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人员: 负责人:田 利
成 员:杨忠志 刘 伟 郎 星 张旭华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11月被市级课题组立项,并于当年12月份起开始付诸实施。2011年初课题实施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进行理论学习论证,收集相关资料,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在课题开展期间,课题组成员在物理教学中不断开展自主学习,形式多样。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实施自主学习班级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说是最具合作性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不仅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达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应具有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和终身发展的能力。
2.从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具有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自主发展。4.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看。“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讲,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它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共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们对自主学习还缺乏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对自主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了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基于上述几点,确立《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调查
2、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4、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性”过程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2011年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会上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和一些有关文章,并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学习,对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
2.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开展初步的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①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②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
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2)自主学习建设的研究。
①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过程监控方式方法的研究。②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③进行你自主学习前伸和后延学习方法的研究。3.第二阶段开展的研讨工作:
(1)在第一阶段确定自主策略的基础上,对确立的处主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汇报
2012年1—6月份,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研究成果汇报。通过本次成果汇报,总结了成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解决研究问题的各项措施。
(3)2012年7月—11月份,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提出的策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实践,形成对本课题研究总结性的成果。4.课题结题阶段完成的工作
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研究的策略进行了整理、总结,形成了对课题研究结题性总结成果。
(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基本的研究思路: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研工作者,课堂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为此我将深入到课堂,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时,首先,摸清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确定研究方案;其次,认真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再次,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会指导、善指导的能力;最后,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多听课,多交流,多实践,多总结,在交流中提炼,在实践中提升,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
1、调查法。运用听课、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反应,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3、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实施情况:
本课题拟于2011年11月开题研究,预计为期一年的研究。
1、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①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由5人组成,田利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杨忠志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②刘伟、郎星、张旭华负责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资料,并整理归类。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9月)分三步: 第一步初步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在此阶段,将采取深度访谈,参与式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深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第二步小结改进提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在初步实施的基础上,反思验证我通过分析整理出的的方法、方式,提出完善对“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的策略。
第三步全面实践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将初步研究的理论付诸于实际教学中,从对比及观察中找出“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形成一定的理论。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①撰写研究报告
由课题组成员从各个角度出发撰写研究报告。②撰写论文
总结课题实践中好的方法、经验、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成绩: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方式明显转变。
以前绝大多数学生只喜欢听老师讲解,不愿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是开放性的问题时,依赖性更强。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主动与同学共同研讨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请教老师,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小组成员间建立了依赖互助关系,在小组学习时,谁主持、谁记录、谁发言都有明确的分工,且各负其责,积极互助;在全班交流时,注意了倾听与思考,敢于补充自己的意见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3、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学生不仅在课堂听讲和交流中尊重别人,注意倾听,善于思考,而且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回答问题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4、学生相互了解,关系和谐了。
由于许多问题是学生共同研讨解决的,在互动学习中,学生之间思想情感得到交流,性格、脾气得到了解,增进了友谊,学生间偶尔发生的摩擦也容易化解了。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一)自我评价
(1)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新课标中提出“自主学习”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学生自主的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引导、组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2)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性,课题在实验过程中,虽然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3)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反思
(1)在利用课题研策略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小组操作活动等环节都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率先完成,从而或多或少造成对其他学生的消极影响,故应在教学时重视合作学习策略的逐步引导、培养。
(2)不管教师在备课前将问题考虑的多充分,都无法预测学生在活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机应变,才能处理和组织好课堂教学。
《农村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田 利 课题组成员:杨忠志
刘 伟
郎 星 张旭华 单位:德顺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课题 调查报告
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屈北龙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开拓性学习的能力。而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训练、“题海战术”,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扼杀了孩子们个性,“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状况使学生成为盲目接受知识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流。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数学组今年11月份对“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 发现“自主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
