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经验 促进发展
总结工作经验
促进学校发展
——宁东中学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打算
骏马奔腾辞旧岁,三羊开泰迎新春。岁末年终,一年将尽,又是一年盘点时。根据学校工作及工会工作总体安排与要求,学校对照年初与教育党总支、教育工作办公室签订的《2014年度宁东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责任书》,及学校分学期制定的工作计划,经过认真梳理,细心总结,现受校委会委托,向全体教职工汇报2014年工作,请大家审议。
一年来取得的总体成果
过去的一年,学校在宁东管委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较大的成绩,各项指标、任务顺利或者超额完成:、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今年中考超额完成2014年中考升学率的各项指标,取得了十年来中考升学率历史性的成绩——中考升学率较2013年提高16%;考入重点高中30人,较2013年增加27人;最高分654分,比2013年最高实分640分高14分(有4人)。七、八年级的教学质量明显趋好,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状态,且一级比一级势头好,教学成绩整体呈逐步提高和发展态势;小学四个年级(秋季成三个年级)也在狠抓不 放,成绩稳中有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七年级新生招生工作超额完成预定230人的招生数量,平行班扩至五个班,整个初中部增至13个班607人,全校在少一个年级(三年级)的情况下有16个班717人。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学生大量外转的现象已基本停止,出现学生陆续转入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毕业学生开始选择留在宁东中学就读的可喜势头。、学生养成教育成效显著:学校校风、学风、环境卫生、个人习惯等明显好转,校外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整体评价显著提高,客观上在住宿条件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住宿学生秩序、纪律得到一定的改善;教师工作更加敬业、务实,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生态表现出更加阳光、进取。、教研工作积极推进:逐步摸索、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发生积极变化,呈现出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状态;申报成功了一个自治区级课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开题工作已顺利完成,研究工作正有序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正向着执行方向进行。、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特色成果更加丰硕——在2013年中考考取11名学生的基础上,2014年考取美术、音乐艺术类考生21人,净增约一倍,占普通高中升学率的33%,成为学校提高升学率的一个主要途径和措施。本学期九年级 学生参加美术、音乐特长班学习的学生有50多名,预计明年考入艺术类高中在35人左右,届时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将更加丰硕。
6、学校党建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健康开展,富有成果,校党支部于今年七月被宁东教育党总支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7、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的育人效果。
一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具体为(共七个方面):
一、党建工作得到了加强,清风校园逐步形成。认真做好“三会一课”工作,组织党员或者中层干部参加宁东管委会、宁东镇、宁东教育系统及学校党支部关于支部建设、党史知识、四中全会精神的培训、观摩等活动,参学参训效果明显。在教师中开展了8次“师德大讲堂”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到宁东煤化工展厅进行参观、体验,了解宁东的现状及未来规划发展的美好前景。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在今年“七·一”前转正2名党员,发展2名预备党员,确定3名入党积极分子,目前,学校党员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50%。“七·一”期间,1名党员受到宁东管委会党委的表彰,1名党员受到宁东教育党总支的表彰,3名党员受到学校党支部表彰奖励,学校党支部被宁东教育党总支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党员教师已经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埋头实 干的工作氛围。
扎实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较好的教育实践成果。积极申报创建管委会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及“五个好支部”工作,并于近期顺利通过管委会验收。
全力支持工会工作。利用节假日组织好对教职工的慰问,开展为教师过生日、送鲜花、送蛋糕、送生日祝福活动。配合教育办公室做好教职工一年一度的体检工作,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在教学工作的闲暇、课余时间组织教职工进行拔河比赛、卡拉ok比赛,开展教职工排球比赛,并获得宁东教育系统第二名的好成绩。开展教职工心理健康疏导讲座,帮助教师分享快乐、分享喜悦。组织“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的庆祝活动。抽出时间组织教师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上开展大合唱、交谊舞演出,学校排练了四个节目参加宁东教育系统“送文化·进社区”文艺演出。
大力支持、指导共青团、少队开展工作。发挥好共青团及学生会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作用和优势。不断改进、优化共青团组织建设,加强、完善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了“五·四”青年节的庆祝、表彰活动,学校团委主持并编印了两期《沙之舞》文学社刊。关注好少先队组织建设,组织好“六·一”儿童节既校园艺术节的庆祝与表彰活动,表彰了优秀中队辅导员,组织优秀少先 队员参观“银川舰”。
尽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持续办好《宁东中学简讯》(不仅数量足、而且质量高),按时上报各类教育信息与资料。高质量的完成第五期、第六期校刊《沙之舞》编辑、刊印工作。在宁夏教育网站上成功上传、制作了宁东中学的宣传网页,对外扩大了宣传。做足对今年中考成果的宣传、报道工作:⑴ 发榜第一时间利用校信通以“喜报”的形式把中考成绩向域内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宣传;⑵ 把中考成果制作成5000份彩页对外发放宣传;⑶ 制作展板、电子屏做长期宣传;⑷ 在灵武市及矿区电视台进行为期半个月滚动播出宣传、报道;⑸ 在《宁夏能源报》作专题宣传、报道等,对学校秋季招生完成预期任务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切实做好学校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凡是涉及学校发展、教师个人切身利益及学生的内容都在“党务、政务公示栏”中进行张榜公示,并接受大家的监督与质询。对外向家长公示校长、副校长的联系方式,接受各方面信息的反馈及监督。下大力气在校园里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园公共场合难觅吸烟现象,在中学生中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果,学校制定了《宁东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了部分内容,如校名、校训、校风、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徽、班名、班训、班规等制作上墙及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等。
二、坚持“质量兴校”思想,实现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紧紧围绕2014年中考质量和指标任务,强化对九年级各项工作的监管和指导:(1)充分上好早、晚自习,学校要求所有九年级学生全部住宿,晚自习时间延长到晚11:00以后,安排数、理、化、英四科任课教师进行强化、巩固、辅导;(2)对学生实行奖励刺激措施,每学期对九年级毕业班学生前20名(这学期前30名)在全校家长会上进行以奖学金奖励、戴红花、发证书,组织九年级有希望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到银川开展励志教育,安排学生参观一中、二中、实验中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自觉性。在学生中开展了中考50天冲刺誓师动员大会,提振学生中考的自信心和决心;(3)密切与银川市实验中学的联系,加强做好学校特长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将美术、音乐特长教学由课表外纳入到课表内,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学习;(4)形成九年级毕业班学情月分析制度,安排专门时间,集中组织毕业班全体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会商、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5)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及早着手毕业班学生的体育素养及计算机考前教学与训练工作。全力支持理、化、生、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口语进行考前指导、训练;(6)合理宣传、动员毕业班学生选择职业中学就读;(7)安排好九年级教师参加各种相关的中考讲习会、培训会等,掌握中考新动向,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给九年级老师进行鼓劲、加油;(8)充分发挥好、使用好管委会的人事及工资制度改革的效能作用。
重视、加强七、八年级学生在校学习状态及教师学科管理,做好控辍工作,巩固好生源,稳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绪;认真做好每次的月考质量分析会;落实、强化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在学生中开展“教师教学调查问卷”工作,将调查问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教师改正自己的不当教学行为;组织、开展好了家校联系工作,切实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坚持一个都不放弃,从习惯抓起,呈现出一届学生比一届学生程度好转的学生生态。加强了小学部四
(三)个年级教学管理和要求,逐步缩小了小学部与其他兄弟学校的差距,教育教学质量在逐步提高。
认真做好学校内的各项常规工作,稳妥、公开、公正地按程序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各类先进的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等。
三、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做好校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和确定,拟定了《宁东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切入点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发挥好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组织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目前,中学部各学科都涌现了学科带头人,为培养学校学科领军教师打下了基础。扎实 做好以“青蓝工程”为载体的工作,为青年教师选配师傅进行“跟进式”学习,经常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上汇报课活动,12月份组织12名青年教师参加银川英才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效果,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8 人。
继续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巩固、保持与银川十中结对共建的关系,安排了四次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活动,两次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与银川英才中学进行了深度的教学交往,与银川十五中取得了教学交往联系。小学部多次主动组织教师参加域内兄弟学校及灵武市东塔学校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安排语文教师张静赴江苏省常州市进行挂职学习、培训。学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5人赴甘肃省庆阳市观摩全国“新教育”实验现场会。暑假安排贾丽丽、赵淑芳、段玉霞3名教师赴辽宁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安排丁海军副校长赴武汉进行为期20天的数学学科新知识培训,安排李罗山、苗艳艳、武月霞等赴银川十中挂职锻炼,刘秀芳、任杰两名艺术教师到银川二十一中挂职学习,近期还将安排体育教师温海燕赴深圳参加全国体育教师教学年会等,一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共计50余人次。邀请孟宪光、李毅、李四光、赵永宁、李泽琪等专业人员到校进入课堂指导。
立足学校实际,由校领导带头在中学部较好的尝试、探 索我校提出的1+5+2高效课堂模式。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在教师当中建立了较强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并正确、积极地引导教师逐步改变“高耗低效”为高效课堂方向发展。学校创新教研形式,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创建教研qq群,为教师们随时随地开展教研提供了教研空间和平台,增强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购买“第二教育网”课件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开展好教师间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组织好了2014年的继续教育培训、考试工作,组织教师参加自治区“跟进式”远程国培教研活动。为教师征订一份相关学科的教学杂志,并为每一个教师购买蔡林森的《教学革命》一书。
