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晓君2013年总结
年终总结
时光在悄悄的流逝,不知不觉2013年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现在的工作也做了两个月了,想着在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想着在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是欣慰,是快乐,也是幸福。
短短两个月的工作学习中,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到了很多。从一个盲目无知的师范毕业生到一名自闭症教师,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饥渴吸收,这不仅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成长的历程,一个跨越性的蜕变。
初来乍到,除了满腹的激情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委屈过,埋怨过,失望过,也曾犯了多次的错误,曾走了很多的弯路,说实在话,就是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凡事都的小心翼翼,凡事都害怕出错,可是越是这样反而越容易出错,记得刚来没几天,就因为自己一时的不小心,犯了方舟的规矩,把与同事间的关系弄僵了,当时很委屈,也流了很多泪,是这的教师,这的兄弟姐妹们安慰我开导我,使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相处要互相忍让,互相理解,同时也使得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顺,让我越来越喜欢在这工作,现在,这里有了家的味道,有了爱的存在,同时也有了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刚来那会按理是每天听课的,由于潘老师要出差,我来第二天就接手了她的音乐课以及艺术课,记得那会好紧张,就怕自己做不好,就怕出丑会被笑话,但是,我还是告诉自己,去吧,第一步迈出去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就这样我真正的开始上课。从一开始的的懵懵懂懂一步步走来,要感谢小杨的指点与倾囊相助。记得第一次上个训课时,是替张宏丽老师给李宇轩上的,当时李宇轩妈妈和刘艳老师都在,真的很紧张,想好的一节课上的乱七八糟,可谓漏洞百出啊。课后李宇轩妈妈和刘燕老师给我讲了很多,也指出了我所欠缺等等。
在此过程中,我明白了,要想走进“星星”孩子的世界,我们必须要全面了解自闭症症儿童特征以及其程度,用眼睛关注每个孩子,还必须要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和专业ABA知识。我接手的第一个孩子,初来时她没有任何兴趣,也没有任何感兴趣的东西,我真的感觉压力好大,好头疼,在刘老师的指点下,我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从孩子们身上汲取闪光点,通过开心,放松的游戏去点亮她自信的明灯,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变幻多样的内容才能让孩子们感觉新鲜,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让学习不再枯燥无味。积极与其家长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孩子进步很大,整整一节课,可以与我在课堂上互动。孩子的进步与老师家长的努力和付出是成正比,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这一资源,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的疑问帮着查资料回答。当问题出现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络很重要,让家长知道老师对问题很重视,对幼儿发展很关注,那样更加利于孩子的教育。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当踏踏实实的干好这份工作。”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从我踏进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想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那群孩子。虽然有时候会迷茫,会泄气,甚至想要放弃,可每当看到了可爱的孩子们我就有一种想去帮助和保护他们的冲动,虽然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有些差异,但是他们有着他们的可爱之处,很惹人喜欢,招人疼爱,尤其是在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时,那种喜悦,那种说不出的幸福之感成为我继续向前冲的动力,是的,我要帮助他们,我要做一名牵着蜗牛散步的领路人,我要把这份热情一直延续下去。在工作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最灿烂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孩子,用我的真情去打动每一位家长,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快乐人生。
当然,工作不能尽善尽美,我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和大家相比,在特殊教育战线上我还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草,实践经验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做一名研究院的合格教师,做一名孩子眼中的好老师,家长眼中的好朋友,领导眼中的好职工,同事眼中的好伙伴!
