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有趣,更加贴近高中学生课堂活动,进而创设了一种有时代气息的地理教育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得到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当今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深对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进行理解,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自身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讲究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以一种积极心态来投入到高中地理
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在改革中发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出发点主要为了让高中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将应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当今新时代中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的风貌。作为一种坚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前线的高中地理教师,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具体的执行人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转变,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道路进行探索,同样是摆在我
国高中地理教师面前全新的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
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不能够理解对学生学习活动下结论,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营造学习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将教师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参与式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能够通过一种幽默以及风趣的语言,一种欣赏以及和蔼的目光,一种亲切以及慈爱的神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高中学生处于一种愉快以及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想象。相关实践证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面大胆发言,直言见解,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所想和所知进行及时的洞察,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高中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逆行那个解决,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积极配合,同时锻炼和培养了高中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钻研精神。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成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上面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
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贾东南。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探索——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例[J].新教师教学,2012,(09)
[2]彭升。塑造知识模块体系形成小组合作交流——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
[3]崔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现代阅读,2012,(13)
[4]曾立梅。简谈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考试周刊,2009,(48)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
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学习方法、学习潜能、情感体验等都得到较大 发展 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转变角色,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创设材料情境,拓展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节《宇宙中的地球》中“存在生命行星”的教学时,可以展示课外阅读材料《探索地外文明》、《地球生命和地外文明》等,对课文进行适当补充、解释和拓展。学生经过阅读、理解、讨论、分析补充材料,对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教与学。如在进行必修I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火山”的教学时,我向全体学生讲了故事“庞贝古城的毁灭”:“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紧靠它的罗马庞贝古城被埋没了。18世纪初,意大利农民从地下挖出古罗马钱币及大理石碎块,揭开了庞贝古城之谜。人们在开掘时,发现了许多悲惨受难的景象。” 真实的故事和火山简介,激发了学生掌握火山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教与学。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创设图像情境,启迪教与学。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弘扬个性,落实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大胆实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
第一,让学生“自组”。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让学生“自读”。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让学生“自议”。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
第四,让学生“自说”。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把所思所想说出来,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这样,教师的教学能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第五,让学生“自练”。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学生减负。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又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层次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纠错,既落实了知识,又激励了学生对成功的追求。
第六,让学生“自探”。“问题研究”、“课后活动”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我们根据“问题研究”和“课后活动”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实践,课改任重道远
三年的实践证明:“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这一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学生获得了人生体验,激发了活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有许多问题与困惑,有待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渭南市华州区铁中 政史地组 邬晓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使其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括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营造和谐融洽民主的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要灵活运用课程资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地理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时,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不必拘泥于课文的顺序。这样就使一些专题自成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功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三.妙用文学名句提高学生兴趣
文学名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还蕴信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课堂上巧妙地加以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横生中学习,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很多,如果在地理课堂中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引用自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正是由于这种地带性,造成了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及植被的垂直分异。通过这两句诗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海拔每升高100m蕴涵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如果在地理课堂上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台教材内容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连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山,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
如让逻辑一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肌体一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电脑爱好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薄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给于热烈的掌声鼓励等。这里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帅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新课程改革是从全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角度出发的,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河南省修武县第一高级中学
赵艳梅
从教十几年,教育界就一直在喊着搞素质教育,喊着要把学生、老师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而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却有着很深的感受,光喊是不行的,只有切切实实的课程改革才有机会、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08年下学期开始河南省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标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之风就此拉开了帷幕,到如今,一个半学期已经过去了。在此期间,我们做了多方努力,想出各种办法来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这里有困惑、有矛盾、有问题,但也不乏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我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勉。
一、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力求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河南省执行的是一标多本制,我们学校采用的是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它和旧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了很大变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没有旧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强,而且很多旧教材上的名词、概念都没有了,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文字的篇幅明显减少,这让我们感到新教材就是一个“纲”,在这个“纲”的引领下,里面需要填入许多东西,到底填什么,细读教材,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专题在为我们做这方面的指导。“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等各种问题探究的形式将需要填充的内容一步步引导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比新旧教材版本,可以看到新教材的图幅数量明显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新教材必修(Ⅱ)在讲到城市土地利用时,仅仅给学生呈现一幅“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 图,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的分布特点,而不是像旧教材那样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把这一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新课程理念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还发现,同样是“活动”,但在位置与数量上有着显著不同,旧教材的活动都设计在每篇正文之后且数量少,活动的内容也多为结合正文内容来回答的问题。而新教材的活动就大为不同了,首先是数量上的明显增多,再者就是贯穿在每节课当中,最重要的是,不少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出某一知识点,而这一知 1
识点是文字叙述中所没有明确阐述出来的,但却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假如,新教材必修(Ⅰ)在第一章第一节活动中设计了演示昼夜更替的动手活动,解释昼夜更替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认识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如何判断晨昏线,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但通过这样一个动手试验便迎刃而解了。
常言道“不破不立”,新教材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包含大量地理信息阅读、实践、观察和探究活动即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它们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二、记录困惑,认真反思,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
一个半学期的新课改教学,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多,有收获,也有困惑。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很好地服务教学工作,我们把这些收获和困惑都尽量地记录下来,以求找到更好的、更科学的教学模式。还记得高一新学期刚开始一段时间,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曾经在备课过程中开玩笑地说“我们所教这一级学生就好比是一群小白鼠”,但真正放在课改这块达的试验田里,我们真的能把他们当做小白鼠吗?学生的路是不可逆转的,作为走在课改最前沿的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履行好这份责任呢?
