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康复训练[本站推荐]
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心需要和传递信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前提。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智障儿童群体中,语言障碍出现率相当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大脑高级分析、综合机能薄弱和大脑的调节功能薄弱造成的,使智障儿童丧失学习发音,学习语言的机会。发音不准、构音不清,不会听音、语音发生得晚,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因为其发音器官的发音动作远不如正常儿童那样灵巧自如,由于听觉系统的障碍,语音识别或分化功能差,对语言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失灵,不能发出正确的语音。如,他们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如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舌尖音n与l,d与t;舌根音g与k;双唇音m与f;以及韵母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ang、eng、ing等很难区别,经常混淆不清,对那些音节相似的词,如“真是”与“正是”,“青菜”与“芹菜”等也很难辨别,极易相互混淆。《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告诉我们,要“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训练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多是以说为主。由此可见,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度智障儿童要发好音
1.从训练五官开始,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为提高对语言的领会,首先要发展耳朵的听力,只有当智障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我校北边的教室较多,窗外不远处就是火车道,借助这个条件,每次课都让他们安静坐下来,听马路上的汽车声,听隆隆的火车奔跑的声音。和老师一起说着“火车”这个词,模仿着火车汽笛鸣叫的声音,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而且,我经常让学生听录音机,听狗叫声、猫叫声、小羊叫声、鸟叫的声音等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声音,鼓励他们模仿。
2.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模仿实现。这对重度语言障碍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训练内容。如:教师发出指令内容——“请把门关好。(重复)”然后教师自己行动把门关好。间歇一会儿,对受训学生发出同样的指令,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实现指令内容。指令内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采集、归类,在训练中不断丰富和扩充。如让孩子听指令做起立、蹲下、走、跑、跳、爬、摸、拍、哭、笑等的动作,并慢慢模仿说出动作名称。只有当智障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
3.模仿口型。由于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情况不同,每个儿童最容易模仿的字音,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单韵母a、i、o等,声母b、m、l等较容易;复韵母ong、eng等,卷舌音sh、ch、zh等较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模仿爸、妈、奶、哥等词,让学生看着教师的口型说。如“哥”字:教师先发“ge”音,要求学生仔细看着教师的嘴,观察教师的口型,也开始发“ge”的音,然后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老师的口边,另一只手放在自己口边,教师再发一次“ge”音,学生感受教师发音时气流的变化,自己模仿发音,当他无明显意识而发出类似“ge”的音,立刻鼓励(亲一亲、笑一笑),让他再有意识地重复发这些音。从而使智障儿童从不会发音,到学会发音,到较准的发音。
二、中度智障儿童要说好话
对于一些中度智障儿童主要训练他们说完整的话,这个训练是在九年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进行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说半截话,如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他们会非常随便地答道“猫”。“小猫爱吃什么?”“鱼。”当你要求他们说完整话时,他们便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要教学生说“小猫爱吃鱼。”“图上画的是小猫。”„„等等。训练学生不接老师的话、不说半截话,说话就要把话说完整,回答问题时也要把话说完整。
1.名、物、图对应。听名字对应实物和图。如让智障学生听“苹果”一词,拿苹果给他看,再将“苹果”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许多次练习后,当他听到“苹果”的发音,就能指出图。以后再教他看见苹果的实物或图发“苹果”的音,能看图说出名称,这样语言就又上升了一个水平。然后,教师再拿出两张图、三张图,让他从中找出有苹果的一张,说出“苹果”这个名称。最后学着说说“我吃苹果”„„ 2.教字、词、句。开始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教,如:笔、花、勺、碗等。要说得慢,次数多,一个字念会了,让他把两个字连起来说,如:钢笔、红花、小勺、饭碗等;三个字如:大红花、天门、小娃娃。有的智障儿童汉字组词困难,往往只能说一个字,这时可让他连续发一个字。如“苹”、“苹”、“果”、“果”。然后突然将“苹果”连在一起,他也往往会跟着连说“苹果”了。这时要大大表扬。当学生能说一些字词后,就要学组句,并可将一句划分解成几部分说,再连起来说。也可在教词后,设计一些生活中问题,引导他们把句子扩展,说自己熟悉的事情。如“学校”,“xx学校”,“我在xx学校”。
3.“个别训练”和“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用朗读训练提升言语康复效果
