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2 14:0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英语学习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它与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相去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投入,低产出

现代信息技术确实给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把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师所追求和探索的,然而目前教师的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网络资源也有待系统和完善。有的教师为了制作一个多媒体材料,寻找和整理素材就要花去好长的时间,有的要请电脑老师帮忙或甚至带上电脑老师去上课。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远远超过资源本身所带来的课堂效益。这种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现象在实验区普遍存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二)、重形式,轻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资源丰富,有声音、图片和flash动画等等。在这些资源的配合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应该更生动了、更有趣了。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现在有的教师只求课堂多形式和多手段,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也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把大量的资源堆积在一起。这些教师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总觉得能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课,媒体材料用得多的课就是优质课,于是把课堂演变成了教师演示多媒体的影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走马观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进行交流和体验。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更谈不上在英语方面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面对种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最有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哪些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最有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有哪些?所以我们认为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题的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教学有效性”

1、有效果 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考察的重点是学生。

2、有效率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主要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

(二)、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的学习:整个60、70年代,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这个时候的研究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而且成果丰富,主要是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2、关注交往与沟通: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共16本,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Teaching as communication),书中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比如扩大受教育面、减少教学难度、便于及时巩固、提高教学速度,扩大新知识容量等。但是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同时指出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技术会阻碍学习。

目前,国内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大量先进教学理论和教改经验为我们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结合我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在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四、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使信息技术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为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二)、具体目标 教师部分:

通过学习与研究,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充分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整体效益。

学生部分: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使信息技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五、研究的内容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深入实验区,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进行调查;走进课堂,对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情况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分析。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的理解与研究 深入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关理论,深切领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所包含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时间和效益观念,积累研究材料,探索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标准。

(三)、造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对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四)、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优势,不断地实施和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六、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实践中,如实、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分析信息技术运用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关系;分析产生低效现象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二)、实验研究法

确定实验班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进行验证和总结。

(三)、文献查阅法

查阅有关文献,将课程改革和本校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对策。

本课题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辅助以实验研究法和文献查阅法。

七、研究的步骤

(一)、前期阶段(2007.3~2007.10)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7.3~2007.5)

主要工作为学习理论,研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确定实验班级,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07.6~2007.10)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IT基本技能和课程整合理论的自学和培训,启动课题研究、明确人员分工并制定计划,开展课题研究第一次研讨课。

(二)、中期阶段(2007.10~2008.4)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期(2007.11~2008.1)

课题组成员分头按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开展实验课,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总结,收集相关成功的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第二轮实验期(2008.1~2008.4)

继续实施研究,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经验交流,开展研讨课教学,收集案例和论文,管理研究资料进行归纳和提升。

(三)、后期阶段(2008.5~2008.9)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形成研究论文。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采用上示范课、讲座、研讨等形式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为共享的资源,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八、条件分析

(一)、环境分析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工作,学校给每位英语教师配有专门的英语教室,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学校教科室的带领下,我校的教科研氛围浓厚,学校有多项课题在省、市、区级立项,课题组论文多次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二)、人员分析

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的专职英语任课教师,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其中两位教师在区英语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多次论文在市、区级获奖,科研热情高,并有着扎实的教育理论底蕴与丰富的新课程理念,科研能力强。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项国仙: 课题总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方案的总设计,主持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富利霞: 课题策划,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策划 刘爱花: 课题执笔,负责收集课题资料

范文秀 程 霞:课题实施,负责课堂教学设计与实验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塘沽学校程核红

【摘要】

在二期课改的现实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优质教育来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优化与合理配置而产生。

【关键字】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开展的二期课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二期课改实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上海二期课改最重要的话题。研究此课题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众说纷纭,在理论层面尚无定论。在概念界定方面,我们认为二期课改课程总目标是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而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是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此课题研究就以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达成、反思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使此课题研究又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方向与基础。

二、研究的实施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研究

1、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应依据学校“三段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采取既分部段又注重衔接的管理模式,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组、备课组又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组织机构。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工作规章、细则则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及教学有效性的制度保证。

2、强化校本研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学校采取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典型示范、创设学习型组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设立教师业务档案等策略来强化校本研训,在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校本研训的四个特色:

(1)、校本研训常规化

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形成常规化制度,如《课堂教学基本细则》、《备课常规》、《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评课细则》等制度,学校的教学工作按照这些制度有序开展。在常规检查上,包括教案、作业批改、质量分析反馈等方面也形成良好常规制度。

(2)、校本研训课题化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研训课题化。学校进行了《三维目标制定与实施》、《好课标准》、《好课环节》等专题培训与专题研讨。近期学校又进行了《教师

*课题组负责人:程核红

组员:忻晓雷、吴桂珍、陆优生、俞雯、张斌、郑鹰、殷晓红、吴慧丽、葛敏

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同伴交流、优秀资源学习共享的基础上,收到良好效果。

(3)、校本研训案例化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后才能逐步提升,而注重实践案例的研讨反思是便于操作、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与评比,从中反思教学各环节。近期学校还将在校本研训中进行教学课例与“同课异构”的专题研讨。

(4)、校本研训活动化

学校在研训方面探索研究,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如近期学校举办了多期“课改论坛”活动,“今天,我们怎样教学生”、“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等等,我们把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新的教学观,学生培养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问题以论坛形式呈现,促进教师们反思、思辩。

(5)、校本研训评价化

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估方法与细则,在教师参加校本研训后进行的各种教学公开展示活动与课堂教学展示课,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测定,在课堂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与过程形成统一的评估标准,由此形成校本教学评估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建立学科教学视导团制度

为了全面掌握学校教学情况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与调整,学校成立了学科视导团,由学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专业委员会成员、学科带头人组成,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并形成了“每周有课、两周点评、每月反馈、人人参与”制度。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学科视导团成员对每位教师的执教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各种建议。在学校层面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教师执教的优点进行充分肯定,这种教学视导制度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有效性提升

在“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学校通过多层次的研讨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学校要求各组室的教研活动要围绕组内的课题研究来开展。如英语教研组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进行了英语教学研讨周活动,组内每位教师都从自身的教学现状出发,从学生培养与发展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各自的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教研活动。在活动后期以各种英语活动来展示他们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层面的专题研讨中,学校每个学期设计一个研讨主题,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投入教学研讨活动。如学校开展了“关注细节、体悟得失”专题研讨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优化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就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问题先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心得。如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提问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学法指导等。学科专委会成员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对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起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5、高度关注学情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还有一个可能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我校在这方面的研究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研备课一定要备学情

近年来我校定的备课“四定”制度中,强化了“备学生”制度,也就是要求各组在教研备课时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等方面情况,利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理念来设定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这样的方案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有效性的提升促进作用自然是顺理成章与不言而喻的。

(2)、注重学法指导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我校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小学语文教研组就开展了学生“注重摘抄积累”与“朗读方法”的指导研究,而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展学生“分阶段目标作文”的方法指导研究,教师把研究意图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注重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的生成来源于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堂好课从一个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中产生。因此我校先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教案设计涉及到诸多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学校组织教师在广泛学习学科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在校本培训中,多次请区、市教学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使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认识。在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中,教师先观摩上海市“862”优秀教学资源,然后结合教师个人各种科研小课题进行研讨。在多样化的学习研讨后,教师撰写个人教学公开课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十佳教案”的评选工作。

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配置、教学重点设定、教学难点突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实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按照校本研训的计划,每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如教学方法设计的研讨中,学校就集中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问题,在教研组备课组广泛研讨基础上,学校用“课改论坛”形式进行集中研讨,并进行了“十佳课件”的评优活动,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校首先改变备课、说课制度。其中强调集体备课,改变教师单兵作战的情况,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备课制度,成立以教研组为龙头,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组,促进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说课方面,还要改变传统的许多做法,从三个方面促进说课质量提高:一说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上升到教学理念的高度谈教学设计;二说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叙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师内心真实感受;三说教学环节优化的具体设计方案,请教师谈出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方面的设计方案,让组内同仁共同为他出谋划策,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具体、科学、准确与完整,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1)、教师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研究

我校的主要研究途径是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来达到研究目的。

如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为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确立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课题,他们采用走近历史名人、爱国小故事等主题活动形式,配合教材中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方面的课堂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能力提高的研究