想要说的还有很多很多,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但是,我知道,会更加努力为研究院里和孩子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力。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的课程设计的更加完美,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迎接崭新的2014年。
第二篇:交流会总结 唐晓君
第二届江西高校大学生支农交流会总结
南昌大学三农协会唐晓君
此次交流会历时两天,涵盖了支工、支农、社团建设、社会文化反思等方面内容,参加者为江西区各社团成员和各高校老师以及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深圳劳工NGO等机构工作人员。
支农漫谈
乡建中心刘俊首先梳理了支农历史,黄圣仙代表老同志、蔡欢江老师、侯娇学姐以及井大的一位下过乡的新同学都发了言。支农史是历次交流会的必备内容,对大一而言,首先是一种学习。对大二而言,温故而知新。其一,这次讲支农史的范畴向前扩展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精神文化下乡,随后是梁漱溟、晏阳初的新乡村建设运动,以及后来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当代,就是温铁军等人主导的大学生支农下乡。不知是有意为之或是历史的某种内在规律,这些事件串在一起无疑增加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当代支农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此为其二。其三,老中青少四位的介绍,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信息,比如对于对上山下乡的看法。闻蔡老师一席话,胜读十“日”之书。
农村经济文化的衰败与当代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同时印证了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性,表现在支农社团上就是走到农村去,这句话同时也给我们指出了支农的意义所在:一是支援农村文化建设,高安下乡后,当地的邹大哥说我们给村庄带来了活力。大学生未必能带来可观的物质帮助,但可以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二是改造我们自己,“不要做精神上的贵族”。这或许正是现在乡建的新文化建设时期,也正是侯娇学姐所谓能阐明的地方吧。其四,就我个人看来,乡建的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此,不是我打造了多少合作社,而是我为农村建设、社会进步培养了怎样的人和塑造了怎样的精神和文化。
支工漫谈
从上个学期,我就跟着杨郑君混了,他和李齐上个学期来南昌来的比较多,这次所讲的内容有很多事重复的,我也实在嚼不出什么新味道了。但是从这一段时间来接触的一些文章和梁自存的两场讲座来看也形成了一些观点,在这里归纳一下:
一、我们的改革看似是去政治化的过程,但在实质上确实政治操纵的结果。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新自由主义学者在推动者中国的市场改革,他们用的是看不见的手砍掉中国政府无形的手——调控市场的手。
二、当今中国,权力和资本联手,将工人、农民、以及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小资产阶级压在了山下,而且使很多知识分子拍手叫好,为竞争产生活力、竞争是最大的公平拍手叫好。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他爹是李刚时,你凭什么和他竞争。竞争的前提条件就是不公的,你的公平在哪里?当个人奋斗充斥着我们的社会,资本家又用榨取的血汗拿出可怜兮兮的一点引诱我们的工人和农民:“只要你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三、倘若我们以时间为轴,纵看这几十年的历程,农民工今天的处境确实是政策所致,要土地不要农民,要高楼不要农民工。潘毅老师将农民工的尴尬处境称之为: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我们在分析农民工的问题时虽然分列出了农村城市的对比,但我们必须明白是农村城市政策的结合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四、就支工活动来看,我们现阶段可做的是有很多,建筑工地的活动已经有了模版和经验,而城市其他工种的工作也在展开。但我们必须明确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一如其他活动。就像支农一样,支工活动与其他公益活动不一样,一次支工,甚至坚持一年,我们也只是走了一小步。所以我个人觉得支工于今日意义在于推动工地制度规范化,文艺、电影、书籍报刊是我们的手段。长远来讲,我们要鼓励工友自己争取权益,着眼于工农的重新站立。
社团建设
我们的社团既是坚强的又是脆弱的,当面对困难时这些人是如此一心,一致对外。但在权力与非主流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往往在夹缝中生存。然而“反方向
跑的年轻人”仍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尽管存着问题。
首先是人的问题,大学社团如此不堪,人员流失依然为正常之事。与其他社团不同,三农社团人员流失情况相对好点,但也严峻。我们的人员流失的原因不少还是与主流相左而造成的,我们没必要向主流看齐,但是要注意工作方法,一者循序渐进,二者站在“三农”的立场不动摇。这个立场范围很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关注弱势群体等都可算进去。三者还要注意“统一战线”,利用三农社团的良好口碑,争取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一位新会员问我社团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说是人员和资金,很多三农社团都面临着资金问题,资金不足也限制了我们做活动、搞学习。一些社团,利用老会员的资源,发动已经工作的会员为三农社团的发展贡献资金,既可缓解资金之渴,又可联络我们的老会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三,社团文化的传承工作。刘俊介绍了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地方。首先,在换届时,要让新一届理事会很好的继承传统,以上两个社团是采取集训的办法,即使是采取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工作方法,也要做好。其次,换届后老会员不要蒸发,尤其是换届比较早的社团,当大三的同学卸任后要做好思想理论工作,大二的忙于行政事务而理论思想的工作有限,但这又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最后,落到我们这些在任的社团负责人,不要忘记学习传承。而在我们卸任后,自己首先不要走,不要忘记昔日我们是怎样渴望老一届会员留下的。如果换届后都离开的一干二净,那这个社团就危险了。
