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6届“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我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重视对“双困“生的帮扶工作,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得到真正的帮扶。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为430名,已全部建档立卡。我院对学院建档立卡贫困生展开自查,情况如下:今年3月至今,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单位248个,就业岗位813个。截止2016年6月30日,我院430名建档立卡的学生中422名同学已实现就业。
一、具体工作情况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学院副院长罗生芳任组长,招生就业处处长钟柳青、周伟敏副处长任副组长,各系就业工作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院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推荐、动态管理及追踪等工作。先后四次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传达学习了自治区政府及区教育厅对开展该项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理清思路,明确职责。
(二)工作步骤
第一步:制定工作方案。学院统筹安排,研究制定《2016年“双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任务责任到人。
第二步:开展帮扶。加强思想教育,及时疏导和消除负面情绪,帮助“双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形式多样的就业推荐会引导他们选择就业单位。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岗位技能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并结合实际,积极帮助他们困生利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
—1— 难。该项工作自2015年底一直延续至今。
第三步:就业追踪。对离校未就业的“双困”毕业生,我院将持续跟踪,并持续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对已就业的“双困”毕业生,加强就业信息追踪,做好就业复查,掌握其是否有离岗、换岗的情况,并及时更新其就业信息,并录入教育厅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我院将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相关毕业生就业追踪数据的更新工作。
(三)工作情况。
1.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活动。“一对一”帮扶就是要加强对每一位“双困”毕业生情况的了解,了解他们特点、就业意向,及时向他们传递最新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做到有的放矢的推荐就业。我院坚决贯彻“一对一”帮扶工作,有些学生是班主任对接,有些学生是系部就业干事或专业教师对接,有些甚至是系部领导直接作为联系人。例如,机自动化1332班学生覃头同学,来自一个“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山家庭,通过自身努力,各方面表现突出,他的联系人机械系党总支书记梁艳娟老师亲自向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力荐,成功被中烟公司录取。
在帮扶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对学业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考取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向他们提供简历制作辅导、模拟面试训练、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多管齐下,促成其就业。在举办素质拓展训练营等各种提升就业能力的活动中要优先考虑就业困难毕业生,帮助他们激发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未就业学生的情况,根据文件要求展开帮扶,一对一地给每人推荐3家以上月薪均2000以上的用人单位。
2.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推荐形式,予以优先推荐。及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向“双困”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主动与招聘单位联系,予以重点推荐。密切跟踪他们求职面试的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双困”毕业生 —2— 可以向各系部主动提出帮助提供就业岗位的申请,系部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模具1333班黄庆杰同学,来自父母双方均务农的经济困难家庭,且父亲身体不好。来自家庭的重压激发了他积极向上的斗志,来自学校的关怀让他倍感温暖,在校期间他各方面表现优异,注重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在学生组织中担任学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带领下他参加了由机械工程系组织的SIYB创业培训,并拿到了创业培训合格证书,为提升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院“双选会”上,根据老师对其针对性的筛选、指导和帮助,选择了机械工程系校企合作企业“亿山精密实业(深圳)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面试及考核,现在企业中担任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3.进行创业意识和能力培训。宣传发动“双困”毕业生参加就业培训及推荐就业单位;积极鼓励、引导“双困”毕业生参加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训以及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启发他们开阔视野,拓宽就业渠道。
例如,汽车工程系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生进行政策宣传和创业指导并组织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参加SYB创业培训,其中17名贫困生获得国家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一名学生成功创业。
为了引导贫困生正确择业就业,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石化系还特意召开201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了解未就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展开推荐工作。
4.政策帮扶。积极帮助“双困”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其提供政策引导,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各地人事、工会、妇联等部门落实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等专项帮扶计划。
5.加强对“双困”毕业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化解就业心理问题和障碍,提高他们自我调适
