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教师职称评定】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想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提出了任务型语言学的模式。教育部制定的《英语学科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由此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输入与互动假设”。
1、习得假设。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有意识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 的吸收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习得假设认为,掌握语言是通过“习得”,而不是“学习”。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的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产生的机制。克拉申强调“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Krash(1982)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2、变化性互动。Long(1983)指出,语言必须通过“变化性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互动。变化性互动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又有利于语言习得。
(二)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至少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真实性。任务活动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语言环境。这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应该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应是他们所熟悉的。例如: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穿什么衣服是日常生活真实存在的。2、实用性。任务活动要把课内所学语言和社会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英语介绍家人。
3、意义优先。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结构形式。
(三)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它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中以任务的完成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与现实世界有着联系的交际问题,能引起学生兴趣。
3、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注重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语言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符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创新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意义
研究目标:通过开展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的理论和科研能力,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中任务的驱动,使学生乐学、好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教学过程中任务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用英语去做事,使学会合作,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意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受到我国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应用价值上,任务型教学符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学习形式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丰富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及理论。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
2、任务型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构建。
3、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4、任务型教学向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的延伸的探讨
(二)本课题将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班为研究对象,以下的步骤及方法开展:
1、理论学习:学习新的国家《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学习与任务型教学相关的理论。
2、召开研讨会,分担子课题。
3、通过研究课、示范课进行课题研究。
4、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进行课题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为研究作好准备。我中心的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年轻教师,课题开始的时候存在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对任务型教学知之甚少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教研组活动时,加大理论学习力度。旨在迅速提高教师的了理论素质。
1、基础理论的学习。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传阅了《外语教育心理学》、《外语教育语言学》,《外语教学技巧新论》、《活动教学论》等外语教学专业书籍。同时大量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教学刊物。采取教师自学,会上交流、讨论的方法。通过学习教师对“习得性输入”、传统教学方法、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
2、组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课题开展之际正值国家颁布新的课程标准,我们立即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标准,并积极记录学习体会,组织讨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教学科研。
3、学习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任务教学在 刚刚被广大的教师所了解。可找到的资料极为有限。课题组负责人抓住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听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讲座后,马上给全体英语教师传达。同时组织教师寻找相关资料。互相借阅,组织讨论。最终使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有了初步认识。
4、在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是英语课堂教学实录,教材是PEP。所播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中心电教室把所有的课录下来,我们组织教师观看,教师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为改革教学提供了一个思路。
(二)讨论课题,根据个人所长分担子课题。
经过大量的学习,教师对课题有了很深的体会。此时,我们组织教师召开研讨会,分担子课题。我们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都积累了宝贵经验。如:李春玲老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王红丽老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自己的见解,曹美云老师对如何开展课外英语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等等。结合教师研究兴趣点和专长,教师们通过讨论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
(三)、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责成专人上课,集体评课,复备课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构建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在开始研究的2001—2002学年,我中心组织了英语教学研究课多节,并聘请区教研员给予指导。其中王景春老师设计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受到与会老师好评。曹美云老师的课受到高度评价,并在全区教师研讨会上做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既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通过任务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1、Leading-in/Warning-up 在此环节,教师与学生进行自由谈话或表演儿歌、歌曲,谈论近期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应用所学过的语言做事。如:我国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飞行后和学生一起谈论杨立伟,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民族自豪感,并应用语言。
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教师通过巧妙的方式导入本课话题,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如: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实物展示等方式,学生在了解了话题的同时,处理教学难点或重点,处理重点词汇、主题句型,为学生完成任务做铺垫。然后向学生展示任务,让学生明确要用语言去做什么事情。如:通过学习,设计在儿童节那天穿什么衣服。