做好自治区级课题申报工作,语文组《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获得立项,学校于11月26日邀请自治区中学语文教研员李泽琪老师到校进行开题,标志着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已经正真意义上进入到了研究程序,同时学校还开出了校级课题3个。初中部任杰老师开展的美术辅导班和刘秀芳老师开展的器乐辅导班不仅人数多,而且效果显著;小学部也因势利导开展了棋类、剪纸、吟诵、讲成语故事等兴趣小组。初中部开发了《宁夏旅游风光》校本课程,小学部开发了《中华礼仪》校本课程,任杰老师的写字课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师中有2人3篇文章发表在公开刊物、杂志上。
在学生中开展多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巩固,有30人次在教育部门开展的学生竞赛中获奖,其中有10名学生获区级以上奖励,其中任杰老师选送的30余幅美术作品参加全区中学生美术作品比赛。
四、狠抓德育工作,营造了良好育人氛围。
这一年,学校紧紧围绕“坚持抓校风建设,塑造学校良好形象;抓习惯养成教育,培育文明向上的学生;抓宿舍学生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安全稳定”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
多形式开展好班主任培训工作:组织进行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推荐石凯太、赵淑芳两位班主任代表学校参加教育办公室组织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参加校外各种有关班主任培训会议:苗艳艳、赵淑芳老师参加银川一中的全区培训工作会议,李罗山、马彦军等5位老师参加在吴忠举办的全区主题班会课观摩,贾丽丽老师代表宁东地区参加自治区比赛,获得二等奖好成绩;11月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育活动,选派杨新亮、张宁刚等5位班主任到石嘴山市参加班主任工作培训会议等。在今年教师节庆祝活动上,贾丽丽老师作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同时有力的宣传了宁东中学教师团队。
开展好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班会、团会、队会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班、团、队会为主要阵地开展有针对性 的、系统的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行为。清明节前期,组织学生参加好“网上祭英烈”活动,对学生开展了1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征集心理健康方面的征文比赛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等。定期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制度加以落实。继续开展好家校联系工作,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高质量的全校性的家长会议,在会议上向家长宣传宁东管委会对教育高度重视的政策及具体举措,通报学校办学成果及工作业绩,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增加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信心与支持。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家访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借助三月五日在校园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校园卫生清理整治活动。组织、安排住宿学生参加“团员学生志愿者”活动,选派100名学生与银川十中学生一起到银川戒毒所开展禁毒教育,安排带领九年级学生到银川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进行参观体验,组织七年级新生和九年级学生到煤化工展厅参观,精心准备“六·一艺术节”庆祝活动,结合纪念“一二·九”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演讲比赛。对七年级新生开展入学教育,组织新生进行军训,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按计划在学生中开展趣味体育运动会和单项的体育竞赛,如队形队列和广播操比赛、拔河、跳绳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班级建设。
五、坚决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没有安全又何谈教育,何谈学校发展!为此,我们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的安全观。
实行领导值日、值夜班责任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值班的行为,明确了管理干部值班的任务及“一岗两责” 的要求,实行教师安全值周制度,落实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学校门卫保安管理工作,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来客登记制度,开展夜间巡逻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建立排查台账,分期分批及时排除,一年来,共进行了10次隐患排查工作,对进入校园施工的人员和车辆实行挂牌进入。
切实做好道路交通、消防、踩踏、食物中毒、传染病预防等专项整治工作,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或防震防灾的紧急疏散演练,邀请磁窑堡交警大队指导员李卫兵到校作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学校聘请宁东消防大队参谋翟锦鹏为我校的校外消防辅导员,并邀请翟参谋为全体师生做消防知识演练,现场做消防知识的培训讲座与操作,为50多个已经过期的灭火器重新加粉。配合管委会及宁东医院在校园里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提高餐厅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保证学生能安全用餐。邀请宁东工商局到学校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及食品安全教育,配合宁东医院对学生做好春、秋 季传染病预防、消毒、疫苗接种和学生体检工作。
重视并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完善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措施,实行女生封闭式管理,使女学生安全从住宿上得到保证。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全体住宿学生安全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强化管理,住宿学生要求住宿必须向学校提出住宿申请及承诺,经批准后方可办理入住手续。
六、扎实做好了新生招生工作,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认真制作招生宣传册、宣传片,期中考试结束后就深入域内各小学向全体家长及毕业班学生进行招生宣传、动员工作,为了更好地让家长、学生了解中学的办学情况,学校将毕业班学生分两期带到学校进行参观,并走进中小衔接班课堂感受宁东中学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到煤化工展厅参观、感受、体验,还为学生分别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到宁东中学读书,学校在中考成绩发榜的第一时间,学校委托校信通平台将我校中考喜讯发到矿区千家万户,为此,新学期初,共报名238名学生分作五个班,比2013年多招50余名(一个班)学生。
七、集中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条件装备的准备工作。积极应对和解决好由于学生不断增多后造成住宿条件紧张、拥挤的局面。严格按收费规定,实行阳光收费,每次收费都向全体师生进行公示收费的项目、数额等。坚持勤俭办学原则,严格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但在教师工作报销中,学校从不拖欠,也从不为难和克扣。在财务工作中坚持开源节流,一面主动地厉行节约,一面积极争取外部资金来帮助学校发展:灵武党校的房屋使用费12000元,“六·一”儿童节各单位捐助24000元,争取宁东交通银行赞助5000元用于对九年级前20名学生的期中考试奖励,争取煤化工在结算水、电费上予以大量的照顾等等,极大地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
一年来,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好,影响了学校的形象,拖延了学校的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1、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学生餐厅不仅饭菜质量差,学生还反映吃不饱,出现学生大量购买零食、方便面或者到外面去带吃的,学生和家长对此反应强烈,还造成校园卫生怎么要求都保持不好、宿舍卫生难管理的头疼事。、高效课堂推进不理想,一些新理念、方法、内容学校管理层在一开始还没有真正理清楚,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和意见,影响了推进的效果。、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进展效果不佳,特别是学校花大费用开发出的《宁夏旅游风光》、《中华礼仪知识》,但是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有名无实、落而不实。
4、由于住宿客观条件的因素,加之住宿学生不断增加,大通铺现象严重,且只有1名宿管人员,所以宿舍管理仍然 是学校管理的老大难,无论是住宿纪律、秩序,还是住宿卫生、习惯及床铺的整理等要求都有太大的差距。
5、在新生招生工作中,行动还是有些晚,一些家长在春季开学之初就已经做好学生转学的准备工作,一些生源还是没有很好的留住。
6、小学部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提高步伐艰难,有些学科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影响着学校全年整体目标的考核成绩。
7、一些教师从思想上还不能适应宁东中学发展的要求,还没有认清宁东管委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要求,有些有知识很愿意工作但能力和经验欠缺;有些有一定能力由于各种原因还不愿意为集体出力;也有一些既没能力也不愿出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5年将是宁东中学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将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的一年,也是办学条件和教学装备得到更大的改善,学校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年,为此,在2015年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高举质量大旗,坚持“质量兴校”的思想绝不能动摇和松懈,只有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考成绩才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保证2015年中考升学率在55%以上,并使之成为学校今后中考工作的新常态、新要求。
要积极向教育办公室建议,争取在管委会发放的绩效工 资中分出一块用作学校每年的中考奖,彻底解决中考工作考好考坏一个样的问题,引导教师从初一就开始重视、关心三年后的中考成绩,改变中考成绩是学校的事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使中考工作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正激励、内驱动的机制,要从奖金的分配上改变中考考多考少一个样,中考考好也没啥好处的被动局面。
二、多形式、多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打造一支能力好、业务强、敬业进取的适应宁东经济快速发展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出自己的学科教学领军教师团队。
三、全力推进打造高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要效益、要成绩。
四、扎实、有效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以一个区级课题研究引领,带动几个校级课题研究的开展,积极联系自治区教科所,再争取到1至2个研究课题。
五、继续下大力气强化学生养成教育,逐步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树立学校积极形象。
六、积极配合上级认真做好条件装备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提前做好2015年暑假校园粉刷、楼顶维修、暖气水、电管网改造及操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好餐厅的接收、管理、使用,并形成制度化。
七、提早做好2015年秋季新生招生工作,通过大力的宣传和千方百计的工作,争取招收260人以上六个新生起始班,使中学部学生数超过700人,全校学生数力争达到800人的规模目标。
八、坚决强化安全意识,采取严密措施,制定详细要求,绝不能发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人为安全责任事故。
九、认真做好党建各项工作,推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十、继续大力支持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在特长生培养方面做出更大、更好的成绩,使特长教育成为宁东中学提高升学率的重要内容。
老师们:2015年对于我们来讲是承上启下、再书辉煌的一年,也是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一年,更是增强信心、赢得未来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宁东管委会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为实现宁东中学教育梦而努力工作!