课堂教学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这些环节的优化,把这些优化的环节有机地组合配置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 导入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学校中年级部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形式,使导入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发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发思维碰撞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② 提问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是教与学双方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的优劣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的教师对提问环节进行了精心研究与精心设计,如语文教研组设计了直向式、逆向式、比较式、层进式、创造式、复述式等提问类型,并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检验效果。③ 重点突出环节的实践研究

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如何突出重点,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期课改课程目标及教材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师如何在一堂课与一单元的教学中突出重点,是教师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我校教师在此环节上开展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研备课集中研讨。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做到几个“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分层作业”。这样经过协作学习研讨后的重点设定,就具有了合适的理论基础,然后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去检验设定的科学性。

●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教师的精讲问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以我校音乐教师一节《民族音乐欣赏》为案例来叙说我校的老师如何通过精讲多练来处理教学重点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达到音乐审美情趣提升。教师把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茉莉花》这首著名的民歌反复让同学欣赏,然后再把中国江南、华北、东北与《茉莉花》相似的民歌进行比较,由同学们来归纳总结这些民歌的共同特征。在这些教学过程的铺垫后,教师再把各种音乐歌舞等形式的《茉莉花》向同学们进行展示与讲解,最后教师再请同学们进行练唱与个人模仿音乐创作。一堂音乐课以民歌代表作《茉莉花》作为主线,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教师与同学们都享受了一次优秀民族音乐的盛宴。

④教学难点化解环节的实践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化解教学难点。二期课改新教材只设课程教学目标,设立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让教师自己去研究、确立与把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教师对此问题实践研究后形成的主要方法有:

a、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法。如我校数学教师在上《测量》一课为例。教师先向同学们展示三角形、圆形等实体,然后请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计算这些物体的面积体积,老师在屏幕上向同学展示大楼、灯塔等图像,请同学们想想如何测量它们的高度。在众多说法与想法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利用学习过的三角函数知识技能形成目测、实测、精测等方法。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教师又展出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图像,请同学们用学习过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测量,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

b、层层叠加的方法。以语文教师《白杨礼赞》课堂教学为例。此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文学创作的联想能力。教师在此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精讲、学生的文本阅读、佳作段落朗诵、情景创设、题义分析、多媒体课件演绎等。教师采用这样一种“层层叠加”的方法,其目的贯彻了一条实现教学目标与化解难点的主线,即通过“状物拟人”的写作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丰富联想能力的目标。教师教学难点化解能力提高要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积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叠加与综合,才能真正显示教师的学养与功力。

(3)、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其关键在于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检验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就要采用便于操作与实践的方法,我校就以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实践与研究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语文教研组就以作文教学为试点,开始三维目标达成度的研究。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设定了六、七、八、九不同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为了达

成不同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每一种训练方法的实践后,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阶段达成度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写作训练,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种分解与结合,从低到高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的能力目标逐步达成,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4)、教师课堂教学衔接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我校的中年级部的数学教师完成了《中年级部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中期研究报告,他们的做法是把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作为实现教学衔接的主要内容。他们形成的从“数”到“式”,从“分数”到“分式”,从“算式”到“方程”,从“直观几何”到“论证几何”等一系列中、高年级之间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成果已成功地融入到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整体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大幅度提高教学绩效的作用。

(5)、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设计、生成、实施等过程,从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课堂教学还应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地撰写教学案例与课例,各教研组、备课组对案例与课例进行分析研讨,尤其是学习了“862”资源后,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同类课例“我如何学习优秀案例”的长处的专题研讨活动。在理论学习方面,学校课题组成员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基本达成共识。大家普遍认为(1)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2)教与学的互动生成;(3)科学的教学评估。此三大内容成为课堂教学成功有效的关键问题。依照这个思路,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实践与探索。

A、在课堂教学环节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着重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三维目标的达成方面展开。在细节方面,如教师的语言感染力、情景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甚至如导入、过渡等细节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关于教学过程优化方面,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与内在的逻辑性,我们甚至提出的要求是教师要提升教学的艺术性,力求效率的最大化。

B、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方面的研究,学校从教与学两方面展开实践探索。在教的方面,我们的要求是教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性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掌握准确便捷、重点难点化解精确便捷、课堂反馈及时有效、提问讲究科学、问题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课堂教学情绪饱满、教学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上述这些内容在学校广泛开展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研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探索。