学校数学组分别对初
一、初二年级4班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三、调查方式
采取随机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跟踪听课等方式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和学生存在那些困惑的问题。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小组如何组建。
2、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最有效。
3、通过什么方式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什么。
5、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方调研后进行了例会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小组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组织,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把学生编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兼顾学科,男女混编”的六人学习小组,这一编排既有利于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小组间的竞争;围坐一桌,既保证了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
2、自主与合作的时机
(1)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全面时
李秀新老师在学完正负数及相反数后的一节复习课上,设计了一个问题:-a表示什么数?生1:负数。生2:也可以正数。生3:也可以表示0。生4:-a表示有理数。王教师让各组讨论2分钟,然后以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意见,结果问题得到有效化解。(2)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时
例如,若|a-2|+|b+3|=0,则a=();b=()。这道题难度较大,学生一时没有解题思路,这时老师让各组讨论解决,并阐述理由。教师要深入小组倾听,在适当时候再给予点拨、引导。有的小组先是试数,有的小组说绝对值都是大于等于零的数,相加不可能为零,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推理、探讨中,相互启发了思路,当时一个学生突然兴奋地大声说:只有零加零得零。接着便有理有据地给本组成员讲了起来,大家听得认真,从学生的点头和脸上的微笑可以看出,学生懂了。这道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老师讲学生也不一定都能理解,而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则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3)学生解题思路有争议时。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出现错误是不可能的,教师绝不要躲避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要悦纳错误、关注错误、研究错误,耀眼的教学亮点很多时候就蕴含在这样的错误里。
在听课时,我们发现两位同学计算:-1÷1/3×3=?一个结果得-1,一个结果得-9。出现了两种答案,老师说,你俩答案不一样,解题一定有问题,把你们的解答思路,说给对方,相互校对,查找错误。一个同学刚说:这是同级运算,逐一运算。另一个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说:自己的错了。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见,学生合作学习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多角度思考,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在王密园老师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展示解决课上,学生对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产生了分歧,针对这一问题,牛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到台前为全班同学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居然展示了三种解题方法,有的解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5)学生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 如分组实验、调查、测量及其他操作实验等。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节活动课——“测量物体的高度”,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有测倾斜角的,有测距离的,有做记录的,这样通过小组合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与合作的意义。
3、方式
自主学习是合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我们既要关注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习惯。
能自主解决,就不用同伴解决,能同伴解决,就不用小组解决,能小组内解决,就不用组间解决,能组建内解决,就不用全班集中解决。有了这种理念,用哪种方式,自然在课堂中就生成了,合作多长时间教师也自然把握了。
4、教师注意
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是一位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激发者。教师走进小组,走进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在说什么,看他们在做什么,及时疏通思路,安排任务,指导方法,进行评价,调解情绪,疏通关系等,同时教师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共性信息,准备集中指导。真正落实分层施教,40位学生进行n个层次指导。这就是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绝不是向老百姓所说的那样,教师教还不会,学生自己学就更不会了。这种“教”是“有针对性地指导”,效果自然是理想的了。以“导”为主,就是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时间与空间。学生要做到 “五用”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得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地说: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做到“五让”即,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5、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效益的五点行动策略(1)坚持“一个面向” “一个面向”是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如反馈、汇报和展示要在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和汇报的是小组的意见,展示的是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绝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评价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各自的学习感悟。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情感发展。(2)确保“两个基础” “两个基础”,即“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交流”是全班汇报交流(展示)的基础。也就是说,小组交流(讨论)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讨论)要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做好合作交流的准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否则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自主预习,通读教材,理解定理、定义,完成预习检测”,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生成了新的问题,为小组交流打下了基础。“小组交流”,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里有对话,有倾听,有追问,有比较,有分析,有疑惑??在交流中质疑、补充、修正,彼此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分享中形成结论,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交流后,每个人都有了较为成熟的问题思考、问题结论,为展示汇报打下了基础。在汇报展示时,每个展示者都能在展示中获得不同的新收获。(3)采用“三种形式” “三种形式”,即同伴交流形式、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全班交流讨论形式。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是说,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对话交流情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问题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破解。
有困惑便有交流产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确定交流形式。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要自主完成;能同伴解决的,要同伴交流解决;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采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即,同伴交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如何选择交流的方式呢?一般情况下,概念性、原理性的问题适合自主学习或同伴交流,如理科中的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文科中的阅读、字词理解、单词记
忆等。而拓展性、探究性、开放性问题,一般适合小组交流讨论,如理科中的观察思考、需要多人协作的动手操作、制定方案、综合归纳等,文科中的阅读理解、词句品悟、评价归纳等。
(4)采取“四个措施” “四个措施”,即“一个声音措施”、“两分钟措施”、“互不干扰措施”、“学科长轮流坐庄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个声音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与自己的见解进行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避免乱嚷嚷、走形式,确保合作的有效性。“两分钟措施”,在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时,学生要提前组织语言,发言时简明、有条理,尽量不要超过两分钟。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用语精炼,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互不干扰措施”,在组内交流时,学生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标准,不能影响其他组同学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一般要求是合作学习畅所欲言,展示学习简洁凝炼。“学科长轮流坐庄“学科长坐庄措施措施”。在每个小组内设置学科长在每个小组内安排学科长,每节课中都有各学科长来组织学习每节课中都由学科长主持本组的学习工作,主持本学科的学习工作,包括预习、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这样做意在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展示和成长的机会,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发展差异,促进小组学生的全面发展。(5)落实“五点明确”
