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方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3:4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方案》。

第一篇: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方案

大班额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验方案

维新二小

杨小瑶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前提。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可好的学习习惯是永久不变的,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因时因地因人,矫正不良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大难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尤其是我校的大班额现象,教师面对七八十左右人的大班,而且课程又重,多数教师一天忙于备课教学和班级管理,却疏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交流,通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由此,面对着如此大的班额,面对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我校提出了大班额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目前我校师生亟待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

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等;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不同学科的学习习惯也就各不相同,我们称为特殊学习习惯。我们的课题研究侧重的是一般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实验教师通过对本班学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每位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探寻相应地纠正策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训练,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使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探讨出大班额情况下,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的学生转化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四、研究内容 大班额情况下形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大班额情况下培养学生课下学习习惯的方法的研究。3 家校联手训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策略的研究。4 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五、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一年级(2)的学生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查大班额情况下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发现问题、寻求转化对策。

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追踪等研究,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学生特点、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而有效的转化措施。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3月)

1.建立学生个人发展档案。

2.定期向课题负责人章枝连教师汇报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3.每学期适时举行关于此课题的研究课、展示课活动。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协助完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总结、交流,征集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

七、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预期成果: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一是使学生在大班环境中能够愉快、轻松、高效地学习;二是逐步培养学生在大班额教学中的良好习惯;三是能够探索大班额背景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解决大班额所带来的烦恼,提高教师驾驭大班额的能力与技巧,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四是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成果形式: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案例、教学反思、论文。2 将典型教案、课例、教学随笔、经验论文按专题汇编成册。3将优秀课例拍摄成录象课,作为成果积累,4充实、完善自己的网络教育资源库。5 推广研究取得的好的成果.2011年8月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吴德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因素长期形成的,转化学困生首先应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一、学困生群体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进入学校时,几乎一无所知,在与人的交往中,显得被动、压抑、不愿、自卑、不谈学习、不议论他人。在教师走访中知道,在小学时因不完成作业,经常挨批,在家挨打、挨骂,提起学习,便觉茫然无措,完全没有学习意识,对批评教育无所谓,对考试成绩不关心。

智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表现为一问三不知,说话、表达不清楚,但对人有礼貌,做作业很认真,规规矩矩,不拖欠,只是几乎是全错。上课时表现为盯住教师,面无表情,平时守纪律,听老师的话。

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因为缺少正常、健全的家庭教育,在学校表现差,又经常受批评,或因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认真的帮助教育愈演愈烈,不思学习,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使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朝好的方向发展。但该类学生往往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常做好人好事。

思想意识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不好“对付”的一类,表现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发怪声扰乱课堂秩序,对女生动手动脚,早恋,喜欢染发、涂指甲,穿奇装异服,上课传递纸条等。

这些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除去个性形成的原因外,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是形成他们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

二、确定转化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转化学困生的不良习惯,不能操之过急。

2、全面性原则。转化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和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分析,不孤立看问题。

3、针对性原则。对个别表现突出,经多次教育帮助,仍无改变的学困生,问题突出,性质严重的学困生,遵循个别现象,个别对待。

4、“爱”的原则。学困生客观上缺少感情慰藉,渴望得到爱的滋润,教师的爱心,会使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起着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5、鼓励性原则。学困生的不良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学习的缺陷得不到弥补,日积月累而成空洞,破罐子破摔,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成功与进步,适时鼓励。

6、分层分类原则。要把学习习惯差和思想品质差区别开来,把单科学习状态与全科学习状态区别开来,把一贯和偶然区别开来,“因差施教”。

7、尊重人格原则。即使对做了许多工作,而成效不大,或反复很大的学困生,也不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尊重其人格,尽最大可能地不造成他们在教师教育问题上的逆反心理,让他们随时有配合学习的认识和行动。

8、理解原则。即使面对学困生的不配合,或过激反应,也应冷静对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逐步引导。

