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研究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美国电影文学中种族歧视现象研究 《彼得潘》中的“成长”主题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不可靠叙述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杜撰词及其翻译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浅析网络书店的营销策略—以当当网为例 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主题分析 试析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克莱德悲剧性解析
命中注定的悲剧--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赛《珍妮姑娘》的悲剧分析 高中生对语法态度的研究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 The Analysis of Hesitation in Oral Communication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从电影《刮痧》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从文化视角考察中英语言的称谓语差异
Social Criticism in Wordsworth’s Concept of Nature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乡村音乐歌词的人际意义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紫色》汉译本对比研究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软文中的隐喻研究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元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 艺术特色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 海明威的矛盾性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开题报告+论)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 成都旅游定位和发展对策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论汉英外贸合同翻译的得体性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曹禺与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观比较 中西婚礼风俗对比 苔丝的反叛精神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看中西方古典文学中的性别歧视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Cultural Issues in Interpreting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从麦克尤恩的《黑犬》看家庭冷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浅谈公示语英译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美国宗教文化及价值观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体现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探究斯蒂芬克莱恩诗集中的三类意象——以《黑骑者》为例 8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89(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 90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91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92 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 93 浅析《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 94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 97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 98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100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101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塞缪尔-约翰逊的致《切斯特菲尔德爵爷书》的文体学分析 103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人文主义解读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eacher’s Role to Promote 105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 108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 109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111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12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13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114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116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A Magic World: A Study of Magic Agents in Harry Potter 11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20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121 从弗洛伊德理论解析《呼啸山庄》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 123 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 124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126 叶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丽达与天鹅》,《当你老了》为例 127 从中英广告词中分析概念隐喻
从语言学的角度解析幼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29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幻灭 130 《榆树下的欲望》埃本悲剧命运探析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层反讽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 133 浅析歇后语翻译中直译的可行性 134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136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性格发展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37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39 汉英谚语的语意对比
苔丝悲剧的原因与托马斯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 141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142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144 浅探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147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150 浅析中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差异--以《喜宴》为例 151 女性主义视野下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研究
152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153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154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155 从 “进步”话语解读《苔丝》中环境因素与人物性格 156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157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1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9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160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161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62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163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傲慢与偏见形成原因差异的研究 164 从电影《阿甘正传》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165 A Study of Narrative V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 166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167 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168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169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170 分析《等待》的悲剧
17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 172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17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74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75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176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 177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178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 179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1 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 182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183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8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185 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苔丝的悲剧性色彩浅析 186 《雨中的猫》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87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88 论《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塑造策略 189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90 《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191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
192 文体学视觉下的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表现
19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 194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瓦尔特莫雷尔悲剧的成因 195 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种类、特点与其文化映现对比 196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