3、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呈现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合理分解任务,设计成任务链,如,采用听故事,设想结尾、听故事回答问题、给图片设计对话、扮演角色。任务链环环相扣,保证学生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4、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以个人、小组或小组代表的形式展示任务的成果,如,图片、调查表、课件、设计的图画、新编的歌谣、童话剧等等。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教师或学生点评,采用小组评价表进行小组互评、自评。
案例:王红丽老师设计的二年级《What color is it?》一课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驱动,采取两人、多人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本课为故事教学。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两个小主人翁到公园去玩,看到很多美丽的蝴蝶。对话涉及到询问数量和颜色。教学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唱表示颜色的歌曲《I can see a rainbow》导入课题,和学生谈论他们是否喜欢夏天,夏天能干什么、看到什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蝴蝶butterfly。学生学习新词,读课题。然后让学生带问题观看本课课文录像。学生看完小故事,很喜欢这个故事,于是呈现本课任务:根据课文制作一本故事书。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任务链:听英语给书上色,和小baby一起说书(说英语),和老爷爷一起读书(读英语),展示书,演演书。结合书的整个完成过程,逐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演的英语技能。几个任务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建了语言情景,使学生乐于说英语,应用英语,从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四)深入研究,对任务的设计进行探讨。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教师所设计的任务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如何设计任务是我们始终关注的研究焦点。10月我校举行了英语研讨会活动。昌平区小学教学研究室三位教学研究员,崔村校长、主任、部分英语教师,二毛小学英语教师、内蒙古联谊学校有关领导、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为期一天,以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加强友谊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为目的,围绕任务型教学法、学生情感教育、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通过研究课、研讨等活动深入讨论,并把有关材料汇编成册。在研讨会上教师就如何设计任务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可以说对一段时间以来的研究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1、设计的三个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要实现任务型教学途径,首选要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包含多项技能的训练,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情景或语境,有重点的进行一项技能的训练。同时教学的语言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设置要丰富多彩,教学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实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
2、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绕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结合。
3、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而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而且是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
4、任务的类型的总结:任务的设计原形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目的是用语言去做事,所以任务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把任务的类型进行简要的归结,包括以下几种:交际性任务,如:向新同学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班级或家庭;设计或手工任务,如:运用颜色和动物名称为小宝宝设计玩具或设计自己的农场;解决问题任务,如:根据天气决定穿什么衣服、决定购物单;调查任务如:调查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开展班级运动会或调查某一种动物的信息;表演创编任务,如:编话剧,创编儿歌。等等。
(五)探讨如何在任务型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是我中心的又一区级课题。我们在任务型课堂教学法的设计过程中,对如何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进行了研究。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间单向式,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同伴的共同努力,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有序地研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角色扮演,组内采访,个人成果综合,探索式等不同形式。如: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比较英语国家和中国的文化习俗的不同。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同学负责查找信息,有的同学负责制作图片,有的同学负责介绍、展示成果,有的同学负责记录监督活动过程。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同分工,相互帮助,并且互相检查帮助对方学习英语,丰富英语词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实现个人目标,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尽管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小组成员按一定方案分工合作,其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提供了基础。
(六)把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思路进行课外延伸,并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对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等,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在研究中我们深入的探讨了如何设计符合任务型教学要求的小学英语作业,使“任务型教学”不是仅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生活之中。具体的讲,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类课外任务型作业。
1、实践类作业
(1)收集信息、进行访问
学生对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访问,根据制定的采访记录表,学生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以及要采访的内容:个人的爱好、家庭情况、物品的多少等等。经过采访,在小组交流,应用语言说话、做事。如:学生就同学衣服的价格展开调查,了解同学的消费水平,提倡勤俭节约。
(2)观察生活,应用语言
教师布置观察记录的作业,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然后再到课堂上用英语汇报记录结果。如:一年级的学生学完基本形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品的基本形状,用英语向大家介绍,培养学生空间能力。再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比如衣物上的英文词,向大家介绍,丰富词汇,并了解字母的装饰作用。(3)专题调查,主题介绍
学生学完某一话题后,在课后展开深入调查。如:现在乡镇的农场都种植哪些作物、养着多少种牲畜,有多少。如:在学习完美国的快餐食品后,学生了解介绍北京的特色小吃。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周末完成。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汇报交流调查结果等形式,培养了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2、手工制作类作业
学习完祈使句后,教师要求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英语警示牌。平时或者节假日时要求学生制作生日、圣诞、新年贺卡,写上真诚祝福.这些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关心环境,关心他人,能够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对他人、对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责任感。
3、创新类作业