还有,传承什么?前不久北京搞了个北京精神的评选,江西紧随其后也跃跃欲试。“精神”是评选出来的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评选出来的?我们的社团文化产生于一届一届三农人不停地努力,我们可以总结梳理反思,但不可也不可能评选出来。而梳理社团历史,无疑是个好办法。
反思文化反思自我当今的社会需要反思,社会文化需要反思,但需要反思的还有我们自己,否则我们的反思并无意义。因为青年首先是社会文化的直接接触与受影响者,不反
思无以明辨是非;同时青年又是未来社会文化的塑造者,不反思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的塑造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置身事外的反思,那样无关痛痒。
在交流会的学习材料中有一篇文章叫《谁的文化?》虽然写的时间还早,但对于今天依然有异议,其中运用对各阶级文化的分析很值得我们思考。大学生是小资产阶级的一类,别不服气,我觉得还真是这么个理,对照其中对大学生的描述,发现自己还真是那样。也许与别的学生相比较,三农社团的人可能与众不同,但是依然无法完全脱离小资的习惯。也是思索到此,我终于觉得支农支工对自己的最大意义在于哪里了,所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并非对知识分子的侮辱,而恰恰是洗脱我们身上的阶级局限性。也许对于一个阶级局限性暂无法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也许你会问,用农民和工人改造了自己,不是对他们的不公。这么说的同学是认真思考的了,其中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平等的观念也不言而喻。但是接受改造后的我们在干什么?是天天睡大觉?天天打游戏?天天谈恋爱?一旦你和工人农民站在了一起,你创造的价值将为他们服务,这不是最大的回报吗?或者说,你已不是利己主义者,自然会利他。
黎建军老师指出小资产阶级如果不与工农结合,自己也难以生存,梁自存的演讲中也提到了80年代知识分子的天上地下的变化。有人认为这是利己与利他的悖论,我没有充足的理由进行辩驳,而对于短期长期的说法我也持保留意见。但今日看《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一文,觉得我们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似乎与传统的“推己及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空在思想上进行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不脱离实践才能有意义。我们看到了主流的不足,那么请从我们开始改变。
我们在生活中不可不更正坏的生活习惯,这个过程会有反复,在今天的大学中也着实不易。那么,就对自己苛刻一点,比起别人,你还有社团这个集体。我在寝室常常无力,而在社团却常常有精神。
我们在待人处事上多谢真诚,这个社会有太多的虚假,有太多的功利之心,有太多的伪善。我们就多些真诚、少些虚伪,多谢奉献、少些功利,多谢尊重、少些鄙夷,多些热心、少些冷漠。
我们在读书时多些情怀,身在人文学院,我深切感觉到这里的文科生已非当日的“五四”青年了,我曾在微博上感叹,学文学的风花雪月去了、学经济的赚
钱去了、学法学的钻空子去了、学管理的拉关系去了。因而读书时何妨多些家国情怀,不要“男生女生化、女生宠物化”。
我们在实践时多些务实,中国的大学生从来不缺能说会道的人,但缺少埋头苦干的人。钟良荣学长就下乡志愿者阴盛阳衰评价大学男生说到,让他们游行他们去,让他们做些小事却不愿意干。我们不要学了点东西就去套我们的现实,现实是多复杂?不务实自然觉得实践没意思,没意思就耍嘴皮子。务实的做些事情后,你会发现昔日书本上的好东西,而这些你发现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南昌大学三农协会唐晓君
2011年11月24日终稿
(作者为南昌大学三农协会副会长)
第三篇:他人评价 范晓娜 期末总结
范晓娜个人总结
评价人:翟老师
本学期范晓娜担任我班和六二班的英语教学,第三年的一起合作,默契很好。她虽然有以往的教学经验,但她并没凭老经验来对待现在的教材,来对待当下的学生,总结教学工作如下:
一)专业成长。
1.在课堂运用情景教学去展开教学。
2.对于词汇课,能利用拼读规则,分层教学,让优生能够达到课堂上会拼背本节课所学单词,能造句子,能写简短的短文。3.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某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4.培优补差方法欠缺,培优结果不够理想。
5.每节课都能认真备课,根据两班不同的学情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6.各项工作能够及时完成,思路清晰。
(本学期我没有抓住部分学生的心,例如,六二班的王梦雨,孟阳琪,之前英语基础很好但是本学期成绩下降的非常厉害,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二)教学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她在课堂上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响应了学校的养成习惯。
2.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课堂上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习题去练习巩固。
3.认真备课,每次上课之前认真的参与组内备课,能达到不备课不上课的要求。
(感觉我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只关注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产生了厌学心理,拖欠作业,字体胡乱写等现象,尤其是部分中等生,所以下学期应该就此方面加强培养。)
