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幼儿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正如杜威所说:儿童发展不仅是身体成长,更是智慧生长、道德生长、社会生长的一个整体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纲要》已经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象有人说的“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原因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的机构要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在幼儿园中,保育和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幼儿园往往只注重幼儿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据调查,相当多的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此外,保健医生对全园发病率、营养计算等非常关注,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置。据笔者了解,一般的幼儿园里几乎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过科学的测查,也仅仅极少数有规模的幼儿园配有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心理医生,而且很多时候只是形式性,走走过场,而并非上升到操作层面。可见,目前许多幼儿园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严密的、系统的理论支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此外,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教育时间保证,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很茫然,虽然想对孩子进行心理维护,却因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无从下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没能扎实地实行,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出现时,教师们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进一步加剧了幼儿不良的心理。
(三)家园教育的失调性对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往往是“四二一”式的家庭,一方面,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对孩子呵呼备至,娇宠溺爱;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很多时候,许多教师与家长的对话中,往往仅指向学习、身体、纪律方面的问题,很少会涉及到幼儿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部分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环境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如爱发脾气、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任性、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而家长们并不认为幼儿的心理出现问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明显滞后。
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
(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有待提高。在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层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教师如果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偏爱、没有同情心和爱心,就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此外,教师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例如:当孩子犯了错就警告、训斥、甚至体罚,容易使胆怯的孩子睡眠不安、夜惊甚至不愿上幼儿园。此外,教师如果只注重各方面较为突出的幼儿,也容易使个别幼儿养成骄傲自大的心理,甚至影响孩子间的团结。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着重表现于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健康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幼儿出生后4-6年,是幼儿形成健康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习得是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关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中国俗语也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缺乏自信、缺少热情、行动消极、被动退缩、说谎、多动症、及多攻击性行为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三、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丰富校园文化,创造温馨环境。
1、我们利用无意识的色彩环境为幼儿一个轻松、活泼的生活氛围。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是不同的,它能使人产生轻与重、活泼与忧郁、兴奋与沉静、疲劳与轻松等心理感受,直接操纵人们的知觉、情感。色彩环境在无意识中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那些颜色“好看”的环境中,幼儿在做游戏时,显得机敏、协调、更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此,幼儿园环境色彩创设为淡蓝色、黄色、绿色、浅粉等。
2、创设一个健康、宽松、互动的环境给幼儿展示自己才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幼儿园可以以“多”字为出发点,多元化、多梯度、多层次的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绿色校园建设纠正了孩子懒惰、散漫的行为,教给孩子爱劳动、爱自然、爱幼儿园。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自由快乐地游戏,才能更专注和自主。在与老师共同制作的主题墙上,有表达幼儿自己心愿的各式飞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班内摆放上了幼儿自己动手用废旧物品扮成的小小超市;构建区里搭建起了自己梦中的彩虹桥——这不但使幼儿的人格变得纯洁高尚、精神变得丰富多彩,更促进了幼儿主动参与、分享合作的快乐。幼儿获得了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消除了孤独感、自卑感。在这种开放环境中,幼儿交往机会多了,动手的机会多了,创新的机会更多了,这些为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打了坚实的基础。
(1)多组织幼儿玩一些愉快的游戏,多开展体育活动。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也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每位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是愉快的,我让他们在游戏中互相合作,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分享胜利的喜悦,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老师的参与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成为他们的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容易获得成功,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并树立自信心。
(2)多开展体育活动以有增强孩子们的体质,以身体健康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我还经济激发他们发挥想象,创造新的玩法并自己找朋友合作玩。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当我们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后,他们的想象力便会随之丰富起来,大胆起来,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出来,或用语言、或用画画或用行动等,所以我经常发纸给他们,让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性的画画,对于孩子画的画,我持尊重的态度,并认真欣赏他们的画。在欣赏时,我还鼓励、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画用语言表现出来,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给幼儿自由活动是很重要的,仔细观察、发现孩子们在自由活动中,他们没有任何约束,是自由的,他们在开心地互相交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他们在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获得发展,取长补短。这时你还会发现在活跃孩子的带动下,那些胆小、怕事的孩子也活跃起来,他们发挥想象用玩具来进行构建,用丰富的语言进行交流。对于那些仍然在座位上的孩子,要带领他们,鼓励他们加入到自由活动中享受那份快乐。如果让孩子们把同伴的电话记录下来,建立一个通讯录,有空可通过电话,这样有助于孩子胆量的锻炼和语言的锻炼
(二)重视用智慧师爱,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和改进心理环境。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我的理解是老师必须自己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平时除了教引他们学知识外,更应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她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他们将来形成健康人格打上基础。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注意:
1、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班。一位心理健康的老师,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幼教事业有信心,并具有能够胜任教育工作的能力,有独创性;能动用有效合理的方法解决工作,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和与他人和谐相处;以自己的活跃思维带动幼儿思维的活跃,思维活跃了,想象力也就丰富了。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避免老师的语言挫伤孩子的自尊,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知道巧妙的运用语言,那语言的魅力将会使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的语言应多带一些幽默,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赏;应该少用那些严厉的指责、体罚、责骂。在上课时,一般都是以弹琴的音乐促使幼儿坐好,但当弹琴也无济于事的话,很多老师都会采用大声的嗓门命令他们坐好,或是敲桌子示意他们坐好。如果我们用表扬的方法:不坐好 的幼儿不去理会,而是不断表扬坐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其它小朋友看见坐好得表扬,也就赶快坐好了。点名批评的方法应少用,这样既不影响幼儿的心理,也不影响上课的情绪,自己组织活动起来也觉得轻松、愉快。爱是教育中的营养素。教师的爱更应该是有原则的、理智的和智慧的爱。幼儿教师的爱应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指导评价孩子。
2、有度用心去爱。
3、要有适当的挫折教育而不是溺爱。抗挫力可以去除消极退缩、恐惧孤僻等不良心理因素。
4、培养幼儿的感恩心责任感。
5、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幼儿通过问卷调查、师幼交流、家长访谈等形式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用爱的阳光滋润幼小心灵,消除心中的阴影,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关爱孩子、鼓励孩子,只有沐浴在爱的雨露下的幼儿才会茁壮成长。
(三)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创设调节行为的空间。
早期阅读内容广泛,形式活泼,活动目标多数涉及到幼儿认知、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及要求,同时要挖掘幼儿园读本中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充分利用幼儿喜欢读画册这一特点,探索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使其在完成语言教育任务的同时,进行极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教学在常规教学活动同时,还应实施早期阅读特色教学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养成“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良好习惯,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修正幼儿心灵缺失的最佳良药。用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共鸣的儿歌、绕口令,民谣制作成适合我园教学的读本。以多种的语言形式,优美散文、韵律诗歌,动情的故事,科学道理激发孩子观察、聆听、思考、表达、实现深度阅读,触动心灵的感受。
在阅读活动中,《多多什么都爱吃》这一读本让平时又挑食、又厌食的伦伦着了迷,下课了还给小朋友再讲一讲,他可不想让多多长成世界之最,午餐时他竟主动的自己拿起了勺子,并能帮老师给小朋友盛菜,还有模有样的学老师的口气说;多吃萝卜和青菜,多喝牛奶成长快。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触动心灵,正心纠错是我园对早期阅读的延伸。
(四)加强社会化活动,提供自我发展平台。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的。父母和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他们更多地与同龄人交往,发展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交往是幼儿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儿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同伴之间的冲突有助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技能的获得。有利于折中主义、平等互惠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是幼儿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幼儿的自我发展。同伴关系融洽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之 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创设各种适宜的环境,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个性行为,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逐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在玩游戏时教师专门鼓励从不跟别的小朋友拉手的小班的牛牛为大伙做示范,并真诚表扬他和伙伴同时转身配合默契,请大伙一起为他鼓掌。就这一小小机会促成了他性格的转变。在这些细小微妙的细节中我们的教师推助了孩子的成长,并在自我创新意识、社会化和个性化都得以协调发展。
(五)改变家长育儿观念,提高幼儿自我锻炼意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大部分家长都知道要尽自己所能来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认为这样就表示关心孩子了。殊不知孩子物质上得到满足了,但他们同样希望心理上得到满足,如果心理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同时也阻碍了孩子其它能力的发展,结果有家长会跟老师说:“我的孩子不太自信”,“我的孩子胆子小”,“我的孩子有点自卑”,“我的孩子不愿和其它小朋友交往,不爱说话”等等,并希望老师帮助教育一下。当然老师肯定会给予帮助,但是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从自身找原因。一些家长把剥夺幼儿动手能力的锻炼当成是爱孩子,每天要替孩子脱穿衣服、喂孩子吃饭。中、大班的孩子,家长还一手拎着书包、水瓶,抱着孩子上三楼送园。孩子参加运动会比赛,家长甚至也要包办代替。这些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活动,也代替了孩子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胆小、消极、麽蹭、无主见。
“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案例。与家长共同分析幼儿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开设“爸妈看过来”“今天我发现”“幼儿成长档案”等栏目,并为家长提供一些科学育儿和幼儿心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做以科学的引导。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不要因为太忙,而错过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就是再忙,也要抽些时间给孩子,不要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去补救。不要随便批评孩子,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肯定,不要老记着孩子的缺点,更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多给幼儿讲故事,阅读一些书,丰富他们的词汇。多鼓励孩子,给他们信心,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请家长多看一些有关教育的杂志书等具体措施来达到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目的。
四、综述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 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总之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还在摸索中寻找更实用有效的途径,积极构健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把幼儿园、家庭、及社会与幼儿看做为一个共同成长体,对幼儿实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智能、情感、行为、性格等各方面得以健康发展,培养我们全面和谐发展的下一代。参考文献:
[1] 张建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2] 郑雪、刘学兰、王玲.《幼儿心理教育手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 陈帼眉、常汝吉.《学前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 郭谊.《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心理发展》.幼教博览,2002年第8期.[5] 姚本先,邓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期刊论文] 文教资料 2004.1.[6]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要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到位,组织落实:
1、认识到位:园领导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园工作的一部分,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需要,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需要,是为孩子终生不断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的需要。