设计如“歌词新作”、“小诗新创”、“故事新编”等要求创新的作业。学了Where is my teddy bear?这首歌后,要求同学写出新歌词,学生编出了:Where is my rabbit?新歌。再如:在学了怪物一词后,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怪物,并介绍自己 的怪物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颜色,喜欢穿什么等。这类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任务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会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社会、美术、音乐等等。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更要把语言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学习相渗透。如;教给学生社会调查的方法,调查表的使用,调查时的礼仪,编儿歌的压韵,设计时颜色的使用等等。
五、研究成果
我中心以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为突破口,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首先,在课题实施的几年中,教师的理论素养有明显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对任务型教学、行动研究、形成性评价等各方面的理论都有较大的积累。其次,在整个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最佳途径,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活动,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第三点,教师的队伍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课题的开展,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先后有三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九名英语教师中,共有四名区骨干教师。我英语教研组也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曹美云、王红丽、宋立朝老师先后承担市级研究课一节、两节市级观摩录象课,两节市级视导课,均受到专家的肯定与赞赏。我中心英语教师先后四次承担区级研究课,以及多次承担协作组研究课、英语研讨会研究课、现场会观摩课,得到教师及专家的好评。第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反思,总结经验,使教师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掌握了研究方法,并取得丰硕成果。我中心英语教师所撰写的科研论文分获市、区级论文比赛一、二、三等奖达十余次。曹美云老师被评为区课改实验先进工作者。王红丽、李建老师获青年教师评优课二等奖。李春玲等七位教师在昌平中区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被评为英语学科优秀教师。
任务性教学模式的开展通过明确的任务学习,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阅历都结合在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展开原本在课堂中进行的语言操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明显提高了,他们乐于接受任务,敢于承担任务,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萌发创新动机,共同完成任务。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中心学生在参加全国剑桥少儿英语大赛、北京市、昌平区的英语口语、词汇、歌曲比赛中有近百人次获各级各类奖。
通过科研课题的开展英语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提高了。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我中心的一大亮点。为实现我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宗旨,争创五个一流做出了贡献。
六、分析与讨论
任务型教学符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学习形式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任务式的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用英语去做事,从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用语言解决生活的事情,在用中学,在用中掌握语言,因此任务型教学注重和其他学科相渗透,并注重向学生课外生活的扩展。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止注重知识性的评价,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七、反思与展望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我国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任务型教学的本土化还有很长时间的一段路要走。通过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任务型教学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给我们带来的理念上的冲击和教学方法上的挑战。在体验到任务型教学是一种高效、适合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的同时,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如:在任务设计时如何把握任务的真实与相对真实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处理任务的完成与知识教学的关系。如何提高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等等。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为丰富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做更多的努力。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弥补以下的不足: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要保留更多的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如学生的作品,教师的随笔。
八、参考资料
(1)郭宝仙.《〈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教师的启示》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鲁子问 《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 5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王孝景 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实践的反思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福永街道凤凰小学 杜秀芬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语言学习目标,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主要从任务设计的三大环节详尽描述了任务型课堂结构。
目前,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备受关注。2001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创新,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新《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任务型教学法简介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是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做事”,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框架
美国语言学家Willis把任务型课堂结构分为: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Pre-task preparation),任务实施的任务链阶段(Task cycle implementation)和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建立在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设计难度适宜、相互依附并体现语言教学要求的任务链,并针对各项任务的准备、实施和反馈制定具体方案,使学生通过模拟显示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一)介绍话题、明确任务的任务前准备阶段(Pre-task preparation)这一起始阶段为学习者提供有益的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识别新词和短语。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负荷。(Skehan,1998)一般来说,这一阶段是任务型学习过程中最短的一个阶段,它根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学习任务及所涉及的题目的熟悉程度不同,可延续2~20分钟。笔者以深港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A部分为例,谈谈这一阶段教师可选择的方式:
1.创设情景,激活背景知识。如在《Unit 5 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A部分的学习中,课前学生通过欣赏奥运会主题曲及对奥运经典画面的回顾,创设奥运氛围,帮助学生回想各项运动比赛的精彩瞬间,从视觉与听觉上给予学生大量的输入,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为任务中语言的输出作好准备。
