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有许多方面不适应,为了适应应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制定有效措施。在实践中,转岗教师心态不端正、角色定位不准确、教育观念落后。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问题和措施
转岗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转岗到幼儿园后,需要尽快调整心态,准确定位自己,了解幼儿学习特征,多与其他幼儿教师交流,从而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1.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面临的问题
第一,角色转换问题。有的教师从小学岗位转到幼儿园岗位,心理上出现较大的落差。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有的人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孩子的“保姆”,导致许多教师对这种岗位的转变存在抵触心理。大部分教师认为转岗是一种突变,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这说明许多教师没有端正心态。
第二,教育观念和技能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显示,许多教师表示刚进入幼儿园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比如,有的教师缺乏游戏教学经验,有的教师不会使用儿童语言等。有的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特征,所采取的教学技能与幼儿特征不符。有的教师在教学环境、区域活动指导等方面感到手足无措。
第三,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由于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对象不同,许多转岗教师教导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幼儿。比如,有的教师以前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现在教的是幼儿园小班学生,那么肯定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比较强,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课文内容,进行概念性教学。而幼儿的认知能力处于低级阶段,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获取直接学习经验。如果转岗教师对这些差异认识不准确,则会导致幼儿学前教育呈现“成人化”倾向。
第四,管理方面的问题。站在工作量的角度分析,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是以节数计算的,没有制定坐班制度,所以教师工作相对较为轻松。而幼儿园的工作量是以天为计算的,采取坐班制度,工作重复、繁琐,教师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容易产生疲惫心理。
第五,心态方面。小学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性教育的范畴,教学氛围浓厚,并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教师在工作中容易获得成就感。幼儿园则不同,幼儿园还未建立系统的绩效考评制度,教师的工作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价。另外,很多人认为转岗教师之所以转岗是无法胜任以前的工作,从而对转岗教师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导致转岗教师很难融入到幼儿教师群体中。
2.解决方案
第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适应幼儿教学环境。既来之则安之,如果无法改变环境,就应该尽快适应环境,所以,转岗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转岗教师应该具备勇敢的心态,敢于挑战,学会自我反思,虚心向教育家请教。同时,转岗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幼儿学习特征,采取先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另外,幼儿园应该优化教学环境,帮助转岗教师尽快适应新环境。比如,安排转岗教师观摩其他幼儿教师教学,多提供机会让转岗教师和幼儿多接触等。
第二,选择合适的转岗教师,保证人尽其才。转岗教师属于特殊群体,教育部门需要做好跟踪服务,保证人尽其才。在开展教师转岗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了解幼儿特征、适合幼儿教学的教师。可以让转岗教师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学岗位。大班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与小学生比较接近,这样能帮助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幼儿教学模式。同时,需要根据转岗教师的教学特长来安排岗位,比如,音乐教师可以搭配其他特长的幼儿教师。写作能力强的转岗教师可以从事科研、管理等工作。对于年龄大的教师,可以将其安排到食堂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岗位上。
第三,开展人性化管理,增强转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转岗教师转入幼儿园,肯定有很多地方不适应。此时,有幼儿园领导应该从工作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应该尊重、关心、信任转岗教师,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转岗教师感到领导者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幼儿园领导应该多与转岗教师进行沟通,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根据转岗教师特长来安排岗位,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才能。拓展各种渠道加强转岗教师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转岗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逐渐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领导应该及时安抚转岗教师的不良情绪,开导他们,然他们感到自己是幼儿园重要的一份子。比如,幼儿园领导可以安排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从事科研研究,让具有舞蹈特长的教师教导幼儿舞蹈课程,让具有美术特长的教师教导学生画画,并设计幼儿园的形象。幼儿园领导应该给予转岗教师足够的尊重,从心理上接受转岗教师,增强转岗教师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从而在幼儿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四,加强转岗教师业务培训。严把培训关包括以下两个含义:其一必须“经培训”;其二“合格后”突出适应性培训,使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幼儿教学环境。培训内容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学前教育改革方向和趋势、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学前教育环境和资源等。培训内容不同,所采取的培训方法也不同。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课程,应该采取案例教学法。在培训过程中,以幼儿园教学情景为主题,要求转岗教师相互讨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应该采取精讲多练法,因为有的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了解甚少。另外,还可以采取交流讨论、专家讲座、现场考察或者案例分析等方法,并进行严格考核。
3.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角色转换问题,教育观念和技能方面的问题,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管理方面的问题,心态方面的问题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转岗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适应幼儿教学环境。教育部门应该选择合适的转岗教师,保证人尽其才。幼儿园应该开展人性化管理,增强转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并加强转岗教师业务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春燕.农村小学转岗的幼儿园教师岗前培训的个案研究――以广东省X县C镇中心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11(1):64-65