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智障儿童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发挥培智学校语文课中“读”的功能,让智障学生熟读成诵,建立口语表达自信。朗读的内容有很多,《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内容,古诗、童谣等富于音韵、富有情趣的儿童作品,还有就是课文中选入的优秀篇章。前者可以听说结合,说做结合。教师先说,或者放录音,一句一句说,然后再让智障学生学说。能完整说下来之后,适当加一些动作,如拍手说、跺脚说,两人照镜子说,接龙说,在游戏中说,这样可以让智障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后者通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让智障学生更好地品读课文内容,矫正发音,培养语感。
总之,对智障儿童的言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教师坚持不懈,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才能得到有效补偿,智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生存,意义将是深远的。
第二篇:培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康复训练小结
培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康复训练小结
沟通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通过讯息的接收及传导,个体与环境得以交流,并可以与周围的人、事、物建立起密切的互动关系。按照台湾学者林宝贵的观点,“沟通是接收或提供咨询、感情与态度的过程”,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一种最主要的手段,除此之外,人还可以用哭、笑、手势、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来传情达意,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高,语言能力也就越来越城为一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智力障碍儿童、其他身心障碍兼具沟通困难者,以及非身心障碍学生,因认知功能、听力损失、发音器官气质性损伤等问题,导致其沟通障碍,影响其适应生活能力。就智力障碍儿童而言他们的沟通能力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普遍具有沟通障碍。其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方面:
1、语言发展迟缓
2、构音障碍
3、发音障碍
4、语言流畅障碍。
5、沟通动机缺乏
6、沟通技能缺乏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智障学生的语言存在普遍和较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培养和训练智障学生的沟通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智障儿童由于大脑皮层的损伤造成其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表意不明等特征,特别是在学前智障儿童这种症状尤为明显。用普通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教学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一、在游戏中融合语言训练
对学前智障儿童环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开发智障儿童智力潜能及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游戏为学前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教育就是兴趣教育。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要为学前智障儿童创设一个愉快、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和娱乐,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通过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游戏中用动作、语言无拘无束的表现对周围生活、事物的认识和体验,真正在游戏中学习。
二、在音乐教学中融合语言训练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智障儿童的世界里,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要有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响起,许多智障儿童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同时会忘情地跟着歌曲哼唱。这说明智障儿童对音乐有特别的情感和特殊的领悟力。
这样学生不但学起来轻松兴趣盎然,满足了他们爱表演的欲望,抒发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使其享受到一种成功和快乐,与此同时在学歌词的过程中学生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良好的语言训练。
三、在感知训练中融合语言训练
人从幼儿时期开始,经验的积累都是通过运用感觉与(视、听、嗅、味、触觉、平衡觉和动觉)去接触、探索周围环境而获得的,然后经过思维将经验组织起来,形成一些系统和概念。学前智障儿童的感知发展常常具有一定的缺陷,他们感知分化较差,感知水平和质量等都低于健全儿童,在感知动作协调方面也差于健全儿童,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智障儿童的发展,因此通过感知训练,提高这些儿童的感知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在智力残疾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锻炼智障儿童的小肌肉群着手,编导手操,摸东西等游戏活动,使他们在视触觉、视动觉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例如在实物“石头、牙刷、球、笔”的认识学习中,准备了一个纸箱,里面装了石头等四样实物,让学生边摸边猜边说感觉,如摸石头说“硬”并教育学生石头不能乱扔,砸到会致使他人受伤等。