2.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复习相关语言。在进行学习任务前,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语言。由于学生对有关单词或短语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促进学习。如在本课进行our favourite events这一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采用游戏Listen and do,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所学过的动词短语,并在小组合作中对单词进行书面整理。通过设计这两项简单的活动,以旧带新,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开展作好铺垫。3.学用结合,突出有用的词和短语。考虑到任务过程中,学生难以把team、medal等新单词运用到讨论中,因此,教师在任务前把全班分成四个队伍(team),同学们小组讨论后选择自己队伍的名字,并把该队的队旗贴到黑板上,用奖牌(medal)作为评价手段贯穿课堂。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任务情景,使评价与学习有机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奥运精神“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如果在任务实施前准备阶段是以听力或阅读方式进行的,教师还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影响听力和阅读大意的重点词汇或语言现象进行教学,为学生开展学习任务降低难度。
4.使学生理解任务目标。在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中,教师通过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event? Why do you like it?...以及师生间的示范交谈,帮助学生理解、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和结果,并给学生提供准备时间,让他们思考说什么,如何说,从而提高任务阶段语言表达的质量。
(二)任务实施并准备报告的任务链阶段(Task cycle implementation)Nunan(1989)指出: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的形式出现,每一任务都是以前面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附于前面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采取不同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教师尤其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调控和不断的激励。
1.任务(Task):如上述《Unit 5 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A部分的教学,本阶段学生围绕主题“our favourite events”, 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同学、朋友、家人以及偶像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利用一切个人语言资源表达自我,畅所欲言。由于是在小组相对私密范围内,他们在交谈中自然使用语言,有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教师四下走动、监控,支持、鼓励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当绝大多数的学生已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论。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流畅性。
2.设计(Planning)这一阶段是任务实施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准备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任务完成的结果是什么。由于刚刚结束的任务限定在小组范围内,学生可能只关注流畅,忽视准确,得知要在全班面前展示任务的完成过程及结果,他们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表达的准确性上来。
3.汇报(Report):教师请若干小组向全班简要汇报,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总结;也可以只让一两个小组完整汇报,其他人进行评论、补充观点,做笔记,以便使听汇报也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教师可以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来挑选发言者,并在学生汇报后予以反馈。最后,给学生放课文动画,以便他们对比和学习。本阶段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也使他们接触了更多的口头和书面语。
(三)语言焦点阶段(Language focus)
任务实施阶段的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语言意义的表达,而语言焦点阶段的重点则是从语言重点转向到语言形式上。经过任务链阶段,学习者已整体接触了语言,完成任务中的听说读写使他们对语言进行积极的认知加工,感受了语言形式所承载的意义,从方法上看,学习者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其中的规则,这种分析概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了特定的语境、上下文。
1.语言分析活动(Language analysis activities)。本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探索语言,培养对语句、词组搭配、词汇某些方面的意识,帮助学生将他们已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东西。(魏永红, 2004)在这个阶段,教师依据学生刚刚读过或听过的材料,布置聚焦语言的任务,使学生在练习或活动中引起对词汇、短语或句型的注意,并对他们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2.语言练习活动(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在语言分析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一些语言练习活动。活动可根据原先文本中的语言特征来设计,也可以根据分析活动中所研究的语言特征来设计。学生通过各种练习或活动来练习语言分析阶段涉及的词汇、短语、句型,同时学习一些其他有用的语音。
还以《Unit 5 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A部分为例,对于对话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点:the 60m race, the 60m hurdles, the high jump, the long jump, the 800m race, medal, team, minute, second等,教师应加以说明和解释。让学生再次拼读,然后跟着录音读对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Our favourite events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任务型教学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任务教学大纲”(task-based syllabuses)的产物,提出从“要学生学什么”(What is to be learnt)转化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什么,是怎样学到的”(How is it to be learnt)。在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看来,语言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促进学的前提是要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语言习得的环境。从任务型教学整体设计来看,它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有许多相似之处。(魏永红, 2004)
(一)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点对于任务型教学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原则设计的教学必然表现为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如何学、如何促进学。
(二)强调“情境”和“上下文”在形成语言的整体、动态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去情景的语言学习是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当我们与人交谈、发表看法的时候,说什么、怎么说都必须考虑特定的场景、谈话对象以及我们自己的身份。因此,教学设计所提供的场景也应能够使学习者体验、实践真正的语言交际。
(三)强调“合作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背景有限,对事物的理解总会带有片面性,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协作,这种片面性能够得到纠正。因此,协作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任务型教学显然对小组学习的这一作用予以了充分重视,同伴和小组学习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方式。
(四)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应当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应尽可能选择真实的语言素材、提供丰富充分的目的语接触、创造大量的有意义的交际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形成促进、支持学习的氛围。
四、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时调整。任务的设计要贴近生活,有现实意义,任务要体现语言和思维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任务的设计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使任务型教学真正适合英语课堂,需要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譬如,在教师讲授有关购物知识的课堂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设计任务: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店员,一组扮演顾客。要求扮演店员的学生要努力销售自己的物品,以成为第一个卖完物品又挣最多钱的人;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有50元,要购买老师发给的购物单上的物品(不同的店可以卖同样的物品),他们要向不同的店员询问价格,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要求的物品。然后换角色再进行一次。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常识和心理,学生就不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还具有详细的任务内容和履行某一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即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使任务更具真实性,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互动。在任务设计中,要遵循连贯性,实用性,趣味性;并且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擅于表达,擅于交流。