三)班级管理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教师要先做到’。
2.加强品德教育。在本学期,对班级的品德教育有所欠缺,所以忽视了个别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及时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能对自己树立信心,不至于自我放弃。
3.问题学生的教育。班级中总有学生成绩稍微差一些,长此以往,定会拖班级后腿,因此她会利用课间来单独辅导,主要帮助他们完成当天作业的订正,对于不会的习题进行辅导讲解。但是对于问题学生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部分学生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比如我们班的白明昊,付永健,他们俩的教育感化还要继续。
班主任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积极配合各个老师,对问题学生进行细心教育,班级中的任何活动都能积极参与。接送寝能细心照顾学生,服务好学生,在和家长沟通方面能站在学校和班级的立场进行艺术性沟通
四)家校沟通,携手共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本学期,我们三位老师都会利用家访,电访,微信沟通,写便条将孩子的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共同商量对策。同时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特殊问题,及时跟家长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团队合作
为了提高团队合作,缩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班级与班级学习能力的差距,实现我校智慧,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景,以学科为单位,从集体备课入手,团队教师间首先形成了良好的,主题鲜明的集体备课氛围,在备课中,教师各抒己见,研究出一个共同的方案最后教师们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上课风格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六)为人处事
在班级管理中,她能够积极的配合我的工作,班集体开展活动时,如升旗仪式、课间操、校园大舞台和国旗下展示、家长会及各种活动等,都主动到班组织学生,管好班级安全和纪律。我俩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多次获得模范班级,明星班级,和书香班级。
学科长评价:晓娜是一个工作上很勤奋的老师,课下能积极给学生补课,在学科组内,能够积极配合学科长,按时完成学科长分配的任务,但是对于学科内探讨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开动脑筋,想出对策。但是平时的教研不太积极主动,希望下学期多多改进。在平时不论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都能很好的相处,她乐观她真实我们班学生都亲切的称她为18岁的Viv,但由于性格的急躁,脾气总会把控不住,难免在课堂上失控,希望今后能缓和些。更希望以后能把班里的工作做得细致些,也把教学工作做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的优秀,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她:“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第四篇:雷晓君小班化学习心得
小班化研讨学习心得
雷晓君
接受春雨的洗礼
期盼中,终于等到这一场“春雨”:小班化教育论坛。我这棵小草,终于可以贪婪的吮吸甘霖了。
观点报告版块,我校五年级组的程洁老师毫不吝啬的拿出了自己的“宝玉”与我们分享:是爱心让玉温润;是细心让玉无瑕;是慧心让玉闪光。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当碰到那种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提高的学生,我常常会耐心教导、用心教育,但最后呈现的结果却常常不能达到我所想达到的程度,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听了程洁的这番报告,我茅塞顿开:教育,光有耐心、用心还不够,还得足够细心、具备慧心、充满爱心。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践行程洁的方法的。
欣赏完程洁的“宝玉”,我们又进入到了蒋文泽的“小宇宙”。可以说,蒋文泽是位非常幸运的孩子——因为她有一位懂教育的妈妈。这位母亲以四个小故事,窜起了一副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让聆听的老师心驰神往,忍不住伸手想去摘。我也在想:日常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是教育的好契机,我该如何去抓住这个教育点?如何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形成一个面?如何让这些面搭成“小宇宙”?想着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不禁感慨:我的教育路,还有很长很长要走。
一路走,一路想,我来到了《巴普的农场》。这片农场不大,只是绿城大家园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它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因为它让
学潜生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听着农场主陈晓雁的点滴介绍,不禁许多慷慨涌上心头:当初遇到这些学潜生,我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小巴普”的故事让我们坚定了信心。说干就干,我们一帮年轻人,放弃休息时间,在“农场”里默默耕耘,在内心静静地等待,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终于,我们让“农场”拥有了一抹世界上最茂盛的绿。