总结工作经验
促进学校发展
——宁东中学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打算
宁 东 中 学
2014年12月29日
第二篇: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快速发展之我见
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快速发展之我见
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快速发展之我见2007-02-06 09:59: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秭归县已实施半年时间,秭归县已有57149人获基金补偿万元,其中门诊50505人获补偿万元,住院6644人获补偿万元,最高补偿费用11000多元。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农民就医压力,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并解决了部分因长期疾病而无钱就医的农民的心头之患,帮助他们恢复了健康。如何做得更好,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经验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吃透政
策,全县农民参合率达%。自2006年12月份合作医疗工作启动以来,秭归县在宣传方面就作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强大的舆论攻势。首先是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县、乡、村和各医疗机构参加的全县动员大会,紧接着是对全县农民发放了公开信,各地都悬挂和张贴了大量了宣传横幅和标语,还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广乏宣传。可以说到处都能听见合作医疗的声音,到处可闻合作医疗的有关信息。
二是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秭归县对合作医疗工作高度重视,县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县长亲自担任,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办公室核定编制30人,全部从财政、卫生系统择优选调,且经过了全方位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后上岗。每个乡镇派出工作人员2名,直接深入医疗机构进行现场监管。对全县工作人员进行目标考核和定
期培训,不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秭归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能这样顺利地得到实施。
三是建立三级审核制度,实行管办分离,加强现场监管。建立医疗机构自审、乡镇合管办初审、县合管办复审的三级审核制度,实行管办分离的监管模式是管好合作医疗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有利的方便了病人报销,简化了报销手续。病人出院时只需要与医疗机构办理出院手续,在缴清了自费部分之后就可以出院,其他的一系列的手续全部由医疗机构代理,极大的方便了病人;二是有利于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监管,有利于管理责任制的落实。这三级审核首先是医生进行初审,再报乡合管办复审,最后报县合管办核销,层层把关,责任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防范报销中的作弊行为;三是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报销比例,减少医疗机构的经济损失。在日常管理工作
中,坚持做到一天一查房,加大了现场监管力度。在查房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凡是有与合作医疗相关政策不符的医疗行为在病人住院期间就得到了纠正和处理,这既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报销比例,让病人真正得到实惠,又为医疗机构减少了损失,降低了风险。
四是认真搞好报销公示,提高合作医疗管理的透明度,让广大农民参与监督管理是加强合作医疗监管的得力举措。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合作医疗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要确保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往往仅靠合管办的几名工作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让广大农民充分地参与,确保他们的知情、监督的权利,充分提高管理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的使用和报销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才能有效地堵住一些管理上的漏洞。
五是实现了管理现代化,提高了合作医疗管理水平和效率。全县合作医疗
已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这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问题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刚刚起步,尚处于试点价段,很多东西还要不断地探索,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这里,笔者认为当前有两大问题最突出,一是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上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大病的保障能力,让所有患大病的农民都能住得起院,看得起病。
(一)如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这是农民能否真正得到实惠的关键。否则,医疗机构是发展了,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但是,就目前的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管办要真正管住医疗机构还应不断探索。首先从体制方面来看,合管办和医疗机构同属于卫生部门管理,直接领导都是一个,那就是县卫生局。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首要目标应是全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当老百姓的实惠和卫生发展相
冲突时,必然是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解决卫生事业的发展问题,县合管办为农民服务、给农民当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必须杜绝卫生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既是合作医疗的执行者,又是合作医疗的受益者的错误做法,坚决执行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合管办是管理者、监督者,医疗机构是被管理者、被监督对象,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永远存在,来协调这对矛盾和冲突的当然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合管办为老百姓主持公道,规范医疗机构的不合理行为,必须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合管办没有最终决策权和处置权,也就意味着合管办的工作缺乏真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这样也就客观造成了合管办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无力,无法真正约束和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主办,农民自愿参与,以大病统筹为主 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主保对象是大病,适当保小,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就秭归县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离上述要求还有一段差距。一是门诊基金偏低,导致受益面太窄。尽管每个参合农民都有8元的门诊基金可用,但那实际还是农民自己的钱。真正国家投入的这部分他没有享受到一分钱。每年真正受益的只有住过院的病人,受益面太窄。这也不利于调动农民参合的积极性。事实上已有不少农民就暴露出这种不满足的心态;二是大病保障水平仍然不高,有不少农民患了大病还是无法摆脱因病致贫的困境。秭归县目前的补偿方案是:乡镇医疗机构住院的统一为50%,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分段补偿,最高50%。而事实上真正得了大病后即使国家补偿了一部分费用,剩余的自费部分仍然无法解决。例如:一位股骨头坏死病人,需要更换股骨头,治愈所花费用大约需要30000多元。我们按30000元作为全部可报销费用计算,这个病人最多可获得10930元的补偿。那么病人自费部分为19070元。这个数字对于秭归县相当部分家庭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对于一部分困难家庭更是不敢想象。因此许多患上大病的农民尽管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因出不起自费部分而放弃了治疗。尽管秭归县也制定了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于一些患特殊大病的农民在合作医疗补偿之外再行救助,但救助范围过窄,救助水平极低,对于绝大多数患病农民不能解决其实际问题。合作医疗虽然也设有大病救助基金,但能救助多少?救助水平与农民实际需求也相差甚远。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要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和与之相匹配的配套政策。
三、探讨
如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确实需要进行广乏深入的研究,在这里,笔者谈
谈个人的几点想法,以此抛砖引玉。
首先就从如何对医疗机构加强管理入手来加强农合资金的监管方面的对策,笔者认为关键是要理顺管理体制,让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完全独立于卫生系统之外,只有这样,合管办才能真正独立行使工作职责,才能真正对合作医疗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其理由有三:一是合管办独立于卫生系统之后有利于加强资金监管,这其中的利弊关系前面已作阐述。这也是根本目的;二是成立一个独立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有其充分的政策依据。首先是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2006]3号文件中已明确提出“试点县(?)要成立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建立经办机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该文件中首先明确的是管理委员会是“县级”,作为管理委员会下的经办机构是直接对管理委员会负责的,而并非是对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其次,秭归县在秭政发[2006]47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县成立由县长任
主任、县委办、县政府办、卫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扶贫、发展改革、食品药品监督、广播电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简称‘县合管委’)……,县合管委下设办公室(简称‘县合管办’),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这里提到的县合管办也是直接对县合管委负责,而并非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而事实上秭归县目前就是县合管办接受县卫生局的领导,是卫生局的二级单位,这样一种体制感觉很是尴尬;三是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合作医疗将最终划归社会保障这一块,他实际上从事的就是一种医疗保险,只不过其筹资方式、资金来源不同于其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随着中国的改革不断完善,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制也将不断发展和健全。到那时,城镇职工和农民(包括整个社会)将形成一个大的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的医疗保障和城
镇职工的医疗保障将一样管理和操作。所以,合作医疗最终会脱离卫生部门而归属社会保障这一块。
其次是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科学合理的基金补偿方案,既要确保大多数农民受益,又要提高大病保障能力。一方面可通过提高门诊基金比例来提高农民的受益度,如果按每人每年50元的筹资标准计算(其中农民自己缴纳10元),门诊基金可提高到15元。取消体检基金,住院基金33元,风险基金2元。因为体检基金根本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现在所提的人平元的体检基金根本就不能为老百姓进行实质性的体检。所以,体检基金的设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还是要适当限制病种,对于那些完全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病种可通过提高门坎费来加以限制,这样有利于集中资金保大病,对于大病要适当提高报销比例。这样既让大多数农民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又提高了大病的保障能力。农民也不会因为一个感冒没能住院报销而
影响其积极性,因为他已享受到了门诊基金的补偿。另外,还要建立更为全面的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医疗救助制度,确保特困农民和患大病的农民能得到医疗救助,减轻医疗负担。<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第三篇:总结经验 谋划发展 - 湖南师范大学
学校召开2007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议
1月4日,我校召开2007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议,白解红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白解红对教学督导们认真、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全体教学督导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结合学校评建整改和实施“质量工程”工作,以督导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专题督导和专题调研为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切实保障。她代表学校对督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在谈到下一阶段教学督导工作时,白解红强调,要继续发扬成绩,找出不足,使教学督导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下一阶段教学督导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要坚持课堂督导与现场研讨会相结合、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大组督导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督导工作与职能部门相互协调。
教学督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俊忠对校教学督导委员会2007的工作作了总结。校教学督导委员会2007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对申报评审2007高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8位参评人员进行随堂听课并对其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意见;先后对树达学院的教风、学风及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了4次专项督导,为确保树达学院在2008年顺利通过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担任了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的评委;对2007、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以及期末考试考务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院,并督促其整改;不定期编印《教学督导工作通讯》9期,弘扬了主旋律,把《教学督导工作通讯》办成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重要的宣传阵地、交流阵地、教学研究阵地。