一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这里的“对象”是指“小组”,不是个人,每个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习任务要在小组内分配和完成,小组成员要做到人人完成。
二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这里的“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并且每节课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学习目标是: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能利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3.体验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
三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这里的“内容”是指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四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这里的“方式”是交流分享、讨论生疑、问题评价和拓展训练等方式。交流分享要有一定的次序,交流讨论要聚焦;问题评价要规范;拓展训练要层次。
五是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完成规定任务的时间。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设置“组表”,在学科长的督促和评价下,确保每位成员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效营造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真正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进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篇三: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课题报告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法”教改实验报告
致远中学 巩靖赟
一、实验的背景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方 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劝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探究式学习即是主动学习,在此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性学习,是一种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和实现多元目标的,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特征,同时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目前,探究式学习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已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其效果可以说利弊兼备,优点在于:
1、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2、通过探究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当然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任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2、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
3、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他们就在探究吗?
4、学生的探究过程如何评价?为响应新课程的精神,带着这些问题,如何有效在我校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方式学习,很有必要进行探究和实践。
二、实验现状
实行《新课标》以来,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每人已形成各自 的教学风格,特别是这项课题研究的教师,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有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是一只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善于学习的师资队伍。学校自主探索法课题的开设,正好可以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学生整体素质看,我们招收的大多是县城内的学生,这些学校课改较早,学生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对象
实验班:七年级(5、6)班
对比班:七年级(1、2、3、4、7、8)班
四、实验目标
1、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在把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实践能力。
五、实验准备(后面附:课堂教学法设计)
1、成立小探索者课外活动小组。
2、成立自主探究法实验的组织机构。
3、拟定实验的实施方案。
4、按制定的步骤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课题确定后提交教研室审核,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编写《分组式全程评价学生教学策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细化、互助协作、共同研究”。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底)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七年级(5)班和(6)班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研究期间学习有关案例,有关理论,以指导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观摩课,公开教学课,并随时总结,改进存在的问题,补充完善方案。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6月)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召开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交流会,收集有关研究与实验资料,举行研究实验成果汇报会,并撰写《紧密结合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报告。
七、实验操作结果
1、通过小探索者课外活动,激发探究是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和 欲望。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通过自主探究,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初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八、实验的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阶段,我们做了多项调查,结果如下: 1.问卷调查:
2、测试(卷面测试:县教研室试卷):
2、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经过课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扩大了,活动的机会更多了,交流表达的能力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次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九、实验的思考与体会
经过半年的实验,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我们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实践环视初步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重点实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应该更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主要的思考和体会有:
(一)本教学法得到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并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意识。从中学生得到了多种方法解题,同时既巩固了旧的知识,又提高了解题的灵活性,对难题有所突破。
3优生得到了拨高,差生得到了转化,可以说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从而迈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了课改教学的新模式。
4在原来听说写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学生讲、合作、探索、书写粉笔字的能力,真正起到了全面发展的作用。一题多解共享,同题异法展示,自主选题讲题达到了解题方法、多种思维、小黑板等资源的共享。教师很好的把三分之二的时间、学习空间、讲台交给了学生,达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7 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不服管理得到了改进。8合理的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效率。9 课后反思和作业真正了解了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10 由学生原来的直觉感知认识问题逐步发展到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了很好的全程管理和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 体会到教数学的最高境界在于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在教学法中,真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即把与学习无关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学习上,节省了很多教育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的时间,真的是达到了两全其美。14 感受到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学习的学生和不合理的 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尽最大努力的探索学习,就是成功的教学 方法。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思维呈现出了多样 化,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错题拾贝本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进步掌握了得分的规范性,提升了考试成绩,很好的起到了遗漏补缺的作用。教学法受到了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欢迎,并初步引起 了某些家长的关注。
