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为学校科学发展做贡献
“立足本职做贡献,科学发展上水平”征文
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为学校科学发展做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东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现代教学活动赋予大学教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自觉地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学术水平和工作作风。只有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书育人的要求。
一 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
大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由于大学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一个地方,在于教育的对象是心身正处于迅速发展成长时期的大学生,大学生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人格和世界观趋于成熟,生活志趣和理想趋于定型的阶段。大学教师的思想品质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大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深刻理解自己肩负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有创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品质。
教师的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大学教师身上的体现,大学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体现在对任何事物都持科学态度,不弄虚作假;公道正派就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抱偏见。同时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习上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在工作上,敢于压重担。大学教师要敢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大学教师的健康人格也会对教育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俄
电话:6668510,E-mail:dchzhang@aust.edu.cn
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是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健康人格又称作为健全或和谐人格,具有多测度和多层次性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健康人格的模式是“创造性的人”,他把健康人格叫做创造性定向。它表现为道德品质、智慧能力以及体格等都获得均衡发展,感情的冲动能够受到理智的制约,言行一致、可靠、相信并得到别人信任;社会关系和谐融洽,善于与人合作,具有较强的义务感和工作责任感。
二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大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应掌握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才能。合格的大学教师应了解教育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具有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比较忽视,也比较缺乏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应该认识到提高大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理论水平是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方面,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教师的教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应该着重注意提高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有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传授知识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科学和艺术。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表达词义,更要善于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既要有科学家语言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又要有艺术家的风趣性和吸引力。
教学才能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具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大学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对大学生要强调理论思维,通过讲述知识的严密逻辑性来启发大学生的求异性、创造性和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又一项基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唤起他们的想象力,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高校教师的成熟和育人技巧的发展,表现为教育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教书育人是自古以来对教育者的要求。现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对待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育机智的前提,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工作,以深厚的感情关心学生,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能产生教育机智,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时,教师的自制力也是产生教育机智的关键。大学教师更要善于控制感情,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育人问题的处理不随心所欲,从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效果出发,对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宽容精神和耐性。
三 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大学教师必须首先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快速发展的要求。
当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大学教师扩大掌握知识的范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大学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首先表现在对本专业有深厚而广阔的知识基础,要不断地吸收学科知识发展的最新信息和成果,使自己成为本专业的真正专家和学者,站在本专业知识的发展前沿。其次,要了解和熟悉更多跨领域交叉学科的知识及发展情况,这是自己进行科研和指导学生都不可缺少的条件。
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还应表现在科研成果上,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大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到处同时要完成科研任务,出科研成果,要通过科研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大学教师必须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做到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只有具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果。
四 树立教师自身的优良作风
大学教师具有的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风格是其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反映,也是大学教师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学术水平等方面的外部表现。大学教师的工作作风和风格表现在仪态上,应具备以下特征,即有:健康的体魄和端庄的容貌,整洁的仪表和大方的举止,丰富的情感和文雅的风度,教学条理严谨,精神振作热情。
对待事情,既要有原则性,保持自己为人师表的身份,同时又要有灵活性,对任何事情尽量少受偏见和定势的束缚影响。待人要直爽诚恳,不以自己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来掩饰个人的缺点或不足,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易近人,严格要求是一种信任和关爱,而不是苛刻,平易近人而不失尊严,应当能容纳与自己有不同观点、思想及价值观的学生,对他们持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才智。
五 结束语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对于我们学校和学校的广大教师来说,都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与提高机遇,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对高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从学校来说应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作为师资队伍中的一员,大学教师也应增强参与学校建设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立于教学不败之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主力军,如何才能顺利应对这些新的问题,驾驭改革,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以外,别无其他选择。这是因为我们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知”和“不会”,还处于盲然状态中。如:不知如何把握、提高和发展自己;不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施教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不知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职责;不知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反思,不会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因而导致了自身素质上不同程度的缺陷。为此,从本学期起,围绕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一问题,大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具体内容是:
一、提升四种基本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的工作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其责任确实重大。素有“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和“误了庄稼是一茬,误了孩子是一代”的说法,其道理不言而喻。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走到今天,人们在对教育、教师强烈关注的同时,寄予了诸多的期望和要求(那就是孩子有所好学校、有一个好班主任、有一位好老师)。思想道德素养,体现在教师这一行业上,那就是“爱”。热爱教师这一工作,热爱教育对象——学生。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敬业爱生。当教师是辛苦的、是清贫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那就要经得起寂寞,耐得住清苦和辛劳。
有人把教师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大师;二是好教师;三是教书匠;四是谋生者;五是误人子弟者。”这虽不一定确切,但起码能说明我们教师队伍中,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说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教师的关注。我希望大家都当一名好教师,合格的教师,底线应该是不能误人子弟。因为“现代社会运行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是那一种身份的人,敬业是一种起码的精神和道德。”如果连这种起码的精神和道德都不具备,那你不仅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而且难以立足生存。所以大家应以《教师工作行为准则》、《师德建设五项要求》为准则,以“敬业”、“爱生”两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强自律、尽职尽责、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2、教学基本素养
教师是为人师表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即学习的榜样,是道德行为和知识技能堪称表率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可堪称为人师表。”这就是对教师的最好诠释。
当教师就应当具备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诸如: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传授技能等)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不是说大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还处在一般层面或较低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所以40岁以下的教师要进行基本功达标考核,不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有损教师的形象。
3、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而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得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扎实的知识功底。不论你是高中类,还是师范类,基础课程虽然都学过,但只能说是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还停留在“会”和“懂”的层面上。而要达到精通、熟化的程度,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再学习。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融会贯通、出神入化的程度。所以大家在专业上,都还有一个再学习、再深化的任务。在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邻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4、教学技能素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决不是简单的知识讲释和传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专业性、综合性的技能技巧——这就是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又来自教师的艺术修养。仅以“表达艺术”而言,马卡连柯是这样说的:“只有学会用15种乃至20种音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了一个真正拥有表达技巧的人”。他说的表达技巧,就是语言艺术,即表达艺术。语言艺术是这样,其他教学技能有何尝不是如此呢?为此,我们先后制订了《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十种能力》、《规范课堂教学的八个注重》、《教师成长的十要十必须》。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二、注重五个工作环节
1、教材与教法
为有效地传授知识、深入钻研教材,达到知识熟练准确、融会贯通固然重要,无可厚非。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如何处理教材,即怎样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教法的选择和运用。有名家这样说:“学识、教法、责任心三者之和等于教学效果,缺一不可。”的确,没有一桶水,一杯水乃无从提取,说明学识的重要,光有一桶水,却不知如何倒给学生,更不知教会学生汲水,也不行,说明教法的重要,这是教学上经常强调的两个问题。但如果没有责任心,则纵有丰富的知识也是枉然,再说好的教法也不会自然产生。所以对于教学效果来说,教师的责任心乃是最重要的。责任心的问题前面讲了,这里重点说教材与教法,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重教材钻研和知识疏通,轻教
法的探讨和运用,因而程度不同的影响着教学效果。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两者统一,两者并重。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更应偏重教法的研究探讨和应用。
2、学生与学情
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想大家都很明白。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学生主体位置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只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被动学习,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学生与学情”两个方面来看,存在的问题是:普遍停留在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统一要求上。忽视深入调查,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尊重主体、承认差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同时,注重学情的调查和掌握,学生在想什么?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优秀的更优秀,平凡的不平凡。
3、试题与形式
从目前情况来看,采用试题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和评价教学效果,是多年来沿袭使用、且短时间内又不能改变的唯一方式。面对这种不能改变的方式,作为教师,研究试题内容、研究试题形式,就成了一个不仅不可忽视、而且要认真对待的教学环节。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多数教师重视对试题的发放和使用,轻视对试题内容、形式、意图及目的的研究和分析,导致了“题海战术下的低效率”。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既重视对试题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提高命题能力和试题质量,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附之以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学与反思
“反思”一词是目前教育界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英国学者洛克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是思想的反刍,是对思维的思维。”运用到教学上,一是对专业自我意识的评价,(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动机、教学风格、自我期望和自我满足)。二是对教学活动本身的意识和评价,(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手段、教学 组织形式、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简而言之,反思即回顾、分析、总结。也可叫“回头看”。就“教学与反思”而言,我的看法是,多数教师重视教学实践,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教,教了以后效果如何?相对思考的比较少,这就忽视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佐证与提升。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从形式上讲,有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从内容上讲,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个学科。从时间上讲,可以是一个阶段、一个 学年、甚至是自己整个成长历程。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反思能使我们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大家一定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5、积累与应用
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积累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积累,在工作中坚持再学习,以拓宽知识领域,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二是经验积累,对