通过摸物游戏,使他们“说、做、想”都得到参与,把多种感官运动、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开发了智力,促进感知觉的发展,并通过感知觉训练渗透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智障学生只有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充分的练习和肯定,才能更自信的面对社会和他人。因此,做好家校配合工作是协助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途径。在开展实验之前我们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在安排活动内容时充分考虑到了家长工作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便于家长参与和配合的活动。比如在沟通训练中开展:新闻十分钟,家长与孩子利用在家的时间与孩子说说看到或听到的新闻;在父亲节、母亲节时要求家里开一个小型的聚会等。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请家长到学校听课为教师提意见等形式,调动家长的热情与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沟通方面的训练。为了使实验有效地开展,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学校建立了家校沟通册,将学生在家的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及时反馈到学校。为强化家长的行为,学校还设立的“共同进步奖”。使评价真正达到了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实践证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新奇有趣的游戏、感知训练,组织学生欣赏、学习节奏明快的音乐,不仅可以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使其产生喜悦和满足的情感,还可诱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热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篇: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 康复训练
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 2.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
功能训练
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
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2、听觉训练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
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感知训练是其它各种训练的基石,开端。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康复训练智障孩子的有心人。有时间做一些训练记录,积累下来,总结成文,影响更多家庭,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
口 语 训 练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结果的标志,语言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障儿童的语言不仅少,内容狭窄,而且句法简单贫乏。
对智障儿童口语训练时,既要有重点的训练个别口语障碍的儿童,也要对全体儿童进行语言词汇积累的练。语言障碍儿童的训练:
语言障碍的儿童要分析是构音障碍,还是舌体位障碍。训练时分五步:
1.培训准确的听音能力,学会区别语音的差别,尤其是近似音的区别。
2.教智障儿童正确发音,让孩子听清语音,看清口型,并大声模仿声音。
3.让智障儿童用普通话声调说话。
4.鼓励他多与别人交流。
5.每天讲述一天中所看、所听、所想的事。练习内容提示有三:
1. 学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欢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令、愤怒、悲伤等。
2. 练习讲笑话,说儿歌,顺口溜,快速讲话,快速说出熟悉人的名字。说绕口令等。
3. 每天做舌头操,训练舌头灵敏度。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口语训练选择一些有关动物内容故事。
选择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的故事。
选择儿童可以参与故事中角色表演的对话练习。口语训练的趣味性
讲故事训练,边看图边讲故事。
边讲故事边画内容。
录音机录放故事。
情境表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戴上头饰或道具。
口语训练时要发挥儿童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结合动作或游戏对智障儿童进行训练。大肌肉群体活动训练
对智障儿童进行大肌肉群训练的关键,是改善脑障碍,恢复代偿机能。爬行训练
智障儿童由于肢体协调有问题,不会四肢着地,两腿随着上肢爬行,而
是上肢伸出很远而两下肢原地不动。
爬行训练在平地进行。可以两手、两脚着地爬行,也可以双肘、双膝着地
爬行。匍匐前进即手足并行。
爬行训练可以钻笼、拐弯、绕障碍。行走训练
便步、正步、踏步、跑步训练,竞走、踏线走踏点走、双脚跳走、单脚跳走、碎步走训练、手持物走、拾物走、穿衣走等训练。反应速度训练
操场常规口令训练、拍球、传球、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掷沙袋、乒乓球等运动;
跳绳、跳皮筋、跳房子等游戏:
踢键子,接抛球、贴人游戏。力量训练
拉力器运动、举重比赛、哑铃运动。
推、拉、挤游戏;
爬绳、吊杆、爬楼梯运动;
提重物行走,扛重物行走训练。协调训练
横列行进,纵列近距离行进:
骑马势、拉弓势的动作训练:
双手同时同方向前后摆动行走;
一侧手脚同方向行走,一手垂直固定行走;
倒退行走,侧向行走;
依口令快速做蹲、跳、走、跑、举手、抬脚、仰头等动作。平衡训练
沿直线走,托球行走;
十公分宽木板上行走,蹲立;
原地旋转定向;
单脚跳行,斗鸡游戏;
单脚站在单砖上过桥;
垫上滚翻,倒立运动。手功能训练
“手是脑的老师。”
“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和镜子。”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儿童多动手操作,能促进智力发育。”
手功能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