(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学生的口才还有待进一步进行锻炼,学习不同知识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归纳、整理等。2 个别不好管理的学生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管理、家长的配合。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度的掌握,在以后的教研中还需不断的探索总结,使教学效果逐步得到升华。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思维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上不断的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从理论上学习,还要在实践中锻炼;不仅要从周边教育基地学习,还要敢于走出去,去师范学校学习、实践、培训、锻炼,打造品牌学校的一流名师。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上要到位、有创新、有特色,敢于改革,组建一支专业性的课改研究性小组,不断充电,
第三篇:小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
小学课题组
201 年4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这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一些学校的课题组都将自主学习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以课堂为基点,以课堂学习生活化为途径,以自主学习心理研究为突破,在小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完全“拿来”是不行的,我们认为: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方法,才会更有利于我们的一线教学教育工作。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想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不再过分地依赖教师“灌输”而是能自己逐步探求到新知,从而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教育真正体现人本精神,凸显学生的自主化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我主动地获取知识。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人有很强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而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2、研究意义(价值)实践意义 :
(1)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进步,而这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身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
(3)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旨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广,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理论价值:
践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说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三、课题假设和研究目标
1、课题假设
通过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逐步在学习交往中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能有意识地调整自我,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使其获得自主发展,学会自主学习。
2、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构建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但又不失灵活机动。
(2).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由“讲解—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会学、乐学。促进学生发展,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4).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使学校与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得奖或在教育杂志发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仅仅是经过教师“讲”,学生是无法在实际情况下得到应用的。要让知识真正可用,学生不经过自身的思考、理解、实践和检测是无法达到的。在具体情境下主动实践过程中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是外部活动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能由外部决定,而要依靠个体对现实的世界作出自身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理解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调查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3)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工作方案
1.科学管理,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课题组成员针对每次选取的一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课题组配合学校,推选课题组的优秀执教者,到学校会议室展示。
3.运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来完善。邀请一些专家来校指导这一课堂模式,并指导课题组如何开展研究;同时,小组成员走出去,学习他校经验,到他校开设研究课,来提升教学效益。
最后,借助论文撰写和参加教育教学竞赛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 1.双主体
(1)教师的主导地位研究
(2)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
2.四环节
(1)在“学”的环节,注重兴趣的培养
(2)在“议”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培养
(3)在“讲”的环节,注重能力的提升
(4)在“练”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巩固
3.六步骤(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组合作,共同释疑(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5)巩固知识,当堂训练(6)延伸拓展 提升素养
我们课题组提出的“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由模糊-清晰-定型的过程。
1、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思想保守,不敢创新,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模糊不清。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要科研兴教,就必须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的课改经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课题组采用集中学习辅导、自学、外出听课等方式,学习先进的理念,弥补我们的不足。
2、立足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第一环节 骨干教师引领(2012.7-2013.2)
我们课题组选
老师执教的五二班作为实验班级,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上展示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发现教师讲课时间少、语言简练,学生学得很投入,很轻松,练习量加大,学习效果好。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组共同努力,实验班级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县教研室统一抽考全县五年级的成绩)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成绩。比五一班在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三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具体分数在班级自主学习总结上)
表:
第二环节
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2013.3-2013.8)通过第一环节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课题组的 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在全镇学校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第三环节(2013.9-2014.5)推广展示阶段
通过集体备课上展示课在全校及全镇展示成果,把经验在全镇推广,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级优质课及撰写论文活动。
提炼加工 形成模式
通过我们不断的研究,对课堂教学分析、提炼和加工,总结出了“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七、课题成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二年的研究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初步确立,并将逐步完善。教师通过研究,使全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表明:《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研究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确立了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老师在2011-2012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老师在2012-2013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2年 老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2014年3月 老师参加县级优质课并获奖。2014年4月 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
(2)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的 教师撰写的论文在 上发表。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质量飞速提升,实验班的学生学习质量优于其他普通班的学生,这真正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4)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开展本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尽快掌握新课程理念,积极反思传统教学行为,认真实践新课程标准。带动了全校教师主动适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创新,大力推动了我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课题组的管理和督促还不够全面、到位。(2)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每年的研究活动开展得很丰富,形式也多样化,但整理不及时,收集的面也不广,所以过程性的研究资料相对不足。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并有机地与新课改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将一如既往,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工作,更认真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开出更灿烂的花!