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全体成员、教务处正副处长参加了总结会议。教务处杨小云处长代表教务处对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并简要汇报了教务处落实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反馈及建议的工作情况。
(杨贤美)
第四篇:全面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思路
全面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思路
扎实有序健康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
一一在全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总结汇报会上的讲话
童荣岜
(2008年1 O月17日)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传达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全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的做法和经验,分析情况,提早谋划明年试点工作。省局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局长、经理办公会专题作了研究,余局长亲自作了安排部署。刚才,各州市作了汇报发言,准备充分,总结比较全面,从汇报情况看,各地在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完善、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做法值得总结提炼,很多经验值得相互学习、借鉴。国家局本月底将召开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就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专门部署,省政府在12月份的全省烟叶工作会议上还要进一步安排部署。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传达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座谈会的主要精神 9月1 7—1 8日,国家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座谈会。姜成康局长主持会议并讲话,何泽华副局长、潘家华组长出席会议并发言。姜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各试点按照国家局提出的“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开展工作,方向把握比较好;二是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现代烟草农业没有既定模式,各试点在实践中探索,从试点工作看,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形式创新、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试点工作卓有成效:一方面试点区域烟叶产量、产值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化服务,减工增效非常明显。大面生产一般每亩用工30一35个,试点20.5个工,减了1 5个左右,试点整个生产成本是下降的。
(一)对试点的下一步工作,姜局长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明确现代烟草农业的目标任务。一是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上,在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二是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在减工增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要在继续抓好商品化育苗、烟用物资统一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基础上,突出抓好机械化和集约化烘烤水平提高,使每亩用工能减少1 O个以上;三是积极探索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努力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发展。实现规模种植必然涉及到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从试点情况看,目前主要有种烟专业户(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有利于烟叶生产的稳定,有利于烟叶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广大烟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要充分发挥烟农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探索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发挥烟农的主体作用,让烟农“愿意干、主动干、直接干”。当前试点中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四种。一种是传统种烟方式。一家一户种植,小规模的,这种形式是需要转换;一种是种植专业户(大户);一种是家庭农场;一种是专业合作社。在谈及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时,姜局长谈了五个观点:一是当前探索的三种组织方式都可以试,不搞一刀切;二是采取何种模式都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转移情况出发,不能脱离实际;三是规模种植的推进不要急于求成;四是无论采取何种组织方式都要考虑管理成本和效益;五是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机耕、植保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专业化服务要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要立足惠及全体烟农,促进增产增收。试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等都要让全体烟农受益,要促进全体烟农增产增收。
四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十分注重按经济规律办事。国家局初步设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在目前确定的300亿元基础上,增加到600亿元。但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姜局长强调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贪大求洋,一定要精打细算、科学规合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烟路一定要做好规划,合理投资;二是防止大包大揽,一定要十分注意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烟农的主体作用。政策主要是引导,而不是包下来。试点工作要“学得了、推得开、有价值”;三是防止脱离实际,一定要有利于“质量、效益、水平”的提升,一定要与烟农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二)全面提升试点水平,姜局长要求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加强规划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规划水平。目前规划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基本烟田规划要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如烟水、烟路、烤房、烟用机具要综合配套。三是当年种烟规划。我到云南调研时提出云南可以按2000万担烟叶生产能力进行规划,当然不是就安排生产这么多。丰收超产要上报,国家局要进行研究。云南要做好新区发展工作。
二要在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对烟农的服务水平。要把专业化服务体系作为烟叶科技水平提升最有效的载体,覆盖全体烟农。
三是要在培养职业烟农上下功夫,全面提高烟农素质。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四是要在改革烟叶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烟叶管理水平。
(三)姜局长强调,要坚持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烟叶工作,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要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与有关部门合作;二要在探索、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完善、提高试点水平;三要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面上烟叶生产工作,对于面上的推广要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上,要扎实、有序、健康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二、2008年全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总结
我省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局《关于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指导意见》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在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实际,认真制订规划和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省局下发了《关于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余云东局长任组长的现代烟草农业试点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省试点工作;把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列为10个重大工作事项,并进行督办问责;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指导督促试点工作;4月26日,省局在楚雄召开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座谈会,之后又召开了研讨会、现场会,分阶段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各州市公司坚持政府主导、烟草主抓、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切实加强对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的组织领导。全省确定现代烟草农业试点lO个,其中,国家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联系点1个(楚雄州法邑村),省局主抓联系点3个(曲靖市大梨树村、文山州小舍姑村和大理州排营村),昆明、玉溪、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市州烟草公司各安排了1个试点。试点区域规划基本烟田面积10.3万亩,种烟面积4.3万亩,户均种植面积12.8亩。各试点在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种植、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烟农减工增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效果。尤其是文山小舍姑、楚雄法邑试点成效显著,成为烟叶生产和科技示范的样板、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得到了国家局姜成康局长的高度评价、省委白恩培书记的充分肯定。9月2日,姜局长视察云南工作时指出:云南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小舍姑试点是目前我看到的试点中最满意的,在规划上体现了能力,组织实施上体现了能力,综合效益上体现了能力,值得推广。总结一年试点工作,主要有七点成效、六点体会。
七点成效:
(一)认识不断深化,目标更加明确。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是全新的工作,各试点不断深化认识、更新观念,坚持高起点,把握方向性、先进性和实效性,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完善、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做到了认识到位,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体现了能力和水平。如文山州小舍姑试点转变思路,规划面积由原来5OOO亩扩大到2.18万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了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注重实效,发挥整体功能作用;楚雄州法邑推行突出“三式二社”建设模式,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七配套”。(二)全面实施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烟叶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各试点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与构建和谐烟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根据国家局关于“起点要高、管理要严、效果要好”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整村推进、综合配套,大力实施烟水、烤房、机耕路、农机具、防雹网络、育苗工场、烟站“七配套”建设,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烟叶生产综合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10个试点新建烟水工程458件,受益面积8-3万亩,初步实现了早能浇、涝能排;新建密集烘烤工场32个1458座,可烘烤3万亩、9万担烟叶;新修机耕路71条123公里,覆盖7.1万亩基本烟田;共建育苗工场19个,可供大田面积4.4万亩;购置农机具704件。同时,文山小舍姑试点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全面提高了耕地质量。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规模化种植迈出实质性步伐。根据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按照政府引导、烟草扶持、烟农自愿的工作思路,通过土地整治、租赁、互换、入股等形式,有效提高了连片种植规模和户均种植规模。2008年,试点规划烟叶种植田块73片,100%做到了100亩以上连片种植,最大连片面积达8000亩;户均种植规模达到12.8亩,单户最大种烟面积达926亩。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全省户均种烟规模达到5.6亩,比上年增加2亩,连片种植面积比例达88.8%,最大连片面积达1.6万亩。
(四)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减工降本成效显著。各试点按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思路,推进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提高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育苗、机耕起垄、病虫害防治和专业化烘烤等烟叶生产关键环节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探索集约化烘烤、分级、交售一体化的工场化作业方式。试点区域内,实现了100%工场化育苗、70%的工场化烘烤,楚雄、文山、玉溪、丽江等试点在5个烘烤工场内实现了采编、烘烤、分级扎把、预检、交售一体化;成立各种专业化服务队465支,在烟叶生产关键环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其中,机耕专业队28支、起垄专业队75支、施肥专业队35支、植保专业队44支,实现100%专业队机耕、植保,专业队起垄4.1万亩,占94.2%,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用工。全省试点亩均劳动用工20.4个,比大面烟叶生产38个减少17.6个工。(五)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各试点把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作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动力,在遵守有关政策基础上,充分尊重烟农意愿,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的方式和途径,通过土地租赁、互换、转包、转让、入股、合作,探索了职业烟农、租赁承包专业户、管埋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农场式经营、股份合作制等6种生产组织形式。