[2]李福莲.云南省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队伍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6):104-105
[3]王丹婷.转岗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以绥化市绥棱县双岔河镇中心幼儿园为例[J].科教导刊,2014,11(4):80-81
第二篇:当前我国依法行政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依法行政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暴力执法为例
[摘 要]依法行政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是指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依法行政原则的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公权力得以约束,使行政执法活动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依法行政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程度的提高,依法行政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依法行政的水平仍然很低,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困境和不足,不利于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不仅要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更要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完善行政监督机制,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关键词:依法行政;困境;对策
0
一、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及必要性...............................................................................................2
(一)何为依法行政原则.......................................................................................................2 1.“法”是一切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2 2.“行政”是法定职责....................................................................................................2
(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3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3 2.依法行政是社会民主的必然要求................................................................................3 3.依法行政是法制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4 4.依法行政是行政工作顺利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4
二、我国现阶段依法行政原则面临的困境...................................................................................4
(一)依法行政法治思想与立法进程的问题.....................................................................4 1.依法行政思想意识不足................................................................................................4 2.行政立法缓慢、滞后....................................................................................................5
(二)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执法者素质不高...........................................................................5 1.行政执法机构责任不分主体不明................................................................................5 2.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5 3.行政执法者素质不高....................................................................................................6
(三)缺乏对行政权有效的监督和制约...............................................................................7 1.监督意识不足................................................................................................................7 2.监督主体混乱................................................................................................................7 3.监督效果有限................................................................................................................7
三、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原则的对策...........................................................................................7
(一)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律意识...................................................................................7
(二)加强行政立法、提高立法质量...................................................................................8 1.建立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8 2.注重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8
(三)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及执法者素质...............................................................................9 1.建立统一完善的行政人员“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9 2.要完善行政人员的培养培训模式.............................................................................9
(四)完善对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10
四、结论.........................................................................................................................................10 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依法行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一原则的贯彻来说是一项考验。要想走出困境,全面贯彻执行依法行政的原则,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观念的转变,也要完善行政立法,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还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最终真正做到贯彻依法行政原则,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何为依法行政原则