自己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点滴做法与体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系统归纳。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一个善于注重学习和积累的人,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从容面对、游刃有余。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在工作上你将不会有较大的长进和建树。
三、做到两个始终不忘
1、始终不忘关爱每一位学生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服务,即: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但服务的前提是尊重、是关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确立新的学生观,真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位学生。
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是不完全的人,需要我教师进行教育、帮助和引导,需要我关心、呵护和宽容。同时又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试想一个忽视对学生关爱的教师,师生在情感上都不能相通,甚至出现对立,又何谈什么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教师必须确立服务意识,全面关怀学生成长。用“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式的情感体验,去面对学生,就会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只要学生意识到你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学生都会乐意接受,因为你真正走到了学生心中。“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2、始终不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前面我们已讲过多次了,要求大家多角度、全方位注重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至今还未能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今天我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恳切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能达成共识,并见诸于行动。可以这样说:谁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谁的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谁就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事实确实就是这样,凡是教育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且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我送大家三条名言,以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加深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教师只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有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激情。”
四、坚持四条工作原则
1、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
这是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来提出的。因为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方能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在教学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能有半点虚假行为。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一点。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坚持进行创造性劳动
所谓创造性劳动,对我们教师来说,一是体现在教育方法上,二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前者要结合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差异,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于后者要结合教材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原则是实际有效,灵活多样,以避免千人一面,千课一面,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机械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3、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这是因为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需要研究,教师只有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工作,才能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而把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即研究者,不研究不等于没有问题,不参与研究是教师工作中的误区和缺憾。魏书生在《改换视觉天地宽》一文中深有体会的说:“教师的工作要多研究,少重复。”自我封闭、墨守成规,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4、坚持把基点放在自身努力上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信赖的首先是自己——是自己在向着一种光明的目标奋斗中付出的努力和血汗。”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法宝。任何一个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有过艰苦卓绝、不懈努力的经历。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把基点放在自身的努力上,自加压力,负重前进,在教学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才能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种主动行为。教育价值观、自身价值观,才是自我变革的真正动力。”
第三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 刘大勇
通城县教育中心 李红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亦有人说:“国家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靠教师”。还有人讲:“创名校,培名生,首先要有名师”。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的素质提高关系着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教师不仅要努力“教书”,更重要的是要尽心“育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进步,积蓄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需要而时刻准备着。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要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有终身从教的信念,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文明,行为举止要大方、端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影响着学生。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以及一言一行都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其塑造青少年灵魂的作用是无可比拟,难以替代的。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道”的载体,其所传播的各种道理,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用人格力量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同时,我们一定要常修为师之德,努力做一个有风格、有风度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正直无私、富有爱心的人,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学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所以说,教育现代化其实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要现代化,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完善,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取胜的关键。我们每一个教师唯有在素质上胜人一筹,才能在新课改速度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等。因此,我们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措施,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多学习,多思考,勇争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甚至领路人。
三、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可爱的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同年龄同性别的不同学生,其心理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好好学习的。
人们常说教师是凭良心做事,干得好与不好,工作上是否尽心尽力,其实很难通过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衡量,甚至领导、同事、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觉察,只有教师自己心里最清楚。教师必须自觉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钻研业务知识。如果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敬重与热爱,缺乏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忱,以简单的完成任务、应付领导布置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是不行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称职的。