第一种,积极培育职业烟农。在人均土地较多的地方,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打破原来土地分散、小户经营格局,对土地进行整治、平整、互换,按相对集中的原则重新调整,提高户均种植规模,达到户均1O亩左右;在人均土地相对较少的地方,重新整合生产要素,组织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烟叶生产互助组,培育职业烟农,实现专业化服务。如文山小舍姑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土地400亩,户均达到1O亩以上。大理排营村成立8个烟叶种植互助组,每个组实现了100-500亩的生产规模,户均10亩以上。
第二种,大力发展租赁承包专业户和种植大户。农户在自有土地基础上,再租赁承包一定面积的土地,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户均种植面积一般在20-1OO亩。如曲靖市罗平县大明村,试点内种植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19户农户,户均种植面积达93.1亩。
第三种,鼓励建立管理服务中心。在烟农土地使用权属不改变、生产经营权不改变的基础上,烟农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章程建立管理服务中心。如楚雄法邑管理服务中心管理209户烟农、2360亩烟田,实行“两统一分”,统一管理和使用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主要生产环节统一农事操作,分户核算。
第四种,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按照《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和引导烟农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以土地入股,组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如曲靖师宗红土村在全村432户烟农的基础上,吸收243户烟农组建成1个专业合作社,规模达到2000亩。
第五种,探索农场式经营。按照规模化种植发展方向,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协调整合连片种植土地,由业主竞标租赁承包,实行烟叶生产农场式经营管理。业主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种植规模一般在500-1000亩左右。如楚雄东华镇业主董兴蕾,2008年以平均每亩677元的价格租赁土地种植烟叶1012亩,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
第六种,试行股份合作制。以股份合作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取向,通过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将生产资源和要素优化组合,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如楚雄州姚安清河村烟农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成立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1172亩烤烟,同时经营蔬菜、养猪等其他业务,公司按股权对收益进行分配。
各试点通过对6种生产组织形式的探索,一是盘活了土地,扩大种烟面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试点区域户均规模由过去3-5亩,提高到今年10亩以上,有的农户达到50亩;试点区域连片面积和每年种烟面积大幅增加,实现隔年轮作和区域连片种植。二是整合资源,完善了烟区基础设施,改善了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整合后多余的土地用于烤房、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实现了两头工场化、生产环节推行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是实现了烟农增收,培育职业烟农。由于种烟规模扩大、基础设施的改善、专业化服务的实施,烟农从减工增效实现一点、节本降耗增收一点、规模效益提升一点,三个方面实现收益大幅度上升,稳定了烟农,发展了烟叶生产,逐步形成以烟为主职业烟农。四是提高了烟区烟叶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烟叶生产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实行土地的规模种植,促进了土地、技术、基础设施、劳动力等烟叶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土地资源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六)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烟叶生产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支撑。各试点紧紧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烟叶工作重点,充分利用专业化服务这一有效载体,在耗时多、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生产环节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了实用技术集成推广,提高了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率。通过推行专业化育苗,烟苗基本达到茎高12-15cm、茎围2.O-2.2cm,壮苗率达95%以上,普遍高于大面生产;通过机械深耕,加厚了耕作层,提高了理墒质量,田烟墒高达到40cm以上,明显好于大面生产;通过推行专业队施肥,测土配方技术得到全面应用,施肥更加科学合理;通过专业化植保,实现了100%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推行工场化烘烤,三段式烘烤技术得到有效落实。试点区域田间烟株长势清秀、均一性好,明显好于大面烟叶生产。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推广新技术,普遍配置了机动喷雾器、电动剪叶机、烤房回潮设施;楚雄法邑全面推广砂培育苗技术;昆明等州市与农机部门配合,研发新型实用起垄机;曲靖、文山引进移栽机,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据对全省10个试点的初步统计,今年亩均产量可达3.1担,比大面生产2.95担高0.15担(含合同内剩余烟叶),比去年试点所在地的2.9担高0.2担;亩均产值可达2323元,比今年大面生产2138元增加1 85元,比去年试点所在地1 787元增加536元,其中,因今年提价因素增加产值357元,因产量和质量提高因素增加产值179元。试点烟叶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烟叶质量明显改善,烟农收益明显增加。
六点体会: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是推进试点工作的关键。现代烟草试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试点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调动相关部门对试点的认识和支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如文山州州委书记亲自研究部署试点工作,调动地方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力量,将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相结合,整合资金,整合技术,整合力量,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力量的综合效应,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二是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前提。加强规划,搞好系统设计,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前提,尤其要加强烟水、烤房、机耕路、烟草机械化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综合配套、完善体系,发挥整体功能作用。文山州小舍姑试点原来规划只有5000亩,省局及时指导,对规划进行调整,示范区扩大到2.18万亩,烤烟种植面积由原来1000多亩发展到2008年的8000多亩,明年要扩大到l万多亩。
三是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实行市场化运作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还是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服务,都要按市场机制运作,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烟农意愿,提高扶持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推进试点各项工作。
四是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是烟农减工降本、落实科技措施的有效途径。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是重点。楚雄州推行的工场化育苗和烘烤、曲靖市引导建立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植保专业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按市场规律运作,一是集约了资源、集中了力量,实现了烟农减工降本。通过工场化育苗、工场化烘烤和机械化深耕、专业队植保等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将烟农从技术复杂、劳动用工多、费时多的烟叶生产环节解放出来,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和用工,促进了烟农增收;二是集成了技术,提高实用技术到田率。通过专业化服务,将烟叶生产关键环节交由专业队实施,烟草公司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由过去指导千家万户变为指导专业户和业主,技术到位率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
五是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关键。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客观上要求改变分散种植状况,实现规模化种植。解决生产组织形式问题,激活土地要素是关键。通过组织形式创新,促进土地有效流转,提高户均种烟面积和连片种植规模,推动育苗、机耕、施肥、植保、烘烤等专业化服务发展,提升烟农种烟效益,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六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是推进试点工作的有力保障。规模化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由之路。当前,烟区生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随着种植规模加大,烟农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建立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今年,楚雄州试点实行分类投保、分类补偿的风险防范机制,对种植专业户、农场式经营等实行高额保险、高额赔付,受灾后,最高赔付额达1300元,确保烟农灾年不赔、丰年丰收,解除了烟农的后顾之忧,坚定了烟农租赁承包连片土地发展规模种植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今年的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各级党委政府、各级烟草部门是高度重视的,思想认识是高度统一的,组织领导是有力的,政策措施是到位的,各试点的成功,为提升烟叶工作整体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予以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试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部分试点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不够,主要还是以传统烟叶生产方式为主;二是部分试点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三是部分试点烟农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烟草补贴过大,大包大揽;四是规划设计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五是整合资金、整合资源力度不够。
三、2009年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工作初步安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技术,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突出特色、减工降本;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烟叶生产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烟叶质量稳步提升、烟农持续增收的目标。
(二)任务目标。大面烟叶生产目标:全省户均种烟规模达8亩以上,2010年达到10亩以上;坝区和半山区要普遍推行机械化深耕作业,机耕面积达到80%,2010年达到100%,全省机械化作业率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省大部分烟区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2010年全省普遍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创新1—2种烟叶生产组织形式;金省大部分烟区亩均用工控制在30个左右。
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目标:在全省实施2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7个示范乡镇建设。示范区内烟叶亩产达到3-3.5担,亩产值2500元以上,亩均用工控制在18个以内,户均种植规模15亩以上。以基本烟田为中心,做到烟水、烤房、机耕路、农机具、防雹网络、育苗工场、烟站七个配套;实现烟水工程、防雹网络、育苗工场覆盖基本烟田面积100%,卧式密集烤房烘烤50%以上,机械深耕面积80%以上,100%推广烟叶生产基础软件,结合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其中核心示范区在完成示范区建设指标的基础上,亩均用工控制在15个左右,工场化烘烤面积80%以上,主要生产环节专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
(三)示范区布局。2009年,扩大试点范围,由以村为试点单位扩大到以乡镇和县为示范区。继续抓好楚雄州法邑村国家局试点。省局重点抓楚雄州禄丰县、文山州砚山县2个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昆明、玉溪、曲靖、红河、大理、昭通、丽江7市州烟草公司要以2008年试点村为基础,扩大到以乡镇为单位的示范区。
示范区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思路,一次性规划,分建设。在每个示范县设立3个以上基本烟田面积不低于10000亩、当年种烟面积不低于5000亩的核心示范区,每个示范乡镇设立1个以上基本烟田面积不低于5000亩、当年种烟面积不低于2000亩的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示范区建设。(四)工作安排。