1.“法”是一切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所谓的“法”首先是指法律法规和规章,其次是指法律文件所体现和确立的法的精神和原则。与法律条文相比,法律精神和原则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和稳定性。“依法行政”中的“法”很明显不包括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所谓的“红头文件”,一旦这些“红头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依据其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就属于违法行政。2.“行政”是法定职责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之内,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并对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活动。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地依照法律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从本质上看,依法行政是人民通过权力机关依法授予政府行政权,并通过法律限制、监督行政权的行使,以防止行政权的滥用。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的,政府不得为之,将政府置于“法治”之下,政府为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通过立法授予的,正如社会契约论里所说:社会的所有权力都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为了便于管理,人们将拥有的权力让渡一部分成立政府,因此,人们有权决定成立什么样的政府,政府应对人民负责。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各种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以至终点所在。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只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建立法治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在人治国家中,民众必须守法,政府可以不守法。在法治国家中,民众应当守法,但政府必须首先守法。依法行政要求:
(1)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
(2)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里的“依法”,既包括依实体法,也包括依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星鉴于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强调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定程序在今天乃至今后显得尤为重要。
(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2.依法行政是社会民主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体现“人民权力人民用”,“赋予权力为人民”的宗旨观念。依法行政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执政条件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关节点,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行政是法制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
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迅速,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规定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和实施,从法律层面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监管的基本机制。可以说,依法行政是法制建设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也是法制建设的内在需求,使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一样,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程序的约束。4.依法行政是行政工作顺利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
2004 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第一特征就是民主法制。那么,今天我们的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是怎么样的呢?用法律来约束政府行政权力的能力如何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民告官的视角来分析依法行政的能力。因为如果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越高,那么老百姓的胜诉率就越低。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概念和原则,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型政府的基础。依法行政才能保证行政工作统一、稳定、有序的开展。各地行政工作统一在法律的规定下开展,才能实现行政活动的公平和效率,避免产生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和激化,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不稳定的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行政工作必须是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朝令夕改”只会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困惑和不满,依法行政才能保证行政工作的连续和稳定,避免了人治带来的权力的滥用和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二、我国现阶段依法行政原则面临的困境
(一)依法行政法治思想与立法进程的问题
1.依法行政思想意识不足
对依法行政来说,立法是基础,执法是重点,执法者的素质决定执法的成败。目前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亟须改进。造成政府及其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他们的普法工作没有到位。行政执法 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不仅是要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而且行政管理者本身也应当守法,应当在法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行事,特别对行政执法的程序以及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完备。
2.行政立法缓慢、滞后
中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一系列标准政府行动、操控滥用权力、维护公民权益的行政法令、法规相继出台,使中国向法治国家的路途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行政立法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中国的经济、民事、刑事立法及与发达国家的行政立法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距离,尤其是中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很不完善,不只缺少全国一致的行政程序法典,并且很少单行的专门行政程序法令文件,行政程序的规矩仅散见于有关行政管理的法令、法规之中,这些规矩很不集中、很不一致。并且有的法令,法规有相应的行政程序标准,有的法令、法规矩仅有行政实体标准而没有任何行政程序标准。
(二)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执法者素质不高
1.行政执法机构责任不分主体不明
目前,我国行政机构冗杂,执法主体混乱,比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单位的成立代表了我国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有了一个统一的执行单位,同时,原有行政单位的执法权利并没有被收回。因此,多头管理,执法队伍过多过滥,导致执法工作效率低下,权限不明,责任不分,出现问题也无从解决。在实践中,有利可图的环节,执法部门争先恐后,责任大,油水少的工作,无人问津,互相推诿,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执法混乱,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