—3— 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各系专门设立了就业心理咨询团队,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注意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观察他们思想和心理上可能产生的不良苗头,疏导他们因就业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双困”毕业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少部分身体上有疾病,如乙肝大小三阳,有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较差或就业期望值过高,造成就业困难。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对每位求职有困难的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准自我定位。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对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和疏导,尤其注意对“双困”毕业生进行日常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就业自信心。另外,系部就业专职干事配合班主任、辅导员一起负责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工作,确保他们思想稳定,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2016年6月29日
—4—
第二篇:”双困生“.帮扶计划
双困生个人帮扶计划
邵寨学区刘小鹏
“不让一个学生应贫困而失学”这是义务教育法提出的。今年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行动,是一件惠泽袍泽的大事情,教育局党委部署了“双困生”帮扶行动,根据我所帮扶的“双困生”情况,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升入贯彻落实全省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为学困生提供物质上、精神上援助,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去求学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通过我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学困生”认真学习,达到帮扶对象的双优。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扶助对象
我所帮扶的“学困生”:刘建华,男,1999.01出生,家住新开乡冯家山村太平社,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为生活计常年劳作和在外奔波,无暇指导孩子的学习,致使孩子基础参差不齐,对语文学科缺乏想象、偏科严重。但该生遵纪守法,品行优良,诚实谦逊,好学上进,希望通过帮扶能够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贫困生”:周娜,女,2000.04出身生,家住新开乡姚家湾村坷珯塬社,距离乡镇20里,家中有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为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供给家庭。母亲操持家务,还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弟弟。家庭收入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且山地较多。
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但该生思维敏捷,学习成绩比较平稳,希望通过必要的帮扶,能够以学业为重,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扶助方式
1、与“学困生”“贫困生”结对帮扶;
2、关注“双困生”的动态,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资助、学习上帮助提高,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
四、扶助内容
1、思想上解惑
鉴于“学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在外,他们往往缺少家庭在学生学习上的关爱,因而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许多“学困生”“贫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帮扶者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一样看待,平时多与班主任、任课老师联系,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扶助方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
3、学习上帮助提高
学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偏科严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扶助方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4、扶助工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帮扶解困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做为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果转化得法,“后来者居上”这句话一定能在他们身上实现,从而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
周娜、刘建华是我的帮扶对象,希望以我理解的形成原因、情况分析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我发给“学困生”一个笔记本,将他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平时多关心,多询问,开展“1+2”的活动,通过“四问一关心”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帮助“贫困生”能从学习上摆脱阴影,投入到学习上来,恢复信心。
这是一项工程,只要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满腔热情的努力,从今日做起,今日含苞待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第三篇:双困就业援助一季度工作总结
吉林市“双困”人员就业帮扶工作
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对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实施就业帮扶的意见》工作部署和要求,吉林市就业局紧紧围绕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以“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为主旋律,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结合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和吉林市创业就业“百千万”民生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步骤,集中抓好困难家庭成员创业和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双困”就业援助工作第一阶段的岗位开发、项目征集和摸底调查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
一季度,我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针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双困”人员开展走访,通过全面细致的入户摸底调查,截止3月末,吉林市城乡“双困“人员共计724人,其中城镇困难群众418人;困难党员45人;农村困难群众229人;农村困难党员32人。围绕八大行业工种共开发适应性就业岗位1.2万个。其中企业生产操作类5967个、居民服务类1557个、餐饮服务类1523个、后勤服务类1240个、商贸服务类979个、物流运输类556个、客房服务类286个、种植养殖类153个。征集适合困难群体的创业项目236个。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为开展好本次“双困”就业援助活动,吉林市成立了以市委宣传部、市委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市人社局、市就业局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就业局为成员的吉林市“双困”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为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此次工作提升到关系社会稳定大事的高度,认真加以组织实施。