9、疏导原则。高压与纯道理的教育不可取,易走进死胡同,形成僵局,要对学困生内心的积怨与积虑边疏边导,善疏善导。

三、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新课的习惯

预习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前提,也是为更好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一环。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大概情况及重点掌握的部分,以便与老师课堂上的教学顺利,更使学生潜意识里存在所学知识的模型,便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把握。就整个学习过程而言,教师是直接的因素也是非主要因素,教师只是个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主因,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2、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学习,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任何知识的接受,课堂效果占决定因素。曾经听一个老教师说,在课上多认真听讲一分钟,比课后苦哈哈的拼命补习一小时要强的多。课堂这个知识的直接传授渠道,是学生知识取得的最主要因素。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会差到哪里,而课上只顾两眼发直,或者左转右转,前顾后盼做小动作得学生一般不会优秀。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课上良好得听讲的习惯。

3、认真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齐,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特别注意不要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尽量少涂改,做到少用或不用橡皮擦。

4、有错必纠的习惯。

作业本发下去以后,要求学生首先看看作业中有无错题,对错题要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对新学知识的影响。

5、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的差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后不马上动笔,东摸西看,浪费时间,别人已经做了几题,他还在找笔找纸,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往往时间到了,还有好几题未做,因此,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坏习惯,要严格训练他们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他们作业一布置,立即动笔做。经过反复的重点指导训练后,有这种毛病的差生逐渐加快了作业速度。形成习惯后,他们在测验、考试中也能按时完成,成绩跟着提高了。

6、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为了应付而抄袭作业。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他们重新做作业外,还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作业和玩耍的关系,同时,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对有进步的,在班上进行表扬。

7、练后反思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反思这个过程很无所谓,甚至在老师评讲题目的时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话,往往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效果却微乎其微。而有时,往往精做精思的人即是我们所谓的会学习的人。所以我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对于错题更要找到原因。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自己是怎样做这道题目的?(即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我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

依据的原理);3、我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做题目的?(想解题的思路);4、想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解题?想哪种方法更好一点?(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我是否能变通一下吧原题改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则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做错,是不会还是粗心?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在“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中,逐步不断的完善自己。

四、学困生群体不良习惯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1、学习动机激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经常对差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以一些生动事例说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数学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一些古人和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或利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端正学习态度。

2、检查督促。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起点较低,留有余地的计划的同时,严格的督促要求学生完成计划,制定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开始检查的密度大,每天互检一次,教师抽检一次。半个月后,就每周互检一次,教师检查一次。人与人竞赛,组与组也比完成计划的情况。检查的同时进行作业展览,每个人都是观众,每个学生的作业也都是展品。

3“一对一”、“一帮一”。在学困生对象确定以后,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班,采取一个教师追踪调查转化一个学困生的结对子办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交流信息,取长补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班与班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交流转差情况,咨询问题,以达到整体和个别相结合,合理确定转化方式和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4、家、校联合教育促使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良习惯克服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阶段作保证,而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在校集体学习的时间固然很长,但在家自学的时间也不短。如果光靠学校里的监督,而忽略了家长的配合,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能顺利的养成。班主任老师不妨常利用电邀、家访、家长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与家长达成一致,密切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单亲家庭,学校尽可能寻找能对学困生起到一定教育管理作用的亲友,以求得配合。

第三篇:大班额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策略研究

“大班额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策略研究”

课题小结

中卫七小 李红娟

大班额教学,一个必须接受和面对的现实。一个班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八、九十人,更有甚者接近百人。这直接限制了师生交流的频率,不利于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间的两级分化。而作为教师,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作业、批试卷”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传统的“面批面改”,课后辅导转化“后进生”方式,虽仍具备优势但在日益扩大的班额面前渐渐显出它们的局限性。那么在大班额背景下如何做好防止出现学困生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做法。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如个人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差异,个体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的差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班额过大等都是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我在大班额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策略研究的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以学习为荣、以进步为荣的学风和班风,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在班上建立了一套激励和竞争机制。