2.行政执法程序不规范
一方面,执法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的组成和职能部门,理应为实现政府的管理 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与支持。但在实践中,行政执法的状况却并非完全如此,执法不协调和冲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的突出问题。目前,一些行政执法权在横向上交叉较为严重,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进而导致执法冲突;一些执法部门的执法权在纵向划分上也缺乏明确分工,执法重叠较为严重,常造成上下两级行政执法机构同时对一个违法行政行为进行处罚,并发生冲突的现象,在群众中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形势下,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的方式必须适应客观要求,善于运用现代化、电子化管理手段,随着执法观念的变革不断创新。但现实中,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仍受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仍多采用简单执法方式。例如,有的执法部门仍然习惯采用运动式的工作方法,不注重日常管理,一旦问题暴露或被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主体披露,便采取突击执法的方式,使法律的执行存在较大的弹性,甚至使一些社会违法现象与集中整顿执法变成了“游击战”,不仅执法效率低下,而且社会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难以保证行政执法的效果。3.行政执法者素质不高
虽然今年来我国的公务员招考的门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情执法、权钱交易、权利寻租等现象依然存在。在行政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无视法律的存在,把法律看做是可有可无,不依法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不严格执法。
对依法行政来说,立法是基础,执法是重点,执法者的素质决定执法的成败。目前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亟须改进。造成政府及其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他们的普法工作没有到位。相当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不仅是要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而且行政管理者本身也应当守法,应当在法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行事,特别对行政执法的程序以及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完备。
(三)缺乏对行政权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1.监督意识不足
一是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二是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法律工具主义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和手段,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三是治民不治官的观念,古代封建社会“刑不上大夫”的思想观念,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今天的中国社会;四是权力本位观念,“有权就有一切”,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是很多,中国人对“权力”是十分崇拜,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广大农村。2.监督主体混乱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存在着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然而多个监督主体之间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缺乏一个引导机构,导致监督主体之间权责不分,监督网络难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甚至还存在一些监督的漏洞和真空地带。3.监督效果有限
在我国,司法独立尚未实现,司法机构受制于行政机关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不足,监督效果大打折扣。缺乏独立性,导致监督机构的公正性也得不到保障,监督只是纸上谈兵,效果很不明显,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的现象有恃无恐。
三、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原则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律意识
公务人员是行政权力的行使者,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主体,也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但是我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史及改革前高度集中的体制,从客 7 观上促长了公务人员的“官本位”、“管本位”意识,而责任行政观念薄弱甚至是缺乏,因而实现制度约束下的公务人员自觉地依法办事、依法承担责任,是法治走向良性运作的根本,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会被与之不相适应的观念错位和水平低下所扭曲,甚至使制度失去意义。
因此,必须大力增强政府公务人员职权法定和权责统一的观念,任何行政职权的取得和行使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承担责任是现代法治政府的第一要义,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理应承担起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和国家负责,政府违法行使权力要承担责任,违法不作为同样要承担责任。要充分发挥各级行政学院对公务人员进行经常化、制度化依法行政培训的重要作用,教育广大公务人员不惟权、不惟上,只惟法,自觉地在法律之下,而不是法律之外,更不是在法律之上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绷紧法治与责任这两根弦,并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公务人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牢固地树立起违法行政必须负责任的意识。
(二)加强行政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1.建立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要加快行政立法的脚步和进度,避免出现法律的真空地带,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完善法律法规,改变法律滞后的现象,使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更强,在实践中更能有效的作为执法依据。
首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修正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工作。对已过时的法律条款进行修正。其次,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原则,对行政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加强各个监督主体之间的沟通。从政府司法到自身都应建立起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部门根据法律有效实施监督,行政管理机关系统内部也应建立其自身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到监督到位不留漏洞,从源头上防止一切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2.注重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依法行政要求法律必须是民意的体现。立法必须遵循社会活动的规律,符合 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法律不停的制定、不停的修改,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也不够强的问题,充分调研、立法科学并且有效,才能为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使法律法规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更适应国际环境的需要。