在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课改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的研究主要从学生的预习、知识点掌握、基本技能运用、生活化学习、能力运用、质疑精神、合作学习方式、作业完成、自我评估、情感价值观升华等方面展开,尤其在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拓展方面,我们的研究取得不小进步。C、关于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我们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深入研讨。大家达成的共识是①作业布置要科学;②面批提高评估的及时性与科学性;③注重研究各学科教学作业有效性问题。

为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学校曾举行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的专题教学研讨会,大力倡导学校的反思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学校“十佳教后记”的评优推选活动,出版了学校教后记专题文集,让反思成为一种需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三、研究的成效

通过研究者的实践探索与不懈努力,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校形成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管理策略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大量校本独创的工作制度产生了可喜的管理效应,尤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创设了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措施。这些综合性

措施又以“课题引领、聚焦课堂”理念作指导,锲而不舍地抓住教学工作主线与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教师在各种细化的制度与措施的指引下,树立了牢固的课堂教学效率观念,通过自身的实践努力争取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与效率的更大化。在教师校本研训过程中,学校更形成了课题化专家引领等校本特色,对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教师通过实践研究,二期课改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高。由于此项研究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了细化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课堂教学环节优化、学生培养、教法与学法优化、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又结合学科教学的不同特点,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审视、研究与反思,因此在教学展示、教学公开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学校学科教学视导团的综合评价中,学校85%以上教师的各种教学课,包括随堂课等各种课程教学,已有了明显起色。说明此项研究已产生了可喜的成效。在从学生的反馈调查与多种教育督导与教学视导的情况来看,区内不少领导与专家对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示满意,这就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本达到了我们设定此项研究的期望与目的。

此项研究的第三项成果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二期课改与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提高的主渠道是只能从课堂教学中去求索。我们的教师孜孜不倦的研究课堂教学,力争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产生令人满意的高效率,由此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小学部各学科教学质量处在同类学校的前列,中学部的教学质量近年来也逐年稳步提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在学生培养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相应提高。学校每学期有大量的学生在区、市以及全国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校本特色教学显示出蓬勃生机,许多学生的学科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风貌展现出学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后的丰硕成果。

四、前行中的反思

此课题研究虽然成效显著,但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主题,是学校科研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问题,如何在定性定量问题上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行的教学制度对教学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学得”情况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学得”情况又应该由哪些内容组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否还有细化的途径,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中继续反思与探索的问题。我们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扎实有效的工作求得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成为智慧的灵光闪动与学生的一段美好的人生体验!

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将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肖红霞:《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 《上海教育科研》2009.112、傅禄建:《提升有效性是“减负”的根本所在》《现代教学》2009.63、赵才欣:《对改进上课的若干认识》《现代教学》2009.1—2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测→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教学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教学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六年级教学重点是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概括归纳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和《杠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做出解释→讨论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研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是: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灯座、电池盒、电池和小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电池盒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在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科学课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科学教育评价可有可无;往往以笔试为主,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会做”什么。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为了体现上述评价理念,我们设计、尝试了几种评价工具,把评价嵌入到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将课程、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高台小学)

第四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要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和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技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跋涉和跨越。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从小受周围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如: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效率不高,作业潦草等。二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行为不拘小节,课堂教学随意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时为了省事,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三是教学方法落后。有的老师观念比较陈旧,抓住应试教育方法不放,一味追求学习成绩,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化,只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不愿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低下,甚至负效应。四是大多数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尚未形成,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需要使用英语的情况,学生的课后英语学习几乎是零。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在有限的条件下,在仅有的课时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理论意义:实施“有效教学”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学校仍然存在,由此导致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师的实际工作负荷过大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对照“有效教学”的理念,全面实施有效教学,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是教师的必然选择。实施“有效教学”是改进课堂教学、培育优秀学生的需要。课堂是学生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有效。只有高效课堂,才能培育优秀学生。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生命的需要。教师

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保障,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实际意义:“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英语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创新点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通过无数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来重建我们的课堂。有效关注贯穿于教学进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思考、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是围绕着是不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是否有效来展开的。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因此,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有效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针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有效。

(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小组活动分层教学;

(2)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倾听,敏锐发现,灵活把握生成有效,把有效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妥善地处理好;