训练手的伸、屈、抓、握、推、拿的动作。
握皮球、推木棍、拍皮球。
徒手划直线、画圆、画蛋以及各种平面图形;
伸开五指握拳反复进行。
建议与触觉训练结合,触摸后判断物体大小、粗糙与光滑、冷与热等。蒙上眼后摸出特体形状、质地。精细运动训练
用食指或中指快速扣桌比赛;
穿珠、穿针引线:
系鞋带、解鞋带;
折纸、剪纸、手工、泥工;
筷子夹豆;
拾大米粒、拾黄豆、翻书页。
坚持做手指操,使手功能训练更有规律性、科学性,效果更佳。模仿发声的练习(啊、呜、咿、爸、妈、猫儿、狗叫、羊叫、火车言、汽笛声)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策略
训练要由浅入深,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对孩子微小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
训练时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造成孩子感到枯燥,排斥训练。
多与孩子说话,并请家长注意沟通方式。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认真对待孩子。
利用生活中自然情况训练,学会等待回应,家长在训练中给孩子留有反应,判断的时间。
积极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并持之以恒。注意事项
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的训练方法
尽可能让孩子对训练容感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进行训练。分角色的形式很容易令孩子参与其中,多表扬,勤鼓励。训练正确发音姿势
大人与孩子说话时应使用自己嘴的位置在孩子眼睛水平线以下。
如:坐或蹲在孩前,并用双手挟住孩子双肩,保持其正常发音姿势
控制孩子唇、舌、口发音姿势。训练唇、口、舌作协调。
如:大人用手控制下鄂、嘴唇、来帮助孩子正确发音。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下达指令后,做出动作示范给孩子,帮助他理解这个指令意思。
训练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一起学习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真正的助人不是帮别人把问题从眼前消除,更积极的做法是如何使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并且能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与解决所有他所面临的问题。
●以智能障碍儿童发展需要为本,开展康复训练。
●好母亲,好老师,允许孩子在花园乱跑,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他的身体生理需要。
●大脑的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
儿童的肉体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需把心灵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思想中理解自然。语 言 训 练
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想感情意愿的工具。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智力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孩子到
一、两岁还没有语言交往能力,请家长迅速与相关机构(医疗、教育、康复)配合,进行检查,确定问题原因后,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
语言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各方面能的协调发展,为家长和孩子创设宽缓的发展空间,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迟早融人社会。
孩子不会说话怎么办?
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孩子不能听或注意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对其它声音也遂反应或只对某种声音有反应。
对语言理解能力差,经常不能按别人给予的指令完成任务
说话时声音很小,语气十分短促,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说话时吐字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使人很难理解。
说话没有语音、语调、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
混淆语意,不会正确使用,经常答非所问。如:分不清人称问小宝:“你叫什么”小宝回答:“你叫小宝。”
说话时语序颠倒,如:问:“你吃饼干吗宁”孩子回答:饼干吃。”
在回答总是或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把同一内容多次反复叙述或反复词问同一问题,不改变内容。
自言自语,或只会重复别人的话。如:问他:“你叫什么”他也回答: “你叫什么”
孩子本来说话很正常,说话也很好,但突然出现退步情况,或根本就不再说话。说的基本能力的训练
深吸气,深呼气
吹气练习(吹泡泡,吹气球)
唇部练习(噘嘴、舌打唇响)
舌的训练(吐出、收回、如:舔食品、伸出舌头左右移动、舔上下雪)
颈部练习(张合嘴)
面部肌肉控制练习(模仿笑、哭、争眼、闭眼、挤眼)您帮你的孩子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聋或重听;
齿、唇、舌协调有运用困难;
呼吸器官运用困难;
发声器官运用困难;
脑伤导致语言能力受损;
语言表达中枢受损;
智能不足(引起语言发展迟缓,理解能力差,语汇少,句子短)。心理原因:
先天气质不爱说话;
性格内向,退缩,害羞;
怕说错话,说不好而小声说话以致不说话;
经常遭受挫折,缺乏安全感。环境原因:
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感官刺激或文化刺激;
大人很少用语言来逗孩子;
大人过度注意孩子的说话,发音时反复提出过高要求,引起孩子抗拒心理:
家人不爱说话或说话异常,孩子模仿学习造成。运动能力训练 早期发现 早期训练
当发现孩子抬头困难,头不能自由转动,不会爬,不会站,不会走,不会翻身,拿不起小物品,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时,应立即请相关部门检查(医院、教育、康复)评估,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训练是智障儿童康复的重要内容。早期训练应该着重基本运动发展的训练,同时还应兼顾生活中的实用动作技能训练。孩子动作发展慢怎么办?