政府立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一种完善的行政法律体系是以完备的行政立法为前提条件,有了法,行政机关才能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立法的良性化;(2)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必须坚持民主立法,不断提高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
(三)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及执法者素质
1.建立统一完善的行政人员“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
在行政人员“准入”制度方面,把好行政人员的入口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和完善独立的行政人员“准入”制度、资格认证制度;其次,在通过行政人员“准入”考试的基础上,再参加公务员考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人员的招收与录用机制,进一步严格把好入口关,坚决杜绝人情关系等因素干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素质的人员进入行政系统。在行政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完善用人机制,努力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除此之外,还要完善行政人员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切实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要完善行政人员的培养培训模式
在培养模式上,首先,我们可以从培养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加强其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其次,就是要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主要是根据其职业特性和相关要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试想如果一个行政人员不懂法律方面的知识,他如何能执好法,如何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再次,加强其业务教育,增强行政人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最后,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努力健全职业继续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目的在于保证行政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其任务主要是更新和补充法律知识和 业务技能,努力为行政人员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和学习途径。
(四)完善对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
首先,确立监督机构的权威性。行政执法监督是“硬碰硬”的问题,要使监督机制真正有效,主要是监督者必须具有权威。一是承担监督责任的机构必须依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职权,在人、财、物等方面具有必要的自主独立性,避免受到不应有的外部影响,特别是来自被监督者的牵制和制约,才能够保障监督的措施和责任追究能够落到实处。二是要从制度上明确监督者的监督职责以及不履行监督职责的机构和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监督者受监督、负责任”,从制度上促使监督者自觉履行监督职权,尽可能杜绝监督不作为的现象发生。
其次,加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结果的落实。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1年对全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在357个市级政府和2793个县级政府中,已经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分别占到了94%和87%,可见目前形势下,有关执法责任追究的规范性文件已经不少,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只有在监督考核的基础上与奖惩、晋升等挂钩,真正把执法的优劣作为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主要政绩对待,与单位和个人的荣誉、利益和晋升相连,行政监督一系列制度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否则,失去了绩效奖惩和责任追究的保障,不仅不能对违法行政起到威慑和遏制的作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也难以持之以恒地进行。
再次,加强监督的机制。行政执法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执法工作面广量大,现阶段各类执法活动、各行政执法机关都在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科学合理的执法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因此,行政监督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监督的切入点,在设立独立的行政监督机构加强与社会监督主体的沟通,逐步推进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是关系到我们党执政之基能否不断巩固的重大问题。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依法行政的内涵、内容和意义,同时深刻地了解我国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长此以往,便会积重难返,病入膏肓,成为依法行政的障碍,势必影响到依法治国的进程和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将会越来越规范,将会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胡建淼, 钱建华.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J].江海学刊, 2004,(05)[2]方士荣:《依法行政内涵解读》,《政策》,2003年第3期
[3]张剑飞:《依法行政原则之我见》,《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 [4]傅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胡建淼, 钱建华.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J].江海学刊, 2004,(05)[6]陈雅丽.论以人为本与执法原则的创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7] 尹晓敏.试论行政程序法中的行政公开原则[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03)[8] 金石.行政应急性原则[J].行政法学研究, 2004,(01).[9] 彭小霞.论行政应急性原则在行政法中的确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06).[10] 伍劲松.论行政执法解释的具体原则[J].当代法学, 2010,(04)
第三篇:当前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 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当前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 面临的现实问
题及对策
最近,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以下简称专武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总的感到,各地在依法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深感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专武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凸显,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研究解决。