第四篇:《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校长:康云龙
一、标题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研究》
二、署名
辽阳市第三高级中学:康云龙
三、摘要与关键词
多元智能、课堂、自主学习
四、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了教育的“少、慢、差、费”,久而久之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怎样“多、快、好、省”地提高教育效益呢?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可以使传统的课堂由无形到有形、由无声到有声、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它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教学信息,能以多种形式沟通学生大脑中的感觉区、语言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速新世纪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借鉴了专家们的理论、观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现代教育要求,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努力使课堂教学向新理念靠拢,使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上来。我们将探索一条更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途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更新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为实现有效教学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提供一个积极的参考。通过研究,也可以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研究实施多元化课堂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研究实施多元化课堂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提高教学效率。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三)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1、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新课程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支撑性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加德纳指出,所有正常人都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所拥有的量各不相同,组合与操作方式各有特色。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和教师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缺少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其具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能。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会使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传统智商理论(Intelligence Quotient)认为人的智商高低天生注定无法改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 单纯依靠用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学生,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出来成绩,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都是高智商的标志。用这种理论去看待学习成绩较差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就会感到,他们很了不起,而不是什么“差生”。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目标: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
(2)认识学生的多元智能,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在愉快、自然的环境中,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习得知识。
(3)探索“多元智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确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机会。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该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1、研究制定多元化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制定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对发现教学优势和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帮助。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多元智能一视同仁,把多种智能领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智能强项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研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学习的兴趣、方法、习惯的评价。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运用学习的档案袋评价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坚持全面评价,注重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不断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六)研究的主要对象:
针对我校的2012----2015在校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探究。
五、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月)
1、拟定课题名称,查找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申报工作;
2、在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制定研究的方法,思路和组内分工。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
4、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
第三阶段:专家论证评价,反思、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
1、做好资料分类归档,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案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成果,整理出完整、规范的实验资料;
2、把相关有推广价值的课题资料和专题研究论文整理编册。撰写“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与结题报告;
3、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申请课题结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收集、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和借鉴关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学习方法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3.行动研究法:通过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多元评价学生,不断反思、修正,以取得最佳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研究个案,分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分析与研讨,撰写总结和经验报告,使研究更具系统化、理论化。
6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个案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六、结果与结论
本课题研究所达成的成果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
(一)依据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编写了一套针对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有效性的学案。
作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方向,我们结合现有的各地、各校已有的学案,努力分析其所包含的教学理念,探究这些学案所展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侧重点,引领我们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我们在对于已有学案的基础之上,又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我们总结出一套针对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各种课型的学案,并积极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实践的检验,不断予以修正,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对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改变了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定教,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于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我们不断转变高中课堂地教学方式,得出了一个新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分组教学”。这个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
1.课前预习——教师实行集体备课,探讨预习案,定预习目标、定自我检测目标;课前提前一至两天发放预习案。
2.课堂检查——在课前收上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课上针对课前预习案的检查情况进行解疑。
3.课堂探究——教师提点,学生分组讨论,从感性到理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以固化知识,教师做适当指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当堂训练——在知识内容已能较好解决之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训练,以强化知识的应用。
我们以“以学定教”的预习案的设计为载体;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向课前、课后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增强,探究意识强烈,耐挫能力提高,合作意识、互助氛围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通过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1.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从自己设计问题入手,引发学生去思、去疑、去设计、去探索,同时以教学素材为载体,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得出结论的猜想,然后让学生通过逻辑论证,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进而得到结论及性质;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得性质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用结论及性质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讨论研究,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解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变式延伸,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化归,紧紧抓住思想方法这条主线将建构知识、能力、情感系统;并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法,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创新的平台,开放式的课堂兼之分层评价的激励,能够及时反馈与调节本节课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掌握情况。
2.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呈现的多样化,信息存储的物质化等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得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许多美好愿望能够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也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机会寻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变成了学生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协作探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3.“以学定教、小组教学”模式,使分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分层次教学按常规应对教学各环节分层,例如:教学目标分层、课前预习分层、课堂提问分层、问题探索分层、作业布置分层、单元考评分层、课外辅导分层等;我们研究认为分层次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4.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以学定教、小组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方法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加强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以学定教、小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初步提高。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讨论与建议
该课题的提出是为了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觉改变自我教学定位还比较困难,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满足于教师的讲授,缺乏自觉的思考,被动接受较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八、参考资料和附录