你的孩子有如下问题吗?
一岁时:
俯卧时不会抬头 头不能向左右转 不会爬行 不会翻身 不会坐
二岁时:
不会独立站 不会走 当坐在椅子上时 不能自己站起来 不会跑。
三岁时:
不会两脚一阶地上楼梯 跑时常跌倒 不会倒退着走路 不能用两脚轻轻蹦跳
四岁时:
不会独立跑步 不会独立地上下楼梯 不会骑三轮车
五岁时:
不会单脚跳 不会跨过障碍 不会玩一般的体能游戏 请您分析一下原因 生理原因
产前母体病毒感染,照射放射线;孕妇吸烟、喝酒用药不当或营养不良:
遗传原因,如染色体异常;
产中出现脑伤、窒息、缺氧,颅内出血或早产等;
产后,患了某些严重疾病或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都可能造成动作发育迟缓或运动动作障碍;
其它不明原因的生理疾病。心理原因
孩子天生气质较退缩,不愿也不敢去尝试新的动作;
孩子在动中有挫折感,孩子尝试新动作时因失败而遭大人制止,而丧失信心。环境原因
家中活动场地太少,缺少活动机会;家长怕出危险,怕弄脏衣服而不给孩子机会;
家中整齐,怕孩子弄脏弄乱而限制孩子活动。基本动作训练方法 1.抬头训练
孩子趴在大球上,大人拉住孩子双手,自然抬头接受训练。
孩子俯卧在三角木块上,大人坐在孩子对面,用手绢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逗引他抬头,异向左右来回转动。2.轴心转体训练
大人与孩子席地而坐(或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腿上)持孩子手臂,左、右转动,作拉锯游戏,从增强孩子轴心转体意识。3.前倾训练
让孩子坐在大长毛狗玩具上,身体向前倾,手摸长毛狗的毛。4.位置感觉训练
大人坐在孩子身后,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作前后划动的划船游戏,以增强孩子对位置的感觉。
5.尘姿稳定性训练
将孩子置于坐的位置,然后用糖或玩具逗引他,使他将一只手伸向前。6.爬行训练
将孩子置于双手双膝着地势,用一条大浴巾兜于孩子腹部,在孩子正前方一米处用玩具逗引孩子。大人用浴巾上提,令孩子向前爬。7.行走训练
孩子抓着一根拉直了的绳,向左或向右移动。8.上下台阶训练
孩子由大人拉着手,两步一阶上(下)台阶。9.跳的能力训练
先让孩子在弹簧上跳,再让孩子在较低的平台上跳下。大人先示范,手扶着跳,一边做一边说:“曲膝”,然后站在小孩子面前抓住他的手帮他跳。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多练习跳舞。10.翻身训练
孩子侧卧时,在其身边放玩具逗引他翻身过来拿玩具,必要时可用手推一下他的肩部。
孩子俯卧时,用一玩具在其头顶上摇动逗引他翻过身来拿玩具。
协助孩子翻身时可稍微推一下他的肩膀或屁股。11.训练放松肌肉的方法
要孩子放松肌肉,可轻拍其僵硬部分或抱起孩子轻摇几下,不要孩子有惧怕感。12.加强运动耐力的方法
让孩子多长途旅行;
让孩子常站着或蹲着玩;
让孩子常坐无靠背的椅子;
让孩子多练习提重物走
第四篇: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
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 ——《识字7》教学案例分析
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杨扬
(212200)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期,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实施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大纲本二上的《识字7》,通过这节课,我想探究的主题是:在培智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将苏教版二上与培智第七册相结合,选取了两本教材中,生动形象、最基本、难度较低的内容,进行教材的重组,将《识字3》、《识字7》、《识字4》组成了识字单元,这3课都属于看图识字,主要是通过识字,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7》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识字,课文由多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一首小诗和要求识记的生字组成。我这次教学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亭”、“停”、“闻”、“鸣”四个生字,其中“亭”、“停”、“鸣”三个生字是后鼻音,“闻”是前鼻音。由于学生能借助直观的图象理解字义,我便将重点放在这4个生字的音、形,以及语言训练上。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12名学生,年龄在12-16岁,目前的知识水平只相当于普通小学1-2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想说却不会说;有的敢说,说的却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只用手势或用点头摇头来表示。他们也比较喜欢上识字课,但对较枯燥、单一的语言训练课的兴趣则不高。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名从事培智教育的老师,我热爱这些残疾孩子,对他们的年龄、身心特点比较了解,对如何进行低段语文教学有过一些探究和实践。同时,又有一些普教的理论,为我的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备课前也借鉴了普教的教学设计和优秀案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大部分学生想说,但苦于不会说、说不好的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通过图片、直观教具、录音等多种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12名学生分为ABCD四类,为他们分别制定的目标是:
A组: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用一段话描述去城北公园的所见所闻所感。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4、培养识字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B、C、D组依次降低要求
B组:
1、学会生字4个,能正确书写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用一句完整的长句说去城北公园时的情境。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对识字产生一定的兴趣。C组:
1、学会“鸟”“鸣”两个字,能跟范写正确地书写。
2、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
D组:能说“这是一只小鸟。”这句简单的句子。