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是编制被挤占的现象比较普遍。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乡镇、街道的专武干部属于公务员系列,学校属于事业编制,企业属于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街道专武干部的公务员编制指数经常被挤占,造成专武干部队伍成分比较复杂,有公务员、事业编干部、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大学毕业生,还有一般工人、社会招聘人员,可以说五花八门,啥身份都有,既不便于教育管理,也给交流使用、待遇保障等方面增加了许多难度。
二是进出渠道不够畅通。这是基层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许多专武干部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岗定终身”;由于一些专武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所以出路很窄,发展受限,很难成为地方培养的重点对象,不能在干部队伍中进行交流;一些人武学校毕业学员因没有位臵安排,长期处于“待业”状态,进不了专武干部队伍,有的甚至频频上访,成为不稳定因素。这种老的出不去,新的进不来,新老交替缓慢的状况,很难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影响了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抑制了队伍建设的活力.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这也是基层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专武干部的任用、交流、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军事机关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决定专武干部升迁、使用、工资待遇等权力都在组织和劳动人事部门,这就造成了“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的现象。一些专武干部认为,“端谁的饭碗听谁话”,因此,对街道、乡镇领导交代的工作不敢马虎,而对本职工作则积极性不高,甚至草率应付,“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四是工作动力不足。一些专武干部刚上任时,还有一股工作热情,但随着年龄和任职时间的增长,工作热情便开始降温,特别是感到出路越来越窄时,就会干劲锐减,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搞武装工作难有作为的想法。因此那些优秀的同志不愿做武装工作,进入这支队伍的同志,也不愿去钻研武装工作,不愿全身心投入到武装工作,导致有些同志对武装工作似懂非懂,说外行话,做外行事,有的甚至自身要求不严,举
止不端,形象较差。
五是组织机构不够稳定。近年来,地方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武装部和专武干部的机构设臵、人员编成、待遇保障等多次受到冲击。目前,有的地方在搞试点,把乡镇、街道的一些机构合并,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虽然保留了武装部长,却没有武装部的编制,武装部长正常开展武装工作须经过综合办公室主任同意。在这种改革背景下,没有试点地区的专武干部,对个人的进退去留问题考虑较多,担心乡镇机构调整改革后自己不能够定岗定位,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六是工作兼职过多。目前,专武干部普遍兼职较多,少的2、3项,多的4、5项,甚至达7、8项,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旅游(扶贫)开发、民政抚恤、土地管理、道路交通、城建环保,外来人口管理,拆迁,等等,有的还要包村、包片、包户,各种繁多的事务使专武干部无暇顾及本职工作,对武装工作造成较大的冲击。在一些乡镇武装工作基本的会议都不能参加,有的甚至根本排不上队、摆不上位、挂不上号,专武干部的本职工作变成了“附带”的工作。
七是基本待遇相对较低。乡镇、街道武装部长虽然大都进入了同级党委,在政治上享受了副乡、镇长等职级的待遇,但在实际生活待遇方面却与同职级的相差较远。有的地方有关部门曾出台过“专武干部可享受公安干警同等补贴待遇”的相关规定,但由于受地域经济的直接影响,一直难以兑现。另外,组织开展武装工作没有专项经费保障,也困扰着专武干部,许多同志在座谈时说,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经常向领导伸手“化缘”过日子。
八是人武学校(院)面临困境。目前人武学校(院)主要有三种办学模式:一种是依托省军区教导队独立办学,另一种是省军区和地方有关部门联合办学,再一种是管理上由省军区和地方有关部门共同负责,而招生、干部配备和教职员工选聘完全由地方负责。据调查,无论那种办学模式,目前都面临着困境,如招生难、学员分配难、经费保障难等等,可以说举步唯艰,有许多人武学校(院)已经停止招生。有的即使还在招生,大都采取与地方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的学员缺乏“军味”,学非所用。
二、对策
专武干部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实施战争动员的具体组织者和落实者,其作用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举足轻重,各级要充分认识其地位作用,切实把这支队伍建设作为巩固基层政权,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组织指挥能力的专武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一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坚持依法管理。为使专武干部队伍管理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制
度化、法规化的轨道,除军分区、人武部协调地方认真执行中办发24号文件外,中央和各地也应根据目前国家政策的调整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对过去的政策规定做出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制定出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法规和实施细则,用法规的形式把基层武装部的机构设臵、人员编配、享受待遇等问题固定下来,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切实理顺关系。由于专武干部主要从事基层武装工作,县(市、区)人武部应有选拔、任命、调配权,凡是人武部不同意选用的专武干部不能任命;凡是人武部不同意晋升的专武干部不能提升;凡是人武部不同意调出的专武干部不能改行。人武部每年应将专武干部的表现和工作实绩定时反馈给地方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人武部的建议作为平时用人的依据,把他们的工作实绩和地方的奖惩、使用挂起钩来;专武干部编制必须单列,由县(市、区)人武部掌握和控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弊端。
三是要拓宽进出渠道,增强建设活力。县(市、区)人武部每年要积极与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协调,对专武干部有计划、分梯次地搞好调整交流。其中对特别优秀者,应建议提升使用;对一些年龄偏大,任职时间较长的,可按照一定比例调换岗位。这样不仅能解决专武干部的“高龄化”问题,而且能增强整个队伍的活力。
四是要严格管理教育,建立竞争机制。县(市、区)人武部应根据地域实际,把基层武装工作的目标、内容、标准、要求分解量化,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负责制,末位淘汰制,责任追究制,每年由组织、人事部门和人武部共同对专武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形成制度;对履行职责较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者要调离武装工作岗位,真正走出一条能者上、庸者让的路子。
五是要坚持上下联动,落实相关待遇。要落实好政治待遇,保证乡镇、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参加同级党委,享受副职待遇。其他专武干部也应享受同职级党政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落实生活待遇;国家应就“专武干部津贴”问题,制定出比较具体、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专武干部津贴保障可由省或市统一解决,由地方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由人武部按时集中发放,使专武干部的生活待遇逐步得到改善,使之更好地安心武装工作。