1、霍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2、吴志宏.《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灵活多多样的学生评价观》
5、《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课堂教学的研究》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从2013年9月开始,我对《初中物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这一课题的进行申请、立项,及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通过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年来取得一定的成果,也使一大批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及其他习惯,班风焕然一新。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初中生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尚未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而提高。被动学习,为他人学习的理念在初中生中广为流行。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行为令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痛。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唯有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才可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也才可能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可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我决定尝试着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作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突破口。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实验目标
1、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形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的实验,使学生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讲究方法,不断创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心态。通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孩子是管教不足溺爱有余,所以造成孩子各种习惯非常差,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更是令人堪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自主性。不爱思考,不爱发言,不爱动笔。
2、没有预习、复习、查找工具书、质疑等基本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学习。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
4、学习意志不坚,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退缩,没有进取心和自信心,经不起考试失败的挫折。
针对以上不良学习习惯,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1、把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表现,进行归类、整理,并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的研究。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向45分钟要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3、探索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关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探索。
4、探究培养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有效方法。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创造性的适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
1、筹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我首先编写了有关学习习惯及习惯养成的问卷,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他们有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并组织学生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良好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很好地与老师配合,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同时我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态进行学习,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填报了课题审请表。
2、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4月):我调查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成因,写出调查报告。初步拟定了对策,制定了有特色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制定了日常学习行为规范,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开展并实施,如在“收集信息和积累资料的习惯”培养中,进行了课前五分钟同座互查;课堂上重点知识让学生立即画下来,并要求学生逐步达到理解记忆,隔日组长检查····,取得阶段成果。
基本要求习惯形成后,应进行更高要求的习惯培养,如培养学生运用教材,讲解习题;探索学习规律,形成独特的、良好、高效的听课习惯;理清各章节的内容、规律及关联,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也就是说,从养成习惯入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3、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进一步完善实验,进行总结,形成了书面材料,写一篇论文。在每一阶段,我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家长会电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表现,学校和家长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学生养成符合时代所需要的积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我都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以后培养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本课题的研究我主要采用了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二)、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1、向学生发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成因分析报告,制定了培养对策和实施方案。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主渠道是课堂。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索和研究,我认为整个课题的实施,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必须抓好课前、课内、课后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正确处理好课前、课内、课后三者关系,重视课前、突出课中、兼顾课后,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此围绕课题我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研究内容,对课前、课堂、课后教学的三个环节进行大胆的教改尝试,初步构建自主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重视预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组织好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活动。预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奠定听课基础,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明确知识要点,抓住知识重点,思考知识难点,找出知识疑点,从而保证在以后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课前预习也是学好物理课的主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我们在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具体要求:一是明确预习目标。二是指导阅读方法。三是坚持预习检查督促工作。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了解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基本框架,并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普遍反映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轻松多了。
其次,重视听课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可能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此我必须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落实到“学”上,把教师主导地位落实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恰当运用各种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内驱力的形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次,重视复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活动的作用。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有重要作用,通过不同层次的复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回忆和思考所学实施,训练记忆力,可以进一步掌握新知识的逻辑结构,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可以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提高学生理解、复习和整合的能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工作对教学效益提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后复习工作的指导,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最后,重视作业的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消化和应用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必要的课堂、课后、单元作业可以及时检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答题、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六、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研究现已接近尾声,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1、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立足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策略,以指导学法为举措,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指导,学生由机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涉及到倾听、观察、记录、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交流、合作、实践等各个方面,方式灵活,使学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途径。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和能力出发,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如:一个课题,学生有不同的猜想和发现;某些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解答方案;某些探究,学生有不同的方案和方法;等等。
2、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提高。
学生的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也不局限于听课和做作业。他们的学习已从课堂、课本拓展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等各个领域。
(1)会在自学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总体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教师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因而学生注重自主学习,比对照班学生明显在自学中会发现问题,在提出假设或猜想方面比较多方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采集相关数据验证假设和结论。(2)能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学生能够先透彻理解某个知识点,然后通过对照、联想,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带动其它相类似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以某个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展开探究,拓宽知识面。(3)有及时总结、归纳、联系、整理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完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之后有及时总结、归纳、比较、联系、整理成知识网络的习惯,总结出知识相互联系的某一条主线,达到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既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难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索、深化。我坚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