(二)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对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实施就业帮扶是落实全省“三帮扶”工作的重要举措,吉林市各级人社部门对此项工作给与充分重视,将城乡“双困”人员就业帮扶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部署,周密安排。结合我市“三帮双促”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吉林市《关于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就业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支持、保障措施等内容,保证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开发、筛选适应性就业岗位。为保证“双困”人员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岗位,吉林市各级就业部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各类适应性就业岗位,同时对开发的岗位进行筛选,选择一批技能要求适中、适合就业困难群众就业的岗位。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
况,岗位开发坚持以家庭服务类、生产加工类、商贸服务类、种养殖类等技术含量低、简单易操作的岗位为主,工资待遇达到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以上,适宜就业困难群体上岗的原则。
(四)征集、评估适应性创业项目。拓宽创业项目征集范围,组织专家评估,筛选出适合困难家庭成员就业的各类项目。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大专院校、创业者协会、专利部门等载体,广泛征集各类创业项目。二是发挥部门间合作优势,充分利用创业型城市的项目资源,实现创业项目共享。三是对于市场前景好、投资少、见效快,并且被创业人员采纳,取得创业成功的项目,实施有偿征集。四是将征集上来的创业项目,经专家评审团进行评估论证后,筛选出适合困难家庭成员创业的项目集中推介。
(五)按照就业援助工作制度化、精细化、长效化的要求,市局抽调工作人员下基层,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以实行分片包干的形式,对本地“双困”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逐一进行调查核实,一是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人员深入帮扶对象所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开展逐户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创业(就业)经历、技能特长、创业(就业)愿望等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提供依据;二是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创业就业帮扶对象单独建立援助台账和
数据库,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建立“一人一册”援助档案;三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层层建立援助预案,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创业就业援助包保责任制。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搞好岗位对接工作。我们按照就地就近、在开发的岗位中自愿选择、就业部门全程服务的原则,将辖区内的就业岗位信息提供给社区包保人员,通过包保人员与求职群众联系,待本人选定适合自己的岗位后,由社区包保人员将就业困难人员直接送到企业进行对接,对接成功的现场签订就业协议。对于经帮扶未能实现就业的困难群众,由就业服务机构对其进行再次推荐岗位,直至找到工作,实现比较稳定就业为止。对求职者较多的街道、社区,利用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场所集中开展现场对接。
(二)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让更多的“双困”人掌握一技之长。方案要求各级就业部门制定培训计划,落实专项资金,建立责任制度,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创业大讲堂、社区困难人员创业座谈会、困难人员创业示范户评选等活动。组织有培训意愿的“双困”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应用工单位需求组织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努力做到促进就业与稳定就业相互依托,素质就业与开发岗位同时并举。
(三)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吉林市各级就业部
门从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多方面入手,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为依托,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维护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对符合条件但尚未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的双困人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落实优惠政策;并向辖区内每一位未就业的援助对象提供了至少一次职业指导、三次职业介绍服务。
(四)加强跟踪服务力度。以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重点对尚未就业的援助对象,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进行安臵,配套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已上岗并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援助对象,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帮助协调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帮助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已经实现就业的援助对象均指定专人负责,分类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沟通联系,动态掌握援助对象就业状况的变化,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四篇:双困生就业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为期六天半的就业培训转瞬即逝,在这六天半的日子里,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能触动心灵的深处,每天都有收获颇多。有句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精致。我到了新的团体让我找到了满满的自信,找到了遗失的梦想,找到抓住机会的勇气。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培第一天的就业能力拓展训练,培训的主题是挑战自我、提升自信。培训老师用小小的信任游戏拉开了拓展训练的帷幕,我们班被分成了四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有自己的队名,队歌,激励我们团结一致的口号,每个小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各种任务。首先队首先迎接的任务是超越自我,人站八米高的地方,这是人的心理极限,情不自禁会抖的腿,腿一抖整铁条杆也会一起抖,心里会更加害怕。我看到一个个往上爬的人,不停抖的铁柱,让我产生了恐惧,觉得自己根本不能完成。很快就到我上了,队友们一起喊加油助威,害怕好像减退了不少。我不停的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害怕,随着高度的上升,有点小小的害怕,爬到最高地时,就站在一个小小的圆盘中,看到不远处的横杆,往下一看恐惧油然而生,听到老师和同队友的呐喊,消除了不少了内心障碍。