197 对中国英语语言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 198 快餐食品对中西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199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分析当时美国黑人的命运选择 200 不可撤销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譬如,在教师讲授有关购物知识的课堂上,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设计任务: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扮演店员,一组扮演顾客。要求扮演店员的学生要努力销售自己的物品,以成为第一个卖完物品又挣最多钱的人;扮演顾客的学生每人有50元,要购买老师发给的购物单上的物品(不同的店可以卖同样的物品),他们要向不同的店员询问价格,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到要求的物品。然后换角色再进行一次。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常识和心理,学生就不会有被迫学习的感觉,具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从上面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还具有详细的任务内容和履行某一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即做什么和怎样做;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使任务更具真实性,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互动。在任务设计中,要遵循连贯性,实用性,趣味性;并且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擅于表达,擅于交流。
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影响任务实施的的因素有很多。对于选择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包括大纲设计者和教材编写者)来说,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任务的难度适合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程度和水平。要把握和调整任务的难度,就必须分析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语言因素并不是任务设计中确定难度的唯一因素。我们以听力任务为例,一些非语言因素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听话人的内部因素,如注意力、对一篇听力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主题的兴趣﹑动机等,甚至听话人当时的心情好坏,都可能对听力理解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Brown和Yule就曾提出影响听力难度的四大因素。其一是说话人因素,包括参与说话的人数,说话人是否使用方言,语速、语音是否标准等;其二是听话人因素,包括听话人的角色(参与者,旁听者,甚至偷听者)、要求回答的信息涵盖量、听话人对主题的了解等;其三是内容因素,包括所听语篇的类型、语篇涉及的语法、词汇及信息结构的复杂度、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等;其四是辅助因素,即在听的过程之中,是否提供可以促进理解的辅助手段,如图表、关键词汇或短语等。事实上,如果对Brown和Yule所列举的这些大项所包含的子项进行进一步分析,还可找出更多的影响理解听力难度的因素。以“语篇”为例,就包括:首先,语篇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复杂度;其二,所提供信息的充分程度(是否需要通过推理才能获得信息或问题答案);其三,所涉及的主题,比如是日常生活中广为熟悉的,还是较专业或生僻的;其四,语篇在信息组织中使用衔接手段的类型。另外,听话人目的也影响任务实施的难度。所谓听话人目的,是指听话人根据任务需要对语篇进行理解和加工的方式和程度。如识别、定位、重点理解、细节理解、全面理解、推理等。如果只要求识别,判断出人名﹑地名﹑事物名称﹑广告中的形容词,任务的难度很小,如要求全面理解,或需要推理信息,则任务的难度显然要增大。由上述可知,在任务设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不同任务中影响任务难度的种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任务的原则搭配,同时利用或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将任务难度调整到适当程度,以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首先,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进行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譬如,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的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如果教师让学生按照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中的三个步骤进行课堂活动,会使学生感觉到没有新意,使课堂氛围机械乏味。因为这样的任务设计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和知识面,使他们产生“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且,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把握这个合适的尺度。所以一些任务型教学的理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需要在实践中多多探讨。另外,学生大多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会使一些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敷衍了事。如果这种现象出现,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指导,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英语的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得。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教学活动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使语言的学习过程逐渐自动化和自主化。但是它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积累精华,使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习上达到近乎完美的效果。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级英语师范2班 李倩 20124033058 【摘要】: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具有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法由国外引入到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它不仅发展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分析,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教学 分析应用 【正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
任务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它通过师生互动来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取得外语学习的进步。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前精心设计任务,课堂上以学生完成既定任务为主,辅以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全面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以任务为教学策略基础,强调从运用语言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完成一项事实的任务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形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任务型课堂的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计划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以我们必须认真作好学生需要分析,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需要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与生活有关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原则:①交际性。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使学习者的学习与社会需要密切结合起来。②科学性,以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为基础,目标明确,导向作用鲜明。③知识性、趣味性。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学生既巩固了语言知识,又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④可操作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大纲和教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需要和现实交际活动为参照,有利于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⑤创造性,人人参与其中,每个人都要为他人设计任务,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完成他人设计的任务。
任务教学法的步骤: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大致都依据一下步骤:
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所学知识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师生高度交互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下面以一课为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SEFC BOOK1 Unite 16 Fire,围绕:制定一个家庭火灾逃生计划(make a home fire escape plan)这一主题,我为学生设计了下列任务:1.Find the fire hazards of the rooms of the house.2.correct the fire hazards.3.Safety tips to make a house safe 4.How to respond safety to home fire.火灾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火灾防范意识和掌握一些自救措施,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或减轻火灾造成的伤害。因此,我在该单元教学中设计了上述任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我现将此任务的实施步骤分诉如下:
在完成任务一“寻找房间的危险”之前,我先让学生看一段介绍Michelle所住房屋的录像片段,观察他家的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 ,bathroom等不同房间所存在的火灾隐患,从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消除火灾患源”我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录象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smoke alarms,fire extinguisher,doors and other things that easily catch fire ,cooking safety ,heating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任务三“房屋安全建议”。第四个任务是“如何安全逃离火灾现场”,学生结合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找出应对措施。通过完成此项任务,学生能够后清楚地了解火灾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脱现场,我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如下: 1.Have something wet cover your face or your body to avoid being burned.2.Before opening any door in a fire ,feel it first to avoid being trapped.3.When escaping ,stay low to the floor ,because smoke rises during a fire.4.Get out fast and never hide or tackle tine to gather up your belongings.5.Use the stairs instead of the lift if you live in the upper floor of a tall building.6.Stay outside no matter what has happened.Do not go back for anything.7.Call 119 or the fire department for help.8.Choose a safe place to meet outside after you have left your home.从上面所诉,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向导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三、任务教学法的优点及不足:
优点:1)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大学英语大班上课的难题
在大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很少有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缺少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运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任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旁听者。
2)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除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其中还包括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竞争技能等。任务型教学法创造情境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小组活动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学习”为“完成任务”。活动过程中不再只是重视语言形式,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都在活动当中得到重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
3)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情感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小组之间不仅是竞争的关系还是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进步感和成就感并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4)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任务的设置都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场景、学习场景、兴趣爱好、实际英语水平等,任务的完成过程也非常贴近生活,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要与其它小组竞争,会想出各种点子来体现出与众不同,每次任务汇报时总能发现有几个小组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5)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更好地转变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所变化。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任务教学法尤其强调明确教师的任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设计任务,确定不同群体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从传统教学法的满堂灌似的疲惫中解脱出来。在布置任务时,起的是组织者的导演作用 ;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给与及时的指点、评价和建议,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当的是协调员、咨询员,是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教师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便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
不足: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当然,任务型教学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任务的选择并有进行需求分析,任务的等级评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动在语言教学中都受到排斥,学生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教师在其间不直接指导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对比,可发现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学效率。它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任务,他们查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交际合作的能力能得到充分展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来完成交流的目的。任务教学法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运而生,它从重视语言本身到强调语言习得与运用,它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任务教学法倡导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教学法是如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任务型教学开始就呈现任务,以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为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等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任务教学法与其他讲授法相比,更加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它吸取、融合了其它教学法的精华,为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好的语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转变,实践证明学生普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的课堂效率远远高于传统课堂,有效缓解了大班上课教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参考文献:
[1]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2]李海燕(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3]林纯(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310)浅谈任务语言教学法
[4]郑红苹(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
第四篇: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重点的任务型教学法,列举该教学法的优点及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方法上带来的转变,通过在教学中的亲身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与英语运用达到高度的统一。
【关键词】任务型 转变 课堂教学
一、关于任务型教学法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鼓励老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重点的任务型教学法。那么,什么是任务型教学法?如何组织活动?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否认,经过大量不注重语言综合能力提高的应试教育熏陶的教师,大多数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习惯了“以背语法?D?D拼单词――选A、B、C、D――做模拟试题――追求分数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1]。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完成一系列任务[2]。任务的设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一个一个任务的完成,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及带来的转变
任务型教法进入中学英语课堂后同其他教法比起来有着诸多的优点。
首先,这种教法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情商和认知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中,改变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 “以教代学” [3] 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这在交际法中也是无法比拟的。
其次,它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及知识技能。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活动,创设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新情境下把所学知识延伸到真实生活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能力。
第三,课堂上师生间互动性强,学生相互学习,掌握学习策略,较能灵活的进行英语学习。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大多数时候是参与者(Participant)。[4]师生间的互动较频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5]并且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应用、验证、完善,最终掌握好的学习策略来指导自己的终身学习。
第四,重视形成性评价,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该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之后在全班交流讨论,展示讨论结果,此过程中学生采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能根据自己对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能力设计教学任务,并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6]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研究,成为自主的实践者(Richards,1990)。[12]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与英语运用达到高度的统一。
基于此,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实践了任务型教学法。下面是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以Unit3,Lesson1,Festivals阅读课作个例子。
首先,注重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分析,对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要有所了解,抓住教学重难点。明确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关注其情感态度,培养其学习策略,增强其文化意识。同时,对教法进行分析,可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竞赛,任务教学法等多种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理念的定位
第三,具体教学步骤
I Leading-in(discussion)
目的:本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II Pre-reading
目的:紧扣上一环节的讨论,首先让学生借助书中提供的图片来猜测所发生的和正庆祝的活动名称;其次让学生讨论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及列出来;最后据每篇文章的首句了解文章的大意进行搭配,降低阅读难度,为下一步阅读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III While reading
Task 1.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目的及依据: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对语篇整体学习,为此先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结构要点让学生从整体明白。在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疑难点,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点
Task 2.Listen and fill in a table
目的:把阅读与听力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培养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Task 3.Competition
Which article do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elong to? A,B or C?