一是及早规划,制定方案。规划水平决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决定项目的质量水平。各州市公司要把规划编制作为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建设和安排补贴资金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认真学习楚雄禄丰、文山砚山、普洱的经验,根据“一基四化”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规划和实施方案,突出抓好烤房、烟水、机耕路、育苗基地、农机具五个方面的项目规划。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规划水平和能力,规划和实施方案要突出建设的项目内容,有具体指标、时间进度、资金预算、主抓责任单位和人员,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并于11月底前上报省局。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要求是起点要高、管理要严、效果要好,充分体现“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重点抓好密集烤房、烟水、烟路、育苗基地、农机具等综合配套。烤房建设要与种植面积相配套、与工场化烘烤(联动作业)的要求相配套,按照“三为主”的原则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在明年5月底前完工,当年投入使用。烟水工程的规划建设一定要围绕水源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布实施,明年3月底前完工,保证移栽用水。机耕路的建设务求实用,以砂石路为主,满足机耕为原则。育苗基地要按照工场化育苗的要求建设,于今年12月底以前完工。农机具的配套要立足充分整合当地现有农机资源,组建农机服务专业队,实行社会化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专业化服务体系是烟叶科技水平提升最有效的载体。要通过专业化服务,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周期长、管理风险大的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减工降本、增产增收、提质增效。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重点搞好工场化育苗、工场化烘烤、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等工作。要坚持实行“统分结合”,把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统一起来,实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把烟叶生产过程统一起来,对种植农户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机耕、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植保、统一工场化烘烤;烟农能自理的农事操作一分到底,由农户自己操作,让烟农自有劳力充分就业,将专业化服务覆盖全体烟农,使广大烟农得到实实在在的利 益。
四是加大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力度。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探索,都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烟农的主体作用和烟农自有劳力,服务全体烟农;都要有利于烟叶生产的稳定,有利于烟叶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当前,综合考虑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地实际,主要以发展种植专业户(大户)为主,适当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化种植。
五是探索烟叶生产管理模式。随着现代烟草农业推进,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提升,烟叶生产管理模式也要相应发生改变,烟叶生产要以村或连片区域为生产作业单元,将烟站技术人员和聘用的科技人员组成工作组,划片区、按单元实行包户、包片、包环节“三包”管理和指导服务,提高服务指导水平,拓展服务领域,确保政策、技术、措施到田、到户。
六是加强烟叶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烟叶工作重点,集成实用技术配套推广,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和效益,进一步彰显云南烟叶风格特色。要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大烟叶生产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技术队伍素质,提高实用技术集成和落实到位率,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实用技术到田、技术要领到人。要加强职业烟农培养,全面提升烟农素质。创新培训思路和方式,尝试在种烟大村设立烟农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即时培训等方法,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提升烟农素质,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
七是积极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现代烟草农业试点要与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相结合,按照卷烟工业品牌发展需求调整种植品种,组装集成生产技术措施,建立品牌导向型基地,实现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的烟叶生产与卷烟骨干品牌的协同发展。禄丰县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计划对口调拨10万担优质烟叶;砚山县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合作,计划对口调拨lO万担优质烟叶;其他试点也要积极探索。(五)加强领导,全面提升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州市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关于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烟草主抓、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机制,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烟农主体地位作用,密切部门之间的配合,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要创新工作思路,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技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专业化服务推行,扎实有效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及早制定规划和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制订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组织管理,确保示范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的示范区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亲自研究。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及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建设项目当年发挥作用。
二要高水平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示范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途径,通过示范区建设,积累经验,拓展思路,优化模式,为全面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奠定基础。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工作,确保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抓出亮点。尤其要重点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核心示范区要充分体现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整村连片推进的思路,实现大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把核心示范区打造成最富有成效的现代烟草农业展示区、当地现代农业的典型示范区、烟农节本增收的试验田。
三要用好政策。要准确把握国家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烟叶生产中的一系列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姜局长在全国局长经理会和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整合资源,用足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农惠农、烟草行业基础设施补贴和生产扶持政策,加强资金管理,用好有限资金,真正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四要注重总结提高。要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定期组织交流和学习,提高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的认识。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实施过程中各项活动和典型事例,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要注意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要及时总结提炼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对符合当前烟叶生产力发展规律、确有实效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专业服务体系、管理模式等,要不失时机地加以示范推广,用现代农业理念指导烟叶工作,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同志们,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烟叶生产的中心工作。希望大家认真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局、省局的安排部署,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有力有序地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创建“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云南烟草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总结经验
总结经验,开阔思路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深入发展
[日期:2006-09-26]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松原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殿元同志在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6年9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是实施“双新”工程,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以来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总结校本培训工作,学习交流各地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创造、积累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进而不断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全面、深入、健康地发展。
会上,我们首先参观了长岭县长岭镇中心小学开展校培训工作的情况,观摩了课堂教学活动,听取了长岭县教育局、长岭镇中心校等单位和个人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经验介绍。同时,会上还书面交流了其它县(区)学校及个人的经验材料。这些经验和做法,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制度规范、规划统筹到学校如何组织实施及培训方法、途径、模式探索等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的丰硕成果,必将对全市的校本培训乃至整个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借今天这次会议的机会,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校本培训正在成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强力支撑
建市以来,我市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前行,不断创新发展。经历了“学历达标”、“岗位技能达标”、“两优一推”及“双新工程”等几个重要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2002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从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校本培训为基本形式,引导中小学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进而造就一支树立新观念、形成新能力、掌握新方法、达到新境界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感到这次实施新课程是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是素质教育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伟大实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区域实验和面上推进同步进行。无论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环境条件准备并不是特别充分,但改革步伐刻不容缓。如何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我们的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稳妥而又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为此,我市新一轮的继续教育调子定在了“实施新课程,造就新教师”上(即“双新工程”),点子敲在培养造就新教师。按照新课程的客观要求,在抓好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必须抓好教师的全员培训,达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工程,从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方法及教育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变化,如何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尽快适应新课改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破解的难题。由于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涉及到每位教师再教育,教师培训数量大、差距大、内容新、时间紧,具有全员性和全面性特点,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思路,构建新的培训模式,找到能够使教师队伍整体尽快提升的最佳途径,并逐步形成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为此,我们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教师培训策略,把校本培训作为重要培训形式,以求得全体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尽快发展提高。按照这样的思路,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组织编写了《新课程校本培训工作指南》和《新课程教师培训简明教程》两本培训教材。各县(区)教育部门、进修院校按照全市的统筹安排,结合实际陆续出台了校本培训工作意见、方案,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基层中小学纷纷行动,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做出计划、建立制度、组织实施,使校本培训工作全面启动。为切实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市、县(区)教育部门采取抓点带面、课程研究、研讨交流、检查指导、会议推广等有效形式和措施,使校本培训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来可喜的变化。