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影响任务实施的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选择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包括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来说,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任务的难度适合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程度和水平。要把握和调整任务的难度,就必须分析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语言因素并不是任务设计中确定难度的唯一因素。我们以听力任务为例,一些非语言因素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听话人的内部因素,如注意力、对一篇听力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主题的兴趣﹑动机等,甚至听话人当时的心情好坏,都可能对听力理解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Brown和Yule就曾提出影响听力难度的四大因素。其一是说话人因素,包括参与说话的人数,说话人是否使用方言,语速、语音是否标准等;其二是听话人因素,包括听话人的角色(参与者,旁听者,甚至偷听者)、要求回答的信息涵盖量、听话人对主题的了解等;其三是内容因素,包括所听语篇的类型、语篇涉及的语法、词汇及信息结构的复杂度、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等;其四是辅助因素,即在听的过程之中,是否提供可以促进理解的辅助手段,如图表、关键词汇或短语等。事实上,如果对Brown和Yule所列举的这些大项所包含的子项进行进一步分析,还可找出更多的影响理解听力难度的因素。以“语篇”为例,就包括:首先,语篇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复杂度;其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程度(是否需要通过推理才能获得信息或问题答案);其三,所涉及的主题,比如是日常生活中广为熟悉的,还是较专业或生僻的;其四,语篇在信息组织中使用衔接手段的类型。另外,听话人目的也影响任务实施的难度。所谓听话人目的,是指听话人根据任务需要对语篇进行理解和加工的方式和程度。如识别、定位、重点理解、细节理解、全面理解、推理等。如果只要求识别,判断出人名﹑地名﹑事物名称﹑广告中的形容词,任务的难度很小,如要求全面理解,或需要推理信息,则任务的难度显然要增大。由上述可知,在任务设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不同任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种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任务的原则搭配,同时利用或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将任务难度调整到适当程度,以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首先,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譬如,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如果教师让学生按照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中的三个步骤进行课堂活动,会使学生感觉到没有新意,使课堂氛围机械乏味。因为这样的任务设计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面,使他们产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且,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把握这个合适的尺度。所以一些任务型教学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多多探讨。另外,学生大多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会使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敷衍了事。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指导,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英语的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活动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语言的学习过程逐渐自动化和自主化。但是它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积累精华,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
第四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级英语师范2班 李倩 20124033058 【摘要】: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具有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法由国外引入到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它不仅发展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分析,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分析应用 【正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
任务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互动来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取得外语学习的进步。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前精心设计任务,课堂上以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主,辅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事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任务型课堂的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以我们必须认真作好学生需要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需要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与生活有关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原则:①交际性。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使学习者的学习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②科学性,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为基础,目标明确,导向作用鲜明。③知识性、趣味性。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学生既巩固了语言知识,又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④可操作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有利于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⑤创造性,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要为他人设计任务,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他人设计的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步骤: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大致都依据一下步骤:
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所学知识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师生高度交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下面以一课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SEFC BOOK1 Unite 16 Fire,围绕:制定一个家庭火灾逃生计划(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这一主题,我为学生设计了下列任务:1.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2.correct the fire hazards.3.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 4.How to respond safety to home fire.火灾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火灾防范意识和掌握一些自救措施,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或减轻火灾造成的伤害。因此,我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了上述任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我现将此任务的实施步骤分诉如下:
在完成任务一“寻找房间的危险”之前,我先让学生看一段介绍Michelle所住房屋的录像片段,观察他家的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 ,bathroom等不同房间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从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消除火灾患源”我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录象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smoke alarms,fire extinguisher,doors and other things that easily catch fire ,cooking safety ,heating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任务三“房屋安全建议”。第四个任务是“如何安全逃离火灾现场”,学生结合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找出应对措施。通过完成此项任务,学生能够后清楚地了解火灾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脱现场,我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如下: 1.Have something wet cover your face or your body to avoid being burned.2.Before opening any door in a fire ,feel it first to avoid being trapped.3.When escaping ,stay low to the floor ,because smoke rises during a fire.4.Get out fast and never hide or tackle tine to gather up your belongings.5.Use the stairs instead of the lift if you live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tall building.6.Stay outside no matter what has happened.Do not go back for anything.7.Call 119 or the fire department for help.8.Choose a safe place to meet outside after you have left your home.从上面所诉,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向导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三、任务教学法的优点及不足:
优点:1)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大学英语大班上课的难题
在大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很少有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缺少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运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任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旁听者。
2)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除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其中还包括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竞争技能等。任务型教学法创造情境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小组活动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学习”为“完成任务”。活动过程中不再只是重视语言形式,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都在活动当中得到重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
3)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情感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不仅是竞争的关系还是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进步感和成就感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4)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任务的设置都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场景、学习场景、兴趣爱好、实际英语水平等,任务的完成过程也非常贴近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要与其它小组竞争,会想出各种点子来体现出与众不同,每次任务汇报时总能发现有几个小组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转变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所变化。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任务教学法尤其强调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设计任务,确定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从传统教学法的满堂灌似的疲惫中解脱出来。在布置任务时,起的是组织者的导演作用 ;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给与及时的指点、评价和建议,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当的是协调员、咨询员,是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教师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便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
不足: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当然,任务型教学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任务的选择并有进行需求分析,任务的等级评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在语言教学中都受到排斥,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可发现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效率。它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任务,他们查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交际合作的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来完成交流的目的。任务教学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运而生,它从重视语言本身到强调语言习得与运用,它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任务教学法倡导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教学法是如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任务型教学开始就呈现任务,以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等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任务教学法与其他讲授法相比,更加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它吸取、融合了其它教学法的精华,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好的语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转变,实践证明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的课堂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有效缓解了大班上课教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参考文献:
[1]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2]李海燕(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3]林纯(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310)浅谈任务语言教学法
[4]郑红苹(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设计了综合英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本文指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在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综合英语