第四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当前,尽管农村教师队伍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路子,就能够解决制约农村师资队伍发展的问题,实现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多种形式缓解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近年来,虽然通过招考等方式吸纳了不少合格的师范类和非师范大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但人事部门可能出于对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的考虑,招考教师数额往往要比教育行政部门实际上报的数额少得多,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在教师仍然缺乏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扩大招考名额,或争取大学生志愿者,或采取城镇教师支教等方式,先行缓解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减少农村教师的工作量,让农村学校尽量不再聘请临时代课教师。
(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政治思想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和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市、县、镇分别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加大教师全员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自修、函授、进修等学历的提高培训,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各类培训不能走形势,弄虚作假,或能收费为目的。要让培训工作名符其实,真正让教师学有所成,学有提高,通过培训让教师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每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在学历、普通话、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教学能力、教育科研、个人特长等方面制定学习培训目标和措施,力争在三五年内达到预期目标,并实行人人过关。特别是一些“民转公”教师,更应注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苦练职业技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改革教法和教学过程,提高农村教师驾驭教学的业务能力。
(五)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通过学科组、年级组的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通过进修、调研、外出学习、请专家讲学、请名师献课等方式,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通过明确科研目标,落实具体措施,达到教师必须会研究(懂得研究方法)、能研究(有研究的能力和精力)、愿研究(有研究提高自己的愿望)的目的。以科研促发展,培养创新型教师。
(六)用健全的规范约束教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套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经全体教师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言行。
(七)深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择优竞争的办法,优胜劣汰,并推行结构工资制,采取基础工资十课时工资+绩效工资的办法,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保证农村学校必要的编制需求。
(八)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学校应当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来帮助教师调整心态。比如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安排教师大合唱,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心理愉悦,同时还能有效增强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教师篮球赛、乒乓球赛、钓鱼比赛等从时间和空间上加丰富了教师工作生活内容,让他们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学习生活中,减轻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在思想上帮助、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行为上信任、工作上支持、决策上依靠教师,要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大程度地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保障教师有稳定的收入。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遵循规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1)”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了解、学习和改进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思想,2月22日至3月9日由我省教育局组织的全省各区幼儿园转岗教师在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听取了董伟、刘斯凝等几位专家和教授的讲座,我了解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园方法。通过学习,令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尤其是幼儿教师专业方面的强化训练,可谓受益非浅。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感触迫深。
(一)国家重视学前教育
针对现在社会幼儿入园难、入园率低、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国家政府投入和政策调控力度加大。1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温家宝提出发展学前教育五项举措;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重点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中央财政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等等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学前教育法纳入2012年教育立法重点项目。
(二)用游戏来接近和幼儿的心理距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次培训让我学习了许多适合幼儿的游戏,比如李荣芳教师的拍手游戏,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点数,单双数,渗透了数学、英语的教学,还锻炼了幼儿的唇齿能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次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主要从四方面进行的培训: 刘斯凝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用她那优美的语气、票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进行的讲故事训练,并介绍了用态势语来增强艺术效果,吸引幼儿,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
安然老师针对目前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美术素养从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幼教应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让转岗教师有了简笔画卡通画有了一定的技能,对剪纸纸巾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音乐方面的培训让我从不会配和弦,不会弹钢琴,知道了什么是正三和弦、属七和弦,认识了大调式歌曲和小调式歌曲,最后我不敢相信我竟然会配上和弦完整的弹出一首曲子。
舞蹈老师根据幼儿阶段舞蹈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向我们传授了大量的幼儿舞蹈实例,掌握了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知识。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对我今后的教学大有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励,争取学以致用,做一个让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