教师要有自学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总量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
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不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只有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才能取得大的成功。教师必须加强教法研究,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优化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不同科目,同一科目的不同内容,教法应该是不同的,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同时,学生有共性,但个性更突出,教师应全面了解并作详细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1.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传统”与“现代”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强化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师产生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是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总之,学无止境,一个教师只有不甘落后,勇于进取,不断提高,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邢聪聪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人才,首先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知识广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外乎需要两条途径:一是离职进修或参加函授学习,即继续教育;二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注重教育科学研究,自学开展终身教育。
(一)继续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情况看,继续教育已经滞后于现实需要,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但是,此项工作如何开展,具体途径有哪些,还有待于深入探索。应当广开各种渠道,开拓多种途径,才能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素质。对教师自身来说,也应寻求各种继续教育的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1、上网求知。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已将整个世界联结成为“地球村”,网上学习、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已成为时尚。
2、业务自修。这是最经常、最便利的学习提高途径。教师知识的更新、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修。
3、拜师学艺。为使中青年教师少走弯路,迅速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应在业务上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养。这比全靠自己
独立摸索省时、见效。所拜之“师”应为名师,属当地知名度高、教有建树的专家。他们能够给予中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可根据研究领域和专业特点,由中青年教师自己选择或由学校安排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可以常上门求教,探讨问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也可由专家定期亲临现场予以具体指导。
(二)注重教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自觉开展终身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
提到搞教科研,当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有人不免生疑: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名师指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容易!其实,无论学者型、科研型还是专家型教师,其本质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孜孜于自成体系的所谓学问家。
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
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
教科研工作能使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去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个人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发展,胸襟的开阔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科研。先一步,高一层,使自己在教科研这片沃土上迅速成长,不再做“经验型”、“勤奋型”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研究型”的教育家。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在教学工作上,它首先使我们想到抢占教育工作制高点,它在使人们获得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具有科学研究精神。它使我们学会以理性的思考,不断以实践探索为出发点,去进行实践活动。工作中不再以印象代替现象,经验代替规律,习惯代替改革,而是崇尚质疑精神,敢于否定,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固步自封;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出教师学会用逻辑分析的手段,追求事物的精确性和规律性。
二、树立科研意识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科研能力,只是缺乏科研意识。一个教师若无科研意识,就不会有重大的发现,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低效劳动。那么,他也就始终摆脱不掉“教书匠”的“经师”范畴。因此,教师投身教科研首先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高尚的思想意识。从事教科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
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永挑重担。
2、自学的学习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
3、思考意识。思考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就是内化、深化、升华的过程,思考是知识转化与升华为素质的关键。学习中不思考,知识具有的精神不能体会;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不能升华,隐藏的真理就无法领悟。不思考,无法推理、归纳、注释,无法想象探索,无法去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思考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探索真理,其乐无穷。
4、总结意识。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总结还能输入、吸收新知识新见解,提高科研水平。教师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有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一回事,没有科研能力又是一回事。有机会不利用,仍然不可能具备科研能力。而总结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教师都应既会育人、又会教书、还会科研,人一旦从科研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本职工作,无论多么平凡都有会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三、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自身学习进修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任何割裂教育教学实践与教科研关系的行为和言论都是缺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自我偏见的表现。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在实践中探求更加完善低耗高效的做法是教科研活动的永恒主题。
善于学习他人之长,无疑是从事教科研的良方妙药。人非圣贤、先知先觉,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必须在各种思想的融汇碰撞中“兼容并包”吸收内化。学者型教师必须具有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开放博容的学术思想,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成长。学人之长,给自己以强烈的心理暗示。感悟他人的成功之道,与智者对话,得到的是妙不可言的享受和灵感顿悟。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广大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对教师来说,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注重教科研,教科研是教师自身高层次的进修,自觉开展终身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五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在逐步转变,同时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新的角度将师生关系进行了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关系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爱岗敬业、爱护学生是作为教师的基础也是改变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抓好自身的全面建设,努力探索教学技能,全面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自身运动水平,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加强品德修养并不断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