(1)每周五对本周学习情况进行一次简单的小结,评出每组“学习标兵”并担任下一周该组学科组长,并把他的作业让每一位组员欣赏,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2)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进行学习态度对抗赛,对每天的作业、课堂纪委情况进行小结。如一个组当天每位成员的作业如质如数、按时完成且无人课堂违纪,就给该组奖一颗小五星,如有表现突出或进步很大的同学也奖给该组一颗小五星。反之,则扣除该组的一颗小五星,每周小结一次,每月评出三个最佳小组,并给出适当奖励。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要尽量的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不仅需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会受到全组同学的谴责。

(3)每月评一次进步最快奖,给予本月进步较大的后进生一定的奖励。

2、昼量地给予他们鼓励与关爱,越是学困生,越缺乏学习的信心与积极进取的精神、越是放任自流,我们要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如上课时,提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待他们答对后用夸张的语调和表情来肯定他们;在合适的时候,让他们上台板演,然后给他们一个超大“√”和100分;在他们作业更工整时或正确率有所提高时给予肯定等,让他们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3、找学生谈心,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与变化原因,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如我班李玉刚同学本学期自从我接手这个班以来,发现这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很差,我在一天放学后进行家访了解他在家里的情况,据他父亲反映,该生上网成瘾,每天下午6:00后才回家。根据这个情况,我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后,他向我承诺一定改掉上网的毛病,我给了他一个家校联系本,让其家长写上他们早上、中午上学的时间及在家的表现,我每天写上放学的时间及该生在校的表现,一段时间后该生有明显的转变。

4、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交流与竞争。越是学困生越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与对多个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果一堂课始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那么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在思考,也有一些学生无法长时间的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听老师讲,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做够四十分钟。对于他们而言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有得到相应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对课堂的时间结构进行改变,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每堂课我尽量只讲二十分钟去完成师生间的交流,然后同桌或邻桌间的同学相互交流、互相探讨,有不理解的地方相互讲解。如:我把全班同学每相他们产生竞争:每个先过关的同学检查未过关同学的作业,并负责向邻座的同学讲懂本节没有掌握的内容。

5、建立“一对一”对对红的帮扶制和“小老师”责任制。我班有十几名对新知接受慢的同学,于是我在班上采取自觉自愿和老师指派的办法,为每名同学选了一位“小老师”。每位“小老师”轮流对他所负责的同学进行作业检查、指导改错、课后辅导,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也会为这十几名同学设计一些十分基础的训练,要求这些“小老师”讲解和批改。同时,我也把“小老师”的奖惩与这些同学的成绩挂钩。当被辅导的同学有进步或达到预期的效果时,给予“小老师”一定的奖励,否则就要给“小老师”一定的处罚。

总而言之,我想要在大班额背景下避免学生的两极分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互动、互补、互进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四篇:浅谈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浅谈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因素长期形成的,转化学困生首先应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一、学困生群体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进入学校时,几乎一无所知,在与人的交往中,显得被动、压抑、不愿、自卑、不谈学习、不议论他人。在教师走访中知道,在小学时因不完成作业,经常挨批,在家挨打、挨骂,提起学习,便觉茫然无措,完全没有学习意识,对批评教育无所谓,对考试成绩不关心。

智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表现为一问三不知,说话、表达不清楚,但对人有礼貌,做作业很认真,规规矩矩,不拖欠,只是几乎是全错。上课时表现为盯住教师,面无表情,平时守纪律,听老师的话。

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因为缺少正常、健全的家庭教育,在学校表现差,又经常受批评,或因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认真的帮助教育愈演愈烈,不思学习,不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使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朝好的方向发展。但该类学生往往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常做好人好事。

思想意识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最不好“对付”的一类,表现为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发怪声扰乱课堂秩序,对女生动手动脚,早恋,喜欢染发、涂指甲,穿奇装异服,上课传递纸条等。

这些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除去个性形成的原因外,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是形成他们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

二、确定转化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转化学困生的不良习惯,不能操之过急。

(二)全面性原则。

转化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和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分析,不孤立看问题。

(三)针对性原则。

对个别表现突出,经多次教育帮助,仍无改变的学困生,问题突出,性质严重的学困生,遵循个别现象,个别对待。

(四)“爱”的原则。

学困生客观上缺少感情慰藉,渴望得到爱的滋润,教师的爱心,会使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起着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鼓励性原则。