回忆起老师之前的指导,深呼吸,自己大声的数一二三,用力一蹬,就够到了那横杆。下面欢呼声一片,我成功了。这让我明白了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你想,你就能。看起来很难或近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敢于尝试,并告诉自己能,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就没有不可能的发生。当然也少不了队友们的的支持。接下来我们进行患难与共,勇走天梯,欢乐赛场,毕业墙各种任务,依靠我们的队友的合作,齐心协力,都完成了自己一个人无法也不敢完成的任务,下午离开的时候,培训地墙上的一排字刻在了我的心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接下的室内学习,我们一起探索职场,了解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对自我进行了准确定位。一起认识自我,全方位认识自己的优点闪光点,挖掘自己知道不知道的优势。一起掌握面试求职技巧,学会写求职简历、面试礼仪,增强自身的实力。一起规划行动,不停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成功的人生源自于正确的规划和积极的行动。还得正确的认识自我和把握住一些人和机会。经过培训我懂得了,我明白的
人生需要不断地反思,少一些感性的冲动,多一些理性的思考,不要盲目的低头走路,及时的停下来看看自己到底要去往何方。六天的就业培训,我懂得了,我明白了,我该行动了。只要我足够想,我就能不停的努力。
第五篇:双困生困生帮扶总结
“双困生”帮扶总结
教师眼中的““双困生””是指家庭贫困,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双困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经过一学年的师生、家长共同努力,加之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一学年来总体达到了开学初的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班级”双困生”许崇志的转化工作,使他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了一个大的提高,转化工作卓有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一学年的”双困生”转化工作,与学生家长建立了长期联系机制,在转化学生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家长,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孩子教育观,对孩子有了长期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也培养了家长受益的教育方法,孩子管理方法,学习辅导方法等,从而减轻了教师自身以后对”双困生”转化工作的负荷,形成了”双困生”家校互动的转化模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的转化格局,效果喜人。
其次,我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和谐的培育条件
教与学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互动的关系。表现为对学生的主动精神的认可与尊重,和对教育活动影响的自觉认识与细心把握。在和许崇志的交流中我发现他常常因为成绩差而遭受指责,久而久之,他便将别人“你真笨”、“你不行”的看法,内化为“我笨”、“我不行”的意识,不敢正视自己,缺乏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为了转变他的认识为了培养该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设法为他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境,让他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不良习惯,相信自己能够学得很好。
2、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
学习好与差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有适用的学习计划,能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这是优良者的共同点。有了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就可以目标有序进行,检查和总结也有了标准和依据。于是我接着启发许崇志明确学习目的,试着制定学习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制定学习计划以后,同学们反映,和以前相比,他学习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知道主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似乎知道劲儿往哪使了。
3、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必须掌握,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学习,而在于这种学习习惯将会伴随人的全部生活。依据心理学原理,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习惯”,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心智成分。如果将优良的学习方法习惯化了,那么,学生也就很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据了解,该生以前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更谈不上总结和运用了。于是我带着他学习有关的资料,复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再把所用方法按操作步骤进行记录,及时总结运用这些方法时的体会,吸取长处,屏弃不足,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程序。由此,该生逐渐明白了,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与他们善于总结和运用这种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适合自身特点、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多次反馈、多次调节、多次改进,才日益成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的。
4、实行良好的自我控制
由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但是面临这个已经学了一年的小学”双困生”很长时间形成的坏毛病,不可能马上消失,所以,善于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加强自我调控,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学习过程中,排除杂念,专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更要正确运用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及时反思学习结果、科学地把握学习过程、集中精力攻克学习难关。为此,我通过指导该生计划“学习时间分配表”、“学习监督表”、和“自我监控训练表”等,重点抓了学习计划的实施与落实。我刚开始的时候对他的要求相对的宽松一些,让他觉得完成这些任务并不难,目的是让学生在这种较易于接受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学会自己作出时间安排,以保护他执行计划的积极性,增强他的自信心。然后我再一点点加紧力度,使学生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动力定型。
总之,”双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时候,你付出了心血,却发现这一切是徒劳无功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双困生”的进步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让更多的”双困生”脱离学困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