2、组织落实:我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园长亲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园长直接负责全园的健康教育,各年级组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3、幼儿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园所规划中,不论是学年还是学期工作计划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例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要制定单独计划,进行总结。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幼儿园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重点,聘请了心理教育专家任我园的心理教育顾问;多次请专家进园进行心理教育知识讲座和心理教育工作辅导,促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我们还安排了全体教师收听、收看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所王文娟老师的报告《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丁容老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北师大董奇教授的多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伍芳辉教授《尊重》心理健康教育报告等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论,提高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利用家长学校,做到家园同教育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孩子进行心理测试后,我们将家长请到幼儿园,请有关专家向家长进行情况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分析优势和不足,并和心理老师交换意见,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现象》、《考生家长的心理调节》、《心理测试反馈报告》等,教给家长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孩子的心理,通过讲座还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带领教师多学、多听专家的心理教育报告、书籍,努力将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东辽县第一幼儿园
2012年12月
第三篇:浅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现代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就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水平,其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心理产生发展的特点。幼儿从2至3岁开始到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生活范围开始扩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幼儿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开始会感到陌生、孤独、惧怕、焦虑,从而产生留恋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及亲人,出现爱哭、缠人的现象。幼儿到4岁时,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调节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自觉地维持和老师、小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到5至6岁时,开始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较小,心理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已改变了部分性格,在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下,在人际间和现实生活相互交往中发生较广泛的变化,这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特点。
4、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就是信使,它通过儿童读物、广播、电视、电影、游戏机来渗透幼儿的好奇心灵,不少幼儿可从以上媒体中模仿自己所喜欢的鲜艳色彩、新奇、变化、形象丰富、活动有趣的事物,从而促进想象、理解、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5、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儿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交能力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教师要有夯实的科学卫生保健知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表达无误。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向上的班级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基本动作,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不怕困难等心理素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与幼儿健康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以教育内容为依据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2、与幼儿身心发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也就是说要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
3、家园密切配合、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4、教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重要。
5、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健康教育中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育幼儿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在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等等。
不过,这只是我从个人的一点经验和认识出发,关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一点经验总结分享,有结合了我园的一些具体实践经验分析的,算是比较具有针对性了,因此不代表所有的园所和幼儿教师都会适用,毕竟不同园所有不同现状和需求嘛,而幼儿园标准文案网上我也还有总结一些以前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为全面的经验(成功和失败的都有)。
五、如何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
1、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把握规律、遵循原则、讲究方法。
2、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采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3、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4、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5、家园共育,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六、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注重人文环境,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职业修养。
2、加强幼儿园场舍建设,建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高标准幼儿园。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幼儿正常的活动及起居的需要。应尽量保证幼儿园内及周围的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园内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以种植花草为主,乔灌木为辅,还可结合科学常识教育,种植一些常见的树木和蔬菜。室内外花草树木的栽种,盆景、雕塑和画像的配置,走廊和橱窗的装饰和布置,应烘托出一种促使儿童积极向上的气氛,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3、为幼儿提供各种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满足身心需要的活动材料、玩具、学习用品等,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也就是说,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家园,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爱精心地呵护他们,用科学的理念去编织育儿的“摇篮”,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给他们插上展翅的双翼,我们共同期待今天的雏鸟,一定会变成明天的雄鹰,在浩瀚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后续还有更多相关经验总结体会分享: 《童讯幼儿园最新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2015-2016童讯幼儿园第一学期家长工作总结》 《浅谈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 《如何创立级别幼儿园》
《怎样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 《幼儿暑期安全教育计划》......