(3)从教师的行为习惯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习惯、合作习惯、交流习惯和书写习惯;

(4)用适度的评价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已经分析了种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特征: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教学活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加涅的教学设计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都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也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迄今为止,有关有效教学著作中或多或少提到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3、教学技术: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同时指出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技术反而会阻碍学习。

目前,国内许多教师和专家也纷纷开展了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特别是近一两年来,随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关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如:温州市永嘉县教研室由2006年11月17日在永嘉县实验小学举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会,沈雨老师作了精彩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讲座从“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学会反思”等方面作了的深入浅出的阐述;2007年5月21、22号为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育学会与越城区文教局联合举办“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在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堂校区举行等等。但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还没有发现有教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小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本内容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课题实施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文献检索、信息采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解,掌握理论依据;其次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了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及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并进行初步的细节关注,提出有效的研究对策;最后根据研究的对策进入课题的实施阶段。

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经历了不论以何种形式的课堂学习之后,是否发生了切切实实的转变。为了检测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找一个实验班,这个班在试验前采用常规教学法。我们先对这个班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口试、笔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记录。然后根据研究的对策在试验班进行教学。通过边实施、边总结的方式,逐步形成研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形成该课题的初步理论支撑。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层面总结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初步结题,并将该研究内容再次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初步结论。将结论再次与高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有机整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申请结题。最后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到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实际应用,指导教学实践。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如实、准确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进行分析、研究、再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分析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尝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实验研究法

确定实验班级,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策略的全面实验,并进行验证和总结。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以实验研究法。

(三)研究的进度与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2)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3)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9月)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

(4)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2)评选优秀研究成果,汇编优秀报告及论文集。充实和完善研究成果,并逐步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很强,且有较扎实的业务知识,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时间保证方面,英语教师能经常深入班级调查研究,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本课题资料储备较多,资料查找也很方便。本校研究的成果及各种信息资料也能保证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定论、及时存档。课题组人员分工科学合理:柏玉清负责资料的分析、论证和指导整个科研的工作;沈慧、袁园负责实验阶段资料的收集、信息的分析;课题组所有的老师负责课题的实验,提供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

六、预期的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课题论文和课堂教学案例。

第五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自学校开设英语学科以来,在学校领导及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自己在英语教学上发展比较平稳,教学质量比较稳定,为了总结经验,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对自己所任班级的教学成绩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优的占67%,不及格的占7%,其余为及格和良。这说明在整体良好的后面,还有不足之处,这就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审视,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了我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小学三、四年级要达到一级目标,五、六年级要达到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那么如何 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课堂操练上进行有效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扎实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营造起有利于学生能进行有效学习、自主的氛围,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英语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3、通过实验,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策略。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这一理念所吻合。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使能够回答“我今后怎么学英语”这一的问题,这种能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仍然充满信心地面对英语学习的话,这才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有成效的,这才是英语有效教学的真正含义。

4、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形成的同时,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充分体现。有句话说得好:“好学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其疑,析其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

(一)加强课前备课的质量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而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首要条件是备好课。“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二)课堂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课上学生的动态行为,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1、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样的思想,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是全人的发展,就不会局限于某一方面。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应与课后的教学检测相结合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英语测试:首先,注重英语语感训练,英语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综合测试与分项测试相结合,并加强分项测试;再次,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努力优化过程性评价。

(四)课堂教学还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后的教学反思

1、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

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2、确立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需要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现代的教学中了。对于这个时代的一名教师而言,掌握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尤其在当今多媒体教师手头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二)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在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3年5月,启动课题研究,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对语音,词汇版块进行研究,边学习边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定期举行交流课活动,成员间相互听课;及时反思,做经验总结。

3.总结评价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1)总结研究的经验。

(2)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六、课题组成员

组长:庞丽丽

成员:齐秀凤

白爱鹏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胜利小学

庞丽丽

下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362400 安溪沼涛中学 谢燕玲 2636137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 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

    论文提高乡镇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提高乡镇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一、研究的背景 奉贤区金汇学校 陈丽 小学低年级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此,如何提......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小学生打好语音基础、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小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新......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精选五篇)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策略 摘要:近阶段小学英语教学整体存在两个方面的极端:1.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白驹镇中心小学 丁玲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组织讨论、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