五、实施过程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语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儿童,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将识字与说话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本课我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结构的设计的:
(一)运用直观教具轻松识字
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导入复习已学过的会意字,语训时呈现生字,进行这四个字的教学,借助字旁的图片,让学生意会字义;通过反复的读,强化三个后鼻音和一个前鼻音。并用游戏“隔门猜声音”调节课堂气氛;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字,并结合已学音序、部首查字法,增加识字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写字时,通过分解笔画、笔顺,让学生写好这个字,并要求学生临帖,加深印象。
(二)在轻松识字中渗透语言训练 1.情感交流,启发开口说话
在教学“亭”字时,我先拿出一张学校组织学生去城北公园秋游时拍的照片,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这张照片吗?”学生对自己的照片很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我发现自闭症儿童倪培培看着照片笑了,并且自言自语,我便问她:“培培,你能告诉老师,这张照片是我们在哪里拍的吗?”,她先“啊”了一阵后没有说话,我又问了一遍,她仍然不说话,我一边问一边拉她的手,并把照片给她看,她看了看照片又看了看我说了声“城北公园”,有了好的开始,我便继续指导她说“这是我们在城北公园拍的一张照片。”当她能说好时便鼓励她,并问“这张照片中的背景是什么?”“对了,照片的背景是亭子。”引出“亭”字的教学,并带领学生读好这个后鼻音的字,通过引导学生看亭子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这个字。问A组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亭子啊?”“是啊,这是一个漂亮的亭子。”并让C组学生跟着说这个简单的句子。我再问“我们在城北公园拍的照片,背景是什么?”来强化“亭”的学习。2.化整为零,轻松练说
我再次出示照片,问学生“谁能说说,那天你在城北公园的所见所闻所感?”,课前我的预设是:部分学生能说的比较好,但问题提出后,并没有人举手回答,我马上意识到我的问题太抽象了,我便将问题细化为:“你在城北公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城北公园的环境怎么样?”、“你在城北公园都玩了些什么?”、“这一天,你的感觉如何?”,这样几个小问题,指导B、C组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说,最后让A组学生,将刚刚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段话,这时,他们很轻松的说出了一段较完整的话。3.发展想象,巩固知识的积累
在教学“停”字时,我通过演示:人走到亭子边,问学生:“这个人来到亭子边会做些什么?”“是啊,这个人来到亭子边停了下来。”并指导学生读好生字,“那么,这个人停下来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现在你就是这个诗人,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吟诵一首什么诗呢?”并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背这首《秋词》,接着我同时出示“亭”、“停”两幅教具图,启发学生看着图用刚刚学的生字进行练说,让学生再次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4.耐心鼓励,创造发言机会
在教学“鸣”字前,我先出示了教具“小鸟”问D组学生:“王栒,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他是一名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我提问后,他很兴奋,马上站起来大声的说:“鸟,小鸟”,“真棒,你能跟老师说‘一只小鸟’吗?”一开始他仍然只说单个的字,在我耐心地鼓励和指导下,他终于说出了“一只小鸟”,他自己也很高兴,我便顺势指导他说:“这是一只小鸟。”,当他能说好这句话时,我又问A、B组学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它吗?”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并指导C组学生说“这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并出示“鸣”字教学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问学生:“这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引出“鸣”字的教学,带领全班学生读这个后鼻音的生字。
六、教学反思
课上我和学生都很兴奋,课上完了,但我对这节课的思考仍然没有停下来,1.语言训练意识较强,始终渗透语言训练。
在整个教学中,始终渗透语言训练,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比较强调语言训练,但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喧宾夺主,还是要以识字教学为主,语言训练只是渗透在识字教学中,为此,我没有忽视识字教学中“四会”这一目标。通过分类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我的教学设计成为有效设计。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给学生生活中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言训练,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的教学中我就注意了这一点,效果不错,学生兴趣盎然,语言也得到了训练。通过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个生字,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结合音序、部首查字法,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识字。
3.直观教具的使用,变抽象、复杂的识字为直观、简单的识字。
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范围较单