“农场”的绿,让我们的信心满满,更让我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举着“关心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大旗踏上了理想的征程。我们做的事很小: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飞得更高更远。可是我们为此却付出很多:付出爱、付出青春、付出„„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一群有理想的人。
欣赏智慧的烟花
我校祝老师和上海卢老师的两堂公开课,犹如美丽的烟花,绽放在绿城的上空,为绿城增添一抹绚丽,也在我的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色彩。
卢老师的语文课,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考虑分层教学,巧妙的把人文性、工具性自然揉合成团,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在教学中出处注意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让我们受益匪浅。
祝老师的数学课,关注了小班化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既做到了分层兼顾、共同照顾,又能整合资源、丰富体验。犹如春天里的那一声春雷,惊醒了浅埋土里的“笋芽儿”。
我想:在这声“春雷”的召唤下,我们这些绿城里的小笋芽儿会纷纷探出脑袋,为春光增添光彩的。
放眼外面的世界
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教育,也与世界接轨。这次的小班化论坛,我们虽身在绿城演播厅,但心却随着俞吉祥校长的讲座《个别化教学,让小班课堂更精彩》遨游于上海的小班化领域,欣赏着外面世界的万种风情。
俞校长首先解读了个别教育、个别化教育、小班化教学的个别化教学三者间的差别。我们听了,豁然开朗。虽然只是一个之差,但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仅慷慨:小班化教育,真的是一门细活啊!容不得我们“五大三粗”。
接着,俞校长像我们解读了个别化教学的特点。他认为,在教学观念上,个别化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在学习组织上,小班化要与个别化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应针对具体学生做出应变;在学习上,应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自主学习;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咨询者、辅导员、协调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虽然平时也有意识的结合这些特点去实施,但总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得好好把这些理论,争取让自己成为小班化教育当中的一名智者。
而后,俞校长就如何实施个别化教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俞校长说:个别化教学的实施,需要从一个以灌输式教学体制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体制转变,需要我们老师重新审视教学方法论,采用
全新的教学手段,这个过程包含真连续的重审、更新。有了俞校长的这番点拨,我在日后的小班化教育中,会少走很多弯路。
最后,俞校长送给我们四句话,与所有立志于小班化的人共勉: 因为有理想,才知道做什么;
因为有目标,才知道怎么做;
因为有方法,才知道会完成;
因为有毅力;在知道会达到。
而我还想补上四句:
因为培训,才知道我们的翅膀很稚嫩;
因为培训,才知道小班的道路很漫长;
因为培训,才知道我们的目光很短浅;
因为培训,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五篇:六年级二班范晓静
轻松一派——读书人
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六年级二班范晓静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人不能离开书,更不能离开读书。读书,读书,所谓读书,是要让你用心灵去领悟,通读,而不是草草了事,更不会让人觉得压力山大。如果你真的用心灵去读的话,就会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一种生活„„
好似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第一本书,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书中的喜怒哀惧所牵动,更不知道,是在何时,又是何书,让我读懂了它,令我为之倾叹。读的过多了,时间太长了,自然也就把一切都抛开了。读书时,想象自己就是主角,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提笔时的强烈感情与写作意图。几遍下来,突然间就有了一种“读懂了”的心理,心情甚好,精神格外振奋,浑身都叫一个轻松,时不时想起书中的内容,不忘对作者点个大大的“赞”!
有书陪伴的日子里,倍感轻松,精神振奋,因为会读书。如果当你读书时,感到乏味、无趣,困倦之意席卷而来,那么,你面前的东西对于你来说,连枯草都不如!因为你没有用心去读、去聆听。面对书籍,我们应该好好去读。好好地品味书籍中所含的韵味、真理„„对于渴求知识的目光,面对书籍,一定是如饥似渴的。读书能使我们心情愉悦,给生活增添光彩,给智慧插上翅膀,让求知的心在书海里徜徉„„
当你心情低落时,打开久违的书本吧,让它来安慰你弱小的身躯,让它来抚摸你空寂的心灵,让它来包扎你受伤的伤口。当真正感受到书中的快乐时,你的身躯将会变得强大,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你的心灵将变得充实起来,你的伤口将会愈合,只留下完美的弧线不会煞他风景,这将是你莫大的快乐。
当你觉得生活乏味时。打开久违的书本吧,重新拾起心灵的空白,重新找到做人的快乐,重新寻找生活的光芒。让读书来填充你心灵的空白,让读书来寻找你做人的快乐,让读书来放射你生活的光芒,当你觉得充实、快乐且又阳光普照时,这将是你莫大的快乐。
当你感觉智力低下时,打开久违的书本吧,在读书中寻找智慧的钥匙,打开科技的大门,铺平生活的道路,为你的智慧插上一双翅膀,让它飞翔!我想,那时的你,已经找到了智慧的药方,你的思想将会登上智慧的顶峰,这将会是你莫大的快乐。
快快乐乐读书,轻轻松松做人,仔仔细细地去读人生中所遇见的每一本好书,其中有它们自己的真谛所在。当你真正用心去读了,你也就真的懂了,就懂得为什么读书人可以被称作“轻松一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