第四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概念界定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骤然变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据科学家预言:心理疾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疾病。现代中学生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设立心理热线,开设心理信箱等,固然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到较好的作用,但远远不能适应普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探索和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必将成为当今乃至以后素质教育的一大热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涵
在实践中,心理教育活动课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为“学校心理课程”,有的称为“心理辅导课程”,有的称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有的则不愿称其为课程,代称为“心理素质培养”或“心理教育活动”,这些称谓很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同的人对其赋予不同的内涵。目前现实中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心理教育活动课是新增加的,如同一般学科课程一样,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比如一些学校把改版的初一思想政治课讲成了普通心理学知识传授,或将普通心理学知识以讲座形式一节节讲给学生。这种倾向的存在,主要在于对心理教育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不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质。另一种情况是认为心理教育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而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把辅导内容局限于学生的问题,把辅导形式局限于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把辅导的对象局限于个别学生,使心理教育目标问题化。第三是认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认识。我们认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并不是要新增加一门学科课,而是使其自身的特点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加以明确和突出,以便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实践证明,心理教育活动课成为了学生最受欢迎的课,丝毫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下面是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2.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形成心理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像一般活动课程一样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特性。但它又与一般的活动课程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活动课是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将给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卫生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既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又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还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兴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一种,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开展适应学习心理发展需要的形式和内容的活动,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发展的目标的一种课程形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突出特征,现为教师根据心理知识并围绕学生生活组织相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智力开发、情感陶冶、意志训练、行为养成、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标。
(2)活动形式多样,满足学生兴趣,适应学生生长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游戏,小品,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的多样性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自发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愉快学习,适应学生生长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3)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身的活动他人所代替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学生始终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讲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优势所在。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心育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阶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性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在自己的教学和探索中,我把心育课与一般学科课程进行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探索心育课的教学。1.心育内容,以优化为主。
一般学科课程侧重人类积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其相应的技能培养,比如,数学课主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有关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训练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包括对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训练品质的培养,但这是有机地融于教学之中,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弥散,而且是侧重在对学生智力心理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内容就能成为心育课的内容。
而心理教育活动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使在学校教育中不明确的心理教育明确起来。它的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理性价值观念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例如,在对学生的交往过程进行观察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平时不善于说“对不起”,因而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于是我设计了《道歉的魅力》这一活动。将现实生活中两名学生因口角之争而打架的事排成了小品作为教学内容,搬进了课堂。学生觉得很亲切,同时它又像一面镜子,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明白善用真诚的道歉能使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2.心育形式,以活动为主。
学科教育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即使是活动式教学,也是学生自身单个活动居多(比如,学生看书自学、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讨论局限于讲授的知识,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有限。
心理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这里的游戏、活动不同于学生的那种自发游戏,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的游戏和活动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心理教育的目标选择设计的、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能评价活动的结果。
例如:在五年级开展了《送你一缕阳光》的活动。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我设计游戏:制作情绪蛋糕,让学生将生活中遇到过的或喜或忧或怒或惧的事用不同的颜色或形象,做成蛋糕上的装饰,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体验。在活动中有一名女生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伤心得黯然泪下。这时班上的同学纷纷安慰她,使她真情流露,自然地给她送来了一缕阳光。3.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
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虽然随着新型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的飞速发展,这一权威性有所削弱,但总体上,应试教育中教师发展的职能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心理教育活动课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平等、相互尊重、真诚、亲密,像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还似向导与游客的关系,心育角色,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持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协助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心育课的课堂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交流为中心,因而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心灵的倾听者,积极的旁观者,是一个配角。例如,在《做一个快乐的人》这一活动中,我设计让学生写烦恼,说烦恼,解决烦恼,总结经验的一个系列活动。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背景中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交流自己成功战胜烦恼的经验,积累了许多消除烦恼成为快乐的人的方法,体验到消除烦恼后的轻松愉快。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活动向深层开展,协助学生解决烦恼。最后,学生还能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情绪的调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心灵的成长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心育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做塑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人。4.心育引导,以体验为主。
从心理机制来看,学科课程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着重训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等本质规律的把握,而心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心育课的课堂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体验在这里生成,感悟在这里形成。不要概念也不要原理,只要有心灵的成长。
例如,在《让朋友喜欢我》活动中,我利用生活中学生交往的两个片段,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应的情绪体验,通过学生对主人公的评价,感悟到热情、大方的人会更让朋友喜欢。再让学生玩《拷贝不走样》的游戏(游戏的其中一条规则是:每次由一名同学邀请他的8个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有些同学被请到多次,这说明他的朋友比较多,他感到很快乐。而有些同学一次也没被请到,说明他的朋友比较少,他感到很扫兴。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觉得朋友多真好!这时我让学生总结升华,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我还应努力做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将感悟写下来,同时也写进他们的心里。5.心育评价,以综合为主。
学科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作为主要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做客观定量评价。心理教育活动课效果的评价,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总之,心理教育活动谋与一般学科课程的不同:一般学科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间接经验),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关注学习结果,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法以客观定量评价为,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心理教育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过程经验,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方法以主体综合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的情绪的唤起和情感。