一、狭窄,大多以物质兴趣为主,对形象、生动的材料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文字材料不感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我注重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4.随时随地进行缺陷补偿。智力落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出现多方面的身心缺陷,本节课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针对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缺陷进行训练和补偿。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没有遗憾,有得必有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学生想象、表达拓展还不够。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本次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表达拓展的还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想象空间不够大。
2.进一步注重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其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因素的影响,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差于正常同龄儿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关注到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今后将增大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空间,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3.增强语文意识,提高理论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让自己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为让他们成为社会人努力。
第五篇:培智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培智语文教学反思
刘露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主张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在培智一年级新生中怎样来实现学生“主体”呢?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在培智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怎样让刚上学的新生适应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呢。
一、激励交往热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教学常规、课程等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培智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特点,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识字教学《自选商场》时,针对孩子都喜逛超市、商店的习惯,设置到商店中的情境,让大家说说商店中有哪些物品,学生立即充满兴趣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改变评价方式。
教师对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会利用恰当的时机表扬小组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精神,并对这些小组给予整体的小励(如小红花、小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愿意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培养交往技能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弱智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会因缺乏合作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为了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恰当地引导。比如提倡学生“说明白话”,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培智学生可以说并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重说。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求小组成员要对他们提出更正的意见,再重新来说。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培智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让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说一句话,然后再同学重复。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逐渐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四、提供交往机会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上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还可以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课堂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伙伴可以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在学习识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下课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许多学生会做出许多的漂亮实用的生字卡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亲自动手劳动的快乐。从而更愿意动手去做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