回头看,新课改下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结构上新教材较旧教材系统性差了,这对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课堂活动明显增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时间难以把握,安排好的课时,总是会被打乱。这就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上给我们每一位高一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高一上学期进行必修(Ⅰ)的过程是最明显的,那时我们感到课时特别的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就感觉活动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时间又难以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例如,学习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自转时,由于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地球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都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我就设想着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以期在学习地球运动知识之初给学生开个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结果活动时间把握不好,当堂任务未能完成,打乱了课时计划,影响了进度。
针对这一问题,高一下学期伊始,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
课时都编出相应的导学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导学,合作探究,自我检测等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一次性地呈现给学生,并坚持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完成。课堂上我们把全班学生都进行了分组,每组学生好、中、差各个程度的学生兼顾。上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预习结果,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再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展示来完成,最后留下的大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不了的难题,才是我们教师需要讲解的,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把课前预习活动真正告了起来,而且还使课堂效率大为提高,这半学期以来,我们感到教学进度完不成的次数明显减少,较上学期而言,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模式特别符合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它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三、注重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理解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很大,这让不少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难以适应,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所教实验班的学生里面就有不少的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这在后面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上明显凸现出来。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会使本来紧张的课时雪上加霜,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的话,又有一部分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难以接受。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时,特别注意要备上和本节课有关的初中地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的地理知识保持连续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进入下学期采用导学案教学以后,这些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直接在导学案中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直接,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涉及到铁路、商品农业基地等,这些地理要素对学生来说已经很陌生,不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这样,我们在编导学案时,就将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示意图,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示意图补充上去,并且配以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从感性上先直观的了解我国商品粮基地和主要的铁路干线与
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学生带着明确的地理事物名称,明确的位置,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茫然,当然也会使本节课的难度在原来基础上有所降低,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四、做好学生评价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谈起对学生的评价,不少人都会想到给学生打分,评优、良、中、差、合格等级等方法。这些都不失为一些好的评价方法,但我认为对于我们的评价对象,如果一种评价机制、评价方法用得久了,就会产生感觉疲劳、心理疲劳,就会让他们逐渐的不在乎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使用这些传统的记录性的评价方法外,还要尝试着采用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觉,缓解他们的听觉疲劳,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当学生做得好时,一句简单的英语“very good”、“you are excellent”既起到了鼓励表扬学生的作用,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兴奋不已。一句“今天表现不错,奖励一朵小红花─精神上的”,既缓和了课堂气氛,夸奖了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诙谐幽默,兴趣大增。同时又恰当地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评价方法没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时候用,用那一种,但用好了,却会常用常新,出其不意,起到画龙点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还只是探索阶段,它要求我们这些新课改的操刀者必须努力学习,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学习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的创新性教学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的创新性教学初探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堂的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受传统教育体制、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教师都应该作出积极的措施回应。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创新性 现状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13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现状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很多落后的地方,主要包括学校和执教教授的教学理念落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师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学校对教师的引进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接下来,我将针对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阐释。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学校以及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保持旧的状态,这种旧理念的落后之处表现为学校和教师往往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志,也就是说,他们的脑海中延续了历来传统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的错误思维惯性。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教师的教课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要任务,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身体、生活、心理、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关心和了解。
久之,在学生的观念中,学习考试成为至上的因素。但是,这种错误的偏差致使学生对学习之外的文体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就是说,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己,都注重只是学习方面的脑力发展,而忽略了其他艺术方面的脑力发展以及脑力之外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健康方面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生活的处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眼前上大学的利益,但这种教学手段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其次,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到现代高中课堂教学中成为一种可能。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应用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抽象、枯燥的教学状况,既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兴趣,同时也改善了课堂的整体氛围。更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课堂注入新的元素,学生面对新鲜事物,很容易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并且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弊端。一方面,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学校仍然使用老式的教学仪器,而旧式的教学仪器往往存在反应速度慢、内存容量小、使用时噪音大并且使用过程后总容易造成机器卡壳的状况,这种仪器使用上的不便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有时候也会导致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缺失。因此,学校对旧设备的不完善的管理将对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旧的设备得不到更新,新的设备得不到引进,教师即使是具备了前进的教学理念,愿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将苦于没有合适的基础设施条件而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
最后,学校对于教师的引进机制不合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学校更愿意保留一些有经验有资格的老教师,他们认为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能够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手段,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相信具有老资格的教师。因此,很多学校不放手老教师,而在现在的学校教师引进体制中,教师的数量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很多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展示平台。年轻教师不能够融于进目前的教育体制中,就不能够对当前教育现状产生一些影响。归根结底,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还是因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偏差。即学校过多的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路径
面对当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性的严重缺乏现状,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当被及时的提出。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提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要摒弃原先的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观点,毕竟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发展。具体而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入一堂课,活跃教学氛围。比如,在《荆轲刺秦王》一文的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播放音乐的方式进行情景渲染,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其次,改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性现状,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方式加以完善。一方面,学校要主动了解高中地理授课教师的需求,并配合教师的意愿引进地球仪模型等教学仪器。同时在教室内安装电脑多媒体仪器,为授课教师进行课件授课提供有利的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学校引进先进的设备条件,而教师却缺乏相应的技术操纵能力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技能,面对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相关的课件制作技术,演示文稿技术,绘画、声效技术甚至动画制作技术等。
学校也应该改善教师引进机制和相关的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要敞开胸口为年轻地理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且,年轻高中地理教师在学校期间接受的知识往往是接近学科前沿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知识的更新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吸引年轻教师加入学校的师资团队中,不仅能够扩大学校的师资力量,而且能够为现有的师资团体注入新鲜的活力,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改善教师评价准则。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成绩上,还应该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包括各项技能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等。只有转变硬性评价机制,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才能产生质的提高,学生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发展性效果。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提出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此,学校和教师要从制度和教学理念各方面入手,改善高中地理教学中落后的现状,并且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创新型教学还可以通过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