一是各级领导和教师对校本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有了较高认识。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切实当成了新一轮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使校本培训工作在全市迅速铺开。中小学校长也真正认识到校本培训是解决基层学校教师工学矛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并针对学校教师队伍和培训资源的实际,积极思考,扎实工作,校本培训已经越来越成为校长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着力点。广大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普遍增强,这些都为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校本培训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了探索积累经验,积极稳妥的推动工作,市、县(区)分别确定校本培训典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行动研究与实践,组织相关人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点校规划方案,确立培训目标,指导引领培训工作,及时组织相关学校开展研讨交流,推广点校做法和经验。长岭县教育局、扶余县教育局等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先后召开现场会,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总结,有力地推动了校本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今天的现场会,我们不仅看到原来典校不断探索创新的可贵经验,也发现更多基层学校迎头赶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显示了我市校本培训正在由点到面,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初步探索了校本培训的运行规律,积累了校本培训的基本经验。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就全市整体看,坚持“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立足学校的发展和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在管理上实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分级负责,突出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在培训筹略上坚持层次性、针对性、自主性、实效性原则,集中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相结合,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理论文化知识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突出校本培训在工作中学,在学习中工作的重要特征。比如:长岭县长岭镇中心校在校本培训中实施“三抓”、“三放”和“三导”的工作运行模式,值得借鉴。宁江区实验小学、前郭县三中、扶余县实验小学,乾安县大布苏镇希望小学、市二高中、油区十二中等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也都结合实际,有探索、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是实施校本培训工作几年来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必将对全市校本培训产生积极推动引领作用。正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的规划引导,基层学校大胆实践,使我市的校本培训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肯定。2005年我市校本培训研究成果获吉林省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06年初,教育部师范司邀请我市参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校本培训工作迈向更高层次奠定了基础。
四是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近两年来的教师继续教育考试考核及学生学业成绩质量监测都显示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提高,施教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6年全市小学教学质量抽测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比2005年又提高3.19个百分点。
五是推进了校本学习的进程,正在孕育着健康积极的校本培训文化。通过校本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师个人自主学习,同伴交流学习蔚然成风,在学校中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对推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校本培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理性地看待前一段的工作,我们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重视,但仍有很大差距。表现之一是对校本培训工作存有畏难情绪。明知教师素质不高,却不愿自立更生的去解决,要么等、靠、要,要么想方设法“摘桃子”。不能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自己的教师培训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把教师培训工作摆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来看待。表现之二是摆位不当。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中心工作,只单纯抓课堂教学,抓学生的考试成绩,抓升学率。认为校本培训是多余的负担,没时间来搞,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其症结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师素质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表现之三是自我满足,以为自己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师资不错,不用培训了。这种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想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可怕的。
二是校本培训的发展不够平衡。整体上看,县(区)之间不平衡,校际之间也不平衡。城镇好于农村,小学好于中学;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好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但也不是完全绝对的,有些条件较差的学校,他们的工作却很出色。而有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却不是令人满意。
三是校本培训的做法上不够规范。比如在规划计划上缺少统筹思想,缺少长远打算,短期行为,培训的随意性大,计划统筹性差,一般是零打碎敲。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欠科学性,培训更多地局限于课堂教学,理论升华不够,理性思考不够。培训的目标单一缺少层次性,全校教师都学习一门课程,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培训管理相对滞后。目前我们的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制度还很不健全,督导检查和评估相对滞后于校本培训,没有很好地发挥管理的功能,这也是严重影响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是培训的资源不足。就我市整体而言,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资源有限,这是制约我们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整体看我们的基层学校在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方面仍然受资金短缺、装备手段落后、培训师资匮乏的困扰。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拓宽思路,努力开创校本培训工作新局面
几年来,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和基层中小学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初步尝到校本培训的甜头。通过校本培训,我们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专业化素质大幅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水平也有显著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新课改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校本培训这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对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工学矛盾突出、经费不足以及“沙滩流水不到头”的问题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进一步总结校本培训工作经验,扩大校本培训范围,增强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工作水平,是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持续发展,进而推进学校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自觉性。
一是校本培训的提出和实践,是教师培训思想理念的变革,是对教师培训实践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实践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从校本培训的基本内核“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更应是教师学习、工作与发展的组织,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二是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具有全面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可以说课改涉及每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探索新做法。尽管我们伴随新课改的实施同时进行了教师培训工作,但目前看我们的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观念的掌握,尚处于感性层面上,教学教法也大多在“形”的转变上,而非“神”的转变。如何解决众多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与教法单一等诸多问题,离开校本培训的全面实施,仅仅依靠院校培训难以支撑和奏效。三是校本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层次性能更好地满足广大教师的个体需求的差异,提高培训的实效。过去的实践也证明,由于院校培训受时间、地点、主题的限制,农村基层教师参与机会不多,即便有机会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和层次上也很难顾及每一位教师,造成时间、精力和经费上没少投,而收效不明显,甚至造成部分学校及教师觉得参与培训收获不大的错误认识。四是校本培训可以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经费短缺等问题。由于校本培训组织基于学校、因人而异,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教学中提高,贴近实际,满足了个性需求,既可充分考虑个人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的构建,也能有效地梯次推进,容易激发学习热情,产生积极的培训效果。五是校本培训更深层来说,可以催生校本培训到校本学习,乃至校本学习文化、终身学习型组织的形成,这将是学校和教师真正长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思路和重点,有效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深入发展。校本培训正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模式的实践,在我市已经历了几年时间,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探索前行的历史阶段,特别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化,校本培训必须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校本培训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进而迈向更高水平。下一步全市的校本培训工作思路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国家和省“十一五”教师培训规划为依据,以教师专业化为努力方向,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为重点,以师德、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和面向全员、突出农村的工作原则,强化管理,完善制度,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按照上述的工作思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一是强化校本培训工作组织行为。各级中小学都要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整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和完善制度,落实组织和领导责任,确定校本培训规划,强化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运用,调动广大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和主动发展的积极性,确保校本培训真正体现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校本培训的重点对象。鉴于目前全市城乡教师数量和素质水平差异,农村教师占70%以上,且与城镇教师水平素质有明显差距,肩负的教学工作和责任以至对课改及全市教育质量的影响很大,我们必须把继续教育工作重心下移,更加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优势,突出强化以农村中学和中心校为区域校本培训组织管理中心、培训引领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村小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使村小的校本培训工作既能在有效掌控之中,又能通过有效管理,调动村小学校和教师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使之尽快缩小与城镇教师整体水平的差距,以均衡城乡教师队伍发展。当然,强调突出农村并不是淡化城镇学校和教师校本培训。相反,城镇学校更应该加强研究和实践,对农村学校在思想、行动和管理上起到交流与引领作用。
三是把握教师学习、培训提高的目标定位。下阶段校本培训工作应放在教师自主学习的认识强化、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系统化构建和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高上。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和基层各中小学应围绕这些重点,通过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历史责任等多方面教育,增强教师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帮助广大教师认真分析观念更新差什么,知识储备上欠缺什么,未来发展还需要学习什么,实施新课改、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自己在能力提高、方法创新上还要努力做些什么。这些不仅要上级的有效组织,更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包括教师自己在内的共同努力。