0 前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伦理道德、惊险经历、文化教育、网络科技等一系列话题,是学生在学习英语同时,扩展个人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何兆熊,2010:vi)。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题材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为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综合英语课往往被称为精读课,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单词词组用法、句型短语、语法规则、修辞方法、造句、翻译等语言点。传统综合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侧重语言点学习,着重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短语等等。教师讲,学生记,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能较为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的精神。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教学法侧重点在于“任务”,紧紧围绕任务开展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为了体现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语言学习通过经历方式来学比通过讲授方式更为有效。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相反,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学生是活动主体,任务的设计、选择均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等因素,而老师只是起到任务设计者、促进者、评判者的作用。根据Willis(1996)的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步骤可以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介绍主题,确保每位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任务中阶段,即执行阶段。学生在大量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执行任务。任务后阶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点评、总结,拾漏补缺。综合英语教程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兆熊主编的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We’ve been hit”为例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内人们自救、互救的故事,赞美了人们在危险时刻展示出来的勇气、决心和互相帮助的美德(鲁华山,2010:140)。笔者设计三个任务供学生完成。第一是warming-up;第二是global reading; 第三是intensive reading。下面重点分析第一和第二个任务:
2.1 任务1:Warming up 课文导入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布置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warming up的任务前可以在课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任务布置如下:A.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 B.Show us some pictures of the WTC and the Pentag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ttack.设计的两个任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完成对课文的导入。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事先学习、掌握与9.11恐怖袭击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基地组织”“伤亡人数”“民航客机”“劫持”等。对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可以让学生对恐怖袭击造成的大楼损坏,民众的恐惧等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课文的学习中更能体会到大楼内民众逃亡的难度与在极度混乱、恐惧中还能帮助他人的那份难能可贵之情!教师可以在任务布置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选出组长领导本组的讨论,分工等。
任务中阶段也就是执行阶段。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代表陈述和PPT展示。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本阶段由每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前述的问题A,以及就问题B进行ppt展示,在回答和展示时均需要用英文进行。在代表发言完毕后,同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以就主题进行提问。教师在这阶段要注意倾听、笔记为随后的评分和点评做准备。考虑到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在词汇量,专有名词等难免有发音不准、解释不到位的地方,必要时,教师也要就内容进行讲解、补充。
任务后阶段主要由教师来主导。老师结合自己的笔记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其质量,就各个小组的亮点和不足点进行点评。此外还应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语音等方面的不足。
通过任务1,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对文章的主题、背景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国际上发生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也有了初步认识,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主动学习当下时政热词的习惯。此外,在展示的环节,学生站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
2.2 任务2:Global reading 泛读全文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C.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arrative essay? Please identify them in the text.分工完毕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只需要得出文章大意,遇到生词,长难句则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在该任务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可以知道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即when,what,where,who,how 等。考虑到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来找出本记叙文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在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以抽签决定发言小组的顺序,同样,每组只需一名代表上来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学生在该阶段要进行语言输出,由于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在目的语表达不清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用母语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要太担心语法错误。在学生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参与讨论、适时解答学生问题。由于该任务设计的问题不是开放式问题,因此在学生实施任务结束之后,教师要给出答案供参考。
When:On Sept.11.What: People’s reac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attack.Ramos and Hong worked together in an effort to save a heavyset man.Where: in the WTC,New York
Who: Ramos,Hong,and the heavyset man,etc.„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该任务,学生对课文的情节发展,故事内容,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全面了解,也极大锻炼自己快速阅读,并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课文的第三个任务为Intensive reading,即文章精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短语,语法点等语言层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任务后阶段讲评,评估时候再次强调重点的单词,句型供学生操练,加深学生对这些新内容的记忆。综合英语课程包含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目的继续设计第四、五任务。比如,可以设计oral activities 让学生复述,或者用自己的话来重新描述课文故事。还可以设计“演戏”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剧本,小组成员扮演角色将人们逃亡场景,互相帮助场景等表演出来。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深入、全面。小结
在综合英语课堂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给予了学生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始终处于“完成任务”的压力状态,他们头脑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经常要用到小组讨论的方式,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协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要具有更广的知识面,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更好地起到任务的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评价者的作用。当然,必须承认,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具有优缺点,要上好综合英语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们还需要“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鲁华山.大学教材全解[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60-62.[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