学老师确立了自己的小课题。我们数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
二、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搞好科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
三、听课评课,课题引领课堂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四、及时总结,撰写反思及论文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
五、规范管理,增添科研活力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积极深化课题的理论研究。一周一次教研活动。
(2)重视研究过程的记录。认真做好课题组的活动记录,记好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讨论的专题、成员的意见等。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的进行实施并作合理补充。
2)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所任教的年级开展实验研究,确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开展实验调查研究,定期举行教师、学生双向交流座谈会。4)积极与外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到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与思考。市教科所李主任亲临我校指导课题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好地指明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定会有更多收益。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我们会充分发挥每位数学教师的潜力,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卧龙小学
钟
娜
近一年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磨课”子课题《数学课堂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还是学生学到什么》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就谈谈我最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供学生发问的前提条件,是培养提问题能力和养成提问习惯的有效措施。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会创新的切入点。如何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呢?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实例入手,采用故事、游戏、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实际内容(直观情景)紧密联系起来,把握最近发展区,营造学生认知心理上的悬念,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态。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上册的《有几瓶牛奶》时,我就以笑笑数完牛奶遇到了难题,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做为导入,让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的问题?”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方式新颖,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被带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中去了。又如元仙妹老师上的《9的乘法口诀》,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屏幕显示校园,接着又看到一辆汽车运来了许多花卉。师:看到这些花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思考提出了:这些花有什么用?有几种品种?买来多少盆花?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引起好奇心,开启思维,引发探索,为下面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架起了桥梁。(二)、教给质疑方法,防范于未然提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创设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发质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解决,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地调动他们不断探索真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质疑,进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让学生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
教师要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中的笔算部分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知识点:乘数是两位数积不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积有进位的乘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师在教“乘数是两数积的进位的乘法”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例题的特征、运算顺序、部分积的定位、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质疑,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法质疑做好铺垫。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就可以对照“乘法是两、三位数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推,从而懂得从例题的特征、计算顺序、商的定位、怎样试商、被除数中间不够除怎么办、被除数末尾不够除怎么办等方面提问。
2、让学生把握要点,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明确质疑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质疑能力,并不意味着每个问题都能问在重点处、点子上或问得恰到好处。因此,还要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要点。一是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为值得怀疑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二是已经理解的学生可以提问,考考教师和同学;三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即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四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质疑,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五是在“认知冲突”中找疑点,即新知识同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矛盾冲突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六是大胆猜想、联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七是从课题、知识的意义、性质、特征、定律和公式上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人机会得到锻炼,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里,就会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而自豪,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倍增。
3、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出学生混淆的题型,以错误形式出现,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有可以防范于未然。
(三)、引导、类推、迁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质疑和释疑的关系。质疑是一种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后,还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生成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才能逐渐独立地策划学习活动,自己学习同类知识,从而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例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方面,当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除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矩形知识,懂得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运用化归的思想,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找到新图形(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相应等长关系,从而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一旦有了化归的思想,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会主动地提出能不能也把三角形割补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另外还要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探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出已学过的什么。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本主要进行了小课题《进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研究。此课题的研究我尝试了将近一年了,我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份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不那末枯燥乏味,离我们其实不远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进步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增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也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以下:
一、我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我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照,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熟悉,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自己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楚的熟悉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除自己研读之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换,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往,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题目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进步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展开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气力大,想出师提供经验交换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增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进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
1、在课题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和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除自己研读之外,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换,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照的情势,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重视***、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起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教师重视数学活动内涵的发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教师讲求数学活动的组织。
3、基于对理论研究和熟悉,能够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公然探讨 《分数的初步熟悉》、《旋转与角》、《确定位置》等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内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最好方案,顺利推动课题的研究。
4、积极撰写论文和案例,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在市级评比中获奖。
三、实验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并学习了相干的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利用到实践当中,从教学效果看获得一定的成效。
1、明确练习设计的 6 个原则,并加以遵守和利用。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正确地掌控住各部份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惟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往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往斟酌,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动身的主观主义和情势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目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4)灵活性原则。的设计要有益于增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练习能从不同方向往寻求最好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愈来愈聪明,思惟愈来愈灵活,应变能力愈来愈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留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总结出数学课内作业设计应留意的几个题目: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情势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公道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纵、交换、分析,取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课作业要能增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公道,具有趣味性、可操纵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课内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保证尽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尽可能不要将课堂作业拖到课后往完成。
(4)作业的评价要有鼓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一些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情势,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告知他人,并在交换中产天生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忱。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少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然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练习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常常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
4、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课题论文获奖篇幅较少,还需深进反思与总结,勤练笔,勤思考。
五、课题研究展看
1.明确任务,加强考核。确保各项研究制度的落实,构成共同参与、主动研讨的氛围,使研究真正深进而有效。
2.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将研究点扩大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
3.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本身教学行为和课堂发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
4.强化成果意识。如课题研究课、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评价体系,认真做好进程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总而言之,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将近一年的实施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后期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此次活动的效果,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题目,落实活动的计划。把课题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大胆创新、勇于开辟,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进。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自从上报《如何上好数学课》这个课题,我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就一直在想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备课和教学谈几点总结:
一、备课
(一)、准备阶段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2、发现问题,掌握问题。
(二)备课阶段
要备起点、要备重点、要备难点、要备交点、要备疑点。
二、教学
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平角和周角时,出示生活中的两把扇子,用它们先复习学过的角,很自然的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记得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想出一道难一点的题,我说:“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小机灵”赵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赵某某得意的说。“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冯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就是这样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春晖小学
杜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