四是探索建立起我市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干训为龙头,以骨干教师培训为中坚,全员培训,整体提高与发展的教师培训新格局(模式)。实践、反思、总结升华出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具体实施、效果评价等一整套有利于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持续均衡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是培育和催生校本培训、校本学习、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文化形成。使校本培训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由制度管理向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更高层次迈进,逐步达成无为而大治的可持续发展境界。第三、进一步研究工作策略,探索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方法和途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
校本培训本来是我们早已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实践中,至少从有现代教育以来就应该自然存在和生长着,只不过是我们还没有理性的思考和归纳上升为较为系统化的概念,但毕竟系统的、理性的、自觉行为与自然存在的状态不是同一层面,而且由理念转化成科学的、系统的实践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况且,事物发展变化的永恒性,决定我们对校本培训规律性认识与探究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取得阶段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校本培训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目标,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研究,弄清其基本内涵,大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提高。
校本培训具有目标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多元性和条件的复杂性,因此,校本培训既要考虑学校的发展目标,又要适应教师的终身学习,加速专业化发展要求,追求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牢牢把握校本培训的全面性、针对性、自主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特点和原则,研究有效的培训形式和策略,创造校本培训的特色,增强培训实效。
一是坚持学校全面统筹与教师的自我规划相结合。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这是校本培训的内在要求。因此,学校校长必须在明确学校与教师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担负起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各种培训活动的责任;教师作为培训的对象,同时也是培训的主体,必须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学校教师发展的统筹规划,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内容、选择学习形式和培训活动方式,坚持不懈,达到培训目标。
二是要坚持专业引领与教师自主培训相结合。必须发挥各级进修院校领导、教研员、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学校及教师个人在培训理念、发展目标、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具体实施培训过程的方向性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人自主性与能动性,使学校和教师发展规划更体现学校特色和个人实际需求。
三是坚持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反思相结合。实践证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推动学校工作全面提高,更能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前郭县教育科研主体课题“创新性教学研究”,收获的不仅是科研成果省二等奖,而且对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大都是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与教学教研工作相生相伴,息息相关,贴近学校工作实际,易于被教师理解和接受,更能激发广大教师的探究欲望,而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沉淀、反思、升华出来的东西真实、厚重。所以,我们倡导校本培训要采取“确立主题、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的培训工作模式,这也是共性培训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培训形式。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客观规律,是广大教师迅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是坚持教师的理论文化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实践能更有效地检查理论与文化学习成果。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我们要强调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更新与构建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强调学用结合,无论从主观动机还是客观实际要求,我们必须把所学到的理论文化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并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能力,从中进一步深化对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发展目标。
五是要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培相结合,更加强调自我培训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重要性。对广大教师共同的需求和教育教学面临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统筹安排,集中培训,以充分利用有效时间,提高培训效率。要研究集中培训方法,主题讲座、研讨交流、观摩示范等,都不失为集中培训的有效形式,可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由于集中学习关注的是群体需求,是普遍性问题的共同研究和探索,对基层边远乡村学校而言,时间空间都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困难。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自我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岗位学习、同伴互相交流,都能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与实践才能。所以,在校本培训中为了很好的解决层次性、个性化需求差异问题,我们更加倡导“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交流”的培训模式,这也是校本培训优势所在。
六是学习借鉴与求实创新相结合。我们不能狭义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以辞害义。因此,不仅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仍然要靠外出学习、院校培训来不断提高水平,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进而对本校教师培训产生辐射、带动、影响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各县(区)、学校乃至省内外的校本培训工作经验,引进名师专家开展集中讲学交流活动,博采众长,结合实际,积极消化吸收,创出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工作模式,使校本培训不断显示生机与活动。
三、加强统筹,优化管理,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校本培训工作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完善制度,优化管理,创新模式,使校本培训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有效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和学校健康发展
第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校本培训工作能否着实,取得成效,关键看领导的认识高度和工作落实程度。从总体上讲,大家对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各县区和学校领导间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也有较大差距,被动应付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使校本培训应有的效益不能体现。雷声大,雨点稀,水过地皮干,阻碍了校本培训工作全面、深入进行。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坚持“三长”负责制,全面加大工作措施,强力推进这项工作的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制定好政策制度规范,坚持一把手负总责,落实分管领导具体责任。明确工作思路,研究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分级组织,分层培训,分步实施。进修院校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培训工作指导方案,加强对各基层学校的方向引领。基层学校作为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和培训工作责任主体,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本培训开展的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校长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态度。各中小学校必须把校本培训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领导管理组织,全面规划实施校本培训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他们对校本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科学性,使校本培训真正植根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受益于广大师生。
第二、建立管理规范,引领校本培训正确方向。校本培训目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由于各学校领导认识水平、工作态度、组织能力、师资培训的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工作上我们还没有特别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特别是在实践中已经反映出我们的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进程和培训实效。尤其校本培训工作刚刚开始,没有行政管理上的大力推动,就不会有大的作为。市教育局结合实际新出台了《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力求从管理上加大助推力。过去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进修院校和基层学校也都陆续制定一些政策措施,要进行全面梳理、充实和完善,形成激励与约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使校本培训有章可循,始终在规范、有序的状态下运行,保证校本培训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培训提供保障。要加大校本培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创造有利于校本培训工作的环境条件。要加强进修院校软硬件建设,努力提高教研员业务素质,切实发挥进修院校在校本培训中的研究者、推动者、指导帮助者和工作协调者作用,引领中小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使其更新理念,增强实施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好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继续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尽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能够在校本培训中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切实改变农村和薄弱学校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要继续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快改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添置扩充图书、音像等学习资源,加快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步伐,积极实施远程教育,弥补农村偏远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校本培训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第四、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强化校本培训管理。中小学校长要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整个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明确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工作责任落实、培训目标落实、考评结果兑现。要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评价,不断总结反思工作,推动工作创新,调动广大教师自主学习、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营造校本培训的正确导向和工作氛围。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督导检查评价内容中来,作为评价部门工作和学校工作,特别是评价校长工作的重要依据。市里每年要进行检查评价,县(区)至少半年要对本县(区)的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或督导,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对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不稳妥的要进行帮助指导,对态度不够积极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尤其对工作消极应付,检查评估不能完成目标要求的学校及校长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总之,校本培训工作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没有更多可借鉴的东西,工作开展的怎么样,有客观条件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态度问题,责任心的问题。希望借这次交流会的机会,全面反思工作,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更多精力,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校本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整体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