学困生的不良习惯很大程度上来自学习的缺陷得不到弥补,日积月累而成空洞,破罐子破摔,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成功与进步,适时鼓励。

(六)分层分类原则。

要把学习习惯差和思想品质差区别开来,把单科学习状态与全科学习状态区别开来,把一贯和偶然区别开来,“因差施教”。

(七)尊重人格原则。

即使对做了许多工作,而成效不大,或反复很大的学困生,也不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尊重其人格,尽最大可能地不造成他们在教师教育问题上的逆反心理,让他们随时有配合学习的认识和行动。

(八)理解原则。

即使面对学困生的不配合,或过激反应,也应冷静对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逐步引导。

(九)疏导原则。

高压与纯道理的教育不可取,易走进死胡同,形成僵局,要对学困生内心的积怨与积虑边疏边导,善疏善导。

三、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预习新课的习惯。

预习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前提,也是为更好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一环。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大概情况及重点掌握的部分,以便与老师课堂上的教学顺利,更使学生潜意识里存在所学知识的模型,便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把握。就整个学习过程而言,教师是直接的因素也是非主要因素,教师只是个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主因,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学习,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任何知识的接受,课堂效果占决定因素。曾经听一个老教师说,在课上多认真听讲一分钟,比课后苦哈哈的拼命补习一小时要强的多。课堂这个知识的直接传授渠道,是学生知识取得的最主要因素。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往往成绩不会差到哪里,而课上只顾两眼发直,或者左转右转,前顾后盼做小动作得学生一般不会优秀。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课上良好得听讲的习惯。

(三)认真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齐,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特别注意不要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尽量少涂改,做到少用或不用橡皮擦。

(四)有错必纠的习惯。

作业本发下去以后,要求学生首先看看作业中有无错题,对错题要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对新学知识的影响。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的差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后不马上动笔,东摸西看,浪费时间,别人已经做了几题,他还在找笔找纸,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往往时间到了,还有好几题未做,因此,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坏习惯,要严格训练他们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他们作业一布置,立即动笔做。经过反复的重点指导训练后,有这种毛病的差生逐渐加快了作业速度。形成习惯后,他们在测验、考试中也能按时完成,成绩跟着提高了。

(六)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为了应付而抄袭作业。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他们重新做作业外,还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作业和玩耍的关系,同时,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对有进步的,在班上进行表扬。

(七)练后反思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而大部分学生对于反思这个过程很无所谓,甚至在老师评讲题目的时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话,往往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效果却微乎其微。而有时,往往精做精思的人即是我们所谓的会学习的人。所以我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对于错题更要找到原因。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自己是怎样做这道题目的?(即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我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我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做题目的?(想解题的思路);④想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去解题?想哪种方法更好一点?(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我是否能变通一下吧原题改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则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做错,是不会还是粗心?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在“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中,逐步不断的完善自己。

四、学困生群体不良习惯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习动机激发。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经常对差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以一些生动事例说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数学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一些古人和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或利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端正学习态度。

(二)检查督促。

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起点较低,留有余地的计划的同时,严格的督促要求学生完成计划,制定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开始检查的密度大,每天互检一次,教师抽检一次。半个月后,就每周互检一次,教师检查一次。人与人竞赛,组与组也比完成计划的情况。检查的同时进行作业展览,每个人都是观众,每个学生的作业也都是展品。

(三)“一对一”、“一帮一”。

在学困生对象确定以后,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班,采取一个教师追踪调查转化一个学困生的结对子办法。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交流信息,取长补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班与班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定期或不定期交流转差情况,咨询问题,以达到整体和个别相结合,合理确定转化方式和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四)家、校联合教育促使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良习惯克服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阶段作保证,而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在校集体学习的时间固然很长,但在家自学的时间也不短。如果光靠学校里的监督,而忽略了家长的配合,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能顺利的养成。班主任老师不妨常利用电邀、家访、家长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与家长达成一致,密切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单亲家庭,学校尽可能寻找能对学困生起到一定教育管理作用的亲友,以求得配合。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第五篇: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工作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工作报告