目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交流和相互启发、帮助和鼓励,获得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将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IV Post reading
Task Speaking
通过谈论我国的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V Summary and Evaluation
小组课堂评价表(课后完成)
VI Homework
课外作业,课堂小组活动延伸到课外,该环节是本课所有教学环节的延续,学生仍可以互相合作完成该写作任务。
此外,我在教学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上做了分析,力求完美的教学效果。最后也对整堂课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张泰金.专家观点: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思路呢?中国教育报,2003年6月26日第8版.[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转引自宋玮.小议课程改革环境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20日第7版.[4] 彭敏芝.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角色研究.考试周刊,2009年第10期第14页.[5] 同[4].[6] 韩刚,王蓉。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准备.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第1页.[7] 同[6] 第2页.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设计了综合英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本文指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在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教学设计;综合英语
0 前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课文内容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伦理道德、惊险经历、文化教育、网络科技等一系列话题,是学生在学习英语同时,扩展个人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何兆熊,2010:vi)。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题材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所掌握的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为高年级的高级英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综合英语课往往被称为精读课,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单词词组用法、句型短语、语法规则、修辞方法、造句、翻译等语言点。传统综合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侧重语言点学习,着重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短语等等。教师讲,学生记,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能较为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的精神。任务型教学法及其实施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教学法侧重点在于“任务”,紧紧围绕任务开展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为了体现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主张语言学习通过经历方式来学比通过讲授方式更为有效。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方式相反,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学生是活动主体,任务的设计、选择均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需求等因素,而老师只是起到任务设计者、促进者、评判者的作用。根据Willis(1996)的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步骤可以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介绍主题,确保每位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任务中阶段,即执行阶段。学生在大量准备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执行任务。任务后阶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的任务进行点评、总结,拾漏补缺。综合英语教程的任务型教学设计
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兆熊主编的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We’ve been hit”为例来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9.11恐怖袭击中世贸中心内人们自救、互救的故事,赞美了人们在危险时刻展示出来的勇气、决心和互相帮助的美德(鲁华山,2010:140)。笔者设计三个任务供学生完成。第一是warming-up;第二是global reading; 第三是intensive reading。下面重点分析第一和第二个任务:
2.1 任务1:Warming up 课文导入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布置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在warming up的任务前可以在课前通知学生做好准备。任务布置如下:A.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9.11 terrorist attack? B.Show us some pictures of the WTC and the Pentagon before and after the attack.设计的两个任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完成对课文的导入。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事先学习、掌握与9.11恐怖袭击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基地组织”“伤亡人数”“民航客机”“劫持”等。对图片的收集与整理可以让学生对恐怖袭击造成的大楼损坏,民众的恐惧等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在课文的学习中更能体会到大楼内民众逃亡的难度与在极度混乱、恐惧中还能帮助他人的那份难能可贵之情!教师可以在任务布置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选出组长领导本组的讨论,分工等。
任务中阶段也就是执行阶段。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生代表陈述和PPT展示。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本阶段由每小组选出代表来回答前述的问题A,以及就问题B进行ppt展示,在回答和展示时均需要用英文进行。在代表发言完毕后,同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以就主题进行提问。教师在这阶段要注意倾听、笔记为随后的评分和点评做准备。考虑到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在词汇量,专有名词等难免有发音不准、解释不到位的地方,必要时,教师也要就内容进行讲解、补充。
任务后阶段主要由教师来主导。老师结合自己的笔记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其质量,就各个小组的亮点和不足点进行点评。此外还应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语音等方面的不足。
通过任务1,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强,对文章的主题、背景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国际上发生的一些恐怖袭击事件也有了初步认识,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主动学习当下时政热词的习惯。此外,在展示的环节,学生站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
2.2 任务2:Global reading 泛读全文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C.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narrative essay? Please identify them in the text.分工完毕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只需要得出文章大意,遇到生词,长难句则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在该任务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可以知道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即when,what,where,who,how 等。考虑到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来找出本记叙文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在执行任务阶段,教师可以抽签决定发言小组的顺序,同样,每组只需一名代表上来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学生在该阶段要进行语言输出,由于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在目的语表达不清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其用母语发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要太担心语法错误。在学生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参与讨论、适时解答学生问题。由于该任务设计的问题不是开放式问题,因此在学生实施任务结束之后,教师要给出答案供参考。
When:On Sept.11.What: People’s react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attack.Ramos and Hong worked together in an effort to save a heavyset man.Where: in the WTC,New York
Who: Ramos,Hong,and the heavyset man,etc.„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该任务,学生对课文的情节发展,故事内容,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全面了解,也极大锻炼自己快速阅读,并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本课文的第三个任务为Intensive reading,即文章精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短语,语法点等语言层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任务后阶段讲评,评估时候再次强调重点的单词,句型供学生操练,加深学生对这些新内容的记忆。综合英语课程包含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目的继续设计第四、五任务。比如,可以设计oral activities 让学生复述,或者用自己的话来重新描述课文故事。还可以设计“演戏”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剧本,小组成员扮演角色将人们逃亡场景,互相帮助场景等表演出来。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印象更深,理解更深入、全面。小结
在综合英语课堂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给予了学生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他们始终处于“完成任务”的压力状态,他们头脑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在任务型教学法中经常要用到小组讨论的方式,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协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要具有更广的知识面,更扎实的基本功,这样才更好地起到任务的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评价者的作用。当然,必须承认,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具有优缺点,要上好综合英语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们还需要“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鲁华山.大学教材全解[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60-62.[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