第五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幼儿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因此。我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相继拉开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1、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特殊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会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成长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园制定了以下措施:(1)每星期三晚上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2、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只有思想、理念上的重视,而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内容相支撑,是不能很好落实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对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因此家长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们应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认识事物;做情绪的主人,以平静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一起玩,真快乐》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自己高兴》、《孤独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高兴,我快乐》、《困难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中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大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3、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4、家长心理健康讲座;篇二: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 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本学期,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园实际,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积极开展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二、目标:
我园以培养幼儿活泼、健康为主要目标,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逐渐学会保护自己。
1、生活习惯:知道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会用手帕、纸巾擦眼泪、鼻涕;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有个人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
2、饮食与营养: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知道饭前洗手;爱吃幼儿园的饭菜,不挑食,细嚼慢咽;主动饮水,按要求取放茶杯。
3、人体认识与保护: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外部器官,知道名称;愿意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4保护自身安全:了解玩大型玩具、坐自行车时的安全常识;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
5、身体素质和活动技能: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学习简单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基本体操练习:保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练习模仿操;爱做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体育活动的愉快。
三、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2、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1、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2、教师要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了解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购置了大量的幼儿可选择的活动器材,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1、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2、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如:开展“我是小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开展“我是交通警察”的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教师、年终有考核)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不同年级组开展的健康教学活动应根据主题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实施以下内容:
2、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宣传栏、健康教育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大家的健康及防病意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3.3”爱耳日,“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进行专题宣传活动。
3、规范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逃生演练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张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小班上学期工作任务,制定如下健康教育计划:
一、生活、卫生习惯:
1.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学会使用手巾、认真洗手不玩水。
2.会使用小勺吃饭,吃完自己的一份食物。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等好习惯,知道饮食和健康的简单关系,懂得健康的重要性。3.安静就寝,在成人的帮助下有次序地穿脱衣物、鞋子、并把它们放在固定地方。
4.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独立地穿脱衣服、鞋子,使用自己的杯子,学习简单整理自己的床铺。学习分类收放玩具和用品,放在指定的地方。
5.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学习饭后漱口的正确方法,懂得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好习惯。
6.爱护五官,不要挖鼻孔、耳孔,不吃手、饰物。帮助幼儿保持仪表整洁。7.知道不乱拿他人的物品和玩具,也不能使用他人的物品。
8.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二、卫生保健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示范与督促。因而我们需要给孩子制定较好的常规工作。首先,我们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其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进餐卫生也是很重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增进幼儿食欲,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增进健康。我要求幼儿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保持桌面及衣服清洁的习惯;养成吃饭时要安静、愉快地进餐,细嚼慢咽,学会用筷子、不挑食、不剩饭菜的习惯;养成不喝生水,少吃零食,睡前及饭前不吃零食,不吃不洁食物的习惯。
认真做好大扫除工作,祛除卫生死角。配合保健大夫做好晨检记录与家长联系簿。定期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健康:1.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气候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懂得一些健康、卫生知识,有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能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使用运动器械进行活动并注意安全。
3.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其功能。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病的简单知识,乐于接受预防接种的好习惯。
4.了解高兴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学习走、跑、跳、投掷、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姿势正确。
5.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宽容谦让、勇敢的好品质。篇三:富民幼儿园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3 富民幼儿园2013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园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区教育局和上级保健部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幼儿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幼儿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组 长:卞国华 副组长:刘玉琴
组 员:周春红 陈扣兰 王选珍 卞小容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园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幼儿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幼儿园的教育主题以及幼儿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幼儿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幼儿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幼儿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幼儿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幼儿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幼儿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幼儿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幼儿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幼儿园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幼儿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 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这为幼儿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幼儿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幼儿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把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传达,做到人人皆知;动员全体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资料收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双创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
2、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奖惩,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做好总结材料。
3、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不同专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及卫生防病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观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好爱国卫生月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宣传。积极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张贴禁烟标志。
5、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狂犬病、麻疹、脊灰、流感、甲肝、乙脑、疟疾等疾病的健康宣传。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幼儿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要结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幼儿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