2006年,我校确立的“农村小学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本课题从组建课题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到最后的总结,经过4年的实施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要求,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应从人一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人一生不断学习的角度去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所以,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我校地处农村,生源复杂、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家庭环境并不富裕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困生相对偏多。由于基础差,这一部分学生自己上课时听不懂课,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听课,上课搞小动作是小事,往往还会影响一大片同学,到了高年级,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为了使学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因此确立了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科研目标

依据学校实际,针对学困生的现实进行研究与转化,探索出一条本校学生生源现状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思路。

2.育人目标

针对学困生个体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的心态面向生活,塑造他们美好,向上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审美观,高尚的思想道德。

3.工作目标

(1)更新教师观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训出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2)以学科教学为突破口,牵动所有学科的教学改革,教师人人有研究、转化科研目标,为创建科研型学校奠定基础。

(3)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教育教学成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培养内容上,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

(1)课前准备、预习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这方面是很缺乏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基本途径。只有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新知,提高成绩。

(3)课后认真复习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内化。

(4)认真作业、检查订正的习惯。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订正,也是非常必要的。

2.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3.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2.个案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转化记录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写出学困生转化个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3.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我们将在研究的都写出经验论文,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准备阶段:

在2006年上半年,课题组成员收集学困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2006年9月—2008年7月,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治及培养实践阶段。课题组撰写、收集研究论文。总结阶段:

2008年8月—2010年4月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及及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为了确保教师的研究行为到位,我们还强化了对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及时组建了工作领导小组,教学校长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题管理,班主任负责实施教育,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校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校有组织的进行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为课题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学困生快乐成长档案

为了掌握学困生的情况,解决学困生的存在的问题,我校为全体学困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习惯等)、问卷调查、评价卡、教师帮扶记录等,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了学困生的成长历程。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转化学困生奠定了基础。

3.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学习习惯的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学困生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关注学困生,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学习习惯教育奠定了基础。通过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教学,学困生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4.家校同步,促进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我校强化家校联系机制,建立家校联系书,提倡互访沟通;帮助家长群体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5.构建促进学困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是课堂上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评价,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二是用学困生喜欢的卡通标志和图案来激励学生。三是以作业批语反馈等形式给孩子随机批评或表扬,抓住闪光点,重视新开端,帮助学困生重新认识自我,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进步的信心。四是由教师的单一评价为学困生自我评议与教师评议和家长评议相结合,从而把学困生和家长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之中。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转变了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

2.创新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教师帮困能力

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除了以上所采取的方法外,我们创新工作方法,还自我制定了帮助学困生转化的几个要求,如:每周找学生谈一次心,每节课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每周发现并表扬学困生的一个优点;每两周与学困生家长联系一次(最好是家访)等等。

3.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

通过课题研究,这些学困生课堂纪律、作业质量、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都与以往不同。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他们的学科考试平均分与班级平均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班级整体学科成绩在不断提升。

4.提高了教师的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教师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本领,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本着认真、扎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开展研究与实验,摸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炼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和素材。

八、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1.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通过努力,我校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但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也是非常无奈的。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2.课题研究成果较难以量化体现。

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都能从他们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但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如果哪个环节稍有松懈,就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一整套完整评价体系来体现,而习惯评价方案制定难度大,实施起来工作量大,我校只能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以提高研究效率。

3.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在学科教学中,我校进行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要进一步重视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困生真正成为有自信的成功者。

下载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方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方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小学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重大进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尽快消除我校“大班额......

    小学消除大班额方案

    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小学大班额情况下学生课下学习习惯计划.

    大班额情况下培养学生课下学习习惯的方法的研究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维新二小 杨小瑶 一、研究背景 一(2)班有64个学生,是一个大班级,有效培养学生课下的学习习惯,一直......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

    《大班额环境下小学三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的大力推广,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我校大......

    实验小学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平安堡实验小学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课前习惯 1、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好石小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案 一、良好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小学年......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闵行区龙茗路幼儿园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文学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